八下诗歌赏析题

八下诗歌赏析题
八下诗歌赏析题

八下诗歌赏析题

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B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C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

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3、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4、诗歌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5、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

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

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

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8、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9、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0、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

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1)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

(2)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1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写了什么内容?“惶恐滩”和“零丁洋”指什么?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

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和“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苏武执汉节牧羊19年不变节;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心远地自偏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

态。

4、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5、“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人的自然本性。

6、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之景,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表现了

出来。这两句诗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7、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行路难》(其一)

诗歌略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有何作用?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

比喻奸佞当道,世路艰难。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引用“姜尚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对从政仍然有所期待,也是用他人的事例来增强自己会被重用的信心。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人们千古传颂的名句。请你联系诗人的思想感情,说说人们喜爱它的原因。

诗人以高昂乐观的调子,唱出了人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纵有艰难险阻,也要不懈追求,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歌略

1、用原诗句回答。

⑴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威力的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⑵运用景物描写,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作者愁惨暗淡的心境: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⑶最能体现杜甫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诗人甘愿为他人献身的崇高、无私奉献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诗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建了几件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

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袒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自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诗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了诗人悲凉凄惨的生活。

4、对“归来依仗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的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5、请从诗中找出一处抒情的诗句,并分析其蕴涵的情感。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身处逆境时还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歌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请说说它妙在何处?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

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暖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的表达效果。

内容: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愁”字隐约对离别作了暗示。结构:起过渡作用,由写景过渡到送别。

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傍晚时分,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的奇寒。

5、请从写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

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十分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3、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4、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6、人生是要讲求奉献的,正如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用上

这两句话写一段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

示例:我最敬佩周恩来总理,他大公无私地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落红不是无情

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就是周总理奉献精神的写照。

八年级下古诗赏析试题

八年级下古诗赏析试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垒垒。”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2.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3.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1.十五、八十 2、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3.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1.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在兵役严苛的封建社会,这首十五从军征里道不尽的心酸与批判,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诗中“觅封侯”用了(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____修辞手法。(2分) 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4 分)7. 参考答案:班超排比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8. 参考答案:抒情(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评分标准:2分。表达方式1分,感情1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6.“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部编版八下期末诗歌赏析

期末诗歌赏析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练习与答案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 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事件。(安史之乱)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思想。 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6.这首歌行体古诗借对暴风雨中茅屋的描写,表现了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怀。(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 7.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飞渡、洒、挂罥、飘传) 8.作者将自然环境的遭遇与社会环境的煎熬关联起来抒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用了双关手法的词是:__________。(自径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长夜。)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句升华了全诗精神,说明诗人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胸怀。 (理想、现实、意志、叹息、忧国忧民的博大) 10.第一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茅屋为雨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中考试题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量大,课内讲读10首(分布在五、六单元),课外诵读10首(见“附录”)。在阶段性考试中,我们通过对各大题的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在古诗词鉴赏题上失分较多。在期末复习之际,本人特就如何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作一些思路上的梳理,并对本册中的部分名篇、名句作一些赏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一定的帮助。 一、明确考点 1.辨识常识。即记忆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体裁和文化常识等的内容。 2.理解诗意。这是从思想内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包括诗词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 3.感知形象。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意境、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4.品味语言。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修辞的效果和诗的节奏韵律等。 5.分析技巧。主要指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等进行分析评价。 二、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的表意功能。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情态。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传达出诗人超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副词。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节奏短促,既增强了韵律感,又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从视觉角度看,红白映衬,色彩鲜明。“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句中富有色彩的词语,渲染了阴沉昏暗的雨前景象,烘托了诗人凄恻愁惨的心情。 (3)数词:在古典诗词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常常使用数词,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确数。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第一类: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第二类: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第三类:思乡怀人。如: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第四类: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八上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整理编辑的练习题,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 1、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2、龟虽寿/曹操 3、赠从弟(其二)/刘桢 4、梁甫行/曹植 1、《庭中有奇树》 【习题】 1、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奇树”奇而无人观赏,繁茂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 B 、“馨香盈怀袖”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 C 、诗歌的结尾“此物何足贵”,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不再思念了。 D、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馨香盈怀袖”,一个“盈”字,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整首诗围绕着折花“将以遗所思”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了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绿叶发华滋.(花朵繁盛) B.将以遗.所思(送给) C.馨香 ..盈怀袖(传得很远的香气) D.但感别经.时(经常,时常) 4、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案】 1、C 、诗歌的结尾“此物何足贵”,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 2、C 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3、D 经过。 4、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2、《龟虽寿》曹操 【习题】: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 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主要内容:诗人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巴山楚水,回来时已物是人非,诗人豁达地劝慰友人也劝慰自己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2、表达情感(主旨):表达了作者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及对岁月流逝、世态变迁的感慨。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5、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2、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赤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3、《赤壁》中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赤壁》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6、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一反传统观点,发表独到见解。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也会有所作为,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7、《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1)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2)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什么?;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周瑜。 9、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4(八下)答案版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 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精炼4(八下)答案版 八年级下册 (二十九)关雎 1.请结合《诗经》的艺术特色,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运用比兴的手法,以雎鸠和鸣的声音起兴,以雎鸠鸟作比,引出下文表达爱慕之情的主题。表达含蓄委婉,情感大胆热烈。 2.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简要赏析。 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表现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求之不得的忧思。 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即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哀而不伤”。 (三十)蒹葭 1.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手法,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和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主人公情感也随着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字或“望”字。 【示例一】“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示例二】“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现了距离之远,愁绪之浓。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它好在哪里。 角度一:饱含温情,富于哲理。角度二:语言凝练,意境旷达。角度三: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全无悲伤之情,而是充满了昂扬、乐观的精神,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是值得称道的。(抓住这句诗的特点,从任何一个角度赏析均可)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惜别之情,洋溢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人劝慰友人不必为离别而悲伤,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 5.为什么说这首诗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请简要分析。 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此联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精神,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尾联“歧路”照应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手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真挚的友情和诗人旷达的胸怀。 【解析】B.颔联抒发送别之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惜别中表现了诗人阔达的胸襟,而不是悲伤之情。 (三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请对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八下语文诗歌赏析专项练习

八下语文诗歌赏析专项练习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 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1.太白青莲居士唐浪漫主义诗仙;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谢灵运谢眺;4、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5、D6、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二)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三)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情感内容的鉴赏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古代诗歌的情感 2、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1、归纳解题思路2、推究解题方法3、分析答题的难点 教学方法:示例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以学过的三首古诗为例,展示原题原型及答案。 《杜少府之任蜀州》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结合全诗,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妙处。 《终南别业》 3、分析“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独”“空”的表达效果。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 4.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杜少府之任蜀州》 1、这两句饱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又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达了诗人豁达豪迈的情怀。 2、“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给人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抒发积极乐观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终南别业》 3、“独”写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空”表达出诗人面对如此满山的美景,只能孤独一人欣赏,这表现出诗人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承受着孤独和寂寞。 4、表达了诗人隐居山间悠闲自得的心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以“雪”为线索,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思乡图。 6、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充满奔放愉悦之情,联想、造境俱称奇绝。 二、结合文题及答案探究 1、答题思路。 2、推究的方法。 3、分析答题难点。 思想情感的表述:表达了诗人因_______而产生的______之情。(内容情感) (一)、从诗的类别上,讲述诗歌的情感。 送别诗:1、依依不舍的留恋2、劝勉安慰的豁达3、坦陈心志的苦白 羁旅诗:1、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边塞诗:1、渴望建功立业,保家为国的决心 2、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3、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山水田园诗:1、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生活2、惜春悲秋,寂寞伤感 3、积极:追求淡泊闲适安贫乐道消极:不满现实,逃世避俗(二)、从诗的意象上,谈谈诗歌的情感 菊花——高雅莲花——高洁杨柳——惜别 月光——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 落日——惆怅秋雨——忧愁鸿雁——思念 流水——叹婉大漠——苍凉旷野——凄清 落花——感伤红豆——相思故乡——乡愁 (三)把握诗歌情感要“五看”一看:诗歌的标题 二看:写作的背景(注解或作者的生平经历)三看:诗歌中的关键词(意象)四看:诗歌的类别五看:诗歌描写的内容(展现的画面)三、诗句的内容赏析

八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复习训练

古诗鉴赏选择题 姓名:班级:得分: 1、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2、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3、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4、下列对《关雎》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

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

————————————————————————————————作者: ————————————————————————————————日期:

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 班级: 姓名: 篇目:《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李白,字 ,号,是我国朝著名的 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 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 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二)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三)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第24首关雎《诗经》 (八下) 续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比兴。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男子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 3.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进行简要赏析。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思念之情,绵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不平静,难以入眠。这两句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 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示例: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作用是强化感情,深化意境,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感。 第25首蒹葭①《诗经》 (八下)

续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 .“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 .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26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王勃 (八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题(教师版)--

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题(教师版) (八下)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考题回放】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1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八下)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8.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部编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芼:挑选乐:使……快乐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小伙子思念情人的心理,抒发了“求之不得”(用原句回答)的忧思。 3.最后两节诗的内容是小伙子的想象,表现了美好的憧憬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这首诗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为该诗写一段赏析。 答:①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情深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②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的含意,如“辗转反侧”一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 5.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诗中有许多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可以充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7.下列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答: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3.《兼葭》三章的首句都是写“蒹葭”与“白露”,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描绘了一种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霜晨凄清的气氛和烘托了人物怅惘的情绪。 4.《兼葭》一诗以什么为序构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以时间为序;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5.这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试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谈谈你的看法。 答:如《蒹葭》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道阻且长”“道

古诗词赏析题

八下课内古诗词鉴赏测试题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 2.颔联分别运用了和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4.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的理解。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诗中表达作者长年被贬,政治失意的句子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句子是“”再写一句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说 (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中“东风”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 3.首句借古物“折戟”起兴,意在 4.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含义,并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两位美女命运的改变来映射历史的重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请写出关于周瑜的三个历史故事。 (三)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作者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中两件大事的诗句 运用比喻抒写国家和个人悲惨际遇的句子 巧用地名表现惶恐孤苦心境的句子 表现诗人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颔联作者用“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试对其进行赏析。 5.试理解尾联的含义,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列举历史上两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写出两句舍生取义的古诗文名句。(四)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由小序可知本诗为主,为辅。 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归根到底是在抒发对的感慨。 3.词中表现词人在“进”与“退”之间抉择徘徊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直接描写月亮的诗句是 ;表现作者旷达胸襟,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对天下离人发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 4.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所展现的画面。 5.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7.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人教部编教材八下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教材八下诗词赏析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鸟在河心小洲上关关和鸣。那文静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心中好的配偶。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日日夜夜想着追求她。追求却无法得到,小伙日日夜夜思念她。那绵绵不尽的思念啊,叫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弹琴鼓瑟亲近她。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清晨的露水尚未晒干。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高峻。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沙洲中间。 河畔的芦苇更为繁茂鲜明,清晨的白露依然逗留。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沙洲上。 赏析: 1、关于《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直陈其事,直接抒写。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