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读后感(精选多篇)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精选多篇)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精选多篇)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带着对现实的更多个人的迷惑以及本着工作上的需要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活动。通过《人格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自觉心灵有所成长而对于人格心理学理论常识也有所增加和深化。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及感想。

在学习之初课本中“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就是将人格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帮助人们使人们的生活更快乐、健康并更具创造性。”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得多啊而我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之一。通过教授的讲解结合系统的读书学习我对人格心理学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通过学习我知道:人格特质理论重点关注人格的较为表层的描述和比较问题;人格生物学理论则从身体上寻求对人格的解释;人格精神分析理论则是对人内心的人性进行最深层挖掘关注内在的潜意识;而人格行为主义理论则摒弃心灵主义的东西强调外显的行为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决定影响看重外在强化的作用;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则注重人的主观自由意志的力量不同研究人的本性、价值、潜能与创造力在人的层面上来研究人格;人格认知理论则主要关注内在的认知能力及其与动机和情绪的关系重视个体的社会情境以及自身的生理特征从认知---情感过

程与外在情境互相作用结果的角度来分析人格。每种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意义都有给后人启示的地方而我个人更看重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人性的方法虽然它和其他人格理论一样都是既有贡献也有会受到批评的地方。

一、人本主义理论基本含义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势力。

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二、关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几点启示

1、生活中的明灯

首先生活中我一直在思考人格、人性的问题迷惑人和人的区别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在人格和人性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就是同性之间关于人性等区别也很大。相同的事情发生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接受而有的人却觉得不可思议?人本主义假设人的本质是善的虽然许多人难以接受这一观点但我认为人本质上是需要善和爱的我总认为不管多邪恶的人他还是有善和温柔的一面的爱和善是永恒的需要的是挖掘爱和善的方式和方法。人本主义强调爱而爱是很有力量的而且比那种一昧的批判更有力量更有成效。爱是对个人生命很具体的关心和帮助是一个整体性的关怀是强调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在人格的思考中我认为人的爱和善很重要。虽然人格和人性不同但对爱和善的需要还是一致的。

人本主义换句话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今天信息社会高速发展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很多主要有道德的重建、制度的变革和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引入具有爱、真诚、宽容与怜悯的信仰的力量。在那些努力去满足高层次需要的人群中间罗杰斯和马斯洛的著作也非常流行。而我们正在大量地关注着诸如创造性、快乐及身心健康问题这些也是我们关注人本主义理论健康人格方面的原因和需要。回顾近百年思想史我们注意到精神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鲁迅。鲁迅说以科技为明以富 2

有为明或者说以议会制民主为明这一切都不够根本在于立人。鲁迅认为没有个人内在灵魂的拯救或超越的话一切都是不够

的。由这个思路出发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经济的发展、政法制度的建设和心灵的重建是中国现代化的三大根本问题。所谓心灵的重建即提供对于人生意义的解释和由此基础上完成的道德伦理的重建。而这恰是常常被忽略的问题。许多时候我感觉当今社会人和人之间基本的信任都很困难面对身边的许多社会现象很是迷惑比如不能理解(转载请注明来源:ww.aw.)朋友间的欺骗和谎言无法接受一个人的多个面具等所以感觉自己心灵的成长迫在眉睫。因此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我首先必须要培养自己爱、真诚、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良人格相信爱担当善真实的自我展现美的生存状态。

2、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工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的传授中把人美的东西感染给学生注重人的培养责贵在“育人”。罗杰斯“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和尊严咨询和心理治疗应该为恢复和提高人的价值、尊严作贡献”。罗杰斯学说的根基是人并由此引发出自我、现象场、机体智慧、机体评价过程、实现的倾向等重要概念。罗杰斯认为人性是由所谓实现倾向所决定的是可以信赖的。这个实现倾向即是“??对有机体的履行、实现、维持和增强的趋向”。有机体本身具有智慧即所谓机体智慧能够通过机体评价过程表现出来从而对自我和经验进行价值判断在人的活动发展过程中增进自我保持自我与经验的协调以保证人性向充分发挥机能的方向发展。

在教师工作中特别需要爱对一切学生的爱尊重一切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是学生教育工作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每个学生既有学生的共性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某些话题和行为有较强的敏感性或已经对这些话题和行为脱敏甚至麻木。教师都喜欢发展较的学生但的教师总是善于控制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只有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的对待后进生才能使他们得到像其他学生一样的发展。所以优秀的教师善于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并相信他们“具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并产生建设性变化的潜能”并想办法启发他们的这种潜能。其次这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后进生往往因为成绩、行为、思想等原因受到过较多的批评和指责有较 3

强的逆反防御意识对批评、指责、说教和其他的硬性改变方式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对他们来讲“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只能进行引导。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在学习中我认为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和相信自己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有一种学习主动的需要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这样教师就能达到更的引导作用。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你们的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能不能学到东西只能靠你们自己主宰因为老师只能是帮助和辅助你们帮你们打开每个人心灵的学习之门。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学生交心关注一切学生一视同仁又注重因材施教切实践行人本主义思想所以教学效果良学生也能达到良的全方位的发展。

以上只是自己肤浅的学习体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相信本人会有更深地体会学习—生活—思考—成长—再学习??这是一个循环相互的过程曾有位哲学家说过:“我思故我在”我愿在知识的海洋中永远翱翔继续探讨和思考以获得更快乐、健康并更具创造性的人生。

汉阳区成人中专李小明

20210910 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人格概述

人格: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人格概念的特征:人格是稳定的但是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

人格的研究:六个理论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特质流派称: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

体上的某个位置上的;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认识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遗传影响—▲————▲————▲———————▲———————环境影响生物学派特质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

认知

无意识——▲———————▲——————————▲—————————意识决定决定因素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社会学习人本主义

生物特质

认知

决定论——▲———————————▲————————▲—————▲——————自由意志

行为主义/社会认知精神分析特质人本主义认知

生物学

人格研究方法:假设检验方法、个案研究方法、数据统计分析法

假设检验方法:理论根据、提出假设、检验论证

第二章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萝伊德首先提出:无意识、自由联想、梦的解释

心理动力:本能(生和性的本能—利比多;死与攻击的本能—塔那托斯)本能的压抑、释放和转换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口唇期(0——18个月)

肛门期(18个月——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6——12岁)

生殖期(12——18岁)

人格结构:脑解剖模型(前意识、意识、潜意识)

结构模型(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出生时就有了这是我的自私的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本我采取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生命的头两年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自我逐渐发展起来自我的行为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5岁的时候超我发展起来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遵循道德价值原则。

超我部分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占的比例关系是最多的

意识水平: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自我超我

本我

了解意识的途径:梦、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画人测验)、自由联想、弗洛伊德口误、催眠、意外、象征行为。

心理防御机制:压抑、否认、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智化(合理化)、投射、自居认同)

焦虑类型:神经质焦虑、道德性焦虑、现实焦虑或客观焦虑第三章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1、自我概念(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

2、人格发展周期及基本理论:

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关爱和照顾的重要性)

学步期——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一周岁后认为自己有能力是独立的他们有了

强烈的个人操纵感)

儿童早期——主动性对内疚(参加一系列的社会交际活动必须解决自己面临的

所有问题和困难)

小学期——勤奋对自卑(进入小学后对自己的自尊心和胜心而努力学习取得

公众的表扬)

青少年期——认同感对角色混乱(个人的价值观逐渐形成认识自己到底是怎样

的一个人)

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寻求一种特殊的关系寻求一种自己的归属感家的感

觉)

中年期——繁衍对停滞(关心下一代对孩子的教育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老年期——自我完善对失望(保持原来的状态克服生老病死的各种危机)

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

1、寻求优越: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自卑感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每个

人都要克服自卑感而抗争。

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首先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就是溺爱溺爱

剥夺了儿童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过度冷淡就是忽视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3、出生次序:中间的孩子最因为他既没有受到过多的溺爱也没有受到过多的冷淡

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包容心会有克服自卑的勇气和毅力能靠自己的能力去追求优越。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生命能量——等量原则、均衡原则

2、人格结构:ego自我——自己选择的东西和意识

个体无意识——个体所有的人格特性

集体无意识——所有的人都具有的人格特性有原始意象组成。

(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具有女性的一面、男性原始意象——女性具有男性的一面)

3、人格发展:童年——意识产生的阶段

青春期——二元阶段。有自己的意识和别人的意识

中年期——最关键的人生转折期

老年期——照亮自己的时期

中年期是人生的关键期:人的两大目的——自然的目的、化的目的

中年期的人格变化:人格面具的消除社会角色的扮演。童年时期的兴趣又重新拾起对原来的价值更加坚定。

4、达到潜意识的分析方法:词语联想测试、梦的解释、积极想象。

5、分析治疗的主要原则:补偿神经症是自我救助、自我惩罚

霍妮的社会化人格理论

神经症的产生来源于:儿童期不正常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那种制造焦虑的家庭环境霍尼根据他们避免焦虑的不同方式确定了三种交往风格的神经症患者

1、接近人群——靠自己的无助感来应对他们的焦虑他们依赖他人强制性地寻求其父

母或照看者的喜爱和接受。

2、反对人群——战斗攻击性和敌意行为是对付不良家庭环境的最武器对自己的不

安全感和不适应感进行补偿。

3、离开人群——简单地采取与外部世界不和谐的方式来应对焦虑

第四章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斯金纳理论

斯金纳把自己独特的行为主义标榜为激进行为主义行为不会因为(你感到)焦虑而改变相反不去参加聚会的决定和焦虑都是对情境的条件性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

在非条件性反射(本能反应)的基础上通过外界物质的强化作用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其实是在强化物的推动下形成的一种习惯性反应。

操作式条件反射

在非条件性反射(本能反应)的基础上没有外在强化物引导作用下通过自己本能要求的反应下自己寻求自己必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从此自己习得的一种条件性反射。行为学习基本概念行为——环境——行为相互作用

1、行为潜能:在某一特定场合做出某种反应的可能性。

行为潜能=期望+强化值

2、期望:对行为所得的价值的估计。期望值是对以往活动的经验值。

3、强化值:比起其他强化来我们更喜欢某种强化的程度。显然强化值的大小依情景和

时间而变化。

米勒的刺激—反应人格理论

1、刺激:引起反应的线索。刺激之后的反应会泛化也会分化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和消退

来辨别;机体内部的反应也会形成线索如日久成积的心理障碍因素;多重线索的联合作用如环境和人的相互结合。

2、强化:复杂的构成。满足需要—特殊情况下的微妙强化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会特

意引起别人的注意;驱力下降形成强化(原始驱力—生理上的需要引起动机刺激驱力—习得性驱力如紧张、焦虑、恐惧)借助任何方法消除这些心理障碍而形成的强化;获得奖励前的行为和逃脱惩罚后的行为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1、相互决定论:行为由内部力量(奖励、惩罚)和外部力量(信念、思想、期望)共同决

定行为并非是由单一的力量决定也非由两种力量简单叠加决定。而且任两个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不仅环境会影响行为行为也可能影响环境。班杜拉把潜在环境和实际环境区分开来潜在环境对情境中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实际环境是由我们的行为创造出来的。

2、认知对行为的影响:人们用符号和预见来指导自己未来的行为然后得到的是经理或

惩罚当然过去的强化和惩罚的经验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大部分行为是在没有外部强化或惩罚的情况下发生的即自我调节机制;每一个行为的出发点都是由自己的期望值及它的强度而决定哪个因素为重点。

3、观察学习:学习不仅仅发生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观察习得的行为

并不一定要表现出来。

第五章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对人格的整体探索和个案探索

整体研究法:每一个人的共同特质;个案研究法:研究一个人的独特人格即各种特质的独特组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特质只是数量有多少而已。但有的时候一个单一特质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格这些为数不多的个体可以用一种基本特质来描述。

一个人的核心特质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次级特质所以对待每一个人都要谨慎认真。

2、机能性的自主性与本体性

有些行为曾经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后来成为了机能性的自主行为;人格的发展在生命最初几年之后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也会贯穿整个青少年期这就是人的本提性。

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因素分析:通过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称为根源特质(十六

个);其中有五大是最重要的。

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格结构:把所有特质归结为三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内外向型、神经质、精神质)

第六章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1、人的责任(人是自己的主动建构者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

2、此时此地(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3、个体的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马斯洛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动机类型:一种是匮乏动机——是由于一些基本需要的缺乏而产生的;

一种是成长需要——它包括无私地给别人爱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需要层次:1、生理需要(饿、渴、睡眠)——是最基本的生存下去的需要;

2、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满足后安全、稳定、被保护、远离恐惧和混乱以及对结构

和顺序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满足了以上两种需要之后马斯洛提出两种爱一种是自私的爱

关注的是获得而不是给予;另一种是无私的爱以成长需要为基础它永远不可能因为有了所爱的东西而满足它是一种为了另一个人的爱。

4、自尊需要——一种是自尊的需要另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他人为这种需要是

必须要得到的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地认为受人尊重的或者是处于权威的地位。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潜能的完全发挥自我价值的体现高峰体验。

虽然每一个需要层次虽然都是独立的而且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但是每一个层次并不是完全明显分界的而是逐层递加的有时甚至是同时存在的。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的基本观点

1、心理和谐的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

坦诚地对待自己的经历他们的目的是体验生活;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他们对别人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他们不屈从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与其他人相比不太屈从于社会期待的角色要求他们更遵从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与其他人相比能更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感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他们能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使自己摆脱某种不的情绪。

2、焦虑和防御机制

当我们接触到与我们的自我知觉不一致的信息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接收这些不一致的信息工具是潜知觉。

最普遍的防御机制就是扭曲和否定。

3、有条件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的环境中长大的但它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们学会了抛弃他们自己的知识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赞许的那部分自我。

然而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接受我们人格中的所有方面包括的和不的。在无条件关注中我们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

被接受、被爱、被引以为荣。父母应该以一个完全可以自主的成人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处理自己人格的缺陷和优点。

凯利的个人建构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像科学家一样能够不断提出并检验自己对世界的假设。如果假设和检验结果匹配我们就会接受这些假设如果检验结果不对那我们就会放弃这种假设并且用另一个假设去取代它。

没有任何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个人建构也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组织建构的方式。假设=建构

个人建构系统:两个人会有不同的人格是因为他们的个人建构不同有可能是他们拥有两个完全对立的建构或者是不同的建构方式。虽然没个人的建构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他们始终会有相关联的地方。所以也有部分人格相同的人。

第三篇:人格心理学

人本主义流派:

我们不应该忽略人的力量用分数把人放在一个连续体上衡量人是独特的和有个性的。

一.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自我表露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人际的交往是自我表露的双向发展相同水平的反馈是公平的你表露的越深别人才会表露的越深。你说今天我想打飞机别人就会说哈哈我有片。(呵呵原型毕露(=^_^=))

1. 表露的相互性:我们一般会向喜欢的人表露自己也会喜欢想自己表露的人。

2. 朋友和恋人的表露:高程度的表露发生在正在发展的同伴间而不是朋友和恋

人。因为后者额亲密程度已经很高了。

3. 爱表露的男人和女人:男人会为了免受嘲笑和拒绝减少表露

4. 创伤经历的表露:把创伤摆在桌面上表现的是你的勇气和力量同时这个也是

对身体有处的很有处。写下创伤后免疫力立即增强

二.孤独:

孤独的原因:

1. 悲观的预期:试验证明孤独者的悲观预期是错误的。他们会把一些小的迹象解

释为拒绝。

三.自尊:自我是有别与自尊的概念自我是自己对自己人格的特征看法就是说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尊这是自己对自己这个自我的评价。低自尊的人也会喜欢自己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感觉良可是他们缺乏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和自我欣赏。

1.自尊与失败的反应:我们面对的一切评价意味着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本质上就是别人的评价。这是很可鄙的我们的成功和失败应该和别人的评价分裂开来用自己的评价

来定义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可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到底有多少的评价是我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给我们的?

低自尊的同学并不需要自己去体验失败仅仅是想象一下下他们就失败了。消极的预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没有努力之前他们就放弃了。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成功哦。那样我们会更接近成功的哈。

低自尊的同学会接到失败的信息后想到更多的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而高自尊者为什么不会泄气呢?为什么他们不放弃呢?他们在失败的时候的策略是什么呢?有两种类型的评价一种聪明和有能力之类的一种是诚恳善良有善之类的社会性评价。当高自尊的同学的到了失败的信息的时候他们会很犀利的提高他们的社会性评价。这样他们保持了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同时他们会提醒自己自己可以在另一个领域中表现更他们不会停留在一个失败中。如果把事情搞的一团糟他们会提醒自己我有很多的朋友。如果自己的足球踢得很臭他们会想到自己的肌肉是多么的发达。他们会用以上策略避免自己走下坡路保持自己的良自我感觉。

有两种人一种:从来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不小看自己你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是可以感觉到他对自己的良自我感觉。另一种人:呵呵我就不说了我想成我第一种人。

自尊稳定性低的人会更多的为讨别人而行事。一个低分和一个粗鲁的回答和拒绝都会引起他们的自我怀疑而一个恭维和一次

人格心理学考试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地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地统一体.(郭永玉2007) 二、人格地特性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三、人格心理学地主要研究领域 (一) 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地假设性概念. (二) 人格动力:是个体特征性行为地内在原因. (三) 人格发展:指个体自出生至老年地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与行为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增加而逐渐改变地过程b5E2R。 (四) 人格适应:个体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地行为反应; (五)人格评鉴 四、人格心理学地主要研究方法 个案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第二章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地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其人:特质流派地创始人,人格心理学地开山鼻祖 2、特质:人格地基本单位;是一种宽泛地、聚焦地神经生理系统,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地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p1Ean。 特质地种类: 特质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思考:为什么人地特质表现不一样,在不同地情景下? a、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个别特质(unique traits):某个人具有地特质;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社区或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地特质. 注意: 虽然一个群体地每个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地特质,但是这些特质在个别人身上地强度和情况并不相同,而且这些特质地强度在同一个人身上也随时间不同而各异.DXDiT。 b、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处于人格结构地表层,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地一个人地外部行为特点. RTCrp。 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处于人格结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地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地最终根源.5PCzV。 根源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且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表面特质. 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地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地行为. 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地后面,深藏于人格结构地内层,它是制约表面特质地潜在基础和人格地基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厦地砖石.jLBHr。

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特质是指我们用来描述个人人格特点的描述词 相关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关程度关联的程度的实验方法 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安排、控制并实施的实验条件 因变量实验者要观察、测量和记录被试发生变化的变量 二、简答题 1、请简述人格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 ①整体性,正常人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且能认识到与他人的差异 ②独特性,中华名族在表达人际交往和个人感情方面比较含蓄;即使是双胞胎人格也会有很大差异 ③稳定性和可变性,成长中的儿童人格不稳定,容易受到客观的影响,但成年后人格就比较稳定 ④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印度“狼孩”虽具有人的生理组织,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人格。 2、请简述观察法和实验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是指在自认情境中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特点,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现象与规律的方法。 优点:获取的资料、信息比较真实客观,能够发现许多平时不大注意的现象 缺点: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也很难进行重复观察验证,而且会受到观察着主观经验、技能和观察仪器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无关变量,系统的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随自变量改变而受到的影响,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优点:便于控制无关变量,真实显示因果联系 缺点: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 3、人格心理学的目的包括哪几方面,进行简要描述。 ①描述:客观的呈现所要研究问题的事实 ②理解: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的前因后果之间的联系 ③预测: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4、人格的心理学定义有哪五种。 ①罗列式定义②整合式定义③层次性定义④适应性定义⑤区别性的定义 5、Allport所概括的两种相对的定义 ①人格是一个人所引起的别人对他的反应,即把人格看成是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②人格是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这种内部机制的特质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 三、问答题 1、Mead等人对新几内亚三个民族的研究体现了人格的哪一重要特性? 独特性 2、在观察法中,为了确保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研究者要避免哪些现象? ①观察者效应②观察者偏差③拟人化错误 3、在实验法中,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过程要避免哪些现象? ①安慰剂效应②实验者效应 4、进化心理学范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两个方面? ①缺乏经过验证的理论构想,只从生物遗传的角度说明人类行为模式的演变,这使得它对

人格心理学--感想

人格心理学感想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本教材按照人格心理学学科的逻辑顺序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格心理学概要。包括人格心理学有在人格本质问题上的见解、人格的理论解释、人格的科学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的主题与任务、人格发展的基本问题、一般问题以及具体问题,并对决定人格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二部分是人格理论的进展。包括传统的五大人格理伦,即精神分析论、特质理论、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以及人格的认知理论。在对这些理论作扼要阐述的基础上,我们尤其关注这些理论最近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第三部分是人格的应用研究。这是当今人格心量学中异常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人格与现实结合得最为密切的一个重要主题, 该领域包括人格与健康、人格与疾病、人格障碍与人格测量与评估等众多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格研究能否为普通大众 治疗、 理解和接爱关键取决于人格的应用研究领域能否广泛和深入。 第四部分是人格研究的领域,包括人格的专题研究与交叉研究。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人格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潜意识,性与性别、攻击性、自我、气质等者是人格研究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不仅如此,在人格与智力、创造性等心理学从多领域的关系中,在人格与文化、进化等其他学科的交叉中,人格总是成为焦点。 目录: 前言:人格奥秘的科学探索第四章特质理论的范式 第一部分人格心理学概要第一节特质及其早期研究 第一章人格的科学研究第二节人格特质的结构理论 第一节人格的界定第三节特质研究的新进展 第二节人格的理论解释第四节特质理论的应用与争论 第三节人格研究的方法第五章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节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传统第一节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第二章人格的发展第二节人格与学习 第一节人格发展的理论第三节人格的社会认知理论 第二节人格发展的问题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人格发展的历程第六章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第四节谁来决定你的人格第一节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第二部分人格理论的进展第二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第三章心理动力学理论第三节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四节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 第二节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第七章人格的认知理论 第三节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第一节人格与认知的整合 第四节新弗洛伊德理论第二节人格的认知方式理论

许燕《人格心理学》(课后习题 第1编 人格心理学导论)【圣才出品】

第1编人格心理学导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与其他心理学科有哪些区别? 答: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其他领域相比,在研究内容、研究策略和研究特征等方面特点突出。 (1)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①人格心理学并不以研究人类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关注共同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②人格心理学家们从差异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不同人的心理差异现象,探讨人格差异现象的机制与规律。 ③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不是认知过程,而是认知风格。 (2)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 从心理学研究取向来看,研究风格可分为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取向是以注重细节的分析性研究为主导的方法论,宏观研究取向是以注重整体的综合性研究为主导的方法论。 宏观研究策略是人格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遵循的是从上至下的研究思路,由人格理论出发,获得实证研究的支持;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上也能看出这一特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流程是:人性哲学一人格理论一咨询理论一咨询与治疗技术。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结合,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以大的、功能性的结构单位来实现心理各成分的联结与整合,特别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单位来作为研究单位,以说明人的复杂心理特征;为配合研究真实情境中的真实反应,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主观分析与自然情景中的方法。

(3)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①关注重点在稳定的人格特征上,而不是对外部刺激的一时反应。 ②重视内部稳定成分以及这些成分是如何导致对同一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 ③认为仅从外部环境因素来解释人的复杂行为是不够的,还要寻找内部稳定的机制来解释人的全部行为,才能更恰当、准确。 ④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成分,它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由客观现实逐渐“内化”而成的。 2.简要论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体系。 答: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有其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包含了理论、研究与应用三个方面。 (1)人格研究模式 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中,依据研究内容的特点差异,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即人格的一般模式和人格的差异模式。 ①人格的一般模式 人格的一般模式主要研究的是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和人格的一般性规律。如,人性哲学、人格界定、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等一般性理论问题和相应的规律性探讨。 ②人格的差异模式 人格的差异模式主要是描述、解释、测量和预测人们的个体心理差异。例如,人格心理学通过人格类型、人格维度、人格特质、人格风格等描述来确定人们心理差异的表现特征与规律。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 1.人格: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特点: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 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先天遗传;社会环境、文化;家庭教育因素——父母教养方式;自然物理因素 3.主要研究途径 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准确的定性描述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田野调查法,又称田野工作or 实地考察法,用于原始资料搜集,主要用于社会、自然科学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对象,参与其实际生活,详细记录,整理分析。 4.Frued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认为人格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主张无意识为核心。 Frued认为意识由三种不同水平的部分组成: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意识:人格的表层部分,由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组成。特点:逻辑性、时空规定性、现实性。 前意识:位于意识、无意识之间,由虽不能即刻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主要作用:检查,不允许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为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进入意识领域。前意识、意识之间的内容可相互转化。 无意识:人格结构深层部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到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组成部分:原始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情感。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不相信的成分;非现实性;能量大,更动机、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5.Frued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6.冲突、焦虑、防御机制。 Frued认为,人有三种焦虑: ①现实焦虑,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的内心的紧张、不安、恐惧。 ②神经质焦虑,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引发的,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是害怕它不分青红皂白的冲动带来受惩罚的结果。 ③道德焦虑,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有罪感。 防御机制: 压抑: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先于其他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防御机制的运行以他为基础。压抑有2种情况: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通过压抑自我将痛苦回忆压抑在本我之中,不能上升到意识水平,减少个人焦虑。 否认: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只不过是通过对令人痛苦的现实闭上自己的眼睛,假定情况不存在,回避使人痛苦的现实问题。 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具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把这些感情投射给别人,看成是别人具有的。 反向作用: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合理化:文饰作用。为痛苦编造一个似乎合理、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替代和升华:受抵制的力比多以间接方式发泄

人格心理学提纲与的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 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 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遗传生物因素: 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 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 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 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要总结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下面是收集的大学学习心理学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篇一《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

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

01第一章 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2020年九月整理).doc

第一章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第一节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二)、人格的非心理学定义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1、西方学者的定义 2、中国学者的定义 3、工具书的定义 4、人格定义的方法论差异 5、人格界定的文化差异 (四)、人格的综合规定性 (五)、人格的意义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 (一)、人格的基本特征 1、人格的社会性 2、人格的整体性 3、人格的稳定性 4、人格的独特性 5、人格的可塑性 6、人格的倾向性 7、人格的层次性 (二)、人格特征间的关系性 1、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关系 2、人格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4、人格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关系 5、人格的“他控性”和“自控性”的关系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一)、心理测量运动 (二)、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 (三)、其他来源 (四)、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二、人格心理学理论 (一)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人格结构 2、人格动力

3、人格发展 4、人格适应 5、人格评鉴和研究 (二)、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中的争议问题 1、如何看待人性 2、行为由内部决定还是由外部决定 3、人格的整体性和自我概念 4、如何看待潜意识 5、时间对行为的影响 (三)、人格心理学理论的价值 (四)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范型 1、精神分析论范型 2、特质论范型 3、学习论范型 4、人本主义范型 第一节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一词,但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 中文的“人格”这一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的;而日文的“人格”一词则是对英文“personality”一词的意译。 “人格”一词的英文表达是“Personality”,它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是指“假面具”(Mask),相传此意始于古罗马一个演员为了掩饰他不幸伤残的左眼而在戏剧演出中开始使用面具,尔后,罗马的其他演员也广泛使用面具表演。从此,面具成为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特殊道具,也相应地代表着戏中角色的特定身份。这种面具类似于中国的京剧脸谱,每一个都对应于一个特殊的性格角色。当时的一些注重人的心理研究的学者,对人的个体身心及相关行为表现的观察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发现,每个人稳定的行为表现及一定特质的模式显露具有相关的倾向性和特定性,它往往反映某一类人由表及里、身与心一致性的真实品格——正像戏台上不同类型角色所佩戴的面具一样,向观众显露着这个角色—部分的自我本质。于是,“面具”一词被喻义,并被借用而成为“人格”。把面具转义为人格,等于把人格视作人的社会自我,这样定义隐含着这样的意思:由于种种原因,人在社会行为之外还掩饰着某些个体特点。 公元前一世纪,在古罗马政论家西塞罗的著作中最早出现人格的引申意义,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一个人给他人的印象;(2)人的社会身份或角色;(3)特指有优异品质的人;(4)人的尊严和声望。第一个意义至今还在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面具”这一概念中保留着;第二个意义在德语中还使用着;第三个意义对以后各种心理学的定义有着积极作

人格心理学总结

人格心理学总结 人格心理学兴起之时,走的是一条研究本能为主题的路线。早期的是达尔文、尼采等 先锋,中期是动力心理学的佛罗伊德、阿德勒、荣格等人,还有英国的麦独孤以及美国的 机能主义心理学等。中期末尾,本能问题还很模糊的时候,文化的因素就已经浮了上来。 弗罗姆甚至已经转型为社会学家,苏联的列昂捷夫、维果茨基俨然是社会文化学派的绝对 倡导者了。 听了韦老师两次的课程培训,我的收获是颇多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许许多 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也可以规划自己的未来。由于每个人的阅历不尽相同,所以大家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同,彼此的思想观念也有很大的差异。人就这么一辈子!因此 有人选择了索取与享受,而有人则选择了给予与奉献,还有大量非常善良但心态与行动却 一直在摇摆的寻常百姓。这也就形成了日常的文化差异。 长治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心理测评人员和心理咨询人员,我们的咨询团队由12位硕士以上学历、具备多年临床经验、具有丰富个案积累的国家二 级心理咨询师组成,助理咨询师团队由20多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组成,为您提供个性 化和专业化的心理服务。并且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测评软件、沙盘游戏等设备,为您提供悉 心周到的心理帮助。 这个时候,还有瑞士的皮亚杰在研究本能的结构,而美国的人本主义开始大行其道。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游弋于本能与文化之间,20年内经常混淆两者的概念,到超个人心理学出现的时候,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显然已经破产。这个时候,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却一 轮接一轮的上演,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本妮迪柯特,后来符号学派的米德。班杜拉的研究路 线走的很好,走了一条本能与文化融合的视角,但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现在班杜拉的学 生终于迷失了方向。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各种各样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来自各方的压力不断地 向人类施加。人们也日益注意到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学”这个专业也被许多学 子看好。 认知心理学的人格思想很少,所谓的认知疗法实在是一种害人的诡辩。现在是后现代 心理学下的人格研究。后现代的建构理论是完全的文化模式,而一些分支执著于本能。现 在人们在迷茫的争论之中,仿佛看见了新大陆遥远的海岸线了。 首先,聆听讲座,在学习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观看了专家们讲课的视频后,被专 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自 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以前 常常以为自己在课堂教学时把课上完就行了,从未认真去深思过什么才是好课,学生在这 堂课中究竟学到些什么;也没认真去思虑过使用导学案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型高效课堂。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此谈谈学习心得体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篇 1 不知不觉中,发展心理学的学习接近了尾声,发展心理学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的贴近生活,这不仅是一堂给父母的养育课程,还是给老师的教育锦囊,更是给学生们的成长指南,它给了我日后的生活很大的启发。 我刚刚接触这堂课的课本时,感到这应该是一本充满发展理论的书,可是真正上了老师的课后,才发现这些理论的背后充满着的是生活中的应用,因为我是一名师范女生,所以我关注的点可能更多的是孩子的成长及教育方面,所以我想重点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来谈谈我所体会到的关于孩子成长及教育的心得。 真正引发我的兴趣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补充的一些小知识,这些知识让我感受到“改变”的神奇,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我感受到其实一些行为、一些方法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第一节课上老师提到关于小小的胎儿的一些小知识,这让我初识发展心理学“改变”的神奇,卵细胞和精子的完美结合是生命的开始,

美妙的生命之歌就此唱响,可是这个历程不是像我之前想的那样,它原来是那样的充满艰辛与奥妙,就像课堂上老师说的那样,胎儿2到8周人类所有器官从无到有发育,也是最容易造成先天缺陷的时期,在7个月胎儿完成器质性发育,这两个阶段对于胎儿非常的重要,这知道了这两个关键期可以避免一些对胎儿的不必要的伤害,我还学到胎儿5个月有听力能力,这对于那些被过早胎教所蒙骗的准父母们是一个多么大的帮助啊,这些虽然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小知识,但我相信这会帮到很多的人。 在这学期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四种理论,分别是成熟势力说、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的发展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理论。下面我对这四种理论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在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时,我们学到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若没有成熟,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儿童的发展,强调了成熟机制对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告诉人们教育要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在学习行为主义时讲到了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的观点,这三个观点层层递进,使行为主义更加的贴近生活,比如在讲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时,提到观察学习对儿童的重要影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么的重要,儿童在家时,父母应当做好榜样作用,

人格心理学导论第一章讲义解读

人格心理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柴民权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1.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是基础性学科,这种基础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1理论基础性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撑和研究资源,如心理咨询、人力资源、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例如:人格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咨询中的人格障碍理论 又如:人格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内向—外向性理论研究,为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部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实践基础性 人格心理学实践的基础性表现在: (1)是诸多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对人性的假设和人格的理论决定了这些心理咨询和治疗如何看待患者,使用何种方法治疗患者。 如:精神分析流派往往将心理看做是无意识冲动和自我的约束之间的战场,心理障碍的原因是我们压抑无意识导致的心理资源耗竭和错误的防御机制,因此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治疗往往强调释放无意识冲动,解放心理资源,所用方法也围绕如何探明无意识冲动的内容 (2)在教育、组织管理、传播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3)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帮助我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1.3 人格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人格心理学的专业期刊JPSP等,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国内著名心理学期刊中也有大量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是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主要分会之一 2.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2.1 人格是什么? 人格(personality)由拉丁文persona引申而来 Persona是古希腊演员所带的面具,面具(mark)反映的是不同的戏剧角色,以及不同角色所具有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沿用了人格的原始概念,其中包含着两层内涵:(1)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的种种言行,即外在的人格品质;(2)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人格的内在特征 人格: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 1. 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来审查这些稳定行为方式。只要人格存在,而且行为不仅是对我们所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 2. 内部过程。他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2.2 人格心理学关注什么? (1)人性论:善vs 恶 (2)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存在一些基本单元,构成了人格的结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结构说,例如三因素说、五因素说、16因素说等 (3)人格动力 即人格的内在驱动特征,是行为的动力来源,不同的人格理论家试图说明什么在驱动和影响行为,如何影响并如何表现在行为中,如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或驱力,罗杰斯认为是自我实现的天然趋向,而传统行为主义认为是环境刺激(4)人格发展与变化 主要研究人格发展的历程和发展机制的问题,以及人格发展阶段如何划分、人格量变与质变的特点、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优发展期等。我们在不同的人格理论流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如弗洛伊德的五阶段论、埃里克森的期阶段论等 (5)人格成因 指人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问题。这一领域主要关注哪些因素影响人格形成和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工作总结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人格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人格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用人格心理学理论进行自我分析 人格心理学是对人类心理力量的科学研究,这种心理力量使得人们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人格是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对人、对己、对事的一种态度,它包含两层意思: 人生舞台上的各种言行;面具下真实的自我。人格的基本性质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和性、和功能性;广义的人格与个性同义,均指人的心理面貌,包括个性倾向性以及能力, 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狭义的人格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智力。人格理论是 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一方面它系统地说明或解释了各种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 研究的框架。所以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重要的学科,它有利于我们充实和完备心理学 的内容体系。在教育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特征因材施教,健全他们的人格。在管理方面,提供了一个合理使用人才的依据,优化了群体人格特征的合理配置。而且也 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并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 下面我就根据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些人格理论去分析自己日常行为,处事的方式分析我 自己的人格特征,这对我自己日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首先用物质流派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气质特征,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 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做出类似的反应。课上讲到, 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抑郁质、黏液质和胆汁质。根据对这几种特质类型的了解,我 觉得自己是比较倾向于粘液质类型的,因为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 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主要表现是: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感情丰富,稳重含蓄,能够镇静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有时 候显得被动,但大多数时候是主动的,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做事谨慎,不允许让 自己犯多少错误,比较有思想,看待事物以辩证思想,能够比较成熟地处理各种事情。喜 欢和平宁静的生活,不太喜欢竞争,虽然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处于与他人竞争状况长时间坚 持不懈。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因此,我 觉得自己的气质更多的是来源于先天即遗传基础。 人格心理学中,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也是里程碑式的理论。他认为特质是构建人格结 构的基本成分,就像化学元素构成宇宙万物一样。通过研究,他找到许多人格特质,并将 它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首先按个体与群体的角度分为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从层次 上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关于人格动力,他提出动力特质,并分为能,外能和辅助。 后来卡特尔根据大量的生活记录材料,问卷材料和客观测试材料编制了著名的十六种人格 因素调查表。根据十六种人格因素调查表测试结果,我十六种特质基本属于平均水平,自 律性偏低,敏感性,焦虑性,稳定性偏高。我既适合交际类型工作也适合偏精确性工作, 比较乐群,做事也理智不幼稚。这基本符合了我对自己的认知。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不断发 展的,但受到遗传因素的制约,遗传的天性会影响他人对他的反应,影响他本身的学习方式,也限制了环境力量对其人格的塑造。就我个人而言,我遗传了母亲脾气暴躁的特性,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16章 人 格)【圣才出品】

第16章人格 一、概念题 1.人格 答: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这种知、情、意、行的复杂组织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包含着一个受过去影响以及对现在和将来的建构。人格的基本特性包括:①人格的整体性,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②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和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③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④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气质 答: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差异,即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体液学说”,认为气质取决于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的混合比例,并以何种体液占优势而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实验探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的三个特性: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认为有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活泼的、安静的、不可抑制的、弱的,分别与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四种气质类型即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行为表现。除这四种典

型的类型外,还有许多中间类型。 3.性格 答: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人社会行为的特征,主要包含:性格的意志特征,如目的性、主动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个人对社会、对集体、以他人的态度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善交际、孤僻、正义感、正直、诚实、狡诈、虚伪、同情心等;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自信、自强、自尊、自负、自卑等;个人对待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中所表现来的性格特征,如勤奋、懒惰、认真细致、马虎、粗心大意、首创精神、诚实、墨守成规、勤俭节约、挥霍浪费等。性格特性取决于特定的文化模式和社会环境。 4.自我 答:译自西方心理学中的两个术语:self,ego。二者涵义不同。①self,指一个独特、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个体意识到的自身存在的实体。包括意识到“我”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各种特征,以及“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各种特征的总和。亦即作为被认识对象的“我”。可追溯至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经验的我”。詹姆斯认为,“经验的我”包括四部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纯自我。作为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根据自我意识的形式,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还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②ego,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中指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亦即行为主宰者的“我”。在本我(i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受超我的观察、评判和监督,若违背超我,便会受到惩罚,产生自卑感或罪恶感。其功能是保持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协调人格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关系。贯穿于心理地域的三个水平—潜意识、前意识和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 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 种破坏力。当它指向个人内 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 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 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 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 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 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 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 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 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 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 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 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 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 一过程称为倒退。 2.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 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 的一种方法 2.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 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难 以相信亲人的逝世 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 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 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 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 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 抑的经验。 3.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 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 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 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 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3.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 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 “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 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3.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 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 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 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 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 创伤范式。 3.生活风格:一切人都具 有共同的最终目标------力 求优越,但是,如何追求优 越就取决于个人独特的条 件。每个独特的个人试图获 得优越的方法 3.社会兴趣:指的是社会 某一领域对人才的感兴趣及 需求,所以,现金社会择业 人员应结合个人兴趣和社会 兴趣来选择职业 3.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 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 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 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 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 创伤范式。 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 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 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 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 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3.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 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 的部分。 3.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是一套心理机能,这些机能 是在既定的时间内在心理冲 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 3.人格化:指一般标志 和特征带有人的行为,使事 物赋予人类或人的品质。 3.社会性格:是社会成 员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相近 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 为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性格特 征。 4.特质:是一种概括化 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 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 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 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4.机能自主性:是指一 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 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 那些原因。 4.表面特质:表面特质处 于人格结构的表层,是从外 部行为就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特质。 4.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 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 特质。 4.16PF:16种人格因素 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 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 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 的一种问卷。 4.EPQ:。 5.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 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 象。 5.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 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 象。 5.行为的消退:即如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被一种随后 出现的强化物所强化,那 么,将该强化物撤除,此操 作性反应就会随之消退,直 到恢复到最初未被强化时的 水平。 5.挫折:指人们在有目的 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 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 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 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 5.强化的效价:表示的是 某一物品或结果对于某个特 定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价 值,而不是它的实际价值。 5.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 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 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 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 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 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5.自我效能感:个人对自 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 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 主观判断和信念。 5.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 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 行为的主观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