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粉与受精说课稿

传粉与受精说课稿
传粉与受精说课稿

《传粉和受精》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生理活动,因此本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从动态上来认识植物体,从而学生对于绿色开花植物整个生活周期的知识就完备了,为以后学习生物个体发育奠定了基础。

2.教学重点及难点:

受精的概念及过程,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两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受精作用是花的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而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动态的过程,内容抽象,不容易直接进行观察,较难理解。

解决方法:

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法,主要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受精作用的过程,理解受精的概念,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变化。把学生观察不到的微观过程变为能够直接观察的宏观过程,把书本上文字描述的静态过程变成动态过程,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转变为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新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从传粉到产生受精的过程

2.说明受精作用之后种子和果实各部分的来源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辨认果实与种子,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勤于动手、善于观察的能力。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相关的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子房结构的贴图,让学生明白花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帮助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通过传粉、受精过程之不易,明白生命之艰辛。结合“花开花落,似水流年”讴歌生命之美丽,从而引入爱花、护花,爱护绿色植物。人

与生物圈的和谐共处的哲理,尽在其中。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1.教法分析:

把握《新课标》的核心,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谈话法、讨论法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利用实物观察、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探究式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由于本节课中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因此自制课件来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从而突破难点。变抽象为形象,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2.学情分析:

已具备了一定观察、分析、判断、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又亲身体验了绿色开花植物花的结构,因此能够较容易接受本节内容。

3.学法指导: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粘贴图和实物观察,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重点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4.教学用具:

子房结构图,多媒体课件(动画:、《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受精过程》、》视频:《花开了》),

四: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时间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引入3

3

1

1. 利用课件,复习花的结构。

2. 学生活动:展示子房结构

图,讲述各部分的名称,请学生

上台在图上贴上珠被,卵细胞,

极核。并对错误进行纠正。

复习为引入新课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生主动参

与,帮助学生树立辨证

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时

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为理解受精过程作

铺垫。

3.展示视频《花开了》,提出

开花之后是怎样进行生殖的?

用多媒体吸引学生

注意力,设疑激思,充

分调动学生的经验储

备,让学生联系生活,

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求

知欲。

课讲解5

3

一:传粉

1.传粉的概念( 指出花粉

落到柱头上才会萌发)

2.课件展示,让学生掌握自

花传粉与异花传粉的概念。

( 点出花的结构总是与它的

功能相适应的。例如: 艳丽的花

冠、芬芳的花香、甜蜜的花蜜等,

都能很有效地引诱某些昆虫等小

动物前来造访。)

3.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讨论

身边的例子。教师加以点评( 点

多媒体生动形象加

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观察和交

流的能力。

新课讲解

出人工受粉) 。

教师讲述:不同种类的绿色

开花植物,以不同的传粉方式,

使花粉粒落到雌蕊的柱头上。通

过刚才“子房结构”贴图活动,

我们知道,花粉粒无法直接与子

房内部相接触。那么植物的受精

又是如何进行的?

设疑激思,为引入

下一主题埋下伏笔。

5

5

二:受精

1.展示受精过程的动画,利

用课件,教师讲述受精的过程。

⑴柱头上分泌出粘液

⑵花粉萌发,生出花粉管

⑶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胚

⑷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

子移动出来

⑸完成受精

教师板书:花粉粒→花粉管

→将精子送入胚珠中央→与卵细

胞结合( 受精作用)→形成受

精卵

2.通过创设情景“花开花落,

似水流年”,盛开是一种美丽,凋

谢也是一种美丽,只有花凋谢了,

新的生命才能诞生”。那么,经过

了传粉和受精,花的哪些结构会

凋谢,没有凋谢的结构会发生怎

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大胆猜测、

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把微观动态过程形

象表现出来,使学生直

观地理解了受精过程,

从而突破难点,降低了

教学的难度。

创设情景,让学生感

受生命之艰辛。讴歌生

命之美丽,从而引入爱

花、护花,爱护绿色植

物,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总结讨论,引出受精完

成后,子房又有什么变

化呢?

课讲解5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教师讲述:受精过程完成

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都凋谢,

只剩下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形成

果实和种子。

联系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通过输导组织中的筛管,集中运

送到子房和胚珠,供它们进一步

发育生长利用。现以桃为例,看

子房的各部分是如何形成果实的

不同结构。

2.利用课件展示,依次闪烁

子房各部分的发育,并加以解释。

利用多媒体,提高

教学的直观性,突破难

点。

8

3.学生活动: (分发实物,请

同学观察、思考并讨论。教师注

意学生的探究过程。)

⑴分发的实物中,哪些属于

果实?哪些属于种子?

⑵为什么西瓜籽是种子而葵

花籽是果实?( 引导学生从它们

的来源分析) 根据观察,请学生

再举出一些实例。

探究式教学,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

实际,深化课堂教学效

果。

课堂

小结2

1. 在板书的基础上,指导学

生侧重点复习总结。

2. 释疑、解难。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及时解答。

总结提炼,使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

华。

完成

作业5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 1、2、3 )

2.教师讲评。

知识的巩固、深化

和应用。

达标检测: ( 见课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①由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挥联想、互动交流,学生始终是在问题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采用探究式教学,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素养、能力诸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达到深化课堂教学效果,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目标。③利用多媒体教学,动态课件发挥出了最有效的作用,变抽象为形象,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

总之,本节课通过多次的学生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不断跟踪学生对本节重点的理解程度,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以获得的学生反馈信息为依据,来调控课堂教学的进行。

附:(板书设计)

传粉和受精

一:传粉

1. 自花传粉

虫媒花

2. 异花传粉

风媒花

3. 人工受粉

二:受精

1.子房结构

2.受精过程

花粉粒→花粉管→将精子送入胚珠中央→与卵细胞结合(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传粉和受精)微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传粉和受精)微课教学设计 阿左旗九中李婵娟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 ( 上册 )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具有六个营养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知道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而且前两节又学习了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一节的学习顺理成章并且承前启后。在新课标中,主要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在掌握作为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之一的绿色植物的有关知识时,应更侧重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内容为掌握后面涉及这些关系的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和第六单元《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作了铺垫。 《开花和结果》对本章来说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因为有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并且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但是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并且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在掌握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同时引导学生观赏花,可以进行审美教育和爱护植物的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生物又是初中新开的学科,所以对于生物中的问题学生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开花和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是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学生平时未必认认真真的曾观察过花和果实,更别说深入思考两者内在的联系了。教师应该逐步设问,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别花的基本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传粉和受精》教学设计

《传粉和受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的第一章第二节,开花结果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生理活动,因此本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从动态上来认识植物体,从而学生对于绿色开花植物整个生活周期的知识就完备了,为以后学习生物个体发育奠定了基础。 2. 教学重点及难点: 受精的概念及过程,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两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受精作用是花的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而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动态的过程,内容抽象,不容易直接进行观察,较难理解。 解决方法: 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法,主要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受精作用的过程,理解受精的概念,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变化。把学生观察不到的微观过程变为能够直接观察的宏观过程,把书本上文字描述的静态过程变成动态过程,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转变为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新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描述从传粉到产生受精的过程 2.说明受精作用之后种子和果实各部分的来源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辨认果实与种子,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勤于动手、善于观察的能力。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相关的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子房结构的贴图,让学生明白花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帮助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通过传粉、受精过程之不易,明白生命之艰辛。结合“花开花落,似水流年”讴歌生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说课稿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说课稿 说课人:牛莉 一、教材地位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特别是减数分裂内容是课标及考纲要求的重点。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有性生殖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将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地位重要。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有丝分裂比较,阅读教材文字,绘减数分裂过程简图,使学生观察、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得到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及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受精作用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教学过程 (一)对教材的处理: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第二课时复习精子的形成过程,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对两过程进行比较和受精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减数分裂的概念:将这个概念分解成四个部分,即:对象、时间、特点、结果,让学生填空,教师评价学生的答案。 2.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的形成部位。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解。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并写出。各阶段的细胞名称是什么?减数第一次分裂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 结合教材文字,将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特点填入表格。” 总结精子形成的过程。 3.练习课时一 1题,2题。 4.课堂小结

人教版必修二受精作用教案

受精作用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受精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 3 课时的内容,这课时包含了两个重要内容:一个是通过模型建构探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多样性,另一个是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这课时的内容体现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为学习第5 章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限制, 特别是教学内容本身是微观的又是动态的过程, 给学生理解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具有多样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设计思路】本节课遵循《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 学习”等课程基本理念,本课设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设问、答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教师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课前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合作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课堂上通过小组代表演示模型,并结合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并借助受精作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并总结归纳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实现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体验和感悟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原因。②理解受 精作用的过程、实质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 认真钻研的精神。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探究配子多样性的原因,进而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受精作用的意义。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3课时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4、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二、减数分裂 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1、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第二章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

2.1.2受精作用教学案

2.1.2受精作用教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生物2.1.2受精作用教学案 第2课时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阅读教材P23~24)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容易发生交叉互换。 二、受精作用(阅读教材P24~25) 1.定义: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1)子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聚焦 1.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为什么是多种多样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 3.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共研探究】 某生物体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请分析作答: 1.若该动物为雄性 (1)该生物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以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2)在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此生物体可产生精原细胞的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的种类、精子的种类分别是1、2n、2n 。 2.若该动物为雌性 (1)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以产生1种类型的卵细胞。 (2)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以产生1种类型的卵细胞。 3.从配子的形成分析,生物遗传的多样性的原因有 (1)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部分遗传物质。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总结升华】 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1)若是一个个体,则可产生2n种配子,n代表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或等位基因的对数。 (2)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种)精细胞。例如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项目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受精过程动画和视频片断) 【学生课前准备】同座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该说来是一节较为成功的活动课,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顺利完成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的行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能力、逻辑归纳能力,同时还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这节课的顺利开展,最大的体会是对提问的处理和对学生活动的处理。对提问的处理多数先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创设情境的配合,直观且带有一定思维性,同时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本节课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一是让学生模拟操作减数分裂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二是让学生展示作品并交流评价。这些操作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也培养了识图和作图技能。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1.本节课采用“模型建构”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目标,而传统难点突破是依靠动态直观演示,抽象概括和大量训练等方法来解决。本节课由以往的概括、理解、训练方法,改成小组合作动手、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但教材处理仍欠得当,课后觉得最好是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模型”前置,改变“验证性实验”成为“探究性实验”。 2.本节课放弃教材中使用的材料,大胆创新,选用彩色绳子作为染色体的臂、放弃橡皮泥作为建模材料,使建模的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但如果能够让学生课前自主选择建模材料,开放建模步骤,可能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模型建立的选材由“彩色绳子”可改为“细电线”也能非常形象代表“染色质”和“染色体”,更重要是方便学生重复模拟。 3. 教材中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不适用于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复杂,是否展开讲解,我认为可以根据课时和学生接受能力等情况确定。必须指出,高等植物的减

传粉与受精教案

传粉与受精教案 一、【教材简析】 植物开花才能传粉,然后进行受精。本节先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讨论鼠尾草、玉米等实例,让学生说出植物传粉的特点和方式;通过分析与讨论对梨花实施人工授粉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工授粉的步骤、意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知识的连贯上讲,学习本节内容要以前面花的结构和类型的知识为基础,也为后面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做知识准备,因此,本节知识在全章中是重点。 二、【目标定位】 知识目标: 能联系生活实际,描述传粉的概念和传粉的方式。 说出传粉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活动。明确花的传粉方式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说出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识别两种传粉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不同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树立生物体的结构

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学习传粉的不易,明白生命之艰辛。 模拟人工辅助授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自觉习惯。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展示桃花、黄瓜花、百合花、葫芦花,提问:根据花蕊的情况看,把花分为哪两种类型?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我们枣庄市中区从XX年开始每一年都要举行一次桃花节。今年在桃园旁边建了一个养蜂场,结果今年桃子的产量明显增加,为什么? 引出并板书课题。 回答是蜜蜂帮桃树传播了花粉。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引入课题。 预习自学 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会自动裂开,______从花药里散

被子植物双受精的基本过程介绍

被子植物双受精的基本过程介绍被子植物双受精的基本过程介绍 ⑴花粉萌发和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 花粉由各种媒介传到雌蕊的柱头上后,立即与雌蕊发生相互作用。在亲和的情况下,花粉萌发长出花粉棉花双受精管并钻入柱头。花粉管进入柱头后,继续在花柱中生长。不同植物的花柱在结构上是不同的。 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花柱中有宽广的中空花柱道(如百合); ②花柱是实心的,中央常有特殊的引导组织(如棉花、番茄)。花粉管通过中空的花柱道时,一般是沿着通道表面及在通道细胞分泌的物质中生长。在实心花柱中,花粉管通常是在引导组织充满基质的细胞间隙中穿行。 一般认为胞间隙中的基质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果胶物质。此外,花粉管还可能穿过引导组织的细胞壁生长(如棉花)或从细胞壁与质膜之间穿行(如菠菜)。花粉管依赖其末端生长,当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原来在花粉中含有的物质全部集中到花粉管的前端。在生长过程中花粉管除利用自身的贮藏物质外,同时也可能从花柱中吸收营养。 ⑵花粉管进入胚囊和释放内容物 花粉管伸入子房后,沿子房内壁或胎座继续生长,直达胚珠,经珠孔进入胚珠,最后到达胚囊。关于花粉管沿一定道路生

长的现象,一般认为是受化学物质的吸引,多数学者认为这种化学物质是由助细胞分泌的。 花粉管进入胚囊后的途径也有各种说法,如穿入一个助细胞、从卵与一助细胞之间或卵与胚囊壁之间通过等等。经过对十多种植物,如棉花、玉米、矮牵牛等的电子显微镜研究,证实花粉管是从一个助细胞进入的,而且所进入的那个助细胞常常是在花粉管进入之前解体。花粉管就在此助细胞的位置释放出内容物。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有些植物的花粉管的末端(如矮牵牛、荠菜)或末端一侧(如棉花)具有一孔,因此推测花粉管中的精子和其他内容物是通过此孔释放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受精作用》教案

第二章第1节《受精作用》(3) 一、教材分析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活动。为此将本节“模拟建构”的部分活动前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教师的设疑,从计算机动画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从人的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父亲的所有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师按教材P23-24要求指导学生完成模型建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拿出红、黄橡皮泥(或染色的木棍、植物枝条等替代品)及白纸,依照“模型建构”的“活动准备”进行准备。 (2)教师辅导学生构建一个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3)引导学生边讨论边利用模型完成配子形成过程,经过思考和实践理解只有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配子。明确这是一种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新的细胞分裂方式。 (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题图中配子染色体组成的特点,然后请学生利用模型说明如何能形成如图

(完整版)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案设计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情感目标: (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能力目标 (1)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离。 (2)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软件、Flash软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一)精子形成的过程 1.场所:睾丸

2.过程: 1、同源染色体:(对)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X、Y)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 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 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细胞分化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 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 变形 4个精子(染色体数:n) (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1.场所:卵巢 2.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 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细胞分化 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 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 ★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公开课教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类型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2)举例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 (4)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 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学情分析 高一级学生,生物基础较薄弱,课文阅读和读图分析能力较低,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学生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以此作为新知识的桥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抓住减数分裂的本质,通过图像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六、教学方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获取知 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传粉与受精》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传粉和受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本节课在这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传粉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生理活动,因此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传粉和受精的学习,能使学生从动态上来认识植物体,完善学生对绿色开花植物整个生活周期的知识的认知。 二、学生分析 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使很多学生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认知,生活中缺少探究与合作意识。但对新鲜生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采用了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探究中进行体验、感知和收获,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兴趣、唤醒生命认知。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描述传粉的概念及方式。 2、能正确概述受精的过程,描述有性生殖的概念。 3、理解传粉和受精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 4、关注人工授粉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加强对社会生产生活的责任与服务意识。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技术:1、音频;2、PPT演示文稿;3、虚拟实验;4、微课。这些技术将在三个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实现学习。 在导入环节,运用视频展示蔬菜大棚中人工授精的过程,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授精过程;音频用于实践活动时的背景。视频和动画主要展示花开过程及传粉后精子的运动路线的展示。微课用于展示受精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导入到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再到拓展提升,起到学习指导和情感熏陶的作用。通过PPT让学生明确重难点,为学生学习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视频应用开花动态过程并展示各种传粉方式,使学生能理解自然界中这一过程的人工操作方式。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 源、方法、手段等) 一、导入播放《蔬菜大棚工作 的一天》,主要展示 人工授精过程。 观看视频,思考 大棚内工作人 员的操作方法、 目的。 通过录像视频展示 授精过程。

《受精作用》教案

二受精作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四、学生学法 练习法、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从人的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父亲的所有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师按教材P23-24要求指导学生完成模型建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拿出红、黄橡皮泥(或染色的木棍、植物枝条等替代品)及白纸,依照“模型建构”的“活动准备”进行准备。 (2)教师辅导学生构建一个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3)引导学生边讨论边利用模型完成配子形成过程,经过思考和实践理解只有在染色体复制

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配子。明确这是一种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新的细胞分裂方式。 (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题图中配子染色体组成的特点,然后请学生利用模型说明如何能形成如图所示的配子细胞。 学生共同讨论回答教材中的相关讨论题。计算可能出现的配子类型数目,归纳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展示教材P24受精过程的图,结合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技能训练]识图和作图,学生完成教材P25-26相关练习。 (三)总结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四)作业布置 教材P26练习 六、板书设计 二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模型建构 2、多样性的原因 二、受精作用 1、概念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精)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花粉管经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然后穿过珠孔,进而伸向胚囊。在珠心组织较 薄的胚珠里,花粉管可以立即进入胚囊,但在珠心较厚的胚珠里,花粉管需先通过厚实的珠 心组织,才能进入胚囊。花粉管进入胚囊的途径在不同植物是不一样的,但都与助细胞有一定关系。有从卵和助细胞之间进入胚囊的,如荞麦;有穿入 1个助细胞中,然后进入胚囊的,如棉;或是破坏1个助细胞作为进入胚囊的通路的,如天竺葵;或是从解体的助细胞进 入的,如玉米。花粉管进入胚囊后,管的末端即行破裂,将精子及其他内容物注入胚囊。破 裂原因,有认为是由于胚囊内的低氧膨胀所致,而助细胞被推测为对花粉管破裂起着直接的 作用,当花粉管与助细胞的细胞质接触时,由于压力的突然改变,导致管的末端破裂;也有认为花粉管管壁的溶解,如番茄、胡麻,也是原因之一。 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释放到胚囊中后,接着发生精子和卵细胞以及精子和2极核的融合。2精子中的1个和卵融合,形成受精卵(或称合子),将来发育为胚。另1个精子和2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以后发育为胚乳。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2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现象,称为双受精(见图)。 进入胚囊的2个精子是否在结构、生化特性等方面完全相同?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研 究证明,2精子间是有可察觉的差异存在的。RUSSell(1980—1983)等人在电子显微镜下 研究白花丹花粉时,观察到2个精子中的1个以突起附着在营养细胞的核上,另1个则通过胞间连丝与第一精子相连;此外,附着在营养核上的那个精子含较多数量的线粒体,而另1个精子则含较多的质体,因此,可以认为两个精子可能是二形的。

(完整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题:《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 主备人:余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图解 2、归纳、总结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法叙述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卵细胞的存在位置、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图解等图的观察和学习,培养 学生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3、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的数目和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 和绘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 2、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模型建构法 【课时安排】 3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检查全班同学的导学案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下列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什么时期?叫什么名称? 三、自主学习,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观察图2-4、图2-5) 1.场所:卵巢 2.过程: 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 备 课 札 记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1个次级卵母细胞(大)+1个第一极体(小)(染色体数:n)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1个卵细胞(大)+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 二、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flash 同时演示) 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 染色体复制复制一次 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 一个和 一个极体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 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 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 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 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 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 一个和一 个小的第二极体。第一极 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 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 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 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分 别移向两极,细胞质分 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不变 变态否无变态精子细胞变态,形成精子 分裂结果只产生个有功能 的卵细胞 产生4个有功能的精子 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 数目减半 三、减数分裂的图解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体细胞间期 前期 Ⅰ 中期 Ⅰ 后期 Ⅰ 末期 Ⅰ 前期 Ⅱ 中期 Ⅱ 后期 Ⅱ 末期 Ⅱ 子细 胞 DNA 2N 4N 4N 4N 4N 2N 2N 2N 2N N N 备课札记 减 Ⅰ 减 Ⅱ 染色体交叉互换 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 对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传粉和受精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传粉和受精 例1】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一般必须完成两个主要的生理活动,他们是()。A.开花和传粉B.开花和受精C.传粉和受精 D.自花和异花传粉解析: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四个连续的过程,开花是基础,而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必须在传粉和受精之后,子房才能够发育成果实,其内的胚珠才能发育成种子。答案:C例2】我们在吃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有缺粒现象,其原因是()。A.缺乏水分B.缺乏阳光C.缺乏肥料D.传粉不足解析:一个玉米果穗上有若干个玉米粒,每个玉米粒是一个果实,它应该是在完成传粉受精后由子房发育成的。缺粒说明没有果实,说明子房内没有完成受精作用,没受精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传上花粉,所以缺粒是由传粉不足引起的。答案:D例3】一个西瓜里面有100粒西瓜子,结出这一西瓜的花的柱头上至少萌发了___________个花粉粒,形成这些西瓜子至少需要___________个精子,形成了___________个受精卵。解析: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方式为双受精,即花粉管到达胚珠后释放出两个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成受精极核。因此形成1粒种子需要2个精子,形成100粒种子需要100粒花粉、200个精子,并形成了100个受精卵。答案:100200100 练习:1.某片桃树园旁新建了一个养蜂厂,那么,这片桃树的产量将会()。A.由于蜜蜂大量增加,会吃掉大量的花粉,因而产量会大量减少B.由于桃花是虫媒花,蜜蜂会帮助桃花传粉,因而产

量会增加C.由于桃花是风媒花,蜜蜂对桃子的产量没有影响D.桃子虽然是虫媒花,但蜜蜂对桃子的产量不会产生影响2.玉米开花时,如遇到连绵阴雨,果实产量就会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雨水多,气温低,所以花粉不能正常形成 B.花粉被雨水冲落,影响了风力传播C.因为连绵的阴雨,昆虫不能进行传粉D.因为连绵的阴雨,影响了开花 3.花粉除了促进受精过程以外,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其营养价值比牛奶和鸡蛋还要高,被誉为黄金般的食品。花粉在散发前生长在()。A.柱头内B.花药内C.子房内D.胚珠内4.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是()。A.可以弥补自然授粉的不足B.使植物提前开花、结果,产生种子C.协助植物的自花传粉D.虫媒花在自然环境下授粉的几率很低

学生活动:制作桃花的结构及植物的双受精作用模型

学生活动:制作桃花的结构及植物的双受 精作用模型 一、作品编号: 优教 二、作品名称:桃花的结构及植物的双受精作用模型 三、作品装置图: 四、作品特点及用途 1.特点: 该模型创意新颖,设计科学合理,制作工艺简单,材料环保低廉,能形象的展示花的各部分结构,直观演绎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识记。 2.用途: 《桃花的结构及植物的双受精作用模型》教具用于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开

花和结果》一节的课堂教学,可用于演示桃花的结构,演示被子植物双受精的过程。 五、制作材料 废旧泡沫、细金属丝、彩纸(绿纸、黄纸、红纸各一张)、粉色橡皮纸一张、旧输液管一段、绿布一块、黄布一块、绿豆两粒等。 六、制作方法 1、用泡沫作雌蕊:把一块较厚的旧泡沫用小刀削成子房一半的形状,一面用颜 料涂上绿色,平面的一面依次贴上剪成子房形状的绿纸、剪成胚珠形状的黄纸、剪成细胞形状的红纸,再用黑色笔画上细胞核。 2、制作雄蕊:用细金属丝作花丝,旧泡沫削成花药状,包上黄布用针线缝好, 组合在一起成雄蕊。

3、制作花粉管:用一段旧输液管作花粉管,其内装上两粒绿豆(代表精子)。 4、制作花托和花萼:旧泡沫削成半圆形包上绿布,绿布上端露出的部分剪成萼 片状。

5、制作花瓣:用粉色橡皮纸剪成花瓣形状,背面用一段细铁丝作骨架固定好。 6、制作花粉粒:旧泡沫削成小圆粒,外面包上黄布,用针线缝住开口。 7、制作底座:把一个旧酒盒去掉上部分,留下部分约9厘米厚连同泡沫一起使用, 在截面上覆盖酒盒顶盖,用透明胶带粘牢。 8、组装:把各部件组合在一起成一桃花模型。. 七、使用方法 1、先从整体观察桃花的外形,感知桃花美。 2、由外极内观察桃花的各部分组成。 观察花萼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课稿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内容分布在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乃致高中生物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才能对第一章的细胞分裂方式、实质和意义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遗传规律作必要的知识铺垫。因此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态度和观念方面:通过对减数分裂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用唯物的观点去理解生命的诞生和物种的延续。(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不同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的辨别。不同时期细胞中相关数量的计算。 二、说教学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生物学中的生理基础知识部分是生物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对于我校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薄弱、还是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现实,更难理解这些抽象的生物知识。现代信息媒体除承继传统媒体的特点外,还能加入声音、照片或者视频等不同的信息类型,更具体、更形象地反映抽象的知识内容,可深入浅出地解释生物的生理变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有鉴于此而构建的“四环一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动作用,强调培养学生思维发展,通过现代媒体信息技术(如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贯穿,把教学四个环节融为一体的生物新授课教学模式。“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是发生在细胞这个肉眼没有办法观察的、复杂的生理变化,而且本内容涉及到的概念(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减数分裂、双受精作用等)、生物名词、术语(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精细胞、精子等)等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