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测验卷

初中化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测验卷
初中化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测验卷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测验卷(1)

1.下列物质中,属于碳单质的是(金刚石)

6.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5.从环保角度讲,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

18.下列有关CO?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物理性质的实验是(D)

19.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都具有氧化性,都能跟碳反应,都是气体,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20.启普发生器具有随时可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特点。下列装置中,与启普发生器具有相同原理的是(D)

D.(2)(4)

第四章补充复习资料(2)

(5)若用装置D制取氧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是

(“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5.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D)

选项含杂质的物质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KCI固体(MnO?)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CO?气体(CO)点燃处理

CCaO 固体(CaO?)高温煅烧

DCuO 固体(Cu) 在氧气流中加热

10.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查阅资料]CaCl?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小红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拓展与应用]

(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只有CaCl?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成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期期末复习资料(3)

点燃

17.关于化学反应S+O?SO?的理解错误的是。

A、每lmol的硫和lmol的氧气点燃后生成lmol的二氧化硫

B、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C、每lg的硫和lg的氧气点燃后生成2g的二氧化硫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9.经检测某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对这瓶气体的下列分析不可能的是

化后物

第三章测验卷(4)

18.欲将200克硝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由10%变20%,下列措施可以实现的是

蒸发掉100g水

2011-2012静安区期末考试(5)

16.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D、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17.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称取5.0g氢氧化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20.下图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C)

22.奥运场馆“水立方”的水质达到了饮用水标准,泳池的水采用了“砂滤-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砂滤层起到过滤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臭氧的作用与自来水生产中的液氯相同,起作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它的性;“水立方”还设计了循环用水、收集应用雨水系统,若想测定雨水的酸碱性强弱,可以使用。

24.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从宏观组成角度看:水是由组成的。

从微粒构成角度看:水是由构成的。

(2)图一是电解水的装置,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电解水实验宏观上说明水的组成,同时在微观止验证了

(3)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将尖嘴玻璃管喷出的纯净的氢气点燃,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中(图二),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4)图一电解水的装置a管内产生氢气,氢能将成为开发新能源的重点,原因是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

溶液练习题(6)

5.向Ca(OH)?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CaO,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叙说中正确的是

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不变

9.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溶液浓度不变

13.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1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20g甲和20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甲、乙),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降低到tl℃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5.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lkPa时,M、N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60℃M=20;20℃N=20

则在10lkPa、30℃时,M、N两种气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SM>SN

16.30℃时Ca(OH)?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在此温度下,实验小组为制备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称取5.6g生石灰,放入10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至30℃,过滤得到的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

小于16g

2010年第一学期测试题(7)

15.为了反映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的实验,四组同学分别绘制了相似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关于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X轴含义Y轴含义

A将少量CO?通入石灰水CO?的体积沉淀质量

B加热KClO?与MnO?的混合物加热时间MnO?的质量分数C大理石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时间CO?的质量

D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加热时间生成铜的质量

16.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7g/100g水。此时,将5.6g生石灰放入100g不饱和的石灰水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钙的质量变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C、溶液质量变小D、溶解度始终保持不变

50.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物质,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中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80℃时,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是。

(2)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如下。海水中的泥沙在贮水池中沉降,粗盐在结晶池中结晶析出,由此推测Ⅱ池的作用是,海水及三个步骤溶液中的氯化钠质量分数的关系是海水(用“Ⅰ”、“Ⅱ”、“Ⅲ”、“>”、"<"、"="表示。)海水→→→

Ⅰ.贮水池Ⅱ.池Ⅲ.结晶池

(3)结晶池的母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将其加热到80℃以上,蒸发水分、过滤,得到的晶体中含的物质是。

第一学期期终测试题(8)

42.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4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符合的是

Ne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做霓虹灯

45.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中盛放稀硫酸,N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B、M中盛放水,N中盛放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

C、该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其原理与启普发生器完全相同

D、N中储满气体后,通过M将水注入N,可将气体排出,该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

46.t℃时,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ag无水硫酸铜,可析出bg硫酸铜晶体。则b与a 的差所表示的含义是

A、表示原溶液损失的溶剂的质量B、表示原溶液损失的溶质的质量

C、表示原溶液增加的溶质的质量D、表示原溶液损失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1

虹口区2011学年理化学科(9)

46.右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代表相连的两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请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D、丁可能是碳或氧气

49.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g/100g水。

②2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大的是。

③10℃时,向50g水中加入xg硝酸钾,可以形成饱和溶液,则x应为。

④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饮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中的主要物质是下列关于剩余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两者都有,且两者都达到饱和。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交流试卷(2)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8.下列操作错误的是(C)

(A)蒸发(B)检查气密性(C)滴瓶的滴管用后不洗涤(D)塞紧橡皮塞

直接插同原滴瓶

42.鉴别空气、氧气、氮气最好选用(A)

燃着的木条

最小毫开是10ml,10以下无刻度

期末复习(3)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6.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浓盐酸的挥发性

12.欲检验高温煅烧后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可选用的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本分酞试液C、澄清石灰水D、盐酸

14.对于“物质的量”和“摩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采用的一种物理量的单位

B、摩尔是一种物理量,简称摩,符号为mol

C、物质的量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23

D、mol硫酸中约含有6.02×10 个硫原子

17.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实验序号水的质量(g)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10 2 12

②10 3 13

③10 4 13.6

④10 5 13.6

21.实验室采用以下装置发生、收集C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装置的仪器名称是启普发生器,用它来发生气体的优点是随开随用,随着随停;使用该仪器时,原料中的固体要求是块状或较大颗粒加注的液体的量应该没过固体即可,加入的量如果过多的话,产生的不良后果之一是液体会从球里漏斗溢出。

(2)用上右图装置收集CO?时,进气的导管口是A(真“A”或“B”),若要检验CO?是否收集满,检验的方法是把燃着木条放置出气口,熄灭。

(3)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方法是类比,Ba(OH)?与Ca(OH)?化学性质非常相似。CO?刚通入Ba(OH)?溶液中也会产生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若继续通入CO?见到的现象是。如果同体积的Ba(OH)?与Ca(OH)?溶液中通入CO?,其中Ba(OH)?溶液中参与反应的CO?的量要多很多,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7.下列物质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的是(铁粉)

氢氧化铝、碳酸钙等一种或几种物质做摩擦剂。

4.2碳

第二课时

12.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通入H?,再加热,原因是为了排净试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不纯至爆炸;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H?直到试管冷却,原因是防止铜再次被氧化。

第三课时

7.木、氧化碳、氢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反应前后C、CO、H?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初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周考word版

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 .锌 B .汞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2.镍镉(Ni —Cd )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OH)2+2Ni(OH)2 Cd+2NiO(OH)+2H 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 .Cd(OH)2 B .Ni(OH)2 C .Cd D .NiO(OH) 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增大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4.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 .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 .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 5.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 2H + +2e - =H 2 B. Fe 2+ +2e - =Fe B. 2H 2O +O 2+4e - =4OH - D. Fe 3+ +e - =Fe 2+ 6.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B .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C .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D .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7.pH =a 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 a ,则 该电解质可能是 A .NaOH B .H 2SO 4 C .AgNO 3 D .Na 2SO 4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 .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充电 放电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Zn 65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 3.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 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 + O2 SO2↑ B. 4Al +3O2 2Al2O3 C. P + O2PO2 D. Mg + O2 MgO2 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 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 7.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 A.S+O2SO2 B.2Mg+O22MgO C.CuO+H2Cu+H2O D.2H2O2H2↑+O2↑ 8.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 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9.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A. 2.5 g B. 3 g C. 5 g D. 6 g 10.下列各式中,正确表示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Al + H2SO4 ==== AlSO4 + H2↑ B.2Al+ 3H2SO4 ==== Al2(SO4)3 + 3H2↑ C. Al + 2H2SO4 ==== Al(SO4)2 + 2H2↑ D. 2Al + H2SO4 ==== Al2SO4 + H2↑ 11.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四章生命之源―水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一.教学内容: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1.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会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简单的综合计算 二.重点、难点: 根据化学式计算 三.教学程序: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硫酸(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H的相对原子质量×2+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4 =1×2+32+16×4=98 [练习1]求氧化铝(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Al的相对原子质量×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3 =27×2+16×3=102 [练习2]求氢氧化钙[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Ca的相对原子质量+(O的相对原子质量+H的相对原子质量)×2 =40+(16+1)×2=74[或=40+16×2+1×2=74] [练习3]求蓝矾[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64+32+16×4+5×(1×2+16)=250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乘积之间的比值如: 氯酸钾(KClO3)中,K:Cl:O=39::16×3=78:71:96 硝酸铵(NH4NO3)中,N:H:O=14×2:1×4:16×3=7:1:12 [练习] 计算二氧化碳(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C、O元素的质量比为: C的相对原子质量:O的相对原子质量×2=12:16×2=3:8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100% 如:计算MgS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00%=% [练习] 求二氧化碳(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100%=%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一:燃烧及灭火 1、通常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但镁和二氧化碳,钠和氯气的燃烧现象告诉我们可燃物在特殊条件下即使没有氧气参与也可以发生燃烧。只要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能称作燃烧。 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件;缺点: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 (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6.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来灭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因: ,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能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附在可燃物 上,使之与隔绝,由于灭火时喷大量的泡沫,只 能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在受热时碳酸氢钠会发生分解反应 其中二氧化碳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能吹动干粉,具有不 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了扑灭一般火灾外,

初中化学第四章化学方程式(中)典型例题

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中?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唐荣德 典型例题 1.实验室用 g 锌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氢气和氯化锌各多少克?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解:设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 ,制得氯化锌的质量为y ………设未知量, Zn +2HCl = ZnCl 2+H 2?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65 136 2 …………写出有关物质的质量比, g y x …………写出已知量和未知数 g 7.365=y 136,y =65 g 7.3136?=7?7g …………列比例式,求解 g 7.365=x 2, x =65 g 7.32?=0?1 g 答:制得氢气 g ,氯化锌 g ,………写出简要答案。 2.对于反应:X 2+3Y 2=2Z ,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知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D ? A ? 若X 2的式量为m ,Y 2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3n ? B ? 若m g X 2和n g Y 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 +n ? g Z C ? 若m g X 2完全反应生成n g Z ,则同时消耗?m -n ? g Y 2 D ? Z 的化学式为XY 2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B 、C 正确。由原子守恒,可得出Z 的化学式为XY 3,故D 错。由题意知,反应物的总质量为m +3n ,而生成物的总质量为2?m +3n ?,显然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故A 是错的。 答案:AD 。 3.反应:A +3B =2C ,若7 g A 和一定量B 完全反应生成 g C ,则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B ) A. 14∶3∶7 B. 28∶2∶17 C. 1∶3∶2 D. 无法确定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 为 g -7 g = g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粒子数之比,可得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 A ∶M B ∶M C =715852 13∶∶..=7∶∶=28∶2∶17。 答案:B 。 4.将金属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的质量在冷却后没有变化,求原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已知:Mg(OH)2MgO +H 2O]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混合物总质量不变。剩余物为MgO ,故MgO 中Mg 元素的质量分数即为原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如何区分燃烧现象

如何区分燃烧现象 课后习题1. 以下有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会发光发热 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激烈 C.碳在氧气中燃烧时,伴有蓝色火焰和火星四射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碳、铁丝等物质在氧气、空气中燃烧现象的理解和区分。下面将不同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比较,以期帮助同学们理解记忆。 黑色木炭,空气燃烧,持续红热,无烟无焰;红热木炭,见氧复燃,发出白光,温度很高。 淡黄硫黄,空气燃烧,火焰淡蓝,放出热量;燃硫入氧,燃烧更旺,火焰蓝紫,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 铁丝见空气不燃,灼烧红热离火冷;伸入纯氧剧烈燃,火星四射成黑色,瓶底铺沙(水)防炸裂。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没有蓝色火焰和火星四射的现象,故答案为C。 2. 在你观察过的①碳、②铁、③石蜡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中,有火焰出现的是;火星四射的是;放出热量的是;集气瓶里事先垫一层沙或倒少量水的是,这是因为。 解析在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注意“烟”、“雾”、“光”、“火焰”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它是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如天气寒冷时我们常看到下雾现象。“光”一般是固体直接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在空气中燃烧看到的耀眼强光。“火焰”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会由固态转换为液态,再由液态转换为气态,最后燃烧的是石蜡蒸气。 碳(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石蜡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瓶壁上形成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有火焰出现的是石蜡,火星四射的是铁和碳,且这三种物质燃烧都放出热量;做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事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能防止溅落下来的灼热碳粉或熔化灼烧的铁和四氧化三铁把瓶底炸裂。 答案③①②①②③①②防止溅落的灼热碳粉、熔化灼烧的铁和四氧化三铁掉入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点评解答这类试题不仅要了解常见物质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还要了解“烟”、“雾”、“光”、“火焰”的区别,注意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变式训练题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氧气中燃烧,并按要求填空: ①木炭、②石蜡、③红磷、④细铁丝。 (1)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填序号,下同)。 (2)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3)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参考答案(1)④(2)③(3)①②

中考知识点总结:燃烧与燃料 沪教版

第四章燃烧与燃料 (燃烧) ⑴要使物质燃烧的条件: 物质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⑵灭火的三种方法: 隔离可燃物与火源、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⑶火灾中逃生的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下身体迅速逃离。 ⑷氧气充分时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H2O和CO2 。燃料利用充分。 氧气不充分时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CO和C、H化合物,燃料利用不充分。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 定律。 判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化合价.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化石燃料) ⑴煤:“工业的粮食”,由古代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元素;石油:“工业的血液”, 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H元素; ⑵煤的燃烧,可以造成①烟尘污染②SO2大量排放引起酸雨③CO2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加剧 ④热电厂的热污染等。

⑶S的氧化物、N的氧化物污染空气会引起酸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引发温室效应;白 色污染指塑料垃圾的污染;氟里昂泄漏到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沙尘暴;

(完整版)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测试__有答案(经典)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2分×22=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固体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硫代硫酸钠 C.玻璃 D.冰 2、对于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敞开烧杯中, 10分钟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那么不准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都不正确 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是乙的比热的() A.1/2倍B.4倍C.1倍D.1/4倍 5.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 C.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 D.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的水一定沸腾 B.1个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 C.120℃的水一定沸腾 D.90℃的水也可能沸腾 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 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却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l/2 B.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2倍 C.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 D.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和密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 9、下面所列的变化过程,会放出热量的是() A.湿衣服逐渐被晾干 B.樟脑丸放在箱子里逐渐变小 C.铁块被熔成铁水 D.冬天早上“落霜” 10.只有量筒,要取出21克汽油(汽油的密度为0.7x103千克/米3),下面几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量筒中量出体积7厘米,的汽油B.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厘米3的汽油 C.在量筒中量出体积30厘米3的汽油D.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 11.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B、水蒸发为水蒸气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 12、如图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烧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烧单元检测试题 (含答案)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第五燃烧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一.教学内容: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1、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3、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4、了解和2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2的用途 二.教学重点: 、和2的性质及2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 、2的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程序]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一.碳单质 【引言】大家已经学过氧和氢两种元素,今天再学习一种元素——碳,、H、这三种元素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

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目前已知的1000多万种化合物中,绝大多数都是含碳化合物,碳是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燃料的主要元素。今天,我们认识一下碳的几种单质。 【实验】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用铅笔写字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现象,体现了碳单质的哪些性质呢? 1.金刚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质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钻头或装饰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腻感,可制成铅笔芯;能够导电、熔点高,可做干电池和电炉的电极、坩埚等。 3.无定形碳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作防毒面具中的滤芯。 【思考】这些物质在物理性质上具有这么大的差异,是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呢? 【讲解】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思考】既然这些物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讲解】虽然构成这些单质的原子结构是相同的,但是,其排列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产生了不相同的物理性质。 近年,除了我们常见的金刚石、石墨这些碳单质以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60、50、70等,近期又合成了碳纳米管,现正对此进行开发和利用。 【思考】既然金刚石、石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能不能利用外界力量将它们的结构改变,将石墨变成金刚石呢? 【讲解】现在已经有了人造金刚石,主要是在工业上使用,如钻头等。 【小结】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 物质用途推知物质性质 【过渡】以上是我们了解的有关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单质在物理性质上有差异。那么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 我们书写档案材料的时候,一般要用碳素墨水,这是因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高温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 在氧气充足的时候,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热值为32.8k/g。 当氧气的量供给不足时,碳的燃烧是不充分的,此时,燃烧产物是,此时的热值仅为9.2k/g,只有碳完全燃烧的

初三化学第四章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四章测试题 姓名 学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P 31 Cl 35.5 K 39 Mn 55 Fe 56 Zn 65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酒精或汽油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减少 B.加热食盐水时溶液质量减少 C.铜器在空气中久置,表面变绿,质量增加 D.擦机器的棉纱,擦去机器上的油污后,棉纱质量增加 2.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分子的数目 ②原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 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②③⑤ 3.在A+B=C+D 的反应中,5克A 和4克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 ,则生成D 的质量为( ) A.4克 B.3克 C.5克 D.6克 4.化学方程式2CO+O 2====2CO 2表示(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2个一氧化碳跟1个氧气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D.2个一氧化碳分子跟2个氧原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 5.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但是近几年来,研究发现生物体内一氧化氮有扩张血管,增加记忆的功能。工业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 + 5O 2 =====4NO + 6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N 2 B. NO 2 C. NH 3 D. N 2O 5 6.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几滴水,则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还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此反应中水的作用是( ) A.反应物 B.氧化剂 C.催化剂 D.还原剂 7.镁在氧气中燃烧,若生成5克氧化镁,则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是( ) A.2克镁、3克氧气 B. 1克镁、4克氧气 C. 3克镁、2克氧气 D. 4克镁、1克氧气 8.已知:R + 2O 2 ==CO 2 + 2H 2O ,则关于R 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9.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里,若放入含相等质量硫酸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锌和铁,待锌和铁全部反应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 A.偏向加锌的一边 B.停留在原位置 C.左右摇摆不停 D.偏向加铁的一边 10.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Mg + O 2 ====MgO 2 B. Na + Cl====NaCl C. 2Zn + 2HCl ==2ZnCl + H 2↑ D.Cu 2(OH)2CO 3 ===2CuO + H 2O + CO 2↑ 11.有化学反应A + 2B==C + D ,实验测得20克A 与10克B 刚好完全作用,生成12.25克C 和若干克D 。已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40 B.80 C.20 D.60 12.实验室用10克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9.2克,则剩余物质是 ( ) A. K 2MnO 4和MnO 2 B. K 2MnO 4 C. KMnO 4 和K 2MnO 4 D. KMnO 4 、K 2MnO 4和MnO 2 二. 填空题:(每空3分,共48分) 点燃 催化剂 Δ 点燃 点燃 △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第1~4单元测试题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S-32 Na-23 Cl-35.5 K-39 Cu-64 Ag-108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 2.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 ...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石器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B.点燃酒精灯C.溶解固体D.过滤 4.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A.二氧化硫(SO2)B.二氧化碳(CO2)C.氮气(N2)D.氧气(O2)5.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镁1.28 g、钙0.40 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6.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B.酿造米酒C.食物腐败D.红磷燃烧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8.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9.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 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产生绿色火焰B.铁丝:发出耀眼的白光 C.镁带:火焰呈淡蓝色D 11.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考试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及其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二、爆炸(考点二)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 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 气接触;温度达到着 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 隔离;与空气隔离;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 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 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 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 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 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

初三化学第四章测试

初三化学第四章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24 O—16 C—12 H-1 一、选择题: 2.将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的,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B) (C)(D) 3.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是() (A)木炭(B)硫(C)石蜡(D)磷 4.赛跑发令枪中的“发令纸”被打响后,产生的白烟要紧成分是() (A)二氧化碳(B)氧化镁(C)二氧化硫(D)五氧化二磷 5.下列用途,不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 (A)炼钢(B)医疗(C)填充灯泡(D)宇航 6.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不记得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的速度慢 (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且速度慢 7.要收集纯洁的氧气,最好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C)向上排空气法(D)都能够 10.下列物质中存在游离态氧元素的是() (A)空气(B)二氧化碳(C)氯酸钾(D)二氧化锰 11.下列化合物中是氧化物的是() (A)H2CO3(B)HClO3(C)CO2(D) NH4HCO3 12.下列组成空气的气体中,最不爽朗的是() (A)氮气(B)氧气(C)氖气(D)二氧化碳 13.酸雨的形成要紧是由于() (A)汽车排放大量的尾气(B)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C)自然界中火山的喷发(D)大量二氧化硫的随意排放 14.下列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能支持燃烧 (C)氧气是难溶于水(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6.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 (A)氦气比氢气还要轻(B)氦气的化学性质极不爽朗 (C)氦气的沸点低(D)氦气通电显示颜色 17.下列各组气体混合物,点燃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的() (A)氮气、氧气(B)氢气、空气(C)汽油蒸汽、空气(D)面粉、空气18.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的组成是() (A)可能是化合物,可能是单质(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含有C、H元素,也可能含有O元素(D)无法确定 19.依照已配平的反应式:4K2Cr2O74K2CrO4+2R +3O2,可估量R的化学式为() (A)CrO (B)Cr2O3(C)CrO2(D)CrO3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一)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6题,共60分)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 3.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 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 + O2 SO2↑ B. 4Al +3O2 2Al2O3 C. P + O2PO2 D. Mg + O2 MgO2 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 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 7.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 A.S+O2SO2 B.2Mg+O22MgO C.CuO+H2Cu+H2O D.2H2O2H2↑+O2↑ 8.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 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9.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第4章单元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Ca-4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空气液化C.煤的干馏D.石油的分馏 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丰富的D.石油可直接作飞机的燃料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 的灭火器具是( )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 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①②③④⑤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6. A.8g CO完全燃烧生成8g CH24,O和生成SO,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一定条件下, B SO322 C.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氧、氧元素H.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 D CO和22 NaClO7.日本福岛3.12地震后,用二氧化氯(ClO)来作消毒剂。用氯酸钠()和盐酸反23X +↑+↑Cl+2X 2 NaCl ,推断出2 ClO4HCl +应可制得二氧化氯,2 NaClO =232)( D.O B. HClO 的化学式为 A.H C. NaOH HClO32 8.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可燃冰”2和的倍,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8H (24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A. 可燃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C.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D.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9.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B. C.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和 )(10.鉴别H、CO、CH三种气体的最好方法是42 D .点

新2020年秋期科学版化学初三(九年级)上册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S—32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 A.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D.植树造林 2.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硫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CO作燃料B.用CO2灭火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用石墨制铅笔芯 4.“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5.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CO和N2B.CO2和O2 C.CO和O2D.H2和CO 6.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

B.将鼻子凑到容器口闻酸液的气味 C.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7.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煤脱硫以后再燃烧,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8.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9.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10.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单质碳。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D. 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

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 地运输、贮存氢气?

上海初三化学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碳 第1课时碳单质 第2课时 CO2和CO的性质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化学燃料 考点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低 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 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 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 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Cu64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用活性炭给红糖脱色和用SO2给纸浆脱色的原理相同B.今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出现的“雾霾”是对一种新分子的描述 C.工业上用澄清石灰水和氯气反应制漂白粉 D.Al(OH)3、NaHCO3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吸附原理,SO2脱色是因为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 色物质,A项错误;雾霾不是新分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B项错误;工业上用消石灰(石灰乳)和氯气反应制漂白粉,C项错误。2.201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规范操作, 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发生事故。下列做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对浓硫酸进行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不用设计尾气吸收装置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切取6.0gNa进行Na与水的反应 答案:C 解析:稀释浓硫酸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A项错误;氯气有毒,实验室制备氯气应该 进行尾气处理,B项错误;进行Na和水的反应时,应该切取黄豆粒大小的Na与水发生反应, 6.0gNa的质量过大,反应时容易发生危险,D项错误。 3.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SiO2超分子纳米管,其微观结构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该超分子性质稳定,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 B.SiO2是酸性氧化物 C.SiO2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SiO2与碱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SiO2超分子纳米管由SiO2组成,SiO2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A项错误。4.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承载着相应的教学功能,学生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学习可以锻炼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下列插图中的操作不合理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