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及防护

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及防护
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及防护

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及防护

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波及上呼吸道全部或部分的炎症,是幼儿最常见的疾病。因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鼻咽部粘膜柔嫩,而且血管丰富,防御力差,易感染该疾病,也会导致患儿出现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

上感大多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气候突变、空气污染、免疫力低下等都可以称为该病的诱发因素。

(二)症状

本病症状表现轻重不一,与患儿的年龄、机体抵抗力和病原体的不同有关。对于大多数幼儿起初多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鼻涕,随之出现咽部疼痛、吞咽困难,咳嗽,声音嘶哑,乏力,伴或不伴有发热,而且发热的程度也与不同。有些幼儿可出现腹部疼痛,可能与发热引起的肠痉挛或肠系淋巴结炎症有关,此时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诊。

(三)预防及护理

首先,适量增加幼儿的运动及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对环境温度改变的适应能力。根据季节随温度增减衣物。合理安排幼儿饮食,多饮水,增加食物的多样性,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适合幼儿的消化能力,避免饮食过饱而发生消化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幼儿的卧室和活动室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带幼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几率,雾霾天气外出时尽量戴口罩,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可接种流感疫苗。

其次,患儿应多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流食为佳,如米粥、面条等。发热的患儿应进行物理降温,高热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降温。病情严重者应及时就诊。

02 肺炎

肺炎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发生,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肝炎等。

(一)病因

常见的病因有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原虫、真菌等感染,也有过敏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非感染因素。

(二)症状

1.轻型肺炎

表现:①发热:大多数较高(腋温>39℃);②咳嗽: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咳嗽时可伴有呕吐、呛奶;③呼吸道症状: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部分患儿口周、指甲轻度发绀;④全身症状: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

2.重型肺炎

表现:①呼吸系统症状:呼吸表浅、急促、每分钟可达80次以上,鼻翼扇动,有三凹征,呼气呻吟,颜面部及四肢末端明显发绀,甚者面色苍白或青灰。两肺可闻及密集的细湿啰音。②循环系统症状:婴儿肺炎时常伴有心功能不全。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烦躁、嗜睡或呼吸节律不整;食欲下降、呕吐,发生中毒性肠麻痹。

3.预防及护理

首先,让幼儿坚持锻炼身体,,增加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伤风感冒;合理饮食,营养均衡,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另外,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让婴幼儿多晒太阳。不断地增强婴幼儿的抗病能力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其次,肺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发现后应及早住院治疗。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让幼儿休息好。在饮食上要吃易消化、高热量和富有维生素的食物,以软的食物最好,有利于消化道的吸收。咳嗽时要拍拍幼儿的背部,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拍背时从下往上拍,房间内不要太干燥,幼儿要适当地饮水,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的排出。

03 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位于扁桃体隐窝内,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抵制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但幼儿抵抗力下降时,外界的细菌和病毒(溶血性链球菌)就会大量繁殖并侵入扁桃体而发生炎症,称为扁桃体炎。幼儿在疲劳、受凉后容易发病,如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扁桃体炎,称为导致全身其他器官的慢性病灶。

(一)病因

乙型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及腺病毒等也可以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也较多见。上述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及扁桃体内而不会致病,当某些因素使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虚而入”侵入体内,或于此时因为原有细菌大量繁殖也可致病。而受凉、潮湿、疲劳过度、吸入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等均可为诱因。

(二)症状

幼儿患扁桃体炎时,有全身的感染症状,可表现为高烧可达39~40℃,同时伴有寒战,全身乏力,头痛及全身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检查咽部时可发现扁桃体上有脓。扁桃体发炎的小儿会说自己的嗓子痛,咽东西痛,咽水也痛;如果让小儿张开嘴,压住舌头,就会看到咽部有两个红肿的小桃子样的扁桃体,有的还有可能有脓,如果肿大的比较厉害,会导致小儿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安全。

(三)预防及护理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爱护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要督促幼儿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清水漱口,避免食物残渣存在口腔中。按时就餐,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不可偏食。要避免受凉。幼儿扁桃体发炎多是受凉引起的,因此,在气候变换季节,要注意小儿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患儿扁桃体第一次发炎时,要彻底治愈,若治疗不彻底,就会再次复发。

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以补充高热丢失的水分。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食,如米粥、面条、牛奶等,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并遵医嘱按疗程服用药物。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论文

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论文 学校: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班级:教育一班 院系:音乐系 姓名:**** 学号:**********

目录(一)·····································前言3页 (一)······································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急性结膜炎、)3-5页 (二)······································呼吸道疾病(发烧、哮喘、感冒、肺炎、百日咳)5-7页 (三)······································肝脏脑神经疾病(肝炎、脑炎、脑膜炎、)7-8页 (四)······································消化系统疾病(腹泻、肠胃炎、食物中毒)8-9页 (五)······································外科 (骨折、急性阑尾炎)10页(六)·····································结束语11页

前言 疾病是一种生理失调现象,幼儿发生任何一种疾病,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乃学习和生活。所以,“以防为主”是很重要的。幼儿的抵抗能力弱,易生病。即使到了会说话的年龄,不一定能准确的表达出他的感受,必须依靠大人的细心观察来及时发现情况。家长,老师对幼儿健康的观察是早发现疾病的关键。家长,老师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幼儿的健康 (一)传染疾病 1、手足口病 症状描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幼儿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强,由飞沫通过呼吸道、不洁净的玩具 或手经口进行传播。主要症状为手心、脚心、口腔等部位出现 皮疹或疱疹。伴有发热、咳嗽、流涕、流口水、食欲不振等现 象。多数症状较轻可自愈,病症严重者会出现脑膜炎、心肌炎 等并发症,需及时送院治疗。 基本预防:1、发病期间不去人流量多的地方、不接触发病人群。2、保持室内通风,饭前便后勤洗手。3、饮食应清淡、可口、卫生、易消化。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一、幼儿健康检查: 1、幼儿初次入园须经街道妇幼保健站进行健康检查,填写健康检查表和保健卡。 2、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校。 3、在园幼儿离校3个月以上者,返校时须重新体检。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要进行检疫,经体检证实健康者方可回班。 4、定期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在园群体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治疗。 5、定期体检,全园幼儿每年全面体检一次,体检率达100%,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并做好健康分析、评价,常见病统计及缺点矫治。每年普查龋齿、氟透、驱蛔,测听力一次。3周以下学生执行生长监测,一年四次测身高、体重并做好分析评价。 6、体检中发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异常者均应转入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7、对体检中发现的疾病或问题儿童如沙眼、龋齿、等要建立档案,及时予以矫治,矫治与转归情况详细记入缺点矫治登记或档案中。

8、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五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教师健康检查: 1、教师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它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市县(区)以上医疗保健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2、皮肤病期间及患精神病者不得从事保教和炊事员工作。 三、食堂管理员健康检查制度 学校食堂管理员的健康,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为此,特制定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1、食堂管理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责任心强。 2、食堂管理员由学校一年一聘,学年初,学校与伙食团从业人员签定聘任合同。 3、食堂管理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到法定机构体检一次,体检符合要求,由县疾病控制中心发给健康证,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4、食堂管理员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成渗性皮肤病等)不得从事伙食堂食品加工和销售工作。

儿科感染性疾病

小儿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大纲明细: (1)常见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的病因 (2)各种皮疹特点和出疹规律 (3)常见并发症 (4)治疗 (5)预防 考点明细: 各种发疹性疾病的病原? 临床表现中重要的点都有哪些 由病毒所致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有以下几种:麻疹、风疹、幼儿急疹和水痘。猩红热是由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开始发病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麻疹 1.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通过患者的呼吸、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2.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其他类型麻疹。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者可延至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4天。①发热:热型不定,渐升或骤升。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③麻疹黏膜斑(Koplik 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0.5~1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40.5℃,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不伴痒感。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此为后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7~10天后痊愈。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

幼儿疾病防治 传染疾病 1、手足口病 症状描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幼儿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强,由飞沫通过呼吸道、不洁净的玩具或手经口进行传播。主要症状为手心、脚心、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伴有发热、咳嗽、流涕、流口水、食欲不振等现象。多数症状较轻可自愈,病症严重者会出现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需及时送院治疗。 基本预防:1、发病期间不去人流量多的地方、不接触发病人群。2、保持室内通风,饭前便后勤洗手。3、饮食应清淡、可口、卫生、易消化。 2、水痘 症状描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可发病,尤以冬春季多发,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且传染性极强。多发人群以婴幼儿为主,主要症状为出现发热、周身性皮疹、疱疹、痂疹等。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可自愈,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但如果再次感染复发会出现带状疱疹。同时,此病会伴有水痘脑炎、原发性水痘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需及时送院治疗。 基本预防:1、患者需隔离,居室内保持通风,光线充足。但通风时需注意防止受凉。 2、发热时多喝水,饮食上忌食辛辣食物,应供给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 水果蔬菜等。3、衣被等不易过厚过紧,保持接触物品的清洁卫生。4、保持双手指甲卫生,避免用手接触抓破疱疹,以免化脓感染留下疤痕。 3、腮腺炎 症状描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好发于春季,多见于5—15岁儿童和青少年。通过接触患者或飞沫吸入传染,且传染性极强,接触患者后2—3周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会灼热触痛。腮腺肿胀后2—3日达到高峰,伴有张口困难、流口水等症状。 其中,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症。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措施不得当,可能发生化脓性腮腺炎或转化为复发性腮腺炎,严重者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儿童后天性获得性耳聋等严重的并发症。 基本预防:1、患者需隔离,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外出机会,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场所。 出门带口罩。2、饮食上忌食辛辣酸辣,以及甜味、干性食品。应提供富含营养、易消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 1、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集体儿童的疾病的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 2、搞好预防接种,托幼儿机构应密切与当地防疫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按年龄、季节、适时、全程、足量、规范化地为幼儿实施预防接种,以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水平,各种预防接种率要求达95%以上。 3、加强传染病的防治。通过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检查等形式,及时了解全园幼儿发病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尽快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 4、对已发现的传染病患儿或可疑者,应立即送隔离室观察,或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去诊治。对患儿所在班要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与患儿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进行医学检疫,并用药物进行预防。 5、加强小儿常见疾病的防治。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营养、锻炼、疾病预防、治护理等)来降低发病率。注意做好体弱儿童(经常反复发作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儿、佝偻病、营养不良、早产儿、小样儿、哮喘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专案管理,加强个体重点保健。 6、开展健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传授传染病的防治常识,增进儿童教养人员对卫生科学的了解,提高卫生育儿水平。

还要加强家园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减少疾病。 相关阅读: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部门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 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卫生防疫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病种 甲:鼠疫、霍乱。 乙: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炭疽、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非典行性肺炎、

常见感染性疾病防护

常见感染性疾病防护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常见感染性疾病防护刘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一、医务人员防护 (一)防护原则 在标准预防原则的基础上,依据感染性疾病不同的传播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根据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使用的一组预防性隔离措施。 概念: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需要隔离,以防止传播。 (二)主要措施 1.手卫生 医务人员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每位病人前后,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物理屏障物的使用:口罩、防护镜、手套、隔离衣、防护服等。 口罩的使用:

(1)一般医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2)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3)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防护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在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人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手套的使用: (1)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型号的手套。 (2)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和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手部皮肤破损时应戴乳胶手套。 (4)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人粘膜或破损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隔离衣的使用: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等诊疗和护理。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喷溅时。 防护服的使用: (1)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幼儿园疾病预防方案资料

. 幼儿园疾病预防方案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 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预防措施:1.幼儿园措施各班活 动室、寝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幼儿园也会有计划的实施消毒措施每日带领幼儿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让幼儿多饮温开水可以有效减少发病率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生活场所的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应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页脚

. 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避免过量的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6.衣、食细节要注意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所以家长要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幼儿有发热症状或身上幼儿园疾病预防方案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三、预防措施:20XX年9月幼儿园幼儿常见病防治措施一、呼吸系统疾病增强儿童机体抵抗力,防止病原体的侵入是预防本疾病的关键1、增强体质:加强体格锻炼,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多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2、加强护理: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3、预防疾病: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尤其冬季室内要定时开窗,净化空气二、

2020智慧树,知到《常见感染病》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常见感染病》章节测 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常见感染病》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述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 A:病毒 B:支原体 C:衣原体 D:细菌 E:放线菌 答案: 病毒 2、不列入蠕虫范围的寄生虫是( ) A:蛔虫 B:猪带绦虫 C:肺吸虫 D:旋毛虫 E:疟原虫 答案: 疟原虫 3、关于微生物的特征错误的一项是( ) A: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B:肉眼看不见 C: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D: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放大后观察 E:必须放大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答案: 必须放大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4、下列哪项不是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 A:个体微小 B:繁殖迅速 C:种类繁多 D:分布广泛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答案: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5、内毒素的化学性质是( )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D:氨基酸 E:脂多糖 答案: 脂多糖 6、关于内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革兰阴性菌裂解后释放出 B: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不耐热,60℃30分钟可被破坏 D:引起发烧、休克、DIC等症状

E:甲醛处理不能形成类毒素 答案: 不耐热,60℃30分钟可被破坏 7、外毒素特点之一是( )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D:可制备成类毒素 E:耐热 答案: 可制备成类毒素 8、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 A:肠毒素作用 B:发热 C:休克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E:白细胞反应 答案: 肠毒素作用 9、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杀细胞效应 B:病毒基因整合 C:包涵体形成 D:病毒引起的免疫保护 E:细胞凋亡

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郑志忠教授介绍,传染性病毒疹是包括风疹、麻疹等受病毒侵袭的疾病统称,在春季病毒滋生较多情况下,容易通过呼吸道传染,在病人、老人以及青少年儿童等免疫力低的人群中传染性增强,发病率高。 本市近年采取有效措施已控制该病流行,临床上已少见此病例。 但春季仍是重点预防季节,发现症状患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并防止传染给他人。 专家介绍,传染性病毒疹临床上较多的是风疹,这种病表现为头、面部到躯干的大量皮疹,见风呈块,看上去像皮肤病,但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的传染病。 患者发烧、咽痛、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类似感冒,也很容易误认为是麻疹。 学生、幼儿在与外界接触中,容易受传染,特别是在人多场合学习、生活,会导致互相传染。 颈部淋巴同时肿大为什么风疹让人辨认不清呢?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陈仁贵教授指出,这与风疹的疹型无特殊性有一定关系,它的疹子形态有的像皮疹,有的像猩红热,有的像麻疹。 感染风疹后,轻微病人只出现喷嚏、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冒症状;只有典型的风疹病人可在发热的 1-2 天内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从面颈部迅速向身体的躯干、四肢蔓延,出疹的第三天左右皮疹 1 / 6

开始消退。 在发热、出疹的同时可伴有耳后、颈部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 少数病人会表现为出血性皮疹,有的可合并脑膜炎、关节炎等。 既有轻微发烧的,也有不发烧的,在表现出较轻的感冒症状之后,在面部和脖子周围长出疹子,不久就波及到全身,这种疹子有时就是风疹。 风疹的特征是颈部淋巴结发肿。 风疹与麻疹的疹子很相似,但颜色较浅,疹子都一样小。 在疹子消失以后没有色素沉着,也不脱皮。 在淋巴结上长出的滑滑溜溜的硬疙瘩会持续一段时间。 治疗抗病毒对症治疗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郑志忠教授指出,对风疹、麻疹等病毒疹的病人主要是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冰枕、冷毛巾敷额部,或小量退热药物降温,防止发生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剧咳时,予以止咳化痰药等。 治疗时可采用抗病毒治疗法,服用板蓝根、抗病毒冲剂等,如果病情较严重用病毒唑挂水治疗,一般一周到十天就能康复。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染,患者一定要多休息,注意隔离,尽量少跟外界接触,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 饮食要清淡富有营养,并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喝水。 另外还须注意病人脸部、口腔、鼻腔等处清洁。

最新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制度

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育苗幼儿园 一、幼儿常见病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或减少常见疾病的

发生,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二、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应列入常见病管理内容。 三、根据季节变化、疾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教职员工和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四、认真做好常见病登记工作,定期对园内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摸索和总结管理经验。 五、常见病具体的预防措施 (一)感冒 有些幼儿,一到秋季,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差,要从增强体质着手,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预防措施: 1.保障室外活动时间,日托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活动室及卧室经常通风,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 清新。 3.随着气候的变化,督促各班配班教师及时为孩子添减衣服。入秋之后,不可添衣过快,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适当地让孩子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4.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通过游戏、跑步、

做操。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按时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 5.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 6.在感冒流行期间,对幼儿采取预防发病措施,口服板兰根冲剂:每次1包,一日2次,连续服3-5天,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二)腹泻 秋季,小儿特别容易患腹泻,一般多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炎。 预防措施: 1.防止腹泻,关键把好“病从口入”关监督食堂做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幼儿伙食实行民主管理:成立伙委会,由园长、保健医、食堂管理员、会计、教师、保育员、及家长代表组成。每月召开一次伙委会。按照幼儿需要制定膳食计划。每周制定一次带量食谱,做到蛋白质、糖、脂肪、微量元素、谷类达到标准量,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后,肠蠕动加快,除感到疼痛外,会使食物、水分和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同时出现腹泻。 4.对患病儿进行隔离:在一般人印象中,幼儿腹泻并不传染,诚然,幼儿腹泻不像痢疾、伤寒、肝炎那样具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二、幼儿常见得传染病 (一)病毒性传染病 1、水痘 (1)病因 水痘就是由水痘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得浆液中。从病人发病日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很强.发病初期,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得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此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传染性很强。 (2)症状 发病初期1~2天低烧,以后逐渐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得皮疹为红色得小点;1天后转为水疱,水疱奇痒;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并逐渐脱落。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疤痕。因此,在病儿皮肤上可见到3种皮疹:红色得丘疹、水疱、结痂三者同时并存。出疹期间,皮肤瘙痒、睡眠不安。 (3)护理 发热时病人要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新鲜。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为了防止水疱被抓破,引起继发性感染,要给患儿剪指甲,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擦在皮肤上止痒。水疱上可涂龙胆紫,使疱疹尽快干燥、结痂. (4)预防 早发现、早隔离病人。隔离期限就是从发现时起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时止。病人停留过得房间应开窗通风3小时。 2、麻疹 (1)病因 麻疹就是由麻疹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毒存在于患儿得口、鼻及眼得分泌物中,主要经飞沫传染。病毒在流通得空气或日光下半小时即被杀灭。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2)症状 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症状。2~3天后,在口腔内两侧颊粘膜上,出现灰白色针尖大小得小点,外周有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就是早期诊断麻诊得重要依据.3~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得顺序出皮疹。出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常伴有呕吐、腹泻,时间3~5天。随后皮疹开始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一切症状随之减轻。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肺炎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是目前引起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病因:婴幼儿肺炎多由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婴幼儿肺炎的特点:与一般肺炎不同,婴幼儿肺炎值得我们警惕的有三大特点:①病情不典型(易与感冒混淆)②合并症多(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③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①发烧不同年龄、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多有发烧,体温可从38℃左右的低烧到39℃甚至40℃的高烧。 ②咳嗽较为频繁,早期常为刺激性干咳,以后程度可略为减轻;进入恢复期 后常伴有痰液。 ③气促多出现在发烧、咳嗽之后。病儿常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 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④呼吸困难病儿常出现口周、鼻唇沟发紫症状,而且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 60-80次,可有憋气,鼻翼扇动。 健康小儿安静时的呼吸次数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2个月内的婴儿呼吸次数应少于60次,2-12个月的婴儿应少于50次,1-4岁应少于40次。 如何与感冒区别 1、体温小儿肺炎大多会发烧,而且一般都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 退,即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退一会儿。若是一般感冒,虽也发烧,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较短暂,使用退烧药效果明显。 2.咳嗽及呼吸。 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憋,且程度较重,常有呼吸困难。而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3.精神状态。 感冒病儿一般精神状态无改变,照常玩耍;肺炎患儿大多精神状态不佳,常有烦躁、哭闹不安或者昏睡、抽风。 4.饮食。 感冒病儿饮食较正常,或仅为进食(奶)量稍减。但一旦罹患肺炎,食欲明显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或者一喂奶就因憋气而哭闹。 5.睡眠。 感冒一般不影响睡眠;肺炎往往睡不熟、易醒、爱哭闹,尤其在夜间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护理 勤开窗户,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新生儿可提高到20-24℃),并保持适当湿度(约60%),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而不易咳出。 保证孩子充分休息。房间要安静,尽量减少探视;最好将测体温、换尿布、喂药等操作一次完成,以免影响孩子的休息,因为孩子的哭闹、活动会使缺氧症状加重,增加心脏及肺部的负担, 要勤换衣服,经常让孩子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轻拍打孩子的背部,便于痰液排出。补足水分。多水分、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烧病儿多给流质饮食,如牛奶、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推荐】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1.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时期。 2.幼儿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当突然受凉、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细菌的侵害,引起炎症。 4.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定期用各种空气消毒剂喷酒房间。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议家长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

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

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定量检测505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中的CRP含量,同时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357例患儿血清中CRP升高,含量为11 mg/L~128 mg/L。结论:血清CRP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可作为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C反应蛋白;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小儿 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感染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时,其浓度可显著升高,与疾病的急性期反应吻合的最好。因此,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CRP是较白细胞计数更为可靠和灵敏的急性期反应指标,在临床已广泛应用[1]。我们于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对505例感染性疾病的患儿进行血清CRP检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住院治疗的505例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年龄为1个月~12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49例,肺炎344例,支气管炎53例,心肌炎21例,腹泻20例,扁桃腺炎14例,败血症2例,尿路感染2例。 1.2 方法 所有患儿在住院24 h内采血送检,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CRP含量。仪器为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RP试剂由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公司提供,正常参考值为0 mg/L~10 mg/L。所有患儿均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便、咽拭子培养及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检查等。 2 结果 检测的505例标本中,357例血CRP升高,含量范围为11 mg/L~128 mg/L。其中轻度升高(10 mg/L~20 mg/L)79例,中度升高(20 mg/L~50 mg/L)215例,重度升高(>50 mg/L)63例。各种疾病升高例数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32例(9.0%),肺炎267例(74.8%),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下: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性、季节性; 4.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发病以至恢复,一般经过4个阶段 1.潜伏期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 2.前驱期 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 3.症状明显期 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多数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随发热,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4.恢复期 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 (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 1.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一般可分为3种: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侵入他人体内的过程称为传播途径。主要有6种传播方式: (1)空气飞沫传播; (2)饮食传播; (3)虫媒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 (6)垂直传播。 3.易感者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受感染的人。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管理传染源,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1.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及时隔离病人、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人,有条件的托幼园所应设隔离室。 (二)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管理好幼儿的饮食、注意炊事用具、餐具的消毒等。 (三)保护易感者 1.增强儿童体质,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2.预防接种。 三、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1.症状 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 2.护理和预防 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小儿搔抓皮肤,可用炉甘石擦剂止痒。 预防:保持小儿活动室、睡眠室空气流通。少带幼儿到公共场所,避免让幼儿接触病人。发现病儿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没有新皮疹出现方可回班。接触者检疫21天。病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1.症状 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疹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由被污染的用具、食物、玩具等传播,多发生于冬春季。 1.症状 潜伏期2~5天。病初以发热、头痛、咽痛、呕吐为主,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有脓性渗出物。1~2天内出皮疹,从耳后、颈部、胸部迅速波及躯于、四肢。全身皮肤潮红、布满针尖大小的点状红色皮疹,手压可退色。在腋窝、肘弯、腹股沟等处,皮疹细密如条条红线。面部充血潮红,口唇周围皮疹稀少,呈环口白圈。舌面光滑、舌乳头肿大,像杨梅,称“杨梅舌”。皮疹2~4日内消失,1周左右开始脱皮。少数病儿可并发急性肾炎等疾病。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策略

泌尿系感染的药物治疗策略 1、不属于上尿路感染的是(D) A、输尿管炎 B、肾盂肾炎 C、肾脓肿< D、尿道炎 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见于(C) A、出血性膀胱炎 B、血源性泌尿系感染 C、泌尿系器械检查后 D、尿路结石患者 3、泌尿系感染机体防御机制包括(D) A、排尿的冲刷作用 B、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 C、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 D、以上都是 4、关于泌尿系感染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泌尿系感染约90%为单一细菌感染 B、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感染 C、约90%的门诊患者及50%的住院患者为大肠杆菌感染 D、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属多见于复杂性或复发性泌尿系感染患者 5、尿路感染多见于(D) A、育龄期妇女 B、老年人 C、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D、以上都是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思路 1、关于我国CAP致病原分布特点叙述错误的是(D) A、致病细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 B、肺炎支原体比例较高 C、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达70%以上 D、我国成人CAP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高达40% 2、轻症及门诊CAP患者最常见致病菌为(C) A、病毒 B、肺炎衣原体 C、肺炎链球菌 D、以上都不是 3、CURB-65标准相对简明,评分方法共(A)项 A、5 B、4

C、3 D、2 4、关于胸片在CAP诊断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D) A、老年病人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症状不典型,可通过X线胸片检查进行确诊 B、相对CT检查便宜 C、胸片可鉴别肺脓肿、肺结核、气道阻塞或胸腔积液,了解肺叶累及范围,评价病情严重程度 D、以上都是 5、PSI评分Ⅰ级和Ⅱ级病人在(D)治疗 A、住院治疗或留观治疗 B、必须住院或ICU治疗 C、家中 D、门诊 感染性腹泻诊治策略 1、关于真菌性肠炎临床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 A、属深部真菌感染而致病,临床较多见 B、念珠菌肠炎多伴有鹅口疮、食管或肠道黏膜糜烂或溃疡 C、白色念珠菌累及结肠,约有85.5%的患者出现腹胀、泡沫样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 D、早期为粘液样便,或全部粘液便;后期为脓性或脓血样便,出血多时为暗红色糊状粘液便 2、菌痢三联征不包括(D) A、粘液脓血便 B、腹痛 C、里急后重 D、发热 3、可引起细菌性腹泻的常见致病菌不包括(D) A、弧菌属 B、志贺菌属 C、沙门菌属 D、白色念珠菌 4、狭义的感染性腹泻是指除(D)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A、霍乱 B、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 C、伤寒和副伤寒 D、以上都是 5、以下各项不属于大肠埃希菌属的是(D) A、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B、肠粘性大肠杆菌 C、致病性大肠杆菌 D、霍乱弧菌

小儿感染性疾病与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

效。本病临床上较少见,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结合文献资料,总结本病的临床特点为[1~3]:(1)有痛性颈、腋部淋巴结肿大(2)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发热(3)白细胞减少(4)肝脾肿大,可有皮疹(5)一过性ALT、AS T、LDH升高(虽为一过性但是有诊断意义[3])(6)血沉增快(7)淋巴结活检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依据(8)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临床上本病需与淋巴瘤、淋巴结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结缔组织病等相鉴别,否则易误诊、漏诊。临床上凡遇到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发热伴有痛性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者,在找不出原因时应注意考虑本病,淋巴结活检可以证实。近年来国外应用针吸细胞学方法诊断本病[7]。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自然病程1~2个月,对糖皮质激素疗效最好,少数可反复发作,再次应用激素仍有效,有部分患者可自愈。一般认为不会转为恶性肿瘤。本病临床上并不少见,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此病的了解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孙丹枫,王江滨,史萃芳,等.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中华内科杂志,1985,24(10):596 2 Kik uchi M.Lymph adenitis sh ow ing focal reticulum cell hyper-plasia w ith nuclear d ebris and phag ocyte:clinicopathologic s tudy.J Japan Hematol Society,1972,35:375 3 罔敏明.小儿の亚急性坏死性リンパ结炎の临床.小儿科临床,1983,36:7 4 汤秀英,陈梅龄,薛海鹏,等.18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联系.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2):94. 5 朱梅刚,周志韶主编.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学.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5~46 6 周炜,赵岩,董怡.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北京医学,1997,19(s:s):3 7 Tsang W YW,Ch an JKC.Fine-needle as piration cytologic di-agnosis of Kik uchi's lymphadenitis:A report of27cases.Am J Clin Pathol,1994,102(4):454 (1999-03-23收稿) 小儿感染性疾病与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 李 其 高红英 众所周知,小儿感染性疾病时白细胞和粒细胞数目的变化与致病原体有关。细菌性感染常导致白细胞总数升高,常>10×109/L,其中又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病毒性感染则少有白细胞数目的升高,白细胞分类中粒细胞也无升高。但是病毒感染导致白细胞减少至4×109/L以下,粒细胞也减少至“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程度,则不是很常见。为探讨小儿感染性疾病与粒细胞减少症的关系,我们回顾了过去1年里收入我科治疗感杂性疾病的患儿中伴有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1997年6月~1998年7月收入我科住院治疗的患儿,年龄1月~14岁,第一诊断为感染性疾病者共800例,同时伴有粒细胞减少,诊断为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者97例。 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1]: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同时血液中粒细胞绝对数小儿<1.5×109/L;婴儿<1.0×109/L。白细胞总数<4.0×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 1998年3月~1998年7月收入院患儿中符合上述标准者45例,随机对其中29例做了肾上腺素激发试验。 1.2 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血标本取自静脉血或手指血,用F-800自动血球计数依测定。 1.2.2 肾上腺素激发试验 采用1‰肾上腺素0.1ml给患儿皮下注射,30min后取血再次用F-800血球计数依复查,观察细胞数目的变化。判断标准:注射后30min若粒细胞绝对数升高至正常或升高至注射前的1~2倍,为假性粒细胞减少,未达到的此标准者为真性粒细胞减少[1]。 2 结果 2.1 原发病与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关系见表1,以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率最高,其中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率高达21.5%,本组病例的92.8%并发于呼吸道感染。 2.2 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年龄分布见表2,以学龄儿发生率最高,达19.2%。 2.3 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对粒细胞数目的影响 2.3.1 做肾上腺素激发试验29例,其中11例在30min内升至正常,定为A组,未升至正常者18例,占62.1%,定为B组。将两组患儿注射前的白 79 第5卷第3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J TM U 1999   V ol.5 No.3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一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 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反应。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 也可为霉菌、病毒或原虫等。本节按阐述细菌性败血症(bacterial sepsis) 【诊断】 1、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 (一)根据发病时间分早发型和晚发型 早发型 ①生后7天内起病 ②感染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与围生因素有关,常由母亲垂直传播引起,病原菌以大肠杆菌等G—杆菌为主 ③常呈暴发性多器官受累 病生率高。 晚发型 ①出生7天后起病 ②感染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由水平传播引起,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 ③常有脐炎、肺炎或脑膜炎等局灶性感染,发生率较早发型低。 (二)早期症状、体征常不典型一般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不哭、体重不增等症状。出现以下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败血症 ①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 表现为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 ②肝脾肿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 ③出血倾向:皮肤粘膜瘀点、瘀斑、针眼处渗血不止 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④休克: 面色苍灰,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硬肿症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⑤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或暂停、青紫 ⑥可合并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 2实验室检查 2.1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5×109/L或>20×109/L、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0.20、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诊断价值。、 (1)细菌培养 ①血培养: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作,抽血时必须严格消毒,同时作L型细菌和厌氧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②脑脊液、尿培养:脑脊液除培养外,还应涂片找细菌,尿培养最好从耻骨上膀胱穿刺取尿液,以免污染 尿培养阳性有助于诊断。③其他:可酌情行胃液、外耳道分泌物、咽拭子、皮肤拭子、脐残端、肺泡灌洗液(气管插管患儿)等细菌培养 阳性仅证实有细菌定植但不能确立败血症的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