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经商之道

论语中的经商之道
论语中的经商之道

《论语》中的经商之道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经常不断地了解新的产品信息,学习新的商业知识,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有顾客或客户从远方来光临小店,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若有新顾客或新客户对我的经营的产品还不了解或产生误解,从而出现退货投诉之类的事情,我不急不愠,依然热情接待客户并做耐心的解释,不也是一种君子的风度吗?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要从三个方面反躬自省:为顾客服务有不尽心尽力的时候吗?与客户打交道有不讲诚信的时候吗?学习了别人好的经营之道,有不融会贯通的时候吗?

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经商成功之道成百数千,但用一句最根本的话来概括,就是“经商的态度要端正,不搞邪的歪的。”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根据先前以及目前的市场行情,能预测出今后的新的市场走向,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经商大师了。

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顾客和客户不了解自己的经营理念,而担心自己不了解顾客和客户的需求。

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与新客户打交道时,要仔细了解他所做过的事情,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搞清他所思考的事情和追求的品位,这样的话,还有什么人不能了解呢?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身为商人而不讲诚信,那是根本不行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9、——“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赚钱了可以感到快乐,但不能无节制地花天酒地胡作非为;赔钱了当然会感到忧伤,但不能一蹶不振妄自菲薄。

10、——“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自己要熟悉自己所经营的商品,关键的商品知识要记住,学习商品知识永不满足,为顾客服务解答商品知识永不疲倦。

1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诚实经营、奉公守法的商人永远是胸怀坦荡,心情愉快;而缺斤短两、偷税漏税的奸商则常常是患得患失,精神郁闷。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商品的实际价值虽好但外包装不好,则商品看上去显得粗陋,不会卖出好价钱;商品的实际价值不好但外包装很华丽,则商品看上去显得华而不实,不会吸引长久的主顾。只有商品的实际价值与外包装互相搭配,才能赢得顾客的满意,才是长久生意之道。

1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商人的生存之道是做合法的道德的生意。当然也有靠歪门邪道发财的,那仅仅是侥幸免于惩罚罢了,并且也仅仅是一槌子买卖,不可能永续经营。

1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成功的商人很少谈及自己获多少利,他们讲得更多的是社会道德以及慈善事业。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经商的过程中对于市场行情不得主观臆断;对于当初制定的经商计划不一定非要贯彻到底(要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经营过程中行情变化了,不能再固执地实行原来的策略;与他人合作经营时,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利益(要注意利益共享)。

16、——“小人之过也必文。”

——不法奸商违背了经营之道,被人抓住了把柄,很少有主动承认错误的,他们总是要文过饰非,找理由借口为自己辩解。

17、——“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在经商过程中,大的事情上不能违背原则,而枝节小事上则不必太死板教条,要懂得灵活掌握.

1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对于尚未出现的新的商机,能凭着先天的素质和自己的经验来感知的,这是先知先觉的商人,将赚大钱;商机刚一出现就通过了解和学习而把握的,这是后知后觉的商人,稍逊一筹,但仍可赚钱;机会出现很久了,甚至自己都处在商机的包围中了才去了解去学习,这是晚知晚觉的商人,更逊一筹,也没多少钱可赚了;而眼睁睁看着商业机会摆在面前却根本不去了解不去学习的,这是不知不觉的商人,永远赚不了钱,也不具备商人的素质。

《论语》感悟之学习之道

学习之道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南宋的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绝对不是忽悠,论语里说的孝敬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但是有的人却做不到。我们今天已经远离了产生孝道的宗法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父子的关系已经不存在跟君臣关系的对应,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孝"已经过时了?是不是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相对公平的社会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立足于今天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大到治世,小到家庭和谐、个人成才,是对传统经典在当代社会的一次激活。 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 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的,还想发展的干活?”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精致,很到位,不允许

出现这种状况的。 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 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 我们说,《论语》里有很多智慧,那么,智慧在人心里是怎么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后天的学习。每个人都有向学的心愿,但是,学习的质量不同。什么人能真正学出效率呢?论语里大有深意。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概念只是一字之遥却,差之千里。人有雄心是好事,有野心就不太好。人有理想没有错,如果只停留在空想,那也就是空梦一场而已。怎样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可行之境呢?那就要去学习。 孔子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有的时候,一帮人在一起,群居终日,熙熙攘攘,挺热闹,大家可能也学一点东西,但是,你觉得,他老是说不到点子上,言不及义。这些人还逞小聪明,好行小慧,就是那些小智慧,小聪明,小技巧,都不是一种大的格局怀抱。你要想让他的生命境界再提升,再开阔,能有一个很高的层次,那也真是太难了。

论语论文 经典中的人生智慧感受

我读《论语》——经典中的人生智慧 论语乃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作,其中简洁且精炼的句子,蕴含着治国治民、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方面的人生大智慧。我就论语中第一章学而里的第八小节谈谈我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此的解读如是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先说说第一句,“君子不重则不威。“重”字由“壬”和“里”构成。“壬”意为掌握并肩任,“里”意为居里、故里,可以理解为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存在的本质。可见“重”所表现的就是肩负着的人类重大的道德使命,如果看成动词的话,也是君子对自身所具备的道德品质的重视。即使是一个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如果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珍贵价值不加重视,那么他在社会生活中就不可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获得应有的影响力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本句话,我非常同意钱穆先生的解读,能肩负起人类道德品质的人必然是厚重的、稳重的。人不厚重,则失威严,就不为人所敬重,就很难树立威信。君子的威严出自哪里,就是平时的庄重稳重。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英雄无言,平色生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英雄不用说过多的言语,他的威严是靠平日里的庄重的脸色,稳重的行为展现。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威严的气质,能让人不自觉地尊重敬重他。 从古到今,对“学则不固”的理解有很多种。有一种说法说“固”是指“坚固”,另一种认为是“蔽”的意思。在《论语注疏》中,孔安国注:“固,蔽也。一曰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人们应当学习先王之道,以至博闻强识,则不固蔽也。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道理也。明须敦重也。”而有的人认为,此句里面应有一个逗点,即“学,则不固。”那么意思就是:从事于学,则不会有“固”的弊病。因为“固”在《论语》里面几乎全是负面的意思。例如孔子四绝中的“毋固”;“固”有鄙陋、无知、顽固、蔽固的意思。还有人却认为这里漏掉了一个“不”字。没有这个“不”字,语言及逻辑结构就不具对称性,加上这个“不”字,其良好的对称性就立即出现了,这是古今中外所有作者写作时努力追求的美。(《发现论语》)在我看来,可以先从字形入手来解读。首先,这个“固”字,是由一个“口”与一个“古”组成,许慎注曰:“四塞者,无罅漏之谓。”固,凡坚牢曰固,又事之已然者曰固,即故之假借字也。从字形入手,当为固字的本义。由此引申,则有“坚固”、“执一不通”、“鄙陋”“本然”“已然”“常然”“固然”“固守”等义。(《康熙字典》)所以,对“固”的解释,“坚固、固守”和“蔽、鄙陋”本是一致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就其积极的意义而言,坚固,不易受侵害。而后者则是就其消极的方面而言,在思想上的固则为固守己见、执一不通。我认为,从知识论角度看,知识的增加无论对个人还是人类总体而言都是无止境的,因此须夯实基础,然后不断地添砖加瓦,所以要讲要“坚固”。而如果把“学”仅仅限定在现有的知识的范围内,则无法体会对生活、生命的更高层次的感悟。而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认识到现有知识的不足、弊病与局限性,懂得变化,懂得发现,懂得延伸,君子必须“无固行”才能“时中”,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智慧与领悟。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此处的“无友不如己者”一句成

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 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尊严。以怨报怨,以德报 怨都不可取,要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也就是你的高尚人格,坦然 面对一切,这就是以直报怨。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 地方。我们今天都在说皮面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 的浪费。 子游说:“是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如果没事总跟在国君旁边,虽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不远了;有事没事总跟 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豪猪的哲学》 也说明了这个道理。那怎样与朋友相处?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勿自辱焉。”(《论语-颜回》)“花未全开月未圆”,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前提“在其位,谋其政”:1、原则。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逋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处理事情,没有远近、亲疏,一切按道义行事。2、方式。重“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 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做事情要 考虑后果。其次要注重礼节。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 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好好修练自己,保持严

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少年、壮年、老年。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东西,而要成功越过这三道坎,同样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人在少年时很容易冲动,要注意不要在情感上出问题。我们经常看到,高中生、大学生因为感情问题出事。这时候,一些好朋友作为旁观者看得更客观、清晰,所以好多自己解不开的疙瘩也许会从朋友那里找到答案。 到了中年。孔子说,人在这个阶段,“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人到中年,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这个时候就会谋求更好更大的空间,这就极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斗,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所以孔子提醒,人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告诫自己,不要跟别人争斗。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假如一个更好的职位最终没有选择你,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在这个时候,你要结交那种有平常心的朋友。他会帮你看开暂时的得失,超脱利益的纠缠,得到心灵的抚慰,获得精神的栖息地。 那么到晚年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孔子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老了,心态容易走向平和。这个时候,人要正确对待你得到的东西。这里面其实大有深意。 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 你从社会上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此时你已经收获了很多,就像是一个新家,逐渐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我们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往往是抱怨。抱怨儿女,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拉扯大了,现在都去忙了,连回家来看看都没有时间;抱怨说我们当年干革命,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现在一去外企就挣三四千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 如果老在说这些东西,那么原来的所得就变成生命的一种隐痛,一种负累。这时就需要朋友的开导,学着舍弃一些东西,这样也就远离了烦恼。 《论语》里面真正专门谈论交友之道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它教给了我们一种智慧。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论语》学习之道

《论语》学习之道 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哪些东西真正有价值。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学习了,但效率未必很高,学到的东西也未必都对我们有价值,未必都能深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我们该问问自己,我们要学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学习,学到的东西又怎样才能跟我们的生命融合起来呢? 《论语》里有很多智慧,而智慧在人心里酝酿形成,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后天的学习。每个人都有“学”的心愿,可人的“学”质量却又不同。什么人能够真正学出效率来?这里面大有深意。 孔子曾云:“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是每天连饭都不吃,连觉都不睡,天天在那儿冥想,一定要把世界想明白,那想破了脑袋也没有多大用处,倒不如好好去学。 一个人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达到理想之境。这就需要你向不同的人去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几个人走在一起,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如何向他学习?无非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向书本学习,不如向人世学习。如果有这样一种“学”的悟性,那么也就处处皆可学。子贡问孔子:孔圉(yú)为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勤勉而又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的谥号是“文”。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而且好好去学,甚至愿意向比自己差的人去请教问题。这是一种难得的态度,而态度又往往能够决定一切。 端正了学习的态度,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学习呢?学习需要联想,要举一反三。孔子的教育方法就是这样,他的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治学就需要“愤”与“悱”。 什么叫“愤”?就是一个人的思想,用到快要穷尽处,特别想要探索,想要发奋努力知道结果。不到这种程度老师不去开导他。什么叫“悱”?就是一个人心中若有所思,但就是说不出来。不到这种程度老师不去启发他。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被期待的信息才是最能有效传播的信息。一定要等到别人渴求得到,信息的传播效果才最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到了这个时候,老师才会去启发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尔雅满分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正确答案:D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 正确答案:D 3 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正确答案:D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 正确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 1 文化的本质是()。 A、人化 B、教化 C、入圣 D、得道 正确答案:A 2

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正确答案:A 3 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正确答案: 4 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正确答案:× 5 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6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 正确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 1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D、王德威 正确答案:A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论语全文(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shí 时。 zǐ yuē dì zǐ 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 jǐnér xìn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rén xíng yǒu yú lì zé yǐ xué wén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è shì fù mǔ néng jié qí lì shì jūn néng zhì q 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shēn 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suī yuē wèi xué wú bì wèi zhī xué yǐ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òng zé bù wēi xué zé bú gù zhǔ zhōng xìn wú yǒu bù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rú jǐ zhě guò zé wù dàn gǎi 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zēng zǐ yuē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é guī hòu yǐ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zǐ qín wèn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zhì yú shì bāng yě bì wén qí zhèng qi ú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zhī yú yì yǔ zhī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yǐ dé zhī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fū zǐ zhī qiú zhī yě qí zhū yì hū rén zhī qiú zhī yú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作为中国一代儒学大师,孔子其渊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仁慈的爱心,是五千年历史人海中难以寻觅的。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人,而记载他光辉思想的《论语》更被誉为“东方的圣经”。 时至今日,孔子的言行依旧是个传奇,圣人之名,绝非虚言。他的宝贵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两千多年,他的一言一行都为无数的后世学者奉为楷模,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恰恰就是孔子思想在其行为中的集中表现,简短而精粹,却为万世师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享受的那种欢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源泉。仁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什么是“仁”?按孔子的说法,就是要“爱人”,要“泛爱众”,即要关爱他人、关爱众人。孔子把“仁”看作是君子的标志,“仁”是人的安身立命的基点。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真正的仁人君子时时刻刻不能违背“仁”,仓促匆忙的时候不能违背,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能违背。君子是仁者。 仁者乐,也就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乐观主义者。仁者为什么会快乐呢?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胸怀坦荡,就没有忧虑,不像有些人说起来比唱歌还好听,做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做见不

得人的事,就时时刻刻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祸从天降。“仁者不忧”。孔子是一个快乐的人。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开篇记的就是孔子说的几件快乐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是快乐的;会见远方的朋友是快乐的;人家不了解你,不赏识你,你也不要不快乐。 仁者寿,也就是说,君子比较长寿。古代人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但是,许多思想家寿命都比较长。排一张名单看看:孔子73岁,孟子、庄子84岁,墨子92岁,子思82岁,荀子75岁。究其原因,一是前面所说的乐观,快乐的人心理素质好;二是他们都注意修身养性。孔子不但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和不洁的食物,而且吃饭适度,“食不过饱”,更不会暴饮暴食。他虽然出门有车,但却经常走路,而且步速很快。孔子还爱好射箭、驾车、打猎、登山等体育运动。孔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比较符合现代科学所提倡的健康标准,这就是仁者之所以长寿的原因。 仁者和,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见解可以不同,但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小人追求各自的利益,拼个你死我活,却是餐桌上的酒肉朋友。《论语》中还有一句是“礼之用,和为贵”。胡锦涛同志说,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现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继承了“和谐”这个中华文

选修《论语选读》交友之道

选修《论语选读》交友之道测试题 2019.9 1,人生中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等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份情思……有千百种等,等有千百种滋味。等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请以“等”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说服(shuì) 鸟瞰(kàn) 脍炙人口(kuài) 一丘之貉(hé) B.绯闻(fēi) 皈依(ɡuī) 虎视眈眈(dān) 好高骛远(wù) C.弹劾(hé) 内讧(hòng) 煊赫一时(xuǎn) 戛然而止(ɡá) D.恪守(kè) 酗酒(xiōng) 耳濡目染(rú) 繁文缛节(r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各国游客在北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热情,大家相敬如宾,京城处处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 B.美国认为俄罗斯没有兑现从格鲁吉亚撤军的承诺,但是在如何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美欧却同床异梦,各有打算。 C.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打破100米世界记录的消息传回国内,牙买加十室九空,人们纷纷走向街头庆祝。 D.有识人士指出,近日在纽约.米兰和巴黎上演的美轮美奂时装秀与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风暴气氛不和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省在对口支援四川松潘重建中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灾区群众负责,

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合理规划,科学重建。 B.近日,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深爱他的祖国,决定辞职是为了避免不使国家发生分裂。 C.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D.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受到全世界的好评,但你可知道,赛事的运行和服务等工作都凝结着志愿者们辛勤的劳动成果。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赏心悦目的,是旭日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最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梦幻的烟月下,班驳的树影中,! 探不完的深宅奇景,品不够的千古神韵。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 ①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②令人陶醉的,是正午的艳阳放射出道道金辉 ③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④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⑤心驰神曳的,是脉脉的斜辉将祖屋分明的棱角慢慢隐去 A.③⑤④②① B.①②⑤④③ C.②④⑤③① D.④②⑤①③ 6,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央浼/分娩溺爱/匿名剽窃/虚无缥缈 B.栖息/敧侧契约/楔子潜力/扭转乾坤 C.倩影/天堑俏皮/峭拔怯弱/扶老挈幼 D.钟磬/磐石诺言/偌大朔方/追本溯源

尔雅《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70,共70.0分) 1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1.0分)1.0分 A、 官学 B、 私学 C、 豕学 D、 国学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 1.0分)1.0分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子曰:(),犹恐失之。(1.0分)1.0分 A、 学而不厌 B、 学而时习 C、 学如不及 D、 学不至谷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1.0分)1.0分 A、 士可杀不可辱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有杀身以成仁 D、 舍小我以成仁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1.0分)1.0分 A、 王阳明 B、 王重阳 C、 王夫之 D、 王德威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6 “要盟也,神不听”的意思是()。( 1.0分)1.0分 A、 在被要挟的状况下定的盟约,连神也不听,更何况是人了 B、 私下达成的契约,神没有听见,因此也不会保佑 C、 达成盟约是最重要的,神不听信与人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7 “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指的是()。( 1.0分)1.0分A、 徒弟 B、 学生 C、 家里最小的孩子 D、 儿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子曰:“君子道者三”,孔子指的是()。( 1.0分)1.0分A、 仁者不忧 B、 知者不惑 C、 勇者不惧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论语全文带拼音

论语全文带拼音 论语全文带拼音论(lùn) 语(yǔ) 学(xué)而(ér)第(dì)一(yī) 子(zǐ)曰(yuē):“学(xué)而(ér)时(shí)习(xí)之(zhī), 不(bù)亦(yì)悦(yuè)乎(hū)?有(yǒu)朋(péng)自(zì)远(yuǎn)方(fāng)来(lái),不(bù)亦(yì)乐(lè)乎(hū)?人(rén)不(bù)知(zhī)而(ér)不(bù)愠(yùn),不(bù)亦(yì)君(jūn)子(zǐ)乎 (hū)?” 有(yǒu)子(zǐ)曰(yuē):“其(qí)为(wéi)人(rén)也(yě)孝(xiào)悌(tì),而(ér)好(hǎo)犯(fàn)上(shàng)者(zhě),鲜(xiǎn)矣(yǐ);不(bù)好(hǎo)犯(fàn)上(shàng),而(ér)好(hǎo)作(zuò)乱(luàn)者(zhě),未(wèi)之(zhī)有(yǒu)也(yě)。君 (jūn)子(zǐ)务(wù)本(běn),本(běn)立(lì)而(ér)道(dào)生 (shēng)。孝(xiào)弟(tì)也(yě)者(zhě),其(qí)为(wéi)仁(rén)之(zhī)本(běn)与(yǔ)!” 子(zǐ)曰(yuē):“巧(qiǎo)言(yán) 令(lìng)色(sè),鲜(xiǎn)矣(yǐ)仁(rén)!” 曾(céng)子(z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省(xǐng)吾(wú)身(shēn):为 (wéi)人(rén)谋(móu)而(ér)不(bù)忠(zhōng)乎(hū)?与(yǔ)朋 (péng)友(yǒu)交(jiāo)而(ér)不(bù)信(xìn)乎(hū)?传(chuán) 不(bù)习(xí)乎(hū)?” 子(zǐ)曰(yuē):“道(dǎo)千(qiān)乘(chéng)之(zhī)国(guó),敬(jìng)事(shì)而(ér)信(xìn),节

《论语》与为人处世

贵州民族大学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与为人处世 目录 《论语》与为人处世 (1) 一、内容概述 (2) 二、理论与方法 (2) 三、扩展讨论与个案分析 (2) (一) 《论语》与交友 (2) (二) 《论语》与处世 (3) 结语 (4) 引用文献 (5)

一、内容概述 《论语》作为中华经典,蕴藏着取之不尽的道理,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觉得,《论语》是一本指导人,教育人,精华多余糟粕的人生指南。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领悟,同一本指南,不同的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道理。 二、理论与方法 阅读《论语》译注本,结合维基百科,以及百家讲坛来和间接与孔老夫子面对面的交谈,透过文字,来聆听他的教诲,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解,解读这本中华经典。 《论语》作为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言简意赅,含蓄隽永。此篇笔记,从人生,处世,和交友三个方面谈谈从论语中的收获和感悟。 三、扩展讨论与个案分析 (一)《论语》与交友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朋友,无论是所谓的好人还是坏人,都会有朋友。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之间之所以能够成为朋友,一种是因为兴或趣爱好相投,有共同的生活或者处世理念,在一起像镜子一样,相处的时候好像在观察另一个自己;还有一种是朋友之间的敬仰和敬佩,人总归是不完整的,朋友就像是互相不同的两个半圆,成为朋友就完整了,互相的学习和模仿,使其之间能够更趋于完整。 论语当中写到:“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孔老先生的这句话不难理解,咱们有朋友,还不止一个,当然也会不止一类,归纳来说有两类,益友和损友,六种,友直,友谅,友多闻以及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所谓友直,就是说这种朋友正直,勇敢,刚正不阿,充满正气和大义凛然。这种朋友在你怯懦,胆怯,害怕的时候能够激起你的勇气,让你勇敢,果断的做出行为和决定。这是一种好朋友。 所谓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人生在世,谁人能够不犯错。不难发现的,无论是过分的苛责还是严厉的批评,都不如社会,和家人乃至朋友的宽容来的有力和持久。所以,宽容作为一种美德,一种深沉的美德,存在于人世间,存在于社会中,存在于朋友与朋友之间。只有,有了宽容,感情才能持久。有的人说,宽容是否会让我们更堕落,更放纵自己,更加的不检点自己的行为。其实不然,人都是有一颗向善的心,朋友的行为就像镜子一样照出我们之间的反差,使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失来弥补。又像向导一样,指引我们向前,美好的向前。所以,有一个宽容的朋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1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1.15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谄(chǎn) :巴结,奉承,谄媚。 何如: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 如切如磋(cuō) ,如琢如磨:引申为朋友互相讨论、研修的意思。这句出自 《诗经· 卫风· 淇奥》 。切,指把骨头加工成器物。磋,加工象牙,使其更圆 滑。琢,雕刻玉石。磨,磨制加工石头使其更细致。 与:同“欤”。 【大意】 子贡说:“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 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仁道、 富裕却爱好礼义的人。 ”子贡说: 《 “ 诗 经》说,‘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雕刻并加以琢磨细刻’,讲 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告诉 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未来的事了。”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 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 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 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 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为政第二 【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

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 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交友之道2.10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注释】 以:根据,动机,原因。一说,“以”通“与”,意为结交朋友。 由:经由。 焉:表疑问的代词,何处,哪里。 廋(sōu) :隐藏,隐瞒,可以理解为掩盖。 【大意】 孔子说:“看一个人言行的动机,观察他做事达到目的所用的方法,考察他 安心于做什么。这样,这个人怎么能掩盖得了他的真面目呢?”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 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 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八佾第三 【本篇引语】 《八佾》 篇包括26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 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 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 问题。 里仁第四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 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论语中的学习之道

浅谈《论语》学习之道 《论语》作为体现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文人争相追捧和学习的书籍,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史上的地位,即 使在如今开放与发达的今天,论语中的大智慧仍然灼灼生辉。《论语》开篇为《学而》篇,且在后面篇章中多次提到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下面我就学习方面简要探讨一下 孔子的学习之道。 一、学会“温故知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 在距今2500多年前一代圣人孔子对学习方法的阐述,也即是注重复习。身处现代的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做实验来得出重复学习的重要性,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艾 宾浩斯记忆曲线,深刻揭示了复习可以极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当时的孔子也已经意 识到复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识,鼓励学 生“学而时习之”,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快乐,对我们现在也很有借鉴意义。孔子的弟 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第三 省就是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可见,“学而时习之”的方法在学习中 的应用是多么必要啊。 二、学习中注重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 考不学习就会倦怠。这一点作为一名学生,我体会的非常深刻。我们为了了解历史经 济文化等社会主要构成,必须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但是如果只知道读书不知道反思思考,总结归纳,读过的书就像春风拂面,读完除了一阵清爽之外别无他获,这就是学 而不思的后果。《卫灵公》中说“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思考的基础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只思考不学习,思绪就会不受控制,自己的想法 也无法用最准确的文字来表达,最终只会疲倦但什么也得不到。 在学习中思考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找到学习的乐趣。举个简单的例子:平时背诵古诗词,多数的学生觉得这是一件痛苦的事,究其原因所在,不过是他们把 背诗词当做一项任务来做,因此只知道死记硬背,完全不去理会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期末考试(20)姓名:陈静班级:默认班级成绩:分 一、单选题(题数:70,共分) 1颜回去世之后孔子用了六个字褒奖颜回,是(分)分 A、 勤学好思孝敬 B、 箪食瓢饮无改 C、 不迁怒,不貳过 D、 慎思之,笃行之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子曰:(),学则不固。(分)分 A、 君子见善则迁 B、 君子不重则不威 C、 君子克己复礼 D、 君子无友不如己者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事亲之道0(分)分 A、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B、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勤政思想。()(分)分 A、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B、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C、 子路问政。曰:无倦。 D、 以上都对

5佛教戒三毒,三毒指的是()。(分)分 A、 食、色、性 B、 贪、痴、狂 C、 贪、嗔、痴 D、 贪、欲、妄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6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分)分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怎么理解()(分)分 A、 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B、 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惜况不太会发生 C、 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分 A、 官学独大 B、 私学式微 C、 家学没落

论语全文带拼音

学xu é而ér 第d ì一y ī 【1.1】 子z ǐ曰yu ē:“学xu é而ér 时sh í习x í之zh ī,不b ù亦y ì说yu è乎h ū?有y ǒu 朋p éng 自z ì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ù亦y ì乐l è乎h ū ? 人r én 不b ù知zh ī而ér 不b ù愠y ùn ,不b ù亦y ì君j ūn 子z ǐ乎h ū ?” 【1.2】 有y ǒu 子z ǐ曰yu ē:“其q í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孝xi ào 弟t ì,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不b ù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而ér 好h ào 作zu ò乱lu àn 者zh ě,未w èi 之zh ī有y ǒu 也y ě。君j ūn 子z ǐ务w ù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而ér 道d ào 生sh ēng 。孝xi ào 弟t ì也y ě者zh ě,其q í为w éi 仁r én 之zh ī本b ěn 与y ǔ !” 【1.3】 子z ǐ曰yu ē:“巧qi ǎo 言y án 令l ìng 色s è,鲜xi ǎn 矣y ǐ仁r én !” 【1.4】 曾c éng 子z ǐ曰yu ē:“吾w ú日r ì三s ān 省sh ěng 吾w ú身sh ēn ,为w éi 人r én 谋m óu 而ér 不b ù忠zh ōng 乎h ū?于y ú朋p éng 友y ǒu 交ji āo 而ér 不b ù信x ìn 乎h ū?传chu án 不b ù习x í乎h ū ?” 【1.5】 子z ǐ曰yu ē:“道d ào 千qi ān 乘sh èng 之zh ī国gu ó,敬j ìng 事sh ì而ér 信x ìn ,节ji é用y òng 而ér 爱ài 人r én ,使sh ǐ民m ín 以y ǐ时sh í 。” 【1.6】 子z ǐ曰yu ē:“弟d ì子z ǐ,入r ù则z é孝xi ào ,出ch ū则z é弟t ì,谨j ǐn 而ér 信x ìn ,凡f án 爱ài 众zh òng ,而ér 亲q īn 仁r én 。行x íng 有y ǒu 余y ú力l ì,则z é以y ǐ学xu é文w én 。” 【1.7】 子z ǐ夏xi à曰yu ē:“贤xi án 贤xi án 易y ì色s è;事sh ì父f ù母m ǔ,能n éng 竭ji é其q í力l ì;事sh ì君j ūn ,能n éng 致zh ì其q í身sh ēn ;于y ú朋p éng 友y ǒu 交ji āo ,言y án 而ér 有y ǒu 信x ìn 。虽su ī曰yu ē未w èi 学xu é,吾w ú必b ì谓w èi 之zh ī学xu é矣y ǐ 。” 【1.8】 子z ǐ曰yu ē:“君j ūn 子z ǐ不b ù重zh òng ,则z é不b ù威w ēi ;学xu é则z é不b ù固g ù。主zh ǔ忠zh ōng 信x ìn 。无w ú友y ǒu 不b ù 如r ú己j ǐ者zh ě。过gu ò则z é勿w ù惮d àn 改g ǎi 。” 【1.9】 曾c éng 子z ǐ曰yu ē:“慎sh èn 终zh ōng ,追zhu ī远yu ǎn ,民m ín 德d é归gu ī厚h òu 矣y ǐ 。” 【1.10】 子z ǐ禽q ín 问w èn 于y ú子z ǐ贡g òng 曰yu ē:“夫f ū子z ǐ至zh ì于y ú是sh ì邦b āng 也y ě,必b ì闻w én 其q í政zh èng ,求qi ú之zh ī与y ǔ ?抑y ì与y ǔ之zh ī与y ǔ?子z ǐ贡g òng 曰yu ē:“夫f ū子z ǐ温w ēn 、良li áng 、恭g ōng 、俭ji ǎn 、让r àng 以y ǐ得d é之zh ī。夫f ū子z ǐ之zh ī求qi ú之zh ī也y ě ,其q í诸zh ū异y ì乎h ū人r én 之zh ī求qi ú之zh ī与y ǔ ?” 【1.11】 子z ǐ曰yu ē:“父f ù在z ài ,观gu ān 其q í志zh ì;父f ù没m ò,观gu ān 其q í行x íng ;三s ān 年ni án 无w ú改g ǎi 于y ú父f ù之zh ī 道d ào ,可k ě谓w èi 孝xi ào 矣y ǐ 。” 【1.12】 有y ǒu 子z ǐ曰yu ē:“礼l ǐ之zh ī用y òng ,和h é为w éi 贵gu ì。先xi ān 王w áng 之zh ī道d ào ,斯s ī为w éi 美m ěi ;小xi ǎo 大d à由y óu

处世之道读后感三篇

处世之道读后感三篇 处世之道读后感(一) 处世之道是每一个人都要接触的,那么我们如何去面对人际关 系呢?听了于丹教授精彩而生动的演讲后得知。孔子认为“过犹不及”是处世之道其中的关键。意思是:一件事没做好和把一件事做过头了是一样的。面对自己亲近的人应该有原则的尺寸。处事的办法、做人的规矩,做事的原则要把握原则的分寸。好坏之分要看在什么时候,还要看做的时候要把握一种什么样的尺度。 如今的人很爱怨天尤人,更懂得以德抱怨。孔子是不提倡“以 德抱怨”的,他提倡的是以直抱怨,也就是用自己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以德抱怨会导致恶性循环,也会是人生的一种浪费。人生有限,生也有崖,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情感留在应该使用的地方。譬如,环保的浪费并不能意味着心灵的不荒芜,环境的改变不意味着心灵的改变。迅速的做出判断,选择自己最有价值的方式是我们面对一件事可避免心灵资源的浪费。君子也许不能避免伤害,但是不能被自己所欺骗。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原则和尺度。 在孔子心中的“好”则是“过犹不及”。如,对领导忠诚且热爱,对朋友将心比心,甚至两肋插刀。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则是论语要讲述的哲学关系。可见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今天的社会随物质的发展人际关系也逐渐复杂起来,好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头疼,那么什么叫好朋友?“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于丹教授又讲到,心理学上有种界定为“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爱的人强行的控制。英国一名心理学女博士在书中写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的目的。所有的爱大家都想最后到一起。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所以我们要明白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保有。这其实也是一种仁爱之心。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工作?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在什么位置干什么事,做好自己的事,不用去操心别的事情。别锦上添花,要知道这个环节是雪中送炭。而这些从积极的态度看会更有价值。孔子以:“君子之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告诉我们在其位怎么谋政。简单说来处世之道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做事,并把握尺度,否则将“过犹不及”。而对于言行的适度。孔子鼓励:积极的做好每一件事,说话则要谨慎。慎与言也是一个分寸,因为豁从口出,言多必失。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后悔时一切皆成定局。“人无远虑,必有近乎”、“先行其言则后从之”不仅是孔子告诉弟子的,而且也是告诉我们的。所以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处世之道懂礼节也尤为重要。孔子看来礼节更重要的是往往不一定要别人看得到,他就那样做。他不仅对高官很尊敬而且对弱视群体也很尊重。孔子不愧为圣人,同时圣人言谈举止也是那么的朴素。而君子:修炼自己自然帮助别人,即“修己以敬”。《论语》在这个环节告诉我们首位是修自身,而不是安天下,让自己修炼好是对家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