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开发设计

溶洞开发设计
溶洞开发设计

重庆旅游投资集团

阿依河景区溶洞设计方案书

重庆苍野溶洞设计有限公司

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日

1 彭水阿依河景区青龙洞概况

阿依河景区溶洞位于彭水县万足镇万足村乌江支流阿依河(原长溪河)的中下游段,溶洞洞口距离阿依河入乌江口约7、6km。苍野溶洞设计公司对该溶洞进行了实地测量,

该溶洞总长约1、2公里,自洞口入内,约320m处分为上、下两洞,在约680m处,上、下洞有一陡立斜洞使上下洞连通,溶洞人能达到最里处,为一溶洞大厅,厅顶高约30余米,洞顶有岩溶垂直管道与地面落水洞相连,洞顶高,汇流流域面积内降雨后,洞顶有水自顶悬流而下,有如飞瀑,暴雨尤甚。

图1、1 阿依河溶洞生态

Fig 1、1 Ayi River Cave ecology

溶洞开发将本着保留原生地质面貌的原则,除了交通必要的路径与照明、安全等设施,以及极少部位由于块石封堵通道需疏通与出于安全考虑对排水路径受阻的部位进行修凿外,尽量不去破坏洞体原生的岩溶发育环境,因此地质环境基本不会改变。

溶洞尚处于原始状态,目前洞口有铁门锁闭保护,洞内几乎没有人为破坏。凭借手电光入洞,可见洞内怪石嶙峋,石芽、石笋、石柱发育,历经数百万年地下水沿岩体的贯通性结构裂隙渗流,不断溶蚀发育的洞体,在地壳抬升后,地下水流通道下移,溶洞逐渐过水减少,洞内由溶蚀为主转为凝结为主,历经数十万年石灰岩地区岩溶地下水凝结重结晶作用,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了这个溶洞内的奇特景色。晶莹剔透的各种造型的石钟乳,有的如柱,有的如帘,有的如庙内恶煞,有的如菩萨端坐,姿态各异,叹为观止,具有非常高的开发价值。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阿依河溶洞位于阿依河中、下游段,距离阿依河入乌江口约7、6km,隶属于重庆市彭水县万足镇长溪滩所辖。目前景区内交通运输主要靠人力与部分水力运输,交通非常不便。位于阿依河新滩上游约1公里处正在开挖一隧道,该隧道贯通后,交通将较便利,可由彭水县城直达阿依河景区及溶洞。

气象水文:工作区属中亚热带润湿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就是冬暖夏热,秋长春早,无霜期较长,多云雾,少日照,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降水丰富,但分配不均,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绝对湿度17、1mb~18、2mb。多年平均降雨量1104、20mm,历史最大年降雨量1357、7mm(1998

年),年最小降雨量740、1mm(1978年)。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日最大降雨量145、72mm(1998、8、1),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月~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月平均最低气温多-2、5℃(1975、2、15),最高气温达23、1℃。年平均气温17、50℃。。风向以北风为主,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1978、10、12)。总的气候特点就是: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少霜雪。

阿依河(原长溪河)属乌江水系,系乌江一级支流,该河流即为区域上最低侵蚀基准面。景区内河段阿依河高程为220~311m,景区中阿依河长约14km,河面宽度20~62m,河流总体纵坡约1% 。阿依河水位主要接受上游降雨影响,因河道较窄,切割很深,在雨季阿依河水位变化很大,水深变化范围为1、5~7、5m。

图5、2 交通地理位置图

Fig 5、2 Transportation location

5、2 阿依河青龙洞保护性开发设计思路

5、2、1 景观资源分析

阿依河溶洞总长约1300m。自洞口往内将该溶洞分为AB段、BC段、CD段、DG’段、G’H 段、DE段、CF段、FG段、GH段、HI段。其中CD段、DG’段、G’H段为上洞主洞,DE段上洞中段一向上的支洞,CF段、FG段、GH段为下洞。洞口为A点,最里端为I点。在洞内C处,溶洞分为两支,一支沿原直线方向延伸,标高开始降低,这里称为下洞,另一支从左侧分出,走向上基本与下洞平行,但标高逐渐抬升。它们在G(G’)处,有一陡立支洞将上下洞联通,下洞标高约257、2m,上洞连接处标高约267、2m,高差约10m。然后在H点处汇合,重新合二为一。

将各段空间形态分述如下:

图5、3地下空间分段形态分析图

Fig 5、3 Morphological analysissection if underground space

图5、4 溶洞内部资源分布图

Fig 5、4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cave

洞口:入口处洞径开阔,高约7~8m,最宽处约16 m。

AB段:自洞口入内,曲折前行约140m,主导方向为南东向,方位角约117°。洞内开阔,最窄处宽约9m,高6m,标高从249m~253m,地势相对高差约4m。

BC段:在B点折向西南,方位角约200°,几乎直行约173m,洞内较开阔,宽约8m~12m,高4~7m,标高从253m~258、5m,相对高差约5、5m,坡度稍缓。走向与该区域的优势构造裂隙,贯通性结构面走向一致,在洞内观察到的沿裂隙溶蚀形成的巨大溶蚀沟槽显而易见,由于裂隙贯通性极好,洞内岩层分层为巨厚,层理不发育,因此极易误作岩层层面。

CD段:为分叉后上洞一段,走向基本不变,长度约62m,宽约3、5m~13m,高4m~9m,标高从258、5m~271、5m,相对高差约13m,抬升较快。局部地方宽度较小。大部分地段较为开阔。

DE段:在上洞D点处,向西支出的一个支洞曲折约27m,再折向北偏东10°,再行进约112m,到该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