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仓储害虫

常见仓储害虫
常见仓储害虫

甲虫类,1、玉米象,2、谷蠹,3、赤拟谷盗,4、锯谷盗,5、长角扁谷盗,6、绿豆象,7、豌豆象,8、蚕豆象,9、大谷盗,10.黑皮蠹。

蛾类,1、麦蛾,2、印度谷螟,3、粉斑螟,4、地中海粉螟,5、粉虱。

螨类,主要是粉螨。

1玉米象

玉米象

玉米象成虫:体长2.9~4.2毫米。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见图)。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后翅发达,能飞。雄虫阳茎背面有两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较尖。

1.2概述

分类地位: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的1种。

种属分布:世界性分布。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惟新疆尚无记录。

1.3形态特征

玉米象卵:椭圆形,长约0.65-0.70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下端稍圆大,上端逐渐狭小,上端着生帽状圆形小隆起;谷象的卵与其相似。

玉米象幼虫:体长2.5-3.0mm,乳白色,体多横皱,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全体肥大粗短,略呈半球形.无足.头小,淡褐色,略呈楔形.谷象幼虫与其相似。

玉米象蛹:体长3.5-4.0mm,椭圆形,乳白色至褐色.头部圆形,喙状部伸达中足基节.前

胸背板上有小突起8对,其上各生1根褐色刚毛.腹部10节,腹末有肉刺1对。

玉米象成虫:体长2.9~4.2毫米。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见图)。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后翅发达,能飞。雄虫阳茎背面有两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较尖。

1.4生活习性

寄生于玉米、豆类、荞麦、花生仁、大麻子、谷粉、干果、酵母饼、通心粉、面包等。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受害重。1年发生1代至数代,因地区而异。既能在仓内繁殖,也能飞到田间繁殖。耐寒力、耐饥力、产卵力均较强,发育速度较快。1.5危害

玉米象是中国储粮的头号害虫,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储粮害虫。玉米象属于钻蛀性害虫,成虫食害禾谷类种子,以及面粉、油料、植物性药材等仓储物,以小麦、玉米、糙米及高粱受害最重;幼虫只在禾谷类种子内为害。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是一种最主要的初期性害虫,贮粮被玉米象咬食而造成许多碎粒及粉屑,易引起后期性害虫的发生。为害后能使粮食水分增高和发热。能飞到田间为害。

1.6防治方法

秋末冬初,在粮面或粮堆四周铺上麻袋,引诱成虫来袋下潜伏,收集并予以消灭;春天,在仓外四周喷一条马拉硫磷药带,防止在仓外越冬的成虫返回仓内。诱杀成虫。暴晒及过筛。药剂熏蒸。

1.7与米象、谷象的区别

米象也是重要储粮害虫,与玉米象外形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米象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钝圆。米象的前胸和鞘翅较瘦,前胸沿中线刻点少于20个,体长通常小于3毫米。主要为害稻谷、花生等;只在仓内繁殖;耐寒力、耐饥力、产卵力较弱,发育较慢。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27°以南地区。

谷象也是重要的储粮害虫,其危害与玉米象、米象相似。分布仅限于新疆和甘肃,是重要的植检对象。谷象前胸刻点稀,椭圆形,鞘翅无斑点,后翅退化,不能飞,体长2.8~3.5毫米。

2谷蠹

2.1介绍

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也叫“米长蠹”,贮藏谷物的重要害虫,长蠹科。成虫体长约2.6毫米

谷蠹

,暗褐色,头部隐藏于前胸下面与胸部垂直,触角末端三节膨大呈片状;前胸圆筒形,背面有小刺。幼虫体形弯曲,头部细小,胸部肥大,全体疏生淡黄色微毛。一般年生2代。成虫及幼虫为害谷粒、豆类、面粉等。防治法:降低贮粮水分及温度,进行粮食贮藏的科学管理,必要时用氰酸气、氯化苦、溴甲烷二氯乙烷等药熏蒸。

1.8分布

长蠹科昆虫的1种。分布于南北纬40°以内地区。中国发生在淮河以南地区。贮粮的重要害虫。除谷类外,还为害豆类、植物性药材。幼虫在仓库内喜寻木质板壁,蛀孔化蛹,造成仓木的严重破坏。此虫在取食谷粒时大量咬碎颗粒,使贮粮遭受更多的损失。在野外,它生活在树木内。

1.9特征

成虫体长约3毫米(见图)。圆筒形,有光泽,深赤褐色至黑褐色,除后胸腹板前半部外腹面色淡。头被前胸背板覆盖,从上方不可见。触角10节,端部3节向内侧扩展。前胸背板前半部有一列弯成弓形的钝圆形的齿,后半部有许多大而密的颗粒状突起。鞘翅具数条纵列小刻点,并着生稀疏黄色毛。

1.10习性

幼虫体略弯曲,乳白色。头部小,褐色。3对胸足细小,气孔小,环形。

性喜温暖,能在较高的温度发育。幼虫为蛀食性。成虫产卵于粮粒表面或粮屑内。最适温度为34℃。产卵量高,发育快。成虫不能破坏完整的稻粒,只能从有伤口的地方侵入,能钻到粮堆的底部。气候温暖时则多飞翔。

3赤拟谷盗

1.11基本信息

[中文名] 赤拟谷盗

[学名] 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

[ 目] 鞘翅目

[ 科] 拟步行虫科

[寄主] 食用菌、玉米、小麦、稻、高粱、油料、干果、豆类、中药材、生药材、生姜、干鱼、干肉、皮革、蚕茧、烟叶、昆虫标本等。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面粉,该虫有臭腺分泌臭液,使面粉发生霉腥味,其分泌物还含有致癌物苯醌。

1.12特征描述

成虫长椭圆形,体长3—4.5mm,比杂拟谷盗略小些,全身赤褐色至褐色,体上密布小刻点,背面光滑,具光泽,头扁阔;触角锤状11节,锤端3节膨大,复眼黑色,两复眼腹面距离约与复眼的横径等长,前胸背板呈矩形,两侧稍圆,前角钝圆,有刻点;小盾片小,略呈矩形,鞘翅长达腹末,与前胸背板同宽,上具10条纵刻点行。前、中、后足5R节分别为5、5、4节。幼虫细长圆筒形,长6—8mm,有胸足3对,头浅褐色,口器黑褐色,触角3节,长为头长之半,胸、腹部12节,各节前半部骨化区浅褐色,后半部黄白色。臀叉向上翘。腹末具1对伪足状突起。

1.13发生规律

年生4—5代,以成虫在包装物、苇席、杂物及各种缝隙中越冬,雄虫寿命547天,雌虫226天,把卵产在仓库缝隙处,卵粒上附有粉末碎屑一般不易看清,每雌产卵327—956粒。最适发育温度27—30℃。相对湿度70%,30℃完成一代27天左右。把气温调到44℃,相对湿度77%,幼虫10小时、成虫7小时即死亡;50℃1小时即死亡;低于-1.1℃各虫态17天即死亡;-6.7—-3.9℃5天全死亡。

1.14防治方法

(1)仓贮玉米等种子或粮食要纯净干燥,颗粒完整。(2)控制成品含水量在12%一13%,贮藏中发现成品含水量超过上限时,要及时晾晒或置入55—60℃烘干机内烘焙。(3)干菇、干耳最好贮藏在3—5℃条件下,成品包装要密封在不透气容器中。(4)也可使用粮食防虫包装袋。

1.15地理分布

分布在我国大部分省区,世界热带与较温暖地区。

4锯谷盗

1.16锯谷盗介绍

亦称扁谷盗

flat grain beetle

亦称扁谷盗。

鞘翅目(Coleoptera)锯谷盗科(Silvanidae)昆虫,与扁甲(flat bark beetle)近缘,有时并入扁甲科(Cucujidae)。长度一般不到3公釐(0.1吋),多数生活在树皮下;有的吃谷物(如苏里南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为贮粮的重要害虫。

[中文名] 锯谷盗

[学名] 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inne

[ 目] 鞘翅目

[ 科] 锯谷盗科

1.17生活习性

[寄主] 稻谷、小麦、面粉、干果、药材、禾谷类、豆类、粉类、干果类、药材、烟草、各种肉干、淀粉等。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喜食破碎玉米等粮食的碎粒或粉屑。为害食用菌时,幼虫蛀食子实体干品,成虫也可为害。

1.18外形特征

黄褐色密的细毛

成虫扁长椭圆形,深褐色,长2—3.5mm,体上被黄褐色密的细毛。头部大三角形,复眼黑色突出,触角棒状11节;前胸背板长卵形,中间有3条纵隆脊,两侧缘各生6个锯齿突;鞘翅长,两侧近平行,后端圆。

纵刻点列及4条纵脊

翅面上有纵刻点列及4条纵脊,雄虫后足腿节下侧有1个尖齿。幼虫扁平细长,体长3—4mm,灰白色,触角与头等长,3节,第3节长度为第2节二倍,胸足3对,胸部各节的背面两侧均生1暗褐色近方形斑,腹部各节背面中间横列褐色半圆形至椭圆形斑。

1.19发生频率与防治办法

年生2—5代,以成虫在仓库内外缝隙、砖石下或树缝中越冬。翌春又返回仓库内,寿命3年以上,成虫活泼,喜群聚,喜把卵产在缝隙处或碎屑中,每雌产卵量数十粒至300粒,发

育适温30—35℃。当仓库内相对湿度90%左右,气温35℃时18天即可完成1代,30℃21天,25℃则需30天,耐寒力较强。

(1)仓贮玉米等种子或粮食要纯净干燥,颗粒完整。(2)控制成品含水量在12%一13%,贮藏中发现成品含水量超过上限时,要及时晾晒或置入55—60℃烘干机内烘焙。(3)干菇、干耳最好贮藏在3—5℃条件下,成品包装要密封在不透气容器中。(4)也可使用粮食防虫包装袋。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世界各地。

5长角扁谷盗

1.20基本信息

中文名:长角扁谷盗

学名:Cryptolestes pusillus Oliver

英文名:flat grain beetle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扁谷盗科(Laemophloeidae)

1.21形态特征

体长 1.3~2.0mm,淡红褐色至淡黄褐色,头部额区的刚毛呈辐射状指向,两侧的刚毛为前侧方指向;雄虫触角稍长于体长之半,其第5~11触角节比雌虫的长;雌虫触角长等于或稍长于体长之半。前胸背板明显横宽,宽为长的1.2~1.3倍,前角不突出,后角钝,两侧向基部方向梢狭缩。鞘翅短,其长最多为两翅合宽的1.75倍;第1、2行间各具4纵列刚毛。

1.22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3~6代,以成虫在较干燥的碎粮、粉屑、底粮、尘芥或仓库缝隙中越冬。成虫羽化后,在茧内静止1至数日,便开始交尾产卵。卵散产,产于疏松的食物内或谷物缝隙内,卵上粘附着食物颗粒。每头雌虫产卵20~334粒。30℃时在相对湿度50~90%范围内,产卵量随湿度的增加而锐增。温湿度条件和食物的质量都对该虫的发育有很大影响。在不利的营养条件下可发生同类相残现象。

该虫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8~38℃,相对湿度范围为45~100%。发育最适温度为35℃,最适相对湿度为90%,每月虫口最大的增殖速率为10倍。32.5℃及相对湿度90%最适于产卵。

1.23经济意义

该虫属第二食性,成虫及幼虫为害破碎或损伤的谷物、油料、粉类、豆类及干果等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有时虫口密度极高。除直接取食外,也往往导致农产品发热霉变。在非洲为

害可可豆及油料种子。

1.24分布

世界性分布;国内各省区。

6绿豆象

1.24.1目名

鞘翅目

科名豆象科Lariide

学名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innaeus)

寄主菜豆、豇豆、扁豆、豌豆、蚕豆、绿豆、赤豆。

绿豆象

为害特点幼虫蛀荚,食害豆粒,或在仓内蛀食贮藏的豆粒。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3.5mm,宽1.3—2mm,卵圆形,深褐色;头密布刻点,额部具一条纵脊,雄虫触角栉齿状,雌虫锯齿状;前胸背板后端宽,两侧向前部倾斜,前端窄,着生刻点和黄褐、灰白色毛,后缘中叶有1对被白色毛的瘤状突起,中部两侧各有一个灰白色毛斑。小盾片被有灰白色毛。鞘翅基部宽于前胸背板,小刻点密,灰白色毛与黄褐色毛组成斑纹,中部前后有向外倾斜的2条纹。臀板被灰白色毛,近中部与端部两侧有4个褐色斑。后足腿节端部内缘有一个长而直的齿,外端有一个端齿,后足胫节腹面端部有尖的内、外齿各一个。卵长约0.6mm,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略有光泽。幼虫长约3.6mm,肥大弯曲,乳白色,多横皱纹。蛹3.4—3.6mm,椭圆形,黄色,头部向下弯曲,足和翅痕明显。

生活习性年发生4—5代,南方可发生9—11代,成虫与幼虫均可越冬。成虫可在仓内豆粒上或田间豆英上产卵,每雌可产70一80粒。成虫善飞翔,并有假死习性。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英豆粒。

1.25生活习性

年发生4—5代,南方可发生9—11代,成虫与幼虫均可越冬。成虫可在仓内豆粒上或田间豆英上产卵,每雌可产70一80粒。成虫善飞翔,并有假死习性。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英豆粒。

1.26高温处理

1.日光暴晒。炎夏烈日,地面温度不低于45℃时,将新绿豆薄薄地摊在水泥地面暴晒,每30分钟翻动1次,使其受热均匀并维持在3小时以上,可杀死幼虫。

2.开水浸烫。把绿豆装入竹篮内,浸在沸腾的开水中,并不停地搅拌,维持1-2分钟,立即提篮置于冷水中冲洗,然后摊开晾干。

3.开水蒸豆。把豆粒均匀摊在蒸笼里,沸水蒸馏5分钟,取出晾干。由于此法伤害胚芽,故处理后的绿豆不宜留种或生绿豆芽。

以上经高温处理的绿豆色泽稍暗,适宜于家庭存贮的食用绿豆。

对于大批量绿豆可用暴晒密闭存贮法。即将绿豆在炎夏烈日下暴晒5小时后,趁热密闭贮存。其原理是仓内高温使豆粒呼吸旺盛,释放大量CO2,使幼虫缺氧窒息而死。

1.27低温处理

1.利用严冬自然低温冻杀幼虫。选择强寒潮过境后的晴冷天气,将绿豆在水泥场上摊成约6-7cm厚的波状薄层,每隔3-4小时翻动1次,夜晚架盖高1.5m的棚布,既能防霜浸露浴,又利于辐射降温,经5昼夜以后,除去冻死虫体及杂质,趁冷入仓,关严门窗,即可达到冻死幼虫的目的。

2.利用电冰箱、冰柜或冷库杀虫。把绿豆装入布袋后,扎紧袋口,置于冷冻室,控制温度在-10℃以下,经24小时即可冻死幼虫。对于其它豆类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1.28药剂处理

1.磷化铝处理。温度在25℃时,1立方米绿豆用磷化铝2片,在密闭条件下熏蒸3-5天,然后再暴晒2天装入囤内,周围填充麦糠,压紧,密闭严实,15天左右杀虫率可达到98%-100%,防治效果最好。这样既能杀虫、杀卵,又不影响绿豆胚芽活性和食用。注意一定要密封严实,放置干燥处,不要受潮伤热,以免出现缺氧走油。

2.酒精熏蒸。用50g酒精倒入小杯,将小杯放入绿豆桶中,密封好,1周后酒精挥发完就可杀死小虫子。

3.敌敌畏熏蒸。将敌敌畏装入小瓶中,用纱布封口,放在绿豆的表层,将绿豆密封保存5-7天后,取出敌敌畏瓶,然后密封保存。此法杀虫率在95%以上。每贮藏100kg绿豆,需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ml。

1.29防治方法

(1)将有虫绿豆装入篮子中,置入开水中浸25—28秒后,迅速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备用。(2)用磷化铝熏治。把200kg绿豆种子置入密闭的容器内,用56%磷化铝3.38(1片),熏3天后,晾4天,备用。(3)也可使用粮食防虫包装袋。具体方法参见印度谷螟。

7豌豆象

中文学名:豌豆象英文名:Pea Weevil

拉丁学名:Bruchus pisorum(Linnaeus) 别称:豆牛、豌豆虫

界:动物界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目:鞘翅目

科:豆象科为害作物:主要危害豌豆、扁豆

分布区域:分布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尤以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等省为重[1]。

1.30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黑色,体长4~5毫米,宽2.6~2.8毫米;触角基部4节,前、中足胫节、跗节为褐色或浅褐色;头具刻点,背淡褐色毛;前胸背板较宽,刻点密,被有黑色与灰白色毛,后缘中叶有三

豌豆象

角形毛斑,前端窄,两侧中间前方各有1个向后指的尖齿;小盾片近方形,后缘凹,被白色毛;鞘翅具10条纵纹,覆褐色毛,沿基部混有白色毛,中部稍后向外缘有白色毛组成的1条斜纹,再后近鞘翅缝有1列间隔的白色毛点;臀板覆深褐色毛,后缘两侧与端部中间两侧有4个黑斑,后缘斑常被鞘翅所覆盖;后足腿节近端处外缘有1个明显的长尖齿。雄虫中足胫节末端有1根尖刺,雌虫则无。

卵:橘红色,较细的一端具2根长约0.5毫米的丝状物。

幼虫:复变态,共4龄。体乳白色,头黑色,胸足退化成小突起,无行动能力,胸部气门圆形,位于中胸前缘。1龄幼虫略呈衣鱼型,胸足3对短小无爪,前胸背板具刺;老熟幼虫体长5~6毫米,短而肥胖多皱褶,略弯成C形。

蛹:长约5.5毫米,初为乳白色,后头部、中胸、后胸中央部分、胸足和翅转为淡褐色,腹部近末端略呈黄褐色;前胸背板侧缘中央略前方各具1个向后伸的齿状突起;鞘翅具5个暗褐色斑。

1.31为害特点

幼虫蛀害豆英,取食豆粒,影响产量,并且受害豆英气味难闻,不能食用。

1.32生活习性

一年1代,以成虫在贮藏室缝隙、田间遗株、树皮裂缝、松土内及包装物等处越冬。翌春飞至春豌豆地取食、交配、产卵。成虫需经6—14天取食豌豆花蜜、花粉、花瓣或叶片,进行补充营养后才开始交配、产卵。卵一般散产于豌豆英两侧,多为植株中部的豆英上,每雌可产卵700—1000粒,产卵盛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卵期7—9天。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英,幼虫期约37天,老熟时在豆粒内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中旬,蛹期8—9天(此期随收获的豌豆入库),成虫羽化后经数日待体壁变硬后钻出豆粒,飞至越冬场所,或不钻出就在豆粒内越冬。成虫寿命可达330天左右。成虫飞翔力强,可达3—7千米,以晴天下午活动最盛。豌豆象发育起点温度为10℃,发育有效积温为360日度[2]。

1.33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

现除澳大利亚外,已遍及世界各地。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开始危害,1957年河北省调查,除张家口外,全省都有发生。1965年传入新疆塔城和伊犁地区,检疫人员虽及时发现,但无人抓,造成迅速蔓延。1958年秋大量调进救灾种子时,蚕豆象和豌豆象从湖南、湖北等地传到广西中部和南部,导致桂林地区成为这两个物种严重发生区。90年代以来甘肃中部地区发生严重。主要通过被害种子的调运进行传播。危害豌豆、菜豆、野豌豆、决明、金雀儿、山黧豆等植物。

1.34 控制方法

严格检疫,尤其是从疫区进口的豆类产品。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适时对仓库的缝隙、旮旯以及仓外的草垛、垃圾等卫生死角清理,因为这些地点都有可能成为越冬成虫的栖身场所。种植豌豆期间,可进行田间喷药,降低豌豆象的发生率。豌豆收获后,在半个月内使用塑料薄膜密封气控保管或熏蒸处理。停止种植豌豆3年,彻底消灭豌豆象。

1.35 防治措施

①田间防治 掌握在成虫产卵盛期(常与豌豆结荚盛期相吻合)及幼虫孵化盛期喷药防治产卵的成虫和初孵幼虫,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

0.6%灭虫灵10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等,并尽量使每个豆荚均匀着药以提高防治效果。②豌豆脱粒后,立即曝晒5~6天,可杀死豆粒内幼虫90%以上。③当豌豆量不太大时,可将曝晒后立即收到塑料袋中并扎紧,或埋进干净麦糠堆里,密闭贮藏半个月至一个月,可杀死所有成幼虫。④当豌豆量大时,在豌豆收获半个月内,将脱粒晒干后的种子,置入密闭容器内,用56%磷化铝熏蒸,每200千克豌豆用药量3.3克(1片),密闭3天后,再晾4天。必须严格遵守熏蒸的要求和操作规程,避免人畜中毒。

8蚕豆象

求助编辑中文学名:

蚕豆象 拉丁学名: 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鞘翅目 科: 豆象科 属: 豆象属 英文名: Broad bean weevil 原产地: 欧洲 传播途径: 随被害豆类的调运而传播。

1.36 入侵情况

地区

已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华中、华南、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区的许多省份,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时间

抗日战争期间(二十世纪30年代)从日本军马饲料中大量带入。[1]

1.37寄主对象

主要危害蚕豆,还危害野豌豆、山黧豆、兵豆、鹰嘴豆、羽扇豆等。[1]

1.38为害特点

成虫略食豆叶、豆荚、花瓣及花粉,幼虫专害新鲜蚕豆豆粒。被害豆粒内部蛀成空洞,并引起霉菌

侵入,使豆粒发黑而有苦味,不能食用;如伤及胚部,则影响发芽率,质量大大降低。幼虫随豆粒收获如仓,继续在豆粒内取食为害,造成严重损失。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蚕豆造成的重量损失达20%~30%。[1]

1.39形态特征

蚕豆象

成虫体长4~5mm,宽 2.6~2.8mm,椭圆形,体黑色,体被黄褐色与灰白色毛。触角基部1~4节或1~5节、上唇、前足浅褐色。头顶狭而隆起,头密布小刻点。唇基被黄褐色毛,额以上被淡黄色毛,触角锯齿状,向后伸达前胸背板后缘。复眼黑色,呈“U”包围触角基部。颊间着生灰白色毛。

前胸背板显著横宽,侧齿位于侧缘中央,短而钝,水平外指向;侧缘在齿后的部分稍凹。侧齿上布小刻点,被褐色与灰白色毛,形成明显小毛斑,近翅缝向外缘有灰白色毛点形成弧形的横带。后足腿节腹面的端前齿钝。腹部每节两侧各有1个灰白色毛斑。臀板不横宽,端部无黑斑或黑斑不明显。腹部末节背面露出在鞘翅外面,密生灰白色细毛。卵长约0.4~0.6mm,椭圆形,一端稍尖,半透明,淡橙黄色,表面光滑。幼虫体长约5.5~6mm,乳白色,肥胖,弯曲,胸足退化呈肉突状。头部很小,死后大部缩入前胸,淡黄白色。胸腹节上通常通常具明显的红褐色背线。

蛹长约5~6mm,椭圆形,乳白色至淡黄色,腹部较肥大。前胸背板及其鞘翅密布皱纹。前胸两侧各具1不明显的齿状突起,中胸背面后缘向后突出,后胸中央有沟。腹节中央及两侧均有隆起线。[1]

1.40生物特征

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豆粒内、仓库内角落、包装物缝隙以及在田间、晒场、作物遗株内、杂草或砖石下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飞到田间取食豆叶、花瓣、花粉,

随后交配产卵。卵散产于蚕豆幼荚上,每雌虫一生产卵35~40粒,最多达96粒。4月中旬起孵化后即侵入豆荚蛀入豆粒中,被贮豆粒表面留有1个小黑点。每豆一般有虫1~6个。蚕豆收获后,幼虫在粒内被带到仓内继续为害。成长幼虫约于7月上旬在豆粒内化蛹,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即进入越夏、越冬阶段。成虫飞翔能力强,有假死习性。[1]

1.41防治方法

1.41.1可选择晴天摊晒粮食

一般厚3-5厘米,每隔半小时翻动一次,粮愠升到50℃,再连续保持4-6小时,粮食温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晒粮时需在场地四周距离粮食2米处喷洒敌敌畏等农药,防止害虫窜逃。

1.41.2低温冷冻除虫

多数贮粮害虫在0℃以下保持一定时间可被冻死。北方冬季,气温达到-10℃以下时,将贮粮摊开,一般7-10厘米厚,经12小时冷冻后,即可杀死贮粮内的害虫。如果达不到-10℃,冷冻的时间需延长。冷冻的粮食需趁冷密闭贮存。含水量在17%以-卜的种子粮和花生,不能用冷冻法,其余各种粮食、油料都可采用此法。

1.41.3开水浸烫

此法仅适用于蚕豆和豌豆。将生虫的蚕豆、豌豆放入竹篮或竹篓等可沥水的容器中,待水煮开后,将容器浸入,边烫边搅拌种子,经25-28秒钟后,迅速取出,入凉水中冷却,摊开晾凉,等豆粒充分干燥后,再贮存。此法可完全杀死豆粒内的豌豆象、蚕豆象,且不影响发芽力。用开水烫种,应掌握在豆象羽化为成虫以前。

1.41.4拌沙拌糠除虫

摺子囤放的蚕豆、豌豆、绿豆、豇豆等,在发生绿豆象以前,将豆类进行暴晒,使种子内的水分降到12%以下。先在囤底铺上3一5厘米厚的稻壳(或抄),然后放一层蚕豆等豆子,约10-15厘米厚,再铺一层稻壳或沙3~5厘米厚,再放一层豆,如此一层稻壳,一层豆,到最上层用20~30厘米厚的稻壳完全密闭,外边的绿豆象不能进入,内部绿豆象钻不出来。防虫效果好,还可防止蚕豆变色。注意稻壳或沙要晒干,并筛去灰尘,囤席和蚕豆之间要多放些稻壳或沙防止绿豆象在囤席处的缝中的豆粒上繁殖为害。缸贮、水泥柜等容器存放的以上豆类也可用此法。

1.41.5植物熏避除虫

将花椒、茴香或碾成粉末状的山苍子等,任取一种,装入纱布小袋中,每袋装12~13克,均匀埋入粮食中,一般每50公斤粮食放2袋。

1.41.6药剂防治

磷化铝是一种高毒杀虫剂。杀虫效果高,使用方便。但必须按照操作要求使用。

首先将粮食晒干,达到规定贮粮含水量标准(一般在12%左右)。贮粮容器在处理前,除留一施药口外,其余都必须做好密闭工作。有缝隙的容器,要在缝隙处用废报纸糊2~3层,先窄后宽。使用摺子或地龙的要用不破无洞的塑料薄膜把四周及底层扎好,不可漏气。施药前准备好100平方厘米大小的布片若千块,带色塑料绳,以及施药后封口用的浆糊、废报纸、扎口的绳子等。

施药时选择晴天,按每200~300公斤粮食用磷化铝1片(3.3克/片)的用量,打开磷化铝瓶盖,取药,盖好瓶盖,迅速用布片将药分片包好,立即将药包埋入粮食中,并将有色塑料绳的一端留在粮面上,以便散气后取出药包处理。只用一包药的,即将药包埋在粮堆或粮袋中间,

多药包时,则应均匀分点埋入,粮堆高度在2米以上的,要采取粮堆面施药与粮堆中埋藏药相结合。投药后立即做好容器的密封工作,粮堆数量较大的,粮面上部与薄膜间应留出10厘米的空隙,以利于磷化铝。[3]

9大谷盗

[别名] 米蛀虫、乌壳虫

[学名] Tenebrioides mauritanicus Linne

[ 目] 鞘翅目

[ 科] 谷盗科

[寄主] 禾谷类、豆类、油料、药材、干果等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大米、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的胚部,失去发芽率,破坏包装物,造成其他仓库害虫入侵。

1.42[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6.5—11mm,扁长椭圆形,深褐色至漆黑色,具光泽。头略呈三角形,前伸,额稍凹,上唇、下唇前缘两侧具黄褐色毛,上颚发达,触角11节棍棒状,末端3节向一侧扩展呈锯齿状,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胸、翅脉之间颈状连接,鞘翅长是宽的2倍,每1鞘翅上具7条纵刻点行。卵长1.5—2mm,椭圆形细长,一端略膨大,乳白色。末龄幼虫体长18—21mm,头黑褐色,体灰白色,前胸背板黑褐色,中央分开,中后胸背板各具黑褐色圆斑1对,腹部后半部粗大,尾端具黑褐色钳状臀叉1对,臀板黑褐色。蛹长8—9mm扁平形,乳白色至黄白色。

1.43[发生规律]

温带、热带地区年生2—3代,多以成虫,少数以幼虫潜伏在仓库的各种缝隙或粮包褶缝中越冬。翌年3—4月间越冬成虫产卵,越冬幼虫化蛹后于5—6月间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长达1—2年,每雌产卵500—1000粒,产卵期2—14个月,卵单产或成块,卵常混入碎屑或缝隙中。成虫、幼虫性凶猛,经常自相残杀或捕食其他仓虫。喜在阴暗处、粮堆底层活动,幼虫耐饥力、抗寒性强。在4.4—10℃条件下,成虫耐饥148天,幼虫耐饥2年。幼虫4—6龄或7—8龄,老熟后蛀入木板内或粮粒间或包装物折缝处化蛹。

1.44[防治方法]

1)冷冻杀虫,冬季把库温降至0.6℃以下,持续7天以上,也可在仓库中把虫粮在仓外薄摊后冷冻。(2)高温杀虫,把粮库内温度升到55℃,可杀死该虫。(3)生物防治法。当小麦中除虫脲剂量达1—10mg/kg时,能有效防治谷蠢一年之久。(4)采用磷化铝熏蒸法,具体方法参

见蚕豆象。(5)农户或小型粮库也可使用粮食防虫包装袋,可有效地防治小麦、玉米、粟、豆类、稻谷害虫,同时还可防止霉变,有效期2年,对已生虫的粮食,装入袋后一周,杀虫效果80%,二周后杀虫效果达100%。

[地理分布] 分布中国及世界各地。

10黑皮蠹

1.45黑皮蠹

学名Attagenus minutus Olivier异名Attagenus piceus Olivier鞘翅目,皮蠢科。别名黑鲤节虫、日本鲤节虫、毛毡黑皮蠢。分布除西藏不明外,各地均有发生,是世界性害虫。

1.46寄主

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及其加工品、粉粮、麦夫皮、米糠、油菜籽、豆类、贮烟、蚕茧、丝毛织品、毛皮、皮革、昆虫标本。

1.47为害特点

幼虫3龄前取食碎屑粉末和碎粮粒,4龄后取食整粮粒。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4—6mm,雄虫体长2.8—5mm,体赤褐至黑褐色,体上密生褐色至黑色细毛,前胸背板基部生黄褐色毛。头扁圆形,密布黑色小点,后面中央具1赤褐色单眼,触角浅褐色或黄褐色,末节暗褐色,共11节,末端3节膨大;雌虫末节长略长于9节、10节之和,雄虫末节长为9、10节之和的3—4倍。前胸背板后缘宽于前缘。鞘翅上刻点行不清楚。卵椭圆形,长0.6—0.9mm,乳白色略具光泽。末龄幼虫体长9—10mm,长圆筒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胸部宽,向后虫体渐细,全体赤褐色,各节间及腹面色浅,全体具褐色细长毛,腹末簇生一束黄褐色细毛,长与体长近似。蛹长5—6mm,浅黄色,扁椭圆形,体上具浅褐色细毛。

1.48生活习性

年生1代,以幼虫群集在室内或仓库里缝隙中或杂物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延续到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8月上中旬出现,于5月中下旬产卵至8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开始为害直至越冬。成虫喜欢在粮谷中栖息,喜在黑暗的底层。不取食粮食,常飞到野外食花蜜或花粉、菌类。有趋光性,能飞善爬,白天多在仓外向阳处或仓库内光亮的地方活动、交配,把卵产在幼虫食物的表面或附近。卵多散产,18.3℃产卵期7—14天,23.8℃4—16天,29℃3—4天,12.7℃停止产卵。幼虫共7—12龄,抗寒耐饥能力强,喜欢潮湿环境。蛹常夹杂在粮食中。

1.49防治方法

(1)清除仓底杂物,保持清洁。(2)清除仓库四周的蜜源植物和杂草,防止引旧成虫。(3)采用气调防治法或磷化铝熏蒸法。

米象

1.50基本资料

[中文名] 米象

[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e

[ 目] 鞘翅目

[ 科] 象虫科

[寄主] 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各种谷物。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

[地理分布] 广布于全世界,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

1.51特征描述

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成虫啮食谷粒,幼虫蛀食谷粒内部。危害米、稻、麦、玉米、高粱等。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喙基部较粗。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前胸长宽约相等,基部宽,向前缩窄,背面密布圆形刻点。小盾片心形,有宽纵沟。鞘翅肩明显,两侧平行;行纹略宽于行间,行纹刻点上各具1根直立鳞毛;每鞘翅基部和翅坡各有1椭圆形黄褐至红褐色斑。腿节棒状:胫节刻点与毛排列成纵列,端部有钩。雄虫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本种与玉米象很相似,不同的是米象体瘦小,后翅骨片完全呈三角形,雄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而玉米象体较胖大,后翅骨化片呈菱角形,个别为长靴形,雄阳茎背面有2条纵沟,雌虫“丫”形骨片的两臂端部尖锐。卵长椭圆形,长约0.65—0.7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幼虫头壳短卵形,头顶区较宽;内隆脊直,且两端等粗,近乎线状;唇基侧突较小,前端略尖;口上片侧隆线长,几乎伸达额区3、5刚毛间;上唇基近基部至近端处骨化程度深,呈折扇形;上唇杆棍棒状,中叶突出不明显。

体长2.3~4.5mm。本属有3种是世界各地共通的种类,其中玉米象(S. zeamais)和米象体色为褐色或黑褐色;翅鞘前後共有4块不明显的橙色斑,区分鉴定困难。谷象(S. granarius)体色则为单纯褐色或黑褐色。这3种微小的象鼻虫是贮粮谷物的大害虫,也就是俗称的「米虫」。有些地方也称为“铁鼓牛”。

1.54鉴别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体长1.8~3.0mm。前胸背板近中央及两侧有不明显的黄色或灰白色毛斑,密被淡褐色至深褐色毛。触角11节,极少数个体为9~10节。卵长筒形稍弯曲,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老熟幼虫,体呈纺锤形。离蛹,淡黄色,扁圆锥形,体表着生多数细毛。1.55生物学特性

:在东南亚,1年发生4~5代。以幼虫在仓库缝内越冬。成虫羽化后2~3天开始交尾,卵多散产,每次产卵50~90粒,多可达120粒。耐干性强,在食物含水量2%的情况下仍能顺利繁殖和发育;耐冷耐热能力也很强,比一般的仓库害虫能够忍耐更冷更热的环境;还有突出的耐饥力,当食物缺乏时,接近成熟的幼虫甚至可以钻入缝隙处休眠。幼虫多集中于粮堆顶部取食,进入3龄后又钻入缝隙中群居。

1.56原产地:印度、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一带。

1.57中国分布现状

:我国内地地区危害不严重,在福建、山东、广东、云南等地曾有发现,仅在台湾定居。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成虫虽有翅但不能飞,主要随寄主、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传播到亚洲、欧洲、非洲、美国、墨西哥等地。食害多种枯饼及谷类、干果、坚果、豆类、油料等,危害性极大,给谷物造成的损失惨重。对毛皮也有危害。我国内地许多地方曾有小面积发生,但比较容易彻底清除,多被及时扑灭,因此多没有形成大面积扩散现象。

1.58控制方法

:实践证明,一旦该虫大面积暴发,防治起来是很困难的。应注意严格检疫。发现疫情后,采取熏蒸的办法及时扑灭。常用熏蒸剂有磷化氢、溴甲烷等。国外利用斑皮蠹裂簇虫等寄生虫、谷斑皮蠹性外激素等进行生物防治。

1.59传播途径

成虫虽有翅但不能飞,主要随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传播。谷斑皮蠹成虫虽有翅但不能飞,它常随动植物产品及其包装物和运载工具长距离传播蔓延,而且适应性很强,对干燥、高温、寒冷以及杀虫剂、熏蒸剂都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幼虫在食物缺乏、环境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能耐饥3年,进入休眠的幼虫8年不吃东西尚能生存,因此感染此虫的仓库,如不下决心,采取果断的措施,一般不易彻底根除。

1.60危害情况

谷斑皮蠹既耐热,又耐旱。在37~C和相对湿度25%的干热条件下,繁育一代仅需25天。在30~C下,繁育一代需40天。谷斑皮蠹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2—36qG,它对于湿度的适应性很强。在35~(2下,以全麦粉作饲料,当相对湿度为0%时,其发育一代所需时间为42天;相对湿度为90%时,繁育一代仅需31天。

谷斑皮蠹的幼虫很贪食,对储藏的谷物和油料种子危害很大。当环境条件适宜于谷斑皮蠹的生长时,粮堆表层的幼虫数目可以大于粮粒的数目,造成的储粮重量损失可达15%—20%。低温、过度拥挤和缺少食物可导致幼虫滞育。滞育的幼虫常钻人仓房的缝隙,可以不取食而存

活2—3年或更长的时间。滞育幼虫比一般幼虫更难于防治。

谷斑皮蠹幼虫除为害储藏的粮食外,还为害其它储藏物品,如干酪、奶粉、海枣、巧克力、珍珠粉、食糖、毛织品、动物制品、丝、毛、皮革、中药材、胡椒、棉籽、肉豆蔻等。

虽然谷斑皮蠹成虫一般不取食,也很少飞翔,仅能存活15天左右,但每一雌虫能产卵80多粒,繁殖力很强,这是造成幼虫危害储藏物品的根源,因而也应彻底将其消灭。

钩纹皮蠹

钩纹皮蠹

钩纹皮蠹属于皮蠹科的昆虫,这一类虫子在民间被叫做“蠹虫”,经常危害到人们的衣物、粮食等日常必需品。在家里、不加注意的话,毛料衣服也许就会被皮蠹蛀得千疮百孔。目前皮蠹在我们国家有一百来种。

皮蠹科,鞘翅目皮蠹总科的一科。约7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约40种,遍布全国各省区。体小,卵圆形与长卵形,暗色,密生鳞片与毛,多形成不同毛色的斑纹。触角短,11节或10节。棒状与球杆状,休止时常收纳在前胸背板前部腹面两侧的触角窝内。该科很多种类具有经济意义,主要为害生皮张、干鱼、咸肉、蚕茧、生丝、皮衣、毛织品、毛呢服装、动物性药材,部分为害谷类和豆类。生活力强,可在野外也可在室内繁殖,大量发生时可造成一些贮藏品的重大损失。

皮蠹

dermestid beetle

鞘翅目(Coleoptera)皮蠹科(Dermestidae)甲虫,约700种。曾是重要的室内害虫,因为其幼虫以毛皮、羽毛、角质和毛发为食。成虫通常为褐或黑色,不过,有的种色彩鲜豔或有斑纹,以及覆有易擦掉的绒毛或鳞片。形状不一,从长形到卵圆形都有,长1~12公釐,似蠕虫的幼虫是唯一被毛的鞘翅目幼虫。

火腿皮蠹(Dermestes lardarius)的幼虫取食乳酪、乾肉(尤其是火腿和咸肉);成虫卵圆形,黑或褐色,有黄色带纹及深色斑,6~7.5公釐(0.236~0.295吋)长。在室内羽化後,到窗口附近飞行,以便出外觅食花粉。

火腿皮蠹(Dermestes lardarius)

花皮蠹属(Anthrenus)的幼虫红褐色或金褐色,长约5公釐(0.197吋),破坏力极强,侵袭皮革、家具、地毯、毛毯和衣服。成虫卵圆形,取食花粉,一般长2.2~3.5公釐(0.087~0.138吋),有鲜豔的鳞片,形似瓢虫(ladybird beetle)。

小圆花皮蠹(Anthrenus verbasci)和标本花皮蠹(A. musaeorum)是博物馆的重要害虫。幼虫取食剥制的鸟兽标本和昆虫标本。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要用防虫的展览柜,或经常用杀虫剂来保护其藏品。博物馆有时会用到食腐种类的幼虫,标本制作者则用它们来清除附在动物骨头上的软组织。

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这种小甲虫原产于印度次大陆,现已遍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为害极大,是唯一取食贮粮的皮蠹。

黑皮蠹(学名Attagenus minutus Olivier异名Attagenus piceus Olivier)鞘翅目,皮蠢科。别名黑鲤节虫、日本鲤节虫、毛毡黑皮蠢。分布除西藏不明外,各地均有发生,是世界性害虫。

寄主: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及其加工品、粉粮、麦夫皮、米糠、油菜籽、豆类、贮烟、蚕茧、丝毛织品、毛皮、皮革、昆虫标本。

为害特点幼虫3龄前取食碎屑粉末和碎粮粒,4龄后取食整粮粒。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4—6mm,雄虫体长2.8—5mm,体赤褐至黑褐色,体上密生褐色至黑色细毛,前胸背板基部生黄褐色毛。头扁圆形,密布黑色小点,后面中央具1赤褐色单眼,触角浅褐色或黄褐色,末节暗褐色,共11节,末端3节膨大;雌虫末节长略长于9节、10节之和,雄虫末节长为9、10节之和的3—4倍。前胸背板后缘宽于前缘。鞘翅上刻点行不清楚。卵椭圆形,长0.6—0.9mm,乳白色略具光泽。末龄幼虫体长9—10mm,长圆筒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胸部宽,向后虫体渐细,全体赤褐色,各节间及腹面色浅,全体具褐色细长毛,腹末簇生一束黄褐色细毛,长与体长近似。蛹长5—6mm,浅黄色,扁椭圆形,体上具浅褐色细毛。

生活习性:年生1代,以幼虫群集在室内或仓库里缝隙中或杂物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延续到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8月上中旬出现,于5月中下旬产卵至8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开始为害直至越冬。成虫喜欢在粮谷中栖息,喜在黑暗的底层。不取食粮食,常飞到野外食花蜜或花粉、菌类。有趋光性,能飞善爬,白天多在仓外向阳处或仓库内光亮的地方活动、交配,把卵产在幼虫食物的表面或附近。卵多散产,18.3℃产卵期7—14天,23.8℃4—16天,29℃3—4天,12.7℃停止产卵。幼虫共7—12龄,抗寒耐饥能力强,喜欢潮湿环境。蛹常夹杂在粮食中。

防治方法(1)清除仓底杂物,保持清洁。(2)清除仓库四周的蜜源植物和杂草,防止引旧成虫。(3)采用气调防治法或磷化铝熏蒸法。

粉蠹科

分类地位昆虫纲Insecta 鞘翅目Coleoptera 长蠹总科Bostrichoidea 粉蠹科Lyctidae Billberg,1820

形态描述体长2-8mm,多为黄褐、红褐色种类。头显露,触角11节,端部2节成球杆状;上唇、唇基明显;前胸背板近似方形,中部或两侧多有凹洼,鞘翅两侧平行,表面多具纵刻行;前足基节窝关闭,基前转片隐藏;后足基节横长,分离较远;腹部可见5节,第1节长形。

幼虫蛴螬型;头小,触角3节;下颚具合颚叶;下唇须1节;前胸腹板宽大,足3节;第8节气门明显大于其余各节气门。

生物学描述为害枯木、建房用材、木质用品等,幼虫多发现于木材中。

分类及分布世界已知不超过100种,我国已知3属7种,代表性的有的褐粉蠹Lyctus brunneus (Stephens),广布全国。另外6种分别为:Lyctoxylon dentatum (Pascoe)(浙江、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L. japonum Reitter(河南、湖北、浙江、广西、贵州、云南)、Lyctus africanus Lesne(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L. linearis (Goeze)(内蒙古、河南、山东、新疆、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西)、L. siensis Lesne(几乎全国分布)、Minthea tugicollis (Walker)(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仓储害虫大全附防治方法

本章重点内容:象甲和豆象甲类(△:玉米象、米象、谷象;蚕豆象、豌豆象、绿豆象);谷蠧、谷斑皮蠧;谷盗类(△: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盗);蛾类(△麦蛾、印度谷螟、一点谷螟、粉斑螟蛾、米黑虫);螨类(腐嗜络螨)。 上述各主要储粮害虫(害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为害、生活史和习性、预测预报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储粮害虫指在粮仓内、加工及运销过程中为害贮藏粮食、油类、豆类等及其加工品的害虫(螨),亦称仓库(储)害虫。至今全世界已定名的储粮害虫(螨)约600多种。我国的储粮害虫有383种,其中昆虫纲242种,螨类141种,专门为害粮食的约有30多种,包括一些重要的国内、外检疫对象。据统计,全世界储粮害虫造成的损失约为5-10%。它们不仅直接食害粮食造成数量上的损失,同时还混入大批排泄物和分泌物(虫皮、虫尸、虫粪等)、吐丝连缀粮粒等污染粮食,引起粮食发热和霉变造成粮食品质及营养价值的降低,甚至无法食用或有毒;降低种子发芽率;在国际贸易中降低收益及国家外贸声誉等。因此,大力防治储粮害虫,保证粮食不受虫害和安全储藏,是关系“米袋子”和国泰民安的大事,在目前国家粮库扩容、规模化、规范化的形势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储粮害虫的发生为害(生态)及防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泛,为害场所多样。大多害虫、害螨为世界性害虫,其活动场所包括动、植物及产品仓库、加工厂、运输工具、携带者及载体,甚至如图书馆、博物馆、药店、食品店、厨房等。 2、食性广。一般皆多食性,蚕豆象、豌豆象等例外; 3、生态系基本封闭,环境稳定↓↓(1)食物充足,运动器官退化;(2)天敌种类及数量少;(3)小气候较稳定;(4)储粮干燥。 4、为害方式多样(蛀食、剥食、侵食、缀食),不易被发现,与粮食内理化性状等关系密切↓↓防治困难; 5、传播方式主要以人为传播(如仓、厂日常清洁、消毒管理不善、调运检疫不力)为主,自然传播为次(包括主动传播—自行飞传;被动传播—由鼠类、昆虫、鸟类等携播); 6、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繁殖期长,且多无越冬现象(大多仓虫被认为来源于亚热带,一般不具有滞育习性,对低温缺乏抵抗力); 7、抗逆性及耐饥力强。如大谷盗能耐饥2年,皮蠹类能耐饥3-4年,谷斑皮蠹的休眠体能耐饥8年。 依据发生为害特点,储粮害虫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依取食粮粒的程度可分为 1、初期性害虫。凡在仓中发生最早、能为害整粒原粮的均属此类,如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储粮害虫—玉米象、谷蠹和麦蛾等; 2、后期性害虫。凡在仓内多发生在初期性害虫之后、只能为害初期性害虫吃剩的碎粮、粉屑的害虫种类,如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印度谷螟等; 3、中间性害虫。既能为害整粒原粮,又能为害碎粮、粉屑的害虫种类,如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等。 (二)依粮层为害位置可分为 1、自上层及外表至下层及内部。是蛾类幼虫具有的特点,因其成虫体型大、柔软、善飞,一般具正趋光性,适于在上层及外表活动产卵。 2、自下层至上层。是甲虫类具有的特点,因其个小、体硬、善爬行,一般具负趋光性,粮食下层较黑暗且易于隐匿。 3、自外表至内部。是螨类具有的特点,因其个小、体软,喜向外爬。 (二)依为害场所可分为 1、不能在仓内繁殖,必须依赖仓外田间食物繁殖,但幼虫可随寄主带入仓内完成发育,如豌豆象。 2、兼在田间和仓内繁殖为害。如绿豆象、米象、麦蛾等。 3、仅能在仓内繁殖为害。绝大多数储粮害虫如此。 第一章初期性害虫

仓库害虫防治

仓库害虫防治 一、物理防治 1、入出库前严格检查、彻底清洁 入出仓库物料,应彻底清扫、消毒和封严,严禁外界虫源侵入,还应注意将虫蛀或带虫卵的药品挑出处理,严禁将虫源带入仓库和从仓库发出。车间也应对物料再次严格检查、再次彻底清洁,杜绝虫源带入生产车间,并建立相应的防治措施。 2、高温曝晒法 对于一些不需避光保存的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可以用太阳曝晒的方法防虫。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利用太阳光的高热和紫外线效能,不但可以使药品干燥,而且能将害虫晒死。例如:药谷盗曝晒至46-47℃,只能生存8-9h;晒至50℃,3-5h即死亡。有些害虫虽不能晒死,也会因难耐高温而逃走。太阳曝晒法简单易行,易于操作,节约成本。此外,还可以利用烘箱、烘房或烘干机,将已生虫的物料放入其中,使温度升高到50-60℃,经过1-2h,即可将害虫杀死。 3、低温冷冻法 对于一些量少的贵重药品,可以利用低温将害虫或虫卵杀死,温度越低,所需时间越短。在冬季,如果库房的通风设备良好,亦可不必将药品搬出库外,选干燥天气,将库房的所有门窗打开,使空气对流,以达到冷冻目的。 4、气调杀虫法 通过充氮降氧的气调法,使容器内氧的浓度降到0.4%,则可杀死所有的 气体,同样达到杀虫效果。 害虫。另外也可充CO 2 5、远红外线辐射杀虫法 利用远红外线辐射,不仅能使药品干燥,而且还能有效地杀死干燥药上的微生物、虫卵,达到杀虫的目的。 6、微波干燥杀虫法微波不仅能干燥药品,又能杀菌杀虫。 7、γ射线照射杀虫法 利用60Co放射出的γ射线能有效地杀死药品的害虫,而且药品的有效成分基本没有变化。

8、扑蝇灯诱杀虫法 利用磷翅目仓贮害虫成虫(蛾类)的趋光习性,在库内或临近的地方装置扑蝇灯,夜间开灯引诱害虫,使其扑灯处死。该法简单、成本低廉。 二、化学防治 1、除虫菊杀虫法 除虫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90%的有效成分含于白色花中。除虫菊杀虫的优点是能直接将药液喷洒于药品上或其包装上,使害虫中毒快。此法操作安全,无残毒污染。但不持久,以密封效果为好。 2、毒饵诱杀虫法 选择害虫喜爱的麦麸、米糠、油饼等做诱料,加入适量的杀虫药剂制成毒饵,用以诱杀害虫。将诱料加热炒香,或加入少量的香葱共炒,再加入浓度为0.1%的除虫菊酯或0.5%-1%的敌百虫水溶液,使诱料吸附后晾干即成。将毒饵用纸摊开,放在药品堆空隙之间,过几天清除虫体一次。此法持续时间长,杀虫效果较好。 3、化学药品熏蒸杀虫法 利用化学药品处理药品必须首先考虑到药剂对害虫有效而不影响药品质量且对人体安全。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氯化苦(CCl 3NO 3 ):化学名为三氯硝基甲烷,是一种无色或略带黄色的 液体,有强烈的气味,几乎不溶于水。当室温在20℃以上时能逐渐挥发,其气体比空气重,渗透力强,无爆炸燃烧的危险,为有效的杀虫剂。通常采用喷雾法或蒸发法密闭熏蒸2~3昼夜,用量为25g/m3。本品对人体有剧毒,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有强烈的催泪性,使用者应戴防护面具。 磷化铝(ALP):纯品为黄色结晶,工业品为浅黄色或灰绿色固体,在干燥条件下很稳定,但易吸潮分解,产生有毒气体H 3 P,故应干燥防潮保存。利用本品吸潮后产生磷化氢的性质,可进行仓库密闭熏蒸杀虫。 三、生物防治 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有的药剂会带来残毒,甚至失去药效,故有些情况下采用生物防治法较为理想。如可将农田以虫治虫的技术应用到仓贮害虫防治中。药品仓贮害虫的天敌主要有姬蜂(Lchneumonidap sp.)、米象小蜂(Lariophagus distingendus Forster)、拟蝎(Chelifer sp.)、食虫蝽象(Lyelocoris sp.)等。

仓库常见害虫及其防治

仓库常见害虫及其防治[学习与研究5] 2008-1-4 来源:发展管理部李彦 1 仓库常见害虫 1.1 蟑螂 善于爬行,会游泳,危机时也可飞行。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 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4℃时完全不能活 动。在热带地区,可四季繁殖、活动。 繁殖快,一只受精雌性蟑螂在食料充足下,一年内可演化成数十万只,且可无性繁殖三代以上。它生存能力强,能自由穿梭于1.6mm的 空隙,若有水即使不吃任何食物也能存活40天。现已成为入侵室内最多、 危害人类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仓库害虫。 1.2 褐家鼠 栖息地非常广泛,主要栖息于住宅墙根屋角、厨房、畜圈、厕所、垃圾堆、下水道以及随着季节和作物的成长迁居到附近的耕地、菜 地、沟边、路旁、河堤上。其掘土挖洞能力强。活动多在夜间,每夜外 出吃食两次。一次在天刚黑后,一次在黎明前,行动敏捷,视觉差,但 听觉、嗅觉和触觉都很灵敏。攀登能力较差,行动时多沿墙根壁角。记 忆力较好,警惕性高,在活动期间遇到惊扰,立即隐避。对环境的变更 很敏感,遇新出现物体(即使是食物)常回避一段时间。繁殖力特强。 分布很广,属于世界性分布的鼠类,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场所几乎都有它的踪迹,往往可以随各种交通工具而扩散。我国各省、市自治 区均有分布,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 1.3 黄胸鼠

栖息于建筑物的上层,如屋顶、天花板、屋山尖、 椽瓦间隙、门框和窗框上端等,夹墙、墙缝、地面杂物堆中 和地板下也有。野外则在住区附近的水沟、灌丛、田野中活 动。夹墙中的鼠洞构造一般较复杂,洞口多,上通天花板, 下达地板,前后左右相连贯。黄胸鼠多在夜间活动,能攀高、 跳远,警惕性高,稍有异常即逃窜。一般是夜里9时出洞, 11时左右回洞,到了凌晨1时再出来,3时左右再回洞。在 农村,部分鼠随农作物的生长、收获等,在住房和田野间作 季节性的迁移。生活条件好时,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一 年6-8胎,每胎产仔鼠4-8只。寿命约1-2年。主要分 布在华南各省及其沿海地区,江苏、淮河以南和山东鲁南等 地区也有发现。 1.4 粉啮虫(别名:书虱) 体长1-1.5mm,扁平,柔软,灰 白色至草黄色,略具光泽。头大,唇基 突出,复眼小,前胸狭窄如颈状,中、 后胸愈合,其间无缝,腹部宽肥,后足 腿节扁平膨大,跗节3-3-3式。腹末有 不明显的小黑斑一个,触角16节,通常 无翅。若有翅,则翅脉不分叉。 每年发生3-4代,多至6代,在 高温季节完成一代约需28-35天,以卵 越冬。成虫常与螨类和尘虱同时发生, 喜在高温环境中生活,夏天常栖于粮堆 表层30厘米以上或群集在窗框、梁柱、 仓门、粮堆边角等处。 1.5 玉米象

蔬菜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

蔬菜重要鳞翅目害虫之生物防治 摘要:蔬菜主要害虫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缨翅目和蜱螨类等,多数属于杂食性,食性相当广泛,防治上有一定的困难度,其中鳞翅目可说是最重要且常见的一类害虫。近年来,在节能减碳的趋势下,绿色食品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于食的安全问题日趋重视,市场上对有机蔬菜等需求增加,安全用药的观念在蔬菜生产者亦日渐普及。故加强推动环境友善之非农药(生物)防治技术是我们将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蔬菜常见鳞翅目害虫 危害蔬菜的鳞翅目害虫常以幼虫危害严重,成虫则以露水和蜜露为食;卵堆产于叶表面;幼虫以咀嚼式口器直接啃食植株及幼嫩部位;蛹大多在土壤里化蛹,部分于叶表。以下介绍福建地区内常见的鳞翅目蔬菜害虫。 一、纹白蝶 菜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是一种常发性害虫,全国各省均有分布。偏嗜十字花科蔬菜,其中较喜好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也可危害其他植物,如莴苣、苋菜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触角棒状,体灰黑色,前后翅均为粉白色,雌蝶翅顶角有2个显着的黑色圆斑,雄蝶仅有1个显着的黑斑。 卵:瓶状,高约1毫米,表面具纵脊及横格,初产卵白色,后变橙黄色。 幼虫:共五龄,体青绿色,腹部绿白色,背线淡黄色,体表密布细小黑色毛瘤,上生细毛,沿气门线有黄色斑。 蛹:纺缍形,长18~21毫米,中间膨大而有棱角状突起,体绿色或棕褐色,多固定于叶背。 生活习性: 成虫喜于日间活动,产卵于叶表及嫩梢,卵成橙黄色子弹状。幼虫为淡绿色,以十字花科蔬菜为食,取食自叶缘啃食,幼虫族群密度高时,经常讲叶部啃尽导致植株无法生长。年发生代数从南到北,由广州的12代至东北的4~5代,除南方的广州等地无越冬现象外,其余各地均以蛹越冬。纹白蝶通常于九月至十月、以及二月至五月成虫田间羽化率较高。

常见仓储害虫图谱

赤拟谷盗(Red flour beetle )Tribolium castaneum 体长: 3-4mm 杂拟谷盗(Confused flour beetle ) Tribolium confusum 体长:3-4mm 烟草甲(Cigarette beetle )Lasioderma serricorne 体长:2-3mm 锯谷盗(Sawtoothed grain beetle ) 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体长: 2.5-3mm 长角扁谷盗(Flat grain beetle )Cryptolestes pusillus 体长: 1.3-2mm 谷象(Granary weevil )Sitophilus granarius 体长:3-4.8mm 米象(Rice weevil )Sitophilus oryzae 体长:2.5-3.2mm 玉米象(Maize weevil )Sitophilus zeamais 体长:3-5.5mm 花斑皮蠹(Warehouse beetle )Trogoderma variabile 体长: 2.4-3.1mm 谷斑皮蠹(Khapra beetle )Trogoderma granarium 体长:1.6-3.1mm 黑斑皮蠹(Glabrous cabinet beetle ) Trogoderma glabrum 体长: 2.2- 3.1mm 印度谷螟(Indianmeal moth )Plodia interpunctella 翅展:16-20mm 粉斑螟蛾(Almond moth )Cadra cautella 翅展:14-18mm 大谷盗(Cadelle Beetle )Tenebroides mauritanicus 体长: 6.5-11mm 黑菌虫(Lesser meal worm )Alphitobius diaperinus 体长: 5.5-7mm 谷蠹(Lesser grain borer )Rhyzopertha dominica 体长: 2-3mm 四纹豆象(Cowpea weevil )Callosobruchus maculates 体长:2.5— 4mm 黄斑露尾甲(Driedfruit beetle )Carpophilus hemipterus 体长:2-4mm 缩颈薪甲(Mold or Plaster Beetle )Cartodere constricta 体长: 1.2-1.7mm 药材甲(Drugstore beetle )Stegobium paniceum 体长:2-3mm 书虱(Book Lice )Psocid s 体长:1mm

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精)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鳞翅目昆虫共88科,20余万种,包括垂角亚目和异角亚目,为昆虫纲第二大目。 本目昆虫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幼虫除极少数取食显花植物外,许多是农林重要害虫。同时,许多成虫可以为植物传粉,家蚕、柞蚕、天蚕等是著名的产丝昆虫。 其中:(一锤角亚目:锤角亚目的昆虫通称蝴蝶,它们的触角为棍棒状或球杆状,静止时两对翅直立于身体的背面。成虫都是白天活动。本亚目常见的有以下几个科:凤蝶科,蛱蝶科,粉蝶科,弄蝶科 (二异角亚目:异角亚目的昆虫通称蛾子。它们的触角为丝状、栉齿状等,但不呈球杆状或棍棒状。静止时两对翅平置于体背上或身体两侧,成虫大多夜间活动。本亚目常见科有:天蛾科,天蚕蛾科,夜蛾科,舟蛾科,毒蛾科,枯叶蛾科,尺蛾科 ,刺蛾科,螟蛾科,卷叶蛾科,细蛾科,蚕蛾科 蛾类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类群,占到鳞翅目种类的9/10左右。蛾类的外观变化很多,难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数蛾类夜间活动,体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动,色彩鲜艳的种类。不过,蛾类触角和蝴蝶有所区别--它们没有棒状的触角末端,而是呈现丝状、羽毛状等其它样式;另外大多数蛾类的前后翅是依靠一些特殊连接结构来达到飞行是的翅膀连接的--翅缰和翅轭的存在,使得蛾类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区别方式。蛾类同样是完全变态昆虫,由于幼虫的寄主很多是人类的食物来源,蛾类也就成为了和人类关系更为密切的昆虫类群。 鞘翅目为昆虫纲最大的一目,通称甲虫,因昆虫体壁坚硬,特别是前翅角质化而得名。世界已知约33万种,约占世界已知昆虫总数的1/3,我国已知约近7000种。体壁坚硬。触角11节,丝状、棒状、锯齿状、栉齿状、念珠状、鳃叶状或膝状。口器咀嚼式,上颚一般发达,有的与身体等长,有的近于消失。复眼较发达,有的退化或消失,有的分裂为上下两个。前胸发达;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静止时覆在背上,盖着中后胸以及大部或全部腹节。后翅膜质一般很大,纵横折叠藏于鞘翅下,在不同类群中有不同的折叠方式。足具有各种形态变异,适于急走、游泳、跳跃、挖掘或攫取。爪一般1对,有的只具单爪。爪有单齿式,附齿式,双齿式。鞘翅目是昆虫纲

仓储害虫大全附防治方法

本章重点容:象甲和豆象甲类(△:玉米象、米象、谷象;蚕豆象、豌豆象、绿豆象);谷蠧、谷斑皮蠧;谷盗类(△: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盗);蛾类(△麦蛾、印度谷螟、一点谷螟、粉斑螟蛾、米黑虫);螨类(腐嗜络螨)。 上述各主要储粮害虫(害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为害、生活史和习性、预测预报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储粮害虫指在粮仓、加工及运销过程中为害贮藏粮食、油类、豆类等及其加工品的害虫(螨),亦称仓库(储)害虫。至今全世界已定名的储粮害虫(螨)约600多种。我国的储粮害虫有383种,其中昆虫纲242种,螨类141种,专门为害粮食的约有30多种,包括一些重要的国、外检疫对象。据统计,全世界储粮害虫造成的损失约为5-10%。它们不仅直接食害粮食造成数量上的损失,同时还混入大批排泄物和分泌物(虫皮、虫尸、虫粪等)、吐丝连缀粮粒等污染粮食,引起粮食发热和霉变造成粮食品质及营养价值的降低,甚至无法食用或有毒;降低种子发芽率;在国际贸易中降低收益及国家外贸声誉等。因此,大力防治储粮害虫,保证粮食不受虫害和安全储藏,是关系“米袋子”和国泰民安的大事,在目前国家粮库扩容、规模化、规化的形势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储粮害虫的发生为害(生态)及防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泛,为害场所多样。大多害虫、害螨为世界性害虫,其活动场所包括动、植物及产品仓库、加工厂、运输工具、携带者及载体,甚至如图书馆、博物馆、药店、食品店、厨房等。 2、食性广。一般皆多食性,蚕豆象、豌豆象等例外; 3、生态系基本封闭,环境稳定↓↓(1)食物充足,运动器官退化;(2)天敌种类及数量少;(3)小气候较稳定;(4)储粮干燥。 4、为害方式多样(蛀食、剥食、侵食、缀食),不易被发现,与粮食理化性状等关系密切↓↓防治困难; 5、传播方式主要以人为传播(如仓、厂日常清洁、消毒管理不善、调运检疫不力)为主,自然传播为次(包括主动传播—自行飞传;被动传播—由鼠类、昆虫、鸟类等携播); 6、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繁殖期长,且多无越冬现象(大多仓虫被认为来源于亚热带,一般不具有滞育习性,对低温缺乏抵抗力); 7、抗逆性及耐饥力强。如大谷盗能耐饥2年,皮蠹类能耐饥3-4年,谷斑皮蠹的休眠体能耐饥8年。 依据发生为害特点,储粮害虫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依取食粮粒的程度可分为 1、初期性害虫。凡在仓中发生最早、能为害整粒原粮的均属此类,如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储粮害虫—玉米象、谷蠹和麦蛾等; 2、后期性害虫。凡在仓多发生在初期性害虫之后、只能为害初期性害虫吃剩的碎粮、粉屑的害虫种类,如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印度谷螟等; 3、中间性害虫。既能为害整粒原粮,又能为害碎粮、粉屑的害虫种类,如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等。 (二)依粮层为害位置可分为 1、自上层及外表至下层及部。是蛾类幼虫具有的特点,因其成虫体型大、柔软、善飞,一般具正趋光性,适于在上层及外表活动产卵。 2、自下层至上层。是甲虫类具有的特点,因其个小、体硬、善爬行,一般具负趋光性,粮食下层较黑暗且易于隐匿。 3、自外表至部。是螨类具有的特点,因其个小、体软,喜向外爬。 (二)依为害场所可分为 1、不能在仓繁殖,必须依赖仓外田间食物繁殖,但幼虫可随寄主带入仓完成发育,如豌豆象。 2、兼在田间和仓繁殖为害。如绿豆象、米象、麦蛾等。 3、仅能在仓繁殖为害。绝大多数储粮害虫如此。 第一章初期性害虫

中药材仓储害虫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中药材仓储害虫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发表时间:2019-11-20T10:07:52.1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9期作者:张志义 [导读] 在中药材仓储害虫防控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方式。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逐渐提升,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药品安全性、原材料的质量受到广泛重视。而我国属于中医药市场占有度很高的国家,如果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而在中药材的质量管理中,仓储害虫是威胁其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近年来开始使用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方式,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更好的预防仓储害虫问题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材仓储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214-02 在中药材仓储害虫防控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方式,结合害虫的发生特点与实际情况,正确的进行防控处理,以此预防害虫对中药材质量产生影响,保证原材料的安全性。 1.中药材仓储害虫的情况 1.1 种类分析 由于多数中药材的仓储环境较为特殊,很容易为虫害营造出适宜性的生存空间,而不同种类、气味的中药材,出现的害虫也有所不同。根据调查可以得知,我国在中药材仓储方面,存在二百多种害虫,其中含括烟草甲害虫、药材甲害虫、赤拟谷盗害虫与咖啡豆象害虫等等,对中药材的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扩散的速度很快。 1.2 特点分析 对于中药材方面的仓储害虫而言,其具有食性复杂的特点,繁殖的能力很高,并且忍耐饥饿的性能很强。多数害虫的体积很小,容易隐蔽,会导致防治的难度增加,出现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影响。对于烟草甲与药材甲等害虫,会对中药材产生影响,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料对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于药材甲而言,在卵发育阶段,主要的食料为半夏药材与甘遂药材,而幼虫发育阶段主要食料为草乌药材与甘遂药材,而蛹发育阶段在桔梗上面的羽化率很低,所以,成虫会在党参药材上面作茧。 2.绿色防控技术 2.1 检测鉴别 在传统的检测鉴别工作中,虽然可以了解到害虫的分布情况,但是,工作效率很低,精确度也不好,很容易出现材料与人力资源耗费过多的问题。而在微电子技术实际发展的进程中,使用红外传感技术、声音信号技术、生物光子技术等,均可以自动化的对害虫的位置进行识别,并预测出具体的数量。例如:使用声音传感技术方式,可以获取到害虫的进食声音、爬行声音等等,利用信号处理方式与放大方式,结合具体的声音频率与脉冲特点等,辨别害虫的种类与具体的数量情况。通常情况下,害虫的声学特点,非常容易受到周围噪声的影响,所以,在使用此类技术之前,必须保证噪声很少。专家在研究中使用SAA-SVM技术方式进行中药材仓储害虫的分析,发现准确率在95%,同时,采用红外线传感技术方式,准确率为94%,不仅能够保证辨别的准确性,还能预防材料与资源浪费的问题。 2.2 非药物类型的防控技术方式 2.2.1 温度与湿度方面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中药材仓储害虫的出现,温度通常在14摄氏度到34摄氏度,所以,在温度管理的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在13摄氏度之内或是35摄氏度以上,以此抑制害虫的生长,甚至直接使其死亡。在中药材进入仓库之前,需要进行晾晒与烘干处理,也可以通过蒸煮的方式将其中的害虫消灭,由于不同害虫的耐低温能力不同,所以,应该结合害虫特点与中药材容易出现的害虫规律等等,正确进行温度与湿度的管理,必要的时候应该利用空调设备进行室内温度与湿度的调整,使用微波技术方式与红外加热干燥技术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达到害虫的防控目标。 2.2.2 诱杀措施害虫的诱杀方式适合应用在大面积仓储害虫的防治工作中,主要使用黑光灯设备、紫外高压诱杀灯设备以及频振类型的诱杀灯设备。其中,紫外高压诱杀灯设备具有一定的螨类害虫诱杀优势,而黑光灯可以进行谷蠢类型害虫的诱杀处理,频振类型的设备通常对所有害虫均具有较高的消灭作用。 2.2.3 辐照类型的方式对于此类技术而言,属于新兴的害虫消灭技术方式,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够达到害虫的消灭作用,且污染性很低,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中药材的加工领域与存储领域中。此类技术含括紫外线技术形式、电子束技术形式、太阳能技术、-射线技术等等,其中 -射线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的提供辐照源,还能保证害虫的消灭效果,对中药材的性状与活性成分等不会产生影响,甚至还能促使贮藏时间的增加,最长的时间甚至可以达到一年。专家在研究中选择丹参药物与麦冬药物进行 -射线技术的害虫消灭处理,发现所有药物的形状与活性成分均未受到影响,贮藏时间为360天[1]。 2.3 新型技术方式 在相关的新型技术中,主要含括硫磺熏蒸方法、植物源杀虫剂方法、昆虫激素方法等,目前在试点应用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硫磺循证方式对山药药物与白术药物可能会产生药理性的影响,所以,在应用之前必须要全面的进行分析与调查,结合具体的情况正确开展害虫的防控工作,不仅要全面提升整体防控效果,还需要预防空气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将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 [2]。 3.讨论 近年来,在中药材仓储的环节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害虫问题,不能保证中药材的仓储质量,所以,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合理的选择与使用相关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方式。 【参考文献】 [1]乔卿梅,程茂高,王文静.几种中药材提取物对中药材仓储害虫的防治作用研究[J].河南科学,2018,36(10):1546-1549. [2]程茂高,乔卿梅,魏志华,等.中药材仓储害虫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6,39(8):1917-1921.

【鳞翅目害虫】蜀柏毒蛾(毒蛾科)

【鳞翅目害虫】蜀柏毒蛾(毒蛾科) 蜀柏毒蛾图片,蜀柏毒蛾长怎么样?蜀柏毒蛾怎么防治,蜀柏毒蛾用什么药最有效?蜀柏毒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蜀柏毒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蜀柏毒蛾 二、别名:白毛虫、小柏毛虫 三、学名:Parocneriaorienta (Chao,1978) 四、分部地区: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峨眉山)。 五、危害作物:柏木、侧柏、桧柏。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蜀柏毒喜欢食用新萌发的嫩叶,数量庞大时整棵树的叶片都被吃光,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条,造成树木成片枯死。 八、形态特征: 蜀柏毒蛾,鳞翅目,毒蛾科。体中至大型,触角栉齿状,翅发达。 九、发生规律: 蜀柏毒蛾主要寄生于柏木、侧柏、桧柏。一年发生二代,以第二代卵和幼虫越冬。 习性:趋光性强,夜间活动,白天静伏少数种类成虫吸食果汁外,大部分成虫不危害农作物,幼虫则大部分危害农作物、果树、林木种群分布:蜀柏毒蛾两代卵和初龄幼虫种群在林间呈负二项分布。其格局的结构均是以个体群结构存在,个体群内个体间相互吸引,第1

代卵和两代的初龄幼虫个体群呈聚集分布,而越冬代卵期种群的个体群呈随机分布 天敌:寄生蜂,寄生蝇,蜀蝽,螳螂,蚂蚁,杜鹃,麻雀。 十、防治方法: 1、幼虫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2—3龄幼虫),成虫5月下旬、10月上旬。蛹期可用竹棍竿、木棍击打蛹体或用力摇动震坏蛹体。成虫期夜晚用黑光灯、白炽灯或火堆诱杀成虫。用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BT乳剂、25%灭幼脲Ⅲ胶悬剂喷雾防治幼虫。释放专门寄生在毒蛾体内的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对人体无害的病毒和细菌。 2、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 31.四点谷蛾 :Tinea tugurialis Meyrick(图31)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lptera) 谷蛾科(Tineidae) 形态特征:体长3.1~4.5mm,翅展长5.7~6.5mm,灰褐色。头顶有一簇直丛毛。复眼黑色、无单眼。下梭形,翅端稍尖,翅面淡灰褐色,在外横线中央,有一黑斑点,中横线有一上、下并列的黑斑点,横线近后缘有一大黑斑点。 生活习性:成虫在温带地区常于3月底至4月初发现。成、幼虫均喜栖息在粮仓墙基、堆垛边角、加工厂副产品库、有地脚粮的提升机底座等处。成虫爬行迅速,老熟幼虫常吐丝缀粉屑群集结茧化蛹越冬。 经济意义:主要以幼虫危害面粉、米糠、地脚粮、淀粉、药材等,是米、粉加工厂常见的储粮害虫。 分布:国除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图31四点谷蛾

32.粉缟螟P 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图32) 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8毫米,翅展17毫米,雌体长11毫米,翅展25毫米。复眼黑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网状纹,具单眼。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喙发达约为下唇须长的4倍。前翅宽大呈三角形,近横线和外横线处各有一白色波带状带纹,其中横线的波状带纹中段略向外方凸出,横线方外横线为赤褐色,两横线之间为淡黄色,翅脉R3-5共柄,缺1A和3A。后翅淡黑色,也有不明显的白色波带状带纹,翅脉R S在中室外有一小段与S C+R1靠近,M2和M3共柄。 雄外生殖器抱握器呈片状末套形,外侧缘从端部至中段呈倾斜状。抱握器上着生短而稀疏的茸毛。囊形突较短,仅为抱握器长的1/6,爪形突不分裂,额形突出长,端部呈弯钩状,阳茎几乎与抱握器等长,其端部弯而尖。雌交配节横长方形,前棒较后棒长,交配囊长颈瓶形,囊无交配刺,交配孔至阴道有一段骨化管道。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仓库上部木板、梁柱缝隙或地板、砖石、泥土下作强韧薄茧并潜伏其中越冬。越冬虫茧常聚集成团或连绵数尺不易剥落。越冬幼虫至翌春化蛹,成虫在6-10月相继羽化。成虫羽化后24-48小时即开始产卵。卵多产于粮粒或仓库包装品缝隙中,每雌平均产卵250粒。当温度在24-27℃、相对湿度89-100%时,每完成1代需41-45天。幼虫喜生活于高湿环境中以腐败食物为食,并吐丝辍粮粒作巢管居中为害。 经济意义:幼虫主要为害禾谷类、粉类、糠麸、花生仁、干果、饼干等,食性较杂,喜食腐败食物,在霉变的禾谷类、粉类中发生最多,特别是米、粉加工厂的副产品仓库中更为普遍。 分布:除、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烟叶主要仓储害虫

一、烟叶主要仓储害虫 (一)烟草甲 又名苦丁茶蛀虫,烟草标本虫,烟草窃蠹。 1.烟草甲的形态特征见图13-1。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图13-1 烟草甲各虫态外观特征图 1)成虫背隆宽卵圆形,雌虫体长约3mm,雄虫体长约2.5mm;体色棕黄色至赤褐色,密生黄褐细毛;头宽大,隐于前胸下方;触角11节,锯齿状;前胸背板近似半圆形,后缘与鞘翅等宽;鞘翅盖住整个腹部;翅末呈半圆形,翅面无刻点列。前足短小,基节窝后方为开放式。 2)卵长0.4mm~0.5mm,长椭圆形,淡黄白色,表面平滑,一端有若干微小突起。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4mm,蛴螬形;除头部的黄褐色色素区外,全体淡黄白色或近于白色,密生丝状淡色细长毛。胴部绉褶;肛前骨片月牙形,褐色。 4)蛹椭圆形,长约3mm,宽约1.5mm,乳白色。头部向下,复眼大而突出。前胸背后角向两侧显著突出;鞘翅伸达第二腹节中部,后翅被掩盖;腹部略弯向腹面,腹末腹面;雄蛹呈球状,稍突出;雌蛹具3节的乳头状突起一对,端部向外弯曲。 2.生态习性此虫分布全世界,主要发生在烟叶仓库、原料投料车间,在制丝生产线、成品库中亦有发生。为害各类型烟叶与制成品。老熟幼虫在仓库、车间的各种缝隙角落越冬。温度17.5℃时活动受到抑制,温度低于15.5℃进入休

眠,在不活动低温范围内,此种休眠能继续数月之久。温度低于20℃时成虫停止产卵,37.5℃时产卵极少;在温度17.5℃或40℃时卵不孵化,37.5时孵化极少。 3.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代数随温度而异,一般3~6代,每代最长需时44d~70d,一般卵期6d~10d,幼虫期30d~50d,蛹期8d~10d。越冬幼虫在第2年春季化蛹,并羽化第一代成虫。成虫卵散产在烟叶皱缝的破损处;雌虫产卵103~126个。孵化幼虫喜蛀入烟叶内部,或在外部啮食烟叶叶片;幼虫5龄,第一龄死亡率最大,老熟幼虫分泌粘液缀连烟叶碎片、碎屑做成假茧,在茧中化蛹或越冬。成虫善飞,有负趋光性,每当高温闷热或黄昏时,群趋飞翔,四处活动;白天多静止在阴暗场所。 (二)大谷盗 又名米蛀虫、乌壳虫、谷老虎。 1.大谷盗的形态特征见图13-3。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图13-3 大谷盗各虫态特征图 1)成虫长6.5mm~10mm,扁平长椭圆形,深赤褐色至漆黑色;无毛,有光泽,头部三角形,前口式,上颚伸向前方,触角棍棒状11节;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两前缘角向前突出;前缘内凹;后缘与鞘翅基部形成颈状;鞘翅长为宽的2倍,翅面刻点7条;颈前足基节窝后方封闭式。 2)卵长 1.5mm~2mm,宽约0.25mm,细长,一端较尖,乳白色,无光泽。 3)幼虫扁而长,体长14mm~20mm;乳白色,有光泽;头部近似方形,黑褐色;胴部各节两侧生刚毛数根;末节有褐色大臀叉一对;前胸背板(盾片)黑

【鳞翅目害虫】红天蛾(夜蛾科)

【鳞翅目害虫】红天蛾(夜蛾科) 红天蛾图片,红天蛾长怎么样?红天蛾怎么防治,红天蛾用什么药最有效?红天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红天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红天蛾 二、别名:红夕天蛾、暗红天蛾、葡萄小天蛾、累氏红天蛾 三、学名:Deilephilaelpenor 四、分部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青海、甘肃、山西、北京、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五、危害作物:凤仙花、柳兰、忍冬、秋兰、茜草科、柳叶菜科、草花类、葡萄等。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幼虫的形式取食叶片,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33-40毫米,翅展55-70毫米。翅、体为红色,有黄绿色闪光。头部两侧及背部有2条纵行红色带,腹部的背线及两侧为红色。前翅豆绿色,后翅近基部的一半为黑褐色,靠外缘的一半红色。 2、幼虫:体长75-80毫米,头和前胸较小,后胸膨大,体上密布网纹,胸部淡褐色,鳞片状。胸足黄褐色,第一至第二腹节背面有1对深褐色眼状纹。纹中间有月牙形、淡褐色斑。斑周围有白色。各节

背面有浅色横线,体侧有浅色斜线,腹部腹面为黑褐色尾脚,约5毫米。 3、蛹:为纺锤形,长42-45毫米,灰褐色,有暗褐色斑。 九、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在翌年4-5月羽化成虫,开始活动为害,成虫有趋光性。一般将卵散产在寄主嫩梢上及叶端部,第二代成虫在7月出现,幼虫在6-10月食害叶片。幼虫老熟后吐丝粘土作茧,在浅土层内化蛹。 十、防治方法: 1、冬季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蛹。幼虫为害期可进行人工捕杀。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根据其具有趋光性,可进行黑光灯诱杀。 4、在幼虫发生期可喷布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倍液。

常见害虫天敌图谱大全

常见害虫天敌图谱大全 引言——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目前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按其灭虫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昆虫病原微生物。有些种类的天敌已被应用于农田、果园、林场和牧场等地控制害虫的发展和蔓延。 一、捕食性天敌指专门以其他昆虫或动物为食物的昆虫。这类天敌直接蚕食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刺入害虫体内吸食害虫体液使其死亡。1、螳螂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蛾蝶类及其幼虫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虫,蝉、飞蝗、螽斯等大型昆虫。可作为蚜虫、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害虫的天敌。螳螂2、草蛉 草蛉能捕食多种害虫。据初步统计有粉虱、红蜘蛛、棉蚜、菜蚜、烟蚜、麦蚜、豆蚜、桃蚜、苹果蚜、红花蚜等多种蚜虫,另外该种还喜欢吃很多种害虫的卵,诸如棉铃虫、地老虎、银纹夜蛾、甘兰组蛾、麦蛾和小造桥虫等的卵,都在其食物范围之内。(草蛉卵)(草蛉) 3、瓢虫科瓢虫科昆虫的食性大致可分为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三大类。捕食性瓢虫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盔唇瓢虫捕食蚧壳虫)

(小毛瓢虫捕食粉虱、叶螨) (小艳瓢虫捕食粉虱、叶螨) 植食性瓢虫取食茄科、葫芦科和豆科植物,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菌食性瓢虫以真菌(白粉病的菌丝及孢子)为食。食菌瓢虫(二十星菌瓢虫成虫) 食菌瓢虫(二十星菌瓢虫幼虫)4、蝽花蝽科、盲蝽科、姬猎蝽科的蝽可捕食叶蝉、飞虱、蚜虫、蓟马、叶螨及棉蛉虫卵等害虫。(花蝽若虫捕食叶螨) 5、食蚜蝇食蚜蝇中的捕食性种类以幼虫捕食蚜虫为主,是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蝉、蓟马、鳞翅目小幼虫等的有效天敌。(正在捕食的食蚜蝇幼虫) 6、捕食螨捕食螨是一种以红蜘蛛、锈壁虱、二斑叶螨等植物叶螨为主要食物的一种杂食性益螨。(钝绥螨) 二、寄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按其寄生部位来说,可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寄生性天敌按被寄生的寄主的发育期来说,可分为卵寄生、幼虫寄生、蛹寄生和成虫寄生。1、赤眼蜂赤眼蜂为卵寄生蜂,在玉米田可寄生玉米螟、黏虫、条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赤眼蜂)2、茧蜂茧蜂大多是益虫,它们寄生于许多重要的害虫,对害虫的发生数量起一定的控制作用。麦蛾茧蜂,寄生于米蛾、印度谷斑螟、烟草粉斑螟、地中海粉螟、紫斑谷螟等幼虫体外,在仓库和家庭中常可见到;红铃虫甲腹茧蜂,寄生于红

仓库常见害虫及其防治

食品工厂常见虫害种类及习性 一、鼠类 1.1褐家鼠 别名:大家鼠、沟鼠、挪威鼠、白尾鼠、家耗子 纲:哺乳纲 目:啮齿目 科:鼠科 分布范围:别名大家鼠、沟鼠,俗称大耗子,属啮齿目鼠科。分布于全国各地,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该鼠的存在。是广大农村和城镇的最主要害鼠,数量多,为害大。 形态特征:褐家鼠是家栖鼠中较大的一种,又叫沟鼠,属啮齿目鼠科体长150~250毫米,体重220~280克,尾明显短于体长,被毛稀疏,环状鳞片清晰可见,多数体背毛色多呈棕褐色或灰褐色,体侧毛颜色略浅,腹毛灰白色,后足趾间具一些雏形的蹼,褐家鼠头骨较粗大,脑颅较狭窄,颧弓较粗壮,眶上嵴发达,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睛,头部和背中毛色较深,并杂有部分全黑色长毛,通常幼年鼠较成年鼠颜色深,褐家鼠行动敏捷,嗅觉与触觉都很灵敏,褐家鼠耳壳较短圆,向前拉不能遮住眼部,多数体背毛色多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尾较粗短,成体尾长短于体长,褐家鼠尾上环状鳞片清晰可见,褐家鼠属昼夜活动型,以夜间活动为主。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睛。后足较粗大,长于33毫米。雌鼠乳头6对。该鼠毛色有变,与其年龄、栖息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幼年鼠较成年鼠颜色深,棕色调不明显。多数体背毛色多呈棕褐色或灰褐色,成体和幼体则呈较小的弧形向外拱突,毛基深灰色,毛尖深棕色。头部和背中央毛色较深,并杂有部分全黑色长毛。体侧毛颜色略浅,腹毛灰白色,与体侧毛色有明显的分界。生活习性: 褐家鼠栖息场所广泛。褐家鼠具有迁移习性,在室内食物缺乏,或密度过大时,迁移到农田建造临时洞穴活动为害,但数量不大。同时,迁移与气候、季节、作物生长情况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并以此在室内与农田之间进行往返迁移。 褐家鼠属昼夜活动型,以夜间活动为主。在不同季节,褐家鼠一天内的活动高峰相近,即16~20时与黎明前。褐家鼠行动敏捷,嗅觉与触觉都很灵敏,但视力差。记忆力强,警惕性高,多沿墙根、壁角行走,行动小心谨慎,对环境改变十分敏感,遇见异物即起疑心,遇到干扰立即隐蔽。褐家鼠在一年中活动受气候和食物的影响,一般在春、秋季出洞较频繁,盛夏和严冬相对偏少,但无冬眠现象。在苹果贮藏库,褐家鼠以傍晚和黎明活动较多,机警狡猾,多走熟路,沿墙根、小塑料袋缝隙乱跑,对小包装塑料袋和塑料大帐破坏很大。 褐家鼠繁殖力强,一年可产6~8胎。孕期3周左右,每胎产仔7~10只,多达15只。其繁殖期从1月下旬开始,到12月上旬结束,历时320天,12月中旬到1月中旬为滞育期。幼鼠产下后3个月左右即达到性成熟,寿命2年左右。褐家鼠食性广而杂,凡是人类所用食物,它都可以取食。嗜食肉类物品及含水分较多的苹果等果品,粮食类食品中喜食小麦、大米等。据测定成年褐家鼠平均日食量为10.33克,年食量即3.77千克左右

烟台地区几种鳞翅目食叶害虫天敌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6-2-17 文章编号:1002-2724(2006)02-0044-02 烟台地区几种鳞翅目食叶害虫天敌的研究 曲花荣,逄焕臣,邵凌松,刘瑞珍,王传珍 (烟台市森林保护站,烟台264000) 摘要:采用人工饲养和野外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对烟台地区几种阔叶树食叶害虫各虫期的天敌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各种天敌33种,其中捕食性天敌10种、寄生性天敌23种(包括真菌2种)。舟蛾赤眼蜂、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黑棒啮小蜂、寄生蝇类是优势天敌种类,对控制杨扇舟蛾、杨雪毒蛾、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种群数量发挥着显著作用。 关键词:食叶害虫;天敌;寄生;捕食;自然控制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人工林面积特别是杨树纯林面积的逐年增加,以杨扇舟蛾、杨雪毒蛾、雪毒蛾、美国白蛾等为主的食叶害虫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为了解天敌对林木害虫的控制作用,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03~2005年,我们以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烟台市的杨扇舟蛾、雪毒蛾、杨雪毒蛾及美国白蛾这几种阔叶树鳞翅目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天敌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卵期天敌调查 分别在这几种食叶害虫的产卵盛期,定期从野外采集卵 块,带回室内放入试管中培养。每个试管放一个卵块,管口用脱脂棉塞紧,以防失水,每天检查,观察有无天敌羽化。1.2 幼虫期天敌调查 将野外采集的小龄幼虫放在玻璃罐内饲养,3龄以后采集的在木制饲养笼内饲养,将新鲜枝叶插入盛水瓶中,1~2天更换一次树叶。每天观察自幼虫体内出来的天敌情况,并将寄生性天敌移入指形管中继续进行观察。 另外,直接在林间观察、调查和采集幼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然后放在玻璃瓶内用幼虫或蛹喂养,以确定其是否捕食。1.3 蛹期天敌调查 在这几种害虫成虫羽化之前从野外采回新鲜的蛹,将采回的蛹装入指形管中,每管放蛹一头,用脱脂棉塞紧管口,置于室内培养,等待天敌羽化。记录每蛹羽化出的天敌数量、雌雄性比以及寄生率等。对没有养出成虫天敌的蛹,逐一解剖检查,以查明死亡原因。这部分蛹一部分是由于干燥失水导致成虫不能羽化,另一部分是已被天敌寄生而天敌未羽化出来。 2 研究结果 2.1 天敌种类 据对采集到的杨扇舟蛾、杨雪毒蛾、雪毒蛾和美国白蛾的卵块、不同龄期的幼虫和蛹进行室内饲养观察,结合野外调查,以及在野外采集捕食性天敌进行喂养的结果,共发现烟台市这几种鳞翅目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天敌33种,其中卵期天敌2种,为寄生性昆虫;幼虫期天敌16种,寄生性昆虫4种、捕食性昆虫6种、蜘蛛4种、寄生性真菌2种;幼虫~蛹期天敌4种,均为寄生性昆虫;蛹期天敌11种,均为寄生性昆虫。各虫态天敌详见表1。 表1 烟台地区主要鳞翅目食叶害虫天敌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寄主食性 卵期 舟蛾赤眼蜂 Trichogramma clo sterae Pang et Chen 杨扇舟蛾、雪毒蛾 寄生性杨扇舟蛾黑卵蜂Telenomus clo sterae Wu et chen 杨扇舟蛾、雪毒蛾、杨雪毒蛾寄生性 幼虫期 白蛾孤独绒茧蜂Dolichogenidea singularis Y ang 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雪毒蛾寄生性白蛾聚集绒茧蜂Cotesia gregalis Y ang sp.n ov.美国白蛾寄生性虹彩悬茧蜂 Meteorus ver sicolor (Wesmael ) 雪毒蛾 寄生性羽角姬小蜂一种Eulophidae sp .杨扇舟蛾、杨小舟蛾 寄生性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 美国白蛾、杨扇舟蛾、雪毒蛾、 杨雪毒蛾捕食性 中华草蛉C .sinica T jeder 美国白蛾、杨扇舟蛾、雪毒蛾、 杨雪毒蛾捕食性 黄缘步甲Nebria livide L.美国白蛾捕食性凹翅宽颚步甲Nebria livide L.美国白蛾 捕食性虫蜀蝽Arma chinensis Fallou 美国白蛾、雪毒蛾、杨雪毒蛾捕食性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 美国白蛾、雪毒蛾捕食性金蛛Argiope sp.美国白蛾捕食性球腹蛛Theridion sp.美国白蛾捕食性圆蛛Cyclo sa sp.美国白蛾捕食性银条蛛Leucauge blanda 美国白蛾 捕食性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Vuill. 美国白蛾、杨扇舟蛾、雪毒蛾、 杨雪毒蛾 寄生性 绿僵菌 Metarhizium flavoviride G ams et R ozsy pal 美国白蛾、杨扇舟蛾、雪毒蛾、 杨雪毒蛾 寄生性 幼虫~蛹期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 ownsend )美国白蛾、杨扇舟蛾、雪毒蛾、 杨雪毒蛾 寄生性 毛虫追寄蝇Exorista ro ssia Mesnil 杨扇舟蛾、雪毒蛾、杨雪毒蛾寄生性 康刺腹寄蝇Comp silura concinnata (Meigen )美国白蛾、杨雪毒蛾寄生性细线细颚姬蜂 Enico spilus lineolatus (R oman ) 美国白蛾寄生性 蛹期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 ang 美国白蛾、杨扇舟蛾、雪毒蛾、 杨雪毒蛾寄生性 白蛾黑棒啮小蜂 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Y ang sp.n ov 美国白蛾、杨扇舟蛾、雪毒蛾、 杨雪毒蛾 寄生性 ? 44?山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 总163期 SH ANDONG FORESTRY SCIE NCE AND TECH NO LOGY 2006.N 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