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基础超声

物理基础超声
物理基础超声

教案首页

SWH-QR-JYS-12/A 课程名称诊断学年级2005 级专业,层次护理专科

教员张萍专业技术职

讲师

授课方式

(大班)

讲授/实习

(大班/小

班)

学时

1.5 学

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超声检查

第一节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超声诊断法的种类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诊断学》第五版,邓长生主编,2005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五版,吴恩惠主编,2005

教学目的与要求:

⒈掌握超声波的概念⒉掌握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⒊掌握超声检查法的种类 4.熟悉超声波的

物理特性,了解超声诊断仪工作原理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⒈超声波的概念和诊断用超声波(8 分钟)⒉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超声诊断仪工作原理(17 分钟)⒊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10 分钟)⒋超声检查方法的种类(20 分钟)

⒌复习总结(5 分钟)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利用绘图、多媒体动画等手段,详细讲解并特别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超声检查的方法。难点: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多普勒超声的原理。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安排恰当,时间分配合理,同意实施。

(教学组长签名)(教研

室主任签名)

2006 年3 月5 日1 2006-10-16 2006-10-6

基本内容

不构成声学界面,不产生回波,称无反射型。 超声图像表现:液性暗区。

2. 少反射型 (低回声型) : 指人体中结构均匀的实质性脏器或组

织。如心肌、肝、脾等,这些脏器中 的组织结构较均匀,界面声阻抗差小,超声波反射较弱。

超声图像表现:均匀细小的弱回声光点。

3. 多反射型 (强回声型) : 指那些非均质性、实质性结构,如乳

腺或结构较致密的实质性结构与液性 物质的界面上,如心内膜、心包、瓣膜、血管壁等。构成声学界面的两种介质 的声阻抗差较大,反射强,形成多反射型。

超声图像表现:粗大不均匀的强回声光点、光斑、光带等。

4. 全反射型 (含气型): 肺、胃肠道等器官,存在软组织与气体构成的界面,声阻抗差很大,可达 3000 多倍,声能几乎全部从界面上反射回

来,而进入第二种组织的声能很少。

超声图像表现:很强的回声,其后方为无回声或很弱的回声区域。 含气组织的这种声学特性,致使超声对肺和胃肠道的诊断受到很大限制。

交控电路中的同步信号发生器产生同步触发脉冲信号, 这些信号作用到发 射电路,产生高压电脉冲,激励超声换能器(探头) ,由压电晶片组成的换能 器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产生机械振动,发射超声波,对人体组织器官进行探 查,然后换能器接收反射回声信号,并将回声信号转换为高频电信号,通过计 算机接收、放大、处理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并将有价值的图像存贮。

第二节 超声诊断法的种类

20 分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内的胆汁声像图 举例说明 以心肌、肝实质和 脾实质的声像图 举例说明

以心脏瓣膜、肝包 膜声像图举例说 明

以直肠内气体

2 分钟 用示意

图简要说 明

五、超声诊断仪的工作原理

心脏、血管内血流发生与探头的相对运动,产生多普勒效应。 ⑵超声检测多普勒效应的两个基本条件:

a. 声源与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 b .有足够强的反射源或散射源。

⑶多普勒方程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

分配 一、 A 型诊断法 ( Amplitude Mode ) 幅度调制式: 以波幅的高低代表回声的强度,图像的纵坐标代表波幅的 高低,横坐标则代表探测界面的深度,显示一维图像。目前临床上已基本被 型超声诊断法所替代。

以眼球 A 超多媒 体动画演示

B 、 B 型诊断法 ( Brightness Mode ) 辉度调制式或灰阶成像 ( gray scale display ):以光点的亮度 代表回声的强 度,回声强光点亮,回声弱则光点暗。 反射界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从纵坐标显示出来, 图像的上部代表距探头近的 表浅界面,图像的下部代表离探头较远、位置较深的界面。 采用连续扫描的方式显示脏器的断层切面图像, 所以称为实时 (Real-Time) 二维超声图像。能直观、实时地显示各脏器的解剖结构、空间位置和活动状态 等,为超声检查的基础。 三、 M 型诊断法 (Motion Mode )

超声光点扫描法: 用单声束垂直取样获得界面回声并以辉度调制的方式显 用颈动脉和胎儿 的 B 超图像举例 说明

用二尖瓣前后叶 波群的 M 超图像 示回声的强弱, 纵坐标代表反射界面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深度, 横坐标代表扫描 举例说明 时间,显示的是声束上各反射点运动的轨迹图,主要用于心脏超声检查。 四、 D 型诊断法 ( Doppler Mode ) 1. 多普勒诊断法的物理基础 ⑴ 多普勒效应 ( Doppler effect ): 由于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出现相对运动,使声波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振动源与观察者作相向运动时频率增加(声波 密集),背向运动时频 率降低(声波疏散) 。 用多媒体动画

示多普勒现象

f d =f R -f o =±[(2Vcos θ )/]C f 0 f d :多普勒频移,

Hz ; V :血流速度 m/s

C :超声波在人体中传播速度 m/s f 0 :发射超声波频率 Hz f R :接收超声波频率 Hz θ:声束轴线与血流方向间的夹角

a. 血流速度与多普勒频移成正比, 故多普勒频移可换算成血流速度。

b. θ 角改变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当 0°<θ <90° cos θ 为正值 fd 为正向 90°<θ <180°

cos θ 为负值 fd 为背向 θ=0°或 180° cos θ =±1 fd 最大

θ =90° cos θ 为 0 fd=0 故测量心脏血流 θ <20° 腹部及四肢血管 θ <60°

2. 频谱多普勒( Spectrum Doppler )

⑴ 脉冲式 (Pulsed Wave, PW ): 采用单个换能器以很短的脉冲发射期发射 超声波,在脉冲间期内有一 "可听期 "。

⑵ 连续式 (Continuous Wave, CW ):两个超声波换能器分别连续发射和

接 受超声波, 沿超声束出现的血流信号和组织运动多普勒频移均被接收、 分析和 显示出来,来自不同深度的血流频移均被叠加起来。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

分配 多媒体图示和动

多媒体图示和动

多媒体图示和

动 优点:具有距离选通功能。

缺点:不能测量高速血流信

3.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是一种二 维多普勒诊断技术, 采用自相关技术,迅速地把获得的心腔内或血管内的 全部频移回声信号,用伪彩色编码的方式显示出来。

血流方向:红色为朝向探头,兰色背离探头。

血流状态: 层流,颜色单一。 湍流(turbulent flow ),多彩镶嵌( mosaic pattern )。 血流速度:以明暗显示。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

多媒体图示和

动 优点:不受高速血流信号的限制。 缺点:不能提供距离信

教案末页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及答案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 )以上的一种机械波。 A,10000Hz B,20000Hz C,30000Hz D,40000Hz 2.超声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表达为如下哪种公式:A,λ=cf B,f=cλ C,λ=c/f D,f=cλ 3.现在临床使用的超声诊断主要利用超声的什么物理原理? A,散射 B,折射 C,绕射 D,反射 4.下列关于超声的分辨力叙述正确的是: A,超声的分辨力主要与超声的频率有关。 B,纵向分辨力是指与超声垂直的平面上两个障碍物能被分辨的最小间距。 C,超声的分辨力越高,超声在人体中的传播距离越远。 D,为提高超声的横向分辨力,不可以通过声学聚焦的方法实现。5.下列不属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是: 多普勒血流成像 B,能量多普勒 C,频谱多普勒 D,多普勒速度能量图 6.超声换能器的作用是: A,将动能转化为势能 B,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7.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回声强度可以分为哪几个等级? A,高回声 B,等回声 C,无回声 D,弱回声

8.下列哪种不属于超声伪像? A混响伪像 B,密度伪像 C,镜面伪像 D,折射伪像 9.下列不属于超声成像设备主要组成的是: A主机 B,超声换能器 C,视频图象记录仪 D,视频图象显示仪10.下列不是彩色多普勒成像的显示方式的是: A,速度型 B,能量型 C,加速度型 D,运动型 二、多项选择题、、、、、6DE、7BCD、8ABC、9CDE、10ABCDE 1、层流频谱特征1BCE A、速度梯度大B、频谱与基线间有空窗C、速度梯度小.频谱窄D、包络毛刺.多普勒声粗糙刺耳E、包络光滑.多普勒声平滑有乐感 2、发生多普勒效应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ACE A、有声源与接收体B、没有回声或回声太弱C、声源与接收体产生相对运动D、有强的反射源与散射源E、声源与接收体两者处于静止状态 3、从多普勒频谱图上能了解到血流的参数是:3ABCD A、血流性质 B、时相 C、方向 D、速度 4、声学造影剂须符合下列哪些项的要求:4 ABCD A、微泡小,能安全稳定通过肺循环 B、可进入心肌或全身血池 C、无毒副作用 D、能停留相对较长时间 5、用于检查血流速度参数的多普勒技术是5CD A、二次谐波成像B、多普勒血流成像C、连续波多普勒D、

超声医学与技术(医学高级):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考点.doc

超声医学与技术(医学高级):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考点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多项选择题 几何形体对流速剖面的影响有( )。A.入口效应:当血液流经横截面积突然变小处,会产生汇聚作用,形成汇聚形的血流截面。在生理状态下见于动脉分支血流,在病理情况下见于狭窄性病变处 B.出口效应:当血液流经一个横截面积突然扩大处,会产生扩散现象,形成扩散形的血流截面。在生理情况下见于小静脉回流入大静脉,在病理情况下见于血流在通过狭窄口、瓣口和分流通道处 C.弯曲血管:空间血流方向和速度分布沿弯曲管道不断发生改变,产生扭曲 D.湍流:在Re >Rec 的情况下,一般为湍流 E.在心血管系统中,狭窄及关闭不全的瓣口、心内异常分流常发生湍流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关于声速,叙述错误的是( )。A.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组织密度越高,声速越快 C.组织密度越低,声速越慢 D.空气中声速低于骨组织中声速 E.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均以软组织中的平均声速作为校正标准 本题答案:A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多项选择题 频谱多普勒的主要特点有()。A.连续波多普勒有2个换能器,1个用于发射,1个用于接收 B.脉冲多普勒有2个换能器,发射短暂超声后,有一可听期 C.连续波多普勒不能检测指定目标的血流信息 D.脉冲多普勒有距离选通能力,可检测指定目标的血流信息 E.连续波多普勒可测高速血流,脉冲多普勒测速受脉冲重复频率(PR F.的限制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多项选择题 关于超声波的声场分布,叙述正确的有()。A.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有明显的方向性,称为超声束 B.在远场区,声束因扩散会逐渐增宽 C.声束有主瓣和旁瓣之分 D.声束主瓣越细、越窄对诊断越有利 E.声束旁瓣会产生伪像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多项选择题 散射和绕射的发生是有所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有()。A.发生散射的条件为障碍物的大小明显小于波长 B.发生绕射的条件为障碍物的大小明显小于波长 C.发生散射时,小障碍物不成为新的声源,不再发射超声波 D.发生绕射时,超声波仅绕过障碍物的边缘行进 E.散射时探头接收到的散射回声强度与入射角无明显关系 本题答案:A,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多项选择题 关于超声波的衰减对诊断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A.引起超声能量衰减的原因是吸收和波动方向的变化

超声基础知识

超声基础知识 第二章超声基础知识 (超声波的定义及其特性 1. 超声波的定义 20000Hz 物体的机械振动是产生波的源泉,波的频率取决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在20,内的波称为可听声波,频率范围在20Hz内的波称为次声波,频率范围在2X10 4 ,10 8 Hz的波称为超声波,频率范围在10 8 ,10 12 Hz的波称为特超声波。次 声波、可听声波、超声波、特超声波统称声波。可见,整个声波频谱是比较宽的, 其中只有可听声波才能为人耳所听到,而次声、超声、特超声虽然属于声波却不能为人耳所察觉。 在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超声波,如某些昆虫和哺乳动物就能发出超声波,又如风声、海浪声、喷气飞机的噪声中都含有超声波成分。在医学诊断上所使用的超声波是由压电晶体一类的材料制成的超声探头产生的。眼科方面所使用的超声频率在5,15MHz 范围内,心和腹部所使用的超声频率在2,10MHz范围内。 2. 超声波的特性 超声波和可听声波一样,也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介质中的质点受到机械力的作 用而发生周期性振动产生的。依据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超声波亦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由超声诊断仪所发射的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是以纵波的方式传播的。就是因为人体软组织基本无切变弹性,横波在人体组织中不能传播。 与普通声波(可闻波)相比,超声波具有许多特性,其中最突出的有:?由于超声波的频率高,因而波长很短,它可以像光线那样沿直线传播,使我们有可能只向某一确 定的方向发射超声波;?由超声波所引起的媒质微粒的振动,即使振幅很小,加速度也 非常大,因此可以产生很大的力量。超声波的这些特性,使它在近代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学领域等方面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测量海 底的深度和探索鱼群、暗礁、潜水艇等。在工业上,则可以用超声波来检测金属内

超声医学简答题(完全版)

聊城市人民医院超声科王磊归纳整理,祝大家学习顺利! ======超声基础====== ◆、什么是超声波?它与一般声波有什么不同?答:超声是声波的一种。但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 ◆、什么是超声换能器?答:超声换能器是将一种物理能量变为另一种物理能量的器件。凡能将其它物理能量转变为超声能量的器件均为换能器。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里安装着具有压电效应性质的晶体片。能将电能转变为声能,又能将声能转变为电能。完成物理能量的转变。所以,又将探头为换能器。医用超声诊断仪探头有多种形式,但其基本结构一致。还可根据需要制成使用功能不同,超声频率不一的各种各样的探头。 ◆、何谓超声仪的灵敏度?答:超声仪表的灵敏度是指在某一具体条件下能够探测出界面声阻抗改变甚小的界面也能发生反射,灵敏度低需要界面的声阻抗差较大才能有回声。灵敏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就超声仪而言,“输出”越大,放大器的“增益也越大,“抑制越小,则灵敏度越高,反之则灵敏度就低。在探测过程中,应根据脏器的不同和病灶的声学性质不同,不断地调整灵敏度,才能取得理想的切面图,有利于不同病变的鉴别。 ◆、获得最佳超声信息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答:根据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在超声诊断中,欲获得最佳的超声信息,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被检测的组织结构与周围介质的密度不同,两者声阻抗的差异至少要在0.1%以上,才有可能引起反射。(2)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遇直径小于该超声波波长1/2的小物体,超声波可以绕射而过,无回声探及。理论上能产生反射而被探及的物体最小直径是超声波波长的1/2。因此,欲探得较小的界面,则需要使用波长较短,也就是频率较高的换能器。(3)在超声检查中,除了多普勒检查外,超声的入射波必须尽量与被检测的界面垂直,才能使反射波最大限度地回到换能器,接收到最强的回声讯号,从而获得最佳的超声信息。 ◆、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有哪些?答: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有:(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边界及脏器内部回声。超声检查可以测定肝脏、肾脏、脾脏、胰腺、子宫及卵巢等实质性脏器的各径线值;了解其外形特征;边缘和边界的光滑和清晰程度;内部支持结构和管道结构情况(如肝脏内门静脉的行径、内径大小及管腔内容物);根据脏器内部回声所示光点的密度、粗细、亮度及分布均匀度等特征,发现各种类型的病变。(2)检测某些囊性器官(如胆囊、胆道、膀胱及胃等)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3)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对各种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血管畸形及闭塞性血管病等的诊断。(4)检测脏器内各种局灶性病变的物理特性。根据局灶性病变的声学分型,鉴别局灶性病变是实质性、囊性,还是囊实混合性;部分还可以鉴别良、恶性。(5)检测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胆囊积液、肾盂积液及脓肿等)的存在与否,以及对积液量的多少作出初步估计。(6)对各种病变如急性胰腺炎、甲状腺肿块、子宫肌瘤、肌腺瘤等经治疗后进行动态随访。(7)引导穿刺、活检及导管插入,即所谓介入性超声的应用。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作针吸细胞学或组织学活检,或进行某些引流及药物注入治疗。 ◆简述经腹部及经阴道检查的超声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1)经腹体表检查一般检查前 1小时饮水 300~500ml,使膀胱适度充盈。(2)经阴道超声检查毋须充盈膀胱。但对较大的盆腔肿块不适于作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未婚妇女、月经期、阴道畸形、炎症时不应使用本法。应严格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心脏〓〓 ◆、简述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 答: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有: (1) 特征性诊断指某些心脏疾病在超声图像上的特征性改变,如风湿性瓣膜病、先天性 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完整版)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人卫版)

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 主要掌握:疾病诊断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前的准备 掌握特殊声像图典型疾病的典型声像图和一些老师提过的解剖知识绪论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2页(一定要看一下) 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大多不用,眼科) 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 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 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 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 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 一、肝脏的超声解剖: 肝脏的五叶八段: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 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 肝内血管: 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 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 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 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 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 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 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 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 正常声像图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6CM。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

超声基础知识

超声基础部分 1.何谓超声波?诊断用超声波是如何产生的? 人耳能感知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低于20Hz者称为雌声波,高于20000Hz者称为超声波。医用诊断用超声波的范围多在1—15MHz。 超声波是机械波。可由多种能量通过换能器转变而成。医用超声波是由压电晶体(压电陶瓷等)产生。压电晶体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厚度的交替改变,即机械振动。其振动频率与交变电场的变化频率相同。当电场交变电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频率时其电能转换为声能(电—声)效率最高,即振幅最大。 压电晶体只有两种可逆的能量转变效应。上述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由电能转换为声能,称为逆压电效应。相反,在声波机械压力交替变化的作用下,晶体变形而表面产生正负电位交替变化,称压电效应。 超声探头(换能器)中的压电晶片,在连接电极电压交替变化的作用下产生逆压电效应,称为超声发生器;而在超声波机械压力下产生压电效应,又成为超声波接收器。这是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物理学原理。 2.超声波物理特性及其在介质中传播的主要物理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频率(frequency):质点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f)。 (2)周期(cycle):波动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或一个整波长通过某一点的时间(T)。 (3)波长(wavelength):声波在同一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相位相差2π的质点间的距离为波长(λ)。 (4)振幅(amplitude):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称振幅,或波幅(A)。 (5)声速(velocity of sound,sound velocity):单位时间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称声速(C)。介质不同,超声在介质中的声速度也不同,但是在同一介质中,诊断频段超声波的声速可认为相同。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系数(k)和介质密度(ρ)有关。其声速与k和ρ比值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式中C为声速,E为杨式模量。 根据物理学意义,c、f、T、λ之间有下列关系: f=1/T,c=λf=λ/ T,λ=c/ f 超声在人体软组织(包括血液、体液)中的声速约为1540m/s;骨与软骨中的声速约为软组织中的2.5倍;而在气体中的声速仅为340m/s左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仅离体组织与活体组织有较大的声速差别,而且使用不同的固定溶液、固定速度也常影响声速。此外,声速尚与组织温度有关。通常,非脂肪组织的声速随温度上升而增快,脂肪组织的声速随温度上升而减慢。当脂肪组织由20o升到40o时,声速可下降15%之多。在进行精细的研究工作时,这些因素必须予以注意。 (6)超声能量与能量密度: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声波能到达之处的质点发生机械振动和位移。前者产生动能而后者产生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之和组成波动质点的总能量。也即超声波的能量。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也是能量在介质中传递的过程。 设介质的密度为ρ,声波传播到的质点体积元为△V,其位移为x,△V将鞠有的动能为Wk,产生的势能为Wp。则: Wk=Wp=1/2ρA2ω2(△V)sin2ω(t-x/c) △V具有的总能量为: W=Wk+ Wp=ρA2ω2(△V)sin2ω(t-x/c) 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超声波传播过程中总能量传递方式为:①介质振动质点的动能和势能随时间同时发生周期性变化。②振动质点以获得能量又向下一质点放出(传递)能量的方式传递声波。

超声基础知识入门_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入门_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物理基础基本概念――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 超纵声波频率>20000HZ――纵波(疏密波):粒子运动平行于波传播轴; 诊断最常用超声频率:2-10MHZ 基本物理量:频率(f)、波长(λ)、声速(c); 三者关系:λ=c/f 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水的声速相近; 骨骼的声速最高,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 超声场: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简称声场,又称声束。 声束的影响因素:探头的形状、大小; 阵元数及其排列; 工作频率(超声的波长); 有无聚焦及聚焦的方式;

吸收衰减; 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声束由一个大的主瓣和一些小的旁瓣组成。超声的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高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 旁瓣的反向总有偏差,容易产生伪像。 声场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1)近场声束集中,呈圆柱状; 直径――探头直径(较粗); (横断面声能分布不均匀)长度――超声频率和探头半径。 公式:L=(2r·f)/c L为近场长度, r为振动源半径, f为频率, c为声速(2)远场声束扩散,呈喇叭状; 声束扩散角越小,指向性越好。 (横断面声能分布较均匀)声束两侧扩散的角度为扩散角(2θ); 半扩散角(θ)。 超声波指向性优劣指标是近场长度和扩散角。

影像因素:增加超声频率; ――近场变断、扩散角变小; 增加探头孔径(直径)――但横向分辨率下降。 采用聚焦技术――方法:固定式声透镜聚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 声束聚焦:采用声束聚焦技术,可改善图像的横向和(或)侧向分辨力。 固定式声透镜聚焦――将声透镜贴附在探头表面。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可提高横向分辨力,但远场仍散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1)利用延迟发射是声束偏转,实现发射聚焦或多点聚焦; 可提高侧向分辨力;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2)动态聚焦:在长轴方向上全程接收聚焦。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及答案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及答案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 )以上的一种机械波。 A,10000Hz B,20000Hz C,30000Hz D,40000Hz 2.超声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表达为如下哪种公式: A,λ=cf B,f=cλ C,λ=c/f D,f=cλ 3.现在临床使用的超声诊断主要利用超声的什么物理原理? A,散射 B,折射 C,绕射 D,反射 4.下列关于超声的分辨力叙述正确的是: A,超声的分辨力主要与超声的频率有关。 B,纵向分辨力是指与超声垂直的平面上两个障碍物能被分辨的最小间距。C,超声的分辨力越高,超声在人体中的传播距离越远。 D,为提高超声的横向分辨力,不可以通过声学聚焦的方法实现。 5.下列不属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是: 多普勒血流成像 B,能量多普勒 C,频谱多普勒 D,多普勒速度能量图 6.超声换能器的作用是: A,将动能转化为势能 B,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7.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回声强度可以分为哪几个等级, A,高回声B,等回声 C,无回声 D,弱回声 8.下列哪种不属于超声伪像, A混响伪像 B,密度伪像 C,镜面伪像 D,折射伪像 9.下列不属于超声成像设备主要组成的是:

A主机 B,超声换能器 C,视频图象记录仪 D,视频图象显示仪 10.下列不是彩色多普勒成像的显示方式的是: A,速度型 B,能量型 C,加速度型 D,运动型 二、多项选择题 1、层流频谱特征 ,、速度梯度大 ,、频谱与基线间有空窗 ,、速度梯度小(频谱窄 ,、包络毛刺(多普勒声粗糙 刺耳 ,、包络光滑(多普勒声平滑有乐感 2、发生多普勒效应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有声源与接收体 ,、没有回声或回声太弱 ,、声源与接收体产生相对运 动 ,、有强的反 射源与散射源 ,、声源与接收体两者处于静止状态 3、从多普勒频谱图上能了解到血流的参数是: A、血流性质 B、时相 C、方向 D、速度 4、声学造影剂须符合下列哪些项的要求: A、微泡小,能安全稳定通过肺循环 B、可进入心肌或全身血池 C、无毒副作用 D、能停留相对 较长时间 5、用于检查血流速度参数的多普勒技术是 ,、二次谐波成像 ,、多普勒血流成像 ,、连续波多普勒 ,、脉冲波多普 勒 ,、多普勒组织成 像 6、连续波多普勒的技术特点是

超声基础-物理基础

物理基础 第一节声波的定义及分类 一、定义物体的机械性振动在具有质点和弹性的媒介中的传播现象称为波动,而引起听觉器官有声音感觉的波动则称为声波。根据声波的传导方向与介质的的振动方向的关系,声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二、横波所谓横波是指介质中的质点都垂直于传播方向运动的波。人体的骨骼中,不但传播纵波,还传播横波。

三、纵波即介质中质点沿传播方向运动的波。在纵波通过的区域内,介质各点发生周期性的疏密变化,因此纵波是胀缩波。理想流体(气体和液体)中声振动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是平行的,只存在于纵波。人体中含水70—80%,故除骨路、肺部以外软组织中的声速和密度均接近于水。目前医用超声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纵波传播方式。 第二节超声显像物理基础 一、超声波基本物理量 1、超声波是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于20000 Hz的声波。 2、超声波有三个基本物理量,即频率(f),波长(λ),声速(c),它们的关系是:c=f·λ或λ=c/f,传播超声波的媒介物质叫做介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时,声速基本相同。 3、相同频率的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声速不相同,人体软组织中超声波速度总体差异约为5%。因此目前医用超声仪一般将软组织声速的平均值定为1541m/s。通过该声速可测量软组织的厚度,由于目前超声仪所采用的是脉冲回声法,故该回声测距的公式是: t 组织厚度=C·─── 2 利用超声方法进行测距的误差也是5%左右。 4、声阻抗是用来表示介质传播超声波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其数值的大小由介质密度ρ与声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的乘积所决定,即: Z=ρ·c 单位为Kg/m2·s。 5.临床常用的超声频率在2~10 MHz之间。 二、超声波的物理性能 l、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声阻的分界面且界面厚度远大于波长,会产生反射,反射的能量由反射系数R I=〔(Z2-Z1)/(Z2+Z1)〕2决定。 Z1、Z2为两种介质的特性声阻抗,Z=ρ·c (密度·声速) 当Z1=Z2,为均匀介质,则RI=0,无反射。 当Z1<<Z2(如水和气)则R I很大,产生强反射。 当Z1≠Z2,R I≠0,则反射存在。 由此可见,超声波在界面上反射的大小与界面两边介质的声阻差及超声波的入射角有关。人体软组织声阻抗差异很小,只要有1‰的声阻抗差,便可产生反射,故超声波对软组织分辨力很高。脉冲反射式超声诊断仪就是利用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作用,从声反射波中提取医学诊断信息的。 2、当分界面两边的声速不同时,超声波透入第二种介质后,其传播方向将发生改变即产生折射。声波从一种小声速介质向大声速介质入射时,声波经过这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后出现折射波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超过临界角(90°)时,相应的折射波消失,出现全反射。 3、当障碍物的直径等于或小于λ/2,超声波将绕过该障碍物而继续前进,反射很少,这种现象称为衍射,故超声波波长越短,能发现障碍物越小。这种发现最小障碍物的能力,称为显现力。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培训资料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基础 基本概念――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 Z 超纵声波频率>20000H Z――纵波(疏密波):粒子运动平行于波传播轴; 诊断最常用超声频率:2-10MH Z 基本物理量:频率(f)、波长(λ)、声速(c);三者关系:λ=c/f 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水的声速相近;骨骼的声速最高,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 超声场: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简称声场,又称声束。 声束的影响因素:探头的形状、大小; 阵元数及其排列; 工作频率(超声的波长); 有无聚焦及聚焦的方式; 吸收衰减; 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声束由一个大的主瓣和一些小的旁瓣组成。超声的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高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反向总有偏差,容易产生伪像。 声场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 (1)近场声束集中,呈圆柱状;直径――探头直径(较粗); (横断面声能分布不均匀)长度――超声频率和探头半径。 公式:L=(2r·f)/c L为近场长度, r为振动源半径, f为频率, c为声速 (2)远场声束扩散,呈喇叭状;声束扩散角越小,指向性越好。 (横断面声能分布较均匀) 声束两侧扩散的角度为扩散角(2θ);半扩散角(θ)。 超声波指向性优劣指标是近场长度和扩散角。 影像因素:增加超声频率;――近场变断、扩散角变小; 增加探头孔径(直径)――但横向分辨率下降。 采用聚焦技术――方法:固定式声透镜聚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 声束聚焦:采用声束聚焦技术,可改善图像的横向和(或)侧向分辨力。 固定式声透镜聚焦――将声透镜贴附在探头表面。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可提高横向分辨力,但远场仍散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1)利用延迟发射是声束偏转,实现发 射聚焦或多点聚焦;可提高侧向分 辨力;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2)动态聚焦:在长轴方向上全程接收聚焦。 (3)利用环阵探头进行环阵相控聚焦;

第一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1〗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上岗资质考试大纲 第一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 第一节超声波的概念 一、超声波的基本概念 声波的性质:可听声与超声的频率范围。诊断常用的超声频率范围 二、声学基本物理量 波长、频率、声速及三者的关系 三、声场 1.超声场:又称声束 2.声场特性:声束形状、近场、远场, 主瓣、旁瓣(注:近场、远场易与显示屏上“近区”、“远区”相互混淆) 3.聚焦与分辨力;聚焦的方法,聚焦声束 第二节超声的物理特性 一、束射特性(方向性) 1.大界面:反射、折射(透射)。反射系数。超声的垂直入射与斜入射;大界面回声反射的特点——角度依赖性 2.小界面:散射体与散射。背向散射(后散射) 二、衰减特性 1.衰减的概念:声吸收、散射、扩散的总和 2.不同介质声衰减的显著差别(肺、骨骼、肝、脾、体液) 3.衰减与距离、频率的关系:衰减系数(单位:dB/(cm.MHz),也有的表示为dB/cm/MHz)4.人体衰减吸收的重要因素:水分含量、蛋白(胶原蛋白)含量、钙(骨) 三、超声的分辨力 纵向分辨力、横向分辨力、侧向分辨力 其他:对比分辨力、细微分辨力、实时分辨力 影响分辨力的诸多因素:超声频率、脉冲宽度、声束宽度、聚焦性能、声场以及仪器档次、探头性能等 四、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五、超声的生物学效应 1.超声剂量概念(声强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几种声强单位:W/cm2,或mW/cm2,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空间峰值脉冲平均声强ISPPA 2.超声的生物学作用 人体敏感组织器官(胎胚、眼)

超声生物学作用机制(大剂量):热效应,空化作用对于细胞、组织、器官以至染色体的影响 3.医学超声的应用与功率级别 诊断用超声:功率通常为mw/cm2级。灰阶超声仪的功率范围 理疗用超声:功率为W/cm2级 高强聚焦超声(HIFU):功率通常为kW/cm2级,常用于破坏肿瘤细胞、碎石 4.诊断用超声的安全原则和规定 第二章彩色多普勒基础 第一节超声多普勒基础 一、多普勒基本概念、血流测量、主要应用、多普勒角度与血流检测关系、连续波多普勒(CW)、脉冲多普勒(PW)、脉冲重复频率(PRF) 二、探头安放角度与血流信息检测的关系 三、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基础 四、脉冲多普勒局限性、尼奎斯特频率极限、探测深度与速度测量 五、提高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速度的方法 第二节彩色血流显像 一、彩色血流显像的品质评价 二、彩色血流显像原理,运动目标(MTI)原理,彩色血流显示:速度、方向、分散,自相关技术,彩色血流显像临床应用 三、彩色血流显像的局限性声束入射角的关系彩色混叠 四、彩色血流显像的几个基本概念:速度标尺、滤波器、常用显示方式 五、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组织多普勒成像(TDI) 第三节彩超与彩阶 一、彩色基础 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描述要点 三、彩阶——灰阶到彩色变换 第四节血流动力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稳流、非稳流、粘滞性、流体阻力、流量、层流、加速度、减速度 二、几何形体对流速剖面的影响:入口效应、出口效应、弯曲血管,湍流流动 三、流体能量与伯努利方程 四、血管弹性与平均动脉压:血管顺应性、平均动脉压

05级临床医学专升本(超声物理基础)

---------------------------------------------------------------最新资料推荐------------------------------------------------------ 05级临床医学专升本(超声物理基础) 教案首页 SWH-QR-JYS-12/A1 次课授课时间 2006-10-19 教案完成时间 2006-10-9 第课程名称诊断学年级 2005 级专业,层次临床医学专升本教员张萍专业技术职 务讲师授课方式 (大班) 讲授/实习(大班/小班) 学时 2.0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超声检查第一节超声诊断的基础 知识第二节超声诊断法的种类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全国医 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诊断学》第五版,邓长生主编, 2005 全国 高等学校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五版,吴恩惠主编, 2005 教学目 的与要求: ⒈掌握超声波的概念⒉掌握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⒊掌握超 声检查法的种类 4.熟悉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了解超声诊断仪工作原 理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⒈超声波的概念和诊断用超声波(10 分钟) ⒉超声波的物理特 性和超声诊断仪工作原理(20 分钟) ⒊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15 分 钟) ⒋超声检查方法的种类(30 分钟) ⒌复习总结(5 分钟) 教学方 法: 采用讲授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利用绘图、多媒 体动画等手段,详细讲解并特别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 / 11

重点: 超声检查的方法。 难点: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多普勒超声的原理。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安排恰当,时间分配合理,同意实施。 (教学组长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2006 年 3 月 5 日教案续页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第三章超声检查(ultrasound examination)第一节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一、超声波(Ultrasound)的定义 1.定义:频率大于 20190Hz 的机械振动波次声波20Hz--20190Hz超声波(声波) 2. 超声波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频率(F),波长(),声速(C),⑴波长: 在振动的一个周期内,超声波所传播的距离。 ⑵声速: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单位是米/秒。 声速大小与介质的密度、弹性以及温度密切相关,温度一定时,介质声速的顺序为固体液体气体。

超声医学与技术(医学高级):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学习资料.doc

超声医学与技术(医学高级):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学习资料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多项选择题 临床超声诊断产生误诊的部分声学原因有( )。A.人体组织脏器结构较复杂,超声并非在理想介质中传播 B.超声波固有的物理特性引起图像纵向、侧向变形 C.超声衰减及仪器调节不妥产生失真 D.二维彩色血流成像及多普勒流速曲线均会产生一定的伪像 E.不会因为声学物理因素造成误诊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主动脉压与肺动脉压的不同点是( )。A.主动脉压稍高于肺动脉压 B.主动脉压明显高于肺动脉压 C.主动脉压与肺动脉压相等 D.主动脉压低于肺动脉压 E.两者压力比较不能确定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多项选择题 关于超声波的衰减对诊断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A.引起超声能量衰减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的原因是吸收和波动方向的变化 B.声强或声压衰减吸收以分贝(dB.来表示 C.人体组织的衰减系数以dB/cm为单位 D.生物组织的衰减系数与超声频率成正比,用dBcm-1MHz-1表示 E.人体组织的衰减与其物理特性和生理状态无关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医用超声波是一种().A.机械波、横波 B.机械波、纵波 C.电磁波 D.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的机械波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下列超声波中,最易导致空化效应的是()。A.高频加低强度 B.高频加高强度 C.低频加高强度 D.高频 E.高强度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单项选择题 对轴向分辨率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A.穿透深度 B.声波的波长 C.阻尼 D.入射的角度 E.声束的宽度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多项选择题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基础 基本概念――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 Z 超纵声波频率>20000H Z――纵波(疏密波):粒子运动平行于波传播轴; 诊断最常用超声频率:2-10MH Z 基本物理量:频率(f)、波长(λ)、声速(c);三者关系:λ=c/f 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水的声速相近;骨骼的声速最高,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 超声场: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简称声场,又称声束。 声束的影响因素:探头的形状、大小; 阵元数及其排列; 工作频率(超声的波长); 有无聚焦及聚焦的方式; 吸收衰减; 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声束由一个大的主瓣和一些小的旁瓣组成。超声的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高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反向总有偏差,容易产生伪像。 声场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 (1)近场声束集中,呈圆柱状;直径――探头直径(较粗); (横断面声能分布不均匀)长度――超声频率和探头半径。 公式:L=(2r·f)/c L为近场长度, r为振动源半径, f为频率, c为声速 (2)远场声束扩散,呈喇叭状;声束扩散角越小,指向性越好。 (横断面声能分布较均匀) 声束两侧扩散的角度为扩散角(2θ);半扩散角(θ)。 超声波指向性优劣指标是近场长度和扩散角。 影像因素:增加超声频率;――近场变断、扩散角变小; 增加探头孔径(直径)――但横向分辨率下降。 采用聚焦技术――方法:固定式声透镜聚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 声束聚焦:采用声束聚焦技术,可改善图像的横向和(或)侧向分辨力。 固定式声透镜聚焦――将声透镜贴附在探头表面。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可提高横向分辨力,但远场仍散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1)利用延迟发射是声束偏转,实现发射聚 焦或多点聚焦;可提高侧向分辨力;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2)动态聚焦:在长轴方向上全程接收聚焦。 (3)利用环阵探头进行环阵相控聚焦; 可改善横向、侧向分辨力; (4)其他聚焦技术:如二维多阵元探头。

2020年超声波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8]基础知识真题精选

2020年超声波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8]基础知识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1、 当两种不同材料的声阻抗相差多少时,就会产生界面发射 A.0.1% B.0.01% C.0.02% D.0.05% E.1%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超声医学高级教程》第1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当两种不同材料的声阻抗相差0.1%时,就会产生界面发射,故答案选A 【知识拓展】超声波与光一样存在反射折射。 [单项选择题]2、 脉冲波多普勒频谱曲线不能够揭示 A.血流方向 B.血流速度 C.血流状态 D.血流路径 E.血流时间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脉冲波多普勒频谱曲线不能够揭示血流的路径。 [单项选择题]3、

超声仪的分辨力可定义为:①可在显示仪上区别开来的两点间目标最小的空间间隔;②在显示仪上趋于被单独一个点的目标所占据的区域或距离;③在显示仪上区别出的2种独立的活动状态的最短时间间隔。上述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E.③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题眼解析】超声仪的分辨力可定义为:①可在显示仪上区别开来的两点间目标最小的空间间隔②在显示仪上趋于被单独一个点的目标所占据的区域或距离③在显示仪上区别出的两种独立的活动状态的最短时间间隔,故参考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超声医学高级教程》第1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的知识点。 【知识拓展】超声波分辨力包括纵向分辨力,横向分辨力,侧向分辨力。 [单项选择题]4、 目前二维超声测量目标与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所利用的原理是 A.惠更斯原理 B.多普勒效应原理 C.回波测距原理 D.压电效应原理 E.阻抗匹配原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超声医学高级教程》第3章超声诊断仪第二节超声探头的知识点。

超声基础知识

第一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 第一节超声波的概念 一、超声波的基本概念 1、声波的性质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的高频声波,即:频率>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的振态在固体中有纵波、横波、表面波、瑞利波、板波等多种振态,而在液体和气体中只有纵波振态,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用超声纵波。 2、诊断常用的超声频率范围2~10MHZ(1MHZ=106HZ) 3、超声波属于声波范畴它具有声波的共同物理性质 ①方式------必须通过弹性介质进行传播 在液体、气体和人体软组织中的传播方式为纵波(疏密波) 具有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特性,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空气、水、软组织、骨骼)分别具有不同的声速和不同的衰减等 ②声速------在不同介质中,声速有很大差别:空气(20℃)344m/s,水(37℃)1524m/s,肝1570m/s,脂肪1476m/s,颅骨3360m/s 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水的声速相近。骨骼的声速最高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 二、基本物理量 声学基本物理量波长、频率、声速及三者的关系λ=С/f 声速:不同介质的声速 空气(20℃)344m/s、 水(37℃)1524m/s、 肝脏\血液1570m/s、 脂肪组织1476m/s、 颅骨3360m/s。 人体软组织平均声速掌握1540m/s 三、声场 (一)超声场概念 超声场是指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超声场简称声场,又可称为声束。 (二)声场特性 1、①扫描声束的形状、大小(粗细)及声束本身的能量分布,随所用探头的形状、大小、阵元数及其排列、工作频率(超声波长)、有无聚焦以及聚焦的方式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 ②声束还受人体组织不同程度吸收衰减、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即超声与人体组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2、声束由一个大的主瓣和一些小的旁瓣组成 超声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高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 旁瓣的方向总有偏差,容易产生伪像。 3、声场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 近场声束集中,呈圆柱形。其直径接近于探头直径(较粗)其长度取决于超声频率和探头的半径公式如下:L=(2r ? f)/c ;L 为近场长度;r为振动源半径;f为频率;c为声束 近场虽呈规则的圆柱形,但实际上由于旁瓣的相互干扰作用,其横断面上的声能分布很不均匀,以致可以影响或严重影响诊断 远场声束扩散,呈喇叭形。远场声束向周围空间扩散,其直径不断增加(更粗大),但其横断面上的能量分布比较均匀。 声束向两侧扩散的角度称为扩散角(2?),向其一侧扩散的角度称为半扩散角(θ)。声束的扩散角愈小,指向性愈好。 4、超声波指向性优劣的指标是近场长度和扩散角。超声频率愈高、波长愈短,则近场愈长、扩散角愈小,声束的指向性亦愈好。增加探头孔径(直径)也可改善声束的指向性,但是探头直径增加会降低横向分辨力。因此,现代超声诊断装置普遍采用小巧的聚焦探头,以减少远场声束扩散

超声医学技术专业正高级职称考试大纲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超声医学技术专业的物理基础 2,熟练掌握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技术基础及应用 3,熟练掌握超声仪器原理与结构;熟练掌握仪器正确调节和使用;熟悉日常保养知识及维修 4,熟练掌握超声临床诊断基础 (二)、相关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等学科。 二、专业实践能力 熟练掌握:头颈部,胸部,心脏及大血管,周围血管,消化系,腹壁、腹腔、腹膜后,妇产科,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表浅器官,骨、关节、软组织等疾病的病因病理、超声检查方法及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熟练掌握介入性超声诊疗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技术操作和临床应用。 熟练掌握腔内及术中的超声检查。 三、学科新进展 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 熟练掌握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组织多普勒等超声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及临床应用。 附本专业病种 1、瓣膜病:二尖瓣疾病、主动脉瓣疾病、三尖瓣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 2、冠心病 3、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 4、心包疾病及心脏占位性病变: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及心腔占位性病变 5、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真性主动脉瘤和假性主动脉瘤 6、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窦瘤破裂、冠状动脉瘘、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上缩窄、主动脉瓣下隔膜性狭窄、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共同动脉干、左侧三房心、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闭锁、三尖瓣下移畸形、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单心室、主动脉弓离断 7、其他心脏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高压、心功能评价等 8、胸壁、胸膜腔疾病:胸壁肿瘤及其他病变、胸膜肿瘤及其他病变、胸腔积液 9、肝脏、胆道系统、脾脏、胰腺疾病:肝脏、胆道系、脾脏、门静脉系统疾病和胰腺疾病 10、胃肠疾病 11、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前列腺及精囊、阴囊及睾丸疾病等 12、腹壁、腹腔、腹膜后间隙及大血管、肾上腺疾病 13、妇科疾病:子宫良性疾病、子宫体癌、卵巢良性疾病、卵巢良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盆腔良性疾病 14、产科:正常妊娠及异常妊娠 15、颈部及四肢疾病:颈部血管、四肢血管及软组织等疾病 16、浅表器官疾病:眼部、腮腺、甲状腺、甲状旁腺、乳腺等疾病 绿网先锋考试网 一站式考试资源库 诚信·专业·助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