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

《听泉》
《听泉》

听泉

【教学目的】通过对作品以物寓意、对自然风景的沉思和感悟的理解,认识作者高超的把握风景的能力,学习、理解散文中景与情、理水乳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及象征等艺术手法。挖掘文中与环保相关的内容,承接《大自然在反抗》中环保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去感悟生活、自省人生,寻找生命的真谛。

【重点难点】步步深入揭示主旨的过程;对自然风景的感悟,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和追求;写作手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层次大意

二、自然风景之美与人的感悟反思

三、写作手法

【思考题】

1.“美,正在于此”一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2.作者是如何将写景、抒情和哲思融为一体的?

【导入语】

介绍东山魁夷的画作。

第一幅作品是《绿》。

提示:可以看到,这幅画色彩非常漂亮,画面非常纯净。有评论说其画:将杂色斑驳的世界提炼得万分纯净,好似人世的一切扰攘污浊都被屏弃在庄严的画框之外。宁静、和谐的光辉洒满山岭溪涧的每个角落而画家的灵魂则融化在山色林韵中。

第二幅作品是创作于1950年的《路》。画面上,笔直的一条小路,伸向了远方,路的两旁是矮草丛生的斜坡。作者说:“我创作这幅《路》时,在思考今后将走的路的过程中,有时也回首已经走过来的路。它是绝望和希望交织的路。既是漫游的尽头,同时也是一条崭新的路;是憧憬未来的路,也是怀念过去、诱发乡愁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上会有许多歧路,这条路既不是明朗的骄阳普照的路,也不是笼罩着凄迷的暗淡阴影的路,而是一条在清晨微明中,平静安详地呼吸着的、坦荡的、自由自在的路。”

一、作者介绍

这画与文字的作者就是东山魁夷。他是日本著名的风景画家,他获得过各类艺术院大奖。同时,他也擅长散文写作,他的散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的作品被并称为“双璧”。

东山魁夷(1908-1998),当代日本画家、散文家。1908年7月8日生于横滨,受业于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1934年留学德国。历任日本画院展审查员、常务理事长、顾问等职。擅以西方的写实眼光捕捉日本风光之美,善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他大胆探索,用西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改进日本画,使日本画在保持平面性的同时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他的风景画中不出现人物形象,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生的强烈情感。格调高雅蕴藉,充满诗情哲理,透着淡淡的伤感。代表作有《路》、《京洛四季组画》、《唐招提寺壁画》等。另有文集11卷出版。

东山的文章一如他的画一样,看似简单,实际上话外有话,颇有意蕴。可以说:日本风景画是他的眼睛,他把最美的自然之躯完美地勾勒了出来;而散文则是他的声音,把最恬静、最诗情的心境传达出来。由于东山魁夷有画家的身份,他的散文作品也往往有画意,今天我们来读《听泉》,且看他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传达出了怎样的心境。

二、课文讲解

1.朗读课文(点击链接《丰硕的早晨》、《穿过凉亭》)

2.课文分析

文章以“听泉”为题,听泉,其实就是在倾听自然,在倾听自然的声音中探索生命的真谛。

全文共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鸟儿不停地飞翔。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鸟儿飞行图”:

鸟儿“一批又一批”,“接连不断”地飞过“旷野”、“田园”、“丛林”、“漠漠荒原”。飞翔的鸟群是壮阔的,在飞翔的途中“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但是它们却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不知道“为什么飞?”“飞向何方?”它们只是“着了迷似的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翮翱翔。”然后随着“光阴在匆匆忙忙中逝去”自己也便“在这块土地上消失。”这便是鸟儿的生命历程。

第二部分(9——15自然段)作者又用他如画之笔描绘了一幅“鸟儿听泉图”:泉水是鸟群休息的地方,在这儿歇歇翅膀,养养精神。点明尽管阅尽地面一切生物生死荣枯的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但因为鸟儿“只顾尽快飞翔”,“以为只有尽快飞翔才是进步”,所以不能处处看到泉水,担心这样“连续地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所以作者希望“鸟儿能尽早懂得这个道理”。

第三部分(16——最后)由鸟及人,赞美心灵的泉水。认为人也跟鸟一样经常迷失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

标志。”“心灵的泉水教导我: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美,正在于此。”

3.文章寓意

“鸟儿飞行图”中的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鸟儿急速地飞翔,昨天、今天、明天,它们不停地飞,但却不知道为什么飞,飞到哪里,匆匆忙忙地让自己的生命逝去。”鸟群的身影正是人类的写照,匆匆忙忙的现代人或为了生计、或为了事业总在奔忙,如李宗盛《凡人歌》中所唱“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在这忙忙碌碌中遭遇迷途,不知为何而忙,不知该向何方,生存目标迷茫,生存意义丧失。鸟儿“和睦相处”而“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也正是现代竞争社会人们的写照;“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展示了工业社会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衰微。“鸟儿想随处都能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除了因为鸟儿只顾朝前飞翔所以不能随处看到泉水之外,另一层意思也说明环境之恶化,与前边的“漠漠荒原”,“大地改变了模样”相对应。

“鸟儿听泉图”中,泉水是智慧的象征:“从地层深处涌出,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泉水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鸟儿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这小憩何等珍贵”,实则呼唤现代人应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听泉”,倾听自然的启迪,反省自己的生活,重新明确方向。“天之骄子”同样是影射人类曾自以为是万物之灵。

第三部分中“人人心里都有一股泉水”,这就是由自然之泉升华到心灵之泉,指的是内心深处的声音,“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人就会“在旷野上迷失方向”,只有倾听心灵深处的鸣泉,才能“重新找到前进的标志”。呼唤人类反观自身,反身自省。

总之,作者正是从鸟儿的迷失、倾听和顿悟中,体验到生命的真谛。这是一篇淡雅澄澈、寓意深刻的散文,以鸟群象征人群,表达了他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反思,给人无穷启迪。文章前面部分写鸟,后面部分写人。用“我也是群鸟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这句话来衔接,非常自然地由“鸟”过渡到“人”。所以整篇文章表面写鸟,实则写人。

4.艺术特色

本文意蕴深远,巧妙运用象征手法,以“鸟群”象征“人类”,“鸟群”方向的迷失象征“人类”奔忙的盲目;以鸟群在泉边“珍贵的小憩”来提醒现代人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倾听心泉,反思自己的生活,更好地走向未来。

东山魁夷曾经说:“我所描绘的风景是人们心灵的象征。我是通过自然景物本身抒写人们的内心世界的。”(见《一片树叶》)《听泉》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

作者从鸟儿的迷失、倾听和顿悟中,体验到生命的真谛:“我也是鸟群中的

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半夜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幽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湲的泉水啊!”“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

作为风景画大师,作者具有高超地把握风景的能力。《听泉》中,鸟儿倾听泉水的流淌,文字营造的意境,清新自然,体现着他风景画清明澄澈、宁静致远的风格和神韵。作者在文中把写景、抒情和哲思融为一体,但他笔下的自然和风景不是简单的再现与描摹,诗情的濡染使画意更见空灵、流动,而哲理的渗透则使诗情画意的文字更加耐人寻味。就像川端康成所说:“正如他的绘画一样,他的散文将自然、人生、艺术三者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有对历史深沉的回忆,有对生命执著的追求,有对美的热烈的呼唤。”

因此东山魁夷面对自然的沉思和感悟,并不仅仅是所谓的以物寓意,他与自然的关系也远不只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东山魁夷告诫我们,在自然和风景面前,“人应当更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见《一片树叶》)。因此,《听泉》的沉思和感悟最终的走向是“我”的返观自身,返观自省。作者说:“美,正在于此。”是自然和美景之美,更是人类聆听心灵深处泉水鸣声的自省之美。

作者东山魁夷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着他的画风和文风。(可参阅《阅读东山魁夷》)

东山魁夷1908年生于横滨,从1923年进入美术学院,到战后第三年(1947)为社会所承认登上日本画大师宝座,长达二十五年。在这二十五年中他曾留学德国,旅行北欧、南欧、日本各地以及中国,一生富有东西南北各方面的体验和素养。经受家族生意破产、战争、至亲全部死亡等变故。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他被强征入伍,亲眼目睹日军屠杀别国人民,也看到了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战争结束后,虽难逃贫困,但他满怀喜悦,没有抱怨长期不能进入专业圈子的失落,反而将孤独时候的落寞,与大自然的美妙融为一体,画家是以一种特殊情感投入大自然怀抱,对亲密的山、树诉说着一切,在那里找寻瞬间的安宁和慰藉。这种独特的情感关注方式也为他后来的散文创作建立了深厚的基础,与同时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称为文坛“双璧”。东山绘画之美,美在淡雅与静寂。清澄的静寂中蕴藏着幽深的内涵,浓郁的韵味强烈撼动人心。作品中最注重表现日本情调之美,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依恋和淡淡伤感。而他的艺术品格又通过文字传达得惟妙惟肖,真正达到了“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

东山的此种艺术境界,即是他的人生境界——绚烂之极复归于平淡。这种人生哲学及美学精神,贯穿他的整个人生和创作之路,使其绘画及文字的魅力,经世相传,走向永远。

【研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东山魁夷是日本著名的画家,其代表作是《》、《四季组画》;他的散文在日本与的作品被并称为“双璧”。

2.除了《听泉》一文,东山魁夷的散文中另外一篇代表作是《》。

二、选择题

1.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以“倾听泉水的絮语”为中心,从鸟群写到人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看法。

B.开头四段集中描写鸟群飞翔、不知疲倦而一往无前,表达了作者对鸟类翱翔高天的钦敬和赞美之情。

C.“泉水从地层……生死,荣枯”一句,形象地揭示了泉水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D.文章由鸟写到泉,由自然的泉水写到心灵的泉水,层层推进,首尾照应,结构非常精巧。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灵鸣泉”的启示意义的一项是()

A.诚实无疚

B.谦虚朴素

C.真实自然

D.前进标志

三、简答题

1.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一下“泉水”和“心灵的泉水”的含意及作用。

(参考答案:泉水清澈恬静,从不间断,如时间一样永恒,阅尽一切生物,可供飞翔的倦鸟歇息养神,照影照心;心灵的泉水是人们心中的宝镜,它常常提醒人们,告诫人们,教导人们,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2.作者所说的“美,正在于此”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美,正在于此。”既是自然和风景之美,更是人类聆听心灵深处泉水鸣声的自省之美。)

3.作者是如何把写景、抒情和哲思融为一体的?

(参考答案:东山魁夷笔下的自然和风景不是简单的再现与描摹,诗情的濡染使画意更见空灵、流动,而哲理的渗透则使诗情画意的文字更加耐人寻味。)

《鼎湖山听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仑美奂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本课,一要让掌握课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词语,了解鼎湖山白天泉声和夜晚泉声的特点。二要教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本课重点训练项目是朗读。三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着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五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五font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3 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 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仑美奂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本课,一要让掌握课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词语,了解鼎湖山白天泉声和夜晚泉声的特点。二要教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本课重点训练项目是朗读。三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 ,自己读读看。谁会 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 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

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 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 景区。那里群峰 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 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 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 怎样的泉

古琴考级

聊一聊古琴考级和曲目--考级真的必要吗? 古琴考级曲目 一级:古琴吟湘妃怨凤求凰慨古吟陋室铭兰花花小白茶 二级:双鹤听泉良宵引清夜吟极乐吟秋风词拉纤歌 三级:玉楼春晓精忠词泣颜回风雷引秋江夜泊飞鸣吟阳关三叠春晓吟满江红映山红小草 四级:石上流泉神人畅酒狂韦编三绝孔子读易归去来辞秋夜长渴望信天游 五级:鸥鹭忘机楚歌关山月高山洞庭秋思释谈章(普庵咒)文王操碧涧流泉岳阳三醉采茶调浏阳河茉莉花 六级:梧叶舞秋风庄周梦蝶长清沧海龙吟平沙落雁获麟操山居吟黄云秋塞醉渔唱晚双乙反调 七级:忆故人长门怨龙朔操佩兰天风环佩白雪列子御风风云际会春江花月夜山水情 八级:流水渔樵问答梅花三弄欸乃雉朝飞渔歌汉宫秋月孤馆遇神瑶族舞曲 九级:离骚捣衣龙翔操乌夜啼秋塞吟水仙操墨子悲丝阳春大胡笳 楼兰散 十级:潇湘水云樵歌广陵散秋胡笳十八拍幽兰梅园吟三峡船歌江雪 关于考级 问:古琴考级是从何时开始建立的?具体考级情况是怎么样的? 答:第一次考级是2000年8月,有二十多个人参加考级。从推行考级制度以来,上海、南京、昆明、天津、成都、常熟等地相继举行了古琴弹奏艺术水平考级,北京是每半年就有一次古琴弹奏艺术水平考级,一般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举行,参加人数大约在二十至三十人不等。一般情况下考生可先在本省咨询古琴弹奏艺术考级事宜,如本地暂未授理考级事宜,可打电话至中国琴会咨询考级事宜。记者:考级的曲目是什么?考生跳级考级,相应的规定又是什么呢? 杨青:考级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曲目到十级曲目,一般情况下不鼓励跳级,应该循序渐进。但确实弹得好的琴友,第一次考试也可直接跳级,跳级时除需要弹奏本级(或一首本级,一首高于本级)曲目两首以外,还得加弹一首上一级曲目(或者

语文课文《听泉》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听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媒体点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播放媒体)

民族器乐之古琴篇

民族器乐之古琴篇 古琴历史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 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 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时至今日,古琴音乐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铸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船的镀金唱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 古琴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像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传说舜定琴为5

【拔高教育】K12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一课《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按照旅游作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 的,但是它不是直线前行,而是有着起伏跌宕的。同时,又不是简单地停 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 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 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 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教学目标:Array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自学: 1.通读课文。 2.运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解,把握所有生字词。 3.查阅关于“鼎湖山”的相关资料。 4.了解游记散文的特点,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词句。 5.理清文章的思路,进行归纳。 6.找出文中描写泉水的语句,体味妙处。 7.结合课后练习四背诵第八自然段中的一段文字,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 意图。 8.质疑,把阅读中的问题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听泉》教案5

《听泉》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品读富含哲理性的语言。把握文章象征意义。 2.理解体会作者由听泉所产生的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3.学习文章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品读富含哲理性的语言。 2.理解体会作者由听泉所产生的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作者由听泉所产生的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图片,这些画的作者就是日本当代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东山魁夷。 二、作者介绍 东山魁夷(1908—1999)原名新吉,画名魁夷。是日本当代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他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父亲是个船具商。他从小爱看书,喜欢独自坐在小屋里画画或空想;小学二年级时,在所写的郊游的作文上,独出心裁地加了风景画。他的暑期日记、英语作业,也都附有插图。这些画和插图,被他称之为“没有语言的随笔”。从中学三年级起,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广泛阅览诗歌、小说并与志趣相同的同学创办了小报《鬼蓟》。1926年,东山不顾父亲反对,考入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学习。大学期间所画的《山国之秋》,在帝国美术院第十次美术展览会上入选。 1931年大学毕业,获优等生证书和川端奖学金。同年拜城素明为师,取雅号为魁夷。1933年去欧洲,就学于柏林大学哲学系美学史科学习日本美学史。1940年,与日本画家川崎小虎教授的长女结婚。1943年4月曾来中国,游览了北京、沈阳、承德等城市,回国举办了大陆写生展览。东山魁夷虽是日本画界的中心人物,但仍经常写些散文。他的散文也和他的风景画一样,具有飘逸淡雅的风格和恬静幽美的意境。 和川端康成合称“双璧”。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扫清生字词的读音障碍。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含义。 ①憎恶:憎恨,厌恶。 ②絮语:连续不断地低声说话, ③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废弃的土地。 ④潺湲:形容河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⑤偏执:偏重于一边的执著。 四、整体感知 1.用一个词语简要概括每一部分作者侧重体现的内容。 明确:①飞鸟。②听泉。③心泉。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像……一样……”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鼎山湖泉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因而习称鼎湖山。那儿的景色可美啦!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荣睿碑亭、观雪亭等建筑,水帘洞、葫芦潭、飞水潭等瀑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水声吧!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质疑,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最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并说说本课的生字在读或写时应注意些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当场予以解决,对于重点问题在精读课文时解决。 (3)你最喜欢课文哪一个部分,为什么?读给大家听一听。 4、理清文章脉络。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听泉》教案 鄂教版

散文两篇—听泉教案 基本环节实施要点课题听泉 教学目标1、提高欣赏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素养。 2、理解艺术家对于自然、人类生活以及人的本性的深切感受。 3、学习文章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对“泉水”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难点对阿炳情感的把握以及学习本文的启示。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情境预设这是一篇用文字描绘音乐的文章,对音乐的理解与赏析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敢于说,有条理地说是老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教学过程 教一、导入 你喜欢音乐吗?你听过贝多芬的乐曲吗? 请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问:你从《命运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 小结:音乐会讲述故事,音乐会传达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也是与音乐有关的。 板书:听泉(韩静霆) 二、新授 1、全班自由读课文 问:这篇文章写有关谁的音乐,乐曲名字是什么? 2、板书有关《二泉映月》的内容。 3、全班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乐曲《二泉映月》。 用笔写一写听后的感受。(此时不用学生说) 4、下面,我一起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描绘《二泉映月》的呢?请齐读课文第3段,并划出描绘音乐的语句并体会。 小结:这里并不是在简单地描写音乐的高低快慢,而是在用诗的语言,描绘音乐创造的画面,表现音乐反映的生活,传达音乐抒发的感情。 5、进一步引导:听着如诗如画的音乐,读着如诗如画的语言,你有没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呢?请结合前边所写的感受说说。(提示:我们仿佛置身于明月之下,泉流之滨,观赏着泉水挟着月光,极尽千姿百态,历尽青山绿草、平石高崖,和着鸟鸣,伴着鱼跃,时而款款漫步,时而急流涌进。) 6、我们的音乐家杨老先生他听到了什么呢?在课文中找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有一点淡 淡的哀伤) 7、你知道《二泉映月》中“二泉”指哪“二泉”吗? 归纳:①自然的泉;②阿炳心中的“泉”。这泉涌动的是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有一点淡淡的哀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二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二 教学思路: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流畅的文字再现了鼎湖山引人入胜的泉声,抒发了作者对泉声的喜爱之情。我把感悟、朗读、倾诉作为设计本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品读美文,体验课文语言文字之美,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形成语言积累,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课件配乐显示鼎湖山泉水图片,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鼎湖山的风采,聆听了鼎湖山那清亮圆润的泉声,鼎湖山的泉声给你留下怎样的映象? 2、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谢大光去看一看鼎湖山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它那美妙的泉声。 二、一路泉声,初步感悟。 1、让我们先到山路上去看泉、听泉吧!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同学们让我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在书上找出描写泉水的词语用画下来,找出描写泉声的词语用画下来。(生按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3、交流所画的词语 课件出示: 描写泉声的词: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 描写泉水的词: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4、自己读读这两组词语,看看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生回答:(我从淙淙一词体会到泉水很响,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水声了)(我从清纯悦耳一词体会到泉水声很美,很动听。) (我从时隐时现一词体会到泉水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与游人捉迷藏呢!) 5、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语句。(课件出示语句)生自由读,指名读。 6、小结:作者一进鼎湖山,这泉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走在山路上一边听泉,一边看泉;一边看泉,一边听泉,心情多么愉快呀!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去感受感受吧。齐读。[ 7、同学们,再来看看老师这里的一组词语。 课件出示:浓阴、繁花似锦、草丰林茂、古树参天 这是写什么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的景象) 8、(课件显示一组图片)是的,你们看,鼎湖山上绿树成荫、草丰林茂、繁花似锦、古木参天,绿从脚下伸展开去,漫山遍野,郁郁苍苍,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可这些景物的蓬勃生机和泉水又有什么关系呢?(是泉水滋润了万木。) 9、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对草丰林茂作了更为生动的描述,谁能找出来? 出示句子: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这是怎样的气势!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10、看来泉水不仅美妙动听还滋润着鼎湖山的万木,蕴育出蓬勃的生机,让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自由地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品味泉声,全心领悟。 1、看着清亮活泼的泉水,听着清纯悦耳的泉声,我们忍不住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并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师述: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课件播放纯音乐配泉声)

听泉教学设计

听泉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listening spring

听泉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正确认读生字,了解字义、词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摘录自己 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阿炳:即华彦钧。中国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后因双 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江苏无锡人,出身贫寒,小时候和父 亲华清学习音乐,曾做道士和吹鼓手,后沦落为流浪艺人。 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预习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结果 4、分组指导朗读 四、课外欣赏:《二泉映月》 五、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后反思:由于课文是围绕《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来叙述 作者的感受、想像和联想的,所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 给学生播放了这首二胡曲。学生被感染了,他们体会到了首子传 达的感情,感受到了作者韩静霆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新语文课 程标准》明确地告诉我们:备课必须“备教材,更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 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反观自己的教学,虽然 能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但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 相差甚远。这节课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备教材、备学生”决不是 一句空话。我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备教材、备学生”落实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古琴十大门派(另分)

古琴十大门派 十大古琴流派之浙派 派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 创始人:郭沔(楚望)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虞山派 派名:虞山派、熟派形成时期:明末创始人:严征(天池)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亦兼收别家之长。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广陵派 派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虹、秦维翰、释空尘、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椿等 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虹)、《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浦城派 派名:浦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祝桐君 主要风格: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石上流泉》等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苏琴山)、《与古斋琴谱》(祝桐君)、《琴学入门》(张鹤)等 十大古琴流派之泛川派 派名:泛川派、川派、蜀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张合修(孔山) 主要风格:躁急奔放,气势宏伟。 代表人物:张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绍泽等

古琴的琴派与各个朝代古琴的变化

古琴的琴派与各个朝代古琴的变化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 琴棋书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技能,也是四种艺术。其中,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然而,由于琴自古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种雅好,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所以现代人对它的了解已经十分有限。此次,古琴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受到了国内和世界的关注,古老的古琴艺术也 许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古琴,属弹拨乐器。它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13个琴徽,是标识弦上泛音和按音音位之用,由粗而细,自外向内排列。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 ...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琴的一端以岳山支撑琴弦,其下有琴

古琴手法

(一)所谓学琴 提起学琴,一般人仅仅会想到是学习琴的弹奏。而我们这里要谈的是,学琴绝不仅仅是学习弹奏。 凡学问之道,与人的心灵境界的关系都是非常之大的。一个画家,如果不知自心与大道的融合,如果不重视对人生的理解,而仅仅单纯地画,技法再熟也永远不明画中真正的妙趣。画如此,书如此,棋如此,琴亦如此。 陶渊明曾有过“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名句。仔细体味,可知琴的学问绝不仅是弹奏而已。 作为一个学琴的人,如果只知道把指法练熟,那还谈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琴者。对琴的体会,才是琴家更重要的素质。琴的学问,可不仅仅是弹一弹就能体会的。所以,学琴就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全面地学,通过习琴,培养自己对琴文化的理解,培养自己洒脱心境,加深对生活的体会,完善个人修养,最终认知宇宙人生的真谛。 当然,学琴也是一件很实际的事情。学琴者当然要实际地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那么,作为一个真正的学琴者,起码应掌握哪些技能呢? 作为一个象样的学琴者,起码要会识谱、会弹奏、会打谱,并且要对琴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一个琴者,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方位的修炼,最终体得琴道。 (二)关于弹奏 关于识谱,以前已经作过简要的介绍,这里不再多谈。在识谱的基础上,要谈的就是作为琴

者的一项基本功夫,那就是弹奏。 想弹好琴,识谱是基础,同时要对常用的各种指法了如指掌,能够运用自如。根据琴谱掌握所学琴曲的全部指法,能够从头到尾弹下来,这是具体学习琴曲的第一步。然后就要体会琴曲的节奏,以助于清楚地表达琴曲中的含意。 如果说指法相对容易掌握,那么节奏的掌握就相对难一些。因为在琴谱上,指法说明得十分清楚,而却不说明节奏。节奏的掌握,要靠老师口传心授,和琴者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而掌握节奏,对于曲意的表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象一首好诗,如果在朗读时读错了标点、断错了句,那就无法良好地表达诗中的意趣。弹琴也是如此,如果停顿的地方不停顿,该连贯的地方不连贯,该快的地方快不起来,该慢的地方慢不下来,那就实在是失败的弹奏了。所以,学琴者要对掌握节奏格外重视。 另外,弹奏时的呼吸,对琴曲的弹奏,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良好地运用呼吸,往往会影响琴曲的节奏控制,以防碍整曲的弹奏。如琴者在弹奏琴曲时,若弹到悠扬潇洒处,却弊着气,搞得脸红脖子粗的,就根本无悠扬潇洒可谈了。若琴者弹到快速激昂处,却频频喘气,搞成了虚弱不堪的样子,哪里还有激昂可言。所以,琴者对于弹奏时的呼吸控制,不可不在意。 如此说来,呼吸和节奏的控制,实在是很难了。所以初学者往往难以掌握。所以,学琴者一定要注意对呼吸和节奏的训练。训练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多练诗歌的朗诵。若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则对于呼吸和节奏的控制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学习琴曲之时,要对每一首琴曲的含意、背景加以了解。弹奏之时,有如朗诵诗歌,按照朗诵诗歌的方法控制呼吸和节奏,就有助于较好地掌握曲意的表达。事实上,一个精于歌咏朗诵的琴者,掌握起一首琴曲的弹奏来,相对来说确实是非常快的。

《听泉》教学设计

《听泉》教学设计 《听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听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听泉》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是国标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的作者是谢大光。这是一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好材料。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欣赏鼎湖山奇特的泉水,品读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作者听泉时的感受体会,想象泉声美妙有趣,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体会作者的写法,学习迁移运用,能用“像……一样……”造句。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板书大写的“听”字2、教师出示两组词语: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3、指名读读这两组词,看看能发现什么? 4、通过这两组词语,你能感受到这里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吗?6、哪位同学能把这段美丽的文字读一下?7、教师再出示一组词:浓阴、繁花似锦、草丰林茂、古木参天 8、指名读,这组词是写什么的?9、绿树成荫、蓬勃生机的景象与泉水又有什么关系?、10、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对“草丰林茂”作了更为生动的描述,谁能找出来? 11、示句: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12、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这是怎样的气势!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13、古刹中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是泉水蕴育的结果。对了,文中还特别点明了从斯里兰卡运来的菩提树,在这儿还能成活,更是说明泉水——蕴育生机。看来泉水不仅美妙动听还滋润着鼎湖山的万木,蕴育出蓬勃的生机,让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自由地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吧。过渡:是啊!在这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听到这悦耳的声音,谁不为之倾倒呢?所以我们忍不住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并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2、请大家再次读这四句,体会这四句描写泉水的话美在哪里?3、夜晚,作者回味着白天所看到的、听到的,渐渐的,自己的心和山泉融在了一起,不禁谱写了一曲奇妙的交响曲,你们说这交响曲真正的作者是谁呢?4、大自然就是这交响曲的作者,泉声就是一个个跳动的美的音符,让我们一起来奏响他。5、你觉得作者听得对吗?夜晚那么黑,他能分辨得清吗?6、其实呀,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也用心去聆听、辩识、品味,你仿佛还听到哪些美妙的泉声?7、大家刚才的发言很积极、很有趣,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9、我们应该感谢作者谢大光,让我品味,引我遐思。作者谢大光在文章的最后他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来一起读。10、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鼎湖山听泉,我们用耳朵去听,我们更用心去听,于是我们便发现了与众不同的美。此时,老师

居易堂古琴教学课程

居易堂古琴教学课程 居易堂琴舍旨在弘扬琴道、净化人心。继承古琴文化的精华——口耳相传、以心传琴,并提炼传统教学调心、调身、调息的古法,浓缩为简易口诀,贯穿于日常练习中,从而使学员不仅提升琴艺、游戏于乐,更在琴艺传承中得到身心修养,舒压祛燥,涤荡习气,安心立命。斯得古琴传承之真旨矣! 一、课程安排: (一)入门班(一级到二级)共三个月12节课,每周一课,一个月四节课。每次授课时长约1小时左右;按课程班收费。 (二)初级班(二级到四级),不限期限,学会规定曲目为止。每周一课,一个月四节课。每次授课时长约1小时左右;按课时收费。 (三)中级班(五级到八级);不限期限,学会规定曲目为止。每周一课,一个月四节课。每次授课时长约1小时左右;按课时收费。 二、授课费用: (一)入门班: 1、一对一每课110元,12节课学费共1210元。 2、一对二(二人班),每课90元,12节课学费共1080元。 3、一对三(三人以上),每课70元,12节课学费共840元。 备注:因学员接受程度和学习进度不同,若超过课程规定课时继续学习的,可按每课时相应费用的九折优惠收取。 (二)提高班: 1、一对一每课120元。 2、一对二(二人班),每课100元。 3、一对三(三人班),每课80元 (三)中级班: 1、一对一每课150元。 2、一对二(二人班),每课120元。 3、一对三(三人班),每课90元。 三、入门班课程计划: 第一节: 1、古琴文化、琴乐特性及古琴基本构造介绍。 2、弹琴程序:摆琴、擦琴、坐姿及手势学习。 3、指力、呼吸与静心的关系。弹琴基本要领。 4、右手指法:挑、勾指法要领及手势。 5、基本练习一:(1)行弦练习;(2)挑勾合练 第二节: 1、右手指法:抹、挑、勾、剔指法要领及手势 2、基本练习二:(1)行弦练习;(2)抹挑合练;(3)勾剔合练 3、右手指法:托、劈、打、摘要领及手势 4、基本练习三:(1)托劈合练;(2)打摘合练; 第三节: 1、按音和泛音指法要领及手势 2、基本练习四:(1)大指散按;(2)名指散按 3、基本练习五:(1)泛音行弦;(2)泛音双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两翼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西湖》和《鼎湖山听泉》。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三分钟:《雨西湖》 课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古琴考级曲目

古琴考级曲目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古琴考级曲集所列2009最新考级曲目如下: (部分曲目级别较原先有调整,有重名的为不同风格演奏版本) 第一级: 1.古琴吟 2.凤求凰 3.慨古吟 4.兰花花 5.小白菜 6.秋风词 第二级 1.极乐吟 2.良宵引 3.清夜吟 4.湘妃怨 5.双鹤听泉 6.拉纤歌 7.满江红 8.泣颜回 第三级 1.春晓吟 2.风雷引 3.精忠词 4.秋江夜泊 5.玉楼春晓 6.映山红 7.小草 古琴考级曲目有哪些?古琴1-10级考级曲目 第四级 1.石上流泉 2.神人畅 3.酒狂 4.韦编三绝 5.孔子读易 6.阳关三叠 7.归去来辞 8.秋夜长 9.渴望10.信天游 第五级 1.鸥鹭忘机 2.楚歌 3.关山月 4.高山 5.洞庭秋思 6.碧涧流泉 7.岳阳三醉 8.采茶调 9.茉莉花 第六级 1.梧叶舞秋风 2.长清 3.平沙落雁 4.平沙落雁 5.获麟操6、山居吟。7、醉渔唱晚。 8、双乙反调。9、沧海龙吟。10、普庵咒。11、忆故人。

第七级 1.长门怨 2.龙朔操 3.佩兰 4.天风环佩 5.风云际会 6.春江花月夜 7.山水情 第八级 1.流水 2.渔樵问答 3.瑶族舞曲 4.梅花三弄 5.欸乃(节本) 6.雉朝飞 7.渔歌 8.孤馆遇神 第九级 1.离骚(节本) 2.捣衣 3.水仙操 4.龙翔操 5.乌夜啼 6.秋塞吟 7.墨子悲丝 8.阳春 9.大胡笳10.大胡笳11.楼兰散 第十级 潇湘水云2.樵歌3.广陵散4.胡笳十八拍5.幽兰6.梅园吟7.三峡船歌8.风雪筑路9.春风 一张好古琴,可悦己,可传世,可弹出上古遗音。故,作为当代古琴大师王鹏先生之唯一入室弟子张汉麟先生创立的品牌——正麟殿,立志为琴界做有意义之事,斫世人皆可享之传世好古琴!礼乐求天,正麟殿愿一己之力,联合全国优质实体琴馆,专注发扬及传播中国古琴文化事业,让更多的追求生活品质之人弄弦鸣玉,让更多独具智识品位的琴友拥有传世好琴。还琴之雅,崇其之古,以当代古琴大师斫琴工艺为背景及血统,正麟历时多年潜心研制良琴,造福海内外琴人友人!愿国泰民安,祈文化繁荣昌盛!

《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昆明市第八中学杨丽 【教材分析】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 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本课上承八年级(上)第 四单元,下连后三篇散文。鼎湖山可写的景物很多,但是作 者精心取材,把视线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很独特,从“听”字入手,贯穿始终。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 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听泉”令人耳目一新,是本篇散文游记的突破点。初 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 所以很容易利用优美语段来教会他们感悟鼎湖山泉声的美妙、感悟自然的生命力。并且,利用本文经典段落,联系课内外 相似语段,教会学生描写某种事物时分层次、多角度,生动 细致地描绘,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吟哦讽诵”,带领学生抓住四次听泉的思路,感悟“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大自然勃勃的; 2、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不同“泉声”特征; 3、通过“吟哦讽诵”,让学生能够拓展学习分层次、

多角度,生动详细地写景状物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切身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自主学习; 3、触类旁通,将课内写作手法眼神到课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聆听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四次“听泉”的写作思路,学会抓住关键词概括事物特征; 2、理解作者通过泉水的描绘引发的联想和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分层次、多角度、生动详细地描绘景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直接切入上课 二、检查预习:因为本文有很多优美语段,所以正确读音是必须的 肇庆古刹遐想一泓菩提繁衍 拾级生意盎然怅惘污垢泠泠淙淙

如何让传统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程

如何让传统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学科定位于:人文学科的 一个重要领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其价值主要包括:创造发展价值、审美体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所以说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单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更多的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用上。就文化传承而言,我们的音乐传承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如何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走入民间、了解文化便成为摆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于是我便不断探索将传统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程,因为丢弃传统,就意味着丧失特色。 我们诸城具有悠久的音乐历史与文化,2006 年诸城古琴被评选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 年8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牌。诸城大鼓则是流行于山东诸城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汉族曲艺形式,它产生于唐,形成于宋。诸城大鼓常见的说唱形式有集市说书、炕头说书、街头说书、舞台说书等,它产生于民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说唱灵活多样,鼓词创作及时,宣传快捷,集演、唱、评、表为一体,生动活 泼、声情并茂,深受群众的喜爱。 现在,诸城大鼓的说唱人员主要集中在百尺河镇,他们演出的诸城大鼓节目多次获奖并参加过全市春节晚会的演出,曾被中央电

视台录制电视节目《诸城大鼓及其传人》向全国播放。 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需要,但是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并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此,我们音乐组教师专门和学校协商,合力搭建热爱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动平台。 首先,我们百尺河镇中心学校依托百尺河初中国家级少年宫这一优势,成立了“诸城派东路大鼓”研究会,设立了“诸城派东路大鼓”综合传习中心。传习中心本着“长期规划、分步实施、师生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将“诸城派东路大鼓”纳入学校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组建“诸城派东路大鼓”社团,聘请五老志愿者及传承人,每周开展两次培训活动课,做到辅导教师、辅导学生、辅导内容、辅导时间四落实,为诸城派东路大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激?l学生的学习热情,于2015年10月22日将创新排练的诸城大鼓《育人楷模》报送由山东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承办的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才艺展示大赛并一举荣获一等奖。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并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其次,依托百尺河初中国家级少年宫这一优势,我们于2012 年成立了古筝社团,主要面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出发点,教给学生基本指法,训练学生基本练习曲的连贯性。并且将古筝引入音乐课堂,定期给学生欣赏名曲以及名师的讲解,对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