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概念+晶粒概念

晶体与晶粒度

要理解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理解晶体概念,以及晶粒概念。我想学固体物理的或者金属材料的都会对这些概念很清楚!

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

固体又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

晶体共同特点:

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各向异性:晶体种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

规则外形: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

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对晶体的研究,固体物理学家从成健角度分为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显微学则从空间几何上来分,有七大晶系,十四种布拉菲点阵,230种空间群,用拓扑学,群论知识去研究理解。可参考《晶体学中的对称群》一书(郭可信,王仁卉著)。

与晶体对应的,原子或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性无对称性的固体叫非晶,如玻璃,非晶碳。一般,无定型就是非晶英语叫amorphous,也有人叫glass(玻璃态).

晶粒是另外一个概念,搞材料的人对这个最熟了。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凝固理论。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的成核长大。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所以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每个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取向也是凌乱的,没有明显的外形,也不表现各向异性,是多晶。英文晶粒用Grain表示,注意与Particle是有区别的。

有了晶粒,那么晶粒大小(晶粒度),均匀程度,各个晶粒的取向关系都是很重要的组织(组织简单说就是指固体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对于大多数的金属

材料,晶粒越细,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越好,好比面团,颗粒粗的面团肯定不好成型,容易断裂。所以很多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一直在开发晶粒细化技术。

一般情况下,晶粒细化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疲劳强度、塑性和冲击韧度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因为晶粒越细,不同取向的晶粒越多,变形能较均匀地分散到各个晶粒,即可提高变形的均匀性,同时,晶界总长度越长,位错移动时阻力越大,所以能提高强度、韧性和塑性。

σ=σ0+Kd-1/2

科学总是喜欢极端,看得越远的镜子叫望远镜;看得越细的镜子叫显微镜。晶粒度也是这样的,很小的晶粒度我们喜欢,很大的我们也喜欢。最初,显微镜倍数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能看到微米级的时候,觉得晶粒小的微米数量是非常小的了,而且这个时候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好。人们习惯把这种小尺度晶粒较微晶。然而科学总是发展的,有一天人们发现如果晶粒度在小呢,材料性能变得不可思议了,什么量子效应,隧道效应,超延展性等等很多小尺寸效应都出来了,这就是现在很热的,热得不得了的纳米,晶粒度在1nm-100nm之间的晶粒我们叫纳米晶。

再说说非晶,非晶是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无对称特征,原子排列无序,没有一定的晶格常数,描叙结构特点的只有径向分布函数,这是个统计的量。我们不知道具体确定的晶格常数,我们总可以知道面间距的统计分布情况吧。非晶有很多诱人的特性,所以也有一帮子人在成天做非晶,尤其是作大块的金属非晶。因为它的应力应变曲线很特别。前面说了,从液态到到固态有个成核长大的过程,我不让他成核呢,直接到固态,得到非晶,这需要很快的冷却速度。所以各路人马一方面在拼命提高冷却速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新的合金配方,因为不同的合金配方有不同的非晶形成能力,通常有Tg参数表征,叫玻璃化温度。非晶没有晶粒,也就没有晶界一说。也有人曾跟我说过非晶可以看成有晶界组成。那么另一方面,我让他成核,不让他长大呢,不就成了纳米晶。

人们都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都是抑制成核长大,那么从热力学上看,很多非晶,纳米晶应该不是稳态相。所以你作出非晶、纳米晶了,人们自然会问你热稳定性如何。

后来,又有一个牛人叫卢柯,本来他是搞非晶的,读研究生的时候他还一直想把非晶的结构搞清楚呢(牛人就是牛人,选题这么牛,非晶的结构现在人们还

不是很清楚)。他想既然我把非晶做出来了,为什么我不可以把非晶直接晶化成纳米晶呢,纳米晶热啊,耶,这也是一种方法,叫非晶晶化法。

既然晶界是一种缺陷,缺陷当然会影响材料性能,好坏先不管他,但是总不好控制。如果我把整个一个材料做成一个晶粒,也就是单晶,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发现单晶确实会有多晶非晶不同的性能,各向异性,谁都知道啊。当然还有其他的特性。所以很多人也在天天捣鼓着,弄些单晶来。

现在不得不说准晶。准晶体的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晶体学研究中的一次突破。这是我们做电镜的人的功劳。1984年底,D.Shechtman等人宣布,他们在急冷凝固的Al Mn合金中发现了具有五重旋转对称但并无无平移周期性的合金相,在晶体学及相关的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久,这种无平移同期性但有位置序的晶体就被称为准晶体。后来,郭先生一看,哇,我们这里有很多这种东西啊,抓紧分析,马上写文章,那段金属固体原子像的APL,PRL多的不得了,基本上是这方面的内容。准晶因此也被D.Shechtman称为“中国像”。

斑竹也提到过孪晶,英文叫twinning,孪晶其实是金属塑性变形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孪生与滑移是两种基本的形变机制。从微观上看,晶体原子排列沿某一特定面镜像对称。那个面叫栾晶面。很多教科书有介绍。一般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材料,滑移系多,已发生滑移,但是特定条件下也有孪生。加上面心立方结构层错能高,不容易出现孪晶,曾经一段能够在面心立方里发现孪晶也可以发很好的文章。前两年,马恩就因为在铝里面发现了孪晶,发了篇Science呢。卢柯去年也因为在纳米铜里做出了很多孪晶,既提高了铜的强度,又保持了铜良好导电性(通常这是一对矛盾),也发了个Science这年头Science很值钱啊。像一个穷山沟,出了个清华大学生一样。

现在,从显微学上来看单晶,多晶,微晶,非晶,准晶,纳米晶,加上孪晶。单晶与多晶,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就是多晶,没有晶粒就是非晶。单晶只有一套衍射斑点;多晶的话,取向不同会表现几套斑点,标定的时候,一套一套来,当然有可能有的斑点重合,通过多晶衍射的标定可以知道晶粒或者两相之间取向关系。如果晶粒太小,可能会出现多晶衍射环。非晶衍射是非晶衍射环,这个环均匀连续,与多晶衍射环有区别。

纳米晶,微晶是从晶粒度大小角度来说的,在大一点的晶粒,叫粗晶的。在从衍射上看,一般很难作纳米晶的单晶衍射,因为最小物镜光栏选区还是太大。有做NBED的么,不知道这个可不可以。

孪晶在衍射上的表现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也最见标定衍射谱的功力,大家可以参照郭可信,叶恒强编的那本《电子衍射在材料科学中应用》第六章。

准晶,一般晶体不会有五次对称,只有1,2,3,4,6次旋转对称(这个证明经常作为博士生入学考试题,呵呵)。所以看到衍射斑点是五次对称的,10对称的啊,其他什么的,可能就是准晶。

晶体概念+晶粒概念

要理解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理解晶体概念,以及晶粒概念。我想学固体物理的或者金属材料的都会对这些概念很清楚! 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 固体又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 晶体共同特点: 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各向异性:晶体种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 规则外形: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 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对晶体的研究,固体物理学家从成健角度分为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显微学则从空间几何上来分,有七大晶系,十四种布拉菲点阵,230种空间群,用拓扑学,群论知识去研究理解。可参考《晶体学中的对称群》一书(郭可信,王仁卉著)。 与晶体对应的,原子或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性无对称性的固体叫非晶,如玻璃,非晶碳。一般,无定型就是非晶英语叫amorphous,也有人叫glass(玻璃态). 晶粒是另外一个概念,搞材料的人对这个最熟了。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凝固理论。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的成核长大。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所以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每个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

且取向也是凌乱的,没有明显的外形,也不表现各向异性,是多晶。英文晶粒用Grain表示,注意与Particle是有区别的。 有了晶粒,那么晶粒大小(晶粒度),均匀程度,各个晶粒的取向关系都是很重要的组织(组织简单说就是指固体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对于大多数的金属材料,晶粒越细,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越好,好比面团,颗粒粗的面团肯定不好成型,容易断裂。所以很多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一直在开发晶粒细化技术。 科学总是喜欢极端,看得越远的镜子叫望远镜;看得越细的镜子叫显微镜。晶粒度也是这样的,很小的晶粒度我们喜欢,很大的我们也喜欢。最初,显微镜倍数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能看到微米级的时候,觉得晶粒小的微米数量是非常小的了,而且这个时候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好。人们习惯把这种小尺度晶粒较微晶。然而科学总是发展的,有一天人们发现如果晶粒度在小呢,材料性能变得不可思议了,什么量子效应,隧道效应,超延展性等等很多小尺寸效应都出来了,这就是现在很热的,热得不得了的纳米,晶粒度在1nm-100nm之间的晶粒我们叫纳米晶。 再说说非晶,非晶是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无对称特征,原子排列无序,没有一定的晶格常数,描叙结构特点的只有径向分布函数,这是个统计的量。我们不知道具体确定的晶格常数,我们总可以知道面间距的统计分布情况吧。非晶有很多诱人的特性,所以也有一帮子人在成天做非晶,尤其是作大块的金属非晶。因为它的应力应变曲线很特别。前面说了,从液态到到固态有个成核长大的过程,我不让他成核呢,直接到固态,得到非晶,这需要很快的冷却速度。所以各路人马一方面在拼命提高冷却速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新的合金配方,因为不同的合金配方有不同的非晶形成能力,通常有Tg参数表征,叫玻璃化温度。非晶没有晶粒,也就没有晶界一说。也有人曾跟我说过非晶可以看成有晶界组成。那么另一方面,我让他成核,不让他长大呢,不就成了纳米晶。 人们都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都是抑制成核长大,那么从热力学上看,很多非晶,纳米晶应该不是稳态相。所以你作出非晶、纳米晶了,人们自然会问你热稳定性如何。

单晶多晶非晶微晶纳米晶准晶孪晶概念剖析

•要理解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理解晶体概念,以及晶粒概念。我想学固体物理的或者金属材料的都会对这些概念很清楚。 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此处指一般物质,未包括“第四态”等离子体——成锡注)。固体又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 晶体共同特点: 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 规则外形: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 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对晶体的研究,固体物理学家从成健角度分为: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显微学则从空间几何上来分,有七大晶系,十四种布拉菲点阵,230种空间群,用拓扑学,群论知识去研究理解。可参考《晶体学中的对称群》一书(郭可信,王仁卉著)。

与晶体对应的,原子或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性无对称性的固体叫非晶,如玻璃,非晶碳。一般,无定型就是非晶,英语叫amorphous,也有人叫glass(玻璃态)。 晶粒是另外一个概念,搞材料的人对这个最熟了。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凝固理论。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的成核长大。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所以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每个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取向也是凌乱的,没有明显的外形,也不表现各向异性,是多晶。英文晶粒用Grain表示,注意与Particle是有区别的。 有了晶粒,那么晶粒大小(晶粒度),均匀程度,各个晶粒的取向关系都是很重要的组织(组织简单说就是指固体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对于大多数的金属材料,晶粒越细,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越好,好比面团,颗粒粗的面团肯定不好成型,容易断裂,所以很多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一直在开发晶粒细化技术。 科学总是喜欢极端,看得越远的镜子叫望远镜;看得越细的镜子叫显微镜。晶粒度也是这样的,很小的晶粒度我们喜欢,很大的我们也喜欢。最初,显微镜倍数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能看到微米级的时候,觉得晶粒小到微米数量就是非常小的了,而且这个时候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好。人们习惯把这种小尺度晶粒叫微晶。然而科学总是发展的,有一天人们发现如果晶粒度再小呢,材料性能变得不可思议了,什么量子效应,隧道效应,超延展性等等很多小尺寸效应都出来了,这就是现在很热的,热得不得了的纳米,晶粒度在1nm-100nm之间的晶粒我们叫纳米晶。 再说说非晶,非晶是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无对称特征,原子排列无序,没有一定的晶格常数,描叙结构特点的只有径向分布函数,这是个统计的量。我们不知道具体确定的晶格常数,我们总可以知道面间距的统计分布情况吧。非晶有很多诱人的特性,所以也有一帮子人在成天

单晶多晶非晶微晶无定形准晶的区别要理解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理解...

单晶多晶非晶微晶无定形准晶的区别 要理解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理解晶体概念,以及晶粒概念。我想学固体物理的或者金属材料的都会对这些概念很清楚! 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 固体又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 晶体共同特点: 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各向异性:晶体种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 规则外形: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 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对晶体的研究,固体物理学家从成健角度分为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显微学则从空间几何上来分,有七大晶系,十四种布拉菲点阵,230种空间群,用拓扑学,群论知识去研究理解。可参考《晶体学中的对称群》一书(郭可信,王仁卉著)。 与晶体对应的,原子或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性无对称性的固体叫非晶,如玻璃,非晶碳。一般,无定型就是非晶英语叫amorphous,也有人叫glass(玻璃态). 晶粒是另外一个概念,搞材料的人对这个最熟了。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凝固理论。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的成核长大。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所以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每个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取向也是凌乱的,没有明显的外形,也不表现各向异性,是多晶。英文晶粒用Grain表示,注意与Particle是有区别的。 有了晶粒,那么晶粒大小(晶粒度),均匀程度,各个晶粒的取向关系都是很重要的组织(组织简单说就是指固体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对于大多数的金属材料,晶粒越细,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越好,好比面团,颗粒粗的面团肯定不好成型,容易断裂。所以很多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一直在开发晶粒细化技术。 科学总是喜欢极端,看得越远的镜子叫望远镜;看得越细的镜子叫显微镜。晶粒度也是这样的,很小的晶粒度我们喜欢,很大的我们也喜欢。最初,显微镜倍数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能看到微米级的时候,觉得晶粒小的微米数量是非常小的了,而且这个时候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好。人们习惯把这种小尺度晶粒较微晶。然而科学总是发展的,有一天人们发现如果晶粒度在小呢,材料性能变得不可思议了,什么量子效应,隧道效应,超延展性等等很多小尺寸效应都出来了,这就是现在很热的,热得不得了的纳米,晶粒度在1nm-100nm之间的晶粒我们叫纳米晶。 再说说非晶,非晶是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无对称特征,原子排列无序,没有一定的晶格常数,描叙结构特点的只有径向分布函数,这是个统计的量。我们不知道具体确定的晶格常数,我们总可以知道面间距的统计分布情况吧。非晶有很多诱人的特性,所以也有一帮子人在成天做非晶,尤其是作大块的金属非晶。因为它的应力应变曲线很特别。前面说了,从液态到到固态有个成核长大的过程,我不让他成核呢,直接到固态,得到非晶,这需要很快的冷却速度。所以各路人马一方面在拼命提高冷却速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新的合金配方,因为不同的合金配方有不同的非晶形成能力,通常有Tg参数表征,叫玻璃化温度。非晶没有晶粒,也就没有晶界一说。也有人曾跟我说过非晶可以看成有晶界组成。那么另一方面,我让他成核,不让他长大呢,不就成了纳米晶。 人们都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都是抑制成核长大,那么从热力学上看,很多非晶,纳米晶应该不是稳态相。所以你作出非晶、纳米晶了,人们自然会问你热稳定性如何。 后来,又有一个牛人叫卢柯,本来他是搞非晶的,读研究生的时候他还一直想把非晶的结构搞清楚呢(牛人就是牛人,选题这么牛,非晶的结构现在人们还不是很清楚)。他想既然我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全)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全) 晶体:即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非晶体:原子没有长程的排列,无固定熔点、各向同性等。 晶体结构:指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情况,由空间点阵和结构基元构成。 空间点整:指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是人为的对晶体结 构的抽象。 晶面指数:结晶学中用来表示一组平行晶面的指数。 晶胞:从晶体结构中取出来的反映晶体周期性和对称性的重复单元。 晶胞参数: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用六个参数来表示,即晶胞参数。 离子晶体晶格能:1mol离子晶体中的正负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释 放的能量。 原子半径:从原子核中心到核外电子的几率分布趋向于零的位置间的距离。 配位数: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同种原子或异号离子的数目。

极化:离子紧密堆积时,带电荷的离子所产生的电厂必然要对另一个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吸引 或排斥作用,使之发生变形,这种征象称为极化。 同质多晶: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或相近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具有相同结构晶体的现象。铁电体:指具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正、反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称 为正尖晶石。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 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反萤石结构:正负离子位置刚好与萤石结构中的相反。 压电效应:由于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正负电荷中心产生相对位移使晶体总电矩发生变化。结构缺陷:通常把晶体点阵结构中周期性势场的畸变称为结构缺陷。 空位:指正常结点没有被质点占据,成为空结点。 间隙质点:质点进入正常晶格的间隙位置。 点缺陷:缺陷尺寸处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上,三维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晶体结构 1、晶体:物质的质点(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 列所形成的物质。 2、晶体多面体:这种具有规则外形的单晶体称为晶体多面体。 3、对称:就是几何形状中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4、对称变换(对称操作):对称形体经一定变换后恢复原状,此种变换称为对称 变换。 5、对称元素:任一对称变换总是要凭借一几何点(点、直线、平面)进行,这些 几何元素称为对称元素。 6、宏观对称:晶体多面体是有限图形,它所具有的对称称为宏观对称。 7、微观对称:原子之间的排列,所具有的对称。 8、非晶体:固体物质的结构基元仅有短程有序的排列,而没有长程有序的排列的 固体物质。 9、单晶体: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异性的晶体。 10、多晶体:单晶体通过晶界和相界聚合而成的晶体。 11、准晶体:具有5次对称及其它有取向序而无平移序的物质。 12、纳米晶:利用极冷技术可以获得的晶粒尺寸达到微米和纳米的超级晶粒。 13、阵点:是把原子或原子集团按某种规律抽象成一个几何点,这些点称为阵点。 14、空间点阵(晶体点阵):为了便于研究晶体中的原子、分子的排列情况,近似 将其抽象为规则排列于空间的无数几何点,这些点的周围环境相 同,这些点的空间排列称为空间点阵。 15、同素异形(构)(晶)转变:同一种元素,不同的晶体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将发生相互转变,称为同素异形转变。 16、晶胞:从晶体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应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17、晶格:是一个空间点阵用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方向的平行直线束串接起来,构成一空间格架。 18、晶体结构:是指组成晶体的结构基元(分子、原子、离子、原子集团)依靠一定的结合键结合后,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方式。(晶体结构=空间点阵+结构基元) 19、复合点阵:把实际晶体结构也看成一个点阵,但不是单一的布拉维点阵,而是由几个布拉维点阵穿插而成的点阵。 20、晶粒:组成多晶材料的许多外表类似的多面体颗粒。 21、点群:在晶体多面体中,由反演、反映、旋转、象转和镜转这几类宏观对称操作构成的对称群。22、空间群:在晶体多面体中,由宏观对称操作(反演、反映、旋转、象转、镜转)和微观对称操作(平移、螺转、象转)8种对称操作集合体的对称群称为空间群。 23、亚晶粒:又称亚结构或镶嵌块结构,一个晶粒内部的一些位向差很小的区域。 24、线密度:指晶向上单位长度所包含的原子数。 25、面密度:指单位晶面内的原子数。 26、晶向族(直线族):在晶体中,往往存在若干结点直线,尽管其方向不同,但这些直线上的线密度则完全相同,这样的结点直线统称为直线族。 27、晶面族(结点平面族):在晶体中,同样存在结点排列方式相同仅方向不同的结点平面组,这些平面统称为结点平面族。 28、面间距:在一结点平面族内,任意相邻两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9、晶带:在晶体点阵中,往往有许多结点平面共同平行于一结点直线,这些平面和直线的总体称为一个晶带,其中直线称晶带轴。 30、晶带定律:hu+kv+lw=0 31、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32、致密度(K=nv/V):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33、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组合而 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4、固溶体:凡溶质原子完全溶于固态溶剂中,并能保持溶剂元素的晶格类型所 形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 35、缺位固溶体:以化合物为溶剂,而以该化合物的一种组成元素为溶质的结构,又称二次固溶体,本质是中间相。 36、置换(代位)固溶体:溶质原子替代了一部分溶剂原子而占据了原是又溶剂原 子所占有的位置。 37、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 38、中间相:组元间发生化学相互作用生成的晶格类型不同于任一组元的合金相。 39、固溶度: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的数量。 40、短程有序: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分布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完全无序状态,若溶质原子周围尽量和溶剂原子结合,则称为短程有序。 41、有序固溶体(超结构):若溶质原子有规则地占据溶剂结构中的固定位置,溶 质与溶剂原子数之比为一定值时,所形成的固溶体称为有序固溶体 或超结构。 42、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是指由主要电子浓度决定其晶体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43、间隙相: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X/rM<0.59时,形成的

知识讲解_晶体的常识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_基础

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晶体的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3、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征,能以典型的物质为例描述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晶体与非晶体【高清课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晶体与非晶体】 1、概念: ①晶体:质点(分子、离子、原子)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成的、具有整齐外型、以多面体出现的固体物质。晶体具有的规则的几何外形源于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②非晶体:非晶态物质内部结构没有周期性特点,而是杂乱无章地排列,如:玻璃、松香、明胶等。非晶体不具有晶体物质的共性,某些非晶态物质具有优良的性质 要点诠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周期性是晶体结构最基本的特征。许多固体的粉末用肉眼是看不见晶体的,但我们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观察,这也证明固体粉末仍是晶体,只不过晶粒太小了。 晶体的熔点较固定,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X射线透过晶体时发生衍射现象。 特别注意:一种物质是否晶体,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而非由外观判断。 2、分类: 说明: ①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要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若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 ②晶体自范性的条件之一:生长速率适当; ③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4、晶体形成的途径: ①熔融态物质凝固,例: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5、晶体的特性: ①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奥氏体晶粒度概念

奥氏体晶粒度是描述金属材料中奥氏体(Austenite)颗粒尺寸的一个参数。奥氏体是一种面心立方结构,在铁素体(Ferrite)和马氏体(Martensite)之间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对于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涉及到金属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下面是关于奥氏体晶粒度的详细解释: 1. **奥氏体简介**: -奥氏体是一种金属晶体结构,其晶格呈现面心立方结构。在固溶体态,奥氏体主要存在于高温区域。在钢铁学中,奥氏体是强度较高、韧性较好的组织结构。 2. **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 -奥氏体晶粒度是指奥氏体组织中晶粒的尺寸。晶粒是晶体中的小颗粒,它们有着一致的晶体结构。奥氏体晶粒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金属材料的性能,例如强度、塑性等。 3. **测量方法**: -常见的奥氏体晶粒度测量方法包括金相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晶粒度分析软件的辅助。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材料的奥氏体晶粒度数据。 4. **影响因素**: -奥氏体晶粒度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冷却速率、合金元素含量、热处理工艺等。较快的冷却速率通常会导致较小的晶粒尺寸,而合金元素的添加和特定的热处理过程也会对晶粒度产生影响。 5. **影响性能**: -奥氏体晶粒度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较小的奥氏体晶粒度与更好的塑性和韧性相关,而较大的晶粒可能导致材料的脆性增加。 6. **工程意义**: -工程中,对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是材料设计和制备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控制晶粒度可以优化材料的性能,满足特定工程应用的要求。 总的来说,奥氏体晶粒度是金属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关系到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表现。通过合理调控奥氏体晶粒度,可以优化金属材料的性能,提高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性。

晶体、晶质矿物与非晶质矿物

晶体、晶质矿物与非晶质矿物 晶体、晶质矿物与非晶质矿物绝大部分的固体矿物都是晶体。所谓晶体,就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此外还有分子间的引力。由于质点作这种规律性排列、晶体内部都有格子构造,称为晶体结构。所有晶体都以具有这种格子构造为特征。不同的晶体、其质点的种类不同,质点的排例方式和间路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同质我象。如碳原子在一种情况下形成金刚石,在另一种情况下形成石墨。它们的晶体结构不同,特点也就不同。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最硬的矿折,石墨是黑色不透明的极软的矿物。凡是具有晶体结构的矿物称为晶质矿物,具有晶体结构的固体物质称为晶质。晶体因为内部质点作格子状的规则排列,只要生长速度缓慢且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等,它们能长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包围晶体的平面称晶面。晶体的大小不等,小晶体的长径由几微米到几毫米,大的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以上。几何多面体的外形就是格子构造在宏观上的反映。如白云石(MgCa[CO3]2)常呈菱面体,石盐(NaCl)常呈立方体,磁铁矿(Fe3O4)常呈八面体,它们分别是由六个菱形的晶面、六个正方形的晶面以及八个等边三角形的晶面构成的,如图1 所示。 图1 晶体外形A—菱面体;B—八面体;C—立方体多数矿物晶体是由几种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晶面聚合而成的。如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如图2 所示。由于受到生长条件的限制,外形良好的晶体比较少见,多数晶体的晶面发育不完整、或很不完整。在缺乏自由生长空间的情况下,晶质矿物不能长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而形成外形不规英明的晶粒(晶体)。晶粒大小不一,较粗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第1课时)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 类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 ⑴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呈 构成的固 体物质,如食盐、干冰、金刚石等 ⑵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 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如橡胶、 玻璃、松香等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 食单质硫

2、晶体的特性 ⑴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的自范性 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自发的呈现的性质,称为晶体的自范性。非晶体就没有这个特性。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注意: a、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b、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⑵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即 ⑶晶体具有特定的 【思考】:请列举得到晶体有哪些途径? 3、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观察教材P63页图3-2:1、从熔融态结晶出来的硫晶体; 2、凝华得到的碘晶体; 3、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硫酸铜晶体。 【探究实验】:完成教材实验3-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观察到什么现象? 【过渡】许多固体的粉末用肉眼是看不见晶体的,但我们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观察,这也证明固体粉末仍是晶体,只不过晶粒太小了! 观察教材P63页图3-3 【思考】:观察教材P64页图3-4晶体二氧化硅和非晶体二氧化硅的示意图。小组讨论,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结论。

单晶,多晶,微晶,非晶,准晶,纳米晶,孪晶

单晶,多晶,微晶,非晶,准晶,纳米晶,孪晶 要理解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理解晶体概念,以及晶粒概念。我想学固体物理的或者金属材料的都会对这些概念很清楚。 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此处指一般物质,未包括“第四态”等离子体——成锡注)。固体又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 晶体共同特点: 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 规则外形: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 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对晶体的研究,固体物理学家从成健角度分为: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显微学则从空间几何上来分,有七大晶系,十四种布拉菲点阵,230种空间群,用拓扑学,群论知识去研究理解。可参考《晶体学中的对称群》一书(郭可信,王仁卉著)。

与晶体对应的,原子或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性无对称性的固体叫非晶,如玻璃,非晶碳。一般,无定型就是非晶,英语叫amorphous,也有人叫glass(玻璃态)。 晶粒是另外一个概念,搞材料的人对这个最熟了。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凝固理论。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的成核长大。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所以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每个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取向也是凌乱的,没有明显的外形,也不表现各向异性,是多晶。英文晶粒用Grain表示,注意与Particle是有区别的。 有了晶粒,那么晶粒大小(晶粒度),均匀程度,各个晶粒的取向关系都是很重要的组织(组织简单说就是指固体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对于大多数的金属材料,晶粒越细,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越好,好比面团,颗粒粗的面团肯定不好成型,容易断裂,所以很多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一直在开发晶粒细化技术。 科学总是喜欢极端,看得越远的镜子叫望远镜;看得越细的镜子叫显微镜。晶粒度也是这样的,很小的晶粒度我们喜欢,很大的我们也喜欢。最初,显微镜倍数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能看到微米级的时候,觉得晶粒小到微米数量就是非常小的了,而且这个时候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好。人们习惯把这种小尺度晶粒叫微晶。然而科学总是发展的,有一天人们发现如果晶粒度再小呢,材料性能变得不可思议了,什么量子效 应,隧道效应,超延展性等等很多小尺寸效应都出来了,这就是现在很热的,热得不得了的纳米,晶粒度在1nm-100nm之间的晶粒我们叫纳米晶。 再说说非晶,非晶是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无对称特征,原子排列无序,没有一定的晶格常数,描叙结构特点的只有径向分布函数,这

晶粒的生长名词解释

晶粒的生长名词解释 晶粒是固态材料中具有规则结构的微小晶体区域。晶粒的尺寸通常在微米至毫 米级别之间。晶粒的生长是指晶粒在材料中逐渐增大和演变的过程。在晶体学中,晶粒生长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对于理解材料的性质和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1. 晶粒生长的机制 晶粒的生长机制主要有两种,即成核生长和扩散生长。成核生长是指晶粒在材 料中的小部分区域首先形成并逐渐扩展,形成新的晶粒。扩散生长是指晶粒通过材料中的原子或离子扩散,从而逐渐增大。 2. 影响晶粒生长的因素 晶粒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时间、晶体结构、间隙原子浓度等。温度是影响晶粒生长速率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晶粒生长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时间也是影响晶粒生长的重要因素,长时间的热处理能够促进晶粒的生长。晶体结构与晶粒生长密切相关,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对晶粒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间隙原子浓度也会影响晶粒生长,高浓度的间隙原子可促进晶粒生长。 3. 晶粒生长的应用和意义 晶粒生长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意义。首先,晶粒生长是实 现晶体的定向生长和形状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获得具有特定性能和功能的微纳米结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晶粒生长对于理解材料在热处理和加工中的行为和性能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为制定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加工工艺提供指导。此外,晶粒生长也在材料的寿命和疲劳性能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控制晶粒的尺寸和分布可以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4. 晶粒生长的研究方法

研究晶粒生长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实验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通过观察晶体的结构和形貌变化来研究晶粒生长。数值模拟方法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模拟,模拟晶体的生长和演化过程,探索晶粒生长的规律。 总结: 晶粒的生长是固态材料中晶体结构演变的重要过程,影响着材料的性质和性能。晶粒的生长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都是晶体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深入了解晶粒生长的原理和规律,可以为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性能和功能的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晶体理论简述

晶体理论简述: 一、晶体结构特征和类型: 1晶体结构的特征与晶格理论: 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固体又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内部微粒(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 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排列构成的固体。 非晶体:内部微粒在空间作无规则排列构成的固体。 将晶体内的微粒视为几何上的点, 这些点所组成的几何构型称为晶格。而微粒所占有的位置称为晶格结点。 晶胞: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一般说来,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 晶体:通过晶胞在空间平移无隙地堆砌而成。 单晶:单个晶体构成的物体。在单晶体中所有晶胞均呈相同的位向 多晶:由许多晶体(晶粒)构成的物体。或者说多晶体是由许多取向不同而随机排布的小晶体组成。 晶面和密勒指数: 在晶体物质中,原子在三维空间中作有规律的排列。因此在晶体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原子列或原子平面,晶体中原子组成的平面叫晶面,原子列表示的方向称为晶向。晶体中不同的晶面和不同的晶向上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密度不同,构成了晶体的各向异性。这对分析有关晶体的生长、变形、相变以及性能等方面的问题时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研究晶体中不同晶向晶面上原子的分布状态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便于表示各种晶向和晶面,需要确定一种统一的标号,称为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国际上通用的是密勒指数。 晶面平面点阵所处的平面,可以利用三个互质的整数来描述空间一组互相平行平面的方向晶体缺陷:晶体中某些区域粒子的排列不象理想晶体那样规则和完整,这种偏离完整性的区域,或者说晶体中一切偏离理想的晶格结构称做晶体缺陷。 1、按照缺陷的形成和结构分类: 本征缺陷(固有缺陷):指不是由外来杂质原子形成,而是由于晶体结构本身偏离晶格结构造成的缺陷。 杂质缺陷:指杂质原子进入基质晶体中所形成的缺陷。 按照缺陷的几何特征分类: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1)点缺陷:晶格结点粒子发生局部错乱的现象。 按引起点缺陷的粒子不同,可分为: 错位粒子、间隙粒子、替位粒子和空位。 点缺陷与材料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 材料的高温动力学过程等有关。 线缺陷:晶体中某些区域发生一列或若干列粒子有规律的错排现象称为线缺陷。 线缺陷的产生及运动与材料的韧性、脆性密切相关。 线缺陷有两种基本类型: 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 晶体生长理论简介: 从宏观角度看,晶体生长过程是晶体环境相(蒸气、溶液、熔体)界面向环境相中不断推

晶体、晶粒、晶胞、晶格

晶体 晶体即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目录 • • • • • • • 展开 概述

晶体有三个特征 (1)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2)晶体有固定的,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 晶体 不变; (3)晶体有的特点。 物质有晶体与非晶态物质(无定形固体)之分,而无定形固体不具有上述特点。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并成周期性重复排列。 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如玻璃。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 晶体的共性 合成铋单晶 1、长程有序:晶体内部原子在至少在微米级范围内的规则排列。 2、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3、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 4、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5、:晶体具有自发地形成封闭几何多面体的特性。 6、:晶体具有沿某些确定方位的晶面劈裂的性质。 7、最小内能:成型晶体内能最小。 8、晶面角守恒:属于同种晶体的两个对应晶面之间的夹角恒定不变。 晶体组成 组成晶体的结构微粒(、、)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在一定的点上,这些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叫做晶格。排有结构粒子的那些点叫做晶格的结点。、、食盐的晶体模型,实际上是它们的晶格模型。 晶体按其结构粒子和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四类: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固体可分为晶体、非晶体和三大类。 具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固定熔点和各向异性的固态物质,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固态物质是否为晶体,一般可由予以鉴定。 晶体内部结构中的质点(原子、离子、分子)有规则地在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组成一定形式的晶格,外形上表现为一定形状的几何多面体。组成某种

本质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的固体材料。晶体的结构对材料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而晶粒度则是描述晶体内部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本质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是两个常用的概念,它们分别指代了不同的晶体结构特征。 本质晶粒度是指理想条件下晶体内部结构的特征尺度。在理想情况下,晶体的晶粒是完美排列的,没有任何缺陷和杂质。本质晶粒度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或者实验方法得到,它是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本质晶粒度越小,晶体的结构越致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通常也会提高。 实际晶粒度则是指实际材料中存在的晶体尺寸的平均值。由于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缺陷和杂质的引入,因此实际晶粒度往往比本质晶粒度要大。实际晶粒度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或者物理测试方法得到。实际晶粒度的大小与材料的制备工艺、原料质量和加工过程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质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的差异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本质晶粒度决定了晶体的内部结构和排列方式,直接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热导率等。小尺寸的本质晶粒度能够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也可以增加晶界的数量,从而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热导率。其次,实际晶粒度决定了材料的缺陷和杂质

的分布和数量。大尺寸的实际晶粒度往往意味着较多的晶界和缺陷,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 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和调控晶粒度,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例如,通过热处理、机械加工和化学方法等手段,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此外,利用先进的制备技术和材料设计方法,也可以实现对材料晶粒度的精确控制,从而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 本质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是描述晶体内部结构特征的两个重要概念。本质晶粒度是理想条件下晶体的结构特征尺度,而实际晶粒度则是实际材料中晶体尺寸的平均值。本质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的差异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和调控晶粒度,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透射电镜测试晶体、非晶、晶粒概念详解

透射电镜测试晶体、非晶、晶粒概念讲解 要理解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理解晶体概念,以及晶粒概念。我想学固体物理的或者金属材料的都会对这些概念很清楚. 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 固体又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 晶体共同特点: 1.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2.各向异性:晶体种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 4.规则外形: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 5.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对晶体的研究,固体物理学家从成健角度分为: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显微学则从空间几何上来分,有七大晶系,十四种布拉菲点阵,230种空间群。与晶体对应的,原子或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性无对称性的固体叫非晶,如玻璃,非晶碳。一般,无定型就是非晶英语叫amorphous,也有人叫glass(玻璃态)。

晶粒是另外一个概念,搞材料的人对这个最熟了。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 凝固理论。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 的成核长大。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所以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每个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取向也是凌乱的,没有明显的外形, 也不表现各向异性,是多晶。英文晶粒用Grain表示,注意与Particle是有区别的。 有了晶粒,那么晶粒大小(晶粒度),均匀程度,各个晶粒的取向关系都 是很重要的组织(组织简单说就是指固体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对于大多数的 金属材料,晶粒越细,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越好,好比面团,颗粒粗的面团 肯定不好成型,容易断裂。所以很多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一直在开发晶粒细化 技术。 科学总是喜欢极端,看得越远的镜子叫望远镜;看得越细的镜子叫显微镜。晶粒度也是这样的,很小的晶粒度我们喜欢,很大的我们也喜欢。最初,显微 镜倍数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能看到微米级的时候,觉得晶粒小的微米数量是非 常小的了,而且这个时候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好。人们习惯把这种小尺度晶粒 较微晶。然而科学总是发展的,有一天人们发现如果晶粒度在小呢,材料性能 变得不可思议了,什么量子效应,隧道效应,超延展性等等很多小尺寸效应都 出来了,这就是现在很热的,热得不得了的纳米,晶粒度在1nm-100nm之 间的晶粒我们叫纳米晶。 再说说非晶,非晶是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无对称特征,原子排列无序,没 有一定的晶格常数,描叙结构特点的只有径向分布函数,这是个统计的量。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