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教育的不足

浅谈大学教育的不足
浅谈大学教育的不足

什么叫教育,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课本上的概念琳琅满目,实在不敢恭维。作为一名大学生,身处大学校园之中,受到的是高等的教育。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在呼吁科教兴国的大潮流中,我只想谈谈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一些弊端,以及我们如何去对待这些弊端。

首先,现代的大学教育中,缺少学习的氛围,缺乏对知识崇拜的教育。虽然说这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但是我认为与大学教育的制度还是有关的。一方面这与大学教育中的教学内容设置有关,很多人都认为大学中开设的课程跟自己的专业都是不对口的,更不用说对毕业后的就业对口。所学的内容还是理论的一套套,没有实践性,加上内容的空乏,大部分人对课程的兴趣不浓。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关,在临近期末复习的时候,夜以继日的地看书,背书。另一方面大学里的学术氛围很欠缺,图书馆本来是作为大学里的一座人工的宝藏,但是却是为数不多的人在里面寻宝,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在宿舍网络、外出聚会中度过大学宝贵的时间。或许是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充满诱惑的社会造成的,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平时大声地说郁闷说空虚的原因,他们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遨游,在现实的生活中难以找到精神的寄托,他们不懂得,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那里是一座熏陶个人性情的地方。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但是不能说是谁的错,无论是从主观还是从客观来说,应该都有原因。

其次,现在的大学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中小学的时候说是为了追求升学率,说是为了考上好的重点学校,应试教育一路横行,无论社会怎样的呼吁素质教育,但是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进了大学,我才发现,这里几乎还是应试教育的天地。在大学里仍然看重的是分数,分数高高的,便可以获得奖学金,分数过了便可以过关了,无论你平时是怎样学习,或者是怎样子的偷懒,到了学期末,只要你把那个分数搞上去就一切都好。大学里的各种考试考证琳琅满目,当你到了大二的时候,各种考试的证件便纷沓而来。这很多程度上跟社会上的劳动局等部门挑选人才的方式有关联。我不能说这这种考核人才的方式有错,也不敢说这种考试制度不科学。毕竟它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客观道理的。但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就是为了那么多纷繁复杂的证书证件而考试奔波吗。并且这样子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有多大的实战能力,我很难猜想。单是凭着一本证书能证明到什么吗,只能说明我们教育下的学生很懂得考试的“天赋”。

再次,大学教育流于庸俗陈旧,缺乏创新,大学里缺乏道德修养为人的教育。灌输式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依然严重,课堂上满堂灌,学习积极的人把笔记本炒的整整齐齐,至于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不屑一顾,有时候玩手机,有时候甚至睡懒觉,反正到了学期末老师还是会透露一些考试的复习资料让他们过关的。这样子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难说的上有上进心,至于创新的思想就更加难说了。授课的老师完成了他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怎样管。特别是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学校,有些班别的班主任一个学期只出现两次跟学生交流见面。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在大学的教育里是很少涉及到的,在这个功利性的社会里,我也不知道大学教育究竟迷失在哪里了。做学问就是做人,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怎么重视,那么怎样子去做学问呢。

最后说一下大学教育与社会现实距离问题。在大学教育中,大学的课堂上并没有对学生的发展前途做过规划。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方面原因。有人说我国的大学生太多了,所以造成就业困难。但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如果我们拿大学生的人数跟我国的总人口数来比较,那个比例很定是小的。记得有一个

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说他们那时候大学毕业的时候是光荣热烈地走出校门的,而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却是灰溜溜地离开校园的。这样说得虽然有点儿过激,但是这也反应了一个社会的就业问题,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毕业意味着失业,很无奈的一种表达。这里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教育与社会的生产相脱离,那么在这个前提上,我们的国家的引导呢?学校培养的责任呢?教育家的预见性呢?他们都在哪里了。

还有一个教育产业化的严重问题,这个问题有点儿敏感,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问题摆着我们的面前,我们该如果去面对,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学生,关乎国家的发展未来。大学的教育,显得十分的重要。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还具有政治功能,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还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更新文化。

我们要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弊端的深处出发,去思考解决方法。为什么大学的校园里缺乏学习的氛围,一方面是大学里的课程安排的学科问题,另一方面是缺少一种校园文化的熏陶。大学里开始的课程结构有的过于乏味,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觉得应该改革一下大学里的课程安排,实践性的课程也很少,应该多开设一些课外操作类的课程。另外还要增加人文科学类的课程,把学生呆着宿舍的时间放到校园里,从宿舍到校园,这是课后文化熏陶教育的方法之一,至于到了校园要学习一些什么样的知识,搞一些文化类的活动,那得好好探索。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f14771072.html,/WANGLUOTYPE.html

其次要改变应试教育在大学校园里的状况。我们是要注重分数,但是不能单凭分数决定一切。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久,之所以没有实施收到成效,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出的问题。我们的改革方案是好的,提倡五育,德智体美与劳。如果我们真正地实行了这五个方面的话,每一个方面都要重视,各个方面都要同步发展,那样子在大学里就不是只是追求期末及格万岁的考试心态了。在大学里考证件证书,说是为以后毕业后的找工作做好铺垫。这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单单凭着一张张的文凭并不是一个长久的生存技能。我们不能只作一个考试的工具,还要学习锻炼其他的技能,比如学会沟通交流的艺术。

大学的创新,无论是从一个学校来说还是从一个社会国家来说,都显得十分的重要迫切,特别是当今的社会独立自主的创新在我们国家发展进程中迫在眉睫。这一方面需要国家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学校的指引,更要老师的教导。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思想与想法。只有我们学生自己看懂了,学校加于引导,创新的思想才会在大学的校园里传播发展。

还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靠我们政府引导,社会的发展结构。我们的国家需要大学生去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能够提供适当的岗位,我们大学生自己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学校要做好对社会市场的调查,以发展的眼光,为社会培养对口的人才,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在社会上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中,我们要更好地办好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为社会建设做出伟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