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图集

中国地质图集
中国地质图集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康滇等4个主要的构造体系域,它们东西横亘、南北纵贯,东西约略对称,并以上扬子地块为中心构造结,构成了一幅大中华构造格架。 我国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所编1:250万地质图上最主要的区域断裂(表5-1)计89条(图5-2),有45条属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性断裂,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体系域,其中包括6条板块结合带和6条重要的微板块结合带和10条地壳拼接带,多数有蛇绿岩带、构造混杂岩带发育。不少伴有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其中有16条已发现有蓝片岩带。而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在中央造山系发现。由于绝大部分具有较长的发育历史和复杂的力学转变过程,地质图未能区分其属性。 古亚洲构造体系域 该域包括任纪舜(1997)所划分的古亚洲构造域,但范围、时限更为广泛,主要是还考虑了板块拼合后的陆内造山作用。以李四光(1973)所划分的3条巨型纬向带为主体,还包括其间所镶嵌的东西向排列的陆块或地块。这些构造形体总体循近东西向展布,中部约略向南弯曲或形成规模不等向南凸出的弧形弯滑构造,如淮阳弧、广西弧等,并相伴有NEE、NWW 向一对X型剪切构造。 该体系域主要发育于我国中北部,包括发育于晚元古代以来,定型于华力西期的天山—兴蒙造山系和定型于印支期的中央造山带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华北陆块。形成于燕山期发育于特提斯与华夏构造域之上的南岭构造带也是该域的新成员,以隆起—花岗岩带为特征,是陆内造山的产物。除此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构造带。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为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特提斯洋迭次关闭,冈底斯—印度板块多次相对向N或NNE方向聚合、碰撞造山形成的一个主体为NW向、中段为近EW向、东南段约略向南东撒开的反S状弧形挤压地带,是总体为EW向的特提斯造山系在特定边界条件下发生的构造畸变。其地域主要在中央造山带之南,扬子陆块以西的青藏高原地区,NW向的右江造山带也属该域组成部分。主体由一系列造山带间夹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等长条状弧形微陆块组成,其中有一系列巨大的断裂带,亦呈反S状,长达1 000~3 000 km余,多数伴有蛇绿岩带、外来混杂岩块或蓝片岩带,他们一般具有拉张、逆冲挤压等复性特征。东段兼有左行走滑和旋转,南段显示右行,其间的块体有向SE挤出的趋势。多数断裂活动性较大,为地震多发带。 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全长3 000 km以上,北西段呈NWW向分为两支:一支为羊湖—金沙江断裂,发育西金乌金蛇绿岩带,并有榴辉岩分布,在蛇形沟新发现有早二叠世深海放射虫硅质岩;另一支为郭扎错—若拉岗日断裂,在藏北青南沿带发育二叠—三叠系复理石、硅质岩、基性火山岩及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且有蛇绿岩残块及蓝片岩。中段折向NNW至SN 向,由金沙江蛇绿岩及含志留系—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的泥砾混杂岩组成宽达30~40 km的强变形带,以逆冲兼有右行剪切为特征。南段经哀劳山延出国境,与越南黑水河消减带相连,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一览 表 1.岩土与工程地质系 导师姓名职称 导师 类别 性 别 出生 年 招生专业及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唐辉明教授博导男1962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防灾减灾 工程及防护工程 岩土体稳定性、数值模拟、地质灾害治理tang 殷坤龙教授博导男1963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防灾减灾 工程及防护工程 滑坡,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岩土体稳定性 研究 yink 项伟教授博导男1953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xian 晏鄂川教授博导男1969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理与利用,滑坡监测与 信息化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演化过程描 述与模拟 yecy 余宏明教授硕导男1952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地质灾害分析研究、预测、防治,水利水电 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 yuh 方云教授硕导男1955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动力学,岩土文物保护dsz@ 刘佑荣教授硕导男1955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体力学,岩土工程liuy 冯晓腊教授硕导男1964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软土工程特性,城市工程地质fdgs 邓清禄教授硕导男1962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deng 林彤教授硕导女1964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灾害预 报与治理 linto 李云安教授硕导男1965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地基基础岩土工程,滑坡灾害地质工程,地 面变形环境工程 liyu 谭松林副教授硕导男1957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城市环境岩土工程,软基处理,地灾评估tans 王洪兴副教授硕导男1957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体稳定性hxw 滕伟福副教授硕导男1963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体稳定性,地灾评估teng 唐朝晖副教授硕导女1964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公路岩土工程,环境岩土工程zhta 简文星副教授硕导男1967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研究,滑坡的监 测、模拟、预报与防治技术研究,环境岩土 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wxj 胡新丽副教授硕导女1968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斜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防治工程设计及效 果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及治理工程 设计 hux 吴益平副教授硕导女1971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GIS在岩土工程 中的应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ypw 马淑芝副教授硕导女1974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土测试技术,水岩耦合数值分析及工程应 用 jhbm 贾洪彪副教授硕导男1969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体结构网络面模拟,地灾评估jhbm

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三节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德兴市海口镇中学白焕冬 一、教材分析: 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地图也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因此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质。 教材中《地图》一节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三者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初步的地图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我对这三部分的内容做了一个次序调整,把地图的应用放在地图的基本要素前来讲,我发觉这样的安排会对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兴趣产生有明显激发作用,让很多曾经畏惧地图的学生重新认识到地图背后原来蕴含有如此众多有趣而实用的生活信息,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去探索新的地图知识,同时也为下面两节内容的学习作了良好的知识铺垫。 二、教学设想: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地理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地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基于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考虑,我选择德兴铜矿、海口地形图、以及Google Earth软件提供的其它丰富多彩的卫星图,对于同学们生活的周边环境进行体验和重新认识,让学生找到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感体验,由此引发的好奇和兴奋能激起学生探索地图知识的兴趣。本节课以知识的体验运用为主。通过视频欣赏、以及对Google Earth软件简易的使用操作指导,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体验与游戏中,不断强化、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见下表)

#白岩松#的北京生活地图

#白岩松#的北京生活地图 #白岩松#。 尽管近年来屡见不鲜的“白话解说”和网络惊语,让白岩松早已不是那张“一看他脸就知道出大事了”的国脸。但即便是“中年即发少年狂”,“严肃先生”本色依然不改,这也包括他几乎不接受工作之外的采访。定好闹钟,抓紧直播前的紧张闲暇,他的城市、他的生活,还有他的工作,白岩松铺陈开来、却滴水不漏,如同他喜欢的巴赫,华丽而严谨,但再琢磨:一个个细节中,都是音符在欢快地跳跃。。 近日,白岩松在接受《Time Out》杂志专访时透露了自己常去的餐厅。。 #黄河水陕西小吃#:由三联书店的旁边搬到了对面,这里的面非常好吃,而且便宜。。 #四川仁火锅#:这家的火锅真的挺有意思的,我们老男人聚会也老去,这还是在《TimeOut 北京》上看到的。。 #Susu#:这是我最近在钱粮胡同里摸到的越南菜馆,那真是藏得很深,但挺不错。#最好的北京# #料理# #特色餐厅# #北京最佳特色餐厅大赏# #京城最火明星餐馆#。 #最好的北京# #明星生活地图# #料理# #特色餐厅# #北京最佳特色餐厅大赏# #京城最火明星餐馆#。 文章来源:《Time Out》。 全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06388463.html,/UKva8C。 爱乐活美食热门标签特色餐厅。

Susu 最好的北京 白岩松的北京生活地图最好的北京

四川仁火锅最好的北京 黄河水陕西小吃最好的北京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06388463.html,/post/38222ff78e930148f8361917?from=wenku/?from=wenku

绘制穷人生活的地图

关注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2020焦点简报 2007年10月 绘制穷人生活的地图 Todd Benson, Michael Epprecht, and Nicholas Minot 帮助穷人和饥饿的人们的行动需要着重考虑的是他们居住在什么地方,以及当地居民的一些特征。在过去10年中,世界银行、IFPRI以及其他一些组织的贫困研究者已经和当地的分析人员一起完成了30多个国家的详细贫困地图绘制工作。这些地图可用于估计一些相对较小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例如在行政区以下甚至是社区层次上,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好的理解穷人的空间分布,以及去调查贫困和其他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一些关于穷人和饥饿者居住地的知识以及这些居民是否与当地其他居民发生联系,对于洞察穷人和饥饿者的行动是很关键的。总之,在越南、马拉维和莫桑比克所制定的贫困图被用于证明,穷人和饥饿者对于自身在空间分布上的更好理解能够深化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危机意识,从而能够更全面的评估他们所遇到的机遇,寻求更健康、积极的生活,使其更充分的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潜力。 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对贫困的空间分布感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贫困地图把贫困空间分布的大量信息综合成一个模式,对于不具有这方面技术的读者而言也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贫困测量会隐藏一个国家个地区内福利水平的明显不同。详细的贫困地图提供了一个国家内贫困水平巨大差异的清晰画面。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发展了一系列小地区的贫困地图,用于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一种地方等级贫困检测的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减贫策略在什么地方是成功的,在什么地方是失败的。不断修正而提高,所以这种策略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实施。 第二,这些模式的知识更有利于瞄准项目设计的目标,至少是部分的减少贫困。很多国家利用地理瞄准模式,利用政府计划为穷人提供了一些服务,如贷款、食品资助、收入分配、医疗保健和教育。瞄准更多穷人居住地区的项目的效率和成本收益得到了提升。 第三,地图所显示的国家贫困分布模式提供了一个调查与贫困相关联的地理因素的起点。例如接触到市场或其他公共服务,气候或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当检查一份详细的贫困地图时,大多数读者会立即问为什么有的地区贫困率特别高而其他地区则相反。一系列的分析技术和贫困地图一起被用于调查贫困的空间决定因素。对与贫困相联系的地理因素的更好理解有利于推动发展减贫策略集中修正这些因素,从而使得那些贫困地区的居民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贫困地图如何产生 到目前为止,贫困发生率地图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住户调查资料。但是由这种方法所产生的贫困率只是对几个有限的省或者国家的估计。大约10年前,研究者开发了一种能够产生更详细贫困地图的方法,通过结合人口普查和住户调查资料(见表一),这种新的方法产生于对一个国家内存在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不平等的行政单元,允许产生一个解决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的地图的假设。必须指出的是,贫困地图分析一般不包括所收集的新资料。但是它利用了已有的调查和人口统计资料,在很多国家,这些资料经常是没有被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汇总.doc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 工作指南 (2.0版) 2001-06-01发布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

前言 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 1 适用范围(1) 2 引用标准(1) 3 术语定义(1) 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 4.1图元编号(2) 3.2 TIC点编号规则(2) 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 5.1 图层命名规则(2) 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 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 6 图层划分(3) 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 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 7.2 水系图层(4) 7.3 交通图层(5) 7.4 居民地图层(5) 7.5 境界图层(6) 7.6 地形等高线图层(7) 7.7 地层图层(8) 7.8 火山岩图层(12) 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 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9) 7.11 脉岩图层(27) 7.12 围岩蚀变图层(28) 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 7.14 断层图层(32) 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 7.16 矿产图层(35) 7.17 产状符号图层(37) 7.18其它图元图层(38)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内容简介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 地层概述 前言 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 1.1 地层学(Stratigraphy) 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等。 1.4 地层区划(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和状况颇不相同,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即是地层区划。这种划分不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工划主要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来划分。而决定和影响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地壳的活动性、古地理与古气候条件、古生物群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其中构造环境起着控制作用。现行的地层区划,是综合各个层系共同特点的综合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可分为两级。一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一级构造单元(或构造域);在同一地层区内,“系”级以上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区系上应可对比,“统”级地层单位可基本对比。二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分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二级构造单元(地块、褶皱带);在同一地层分区内,要求“统”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完全可以对比,“组”级单

中国地形考试试题和答案

中国地形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某些岛屿或大陆轮廓示意图,回答1~3题。 1.山脉西坡降水较多,且乳肉畜牧业发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山脉两侧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关于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③位于印度洋板块,②④位于亚欧板块上B.④岛位于①岛的西北方向 C.第一次技术革命,对④地区的工业发展影响最大D.四地沿岸均有暖流经过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4~5题: 4.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A.甲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乙 C.丙 D.丁 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C.③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D.④地风沙危害严重 读右图,完成6~7题。 6.图中的①②③三条山脉 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分界线 B.两侧的士壤类型明显不同 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 7.关于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山脉两侧农业地域类型明显不同 B.②③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 C.①②山脉都是我国主要的林区 D.①③山脉两侧的河谷地带是当地的农业区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据此做8-11题。 名称 (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 (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 (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4)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主要山脉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 太行山、五台山、泰山等 丘亚 陵热 山带 区 (5)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低山 (6)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 (7)华南、滇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丘陵 秦岭、大巴山、大别山等 武夷山、南岭等 五指山、台湾山脉等 (8)青藏地区的山脉 8.既属于“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中山”,又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测量学作业 中国地质大

课程名称:测量学成绩: 2011《测量学》课程设计 ――1:5万地形图分析设计 一、解释图廓外的各种地图整饰要素 1. 地图图名 图名包含制图区域和地图主要内容,往往选择图内重要地名、村庄、厂矿企业或突出的地物来命名。图名包含制图区域和地图的主要内容,图号表示了该区域的地理位置。通常都是将图名放在北图廓外居中的位置。本图图名:“不老屯”图号:“ 11 —50—126 —乙”省、市权属:“北京市密云县”。 2. 接图表 接图表又叫图幅结合表,表明地图所在位置,用来注明本幅图与相邻幅图的关系,供查找相邻幅图使用。一般标注在图廓外左上角,中间有晕线的是本幅图,四周八个格里写的是“邻居”的图名,表示该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使用它能很方便的进行图幅拼接。 3. 比例尺 地形图比例尺是指地形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通常把1:50、1:500、1:2000的比例尺称为大比例尺,1:2.5万、1:5万称为中比例尺,1:20万、1:50万称为大比例尺。本图比例尺为1:50000 o . 4. 坡度尺 用于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平距,确定相应的地面坡度或其逆过程的一种图解曲线尺。它是按等高线间的平距d与高差h、相应的地面倾角a或地面坡度i(: tan,以百分比表示)、地图比例尺分母M之间的函数关系:d:(h/M)cota为基础制作而成。通常由甲、乙两个曲线尺叠合组成:甲尺用于量取相邻两条等高线(首曲线)间的地面坡度(或 地面倾角)或进行逆量取;乙尺用于量取相邻六条等高线(计曲线)问的地面坡度(或地面倾角)或进行逆量取(如上图)。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平距确定相应的地面坡度时,先量 任课教师: 日期:2011年06月26日1

网络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案背景: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种语言,学会读图、识图是学好地理这门学科的必要条件。地图的种类有很多,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其中,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测绘技术日新月异,地图的制作和更新越来越快。现在,利用卫星、飞机等运载工具,能够大范围、高质量、快速地记录和传输地理信息。根据航空照片和卫星图像等资料编制地图,可以快速和准确地反映地表各种事物的变化。 现今的中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网路知识,学会在网路上搜索自己想要查找的内容。作为教师,要有意识把网络搜索引入地理课堂。在学习《地图》这一节内容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地图,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 教学课题:网络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材分析:地图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文化工具,地图也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因此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质。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有别于传统地理课堂的一节课,学生在计算机机房里上地理课,形式新颖。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搜素知识,所以这节课授课比较顺利。学生对网络电子地图很感兴趣,特别是三维地图,让他们对地图的了解更深入。教学设计方面,特别是实践活动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发散性。学生收获很大,教师收获也很大,这节课让地理老师摆脱传统的地理八股式教学的教学方式。课堂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

中国地质构造..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

常用术语: 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 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 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 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

中国地形(海拔高度概况)表

中国各地海拔高度分布图(单位:米) 56 北纬(度) 54 917 1000 958 52 1000 982 893 542 50 1000 1000 1000 982 900 568 507 500 4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82 894 516 284 440 489 500 500 500 46 1000 1000 982 964 982 1000 1000 1000 946 556 147 97 266 479 500 500 500 44 1000 1000 982 911 643 893 929 946 1000 1000 1000 982 893 485 95 91 416 489 500 500 42 1000 982 911 589 536 554 571 607 946 1054 103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82 911 579 431 99 200 447 500 500 40 2083 2500 1357 1071 964 661 589 643 750 750 768 982 1786 1214 103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36 569 434 212 105 133 38 2917 2607 1429 1268 1232 1214 1357 2429 1964 1893 2482 2554 1893 1214 1107 1036 1000 982 946 839 302 92 39 8 36 2167 2833 2750 2714 2714 2714 2786 2893 2821 2250 2250 2250 2143 2000 1786 1107 1000 946 611 471 156 34 16 34 2893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964 2893 2857 2857 2857 2750 1964 1143 1000 929 529 186 103 31 18 32 2833 2964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821 1900 1021 914 886 486 143 89 38 32 17 30 2833 2893 2964 3000 3000 2964 2893 2857 2857 2857 2643 1264 521 486 843 300 171 149 110 174 46 28 2833 2857 2857 2833 2143 2143 1964 1150 914 886 829 500 443 440 423 355 43 26 2000 2000 1857 1143 1000 911 393 439 457 486 450 118 24 2000 2000 1839 1089 929 819 224 134 172 400 382 118 75 22 1875 1625 460 96 28 10 20 31 3 18 东经(度) 072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104 106 108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132 134 136

中国地质构造

中国地壳的演化历史可分成五个巨阶段: 陆核形成阶段(距今约3.6~2.5Ga) 原地台形成阶段(距今约2.5~1.85Ga)—新太古代克拉通、陆核群 地台生成阶段(距今约1.85~0.82Ga) 潘基亚—古亚洲大陆形成阶段(距今约820~210Ma) 陆内变形阶段(距今210Ma~现在) 发生革命性变动的两期造山是蔚县、晋宁(武陵)运动(距今约1000~820Ma)和印支运动(距今约230~210Ma)。蔚县、晋宁(武陵)造山运动的结束可能见证了中国各地台和地块是新元古宙罗迪尼亚超大陆(距今850Ma)的一部分;印支造山运动结束以后,古亚洲大陆形成,中国的构造格局从南北向差异改变成东西向差异。因此中国地壳演化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前晋宁和晋宁期(古太宙到新元古代早期,>800Ma) 后晋宁到海西—印支期(南华纪到三叠纪) 后印支期(侏罗纪到第四纪) 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 四堡—晋宁期 1 中元古代早期裂谷期 华北、塔里木、扬子等早前寒武纪古克拉通离散,华北与扬子间有中元古代松树沟等蛇绿岩带发现,其间当有洋盆相隔。华夏早前寒武纪克拉通这时从扬子克拉通分离出来,出现了华南小洋盆。各克拉通内部或边缘广泛发生裂陷,华北陆块北部形成了渣尔泰-白云鄂博裂谷带,中部有太行-燕山裂谷带,南缘有汉高-熊耳裂谷带。晋冀鲁三省发育的岩墙群主要岩脉K-Ar年龄值1 680 Ma~1 775 Ma。在塔里木板块周缘如阿尔金北侧和中天山地区的中元古界为含火山岩的砂泥质复理石,均属不稳定型沉积,扬子地区在早前寒武纪古克拉通的基础上,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巨厚的浊流沉积,在江南陆缘桂北、湘北有科马提岩分布。华夏克拉通北缘及闽中的陈蔡岩群,马面山岩群发育双峰式火山岩,也形成于被动陆缘或裂谷环境。 2 青白口纪晚期中国古陆块的聚合与裂解 这一时期发生的四堡(晋宁Ⅰ)运动使扬子陆块固结并与塔里木、华北陆块相联,扬子陆块东南缘与华夏陆块碰撞,从而拼为一体的中国古大陆基本形成,并很可能成为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成员(陆松年,2001)。 关于这场运动的发生演化,在华南研究较详。在四堡(晋宁Ⅰ)运动留下的区域不整合面之下的浙西双溪坞群章村组锆石SHRIMP年龄887±188Ma,该不整合面之上的青白口纪晚世的板溪群、丹洲群底部或下部SHRIMP年龄分别为8148Ma、

川地质地貌情况

四川地质地貌概况 —研究四川峨眉山地质地貌及丹霞地貌的特点 作者:张茜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将四川地貌格局分为三大单元:东部的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的高山高原和西南部的中 山宽谷及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并分析了这四大单元的地势差异、地貌结构。 关键词:四川省,地貌格局,峨眉山,丹霞地貌, 正文: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最低点在南边泸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米。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地貌特点 1.四川盆地底部地区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脉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山地两个地貌亚区。广安市附近的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2.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东北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巫山、七曜山、大娄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

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3.川西南山地区 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或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4.川西北高原地区 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在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着名高峰。 (二)峨眉山地质地貌 1.峨眉山的形成 中国地质史上末期的莫定了的轮廓,期的,及其伴随的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峨眉山的地层从前(中国通称)以来,除缺失中、晚宴陶世、、、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标志和大量,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研究提供了重要地史资料。峨眉山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界线的研究碳酸盐沉积相的研究中、卞三叠统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对作用,上地慢深部过程,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

中国地质

第一章 1.板块构造理论 1.固体地球外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 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2.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由不同类型活动边界分隔的若干大小不同的岩石圈板块,板 块边界有三种类型:离散型、汇聚型和转换型。 3.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作大规模水平运动,可用欧拉几何定律描绘为一种球面上的 绕轴旋转运动。 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可能是地幔中的物质对流。 2.我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1)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地台、蒙古-额霍茨克构造带,印度地台、喜马拉雅构造带,西 太平洋构造带之间的“复式陆块区”,陆块各有亲缘,现今大地构造格架并非与史俱在的,在不同的地史时期,大地构造格局也各不相同。 2)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 3)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华夏大陆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 4)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始新世末印度板块拼合 后才形成亚洲大陆。 3.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1 阶梯状地形从西向东递降,可分成四个台阶: 第一台阶: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台阶:青藏高原以北,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海拔1000-2000米,包括内蒙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等大型盆地与山脉相间; 第三台阶:包括松辽、华北、江汉等东部平原、平原东侧的胶辽山地、东南沿海山地、海南岛、台湾和渤海、黄海、东海浅水大陆架组成的第三地形台地; 第四台阶:大陆边缘东部深水盆地,包括南海、冲绳海槽等,海深在2000米以下。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2 以贺兰山、龙门山至横段山一线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山势走向和地表高度显著不同。西部山系以北西西走向为主,夹持着近东西向的菱形盆地,海拔高度大,地貌反差强烈;东部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山系走向北东-北北东,与相同方向的平原和盆地相间排列,其整体高度低,地貌反差小。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3 四条东西向山脉分隔了五大水系: 松辽盆地中的长岭、阴山-燕山山脉;秦岭-昆仑山脉;南岭山脉。辽河、松花江、黄河、长江和珠江四大流域的分水岭。 4.我国构造演化经历了几个主要的阶段? 一、晋宁期和前晋宁期(Ar-Qn) ①陆核形成(3.6-2.5Ga)②原地台形成(2.5-1.85)③地台形成(1.85-0.82) 二、晋宁期后-印支期(Nh-T2)潘吉亚-古亚洲大陆形成阶段。陆块飘移-碰撞;古亚洲大陆形成。 三、印支期后(T3-Q)陆内变形,东部拉张陷落,地壳减薄;西部挤压隆升,地壳增厚。

中国自然地理之中国地形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中国自然地理之中国地形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米以下500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⒉使我国许多大河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水能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滚滚东流,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 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我国冬季多偏北

风,夏季多偏南风,东西向的山脉对寒冷的偏北风有削弱作用,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社会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注意]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多在我国西部。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米,为世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 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注意]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地构造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与太平洋板块和冈底斯—印度板块相接。各地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地史发展不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总体而言,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地史演化漫长;变质作用类型多样,变质程度各异。中国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色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大陆地质构造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多种多样的地质—构造活动不仅为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了优越的成矿条件,而且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辽阔的疆域,山川壮丽,西南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海拔8848 m的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海拔-155 m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最低、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巍峨屹立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逶迤东延;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蜿蜒东流。全国地势西高东低。南部层峦叠翠,阡陌连绵;北部浩瀚无垠,镶嵌片片黄沙戈壁。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