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随谈

云南历史随谈
云南历史随谈

丘吉尔曾说过:一个人看到多远的过去,才会看到多远的未来。

下面就和大家谈谈云南有意思的历史吧。

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地方名为楚雄,有“扬楚国雄威”之意,那这个地方是不是与楚国有什么联系?当然,不过这要追溯到战国秦楚争霸时期,当时日渐衰弱的楚国。楚国国王为了获得广阔的疆土巩固自己的实力,派大将庄桥远征西南(即楚国的大后方贵州、四川、云南一带)。当庄桥到达这里后不久,返回楚国的道路就被秦国大将司马措切断了,庄桥多次尝试返回都以失败告终,就不得不留在了这里,因此便把这个地方定名为威楚,目的就是为了扬楚国雄威。庄桥留下后,为了在这里更好的生存,便让部下变更了服饰,并尊重当地民族的习惯,最终他被拥戴为国王。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人到任何地方,要懂得尊重别人,否则也得不到别人的根尊重。庄桥建立了古滇国,这也是云南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而云南之所以简称为滇,就由此而来,而并非昆明有湖名曰滇池而得来。

到汉朝时期,由于汉朝势力的扩张,古滇国臣服了。臣服之后,汉武帝送了一件礼物给当时的古滇国国王——尝羌。什么呢?——滇王之印。当时古滇王国上下都觉得非常荣耀,因为得到了中原文化的认可,又可以回归中原文化了。但尝羌的后人,以及今天的历史学家都认为:这是汉武帝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你想:古滇国的国王,再怎么也是国王、是皇帝、也就是真命天子,你就算发个印给他,这个印上雕的也应该是龙;就算不雕五爪龙,那三爪、两爪、一爪的龙也可以;但是,这个印上面雕的不是龙,——是蛇。第二呢,上面刻了四个字:滇王之印。那各位在想想:你去外面刻个有名字的器物,拿出来那叫什么?叫印/印章,对吧?我们的叫印,可过去皇帝用的,代表权威,应该叫什么?对,应该叫玺。要用什么材质来雕琢?用玉来雕。为什么要用玉来雕呢?因为在古代,玉是皇帝和自然界以及神灵沟通的一个媒介,它的地位很高。但这个滇王之印没有用玉来雕,而是用金来雕的。这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代表不认可?所以滇王尝羌死后,他的后人就将这枚印随他一起永葬于地下,

直到1956年,才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中被发现(现存于云南省博物馆之内)。

汉武帝征服云南之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滇国设立了益州郡,郡下辖24县。这其中有一个县叫做云南县,为什么要提这个县?这是历史上“云南”第一次以地名出现。

而这个县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也是有传说的,据说汉武帝的大军征云南时,将士们在途中遇见了五彩云,很美,认为是上天显示的瑞兆;而看见彩云之处又恰在云之南,因而定名云南。后来由于省名与县名相同,就把云南县改为了祥云县,是去大理丽江、保山腾冲的必经之地。

另外还有一个县叫不韦县,说到这个地名,不知各位会不会想到一个人?对,吕不韦,而这个县确实也与他有关。

这就要从“奇货可居”的成语出处说起了。

吕不韦,我们都知道:卫国濮阳的大商人(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他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官商合作第一人。

吕不韦在赵国邯郸做生意时,结识了秦国为稳定两国关系送到赵国的人质——子楚,这个人是当时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而安国君又十分宠爱一个女人——华阳夫人,但这个女人呢,没有儿子。所以当时吕不韦见到子楚时就想了:种田的利有几倍呀?经商的利又有几倍呀?但如果立一个太子的话,那利又有几倍呢?正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吕不韦马上就送了子楚五百金,要与其结交,不但这样,还拿出五百金,买了许许多多奇珍异宝,带着去到了咸阳。这就是奇货可居的出处了。

他去干嘛呀?去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是姐姐),请她代为转献给华阳夫人。并在她姐姐面前夸赞子楚非常聪明,在赵国结交了很多朋友;非常孝顺,天天都对着秦国的方向,想念父亲和华阳夫人。结果打动了华阳夫人的姐姐,就跑去对自己的妹妹说:凡是以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会随之减少。现在妹妹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如果这时就能抓住机会,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又孝顺的人,立

他为继承人,象亲生儿子一样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要不等容貌衰竭了,宠爱失去后,您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华阳夫人觉得很有道理呀,就立了子楚为自己的继承人。

没过多久(此处省略的历史内容自己科普吧),子楚就继承了王位,历史上称为——秦庄襄王。吕不韦被拜为相,得到河南洛阳十万户为封地的赏赐。不过,三年后子楚就驾崩了,时有9岁的太子——政继位。

之后(又省略一段历史自己脑补了),吕不韦由于太后赵姬与嫪毐私通淫乱之事,被免去相国之职,后自杀,他的后人及门客则被逐出京城,迁往了四川西昌。

到了汉武帝时期,吕不韦的后人本想:总盼到出头之日了,可以回中原了。哪知汉武帝为了让后人不做乱臣贼子,把吕不韦家继续贬,贬到了今天云南保山地区的施甸县,就是历史记载中的不韦县。(杨善洲,大亮山林场就至施甸县)吕氏后人被贬保山的史实在《三国志》、《水经注》中都有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上也写,说这吕不韦家人啊,在云南过得特别惨,云南人,喝牛血、吃生肉、衣不遮体的;说这吕不韦家人很可怜,天天就向着中原的地方跪拜:什么时候可以回中原去啊?皇上饶了我吧。其实,吕不韦的后人在云南的日子过得好得不得了。怎么说?保山地区有银矿、铜矿,在古代控制金矿、控制银矿、控制铜矿的地方,那就是控制了国家的金库,古代80%的银是我们云南产出去的。而大家都听说过永昌郡吧,中国东汉天下第二大郡。诸葛亮打云南的时候,没有造反的那个吕凯是谁?就是吕不韦的后代,永昌郡太守。怎么当的太守?有钱啊。可古代很多中原人对我们云南望而却步,觉得云南是山高皇帝远的边远地方,这其实都是一种误会。

说到这,要来考考大家了。

中国的第一次统一是在什么时候?很多朋友认为是秦始皇,其实秦始皇只做到了四个统一:货币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文字统一、六国的统一,秦统一的那个国家叫秦国。起码在秦朝时,云南这块土地不属于中国,云南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是在汉

武帝刘彻时期。但是这个局面只维持到了唐朝唐玄宗时期,之后云南又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唐朝时的南诏国、宋朝时的大理国);到宋朝时期,云南的版图面积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宋朝,这也为我们云南现在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直到元朝忽必烈的大军进入大理,云南才再次归属中国;也是从那时起,昆明才正式成为了我们云南的省会。

(隋唐宋元的云南历史就暂且不在这里说了,后面有机会在给大家补上。)

但元朝的统治,也只不过维持了短短的一百年。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定都南京。他想筑世界上最大的南京城,又没那么多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一个人,富可敌国的沈万三。

沈万三的钱从哪里来的?元朝末年禁海之后,日本想买中国的东西买不到,沈万三正是在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与元朝军队混战之时,用几百只大船搞走私,发了财。所以有民谣:“周庄有个沈万三,金银多得堆满仓,老子不让做生意,万三跑去找大船。”(干的是和赖昌星一样的勾当,这就是不积阴德。赖昌星2011年7月底被从加拿大遣返回国。)

他出钱造了74公里长的南京城墙的1/3,如今江苏南京的中华门,就是沈万三建的,也叫聚宝门。据说当时建城门时,连建两次都塌了,正在无奈之时,沈万三恍惚中听到有人对他说:“建城门,要宝盆,上戴帽,下站人”。于是沈万三将最初经商亏本后,一路要饭吃的一个瓷钵拿出来,令仆人顶着,把钵砌在了城门里,而城门就真的不再塌建成了,这个瓷钵也就被传为了聚宝盆,门也就成了聚宝门。

城墙建好后,沈万三买了大量酒肉,请钦军白吃白喝了几天。这事就让朱元璋知道了,你一个匹夫,竟敢犒劳天子的军队,你什么目的?乱民,该杀!就把他打入了死牢,幸亏马皇后说情,才免去一死,但被发配来了云南昆明,就住在翠湖边的一个缓坡上,当时的昆明人还把他住的这个坡,叫做万三坡。

发配到这里都干些什么呢?翠湖过去又叫菜海子,周围有很多的菜地,他就负责看这些菜园子,白天呢就看看有没有马、羊什么的来偷吃菜,到晚上呢有没有人来偷

菜之类的。看了五六年的菜园子,郁郁而终。他死后,沈家人可就惨咯,被继续发配,发配到几百公里外的云南驿(属祥云县,去大理丽江、保山腾冲都会路过)。云南驿有个沈家村,现有两三千沈万三的后代,他们的老祖先富可敌国,富有天下,但他的子子孙孙,因果报应,面朝黄土背朝天。正应验了一句佛门中语: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

沈万三发配到云南之时,正是付友德、蓝玉、沐英等人奉朱元璋之命率30万大军平定云南后不久。

云南平定后,沐英奉命世代镇守云南,其中20万军队奉命班师回朝。就在这 20万军队要班师回朝之前,沐英接到了朱元璋的一道圣旨——抓人。抓什么人?圣旨中要抓的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求:第一、色目人,蒙古人,伊斯兰人;第二、这些人必须是不超过十四岁的男孩子;第三、这些人还得是贵族的后代。当时全中国都接到了这样的圣旨,云南一共抓了30多个这样的小孩。

这些小孩都被送到了南京,干嘛?把脚绑在凳子上,用银刀烧了之后割掉,把用酒消过毒的麦管插进去(古代的医疗条件差,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抗生素),七八天不能吃东西,就这样几百个小孩被阉割入宫做了太监。其中,从云南抓去的一个小孩,12岁时在楚雄被抓的,滇阳米吉侯,米吉是伊斯兰贵族,在中国姓米的人都是穆斯林。结果米吉侯没有被送到南京朱元璋的宫里面,被送到了朱元璋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的家里去,还给取了一个名字:马和。后随朱棣南征北战,靖难之役中,朱棣曾大腿中箭落马,就为马和所救。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后,便封马和为五品的三宝太监,又因他在河北的郑县救了自己,又赐姓郑,即郑和。

之前说过,攻打云南的30万大军,其中20万班师回朝了,那还有10万军队呢?这剩下的10多万军队就被分为两路:一路打交趾,一路打衮州,衮州:就是今天的丽江、香格里拉地区。

当时30万的明朝军队是这样分的,将军下来叫提督,提督下来叫总兵,总兵下来

叫把总,把总下来到千总,这样一层一层的分下来。总兵什么概念,云南省军区司令员的概念;提督,相当于成都军区司令员这样的概念。30万的军队,有10多个这样的总兵。当中有这样一个总兵,江西人吉水人,这个江西人叫毛太华。

这个毛太华,就是湖南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被沐英分派去打今天的丽江永胜,香格里拉这一地区。这毛太华,英勇善战,在云南17年,履历战功;还娶了一名当地的彝女为妻,叫王氏,生了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分别取名叫: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由于他戍边多年,立有军功,朱棣当皇帝后,就给他封官,封为武德将军,并准许他携带妻儿迁回内地。不知什么原因,毛太华除妻子外,只带了老大和老四内迁,把老二和老三都留在遥远的澜沧卫了,也就是今天丽江的永胜地区。

毛太华夫妇和两个儿子,被朝廷分配到湖南湘乡县城北门外的排紫桥居住。去到湘乡一年多后,老将军福薄命短。毛太华去世后,毛太华的两个儿子毛清一和毛清四离开了湘乡,迁移到湘潭七都六甲,而这个七都六甲,就是今天闻名天下的韶山。从这之后,毛氏便在韶山湘潭繁衍开来,他的第十九代孙子是谁?毛泽东。

而留下的毛清二、毛清三两个儿子,在永胜程海湖定居了下来,延续到本世纪已达25代。1997年4月18日,伟人的女儿李讷寻根到永胜,对史实给予了认可。因此有:毛泽东祖籍江西吉水、毛泽东客籍云南永胜、毛泽东故乡湖南韶山的说法。

对云南历史文化的认识

对云南历史文化的认识 “生既为斯土之民,长于斯,食于斯,则必于斯土之各种情势均能洞悉,方能尽其爱护之天责”。对于生长在一片孕育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沃土上的人,如果对这片沃土上所产生的历史文化不了解的话,那真的会是人生的一种缺憾。在云南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在人类五千多年的文明进程中,曾演绎了无数的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历史财富。云南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作为边疆区域,所产生的历史文化与内地文化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和连续性。了解了云南历史文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从整体上了解中华文明史,学习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以史为鉴,促进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 云南历史文化最为精彩的一段应该是在史前时期,云南作为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其中还有世界上较早的古人类化石之一—元谋猿人。云南不仅有生物进化发展的理想环境,而且有丰富连续的古生物进化链,有在体质特征上较接近于人的腊玛古猿化石,也具有世界上较早的古人类化石,云南在人类起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古人类历史的发展,进入到了新石器时期云南历史文化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主要分为滇池地区,洱海地区,金沙江中游地区,滇东北地区,澜沧江中上游地区,滇东南和滇西北地区。在这些地区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农业生产工具和一些墓葬,房屋建筑遗址。这些遗址的出土,说明了新石器时代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既有类型上的差异,也有发展水平上的不同。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除有时代的先后外,尚与地域环境的差别和居民成份的不同相关。同时,也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历史证据。 先秦时期以后,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云南与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内地也逐步加强了与边疆云南的政治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庄蹻入滇。庄蹻入滇及滇国的建立,打破了滇池地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氏族部落组织,代之以地缘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统治,促进了滇的民族融合。推动了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武帝时期,云南正式纳入中央统治的版图(著名的五尺道就源自这里),并在云南开创了边郡制度和属国制度两种行政制度。 先秦秦汉时期也是云南青铜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曾发现了很多青铜遗存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如牛虚铜案,鱼鹰铜啄,豹钮铜矛,手形銎铜戈等。这一时期的青铜文化,类型多样,特色突出,滇池地区等文化类型体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的青铜文化,也为了解、认识云南的族类与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材料。 随着历史的发展,云南历史进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分化与发展,但总的趋势是名族融合不断加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蜀汉统治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在这一地区实行“和扶之治”,改革郡县制度,扶持南中大姓治理南中,同时,还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到了西晋统治时期,西晋在南中设立宁州进行统治。它的设立是云南政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为后世云南行省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这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具代表性就是梁堆墓,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文化在南中的传播、发展情况。 到了唐宋时期,中央对云南的统治大大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也日益紧密,隋朝三十年间对云南的经营,结束了南北朝以来滥置州郡的情况,恭、协、昆三州的设立,标志着云南行政级别由州郡县三级制向州县二级制的转化,在客观上有削弱、分化爨氏势力的功效(爨控宁州刺史以制南中)。唐朝时期,加强了对滇池,洱海地区的统治,并在这一地区推行了统治制度:羁縻府州。 ......

《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设计(1)

《家乡的历史名人》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2课:家乡的故事活动主题二:家乡的历史名人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第五课时家乡的历史名人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引领: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山东不但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还是一座文化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你们对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些“了不起的名人”,领略他们的风采。 板书课题:家乡的历史名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感兴趣的家乡历史名人入手,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家乡名人我知道 教师引领:上节课布置同学们搜集我们家乡的历史名人资料。任务交给你们以后,我看到同学们有的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同学向身边的长辈询问,相信你们一定搜

集到了很有价值的资料,老师想马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劳动成果,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精心搜集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提示。 课件展示: 温馨提示 1. 自己先将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 2.资料如有重复,只保留一份即可。 3.小组长负责把信息梳理归纳。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前置性调查作业进行梳理概括,小组内相互交流补充,更加完善自己的资料,】 师引领:从同学的表情中我看出同学们交流的很投入,你说,我说,大家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的历史名人,开一个“家乡历史名人”的交流展示会,好吗我宣布“家乡历史名人”报告会正式开始! 预设1:这是我在网上搜集的孔子的图片和资料学生边展示图片边介绍资料) 孔子: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云南历史

第一节历史与文化 一、云南历史概要 远古,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有云南元谋猿人。公元前279年,楚国将军庄高人滇,滇池地区进入奴隶社会。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汉代,汉武帝时设益州郡,东汉在保山设永昌郡。三国开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称为“南中”。其中,三国时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亲率大军平定南中,发展云南经济;西晋,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当时全国十九州之一;南北朝,云南在爨氏的统治下,与刘宋等封建小王朝维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流不断加强,形成了白、彝诸族先民。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代,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大力扶持南诏,于738年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897年,南诏权臣郑买嗣灭南诏,建立“大长和”;927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长和”,建“大义宁”;937年,白族先民、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滇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建立了“大理国”政权。宋代,大理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上与宋朝相始终。元代,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灭大理,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4·年忽必烈选派富有才干的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省长),云南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划。明代,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平定云南,次年建立都指挥使司(相当于省军区)和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清代,1658年,清军三路人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灭亡,此后大量移民入滇开发边疆。 鸦片战争后,云南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1856年杜文秀、李文学起义,滇西群众阻击入侵云南的英国武装探险队的马嘉理事件和保卫片马、班洪的战斗,滇南群众的反法斗争等。而1911年10月30日,重九起义成功,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云南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1915年12月25日护国起义的发动,更表明云南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共和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五四”运动后,李鑫等建立中共云南党组织。红军长征时,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经过云南,中共中央在云南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人民为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突然免除了龙云云南省主席职务,并在云南先后制造了“一二·一”惨案、“李、闻惨案”等事件。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二)近现代名人 (1)杜文秀(1823—1872年),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发动了大规模的各族人民起义,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起义军攻下了大理,建立了革命政权,制定了“革命满清”的总纲领,坚持斗争达17年之久。 (2)蔡锷(1882一1916年),是IH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云南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与李根源、唐继尧等人一道,组织了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推翻了满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1915年,他与云南各派反袁力量一道,发动了护国运动,为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建树了功勋。

近代家乡历史人物采访表

近代家乡历史人物采访要点 系部——班级——姓名——学号—— 要求:这是一项重要作业,也是提高同学们研究能力的重要尝试。请同学们务必注意以下几点:A、务必在10月31日前将下述采访内容提交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11月10日前打包提交给老师。B、采访必须真实,凡是从网上抄袭者一律零分。C、计分标准:本题占期末成绩共20分。完成下述采访内容,达到字数要求14分,未达到字数要求酌情计分;采访图片3张以上计1分;采访录音20分钟以上5分。D、湖南省内学生必须回家采访,省外过远者尽量回家采访,实在不能回家者,以电话采访(先问父母,要父母找到受访对象的电话,再采访),但必须有不少于2小时电话录音作为证明。E、既要交书面稿,又要交电子稿。 历史人物姓名最高职位出生地 1、历史人物家庭背景(200字左右): 2、历史人物人生经历: (1)读书情况(哪年在哪里学习,成绩如何,与近代历史上哪些名人是 同学等300字左右) (2)家庭情况(富有?贫穷?书香门第?官员世家?父辈兄弟是干什么 的?300字左右)

(3)本人特点(聪明、坚毅、果敢、是否练武、思想倾向同情穷人还是富人,为人处世等300字左右) (4)职位升迁的历程(何年在何地任何职等400字左右) (5)社会关系:在其成功的道路上谁帮助其入学、投军,谁提携他,谁在困难时帮助他,帮助他的人与他及他的家庭有什么关系,近代湘军及

湘军有关的人员(如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李续宾、李续宜、罗泽南、刘蓉、杨昌浚--------等)有没有给其直接或间接帮助,如何帮助详细说明,有没有受到近代上述人物的精神影响或其他间接影响(如开办学校、企业、招募军队等)。(依照其人生经历的时间顺序进行详细叙述,就如写传记一样,800字以上)如将(4)与(5)合并写,则写1000字以上

昭通伟大历史人物专辑

主题:《昭通伟大历史人物专辑》 俊采星驰,人杰地灵——昭通伟大历史人物 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云南昭通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将领,云南省政府主席。字志舟,原名登云。龙云有句名言:“此路行不通,去找毛泽东!”这真实地反映了他戎马一生的总结。

龙云为国民党二级上将,滇军主要将领,曾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龙云令。1949年 8月15日起义,后为解放云南做出了贡献。1984 年 11月 19日,在民革中央举行的纪念龙云诞辰一百周年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的讲话中,称龙云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为人民做了好事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同中国共产党有多年合作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一位真诚的朋友,他为人民的事业有过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毛泽东曾把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龙云介绍给他,并在一起亲切交谈。国防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重要的咨询机构,当时毛泽东任主席,副主席 15人,其中国民党起义的将领有 4人,其中之一就有龙云。 龙云是 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他的一生主要做了以下三件大事。一是统一云南,稳定局面。1911年武昌起义后,时任云南三十七协协统的蔡锷,在云南举兵起义,建立军政府,任云南总督。蔡锷手下有个得力听话的新军管带叫唐继尧,能征会讨屡建战功,颇得蔡锷的喜爱。蔡锷入川后,唐继尧任云南都督。 (1902—1995)云南省昭通市人,一代国学宗师。 1902年5月出生在一个以教书为生的知识分子家庭。1921年从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官费进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1926年考取北京师大研究班和清华大学研究部。毕业后,1929年到上海,任大厦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33年应聘河南大学教授。 1935年,到法国潜心研究中国流失到法国的珍贵文物,进行拍片、拓摹、抄录共3000多张,1937年带回祖国。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学、西北大学任教。1940年任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昆明师院(后西南联大、今云师大)任教,因被特务盯梢,转到苏州任英士大学文理院院长。1949年5月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1950~1952年在云南革命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2年进云南博物馆工作。

家乡的历史名人

家乡的历史名人 教学目标: 知识:1.掌握添加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2.学会幻灯片放映的特效——图片、文本的动画效果设置。 技能:1.熟练添加上符合主题而不花哨的幻灯片背景; 2.学会给幻灯片上的图片、文本添加动画效果,达到放映时按先后顺序出现的效果。 3.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设计一组介绍一位家乡历史名人的幻灯片。 情感:重温历史名人,激发热爱家乡、尊重历史名人,向历史名人学习、为祖国多做贡献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幻灯片背景及动画效果设置; 难点:背景符合主题突出主题,动画设置突出图片、文本出现的顺序感。 教学方法:自学法、演示法、对比法、竞赛法、鼓励法。 教学准备:PPT2003课件演示文稿(待修饰)图片、文本资料小红旗 教学教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山东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名人,有:(播放“课件.ppt”)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扁鹊:战国时期名医……你对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多少?【学生举手回答】。这节课我们走近家乡的历史名人,学习历史名人。 二、新课。 1.出示课题(即“课件.ppt”第五张幻灯片)“第6课家乡的历史名人”。2.(板书:家乡的历史名人)老师搜集了一些名人的资料,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一幅:全部一个背景(“全部应用”) 同学们,在你们的电脑桌面上也有一个名为《家乡的历史名人》的幻灯片,同学们打开看看。 提问::你认为你电脑上的幻灯片与老师刚才播放的幻灯片有什么不同?(生: 3.任务一:设置背景(即“课件.ppt”第七张幻灯片)。 A.那么这个背景究竟怎样来进行设置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33页标题一的内容。然后为你桌面上打开的幻灯片设置上背景。 C.作品展评。(2幅) 4.任务二:设置图片、文本的动画效果。 A.过渡语:刚才我们看到同学的作品放映的效果不错,如果放映时出现人物、文本动态效果是不是更好?【再播放“课件.ppt”前四张幻灯片】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动态效果是怎样实现的。请大家跟我一起做 B.教师广播演示:设置图片的动画效果。 注:边说操作步骤,边演示。 大家学会了没有? 既然大家都学会了,那么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幻灯片把后面几张幻灯片分别设置上不同的动画效果 D.全体学生设置动画。教师巡视指导。 E.作品展评:(至少2幅)。学生广泛参与,多种形式评价。

云南历史上的名人

云南历史上的名人 先秦时期庄硚 隋唐时期皮罗阁 两宋时期段思平 元朝时期赛典赤 明朝时期 开疆功臣 傅友德——颖川侯 蓝玉——永昌侯 沐英——西平侯、镇国公 沐春——黔国公 政治人物 杨一清——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云南安宁人。 朱家民——贵州左布政使,云南曲靖人。 杨绳武——兵部尚书,云南弥勒人。 包见捷——吏部右侍郎,云南建水人。 陈表——浙江监察御史,云南玉溪人。 胡平表——贵州布政使,云南建水人。 傅宗龙——兵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雷跃龙——礼部尚书兼育英殿大学士,云南玉溪人。 王锡衮——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云南禄丰人。 朱化孚——湖广按察使,云南安宁人。 医学家 兰茂——医学家,著有《滇南本草》,云南嵩明人。 清朝时期

政治人物 严清——吏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李因培——湖北巡抚、湖南巡抚、福建巡抚,云南晋宁人。 赵士麟——浙江巡抚、江苏巡抚,云南澄江人。 朱嶟——工、刑、兵、户、吏诸部尚书兼内阁学士,云南通海人。 赵光——工、刑、兵、户、吏诸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何桂清——两江总督,云南昆明人。 陈时夏——江苏巡抚,云南元谋人。 丁槐——广西巡抚,云南鹤庆人。 钱沣——江南监察御史,云南昆明人。 何桂珍——两江兵备道,云南师宗人。 王人文——四川总督,云南大理人。 窦垿——江西监察御史,云南罗平人。 袁嘉谷——云南科举史上第一个全国状元,云南石屏人。 著名商人 李沅——19世纪的云南首富,云南昆明人。 银行家 王炽——20世纪初的世界第四富豪,云南弥勒人。 画家 缪嘉蕙——著有《供奉画稿》,云南昆明人。 报人 杨振鸿——曾经创办《光华日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云南昆明人。 民国时期 军事人物(只列上将级别) 李根源——陆军上将,云南腾冲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顾品珍——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刘祖武——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李鸿祥——陆军上将,云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设计

《家乡的历史名人》 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2课:家乡的故事活动主题二:家乡的历史名人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第五课时家乡的历史名人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引领: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不但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还是一座文化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 名人,你们对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些“了不起的名人”,领略他们的风采。 板书课题:家乡的历史名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感兴趣的家乡历史名人入手,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家乡名人我知道 教师引领:上节课布置同学们搜集我们家乡的历史名人资料。任务交给你们以后,我看到同学们有的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同学向身边的长辈询问,相信你们一定搜

集到了很有价值的资料,老师想马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劳动成果,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精心搜集的资料,先在小组交流,在交流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提示。 课件展示: 温馨提示 1. 自己先将搜集的资料在小组说一说。 2.资料如有重复,只保留一份即可。 3.小组长负责把信息梳理归纳。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前置性调查作业进行梳理概括,小组相互交流补充,更加完善自己的资料,】 师引领:从同学的表情中我看出同学们交流的很投入,你说,我说,大家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的历史名人,开一个“家乡历史名人”的交流展示会,好吗?我宣布“家乡历史名人”报告会正式开始! 预设1:这是我在网上搜集的孔子的图片和资料学生边展示图片边介绍资料)

云南名人

聂耳 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祖籍玉溪,生于昆明。中学时代即加入共青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师。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进步音乐、戏剧、电影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并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艺术评论。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聂耳创作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30余首,集中表现当时工农群众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决意志,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墓在昆明西山,玉溪辟有聂耳公园昆明翠湖、西山及玉溪有聂耳雕像。 郑和 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昆明人。明初入宫为宦官,赐姓郑。后从侍燕王朱棣,有功而被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三保太监"。1405-1433年,郑和率27,800余人,分62艘宝船,先后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湾和红海、最远到赤道以南非洲东海岸,历经39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余万公里。此航海创举,比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还早80多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00年。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伟大的贡献。 皮逻阁 皮逻阁(公元697~748年)南诏第四代王,据胡蔚本《南诏野史》载,他于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他在位期间,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诏,使洱海地区统归南诏管辖,将王都从巍山迁至大理,当时称为太和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贡,受到唐玄宗的礼遇,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其后又加封"上柱国",并赐"龟兹乐一部"及金佛像等。 龙云 龙云(公元1884~1962年)原名登云,字志舟,昭通人,彝族。原为唐继部将,1927年胡若愚等发动兵变改组省政府成功,龙云相继任云南省常务委员员主席、38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13路军总指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滇黔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时期,组织第58军、第60军参加中原抗日,后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等职。秘密参加民盟,支持民主运动。1945年10月,蒋介石以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龙云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48年底至香港,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发展《我们对现阶段中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际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龙云是继唐继之后,执掌云南党政军权长达18年的人物,对民国时期的云南省有较大的影响。 唐继尧 唐继尧(公元1883~1927年)字萤赓,别号东大陆主人,会泽人,清痒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1909年回滇后历任清陆军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新军管长。1912年率军北伐,任贵州都督,次年调任云南都督。19015年与蔡锷等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任护国都督兼第三军总司令。1917年护法运动中任靖国联军总司令、元帅。1922年创建东陆大学,还支持赵藩等辑刻《云南丛书》。1927年2月部将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等发动兵变,改组省政府。5月,唐病逝于昆明,葬于园通山。著有《会泽首义文牍》、《会泽督黔文牍》、《会泽靖国文牍》、《东大陆主人言志录》等。

腾冲的历史与文化简介

腾冲历史与文化 这是一座由火山岩浆凝铸的土地,托载着由高黎贡山深情的臂膀拥抱着的极富底蕴、充满诱惑的城市。腾冲——中国大西南边陲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 腾冲位于滇西边陲,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腾冲又名“腾越”,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有“极边第一城”、“云南第一侨乡”、“文献名邦”、翡翠城之誉。由于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曾一度为滇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之一,使之成为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云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腾冲的“履历”至少可追溯到遥远的西汉时期,那时人们称之为“滇越”。《史记》载:“昆明之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说的便是此地。东汉时,“哀牢归汉”,滇越则归新设之永昌郡;在2400多年前的汉代,已有长江中游的商人到腾冲进行商易。商旅辟出了中国与缅甸、印度之间的通道,形成了一条北起四川成都,南下云南大理、保山、经腾冲出缅甸,达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等国的陆上贸易通道——“蜀身毒道”,即西南丝绸古道。至南诏时有藤越国。按南诏行政区划,藤越国为南诏属国,在永昌节度辖下。现在腾冲县地域内有“汤浪”、“藤弯”、“越礼城”、“越赕”、“申赕”、“腾冲”亦作“藤冲”“藤充”等初次出现于樊绰所著的《云南志》一书,均为并列地名。宋时,大理国设立腾冲府。大理国初期,沿袭南诏建制。至太中国时,将永昌节度所辖地域分为两片,在怒江以东设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设立腾冲府,由其子孙高泰贤、高泰运分别治理。“藤越国”至此不再存在。元时,有藤越州、腾越县、腾越府,甚至也曾被蔑称为“软化府”。元宪宗三年,高泰运之后世高救内附于元朝。元朝在腾越大地上分别设立过藤越州、藤越县、腾越府。元人把腾冲视作军事重地,惧大理国时“腾冲府”一名中“腾冲”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称之为“软化府”。之为“软化府”。此后各代相继在此设立司、州、道、厅、署、县等军政机构,民国末年,曾一度成为滇西大部地区的行政中心。 往事越千年。据《腾越州志》载,腾冲之为“城”始于唐德宗时,当时为土城;至明代“侍郎杨宁、侯琎统南征壮士一万五千,以都指挥使李升为首,取西山之石以筑石城”。工程历时三年,于公元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竣工,其规模为“厚二丈八尺,高二丈五尺,周七里三分”,且置沾化、永安、靖边、藻润四门,城墉连雉、门楼高耸、石色苍苍、浑如铁铸。故筑成后的近五百年间,虽经受了数十次五级以上地震及不亚于地震次数的战乱,此城却依然岿立,并无太大破损,直至20世纪中叶,日寇燃起的战火才将这座古城夷为平地。 那是在1942年5月的时候,对于腾冲而言是一段黑色的日子。日本侵略军自缅甸侵入我国,占领我腾冲城,四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在现今滇西抗战历史博物馆中依然清楚地记录着当年日本鬼子犯下的种种罪行。后来,腾冲人民配合抗日军队坚持抗战达两年之久,迎来了1944年中国远征军的滇西反攻,于同年9月14日光复腾冲,作为古城虽成了一片瓦砾场,但在反攻战役中,军民用生命和鲜血共同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在今天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里安息着的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每一处都

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设计

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三册(上) 第6课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家乡的历史名人》是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6课的内容。本课以制作“历史名人”的演示文稿为载体,向学生介绍设置背景图片、文本的动画效果的方法,同时渗透历史文化教育、德育及情感教育。 教材从修饰演示文稿的任务入手,通过设置背景来烘托主题、丰富视觉效果;通过设置动画效果让演示文稿变得生动。让学生利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一个历史名人,学生广泛收集这一名人的各种资料,在对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作演示文稿,最后针对作品及具体表现进行具体评价。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制作完成一份演示文稿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适当的提高。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一个小任务,都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来安排。对于新知识和一些有相对难度的内容,通过自己演示给学生看或给出相关操作步骤的提示,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有趣味的任务时会很专心,乐此不疲。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学会设置背景,感受背景对美化幻灯片的作用;学会设置图片、文本的动画效果,体验幻灯片的动感。 2、技能目标: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去自由设置,增强幻灯片的感染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事迹和影响,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重点:设置背景及设置图片、文本的动画效果。 难点:设置动画效果 四、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教学模式: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个性练习,提高技能――

《走向共和》背后的真实历史人物

《走向共和》背后的历史真实 主要人物 慈禧太后(1835—1908),又称西太后。1851年选为秀女,次年入宫,封兰贵人。1856年生子载淳,次年晋懿贵妃。载淳继位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执行妥协政策。1898年反对戊戌变法,发动宫廷政变。1908年立溥仪为帝,自为太皇太后,次日病死。 光绪帝(1871—1908),醇亲王之子。1875年登基,继位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98年宣布变法,起用维新人才,发布诏书。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将其幽禁。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被慈禧挟持逃往西安,从此不问政事。1908年死于赢台涵元殿。 隆裕太后(1868—1913),慈禧太后侄女,1889年被立为光绪皇帝皇后。1908年光绪帝驾崩,尊为皇太后。袭慈禧以行“垂帘听政”,并立醇亲王载沣为监国摄政王。1912年她被迫宣布清帝退位。 溥仪(1906—1967),清代最后一个皇帝,辛亥革命爆发后退位。1917年复辟帝制,12天后二次退位。1924年,废帝号,出皇宫。1931年充当满洲国傀儡,1945年被苏军俘获,后移交中国政府。1959

年获特赦。 张之洞(1837—1909),直隶(今河北)南皮人,清末洋务派首领。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法,战后兴办洋务。1889年调湖广总督,是“洋务派”后期代表人物。中日甲午战争中为主战派,1898年撰文攻击维新思想,1900年力主镇压义和团运动。1906年授军机大臣,19 08年督办粤汉及川汉铁路。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清末淮军主帅,洋务派首领。1853年在皖北举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65年署两江总督,又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与金陵机器局。1870年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创立北洋水师学堂,建立北洋海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01年受命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奕(1838—1918),1884年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1894年进封庆亲王。1900年与李鸿章同任全权大臣,与八国联军议和。1903年升任军机大臣,武昌起义后,派兵镇压起义军。1912年清帝退位后,携 巨资避居天津。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清末维新派领袖,后为保皇会首领。1888年上书皇帝,请求变法,未达。1895年同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要求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作文五篇

写家乡的名人事迹的作文1 我的家乡——郑州历史悠悠上至千年,当你进入郑州,岁月的风声夹杂着诗的雅美传入你耳中,映入眼帘的是当年明月诗所漫过的步步足迹,杜甫,这一爱国诗人一生心系国家,虽然他颠覆流离,但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困顿不堪,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心系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时光追溯到两千年前,正直黄梅时节,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从小聪明过人,深的人喜爱,但不幸,早年家道中落,屡受打击,一生仕途不顺却并未使杜甫一蹴而就,早年的他曾在玄宗科考中应试,却因李林甫怕因“状元”而使得他地位不保而向玄宗撒了一个谎,至此,杜甫落榜。早年的颠覆琉璃一直持续到中年,流放到长安后,他过着贫穷愁苦的生活,几曾亲眼看到权贵的豪华奢侈和穷人受冻挨饿的凄惨情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就用诗歌控诉这种不平的现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对农贫民与富贵人家的不等生活的愤概……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刚刚封他一个官职,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带的百姓纷纷逃难。杜甫的一家,也挤在难民的行列里,吃尽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找到一个农村,把家安顿下来。正在这时候,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离开家投奔肃宗,哪得知刚出关便遇到叛军挟持,叛军在农民百姓家人户烧杀夺抢,后见杜甫不像是一位高官就将他放了。 逃离出来的杜甫可谓是一贫如洗,身无半分,衣冠简陋,得知玄宗已到凤翔,便欲想见玄宗,玄宗对杜甫不远万里前来投奔,忠贞不渝感到感慨,便封他为一个小官 过了不久,宰相房琯被唐肃宗撤了,杜甫认为房琯很有才能,不该把他罢免,就上了奏章向肃宗进谏。这一来,得罪了肃宗,亏得有人在唐肃宗面前说了好话,才把他放回家去。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玄宗派他到华安去做个小官,此时正直战火绵延,虽华安已被官军收复但叛军却没有被消灭。 他辞去了官职,正当干旱,杜甫是穷的一身贫,随着当地农民逃亡,在院寺旁建了一个庙,从此隐居。此后朋友去世,杜甫也无所依赖,最终也逃不过病魔的掌心,病死船头……

大方名人榜(古人篇)

大方名人榜 (古人篇) (贵州水西安氏的始祖之一)彝名妥阿哲,三国时蜀汉牂牁郡西部(今贵州黔西、大方一带)人,部落首领,为六祖中慕齐齐(即默部)东移贵州水西的第五代彝族君长,他习战斗,尚信义,善抚其家众,深受部落的爱戴。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相诸葛亮南征,济火与其结盟,献粮通道以迎师。佐诸葛武侯平定西南和擒孟获。武侯表封他为"罗甸国王",授予"丹书铁卷",令治理慕胯(今贵州大方、金沙、黔西、织金、纳雍、水城一带),世长其地。后又受刘禅诏,讨平普里叛乱。时济火年见高,刘禅赐银鸠杖,以表宠异之极。济火是贵州水西安氏的始祖之一,水西安氏大姓自此发迹一千多年。

阿榨,罗氏鬼国主。南宋水西(今贵州大方一带)人。罗氏鬼国主。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阿榨内附元朝,朝廷诏以阿榨为安抚使,佩虎符。这是罗氏土官的开端。次年,阿榨率众反元,元廷命阿里海牙率兵攻讨,集云南、湖广、四川兵三万余人三路并进,当大军压境时,安西行省左承李德辉在播州建议招抚,派张孝思招降,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阿榨降,元朝以水西等地为顺元路宣抚司,以阿榨弟阿里为宣抚使。从此至清朝初年,水西地区安氏,世授册封为安抚使或总管或宣慰使。 奢节,彝族女酋长,(?-1303)元朝水西(今贵州黔西、大方县一带)人,彝族女酋长。元朝顺元路亦奚不薛总管府总管阿里之妻。阿里去世后,她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摄总管职,文武兼备,勤于军政,宽赋爱民,扶持农牧,安定社会,深得百姓拥护。元成宗大德五年--七年(公元1301-1303年),元廷派中书右承刘深率湖广兵二万远征云南"八百媳妇",路过贵州时,大肆搜括丁夫粮饷马匹,要水西出金3000两、马匹3000匹。人民不堪此重负,元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五月,水东雍真葛蛮土官宋隆济首先起义,八月,奢节在水西起义,水西水东军并肩战斗,围攻顺元城(今贵州贵阳),杀死知州张怀德,与刘深激战十余回合,夺回被强征的粮饷马匹,最后陷刘深军于穷谷中。紧接着,云南、广西的少数民族也纷纷起义响应,声威大振,全国震动。元朝廷被迫罢征"八百媳妇",处死刘深,"以谢天下"。由于元朝廷调集湖广,四川、云南、陕西的官兵和思州、播州的士兵围剿。经大小40余战,水西水东军伤亡严重,寡不敌金色,奢节和宋隆济于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先后失败,被俘就义。奢节和宋隆济的起义,为贵州人民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水西人民称颂她为"烈姬"。

浅析云南民居所体现的民族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f5973019.html, 浅析云南民居所体现的民族文化 作者:常禾春靳萌珠钱禹成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2期 【摘要】云南民居是中国民居中一只拥有独特魅力的奇葩。云南民居建筑在形式上自由奔放,注重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结合地势,与自然和谐相宜。艺术创造和细部做法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云南民居不仅具有丰富的空间特色,而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技术条件、艺术爱好和社会制度,是地域文化、民间生活习俗的物质载体。本文试图通过对云南民居的分析,挖据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民居;传统建筑;民族文化 引言: 云南民居在结构和艺术上实现了统一,对于色彩和装饰的应用恰到好处,云南民居以其独特的文化形象和艺术魅力在中国传统建筑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风格和结构越来越关注。在我国文化不断繁荣的过程中,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结构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建筑的材料和工程的特点突显出来。建筑结构是时代特色和民族文化风格的体现。可见,传统建筑艺术的结构和装饰特点和传统文化特色是分不开的,将建筑结构和艺术联系起来,用艺术的视角解析建筑特点,以便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人的了解。 一、云南民居纹样与装饰艺术 装饰是云南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民居中,门窗不仅具有通风和透气的作用,同时不同门窗纹样的艺术形式也为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门窗构件是人们平时接触最多,感受也最直观的装饰构件。传统门窗的样式种类繁多、图案丰富,是民居住宅中最为突出的装饰构件和不可或觖的结构构件。在传统建筑中门窗图案有着广泛的设计素材和丰富的寓意,使得建筑更多了一份神秘感。例如云南昆民“一颗印”的门窗,作为民居装饰的一种艺术语言,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装饰样式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对华夏文明中传统艺术的创新具有指导意义。首先,“一颗印”的门窗装饰纹样与云南众多民俗文化艺术形式一样,是云南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特殊装饰形式。在“一颗印”门窗上人们普遍采用的形态内容主要有动物、人物、图符、植物等等。 民居与装饰艺术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门窗纹样上,在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的装饰上也有体现。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

记我家乡的一位历史人物

记我家乡的一位历史人物——于方舟 姓名:崔钊 班级:光科1102 学号:11272030

记我家乡的一位历史人物——于方舟 绪论:1919年9月,继觉悟社成立不久,在李大钊的帮助下,于方舟等人在今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芸芳里2号创建了新生社。新生社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受到李大钊的特别关怀和特别指导,社员们经常一起学习李大钊推荐给他们的介绍马克思思想的文章,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这些文章就像是指路的明灯,给大家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坚定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本文将介绍于方舟的简介及生平事迹,向读者诉说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 关键字:于方舟、天津、新生社、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玉田、烈士故居、“津门之光” 正文: 于方舟,原名兰渚,又名芳洲,1900年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俵口村(今属天津),1917年,于方舟考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现天津市第三中学)。他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在中学时期,于方舟面对神州破碎,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自警道:“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方舟负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激励自己:“努力壮尔神,努力执尔柁,战胜眼前魔,何愁沧海阔?”遂以“方舟”为名,自期自奋,愿做“渡人之舟”,把祖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于方舟幼年时读书非常勤奋,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前茅。他不但勤学好问,还乐于帮助学习差和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次,一位同学因缴不上学费,学校让其退学,方舟就用自己的钱替这位同学缴了学费。1900年9月15日,正值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中华之际,于方舟在一普通的农家小院降生了。幼年的他就经常听父辈讲述外国人在天津一带烧杀抢掠的罪行和义和团英勇抗敌的故事。 五四运动中曾担任天津学生联合会委员、各界联合学生代表。发起成立新生社,团结进步青年开展革命活动。1920年1月24日,反动警察厅下令查封了天津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天津学生联合会,还抓捕了各界进步人士及学生。为了抗议这一暴行,天津各界五千多人举行了游行示威,并到直隶省长公署请愿。在革命群众强烈要求下,反动当局才准许派代表交涉。但当周恩来、于方舟、郭隆真等四位代表进去后,却遭到了反动军警的无理逮捕。部分军警还冲出门外,打伤数十人。周恩来、于方舟、郭隆真等被捕后,关在警务处。他们要求到检察厅辩理,遭到了警方的无理拒绝。在周恩来同志倡导下,他们展开了绝食斗争。于方舟写了一首诗:“红日过墙三丈透,监狱门开来走兽,看到绝食眉头皱,面对英雄发抖!标语传单未写够,牢外同学平安。”表现了他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他在狱中以诗言志“千古做完人,震撼三津。爱国不怕进狱门。”出狱后,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组织了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五四”运动时期,于方舟领导成立了“新生社”。他化名于绍舜,考入南开大学读书,并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方舟和著名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取得了联系。1923年8月,于方舟同志按照蔡和森同志的指示,在天津二次建党,并担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于方舟同志奉党的指示,以天津学生联合会代表名义,到广州参加1924年1月孙中山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会上,于方舟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国民党直隶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4月,孙中山北上号召举行国民会议,于方舟同志在天津组织各界人士欢迎孙中山先生。后来中共天津地委成立,他又任地委书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正式建立国共合作。于方舟作为直隶省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2月,他返回天津与江

家乡的名人(作文18篇)

《家乡的名人》 家乡的名人(一): 家乡的名人 说起名人,同学们必须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天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来岁,个子不算高。脸上布满了皱纹,一笑起来皱纹就更深了。虽然奶奶长得并不出众,可她扎出的扫把却个个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种扫把苗子用来扎扫把,因为每年总是有一些人找奶奶帮他(她)们扎。还有一些人也想学,奶奶就会毫不吝啬地教她,直到把她教会为止。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奶奶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其实,奶奶的这个手艺并不是跟谁学的,而是她看别人扎,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自学的。之后慢慢就学会了。 其实,做扫把也不是很难。先把扫把苗子晒干,种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剥掉,用锤子把杆子锤开,然后用绳子把它扎成扫把就能够了。但是,要注意一点,必须要扎紧,否则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发奇想,问:奶奶,你刚开始学扎扫把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呀?奶奶说:有啊。我说:那你给我说说吧。奶奶说:好。有一天,我正在扎扫把,突然,用东西把杆子梳开的时候,那东西上面有一颗钉子松掉了。我一梳,把手都割破了。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不学了?奶奶说: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跟本就没有想过。我说:哦。突然之间,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名人奶奶。 家乡的名人(二):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湖北,那里的名人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这天,我就摘下天空中最大最闪的一颗星来为大家介绍吧!他就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 李时珍自小就跟着其父李言闻学医,李言闻是当地有名的医生。起初,他的父亲不同意他当医生,要他考官,但李进珍一心想学医,李言闻拿他没有办法,之后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如去任王府奉裙正:,兼管良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回乡后,立志编写关于草药的书,之后,李时珍翻山越岭,走过几十个地方,采集各种草药的知识,每有一件新发现,他都会记在他的《本草纲目》上,让后人对草药有了认识。 有一次,李时珍看到了一种草,那种草李时珍从来没有见过,他听飘过的一个农民说:这种草有毒,有一个人吃了这种草,便全身没了知觉。李时珍听了,便想自己亲自尝尝,那个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