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教育

大家都知道,音乐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降生的那刻起,孩子们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喜欢寻觅鲜艳明媚的色彩,喜欢聆听丰富多彩的声音,他们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中,而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抒发带给孩子美妙动人的场景,加上孩子又具有喜形于色、情感外露的特点,因此孩子对音乐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孩子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常常会比成人更敏感、更富有激情,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音乐活动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快乐的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作为这项教育的接受者,孩子们最喜欢的、最乐于接受和理解的是什么样的音乐?我们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使得更多更好的音乐渗透到孩子幼小的心田中,成为促进他们成长的健康元素?
全文引自幼儿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665721.html,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首先必须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指向性,是幼儿学习入门的导向,然而幼儿的音乐兴趣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只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兴趣的目的。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的启蒙,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易于让幼儿接受,对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幼儿期是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决定人的一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三岁儿童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在这个时期,他们已经有意识地要去探索世界,并且会毫无保留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如果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难以接受,应当采取富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选取优秀的音乐教材,带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狐狸捉小鸡》是大班幼儿非常喜欢的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请一名幼儿戴上狐狸头饰扮演狐狸,其余幼儿戴上小鸡的头饰当小鸡,这样增加了兴趣性和真实感,“小鸡”围成圆圈,“狐狸”蒙上眼睛站在圆圈中央,这时“小鸡”合拍地边走

边唱,“狐狸蒙上眼喽,谁也看不见喽”,唱完之后,当狐狸叫“小鸡”中的任何一个幼儿的名字,被叫的幼儿学一声小鸡叫,狐狸听到鸡叫,循声去捉小鸡,通过有趣的“狐狸捉小鸡”游戏,培养了幼儿听辨声音方向的能力,幼儿在愉快欢乐的游戏中学习音乐,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

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学活动,制定教育目标和组织教育过程中,没有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让孩子对音乐失去了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幼儿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渴望通过模仿学到知识和技能,但不是机械的模仿,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自己的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激起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2. 从音乐欣赏中培养幼儿的感受力、创造力

音乐欣赏是人的一种内心的感受,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多听、多讲,把听到的音乐和自己的感受与伙伴们分享,也可以根据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去。例如,在给幼儿播放蒙古族的乐曲《赛马》时,首先要向小朋友介绍蒙古族的人们喜欢唱歌跳舞,还喜欢骑马赛马,然后可以让幼儿边观看有关赛马的图片,边欣赏《赛马》录音,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引导幼儿欣赏的主动性,发挥欣赏的创造性,学会根据乐曲的不同阶段,音乐的快慢、强弱变化,掌握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3. 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兴趣

幼儿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节奏性的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拍手、踏脚等简单的动作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通过有节奏的演奏感受节奏活动的乐趣。在幼儿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老师也可以通过利用易拉罐、筷子等自制响板,引导幼儿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的性能,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敲打节奏,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全文引自幼儿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665721.html,

4. 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教授歌曲时,以往的教学方式是让幼儿一句一句听琴声模仿的方法,而现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更多的是采取启迪式的方法,首先让幼儿感受曲子,并通

过小故事或设置问题等多种的方式,这样幼儿学唱歌时就有了丰富的实际感受,并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更容易理解歌词,从而启发幼儿自己表达出来。在唱歌时也在发声、咬字、口形方面给以辅导、示范,让幼儿能更流畅、清晰地表达音乐。

二、美妙的童声需要引导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唱歌是人们抒发感情、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艺术方法,幼儿也是这样。但是幼儿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才能唱出好听的声音,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幼儿等到很好的引导。

1. 学会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园音乐教育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于幼儿敏锐的听觉能力,幼儿唱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在幼儿学会聆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会聆听音乐,可以帮助幼儿很快进入音乐情境中。小班的孩子在刚入园时,出现哭闹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常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稳定、安抚幼儿的情绪。孩子通过不断地聆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跟着音乐一起打节拍,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很快地掌握音乐节奏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当孩子们在听音乐方面表现出初步感受时,便可以教幼儿学唱歌,歌曲中有歌词更能帮助幼儿步入奇妙的音乐世界。

2. 生动形象的语言

说话要有趣味,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音乐教育的方法也必然被孩子所接受。由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语言倾向于儿童化,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会被吸引。

3. 注意保护幼儿的嗓子

幼儿的发声器官还处在成长发育阶段,非常娇嫩。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歌唱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幼儿的嗓子。首先,要教给幼儿正确地唱歌姿势:身体坐自然,眼睛平视,两手下垂,放在腿上。其次,教给幼儿正确的发声方法,在唱歌时要保持喉部自然,防止和纠正大声喊叫。可以播放或演示两种声音,让幼儿自己用听觉去分辨歌唱质量的优劣,懂得什么是好听的,什么是不好听的。在平时的活动中,老

师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不大喊大叫,老师在幼儿面前要起到表率作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适当掌握幼儿唱歌的时间,防止用嗓过度,造成嗓子的疲劳。掌握幼儿歌唱的音域,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歌曲教材。

4. 自然的引导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的年纪尚小,光靠听老师讲接不一定能很好的接受和理解,我们需要用有趣的方法引导。

首先,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入手,这也是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的方法:模仿小动物。如:音乐游戏《动物模仿秀》中,“小花猫,喵喵喵,伸伸懒腰,喵喵喵……”幼儿可以边做动作边跟着录音唱,学习歌曲的节奏。

其次,可以一边播放歌曲,一边通过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感情倾向。如:在歌唱“两只小鸟”时,先诱导孩子们去感受小鸟飞走了的心情,提问:“丁丁飞走了,东东也飞走了,树上还有小鸟吗?树爷爷好孤单啊!”然后再对比小鸟回来时的心情,在孩子理解歌词内容后,歌声中就充满了真实情感。

三、音乐教育贯穿生活之中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要求是教给幼儿唱歌、舞蹈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幼儿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的音乐课中,应当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慑力是强大的,唱歌、跳舞、节奏、儿歌几乎被所有孩子所喜欢,而且玩起来乐此不彼,成人眼中的协调与美观在快乐的心中是那么渺小,我们所做的就是用音乐打开孩子的心门。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长者”身份和“指令、要求”的口吻来组织孩子们的活动,而是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进出活动室我们用音乐来指挥,就餐、入寝我们用音乐来安抚。在幼儿园中,教师创造多样化得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休息、游戏都有优美的音乐相伴。将幼儿的歌曲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幼儿园分科教学中的缺陷,有助于将各种教育因素全面整合地利用起来,促进幼儿在音乐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家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听优美的适合幼儿年龄的歌曲,还可以鼓励孩子将学校中学习的歌曲、舞蹈表演给家长看。长期的音乐熏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四、用音乐塑造幼儿的心灵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意思是,当一个孩子三五岁大的时候,他们一生的命运就被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人的一生将会受到幼儿时期所形成的性格和心灵特征的影响,幼儿时期——这个“儿童之魂”的时期心灵上留下的烙印就像胶片上的影像一样,是难以磨灭的。

人的大脑不仅十分神奇,还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孩子的大脑在发育的过程中,外部世界的刺激占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婴儿时期,孩子们会自然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融入所见所闻,并会用不同的反应来对待不同的音乐,还能依据不同的音乐节拍摇晃身体。

人的耳朵是非常神奇的,正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听到周围世界的声音,世界上充满了无数的声音,但是只有一种声音是最美好的,所有的耳朵都喜欢去聆听的,这就是音乐。

创造意识和才能是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幼儿音乐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促使幼儿创造的资源,有待我们去挖掘。音乐是幼儿离不开的伙伴,幼儿的快乐生活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天真活泼的孩子对音乐天生有种热爱和向往,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儿童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倾听音乐可以发展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情感反应,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音乐活动还可以让孩子更加了解世界,可以让孩子懂得感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可以加强孩子的听力。

音乐本身能给予孩子成长中的概念与技巧,但是过程胜于成果,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远比其它毫无情感的强迫训练更重要。

1、音乐是语言能力发展的自然方法:孩子们说话与有节奏的朗诵或吟唱相结合,它们会搭配的那么生动与自然。

2、音乐增进孩子对自然科学常识的吸收:即使在饮食、洗澡、刷牙或游戏时都能运用一些与进行事物有关的歌唱,很显然音乐带给了孩子们生活中每一部分的欢乐和意义。

3、音乐协助数学的发展学习;许多童谣的歌词部分,都包含了数字的累计运算,音乐中声音的同异处可让孩子藉由分辨法,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音乐可以加强社交能力:音乐是无限包容的简简单单的曲调投过孩子时常的练习,可以交流感情,增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了解。

5、音乐带领我们的孩子进入其他的艺术领域:孩子在图画世界里,除了欣赏其结构色彩和内容外,一种线条的跳动是呈现生命力的所在,而这所谓的“线条”亦正是音乐表现的因素之一,孩子在纸上涂鸦,玩捏粘土

或进行其他的艺术创作时,让他们常伴随轻浅的哼唱,当述说一些故事或朗诵诗词时,配以背景音乐来衬托气氛,加强重点内容的巩固,孩子对故事的记忆将会更久,更鲜明地潜藏在心底。良好学习环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音乐艺术正在以自己独有的魅力走进孩子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