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1)

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1)
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1)

生物必修3模块考试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葡萄糖

B、激素

C、氨基酸

D、纤维素

2.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的直接来源是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外界环境

3.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D细胞内液

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5.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B.葡萄糖C.钙离子D.呼吸酶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7.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9.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

10.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

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⑤

11.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2,4—D B.乙烯C.吲哚乙酸D.吲哚丁酸

12.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

13.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网

1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15.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光照强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土壤盐碱度D.人类活动

16.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B.初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17.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

18.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D.生产者和消费者

19.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B.DDT是挥发性物质

C.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D.含有DDT动物的迁移

20.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21.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声信息

2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23.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2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2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26.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的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与这种免疫力的产生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

B 中心体

C 溶酶体

D 核糖体

27.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的是: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具有二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28.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29.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B.②—甲C.③—丙D.④—乙

30.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31.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

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32.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33.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

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

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34.右图中A表示的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

厅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情况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35.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

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A.a>b B.a<b

C.a=b D.a≈b

36.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每增加体重1千克,至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浮游植物的量为()

A.50千克B.125千克

C.625千克D.1000千克

37.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A.数量极多,分布广

B.是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

C.分解者的营养级别最高

D.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38.右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39.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40.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的植物

B.进行人工降雨

C.控制CO2的排放

D.减少氟里昂制品的使用

线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4页,全部是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中非选择题答题区指定的区域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直接写在试卷上,否则答案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共80分。

41.(5分).下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请回答:

(1)该细胞为_____________细胞,它是由_______________分

化而来的。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它能消灭___________。

(3)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由[]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的能量。

42.(8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能由胚

芽鞘的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__,并能促进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胚芽鞘D能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

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3.(8分)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示A 、B 、C 各为什么类型?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C 的密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______(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______(填代号)。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填代号)。

44.(11分)下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_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蛇是___________消费者,属___________营养级。鹰同时占

有___________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___关系,而蜥蜴和蚱蜢是___________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___________。

(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_______千克蜥蜴,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______千克。

45.(8分)右图为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⑴人体体温的来源是体内物质______________过程所释放

出的______________

⑵人体体温昼夜差别不超过______ __。保持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______ ___和__ _______保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⑶在炎热夏季的15点时,人体体温为________。

(4)发高烧的病人胃口不好是由于体温可以通过影响__________的活性从而影响代谢活动.

T/℃

36.0 36.2 36.4 36.6 36.8 37.0 37.2 37.4

生物必修3模块考试参考答案

1—5DABDD 6—10DADAC 11—15AABCB 16—20BBBCB 21—25AABDB 26—30DDAAB 31—35BDDDB 36—40BDDDC 41.(5分).(1)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2)蛋白质,抗原(3)⑥线粒体42.(8分)、(1)向左弯曲生长,上部下部, 生长

(2)不能,下部上部

(3)主动运输

43.(8分)(1)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2)越来越小 A 增大 B (3)C 44.(11分)(1)食物网,3(2)兔、蚯蚓、蚱蜢,三级,第四,三(3)竞争,捕食(4)先增加后减少(5)5,125

45. (8分)(1)代谢(或分解) 热量

(2)1℃产热量散热量动态平衡(3)约37.4℃

(4)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