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配置风险管理的技术政策(试行)

核电厂配置风险管理的技术政策(试行)
核电厂配置风险管理的技术政策(试行)

核电厂配置风险管理的技术政策

(试行)

一、前言

为保障核电厂的运行安全,防止或减轻可能危及安全的事故后果,核电厂设置了大量的安全系统,以将事故后果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为保证安全系统的可用性,核电厂营运单位编制了技术规格书,对核电厂配置(即核电厂各安全系统、设备及其必要的支持系统所处的状态)进行管理。技术规格书通常针对各具体系统或设备给出允许的维修时间等限制,但并不能对多重系统或设备失效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控制多重系统或设备失效可能导致的核电厂风险增量,尽管有些技术规格书对多重系统或设备失效做了一些规定,但由于核电厂配置组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对风险的控制方式并不完全合理。国际实践表明,对多重设备失效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是核电厂的配置风险管理。

配置风险管理通常使用风险监测工具来开展,为了使风险评估的结果便于理解,使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有清楚明确的定义,大多数核电厂都会在建立配置风险管理流程的同时,建立一套风险阈值和相应的风险管理矩阵来对不同的风险水平分类并进行分级管理。

—3—

国家核安全局制订本技术政策的目的是指导核电厂营运单位建立和优化核电厂配置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核安全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概念及术语

本技术政策中使用的概念和术语解释如下:

活态概率安全分析(Living PSA):在核电厂运行期间,应用概率安全分析方法,考虑核电厂设计和运行的变更、新的技术信息、更加精确的方法和工具、以及从核电厂运行中得到的新信息等,及时更新概率安全分析模型和数据,以充分反映核电厂的现状。

配置风险管理(Configuration Risk Management):利用活态概率安全分析模型,根据核电厂实际运行配置计算风险指标,开展核电厂风险管理的方法。

核电厂技术规格书:为确保核电厂正常运行或预计运行事件状态下的重要初始参数和安全系统配置处于正确的范围和合适的状态,而制定的一整套有关的运行要求和限制。在我国的核安全法规和导则中称为“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国内某些核电厂又称为“核电厂技术规范”或“核电厂运行技术规范”。

基准风险:考虑了设备因试验、维修等原因导致的不可用度,计算得到的年平均风险水平数值。核电厂常用的基准风险指标是堆芯损坏频率(CDF)和早期大量放射性释放频率(LERF),单位是1/堆年。

瞬时风险:在特定的核电厂配置情况下计算得到的风险水平数—4—

值,伴随核电厂配置随时间的变化,瞬时风险也是变化的。核电厂常用的瞬时风险指标是堆芯损坏频率(CDF)和早期大量放射性释放频率(LERF),单位是1/堆年。

零维修风险:如果某瞬时风险对应的是核电厂所有设备都可用情况下的风险值,即没有设备因试验、维修等原因导致不可用(零维修)的情况下的风险值,该瞬时风险即为零维修风险。

累积风险增量:某配置的瞬时风险相对零维修风险的增量对该配置持续时间的累积,即为累积风险增量。常用的累积风险指标是堆芯损坏概率增量(ICDP)和早期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增量(ILERP)。

允许配置时间(ACT):使用风险监测器对特定的核电厂配置状态计算得到的允许配置持续时间,即为允许配置时间。比较配置状态的ICDP/ILERP累积到对应风险阈值的时间,选取其中较小的作为允许配置时间。

三、配置风险管理的实施

核电厂配置风险管理实施流程包括确定风险阈值、建立风险管理矩阵和评价配置风险等三个步骤。

(一)确定风险阈值

核电厂营运单位应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核电厂实际情况确定一套风险阈值(通常包括瞬时风险和累积风险)来对应不同的风险水平分类。确定的风险阈值应该能够有效地区别不同的风险水平,同时考虑不同风险管理活动所需的资源投入,以有效利用资源。

(二)建立风险管理矩阵

—5—

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根据已确定的风险阈值建立风险管理矩阵,可将风险矩阵划分为风险可接受的正常控制区、需要控制风险的风险管理区(1个或多个)和风险不可接受区。本技术政策给出三个风险区的实施方法,核电厂营运单位可根据需求对风险管理区进一步细分。如表1所示,不同的风险区按照风险从低到高,用不同颜色区域(绿、黄、红)来表示。

表1核电厂风险区划分

运行(随机不可用)风险区域维修(计划不可用)

风险可接受,安排正常维修即可正常控制区(绿区)正常工作控制

需要控制风险,维修应尽快完成,同时可能需采取补偿措施风险管理区(黄区)

评价不可定量因素,制定风险管

理措施

风险不可接受,需立即采取措施风险不可接受区(红区)不主动进入该配置(三)评价配置风险,采取相应行动

运行配置风险管理:在核电厂发生运行异常,导致一个或多个安全重要设备不可用时,核电厂营运单位除执行技术规格书中规定的措施以外,还需采用风险监测工具评价配置风险,并根据风险所处的区域采取相应的行动。通常,处于绿区,正常执行维修活动;处于黄区,维修行动需尽快完成,允许配置时间由累积风险限值计算结果来确定,必要时需采取补偿措施;处于红区,则需立即采取行动降低风险,若机组处于功率运行状态,则需要立即停堆后撤,使机组处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维修配置风险管理:在核电厂实施维修活动前,需采用风险监测工具对维修计划进行配置风险评价,并根据风险所处的区域采取

—6—

相应的行动。通常,处于绿区,按照正常的工作控制;处于黄区,则需评价不可定量的因素,并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处于红区,则不允许主动进入该风险配置。如果评价结果表明当前配置下开展既定的维修活动有较大风险,核电厂营运单位需调整维修活动时间窗口。

计算出配置风险后,核电厂营运单位还应对评价结果进行评估,如识别出当前配置下的主要风险贡献项等,根据风险所在区域采取相应行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风险补偿措施。

四、配置风险管理的风险阈值

核电厂配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阈值是针对不同的风险指标来确定的,一套风险指标与对应的风险阈值共同构成了配置风险管理中衡量风险高低的尺度。风险阈值通常包括瞬时风险和累积风险两类定量风险指标。

参考国际上的良好实践,并结合我国核电厂实际情况,本技术政策给出了一种可接受的为各风险区域确定风险阈值的方法:(一)运行配置风险管理

1.运行配置风险管理的风险阈值主要考虑瞬时风险,推荐采用基准风险(包括CDF和LERF)的2倍作为风险管理区下限值(绿区上限值)。

2.推荐采用10-3/堆年(CDF)作为风险管理区上限值(红区下限值)。

3.推荐采用累积风险限值ICDP<10-6和ILERP<10-7计算允许配置时间,取其中较小值。在评价不可定量因素并采取了控制风险的措施后,允许配置时间可以延长到10倍。

(二)维修配置风险管理

—7—

1.维修配置风险管理的风险阈值主要考虑累积风险增量,推荐采用10-6(ICDP)和10-7(ILERP)作为风险管理区下限值(绿区上限值)。

2.推荐采用10-5(ICDP)和10-6(ILERP)作为风险管理区上限值(红区下限值)。不允许维修活动过程中瞬时风险指标CDF达到10-3/堆年。

(三)其他相关说明

1.运行配置风险管理与维修配置风险管理采用的累积风险限值相一致,如果核电厂发生突发运行异常,瞬时风险进入黄区,而相应维修活动的累积风险增量仍处于绿区,核电厂可以进行正常工作控制。

2.上述风险阈值对应的是全范围始发事件的风险,如果核电厂PSA范围尚不完善,可通过补充额外分析来扩大范围或对风险阈值进行适当调整。

3.国家核安全局鼓励核电厂采用比推荐值更严格的风险阈值,尽量降低风险,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

4.核电厂营运单位确定风险阈值的过程及最终确定的风险阈值应形成文件,可供国家核安全局检查或评估。

五、配置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按照本技术政策对核电厂运行和维修活动进行配置风险管理,并制定实施计划,及时地建立配置风险管理体系和开发风险监测工具。核电厂营运单位在执行本技术政策时应保证核电厂安全水平得以维持甚至提高。

国家核安全局将逐步制定和发布核电厂风险监测工具开发及使用的技术指导文件,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如同行评估等)确认核电—8—

厂风险监测工具的质量。

主送单位名单

序号单位

1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2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3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4生态环境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5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6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核设备安全与可靠性中心

7苏州热工研究院

8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9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0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11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12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3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4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5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16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17华龙国际核电技术公司

18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9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20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9—

序号单位

21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22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23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24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5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

26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

27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28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29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30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31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

32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33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10—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由于医学科学的固有规律导致的可能导致危及医疗对象生命健康的因素,进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的监管与处置是临床医学与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在开展医疗技术项目时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及设备、设施力量,以保证临床技术研究的正常开展。 一、医疗技术风险防范处置 (一)、职能分工 1.医务处负责全院医疗技术开展的审批、定期评估及初审上报等工作。 2.审计科负责全院开展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设备、耗材的物价审核及设置。 3.设备科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的日常工作,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和合理布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其中计量管理员负责全院的计量强检工作,以及设备和材料的收发保管工作。维修工程师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4.后勤保卫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耗材的招标、审核及购置工作。 5.药剂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药品的审核、采购以及使用监控工作。 6.伦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医学伦理问题的审核及监督工作。 (二)、临床科室: 1.对病人进行的各项诊疗必须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实施; 2.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必须了解,并熟悉相应处理对策。 3.创伤性操作必须要求患者在谈话同意书上签字。 4.操作前必须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及操作部位。 5.操作中要严格消毒,动作要轻、操作要熟练、防止粗心大意。 6.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操作中避免发生并发症,如刺破胸膜、损伤脏器、穿破血管或致肠穿孔等。 7.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8.应用新技术应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应用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费用等进行动态管理,按时上报评估报告。 (三)、麻醉科室: 1.根据不同病人的麻醉需要,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 2.麻醉者必须于术前亲自查访手术病人。 3.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病人的诊断及病情,明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要求,明确麻醉方式。 4.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做好预防及抢救准备。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我们侧重从企业整体层面制定风险战略、完善内控体系、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职能等。我们帮助企业搭建风险管理的综合架构,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从企业战略出发,统一风险度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将所有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避免企业重大损失,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使所有企业利益相关人了解企业的风险,满足股东以及监管机构的要求 ·形成一套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 风险评估 系统辨识客户企业面临的风险,将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 ·统一的风险语言 ·确定风险列表和坐标图

·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明确风险的价值 · 风险管理诊断 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诊断对于重大风险管理的应对手段,把握企业了解当前的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案。 ·评估核心风险的管理状况 ·满足合规的要求 ·找出风险管理现状与最佳管理实践之间的差距 · 风险战略设计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确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设计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战略。 ·确定风险管理指导方针 ·确定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 ·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模型 ·确定风险预警体系 · 风险文化建设 统一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语言,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责任感,建设与企业风险战略相符合的风险文化。 ·普及风险管理知识 ·强化全员风险意识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联系,故医院制定本制度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医疗管理方面 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 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医院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进行专业准入规范,各临床科室均须严格按照收治范围诊疗患者。 2、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并由医院统一按照规划分配名额,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特别在ICU、门急诊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也要按照医院部署开展诊疗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培养 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学习培训,以及必要的按章处罚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 1、抢救设备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一旦抢救病人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喉镜、吸痰器等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2、实验设备故障导致检查报告有误。错误报告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四、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监控程序 深刻地认识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医疗风险以及现有医疗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为确定最合适的医疗风险应对方法奠定基础。医疗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作为组织决策过程的输入。 1、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医疗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记录文本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 内容:医疗风险和控制技能防范培训 授课人: 目的: 1、作好医患纠纷的防范工作; 2、正确应对医患纠纷与风险; 3、规避医疗风险的策略与措施; 4、建立预警机制,降低医疗风险; 5、提升纠纷防范处理的技巧与艺术 培训背景: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患者家属在医院闹事怎么办? 小儿喂药不当发生窒息怎么办? 非公安、司法机构要求复印病历怎么办? 医疗纠纷“私了”后患方又后悔怎么办? 面对医疗风险,你该如何防范? 在门诊、住院、出院、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卫生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但相对于其他高风险行业,国际医疗界对于医疗风险的研究与管理起步要晚得多,而且缺乏成熟经验,风险一旦发生,将对医院形象及医务工作者信誉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都难免风险。在我国,六百万之众的卫生队伍中80%的人,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目前对风险的防范缺网络、缺数据、缺管理。我国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超过20亿,全国30万个医疗机构(其中包括1.7万家医院)都在从事医疗服务,不同地区、不同

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给整个体系带来巨大风险。谁也无法推算他们每天会遭遇多少风险,然而,如何承载和化解医疗风险,却关乎着这支队伍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事业的发展大计。 培训大纲: 《医疗风险防范培训》课程内容如下: 课程导入:医疗风险防范的24字诀 权宜之计:众人集资防不测 高额赔偿:医生头顶悬利剑 事出有因:断案亟待细尺度 强制保险:潇洒行医好靠山 风险砥砺:铁杵成针功夫深 护佑天使:因势利导占先机 分析:医疗风险防范培训案例! 解析:医疗风险防范内训案例! 案例:医疗风险防范课程案例分析! 一、纵论医疗风险 1、医疗风险的概念 广义 狭义 2、医疗风险的特点 (1)不可避免性 (2)类型复杂性 (3)危害严重性 3、医疗风险的起源

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风险控制体系 第一部分:风险类别 依照风险的内容和来源,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企业风险分为:1.战略风险 2.财务风险 3.市场风险 4.运营风险 5.法律风险 结合我司现发展阶段,将公司风险控制系统主要划分为两大板块,即公司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与公司业务风险控制体系。

?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一、战略风险控制 (详见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二、财务风险控制 (详见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三、运营风险控制 (详见公司各项管理制度) (一)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 (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三)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四)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部门、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五)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适当考虑把各业务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四、法律风险

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由企业决策层主导、企业法律顾问牵头、企业具体业务部分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 对合同审批的内部控制(关键词“公司公章、合同章的管理”)公司应制定严格的合同审批程序,以防止随意签署合同。 公司合同涉及到公司的法律责任、资金收付、税收支出等等,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完善的审批流程:此时的低效率有助于控制公司的风险、降低经办人员的责任。 1、对于常规合同,公司内部确定经领导、律师审核通过的标准文本;如果对方提出修改部分条款,需要走审批程序; 2、对于非常规合同,需要走经办人、经办部门经理、(财务总监)、法律顾问、总经理(乃至董事长)审批后,公司办公室、业务部门方可予以盖章。 3、主要审查: (1)合同主体;(2)业务的合法合规性;(3)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是否浮动、浮动的条款;(4)涉及到的全部税收计算;(5)相关约束商务条款是否合理;(6)权责利是否明确对等;(7)是否超过总经理、董事长、董事会的审批权限等等 第二部分:业务控制体系的建立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1)讲课讲稿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1.1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1.1违反工作法律 1.1.1.1上班或值班期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1.1.1.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与旁人聊天、嬉戏或打手机; 1.1.1.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患者的相关信息; 1.1.1.4对医院相关规定及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出不负责任随意的解释,造成患方误解或引发不满情绪; 1.1.1.5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1.1.1.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1.1.2违反诊疗规范 1.1. 2.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1.1. 2.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抢救工作; 1.1. 2.3门诊、急诊医师对连续3次来院就诊但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相关科室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1.1. 2.4门诊、急诊医师或住院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1.1. 2.5门急诊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病房医师不查看病人情况即开具医嘱; 1.1. 2.6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1.1. 2.7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1.1. 2.8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介绍

EAS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EAS战略管理系统部王云 导读 风险管理系统对很多客户、机构营销实施等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新领域。 美国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COSO) 于2004年9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版的COSO框架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它提供了关键原则和概念、共同的语言以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作为一本国际权威文献,该框架除了在美国企业中应用,也为其他国家广泛借鉴应用,同时也是金蝶EAS风险管理系统建立的重要理论标准。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EAS 项目实施人员。适用与EAS 所有通用版本。 请注意:本文件只作为产品介绍之用,不属于您与金蝶签署的任何协议。本文件仅包括金蝶既定策略、产品及功能方面的信息,不能以本文件作为要求金蝶履行商务条款、产品策略以及开发义务的依据。本文件内容可能随时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目录 1背景 (3)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3) 2.1概述 (3) 2.2常用术语与概念 (4) 2.3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6) 2.4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2) 2.5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13) 3体系涉及的几个重要关系 (14) 3.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14) 3.2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5) 3.3指标监控、信息系统及风险管理的关系 (15) 3.4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16)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1背景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国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演进,形成了以保障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为主要目标的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不同时期,学界与业界有着不同的解读与认识,但从目前多国的普遍研究与实践看,监管部门与集团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线和方向,信息系统和内控风险管理趋于融合和统一。风险识别重要,而对风险的控制和预防更重要,风险与控制活动是蕴含在业务流程之中的,所以信息系统就成为风险控制的有力工具,而要有效发挥这种工具的价值,风险管理要求融入信息系统之中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学习并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为把握风险管理产品、协助集团企业构建科学的内控与风险管理系统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2.1概述 2001年前后爆发的一系列公司丑闻,使得各国对采用新的法律法规和上市公司监督准则来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美国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COSO) 首先于2004年9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版的COSO框架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它提供了关键原则和概念、共同的语言以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作为一本国际权威文献,该框架除了在美国企业中应用,也为其他国家广泛借鉴应用。 COSO框架常以下图所示的立方体形式表达。这一框架体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同时也展现了企业目标和组织结构这两个重要维度。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

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企业风险管理包容内部控制。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关系,两者之间存 即内部控制,从这一概念来说,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 1.1组成部分重合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中,其中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这五个要素是重合的。 1.2最终目标相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目标都包括: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报告目标。 1.6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作用是控制风险;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最终目标也是控制风险。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发展,风险管理拓展了内部控

制内涵,内部控制发展成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因此,我们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一体化,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处理。 [1] 问题与误区编辑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设中的误区或问题 还 一种常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可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既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管理过程,更是一种自律行为。 2.2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 虽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有很多重合之处,如要素很多相

同、方法很多相似,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具体运用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发展阶段、行业特性、技术条件、外部环境等要求来执行。比如,某企业生产医疗设备或药品,因为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而且政府管制非常严格,风险管理的迫切性相对较强,此时企业以风险管理来主导内部控制比较合适;如果某企业是为了使自己的财 系,只有理论说教,缺少实际行动。 2.5制度执行不力 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没有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再先进的制度也不起作用。影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执行力度的因素很多,其中,

7--医疗技术与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1

沭阳县人民医院骨三科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 2014年上半年持续改进 2014年上半年我科在医疗技术方面狠抓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降低手术风险及医疗技术损害。上半年共完成脊柱手术147例,其中近100例为四级手术。其中脊柱内镜诊疗技术通过二类技术验收,其中椎间孔镜技术已经开展40例,技术越来越成熟,手术时间也由一开始的时候3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多。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为再有越级手术的现象。手术申请单签发和审批程序逐步好转。术前讨论内容较前丰富,有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但是仍有一些不足,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上半年仍有2例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和1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 二、分析原因: 2例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均为钢板断裂,分析其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如骨折未愈合前,早期、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断裂;执行出院医嘱,未定期复查,错失补救的最佳时机;者年龄大、吸烟、贫血等自身因素;折粉碎较重。也有手术原因如过分剥离软组织,破坏血运;折复位不佳,影响愈合;内固定选择欠妥。 1例非计划在手术患者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症状残留,分析原因为患者的过早下床活动、术中对髓核处理不干净。术中止血不彻底,二次手术补救患者治愈。 三、整改措施

组织全科医生开科会,结合科室特点,讨论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要求: (一)严格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制定与每位医师手术权限与资格、能力相符的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将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列出本院开展的二、三、四级手术的目录。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四)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五)按照要求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期督促患者复诊,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在患者出现并发症前及时干预。 (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术中严格遵循诊疗操作规范,骨折患者避免过多剥离骨膜,骨折粉碎患者同时给予植骨治疗。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目录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2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2 (一)一级预警项目2 (二)二级预警项目6 (三)三级预警项目7 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7 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8 (一)立案8 (二)处理程序8 (三)处罚8 四、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9 (一)医疗技术损害一般处置原则9 (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9 (三)医疗技术损害相关处置11 (四)奖惩12 临床医疗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一、门急诊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一)门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13 (二)急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13 二、病房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三、术中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4 四、突发事件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4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

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公司风险管理设计 (初稿) 风险管理部(筹) 二0—0年八月 目录 一、公司主要风险构成 1、信用风险 2、操作风险 3、法律风险 二、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的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初步设计(一)风险管理系统之管理体系 1、风险识别、评估与预警 2、风险防范与控制 3、风险转移与补救 (二)风险管理系统之组织架构 (三)风险管理战略 三、公司目前阶段主要业务流程设计 1、资金业务流程设计 2、财务顾问/管理服务业务流程设计四、文件汇编

公司风险管理设计 一、公司主要风险构成 依据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金融企业诱发风险的原因的分类,并结合公司的目前发展阶段和实际业务,公司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务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传统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同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然而,由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可能发生在实际违约之前,当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时,也会存在潜在的损失。 对公司来说,资金业务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 信用风险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主要形式。 (1)违约风险既可以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企业 (2)结算风险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涉及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交易。赫斯塔银行的破产促成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 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操作风险包括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与预警制度42326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与预警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增强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损害风险意识,以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技术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操作常规为准绳,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各环节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加强预警监控,预防并及时控制医疗技术风险发生,防止医疗事故,准保医疗安全,制定本机制。 1、医疗技术风险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 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2、建立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组织 2.1医务部为医疗技术风险主管职能部门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 员会(一下称“技术委员会”)、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分别为技术风险管理专业审查组织和伦理审查组织。 2.2各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本院各级各 类医师均应纳入管理范畴。 3、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属 国家(省)准入技术未获准入不允许临床应用。 (一)属卫生部管理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和诊疗科目、经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安全、有效、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

录的,科室可以向医务部提交准入审核申请。 具体程序如下: 1、科主任负责对照卫生部《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对本科室拟开展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达到卫生部相应医疗技术 管理规范的,组织填报《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医务部负责审查材料完整性,审核完备后提交院技术委员会,对照相应医疗技术管理规范逐条进行技术应用能力审查,通过后通知科室填报《新技术、新项目伦理审查申请表》,提交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进行伦理审查。审查过程中,需由技术负责人到场进行汇报和答辩,必要时专家可现场核实设备实施条件。审查意见在讨论后以投票方式作出决定,技术审核根据半数以上审核人员的意见形成技术审核结论。伦理审查决议形成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同意。 3、以上审查通过后,经法人代表签字确认后,向卫生部指定机构提交技术审核申报,医院按其规定流程接受现场审查和书面审查。 4、通过卫生部指定机构的审核后,医务部向卫生厅申请办理诊疗科目项下的医疗技术登记,登记后通知临床科室开展相应医疗技术。3.2 属卫生厅管理的第二类医疗技术比照第三类医疗技术准入程序 进行准入申报。

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设计(初稿) 风险治理部(筹) 二○一○年八月

名目 一、公司要紧风险构成 1、信用风险 2、操作风险 3、法律风险 二、公司风险治理系统的治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初步设计(一)风险治理系统之治理体系 1、风险识别、评估与预警 2、风险防范与操纵 3、风险转移与补救 (二)风险治理系统之组织架构 (三)风险治理战略 三、公司目前时期要紧业务流程设计 1、资金业务流程设计 2、财务顾咨询/治理服务业务流程设计 四、文件汇编

公司风险治理设计 一、公司要紧风险构成 依据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金融企业诱发风险的缘故的分类,并结合公司的目前进展时期和实际业务,公司的风险要紧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阻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务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缺失的风险。 传统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同而造成经济缺失的风险。然而,由信用风险带来的缺失也可能发生在实际违约之前,当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时,也会存在潜在的缺失。 对公司来讲,资金业务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 信用风险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要紧形式。 (1) 违约风险既能够针对个人,也能够针对企业 (2) 结算风险是一种专门的信用风险,涉及在不同的时刻以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交易。赫斯塔银行的破产促成了巴塞尔委员会的产生。 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点。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的观看数据少,且不易猎取。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缺失的风险。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操作风险包括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职员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治理。 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与市场风险要紧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分险要紧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公司业务和治理的各个方面。

高风险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制度与程序

高风险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规范高风险医疗技术的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科室开展高风险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二、各科室根据本专业本科室开展的医疗技术,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见附件《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 三、依据我院《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的规定,高风险医疗技术的开展资格授权于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并按照四级手术进行审批管理,未予授权的人员将不得开展相应的手术及操作。 四、术者能力的评价,每两年评价一次。评价规定依据我院《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执行。 五、监督管理 (一)医务处(质控办)履行管理、监督、检查职责,对高风险医疗技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 (二)按照本制度对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进行准入和动态管理; (三)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其检查结果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项目中; (四)对违反本规范超权限手术的科室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

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并按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 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 一、内科 (一)心内科 1.高危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PCI)治疗术 严重成角 ( >9 0°)、重度钙化、近端严重弯曲、完全闭塞>3个月和 (或)伴桥状侧支、左主干病变、累及不能保护的大分支、静脉桥退行病变; 及合并:年龄≥75岁、LVEF <3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肾功能不良:血肌酐 >176.8μmol/L ( 2 .0mg/dl)等临床情况 2.冠状动脉旋磨术 3.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 4.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5.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 (二)呼吸内科 1.支气管镜检查 2.TBNA 3.镜下治疗 4.电子胸腔镜 (三)消化内科 1.急诊胃肠镜检查 2.内镜下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3.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 4.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5.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术 6.诊断及治疗ERCP术 7.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第1步 确立董事会在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组建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树立风险管理的共同理念,正确对待风险,创立一种风险评估及激励机制,促进全体人员共同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第2步 增加机构设置,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风险识别的能力,反应灵敏,严谨细致。应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参加企业风险管理师的培训和认证机会,通过专业而系统的学习提高管理层的素质,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第3步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想减轻风险就要减小不确定性发生的可能。不确定性的实质就是一种信息不完全状态,这种信息包括企业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的政策信息等,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网络。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降低风险的基本途径。 第4步 建立全面风险评估体系,这是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体系的核心。风险评估先采取工作分解结构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识别不确定风险因素,再利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故障树等分析方法建立评估模型,综合分析其风险水平,掌握影响企业的关键性风险因素,提出应对方法。 第5步 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实施全员、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SWOT矩阵分析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战略思想、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全体员工、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进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 第6步 大力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风险管理人才。这是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其一,有条件的高校应在相关专业开设风险管理有关课程。其二,应大力加强项目管理证书论证工作,培养一支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其三,应重视风险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以积累丰富的风险管理 经验。 第7步 变革现行风险管理体系,重组风险管理审批机制,实现“帕累托改进”。运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审批资源和信贷项目资源,压缩风险审批管理过多的环节,建立风险管理的多元化审批机制,从而提高项目风险审批的效率,从体制上降低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策略与步骤 企业风险管理,即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设置风险管理流程,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达到防控企业风险、降低或者转移损失,保证企业健康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设置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领导机构,总体负责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工作。企业风险管理

【C1】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六十一团医院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1 / 20

目录 1)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 2)紧急情况下人员替代方案 3)科室高风险诊疗项目目录与管理流程 4)科室高风险患者管理记录本 5)医疗技术管理报表(月报与年报) 6)科室的持续改进记录 2 / 20

六十一团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3 / 20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违反工作法律 (1)上班或值班期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与旁人聊天、嬉戏或打手机; (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患者的相关信息; (4)对医院相关规定及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出不负责任随意的解释,造成患方误解或引发不满情绪; (5)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2.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4 / 20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对内部控制无效性理解错误的是()。 A: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够完整合理 B: 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 C: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D: 因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过高而无法实施答案:D 【2】沟通按照其渠道可以分为()。 A: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B: 自下而上沟通、自上而下沟通 C: 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D: 内部沟通、外部沟通 答案:C 【3】以下不属于经济增加值评价系统特点的是()。 A: 注重资本增值 B: 着眼长期发展 C: 评价指标单一 D: 指标计算相对简单 答案:D 【4】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是()。 A: 资产安全目标 B: 战略目标

C: 经营目标 D: 报告目标 答案:B 【5】针对信息系统开发外购调试方式,选择服务供应商时应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是()。 A: 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 B: 既要评价其现有产品的功能、性能,还要考察其服务支持能力和后续产品的升级能力 C: 明确自身需求,对比分析市场上成熟软件产品,合理选择软件 产品的模块组合和版本 D: 不仅要考核其对软件产品的熟悉理解程度,也要考核其是否深刻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是否理解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是否有过相同或相近的成功案例 答案:D 【6】企业在管理控制系统中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以定期或者非定期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各种图表和文字资料 的报告是()。 A: 财务报告 B: 外部报告 C: 内部报告 D: 内部审计报告 答案:C

【7】下列活动中,不属于风险管理流程的是()。 A: 风险承担能力确定 B: 风险计量 C: 风险控制 D: 风险识别 答案:A 【8】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的是()。 A: 企业文化 B: 企业的规章制度 C: 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 D: 管理层的管理理念 答案:A 【9】利用两个或若干个相关的数据之间的某种关联关系,运用相对数形式来考察、计量和评价,借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分析方法是()。 A: 综合分析法 B: 比率分析法 C: 比较分析法 D: 趋势分析法 答案:B 【10】对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理解错误的是()。

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经营的安全、稳健运行,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实现公司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1)将风险控制在与公司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 (3)确保遵循国家法律法规; (4)提高公司运营的效益及效率; (5)取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重大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方案,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五大类。 第二章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第四条为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公司设立三级风险责任体系: (1)风险决策机构: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由公司管理层人员组成,负责重大风险决策和制度发布; (2)风险专职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设在总裁办,负责具体和日常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组织工作,并向公司CEO报告工作; (3)风险执行机构:公司各职能部门,各部门应设置兼职风险员,开展日常风险工作,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建议及时向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反馈; 第五条公司成立全面风险领导小组: 组长:孙X 副组长:李X 成员:朱XX、李XX、李XX、刘X、盛X、李XX、时XX、何X、罗X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第六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职责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职责: (1)对年度风险管理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 (2)审议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

(3)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4)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 (5)审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 (6)确定、审核风险管理考核方案; (7)审议签发风险管理制度; (8)审议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综合报告; (9)办理有关风险管理其他事项。 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职责: (1)拟定和修订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2)组织年度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3)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4)做好风险信息汇总; (5)负责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6)负责指导、监督有关职能部门风险管理工作; (7)办理全面风险管理其他工作。 风险职能部门职责: (1)执行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和基本流程; (2)研究提出本业务部门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和机制; (3)负责本部门风险信息的收集和评估; (4)负责本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改进和完善工作; (5)及时按规定提交上报风险管理信息、工作报告等; (6)做好本部门风险预警和监控; (7)办理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 第三章风险信息的收集和评估 第七条战略风险信息收集的内容: (1)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 (2)市场对研发产品的需求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