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荷山中学县级公开课·岳麓版(必修三)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代表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过程是立足于课本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感知材料,分析问题,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方法是使努力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教学方法有自主阅读法、材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1)自主阅读法: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想象力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实践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材料法:让学生锻炼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联系。

(3)教学手段: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刺激视听器官,增强直观感性认识,提供问题情景、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学习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和影响。

【学习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世纪初北京大学上课前师生问候方式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我们现在上课的问候语是同学们好!老师好!这种问候是相互尊重的,是平等的。中国有这么一所大学:始建于戊戌变法时期,江泽民说它是国家革命与建设的摇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它是中国的哈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它是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你们知道它是哪所大学吗?(北京大学)大家知不知道早在20世纪初北京大学师生之间的问候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我们来体会一下一百年前的北大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语:

师:老爷们请起立!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师:老爷们好!生:大人好!师:老爷们辛苦了!生:升官发财!这就是北大师生间的问候,当时的北大是培养官员的学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干部培训学校,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被称为“老爷”,常有带着听差去读书的,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和大人,可见整个学堂官气十足。然而随着一场运动的发生使北大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是什么运动呢?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1915年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根据课标要求,我们将本课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即兴起、内容、影响。

一、兴起

师:1915年9月15日,上海出现了一本杂志叫《青年杂志》,其主编陈独秀发表了一篇文章《敬告青年》,言辞相当尖锐。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看完后结合教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标志、代表人物、指导思想、思想阵营和活动基地。(播放《新文化运动兴起》视频

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新青年》迁到北大。

“思想自由”: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师:新文化运动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呢?分析背景时首先要立足于时间,当时的时间正处于20世纪初,然后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方面展开进行阐述。请大家快速阅读教材87页第一段进行归纳。

(二)背景民国初年(20世纪初)

1.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反外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内有军阀专制统治

3.思想文化:正西方启蒙思想、民主共和

反尊孔复古(直接原因)

4.个人:激进民主主义者新认识(政治革命——思想革命)

师:辛亥革命后有这样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挽救中国民族危亡,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于是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播放课件)

二、内容(思想革命、文化革命、文学革命)

(一)思想革命:“德先生”和“赛先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1.内涵(课本88页)

备注:新文化运动前所谈的民主和科学更侧重民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①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

②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和偶像崇拜等

2.原因(课本88页和课后解析与探究陈独秀言论)

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提倡科学和民主?

师:事实上在进行思想革命的同时,势必也要对传统文化和旧文学的革命,即文化革命和文学革命。(播放课件)而主要的障碍更是来自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封建专制思想阻碍。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们提出了“打到孔家店”口号,矛头直指以孔子和如家学说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二)文化革命:“打到孔家店”及鲁迅与《狂人日记》(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内涵:

(1)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

人们的思想。

(2)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思想。

2.原因:(阅读教材89页李大钊言论及小字部分)(播放课件)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师:汉代以后孔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好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儒家学说宣扬的旧礼教、旧道德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3.代表人物及活动

①陈独秀: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实际上喊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打倒孔家店”——吴虞

②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猛烈,《狂人日记》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

师:随着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不断深入,作为旧文化的载体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文逐渐成为激进民主主义者批判的对象,一场文学革命也顺势展开。

(三)文学革命:胡适与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

1.原因:白话文通俗易懂的,易普及,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为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奠定基础;

2.代表人物及活动

(1)胡适: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鲜明。

3.深入发展: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体裁、内容、形式——时代特色)

师:随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文化运动传播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以五四运动为介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主要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后期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影响

师:往往在分析事件产生影响时,我们首先会给事件定性,我们刚才提到了在辛亥革命之后虽然推翻了专制政府,但专制主义等封建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其实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

(一)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

师:采用历史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既有他积极的一面,

当然也存在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分析这一个个历史镜头分别说明了什么?

(二)意义:

1.思想文化上:打击专制主义;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促进青年知识分子觉醒;创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条件;推动文化平民化和现代科学发展。

2.政治上: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师: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三)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结束语】师:下面,我们一起在诗歌中感悟这段艰难的历程。师生朗读:(配舒缓音乐)百年沧桑,百年沉沦,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

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弃扬。

师夷长技的呼唤,

启迪着苦难的中华民族;

中体西用的实践,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艰难进程;

变革求进的呐喊,

推动着社会前进的步伐,激励着我们上下求索的信念;

虽然,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

师: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 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3-3-2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精品文档 3-3-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 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新青年》的创办 (二)民主与科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新文化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发展过程: 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代表作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3)产生的结果: 由于当时尊孔复古的思想很严重,反对借孔孟之道恢复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突出问题,而反对迷信只能借助科学,同时,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制度来批判在当时还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不但新鲜,而且科学对中国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广大青年和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献身科学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民主”和“科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大口号和主要内容,成为了新文化运动“新”的特点,从而为启发国民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起了重大作用。 (4)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不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总之,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 2.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作业布置】 1.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的标志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什么? 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功绩在于什么? 5.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教案

课题:岳麓版教材·必修III·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授课教师: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李四华 《新文化运动》 ——以“百度”新闻来呈现史料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念:背景与原因、过程与特点、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百度”新闻的方式呈现史料,组织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并提出问题,形成认识。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过程中形成感悟。 (3)通过分组抢答比赛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胆量,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4)用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与今天全球祭孔作对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重大课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形成对“新文化运动”及其先驱的敬仰和赞赏。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下启“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课标要求学生能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gai)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情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既承接了前面的“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又为下一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埋下了伏笔。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本课将要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但之前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那时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现沉闷、彷徨。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播放一段《药》的影像资料。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刷新国民的

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案1 人民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教案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网络探究法 3.了解—理解—见解 教学流程: 导入:大家做好上课准备了吧?好,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智慧问答题:(投影)中国有这么一所高校: 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家革命与建设的摇篮 王选院士:独特的精神魅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中国的哈佛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 <学生回答>对,是北大,2005年世界高校排名,北大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15位,可以讲,北大誉满全球,海内皆知,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我想,你们也向往北大吧!北大也是你们心中的理想吧。可是,你们知道吗?北大真正的崛起是跟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运动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学生齐声说> 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新文化运动也是1915年中国的必然产物。那么,1915年的中国到底是怎样呢?今天,老师就借助网络带你们去看看1915年的中国。 板块一:新文化运动背景分析 (投影) Baidu:1915年中国(财经报告、社会花絮、发表评论) 设问一:通过财经报告你能了解到什么?

<学生回答> 冠生园的发展问题,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典型,民族资本主义,意味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而民族资产阶级追求的是民主政治(联系当时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中国的日子一天天坏下去) 设问二:社会花絮说明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学生回答>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旧道德盛行。 设问三: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舆论导向? <学生回答>:袁世凯在大搞尊孔复古 尊孔复古实际上是在复旧的礼教、道德,这实际上就是复辟帝制的前兆。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二者之间必然产生的了激烈的冲突。 因此,1915年摆在中国人面前的迫切任务是什么:思想解放,开展一场思想运动来批判这股逆流。 (背景小结):1915年中国,一方面,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一方面专制统治盛行;一方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尊孔复古逆流出现,所以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就应运而生了。 正如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说: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板块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请同学看一下课本,然后一起来说说: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前期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心在那里? <学生看书归纳、回答> <学生看书归纳、回答>(投影)展示代表人物并做一简单介绍。 设问一:为什么中心在北大? <学生回答>.新文化运动干将在北大 设问二:为什么到北大呢?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蔡元培,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进行了大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一个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油画展现)指出:既有西装革履、思想激进的新式学者,也有穿长马褂、流长辫的孔夫子之流,这些人在北大同台讲学,从而使北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各派并存、百家争鸣的局面。北大面貌焕然一新。表面上看,这一方针不偏不倚,实际上是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因为在专制盛行的当时,它为新思想学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容的环境。 设问三: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是初中学过的内容,那位同学能站起来回答:<学生回答>:三个提倡,三个反对.,那我们现在逐一讲解。 首先: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民主和科学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大家知道吗?德先生和赛先生 那么民主和科学具体指什么?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特别强调这两个内容,它不但是内容,还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背景,主要内容,历史评价”为线索,让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对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学生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自强御侮而进行的新探索; 体味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反封建的大无畏精神和寻求真理的品质; 进一步体会马克思主义和思想解放在近代中国乃至当今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一般的讲述法和讲解法,将重点采用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和史料分析法,并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板书设计: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问题式导入 师:1840年自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辱,中国人曾作出了种种努力,不断在寻找着中国的出路,于是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那么首先学习的是什么呢?首先学习的是什么呢? 生:技术。 师:对,是武器和技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一些有志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开始学习什么呢?生:思考。 师:是制度。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夺权,也就预示着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都失败了。确切的说,无论是学器物,还是学制度,都失败了,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道路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于是兴起了什么运动? 生:新文化运动。 师: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来寻找中国的出路,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解放广大人民的思想,才是救国之根本。于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决心发起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接下来让我们翻到书72页,一起进入这一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公开课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表

材料: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即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材料:在《新青年》中,“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民主”只有513次,即使把代替民主的其他词算入,其总共也不到“科学”一次频度的一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其他进步刊物中,如《新潮》《每周评论》和《少年中国》,“科学”出现3635次,而“民主”只出现657次。 ——金观涛《<新青年>民主观念的演变》 根据材料提出思考2:为什么科学的词汇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局面?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相关。认识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仍出现复辟帝制与尊孔复古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旧思想、旧道德驾驭不了新制度。(设计意图:将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和民主联系起来。在思想方面民主与科学只是口号,提倡新道德是才是核心,民主科学与新道德是“表”与“里”的关系。另外也引出第二个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然后出示材料: 《新青年》中杂志中一篇题目为《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么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义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婆心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 (设计意图:让学生确实感觉到封建礼教确实是在“吃人”这种材料极具震撼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设问:同学们如何促使新思想传播更有力?(学生回答)过渡到新文化运动的第三个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出示材料6:一曰,不言之无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四曰,不作无病呻吟;五曰,不用套语滥调;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口语与书面语早已经分离,相比书面气的文言文,口语化的白话文更意义大众所理解。为此课件将继续出示黄侃和胡适对话的趣事,在调动学生情绪的同时,具体直观的表明了白话文的优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人也为文学革命做了贡献,展示材料7:刘半农诗歌《叫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著海洋,海洋恋爱著月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3-3-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新文化运动的优秀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9课新文化运动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标要求:依据旧课本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维新派鼓吹改良,革命派力主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进一步思索中国的前途何在,他们萌发了想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愿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对“纲常伦理”等很难理解,需要教师主义选材,引导学生完成由看现象到懂含义的过程。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容易与教师、历史人物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共鸣,所以,本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良好平台 教学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认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流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文化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师出示是图片 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说明;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学习西方的思想,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行动及其结果。 然后教师总结设问: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老师:出示自学要求 (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并大声朗读《敬告青年》。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 学生:(不是) 老师: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点评: 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其独裁和专制,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C. 进步的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理念: 本节内容属于思想史部分,因而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尤其要强调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二)分析: 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

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红楼之旅”的形式,将次序打乱,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 学习 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 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导入:视频《给老师的一封信》 学生看完视频后,回忆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信息。如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等。 老师概括:“一份充满激情的杂志,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下面老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的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板书]第9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也就是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

化运动的兴起。那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背景知识。 [板书]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上面的话简化一下,尽力做到言简意赅。 [学生回答]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二是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三是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引导]上面三点中,哪一点是根本的? [学生回答]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引导]那么请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前提是什么? [学生回答]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教师引导]课本上提到“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我想问的是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与尊孔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留到后面回答。但有一点就是:新文化运动是反孔的,而新文化运动又是在袁世凯破坏共和、专制独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兴起的。因此,在“尊孔”与“专制、独裁”之间必然有联系。 [教师小结]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共和,为维持专制独裁,提出了“尊孔”。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思想上: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由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发起了旨在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文化运动。 [板书]①袁世凯独裁、尊孔、破坏共和 ②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板书的内容,来判断一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句话的正确与否。 [学生回答]这种说法不正确。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明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有其阶级、经济、思想基础的。不是凭哪一个人随便造出来的。

新文化运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15课新文化运动 韩李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专题的主线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这是一个渐进的思想解放过程。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五四运动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中国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本校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上课时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学习目标】 1.通过红楼之旅结合教材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基本概况,并结合材料探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影响。 2.通过红楼之旅感受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号召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为激发学生兴趣,我通过展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北大及校区旧址——红楼两张图片导入。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之时,正是北大起飞阶段),我们将通过红楼之旅去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来学习新文化运动这一节课,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 出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读目标,进一步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及通过本课学习所要达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新课教学 结合教材结构清晰的特点,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我把本课设计成“新文化运动展”,将各子目教学内容融入每个展厅,分为新旧冲突、新意盎然、除旧布新、万象更新四个展厅。 展厅一:新旧冲突——寻背景 1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12 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事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 课新文化运动。中华民国建立后,政治局面依旧混乱,社会思想观念新旧杂陈、一部分知识分子认为必须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了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教学内容联系:本课有两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课文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学习本课内容,应理解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新文化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君主理想思想,突破了皇权的绝对权威;民主共和思想,更是把备受尊崇的皇权打倒在地;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将斗争的矛头直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击中了封建文化的根本要害。 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是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改变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会客观分析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一、候课:播放轻音乐,使学生和听课老师放松心情,准备上课、听课。 二、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屡屡战 败。 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但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戊戌变法也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更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即我们今天要讲的第四单元第12 课新文化运动。 三、出示教学目标: 学生大声读出教学目标,知道本课的重难点知识。 四、新课讲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精品教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 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 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 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 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 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 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 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板书设计? 标志: 兴起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 向义初中刘敏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导入并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被袁世凯所攫取。为了根除封建思想,在思想领域进行反封建运动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第8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归纳) (1)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指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背景的方法,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指出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虽是其直接原因,而政治、经济领域的原因则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并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认识事物要全面。对于政治、经济上的原因,做简单叙述补充,而思想领域的原因的认识,指导学生看《袁世凯穿起祭祀服在天坛祭天》图和小字内容,认识其实质和目的实质并非是真的尊孔复古,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而是借此恢复封建伦理道德和纲常,为其复辟帝制进行大造舆论)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看图片《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新青年杂志》等图片,并板书: 时间:1915年9月 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