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的探索-精选文档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的探索-精选文档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的探索-精选文档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楔子竞赛式教学的探索

美国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最好的激发就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所以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他们主动学习,并从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感。” 从事语文教学的数年中,我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于是,我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探索兴趣教学这方面上来。近几年,我一直坚持实行并不断改进了一套“竞赛式教学”的方案,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效。

所谓“竞赛式教学”就是采用“敌我”两方比赛回答问题的确切度,并以此来体验个人成就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更全面而深刻地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

杨修之死》是一篇堂上自读课文,更能体现“竞赛式教学”的特殊效果。这篇课文白话和文言间杂,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七个小故事,学习起来又有一定的情趣。所以,我安排用半节课让学生先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的难点字词的解释。然后,第二课时即用“竞赛式教学”来完成

其它教学任务。而对于本文的训练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则采用“辩论”的方式,也就是按课文后面的练习题给出的两个观点(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一、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二、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把男女学生分成两大派,各自主张一个观点,要求各派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对方的观点是不成立的。这种辩论式教法对于初学议论文的初二级学生来说,是一条不可估量的快捷入门途径。请看教案:

杨修之死》罗贯中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如:“适”、“数”、“忌”、“如”、

但”、“即”的不同用法。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教学设想:1、加强预习,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复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安排一个半课时。

4、定好竞赛程序、形式和评分标准,以便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

优劣,并分出胜负方,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教学重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要点:1、在辩论中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2、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

3、检查对一些重点难点字词的音义的掌握情况,学习一些

通假字。

10竞赛评分标准:复述故事占20 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个分,

辩论占40 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前半节任务: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教学内容意图和目的

准备 1. 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师完成)。

2.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完成“思考和练习一”(解释加点字词)适庖官进鸡汤

()

数犯曹操之忌()()人皆不晓其意()丕如其意()

植然其言()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 观点,女同学持

第二个观点。

疏通文字障碍第二节任务: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

比赛和辩论比赛。

步骤教学内容意图和目的

、竞赛一)复述二)必答三)抢答

1. 复述故事(10 分钟)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肋”的故事;

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即①“梦中杀人”;

“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 5 分钟)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①鸡肋()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③数犯曹操三忌()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 ()②操因疑修zèn ()害曹丕。

③延弃弓cao()刀。

学生完成后教师即时明确答案)三、完成抢答题

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

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

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 分钟)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速度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力步骤

教学内容意图和目的

、总结六、总结( 5 分钟)(教师完成)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宣布结束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法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附板书: 杨修之死↓

原因杨修曹操恃狂好才妄耍放轻小旷率聪

内因外因(男)恃才放旷,终于(女)借违反军纪之名,招致杀身之祸处死杨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