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联合基础计算步骤

双柱联合基础计算步骤
双柱联合基础计算步骤

双柱钢筋混凝土联合基础

1 联合基础的形式

柱下基础做成联合基础主要有以下二个原因,a 柱距较小,如做成独立基础时,基础净距较小,甚至重叠。b 靠近已建建筑物,基底面积不足,因而使独立基础承受较大的偏心荷载。(图1-1a ,b),基础承受较大的偏心荷载时,将产生过大的倾斜,因此可以将一个轴线上的两个或更多的柱子放在一联合基础上。基础平面尺寸适当调整,使基底土的反力的分布均匀,以减小基础的倾斜。

(a )柱距较近 (b )靠近已建建筑

图1-1

双柱联合基础设计时,应通过调整基础底面尺寸,使基础底面形心尽量与上部荷载合力中心重合,以减小基底的不均匀反力。

常用的双柱联合基础有以下几种形式:

(a ) 矩形连续联合基础 (b ) 梯形连续联合基础

(c ) 地梁式联合基础(一) (d ) 地梁式联合基础(二) 图 1-2 双柱联合基础的形式

图a 、b 是常用的连续联合基础的形式,但柱距较大时,做成连续基础将使柱间基础产生较大的弯矩,造成浪费,甚至使联合基础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可采用图c 所示的形式,如果靠近已建建筑处土质不好,则可采用图d 的形式,详见:

2 矩形连续联合基础

连续联合基础考虑如下假定:a.基础是绝对刚性的;b.基底土压力直线分布;c.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作用。采用以上三种假定后,基础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作用在基础上荷载合力作用点X 。

图 2-1 矩形连续联合基础

21020F F l F x +?= (1-1)

2.计算基础底面积,基底下任何一点的压力不超过土的容许承载力。

a .当荷载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底面积形心重合时

A

G F P k ki k +∑≤a f (1-2) rd fa F F A -+=21 (1-3)

b.当荷载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底面积形心不重合时

W

M A G F P k k ki ±+∑=

max min ≤fa 2.1 (1-4) 式中 min max ,,k k k P P P ——分别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

力值;最大压应力值;最小压应力值;

a f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i F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各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k G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A rd G k ?=;

A ——基础底面积;L

B A ?= (长×宽);

r ——基础和基础上的土的平均容重;

d ——基础埋深;

k M ——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e F M ki k ?∑=; e ——偏心矩; c x 2

a 0--=e ; w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

a ——较小的基础顶面竖向力作用点至基础外边的距离。(如上图)

当由已知条件并假定基础宽度L 及C 值后可代入以下公式求出基础底面的长B 。

)(3)2.1(6))((2120221k k a k k k F F rd f L l F bc L F F B ++-+++=

(1-5)

3.基础高度确定 2k F 外侧应按冲切确定基础高度0h ,

0h ≥2t a ?????

???????-+?---+1)17.0()()(2122t j t hp x t a p f a k b b l β,在沿基础梁方向,应验算基础与基础梁交接处截面的抗剪承载力。

s V ≤07.0h f t ?

( 42/)(max a L P V j -?=

( 4.基础弯矩及配筋计算

基础弯矩可利用式(ki F M ,其配筋按下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