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

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
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

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及其对策

摘要: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本文作者针对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如有不足请广大作者予以扶正。

关键词:工程造价;风险分析;对策

工程造价的字面意思是工程的建造价格,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的统称。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叫做编制工程概预算,主要反映在编制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算上,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烦琐而又精细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要合理地降低工程成本,一个重要的方法与途径就是要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把好关,找出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使工程造价接近真实的工程投资费用。本文试从施工企业角度分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工程造价风险,提出几点风险管理对策。

一、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类型

1、政策法规调整导致的价格风险,是指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发生变化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反映工程造价的概预算定额单价和材料、人工、机械台班消耗量等,都应按市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建设工程定额综合工日单价、建

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及材料信息价进行计价调整。取费程序应按规定的程序,依据发布的税金、规费、安全文明施工费(含措施费中的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和规费中的安全施工费)等政策性文件进行调整。

2、材料价格风险。材料价格风险是指建筑材料、构(配)件、燃料在施工期间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工程建设地区及建设时间的不同,由于当地物资供应、现场施工、市场价格等条件及本地区的定额水平等因素,都将带来价格风险。

3、施工企业投标报价风险。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如没能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编制合适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在投标报价时未能定出准确的报价,如果到具体施工阶段时才发现原先制定的施工方案不合理要重新制定,则很有可能引起造价的提高风险。

4、工程量不符、缺项的风险

(1)清单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不符的风险

工程量清单规定,招标单位给出工程量清单,对其偏差负责,在竣工结算时调整。但在实际操作中,招标单位为了规避工程量计算错误的风险,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多少范围内不得调整;或者规定有投标单位复核工程量,负责校正,如果在投标阶段不提出,则视为没有偏差,竣工结算时也不调整。这样招标人就把工程量编制的责任和风险全部推给了投标人。如果施工企业不能摆脱清单责任,业

主就可以随时以投标人报价里包含的所有工程风险为由来打压施

工企业,施工企业将不得不额外承担不应由自己来担的工程量风险。

(2)工程量清单缺项的风险

在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相应综合单价由承包企业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承包方提出的漏项子目往往在投标时就应全部反映在投标书中,如此才易为业主接受,且有利于与业主在价格上协商。如果承包方在审核工程量清单时,没有及时发现漏项或发现漏项却没有向业主提出异议,施工过程中想通过索赔来获得相应的工程款是很困难的。

5、工期风险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受制于业主,按照业主的不合理要求,而随意将工程的工期延长或提前。工期决定工程造价,在建筑业中建造各类建筑工程的定额工期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为基础确定的,因此定额工期是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如果超过合理建设工期的时间越长,则工程造价越高。因为正常建设工期的拖延即使不考虑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的变化因素,也会造成间接费的增加,提高了工程造价的风险。为了缩短工期而赶工所增加的成本,需要从项目提前投产或交付使用所产生

的效益中得到补偿。当提前建成所产生的效益小于为提前工期而增加的成本时,即失去了提前工期的意义。

工期与工程造价在项目建设管理中有其内在规律。压缩正常的工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从经济角度上看,质量合格而成本最低所对应的工期应是合理的,工期的缩短会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

6、人员素质风险因素。

在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各个阶段参与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也将给建设工程的最终造价带来一定的风险。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施工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员不按正常的程序工作,施工图纸未经会审,概预算员就开始编制施工图预算,形成边施工,边修改设计,边追加预算的“三边”工程,使施工图预算难以对工程造价起到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的作用,导致承包方不能在定额工期内完成预定的施工项目。而施工工期的长短,又直接关系到承包方和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这便给工程的造价带来了风险。

7、合同风险

业主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工程咨询顾问起草合同,使同质量很高,而其中却隐含了大量的不利于承包方的风险责任条款和业主的反索赔条款。再加上承包方往往都存在急于签定合同的心理,这就容易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对业主的资信和合同的公正性缺乏严格的分析,对合同缺乏识别力,缺乏对业主的权利限制性条款和对承包方保护条款的认识,轻率的签定了既有漏洞又有缺陷的合同。在

合同履行的后期很难对等参与合同谈判,往往受制于业主,不自觉地接受了合同中大量隐含风险,最终使工程竣工结算时产生合同纠纷,也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结论及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将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均应当纳入对工程造价的风险控制中。因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规避工程造价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1、提高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工程概预算是决定建筑产品工程造价的依据,概预算的工作是建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求编制概预算人员政策观念性要强,知识面要宽,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与业务知识。要及时了解建筑市场的动态变化,掌握积累大量的经济信息,充分熟悉有关概预算编制的政策、法规、制度、定额标准和相关的动态信息。只有如此,才能准确无误地编制好概预算,以防止“错、漏、冒”问题的出现。因而,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含量,提高专业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工程造价的计价工作。

2、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承包方在施工阶段应根据自身技术水平、管理、经营状况等能够自主控制的风险,如管理费、利润等。在项目管理班子中落实造价风险控制组织、人员,明确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编制各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图;

进行投资偏差分析等,将成本控制在合同价格以内。 3、加强合同管理。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严格做到承包范围清楚,承包内容明白无误。不要因为工程承包范围不清楚造成互相扯皮,增加项目的风险。

4、加强施工阶段中的工期管理,减少工期对建设项目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投标中所确定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去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内容,尽可能满足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尽可能避免出现延长工期或缩减工期的现象,如业主因特殊原因确需缩短工期,则承包方可采取增加工程造价的措施。即为了缩短工期,工程承包方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技术和组织措施,例如增加机械、加班加点,这种行为导致工程直接费用上升,劳动效率下降。结果表现为提高工程造价,采取这种方式则需由业主支付提前竣工奖补偿施工单位相应的损失。

5、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施工企业应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便开始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果的关键。施工企业在项目开工前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管理者就会对影响项目造价的关键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够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控制已预知的造价风险。特别要注意的是环境改变时的风险管理。

生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范方案(完整版)

生产型企业综合信息化整体规划方案

目录 1 背景介绍 (4) 1.1 生产型企业信息化概述 (4) 1.1.1 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 (4) 1.1.2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5) 1.1.3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5) 1.1.4 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及硬件配套 (6) 2 需求分析 (6) 2.1 企业生产信息化面需求 (6) 2.2 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 (7) 2.3 企业决策支撑需求 (7) 2.4 门户建设及信息展示需求 (7) 3 总体建设 (8) 3.1 建设目标 (8) 3.1.1 提高生产效率 (8) 3.1.2 优化管理流程 (8) 3.1.3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9) 3.1.4 提供决策支撑 (9) 3.1.5 从战层面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9) 3.2 建设原则 (9) 3.2.1 先进性原则 (9) 3.2.2 实用性原则 (10) 3.2.3 可靠性原则 (10) 3.2.4 可扩展、可维护原则 (10) 3.2.5 安全保密原则 (11) 3.2.6 经济性原则 (11) 3.2.7 开放性原则 (12) 3.2.8 标准化原则 (12) 3.3 总体方案 (12)

3.3.1 基础支撑层 (13) 3.3.2 应用支撑层 (13) 3.3.3 业务系统层 (13) 3.3.4 展现层 (14) 3.4 功能架构 (14) 3.5 网络设计 (15) 4 详细设计 (15) 4.1 门户建设 (15) 4.1.1 门户系统概述 (15) 4.1.2 功能概述 (16) 4.2 办公子系统 (20) 4.2.1 系统概述 (20) 4.2.2 功能设计 (21) 4.3 制造执行子系统 (23) 4.3.1 系统概述 (23) 4.3.2 功能设计 (24) 4.4 报表子系统 (27) 4.4.1 系统概述 (27) 4.4.2 功能设计 (28) 4.5 信息展示子系统 (29) 4.6 安全建设 (30) 4.7 软硬件支撑建设 (31) 4.7.1 软件环境 (31) 4.7.2 硬件环境 (33)

生产设施危险因素识别

生产设施危险因素识别 序号重点危险部位(作业)危害辨识注意事项及防护1氧、乙炔气贮存室爆炸、火灾、气瓶砸伤火花的敲打、撞击,不得损坏防爆电器及设施、设备。2发电机房触电、火灾、机器工具伤害、噪声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严格按规程操作,通、断电源应挂警示牌,按规定使用劳保用品,慎防机器运转部和旋转部的伤害,噪声超标,必须戴耳塞操作。必须持证上岗,严禁带火种。3空气压缩机压力容器爆炸,滑倒、噪声严格按规程操作,保证安全阀及报警装置等要灵敏可靠,注意机器运转部件的伤害。生产场地要防湿防滑。4 电器维修、机械维修触电、坠落、损伤、夹伤严格按规程操作,断电时应挂警示牌,并有人监护,使用绝缘工具,高处作业要配戴安全带及有人监护。按规程使用电动工具,严格按规程使用工具,装拆设备时慎防砸伤和扭伤、夹伤。必须持证上岗。5电焊火灾、触电、灼伤、烫伤,眼睛伤害必须持证上岗,附近不要存放易燃物。注意弧光灼与焊花伤眼睛,必须使用防护面罩及手套,作业后必须认真检查有无遗留火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作业场所必须有灭火器材、通风。6气焊爆炸、火灾、灼伤、烫伤、眼睛伤害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作业场所必须有灭火器材。附近不要存放易燃物品,注意回火,有异常情况先关闭气源,必须戴防护眼镜,作业后必须认真检查是否遗留火种。7手持电动工具触电、刺伤、割伤、眼睛伤害专人管理,定期检验,接地和绝缘要良好,配置漏电开关使用,必须戴防护眼镜。8通用机床机器工具伤害,眼睛伤害、刺伤、割伤注意运动部、回转部、刀刃部和金属切屑的伤割。工件要夹牢固,避免正面对着旋转的工件,严格按规定的使用劳保用品,头发、袖口应扎好,严禁戴手套操作,严格遵守一切操作规程。9砂轮机砂轮破裂砸伤、磨手伤害、眼睛伤害要按规格安装更换新砂轮,托板有档板,要按规定调动间隙。注意砂轮的伤害,操作时不能下面对着砂轮,戴眼镜操作。10高空作业坠落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使用的竹梯或铝梯必须牢固,应有防滑措施,作业时应注意人体的重心并有监护,使用升降台,其底部固定和工作台护栏必须牢固可靠。11中间仓库材料倒塌,火灾货物应规范放置,按规定的高度堆放,以防倒塌,成品放置与照明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1)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可以列举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表中列出了可能导致各类伤亡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 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产生、供给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能量的装置、设备是典型的能量源。例如变电所、供热锅炉等,它们运转时供给或产生很高的能量。 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相当于能量源。例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的场所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 ③能量载体 拥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 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防控举措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防控举措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持续与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建筑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并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而客观存在,针对各种常见的风险,采取何对策进行规避和防范控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指项目施工的目标费用、目标工期、目标质量与项目实际费用、实际工期、实际质量水平的差异度。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承包商顺利实施与完成项目施工,然而由于建筑行业的生产活动具有投资大、流动分散、周期长、露天和高处作业多、不安全因素、体力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因而成为危险性大和事故多发的行业[1]。如何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已成为一个支撑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乃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1 风险类型 1.1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指发包工程所在国政府有意无意的通过政治时局及政策变化,使承包商蒙受损失,因此承包商必须在投标前认真了解情况,掌握各种信息,也不以业主的意志为转移。政治风险不以承包商的意志为转移,及时分析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形势及其政策,以便及时采取避免或补救措施,如索赔、保险等。 1.2 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指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与事件。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

理涉及从投标、组织生产、缔约、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面临的风险是最多的,包括管理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人员风险、材料及设备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 1.3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包商无力阻止自然风险的发生,承也无法预见其何时发生,只能通过一些经济补偿措施弥补损失[2]。明确规定为不可抗力事件,就是说将可能发生的自然风险因素,针对自然风险指定的防范措施,并写明一旦发生这类事件时的解决办法。因此,主要体现在对不可抗力条款的解释,在投标报价时应充分考虑自然制约因素。 1.4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同政治风险有所不同,不像政治风险那样具有突发性,通常可以根据一系列的指标测算出来,通过加强信息收集及调研工作,可以通过预先采取一些措施避免,或缩小风险因素。准确把握建筑材料市场信息,对经济风险,只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还可以采用分散、转移风险的办法。进而采取相应的采购策略。此外,有些建筑工程可以分包的形式,以避免不稳定因素。 2 风险防范 2.1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指把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涉及施工阶段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工程承发包双方利益的法定根据,包括将风险减少、避免,甚至消灭,掌握这些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有效控制风险。深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基于“利益原则”承包人应当综合分析,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有关法律法规。独立承担过多风险的合同,入研究、全面分析招标文件,慎重决策,不签订不利

(行业分析)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最全版

(行业分析)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初稿)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能够见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之上数据中都能够见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壹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壹定成效且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壹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俩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壹个重要原因在于之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之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图表:各细分制造行业大型企业未来1-2年内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 (平均每家投入)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之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之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之上的58家企业中有45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77.6%。宝钢在借鉴新日铁扁平化管理、消化德国先进的热轧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台湾省中钢X公司的冶金工艺流程编码技术诀窍,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主线,即从订货合同—生产计划—作业计划—出厂计划的关键路径,集成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建成了综合营销系统,使薄板合同交货期从45天缩短为6天。武钢的信息化思路和宝钢相似,但它的运营模式的变化过程和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相同或相似,因而更具代表性。武钢总投资俩亿的信息化壹期工程整体产销资讯管理系统于2003年1月成功上线,取得显著效益,已于年底启动二期工程。这俩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另壹个共性特点是,都已经孵化出专业的信息化软件及服务企业。另外,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X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X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有限X公司和首钢集团开始全面实施ERP,冶钢集团也全面完成企业主干网络建设等,标志着钢铁行业信息化处于大干快上的格局。2003年至2005年,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总投资将达到40-45亿元。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doc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

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4.风险和风险评价: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5.可容许风险与安全:可容许风险是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6.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二、危险源辨识的意义(一)、进行危险源辨识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1、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要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示范文本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 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 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 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 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 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 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

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浅谈制造业从数字化制造到企业信息化

浅谈制造业从数字化制造到企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产品设计(CAD)、工艺设计(CAPP)、数控加工(NC)、数控测量(CMM)、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快速成型(RP)等;信息化的营销和管理,主要有MIS、MRP-II、PDM、ERP等;制造仿真和虚拟制造;基于Intenet和局域网的网络制造、电子化制造(e-制造);智能制造;虚拟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动态联盟;制造工程数据库及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征。新兴的知识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猛发展的IT技术加快了制造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信息化使机械产品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即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及显示功能的整合。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将IT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协作关系的刨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一、制造业信息化 1.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 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产品设计(CAD)、工艺设计(CAPP)、数控加工(NC)、数控测量(CMM)、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快速成型(RP)等;信息化的营销和管理,主要有MIS、MRP-II、PDM、ERP等;制造仿真和虚拟制造;基于Intenet和局域网的网络制造、电子化制造(e-制造);智能制造;虚拟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动态联盟;制造工程数据库及决策支持系统。 在数字化基础上,虚拟化技术正迅速发展,它主要包括虚拟现实(VR)、虚拟产品开发(VPD)、虚拟制造(VM)和虚拟企业(VE)等。 制造业信息化能同时调控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IT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生产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制造业信息化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网络的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使传统制造企业的多层金字塔式管理转变为层次较少的扁平结构,从而加速决策过程。 制造业越来越依赖IT技术,各种先进制造模式如现在集成制造系统(CIMS)、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和虚拟企业都以IT为支持技术。IT对制造技术发展的作用已居首位,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质的变化,加速了设计技术的现代化,加工制造的精密化、快速化,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智能化,制造系统的网络化、全球化。 制造业信息化涉及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过程价值链,改变了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单纯的交易关系。通过供应链管理(SCM)使得供应商可以参与产品的制造和运输,通过客

施工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第一节施工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是本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工程项目风险是指所有影响该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综合,任何一项工程从项目立项及各种分析、研究、设计、计划等都是基于对未知因素预测之上的,基于正常的技术、管理、组织之上的。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这些预测的因素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原定的方案受到干扰。我们把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称之为风险。天津西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工程具有规模大、基坑深、技术新颖、施工时间长、参建单位多、与周边接口复杂等特点,因而本工程施工中风险比较大,在工程实施前编制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小节 4.2.1 工程项目风险的概念 1 工程项目风险 是指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可能遭到的风险。这些风险所涉及的当事人,主要是工程项目的业主/项目法人、工程承包商和工程咨询人/设计人/监理人。 2 风险具备的要素 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后果、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环境,构成风险的要素,具体见图4.2.1-1所示。 图4.2.1-1 风险具备的要素内容 第二小节 4.2.2 工程项目风险分类 1 土建主承建单位的风险

土建主承建是业主的合作者,但在各自的利益上又是对应的双方,即双方既有共同利益,双方各自又有风险;土建主承建单位的行为对业主构成风险,业主的举动也会对承建单位的利益构成威胁;其中土建主承建单位的风险,具体内容见表4.2.1-2所示。 第三小节 4.2.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是指项目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等来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不利后果全过程的总称。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必须与该项目的特点相联系,一起考虑,包括项目复杂性、系统性、规模、新颖性、工艺的成熟程度等;项目的类型,项目所在领域;项目所处的地域,如环境条件等。 (2)风险管理需要大量地占有信息、了解情况,要对项目系统及系统环境有十分

浅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浅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摘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准确、全面、及时的制造现场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制造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建立产品生产档案,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工厂。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系统 一、前言 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MES),MES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 二、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 为了实现“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追求目标,机械制造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差异化的企业价值定位和竞争战略。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当今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演变为快速、高品质、低成本和优质服务这四个方面。制造企业要建立和培育这些核心竞争能力,需要以产品设计能力,制造工艺技术、加工设备等工程技术为保障;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一是通过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信息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质量和水平。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集中管理。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和OA自动化管理系统,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以流程为基础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能力。三是要通过协同产品开发、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通过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具有实时型企业特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数据管理能力,从而更具针对性的改善生产绩效、质量水平。在制造、质量、物流现场,结合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制造物流质量的精细化、透明化、自动化、实时化、数据化、一体化管理。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项目将业务计划层与现场作业层能够实现紧密的无缝集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建立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稳定的制造物流质量的控制体系。最终将成品、零部件,建立从供应商送货、检验、入库、生产供料、生产过程控制、在线检验、产品入库、发运、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不仅能达到顺向的、实时的生产跟踪、物流跟踪、品质控制,还能通过售后服务等后续环节的信息反馈,达到往前向环节的逆向追溯,实现产线、工位、人员、品质、供货、产品开发、顾客服务等多方位的监控、分析、改进等。 三、MES项目的现状和应用

企业重大风险因素识别控制方案

一、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步骤如图: 二、方法 一个组织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活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 按作业任务划分 (2) 按地理区域划分 (3) 按生产(工作)流程划分 (4) 按装置划分 (5) 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三、危险源辩识的分析 i. 危险源辩识考虑的问题 (1) 存在何种危险源? (2) 谁会受到伤害? (3 ) 会造成何种事故? ii. 危险源辩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危险源辩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辩识与分析。 (1)厂址及环境条件。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a.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音、辐射、易燃、易爆、危险源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b.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 (3)建(构)筑物。结构、放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等。 四、危险源辩识方法 危险源辫识有两个关键任务:第一是辩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根据公司的生产情况,我们统一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三个主要因数的评价方法如表4---1、表4---2和4---3所示 表4---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表4---2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风险因素辨识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1 目的: 为了明确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监督考核、持续改进等,根据风险评估分级,有的放矢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所有场所、部门和岗位。 3 术语: 风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源风险源:即第一类风险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 状态风险源:即第二类风险源,指物的不良状态和环境的不良状态等。 行为风险源:也是第二类风险源,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风险因素:是促使各类风险事件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或增大其不良社会影响的潜在原因或条件。 4 职责: 4.1总经理或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管控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负责批准企业《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登记表》。 4.2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和控制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工作,负责组织审核《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登记表》,组织实施各岗位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形成《风险源/风险因素清单》、岗位《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登记表》和企业《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登记表》。 4.3各岗位员工:负责参与本岗位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提出防范措施建议。 5 工作内容: 5.1明确风险辨识范围: 5.1.1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5.1.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 5.1.3工作场所的所有设备设施; 5.1.4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1.5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编号:SM-ZD-80991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 素控制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 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

制造业IT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一 制造业IT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前言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竞争压力也日渐激烈,传统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 企业的发展。应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在企业的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实行自动化。 制造业构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前两个因素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 利用,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在制造业中的作用 也越来越重要,企业信息化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在制造型企业设置独立的IT部门已经是发展 的需要。随着企业将更多业务流程构筑于信息系统之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I T部门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部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IT部门是技术支持和服务部门 制造业IT部门,一般都是由过去的计算机维护部门发展而来。所以计算机维护,包括系统软、硬件的维护等仍然是IT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从技术上对企业的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主要负责日常的硬件维护、系统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与必要的调整和修改等。IT部门还负责基础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的工作,主要是企业网络规划、网络建设以及企业门户网站的建设。这 些计算机、网络建设是现代制造企业的基础,只有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网络通畅,工作才能进行。作为现代的制造企业,IT部门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部门。 在某些制造业中,IT部门还负责数控设备控制部分的维护和技术支持,这样对IT人员也 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要复合型人才。目前制造设备越来越先进,基本上新型的制造设备都利用了计算机检测和控制,旧的设备也加入计算机部分功能进行改造。IT 部门来规划和维护数 控设备控制部分有其好处,就是作为企业信息化规划部门,能够从全局考虑CAM接口问题。而且让IT人员了解了制造流程,可以从信息处理角度提出优化加工意见。 三 IT部门具有情报职能 制造业IT部门还负责采集情报信息等等。要想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情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制造业涉及范围大,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只有实时掌握行业动态信息、合作单位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供应商信息等,才能更好地参与竞争。IT部门对企业相关的情报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再送相关部门参考,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由于企业不注

危险因素辨识及安全生产

危险因素辨识及安全生产、 文明施工,目标管理: 一,危险因素辨识 1,危险源的关系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根源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的意外释放,也无所谓事故。如果没有状态危险源破坏对根源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意外释放。 状态危险源的出现是根源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根源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根源危险源具有的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越严重。状态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根源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2,危险源的辨识 由于状态危险源是围绕根源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要辨识系统中的根源危险源,其次要根据系统情况,辨识系统中的状态危

险源。通常,与根源危险源辨识相比,状态危险源辨识更有难度。 (1).根源危险源的辨识 作为根源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应该认真考察系统中能量的利用、产生和转换情况,弄清系统中出现的能量物质或载体的类型,研究它们对人或物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来辨识根源危险源。 对于根源危险源的辨识,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对系统中的能量物质或载体进行分析或测试,确定其特性;二是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弄清导致各种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源类型,然后到实际中去发现这些类型的危险源。 表一列出了导致各种伤害事故的典型的根源危险源。 伤害事故类型与根源危险源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能量物质或载体都是危险源,从实际安全工作角度,只有能量物质或载体所含有或承载的能量达到可以造成对人的伤害时,才将其能量物质或载体视为危险源。例如,不必把承载安全电压的带电体都视为可能导致触电伤害的危险源。 (2).状态危险源的辨识 可以把状态危险源辨识方法粗略地分为两大类,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 ( a)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常用的安全检查表,都是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因此,对照法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适用于有以往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根据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检查表辨识危险源。例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局(OSHA)等安全机构编制、发行了各种安全检查表,用于危险源辨识。安全检查表是集合以往事故经验形成的,其优点是简单易行,其缺点是重点不突出。对照法的最大缺点是,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的场合不适用。一般来说,对照法很少单独使用。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doc 11)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doc 11)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销售模式。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管理,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对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跟踪和超越先进技术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指导思想与目标 1.1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部署下,围绕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九五”CAD应用工程的基础上,在“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方针的指导下,以创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为重点,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坚持“国家引导,地方扶持,企业为主”和多元投入的工作原则,

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服务保障。 1.2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目标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需求,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创建新疆制造业良好的信息化推广应用环境;深入广泛地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发展,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制造业综合竞争能力;实施过程中注重与我区支柱行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通过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促进我区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具体目标是:遴选2~3个制造业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区作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地区,2~3个信息化基础条件比较好的行业作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行业,支持13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带动30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工程中国产软件应用率达到50%以上,示范企业新产品贡献率平均达到30%,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3~4家从事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研发的企业及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培训30000人次各种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逐步建立以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为主的新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 2.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任务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建立应用示范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为核

制造型企业信息化是什么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它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分以下三个层面: 1.第一层面的数据信息化:把库存信息、销售凭证、采购凭证都以一定的数据格 式录入到计算机里,以数字的形式保存起来,可以随时查询。除了这些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化以外,我们原来通过电话、传真、报纸、电视等方式进行的信息获取、沟通交流,现在增加了一种“信息化”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企业内部网、互联网)传输数字化的信息、文件、邮件等。 2.第二层面的流程信息化:把企业已经规范的一些流程以软件程序方式固化下 来,使得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高效,减少人为控制和“拍脑袋” 的管理行为,同时也能提升客户满意度。例如淘宝,网上预订机票、车票等,网上自助银行使大家坐在家里或企业里,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账户信息,而且可以进行存贷款、转账、股票交易甚至购物等业务,这就是把原来需要到营业部去办的一些流程信息化了,大大方便了客户,也提高了银行自己的效率。节省了不少人力。工厂的成本核算,通过ERP成本模块,再加上条形码、PLM提供的共享数据,就可以通过电脑直接运算得到想要的成本数据,避免了传统的靠生产统计的各种报表数据,进行成本核算,费时费力。 3.第三层面的决策信息化:通过对那些信息化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加工处理,运 用一定的计算模型,从而起到对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比如说成本和费用控制是每个管理者都重视的内容,但以前我们只能在每个月报表出来后哪儿超了、哪儿省了,那是事后控制。运用信息化手段,第一层面的工作完成后,也就是每笔费用、销售都录入电脑后,就可以清晰地归纳各科目费用,可以按岗位、部门、项目来汇总。同时如果可以对那些关键控制的费用或费用率给出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