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常识 经济学要点整理 人教版

高一经济常识 经济学要点整理 人教版
高一经济常识 经济学要点整理 人教版

高一经济常识经济学要点整理

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重点热点】

1. 如何判定物品是否是商品?

(1)从概念上判断:必须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从商品的两个属性上判断:有使用价值和价值。(3)从所在的领域判断:必须处在流通领域中。

2. 为什么商品生产者非常关心商品的质量?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消费者总是把商品看成是一个二重性的东西,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3)商品生产者只有成功地让渡使用价值才能实现价值。(4)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 两对比例关系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购买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前两者是基本职能)

5. 货币流通规律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的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公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或=待售商

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含义:a.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b.通货紧缩: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与通货膨胀现象正好相反。

(2)表现:a.通货膨胀时,经济过热,需求膨胀,物价上涨。b.通货紧缩时,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国际国内需求增长乏力。

(3)影响:a.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会不值钱,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会减少,若收入不增加,购买力会降低,势必会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b.通货紧缩: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即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7. 价格、价值、供求的关系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当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高于价值;当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低于价值;反过来,价格也会影响供求。

8. 关于价值规律

(1)存在条件: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

(2)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4>以上作用归结为一点就是: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9. 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强调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必须强调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必须强调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具有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的作用。(5)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特点。竞争性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改进技术,强调技术创新。(6)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7)发展我国三大产业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8)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与全球化的需要。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重点热点】

1.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哪些?

(1)国有经济。(2)集体经济。(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 国有经济的作用及其体现?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1)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2)国有经济要提高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3.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原因: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这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各种形式都可以利用。

(2)作用:不仅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3)方向: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5.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可以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活跃市场,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可以促使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相互竞争,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

(3)政策: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6. 关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为什么?

(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1>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次。这就决定了不能建立整齐划一的公有制,必然是多种所有制与之相适应。<4>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5〉实践证明,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7. 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1)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为什么?——<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4>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激发了社会成员积

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8.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9.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10. 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有些产品如麻醉品、枪支弹药等也不能依靠市场调节。(2)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不足,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等。(3)必须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的弱点和缺陷,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11. 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手段各是什么?

(1)含义: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

【重点热点】

1. 如何正确看待股份制?

(1)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2)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

股,它就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壮大国有经济的力量。

2. 国在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什么作用?

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3)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1)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1>这是由当前的国际形势决定的。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2>这是由国有企业的地位决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3>这是由国有企业的现状决定的。在充分肯定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成就和贡献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

(2)怎样才能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关于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办法很多,要根据具体材料组织答案,基本上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回答,宏观角度主要指国家、政府,微观角度主要指企业自身。总体上来讲,要坚持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把改善质量和提高效益放在首位;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搞好总量调控;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目前情况国家经贸委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股份制改革。即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

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要企业由国家控股,大中企业要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2>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3>全面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提高经营者素质。<4>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继续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抓大放小”的方针,走大公司大集团战略。<5>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6>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

<7>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4. 关于企业经济效益

(1)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2)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2>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怎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3>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鼓励兼并、规范破产。

5.关于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1)企业兼并破产的必然性: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是优化企业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2)企业兼并破产的意义和作用:<1>企业兼并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实现了总体结构的优化。<2>企业破产制度可以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破产风险的压力下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及时淘汰落后企业,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3)企业兼并破产的目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6. 关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1)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意义: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有人称它为“开发企业的金钥匙”。

(2)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的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的主要手段: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

7.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1. 为什么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2)由农业的现状决定的。当前,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基础地位还比较薄弱,

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a.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b.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c.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d.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负担较重、收入增长缓慢。

2.怎样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

要始终把农村经济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一靠党的政策。长期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二靠科技。走农科教相结合的道路。(3)三靠投入。增加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4)四靠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5)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的第三产业。(7)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税费改革。(8)加快小城镇建设。

3. 为什么要加强工业的地位?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2)由现状素质不高决定的。我国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4. 怎样加强工业的主导地位?

(1)振兴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如机械、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其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大厦,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2)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3)积极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5. 为什么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2)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的发展。(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a.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b.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c.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 关于调整经济结构

(1)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结构粗放,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地区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3>城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

(2)为什么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1>是世界性结构调整的要求。<2>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意义:扩大内需,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有利于增加就业,推动企业改革,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7. 怎样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1)遵循价值规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使生产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适应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2)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调整国有经济布局。(3)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又要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开发新产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坚持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5)坚持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6)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7)注意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8. 为什么要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1)提高职能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2)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率水平。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的水平。(3)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

9. 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这是核心原则。(2)协商一致原则。这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10.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

(1)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3)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4)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1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社会保险。这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2)社会救济。这是低层次的保障。(3)社会福利。这是最高的保障方式。(4)社会优抚。这是特殊的保障方式。

12.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1)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13.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1)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2)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又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3)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问题详解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它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4.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按市场需求曲线将每一单位商品均卖给愿意出价最高的消费者,也叫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个消费者或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销售若干数量的相同商品;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中对某一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5.机会成本: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

工程经济学知识点.

工程经济学知识点.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工程经济学知识点 1、工程经济学 最早在工程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的是美国的惠灵顿(A. M. Wellington),他用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方法来选择铁路的最佳长度或路线的曲率,他在《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1887年)一书中,对工程经济下了第一个简明的定义:“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 20世纪20年代,戈尔德曼在(O. B. Goldman)《财务工程学》中指出:“这是一种奇怪而遗憾的现象,…在工程学书籍中,没用或很少考虑…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也是他提出了复利计算方法。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技术经济的研究也随之展开,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30年格兰特(E. L. Grant)出版了《工程经济原理》,他以复利为基础讨论了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这本书作为教材被广为引用,他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技术与经济 1)技术的含义 ①狭义的技术,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是其知识和经验的具体体现。 ②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具有一定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即生产力的三要素。 但是技术并非三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成的整体。比如,必须由掌握先进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先进的劳动工具作用于相应的劳动对象,才能成为先进的技术,并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可以说技术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经验、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的总称。 2)经济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是指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我国现沿用的经济一词是在19世纪后半期,由日本学者从Economy一词翻译为汉字“经济”的,其含义与上述不同。现在通用的“经济”一词,是个多义词。 ①日常生活:一是指对生活有利的事或物。如“经济作物”等;二是指个人的生活用度。如某人的“经济条件”好坏等。 ②经济理论界 a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如经济制度、经济基础等词组中的“经济”的含义。 b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的社会经济活动。 c指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总称及其组成部分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 d指节省或节约,如经济效益、经济合理性等,就包含和强调对人力、物力、资金、自然资源、时间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的意思。 工程经济学中“经济”的含义,主要是指“节省”或“节约”的意思,也指国民经济总体,或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部门经济的意思。 所以,也可以说:“工程经济学是研究技术的节约问题的”,“是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的”。 3)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高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①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②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因而也不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3)运用商品两个基本属性说明有关现实问题 一、名牌战略(或为什么重视产品质量?)①企业:长期稳定的市场、良好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信誉和形象(无形资本)→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高质量的商品更容易实现价值,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巨大的经济效益,重大的社会影响。②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新形势,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③消费者:高质量的商品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知识链接: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结合“劣质奶粉”事件等)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联系;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经营者的信誉与形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表现。应加强法制性;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原则的;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的。也是属于不当竞争;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行使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与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产品越来越便宜 (3)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创造商品的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盈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4)正确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量、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无论哪个劳动生产率,其越高,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 整理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考研指定参考书)考研复习读书笔记浓缩精华 版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方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 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Δx2/Δ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 ·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表示。 ·如果观察到若干消费选择,就可能估计出产生那种选择行为的效用函数。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选择,以及估计新的经济政策对消费者的效用。 ·如果每个人在两种商品上面临相同的价格,那么,他们就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并因此愿意以相同的方式来交换这两种商品。 6需求 ·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取决于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正常商品是那种在收入增加时需求随着增加的商品。低档商品是那种在收入增加时需求反而减少的商品。 ·普通商品是那种在其价格上升时需求降低的商品。吉芬商品是那种在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章)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章)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

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 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V)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 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 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 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 。它的斜率是-p1/p2 ,纵截距是m/p2 ,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 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边际替代率(MRS )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 1 而愿意 放弃的商品2 的数量。 4 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 A x2/ A x仁-MU1/MU2 ,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 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

工程经济学考试知识点

1. 现金流量图表示某一特定经济系统现金流入、流出与其发生时点对应关系的数轴图形, 称为现金流量图。 2. 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在运动中随时间推移而增值 前提:货币参与生产活动 3.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周期利率乘以一年的周期数。 年名义利率=月利 率1%×12 = 12% 实际利率:周期利率连续计息后的利率。 4. 资金等值 是指在特定利率下,不同时点上,绝对数额不等而经济价值相等的资金。 5. 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断损耗而逐步丧失其使用价值,将这部分减损的价 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回收的过程叫折旧。将折旧费计入成本 费用是企业回收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手段。 6. 总成本 指工程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消耗的全部成本和费用,由生产 成本和期间费用组成。 7. 经营成本 在一定期间内由于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的现金支出。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计入成本的贷款利息-摊销费 8. 静态投资回收期 是指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条件下,以项目净收益抵偿项目全部投资 所需要的时间。Pt , 若 Pt ≤Pc 则项目可以考虑接受; 9. 净现值(NPV ) 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基准收益率折算到投资 起点的现值之和。 10. 净年值(NAV ) 净年值是指通过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将项目的净现值换算为项目计 算期内各年的等额年金。NAV NPV A P i n =(/,,) 11. 内部收益率 当工程项目累计净现值恰等于0(NPV =0)时的折现率ic ,称内部收益率。 12. 净现值率(NPVR ) 项目的净现值与投资总额现值的比值 13.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直接发生的财务效 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 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4. 盈亏平衡分析 是根据项目正常年份的产品产量(销售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税 金等,研究项目产量、成本、利润之间变化与平衡关系的方法,也称量、本、利分析。 15. 敏感性分析 是要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并确定其敏感程度,以预测项目承担的风险, 对项目提出合理的控制与改善措施,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便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16. 概率分析 是使用概率预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发生对项目评价指标影响 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17. 第Ⅰ类有形磨损: 外力作用下(如摩擦、受到冲击、超负荷或交变应力作用、受热不 均匀等)造成的实体磨损、变形或损坏。 第Ⅱ类有形磨损:自然力作用下(生锈、 腐蚀、老化等)造成的磨损。 有形磨损都造成设备的技术性陈旧。换句话说,设备 的有形磨损导致设备的性能、精度等的降低,使得设备的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增加,效 率低下,反映了设备使用价值的降低。 18. 无形磨损 又称精神磨损、经济磨损 指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贬值的磨损。 第Ⅰ类无形磨损:设备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同种设备的成本↙→原设备价值贬值 设备不需要补偿!使用价值不变!技术进步引发有形磨损减慢、无形磨损加速 第Ⅱ类无形磨损:技术进步→出现性能更好的新型设备→原设备价值贬值 19. 设备磨损的补偿 设备发生磨损后,需要进行补偿,以恢复设备的生产能力。由于机器 设备遭受磨损的形式不同,补偿磨损的方式也不一样 局部补偿(有形磨损:修理;无形 磨损:现代化改装) 完全补偿(用原型设备更换、用新型设备更换) 20. 经济寿命 根据设备使用费用所确定的设备寿命。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理而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 1 )1(-+==m m r P L i

高一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有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展开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 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 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 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 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 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 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 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 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劳动产品,二就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就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就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就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就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就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与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就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与提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77452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工程经济学知识点

1、工程经济学 最早在工程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的是美国的惠灵顿(A. M. Wellington),他用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方法来选择铁路的最佳长度或路线的曲率,他在《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1887年)一书中,对工程经济下了第一个简明的定义:“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 20世纪20年代,戈尔德曼在(O. B. Goldman)《财务工程学》中指出:“这是一种奇怪而遗憾的现象,…在工程学书籍中,没用或很少考虑…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也是他提出了复利计算方法。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技术经济的研究也随之展开,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30年格兰特(E. L. Grant)出版了《工程经济原理》,他以复利为基础讨论了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这本书作为教材被广为引用,他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技术与经济 1)技术的含义 ①狭义的技术,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是其知识和经验的具体体现。 ②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具有一定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即生产力的三要素。 但是技术并非三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成的整体。比如,必须由掌握先进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先进的劳动工具作用于相应的劳动对象,才能成为先进的技术,并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可以说技术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经验、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的总称。 2)经济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是指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我国现沿用的经济一词是在19世纪后半期,由日本学者从Economy一词翻译为汉字“经济”的,其含义与上述不同。现在通用的“经济”一词,是个多义词。 ①日常生活:一是指对生活有利的事或物。如“经济作物”等;二是指个人的生活用度。如某人的“经济条件”好坏等。 ②经济理论界 a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如经济制度、经济基础等词组中的“经济”的含义。 b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的社会经济活动。 c指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总称及其组成部分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 d指节省或节约,如经济效益、经济合理性等,就包含和强调对人力、物力、资金、自然资源、时间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的意思。 工程经济学中“经济”的含义,主要是指“节省”或“节约”的意思,也指国民经济总体,或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部门经济的意思。 所以,也可以说:“工程经济学是研究技术的节约问题的”,“是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的”。 3)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和经济是人类社会进行再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言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 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Q/△P)·(P/Q)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 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1; 1 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 ②CB段,Ed<1,缺乏弹性 ③C点Ed=1,单位弹性 ④A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 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d) ①当Ed>1时,Q(1-Ed)<0,即△R与△P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 价格反方向变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②当00, 即△R与△P同号。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 价格同方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受益。 ③当Ed=1时,Q(1-Ed)=0,即△R=0,。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 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

工程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基本预备费: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难以预料的费用,又称工程建设不可预见费。主要指 涉及变更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费用。 2、涨价预备费:对建设工期较长的项目,在建设期内价格上涨可能引起投资增加人而预留 的费用,亦称为价格变动不可预见费。 3、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 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4、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因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或服务中去的那部分价值。 5、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6、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给定的标准折现率折算到建 设期初的现值之和。 7、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损益平衡分析,它是通过盈亏平衡点分析项目的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关 系的一种方法,也是在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8、价值工程也称价值分析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成本进行系统 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对象价值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选择填空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 建筑工程费用 静态投资安装工程费用 建设投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基本预备费 1.项目总资金 涨价预备费 流动资金建设期贷款利息 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估算 进口设备购置费=进口设备货价+进口从属费用+国内运杂费 国际运费=离岸价(FOB价)*运费率 运输保险费=(离岸价+国际运费)*国外保险费率 进口关税=(进口设备离岸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进口关税率 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目前进口设备适用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成价格+进口关税+消费税 外贸手续费=(进口设备离岸价(FOB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外贸手续费率 海关监管手续费=进口设备到岸价*海关监管手续费费率(对全额征收关税的货物不收海关监管手续费) 基本预备费=(建筑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率 3.国内运杂费的构成:运费与装卸费;包装费;设备供销部门手续费;采购与仓库保管费 4.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上年流动资金 5.计提折旧的范围:(1)房屋及建筑物(2)在用固定资产(3)季节性停用和维修停用的固定资产(4)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5)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6.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7.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直接工

高一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归纳

高一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一政治经济必修课本中,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需要同学们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一)1.积累和消费:国民收入的分配按... 高一政治经济必修课本中,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需要同学们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一) 1.积累和消费:国民收入的分配按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①所谓积累就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的部分。所谓消费就是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公共消费亦称社会消费。②积累和消费是既相互促进,又存在不一致的关系。③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就要:使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基础: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财政、预算、财政收入和支出: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包括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预算: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预算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3)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也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财政支出具体表现为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和监督使用的过程,它反映了财政资金的去向和用途。 (4)财政收支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样,财政资金得到了是充分的利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②财政赤字: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3.财政的作用: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③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④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⑤财政是巩固国家财政的物质保证。 财政政策: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包括税收,增减国债的发行)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4.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民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5.我国税收的作用: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值 →统一与对立 2.交换价值: 3.货币的双重交换价值 4.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这种职能表现为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使商品的内在价值得以外在表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②流通手段。这种职能表现为货币作为买卖商品的手段来使用,起着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最初是以贵金属条块形式出现的,这给商品交换带来了不便,于是就逐渐产生了具有一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面值的铸币。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并作为法定的货币来流通。铸币长期流通发生磨损,其实际价值和它标明的价值相脱离,使得贵金属货币由价值符号来代表成为可能,于是纸币便应运而生。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使之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这就引起了人们贮藏货币的欲望。货币退出流通而作为社会财富被人们贮藏起来,这就是货币的贮藏于段职能。贮藏货币的职能可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流通量。 ④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买卖中,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来偿还债款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还可以用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和赋税等。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既有利于商品流通和节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但也可能因债务偿还中断而影响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行。 ⑤世界货币。货币超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充当般等价物使用,这就是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表现在:一是作为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二是作为般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 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由-国转移到另一国。作为世界货币,一般来说必须是贵金属条块的形式,特殊情况下某个国家由于经济力量十分强大,其铸币或纸币可在一定时期在世界很大的范围内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如第二次世更大战后的美元 5.价值规律 两个原则:①价值决定原则:价值决定价格②交换原则:等价交换 二、剩余价值理论 1.劳动力的特点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