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讨论稿)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

2008年4月呼和浩特

目录

1.总则 (1)

1.1适用范围 (1)

1.2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 (1)

1.3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 (1)

2.总的部分 (2)

2.1概述 (2)

2.2所址概况 (2)

2.3主要技术原则及存在问题 (3)

2.4技术经济指标 (3)

2.5初步设计有关文件 (3)

3.电力系统部分 (4)

3.1电力系统 (4)

3.2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4)

3.3系统通信 (5)

3.4所内通信 (5)

3.5系统调度自动化 (5)

3.6电力系统部分图纸 (5)

4.电气部分 (7)

4.1电气主接线 (7)

4.2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 (7)

4.3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7)

4.4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8)

4.5所用电及照明 (8)

4.6微机监控装置 (8)

4.7二次接线 (8)

4.8直流系统 (9)

4.9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9)

4.10变电所计量系统 (9)

4.11电缆设施 (9)

4.12电气部分图纸 (9)

4.13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11)

5.土建部分 (14)

5.1概述 (14)

5.2所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 (14)

5.3生产综合楼及屋外配电装置 (15)

5.4屋外配电装置 (16)

5.5采暖通风 (16)

5.6所区给排水系统 (16)

5.7所区消防 (16)

5.8土建部分图纸 (17)

5.9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18)

6.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 (20)

6.1自然和社会环境 (20)

6.2变电所污染防治措施 (20)

6.3变电所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20)

7.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211)

7.1编制内容及要求 (211)

7.2编制说明 (211)

7.3编制分项 (211)

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1.总则

1.1适用范围

1.1.1 本规定适用于110kV新建变电所的初步设计,改扩建和其他变电工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1.1.2 本规定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作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

1.2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

1.2.1 设计文件必须遵守国家电网公司及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

1.2.2 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批准或上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研审核纪要和设计基础资料(包括变电所接入系统的审批文件)是初步设计的前提条件。

1.2.3 必须贯彻国家各项技术方针、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当地规划部门对工程建设的批复意见;必须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内蒙古地区电网建设标准》的规定;积极采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变电站通用设备典型规范》中110kV部分、《110kV变电所典型设计内蒙古地区实施细则》(以下统称典设)等现行的标准化设计,贯彻执行国网公司和公司制定的“反措”。

1.3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

1.3.1 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说明书(重点表达各方案的设计理由)、各专业图纸(重点描述各设计方案)、设备材料清册、概算书。

设计文件齐全,应完整表达设计意图;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

1.3.2 初步设计内容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设计方案的比选和确定。

(2)主要设备材料的确定;满足设备招投标的需要。

(3)土地征用。

(4)基建投资控制。

(5)施工图设计的编制。

(6)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

1.3.3 各部分具体的深度要求,在本规定各章节中分别说明。

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适当加以说明。当采用典设时,相应部分可适当简化。

2.总的部分

2.1概述

2.1.1 设计依据

(1)经批准或上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研审核纪要。

(2)所址选择报告及批复文件。(含当地规划部门批复意见及其它和所址有关的相关部门协议。)

(3)接入系统设计(或接入系统设计的审批文件)。

(4)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批复文件;有关的技术条件书和会议纪要、建设单位委托函等(包括文件名称、文号、签发单位和日期)。

2.1.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规模

(1)简述与变电所有关的系统情况。

(2)说明变压器容量、台数(包括本期及最终规模);无功补偿装置台数及容量;各侧电压出线回路及分期建设情况等。

2.1.3 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对改、扩建工程,尚应说明原有工程情况及其与本期工程的衔接和配合。

2.2所址概况

2.2.1 所址地理位置

应说明所区所在地的市、县、乡(或街道)名称及其与周边工业区、居民区、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的相互关系。

应说明所址所在地区的人均占地及矿产资源情况。

2.2.2 说明环境对变电所的要求;说明出线走廊或通道规划及通信干扰情况。

2.2.3 供水及防洪排水

应说明水源、水质、水量、频率为2%的高水位与所址标高的关系;防洪涝及排水情况。

2.3主要技术原则及存在问题

2.3.1 选用国网公司、内蒙电力公司典设方案的说明及变化部分的专题论述。

2.3.2 主要设备选型应参考典设选择。

2.3.3 环境保护。

2.3.4 存在问题及其他。

2.4技术经济指标

表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初步设计有关文件

2.5.1 当取得以下文件时,应作为初步设计附件列入:

(1)可研报告批复文件(和上报的项目建议书)。

(2)所址选择审批文件。

(3)地方规划部门对所址的意向文件。

(4)地方规划部门对出线走廊意向文件。

(5)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批复文件;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协议和会议纪要。

3.电力系统部分

3.1电力系统

3.1.1 与变电所有关的现有系统概况,系统发展规划,变电所的供电范围及建设必要性。

3.1.2 变电所各电压侧的负荷及性质和发展;出线回路数、方向和分期建设情况;系统通流容量(中间变母线的穿越功率)。

3.1.3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容量、台数、圈数、接线组别、调压方式(有载或无励磁、调压范围、分接头)及阻抗等参数的选择。

3.1.4 为满足电力系统各种运行方式的需要对主接线提出要求。

3.1.5 提供无功补偿装置的总容量及允许的最大单组容量,必要时作调相调压专题研究计算。

3.1.6 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6~35kV电网接地电容电流的补偿设备选择。

3.1.7 提供电力系统远景年(变电所投产年起5~10年)归算到变电所有关电压母线的阻抗并说明其设定依据。

3.1.8 提供电力系统(投产年限)最大、最小运行方式归算到变电所有关电压母线阻抗。

3.1.9 必要时有关部门对谐波含量及限制措施作专题研究。

3.2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说明方案选定的依据,必要时做方案比较)

3.2.1 线路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及自动重合闸配置方案。

3.2.2 母联、分段保护配置方案。

3.2.3 母线保护配置方案。

3.2.4 故障录波器配置方案(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配置)。

3.2.5 对(载波、光纤等)通道的技术要求。

3.2.6 对通信专业和其它专业的技术要求。

3.2.7 本所安全自动装置应另作专项设计。初步设计可根据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的要求,需要在本所装设安全自动装置时,提出设备技术参数及功能要求。

3.2.8 电力系统专业在稳定及运行方式等方面对变电所的要求(如遥切、解列点等具体要求和措施)。

3.3系统通信

3.3.1 明确调度组织关系。

3.3.2 明确信息需求。

3.3.3 通信网络现状及规划要求描述。

3.3.4 根据通信网络现状及规划,以及各种信息对通道的要求,确定通信方式(载波、光纤等方式),明确通信组网方案,并进行通道路由安排。

3.3.5 设备选型及配置,其制式、信号方式、接口要求等,应满足所属电力系统通信组网要求。

3.3.6 根据通信设备配置,提出屏位数量要求,并适当留有远期发展余地。

3.3.7 提出通信电源方案。

3.4所内通信

提出所内通信配置方案。

3.5系统调度自动化

3.5.1 说明调度端现状。

3.5.2 明确变电所调度组织关系。

3.5.3 对有关调度端接口要求。

3.5.4 确定远动信息内容、传输方式和通道要求。

3.5.5 远动设备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

3.5.6 系统关口计量点的设置及通讯接口要求。

3.6电力系统部分图纸

本阶段一般提供表3.6.1所示设计图。

表3.6.1电力系统部分图纸目次

注:各工程视具体情况拟定。

3.6.2 图纸深度要求

(1)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

应表示所在区域相关的现有主要电厂和电网的连接方式;主干线的走向和长度。

(2)投产年相关电网地理接线图

应表示与本工程设计方案有关或邻近的电厂、变电所和线路等。

(3)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图

应绘制电气主接线图,表示出主要一次设备及继电保护配置。若需配置安全自动装置时,应在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图中表示。

(4)电力线载波通道组织图(或光通信拓扑图及光缆路线示意图)

应表示与本工程有关的电力线载波通道起止点、结合相、数量、用途等(如本工程选用微波、光纤等其它通信方式,通道组织应另列专项表示)。

(5)通信设备布置图

应绘制主要通信设备布置,表示出主要设备种类、数量。

4.电气部分

4.1电气主接线

4.1.1 说明变电所规模、各级电压负荷、出线回路数及其名称等。

4.1.2 说明变压器台数、型式、容量、调压方式、电压等级、阻抗电压及接线组别。参数选择若与典设不一致,应说明理由。

4.1.3 说明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台数、连接方式及其回路设备。

4.1.4 论述电气主接线方案及其比选结果(包括各级电压母线、近期接线、分期建设方式及过渡方案等)。对于改、扩建项目,要突出反映本期对主接线的影响。

4.1.5 说明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包括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及设备;6~35kV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等)。

4.2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

4.2.1 说明短路电流计算的设定依据和条件(包括计算接线、各种运行方式及系统容量等),并列表反映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4.2.2 说明污秽等级的确定依据,明确各电压等级设备的外绝缘爬距。

4.2.3 说明导体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和依据。

4.2.4 说明导体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结果(包括选型及主要技术规范,并宜将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表列入本部分)。改、扩建工程应校验原导体和设备是否满足要求。4.2.5 当采用SF6全封闭组合电器时,对其本期建设情况和远景扩建方案应作专门论述。

4.3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4.3.1 论述绝缘配合及防止过电压措施,应符合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的要求;说明避雷器选型及其配置情况。

4.3.2 应说明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方式。对于变电所内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描述。

4.3.3 说明变电所土壤电阻率及其对接地材质的影响,明确接地装置设计技术原则及接地体的主要用材规格及接地网布置面积,以及电气二次设备室对接地装置的要求。说明接地电阻阻值计算结果,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的校验结果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4.3.4 说明变电所自然条件、环境状况、污秽等级;提出电气设备及绝缘子串的防污措施。

4.4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4.4.1 说明各级电压出线走廊和出线方式、所区自然环境因素等对电气布置的影响。4.4.2 说明本设计应用何种典设方案。条件一致的可以简化,不一致的部分要详细提出原因。

4.4.3 说明电气设备总平面布置方案及其优选结论。

4.4.4 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型式选择。

4.4.5 说明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间隔(或房间)配置及远近期配合措施。描述配电综合楼各层布置情况。

4.4.6 根据变电所所在地区地震烈度要求,说明电气设备的抗震措施。

4.5所用电及照明

4.5.1 应说明所用电电源(包括所用备用电源)的引接及所用电接线方案。

4.5.2 说明所用负荷计算及所用变压器选择结果。

4.5.3 简要说明所用配电装置的布置及设备配置。

4.5.4 说明工作照明、事故照明、检修电源等供电方式,并说明主要场所和照明及其控制方式。

4.5.5 交流不停电电源的设置、容量及技术要求。

4.6微机监控装置

4.6.1 监控系统配置方案。应反映“反措”、“五防”的执行情况。

4.6.2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4.6.3 监控对象及采集量。

4.6.4 硬件、软件的配置及性能说明。

4.6.5 监控系统接口要求。

4.7二次接线

4.7.1 提出电气二次设备室布置方案。

4.7.2 控制、保护、测量、计量电缆的防干扰措施。

4.7.3 各电流互感器精度及变比的配置。

4.7.4 视频监控及电子防盗要求。(应反映施工阶段现场视频监控的要求,同时考虑临时光缆以及其它相关临时设备费用的开列)

4.8直流系统

4.8.1 直流系统电压、接线方式的选择。

4.8.2 直流屏的选择、直流负荷的统计、蓄电池容量的选择、充电设备的选择。

4.9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主要元件保护(包括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及设备配置。

自动装置配置原则及设备配置。

4.10变电所计量系统

4.10.1 计量表计接线要求。

4.10.2 计量表计及计量终端服务器配置。

4.11电缆设施

4.11.1 说明所区电缆隧道、电缆沟道的布置。

4.11.2 应说明电缆及其构筑物采取的防火和阻燃措施。

4.12电气部分图纸

4.12.1 电气专业图纸可参考表4.12.1所示编制,各工程视具体情况确定。

表4.12.1 电气部分图纸目次

4.12.2 图纸深度要求

(1)电气主接线图

应表示主变压器与各级电压设备的连接。

应表示各级电压的电气接线方式以及主变压器、所用变压器(或接地变压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无功补偿装置、消弧系统、载波通信用阻波器和抽压电容器等的配置。对于110kVGIS设备要反映基本的气室分隔,区分出线方式(电缆或架空)。

应表示中性点接地方式及补偿设备。标注图中设备主要技术规范。各级电压出线回路(包括备用)应标注名称,以及相序。

应绘出远景接线示意图(一般可在图纸右上角表示);改、扩建工程应对工程的原有部分、本期及预留扩建应加以区分。

绘出详细的无功补偿装置的接线,并注明设备主要技术规范。

(2)电气总平面图

应表明主要电气设备、所区建(构)筑物、电缆隧(沟)道及道路等的布置。表明配电综合楼各层主要电气设备。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布置要便于远景扩建。

应表示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间隔(或房间)配置及进出线排列。进线构架布置方向要与进线方向统一,以满足出线直进直出。

母线和架空出线均应标注相序;同名双回线路应核对两端对应的间隔编号顺序。

布置图应标明方位、标注位置尺寸,并附必要的说明及图例。

(3)短路电流计算接线及等效阻抗图

计算接线应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绘制,并标明短路点。阻抗图应标注各元件计算阻抗。注明计算基准值。

(4)变电所屋内配电装置及二次设备室平面布置图

应表示出各层配电装置的布置(包括设备、母线等各设施的安装布置,以及导线引接方式)。

建筑物需采用土建平面布置图纸。标注建筑物主要尺寸,以及各设备安装位置尺寸。注明出线排列和间隔配置。

对于电气二次设备室,应表示控制室屏(柜)、保护屏等布置方式、布置尺寸、标注屏(柜)编号。图上应有屏(柜)编号、名称、型式对照表。

(5)配电装置断面图

表示设备安装位置、尺寸、标高,导线引接方式,允许最大弧垂,电气安全距离校

验等。(若各方案差别不大,可只出推荐方案断面。)

(6)电流互感器配置图

应表示保护、测量、计量等电流互感器次级的配置要求。

(7)直流系统图

应表示直流系统的接线方式,蓄电池技术参数,充电、浮充电设备及馈线数量等。

(8)所用电接线图

应表示所用工作及备用电源的引接方式。

应表示所用母线的接线方式。

标注开关柜型号、回路名称、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9)全所直击雷保护范围图

应表示需要进行保护的电气设备、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并标注其高度。

应表示避雷针(线)的布置位置,并标注其高度。应绘出对不同保护高度的保护范围。宜将保护范围计算结果列表于图中。

(10)计算机监控系统方案配置图

应表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配置方案,包括系统采集装置、远动通信装置、工作站、打印机、显示器等设备的配置以及传输通道的配置。

4.13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4.13.1 电气部分计算项目,初设阶段可参考表4.13.1拟订,具体工程应视需要增减。计算书底稿不列入设计文件,一般只引述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但必须存档妥善保存,以备查用。

表4.13.1电气部分计算项目目次

4.13.2 计算书深度

(1)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

短路电流计算应满足导体和电气设备选择的要求。

导体和电气设备的选择应符合现行的《导体和电气设备选择设计技术规定》及典设的要求。

在计算三相、两相和单相短路电流时,均应采用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

对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气设备的开断电流应进行选择计算和校验,并列出选择结果表。

本项计算的成品应包括:

a)短路电流计算阻抗图。

b)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

c)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表。

(2)所用电负荷及所用变压器选择

应进行所用电负荷统计和计算,并编制负荷计算及所用变压器容量选择表。

应计算在正常运行方式下所用母线的电压波动范围,以选择所用变调压分接开关。

所用变的选择应符合现行的《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

(3)导线的电气及力学计算

应符合现行的《导体和电气设备选择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4)直流负荷统计及蓄电池容量和充电设备选择

本项计算结果应列表在说明书中表示。

(5)保护装置选择计算

一般不作计算。根据工程具体要求,对运行方式变化大的变电所,宜对后备保护的整定值及灵敏度进行校核计算,并将结论列入说明书。

(6)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计算

视方案比较需要进行。一般宜对技术和经济作综合性比较,并列表表示。

对重大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宜做到概算深度。

(7)线路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计算及消弧线圈及接地变容量选择

应符合《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的规定。通过计算结果选择消弧线圈容量、补偿电流范围,进而确定接地变(若工程需要)的容量。

(8)防雷计算

计算结果列入防直击雷保护范围图。

(9)接地计算

根据实测的土壤电阻率计算并校验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校验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说明需采取的降阻及保护措施。

(10)分裂限流电抗器选择计算

根据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以及希望达到的短路电流水平,选择电抗器百分比,校验电压损失、母线残压,以及两臂母线电压波动值。

(11)管母力学和接地点计算

校验管母截面,为支柱绝缘的选型提供依据。

5.土建部分

5.1概述

5.1.1 所区场地概述

(1)所区地理状况。

(2)所外交通运输及公路的引接,进所道路的技术参数。

(3)拆迁建(构)筑物情况。

5.1.2 设计的原始资料

(1)工程地质和水文气象

应说明:

所区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主要指标,不良地质现象,软弱层和不稳定的岩土层分布情况。

所区地震基本烈度及确定的依据,设计所采取的抗震设防烈度。

地下水类型、深度及对混凝土侵蚀性的评价。

场地土类型和建筑物的场地类别。

(2)水文气象

应说明气温、降雨量、温度、风速、风向、暴雨强度、雷电日数、积雪(覆冰)厚度、土壤冻结深度和盐雾污染等。

频率为2%的高水位(包括河流冲刷,山洪影响及内涝等水位情况)。根据所在地区环境,关注目前的水系变化,如有山区及外省水系应考虑其影响。

5.1.3 主要建筑材料

(1)现浇、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基础、垫层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材品种、规格。

(2)特种水泥、钢材及其他特种建筑材料的标准和性能要求。

(3)各种建筑装饰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砌体材料等。

5.2所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

5.2.1 全所总体规划应根据工艺要求结合自然条件说明:

(1)所区与所外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包括与当地城镇工业区规划的协调;扩建条件和出线方向;利用就近的卫生、交通、给排水、防洪等设施和最终规模的统筹规划)。

(2)所区总体规划的特点,全所建构筑物、地下管沟、道路的规划;总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是如何利用地形、因地制宜、远近结合,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和节约用地的。

(3)所区设计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所区设计坐标、高程与测量系统的关系。

5.2.2 所区总平面布置

(1)各方案总平面布置方案设计原则论述、技术经济指标。

(2)说明功能分区原则(以电压等级划分)及远近期结合意图。

(3)推荐方案生产综合楼的布置、方位选择与各配电装置的空间组织及与四周环境的协调和电缆沟管线、交通联系。

(4)各方案与典设的异同,“两型一化”设计导则的应用说明。

(5)推荐方案执行《变电站建设工厂化生产》情况的简述。

5.2.3 竖向布置

(1)竖向布置方式的论述。

(2)所内各建、构筑物设计标高、场地坡度的确定。

(3)所区土石方工程量的综合平衡,取土或弃土方案的选定。

(4)所区防洪、防涝措施的技术经济比较及确定。

5.2.4 道路及场地处理

(1)所内道路的布置原则(道路型式的选择和路面宽度、转弯半径、坡度及路面等级的确定)。

(2)所区场地及屋外配电装置场地地面的处理。

5.3主建筑及屋内(外)配电装置

5.3.1 推荐生产综合楼建筑

(1)相应典设的参照方案说明。

(2)说明建筑面积、层数、层高、高度、主要结构型式、抗震设防等级。

(3)平面布置及立面造型的方案。

(4)遵照土建专业典设明确建筑装修标准:如门厅、隔墙、楼地面、内外墙面、吊顶、屋面防水材料的选择及做法、门窗材料颜色等的选定。

(5)与其他建(构)筑物间的空间交通联系设置情况。

5.3.2 主建筑及屋内配电装置结构

(1)承重结构体系的确定,楼面、屋盖结构方案及结构选型。

(2)结构抗震设防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3)基础方案的选择、基础型式及埋置深度的确定,如遇软弱地基和特殊地基时,应有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5.4屋外配电装置

(1)屋外变电构架布置方案及选型,典设的参照方案说明。

(2)构架梁、柱、节点型式及断面的确定。

(3)设备支架选型。

(4)确定基础型式,包括地基处理方案。

(5)构架梁柱及支架的防腐。

5.5采暖通风

5.5.1 采暖方案及设备选型及主要工程量。

5.5.2 通风方案及设备选型及主要工程量。

5.6所区给排水系统

5.6.1 供水水源:变电所区域附近的工农业用水情况;联合供水水源情况。

5.6.2 主要设备选择。

5.6.3 生产、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及主要工程量。

5.6.4 生活污水、雨水及生产废水合(分)流排水系统及主要工程量。

5.6.5 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及主要工程量。

5.6.6 变压器事故排油系统及主要工程量。

5.6.7 排水出口处理方案及主要工程量。

5.7所区消防

5.7.1 设计中执行的有关消防设计规范。

5.7.2 确定变电所各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

5.7.3 各建(构)筑物灭火器设置情况。

5.7.4消防给水系统,应说明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合并或分开设置。

5.7.5 消防用水量与水压。

5.7.6 消防水源、贮水池及消防水泵的选择及主要工程量。

5.7.7 变压器消防措施及主要工程量。

5.8土建部分图纸

5.8.1 图纸目次表

表5.8.1土建部分图纸目次

5.8.2 图纸深度要求

(1)所区总体规划图

应表示所址位置、交通运输、取排水点、出线、管线。

(2)总平面布置图

应表示:

a)规划所区用地范围。

b)各主要建构筑物设计地面标高及所区围墙的坐标。

c)所内道路的布置及连接,电缆沟的布置。

d)建筑坐标网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关系及风向频率图。

e)应列出所区建构筑物一览表(表明建构筑物名称,分期建设项目,占地面积)。

f)所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和图例。

(3)建筑图

应表示:

a)各建筑物墙、柱轴线定位,各房间的平面布置(标出房间名称)。

b)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抗震墙的设置。并标注楼层标高。

c)通道、楼梯等水平、垂直交通运输的位置。

d)门窗布置,主要承重结构外形尺寸,断面尺寸,围护结构型式,厚度和布置。

2016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 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要求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要求 初步设计文件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若为多家设计单位联合设计的,应由总包设计单位负责汇总设计资料。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说明、资料和图纸等部分。文件须装订成A3文本图册(大图可折成A3规格),并加盖建设方、设计方、报建人、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图章。设计文件上签字、盖章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结构工程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文件应按:透视效果图、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人员名单(签名、盖章)、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项目的历次批文复印件、设计总说明、分专业说明、分专业图纸等顺序装订(含设计概算)。各专业图纸须签字齐全。 文件的质量、内容和深度要符合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筑工程除按建设部《关于批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通知》(建设〔1992〕102号)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设计说明部分应包括:总说明及建筑篇、结构篇、给水排水篇、电气篇(强电、弱电)、空调与通风篇、消防篇、人防篇、环境设计与保护篇、劳动安全篇、概算篇等各专业篇章说明。 l、设计总说明应包括:设计依据(各种文件、法规、地理、气候条件)、工程概况、工程设计的范围及规模、设计的特点及指导思想、交通组织及停车、园林绿化布置及指标、消防、环保、劳动保护、职业卫生、人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室内外装修标准、设备、电气系统标准及用量组成、外部市政条件、节水节电等措施、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结构选型及特点、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总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概算投资额,水、电、建材消耗量)等。 2、建筑篇说明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况、场地条件及总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交通环境设计、功能布局、水平及垂直交通设计、单位平面、立面、剖面设计,地下室及屋面防水措施、门窗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地面建筑基底面积、覆盖率、容积率、绿地率等)。 3、结构篇说明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概况、荷载取值、抗震设防烈度、结构安全等级及抗震等级、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结构选型、基础

(完整版)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谭向飞学号20XX309232 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班级20XX3092 指导教师陈春海评阅教师完成日期 20XX 年11月6日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课题任务书 课题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谭向飞陈春海 110kV 变电站一次电气初步设计专业指导人数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班号 20XX3096 课题概述:一、设计任务 1.选择110kV变电站接线形式; 2.计算110kV变电站的短路电流; 3.选择110kV变电站的变压器,高/低压侧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并校验。二、设计目的掌握变电站一次电气设计的计算,能选择电气设备。三、完成成果110kV变电站一次电气接线及设备选择。 I 原始资料及主要参数: 1、110kV渭北变所设计最终规

模为两台110/10kV主变,110kV两回进线路,变压器组接线线,10kV8回馈线,预计每回馈线电流为400A, 2、可行研究报告中变压器调压预测结果需用有载调压方式方可满足配电电压要求,有载调压开关选用德国MR公司M型开关,#2主变型号SZ9-40000/110, 5×110+-32%/,YNd11,Uk%=。 3、110kV配电装置隔离开关GW5-110ⅡDW/630;断路器3AP1-FG-145kV, 3150A﹑40kA;复合绝缘干式穿墙套管带CT 2×300/5;中心点隔离开关GW13-63/630,避雷器HY5W-108/268及中心点/186。 4、出八回线路、10kVⅡ段母线设备﹑变二侧开关分段以及电容补偿。10kV断路器选用ZN28E-12一体化弹簧储能操作,支架落地安装;主变10kV 侧及分段隔离开关用GN22-10G手动操作;10kV线路及电容器隔离开关用GN19-10Q手动操作;出线CT两相式,二组次级绕组,用作测量和保护;电容器回路三相式;变二侧CT 三组次级用作测量﹑纵差﹑过流及无流闭锁。参考资料及文献: 1、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2、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3、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4、中小型变电所实用设计手册丁毓山主编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6、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8、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容量系列选择标准设计成果要求: 1、说明书:≥6000 字 2、图纸:A3 号 1 张号张号张 3、实习报

规范对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拟采用 1、相关批复。成果文件是否符合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用地性质、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城市绿线、用地红线、安全间距、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2、总平面图。设计是否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气候、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因地制宜,远近期统筹兼顾、预留发展用地,充分考虑拟保留的地形、地物合理分区和布置工艺区、建构筑物及场地道路等; 3、竖向设计。(1)竖向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土方平衡等情况);(2)竖向设计是否合理利用地形,综合考虑功能、安全、景观、排水等要求进行竖向布置;(3)防灾措施是否合理,如针对洪水、滑坡、潮汐及特殊工程地质(湿暗性或膨胀性土)等的技术措施。 4、文通组织。(1)人流和车流的组织、道路、出入口、场地布置等是否合理;(2)道路主要的设计技术条件(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 5、输送管道 (1)设计输送能力是否合适;管道材质、管径壁厚、设计压力是否合理;路由是否最优,合理减少管道长度; (2)交通条件,是否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了必要的维检修

(3)大中型河流、公路、铁路的穿跨越位置是否满足当地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的要求; (4)大开挖穿越是否有无稳管和水工保护措施; (5)定向钻穿越地层是否适宜,埋深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穿越曲线否合理,出入土点是否有合适的施工场地; (6)山体隧道的洞口位置、衬砌型式选择是否合理,地质条件是否适合; (7)管道敷设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工艺安装 7、建筑结构。(1)建筑物使用功能、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等;(2)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3)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4)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5)建筑防火设计;(6)外立面、屋面及内部装修风格。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目录 1 总则 (1) 2 方案设计 (2) 2.1 一般要求 (2) 2.2 设计说明书 (2) 2.3 设计图纸 (6) 3 初步设计 (8) 3.1 一般要求 (8) 3.2 设计总说明 (8) 3.3 总平面 (9) 3.4 建筑 (11) 3.5 结构 (14) 3.6 建筑电气 (17) 3.7 给水排水 (20) 3.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4) 3.9 热能动力 (26) 3.10 概算 (28) 4 施工图设计 (30) 4.1 一般要求 (30) 4.2 总平面 (30) 4.3 建筑 (32) 4.4 结构 (36) 4.5 建筑电气 (43) 4.6 给水排水 (46) 4.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0)

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一、变电站的作用 1.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 电力系统是由变压器、输电线路、用电设备组成的网络,它包括通过电的或机械的方式连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电力系统中的这些互联元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元件,它们对电能进行生产(发电机)、变换(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输送和分配(电力传输线、配电网),消费(负荷);另一类是控制元件,它们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器,调速器以及继电器等。 2.电力系统供电要求 (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供电的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形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电力系统本身的损失。因此,电力系统运行首先足可靠、持续供电的要求。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电能质量包括电压质量,频率质量和波形质量这三个方面,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均以偏移是否超过给定的数来衡量,例如给定的允许电压偏移为额定电压的正负5%,给定的允许频率偏移为正负0.2—0.5%HZ 等,波形质量则以畸变率是否超过给定值来衡量。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电能生产的规模很大,消耗的一次能源在国民经济一次能源总消耗占的比重约为1/3 ,而且在电能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绝对值也相当可观。因此,降低每生产一度电能损耗的能源和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又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变电站与系统互联的情况 1.待建变电站基本资料 (1)待建变电站位于城郊,站址四周地势平坦,站址附近有三级公路,交通方便。 (2)该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为110KV,35KV,10KV三个电压等级。110KV是本变电站的电源电压,35KV,10KV是二次电压。 (3)该变电站通过双回110KV线路与100公里外的系统相连,系统容量为1250MVA,系统最小电抗(即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为0.2(以系统容量为基准),系统最大电抗(即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为0.3。

景观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制图规范及深度

景观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目录 景观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目录 (1) 一、总则 (3) 二、方案设计 (3) 二、方案设计 (3) 2.1 方案设计文件包括内容 (3) 2.2 设计说明 (3) 2.2.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3) 2.2.2 场地概述 (4) 2.2.3 总平面设计 (4) 2.3设计图纸 (4) 2.3.1 场地现状图 (4) 2.3.2 总平面图 (5) 2.3.3 功能分区图 (5) 2.3.4 种植设计总平面 (5) 2.3.5主要景点放大平面图 (5) 2.3.6主要景点的立面剖面图或效果图 (5) 2.3.7景观建筑构筑物方案设计。 (5) 2.3.8 景观标识小品设施及灯具设计 (5) 2.3.7设备管网与场地外线衔接的必要文字说明或示意图。 (5) 三、初步设计 (6) 3.1 一般要求 (6) 3.1.1 初步设计文件包括内容 (6) 3.1.2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程序 (6) 3.2 设计总说明 (6) 3.2.1 园林景观专业 (6) 3.2.2 给水排水专业 (8) 3.2.3 电气专业 (9) 3.3 设计图纸 (9) 3.3.1 园林景观专业 (9) 1、总平面图 (9) 2、总分区索引图 (10) 3、总平面放线设计图 (10) 4、竖向布置图 (10) 5、总平面铺装索引图 (10) 6、水系放线图 (10) 7、道路放线图 (11) 8、分区平面图及索引图 (11) 9、分区放线平面图 (11) 10、分区竖向设计图 (11) 11、铺装设计图 (11)

12、种植平面图 (12) 13、水景设计图 (12) 14、园林景观建筑、小品设计图 (12) 3.3.2 给水排水专业 (12) 3.3.3 电气专业 (13) 3.3.4 图纸增减 (13) 四、施工图设计 (13) 4.1一般规定 (13) 4.1.1 施工设计文件需要满足的要求 (13) 4.1.2 总封面应标明以下内容 (13) 4.2 园林景观专业 (13) 4.2.1施工图阶段景观专业设计文件包括内容 (13) 4.2.2施工设计文件顺序 (14) 4.2.3图纸目录 (14) 4.2.4施工图设计说明 (14) 4.2.5.园林专业图纸内容 (15) 1、总平面图 (15) 2、总平面分区索引图 (15) 3、总平面放线设计图 (16) 4、总平面竖向布置图 (16) 5、总平面铺装索引图 (16) 6、种植设计图 (16) 7、水系放线图 (17) 8、道路放线图 (17) 9、分区平面图及索引图 (17) 9、分区放线平面图 (18) 10、分区竖向设计图 (18) 11、铺装详图 (18) 12、景观节点详图 (18) 13、其它详图 (19) (一)、水景详图 (19) (二)、铺装详图 (19) (三)、景观建筑、小品详图 (19) 4.2.6 图纸增减 (20) 4.3 结构专业 (20) 4.4 给水排水专业 (20) 4.5 电气专业 (21)

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包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参加工艺包设计的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进行设计,本标准是工艺包设计的重要依据。 对于特殊的工艺装置,本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时,项目经理可作适当调整,但要经有关部室确认,公司总经理批准。 当委托方(用户)另有要求时,可在工艺包设计合同的有关条款中加以说明,项目经理按合同要求作出补充规定,经工艺包设计有关部室确认,公司总经理批准,项目经理才可组织实施。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进行工艺包设计:本公司已经熟练掌握并成为公司技术专有的化工产品;与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共同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已具备工艺包设计所需的各项要求;用户专有技术并提供相近规模的工程设计文件或现有运行的生产装置可供设计参考;无专利权或专利有效期已过的成熟工艺技术。 由化工工艺、工艺系统、分析化验、自控、材料(需要时)、安全卫生(需要时)、环保(需要时)等专业共同完成该化工产品的工艺包设计工作。 工艺包设计的设计程序与公司标准规定的各个有关专业在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程序 相同。 工艺包的成品应包括说明书、工艺流程图(PFD)、初版管道仪表流程图(P&ID)、建议的设备布置图、工艺设备一览表、工艺设备数据表(附设备简图)、催化剂及化学品汇总表、取样点汇总表、材料手册(需要时)、安全手册(包括职业卫生、安全和环保),操作手册(包 括分析手册)、物性数据手册以及有关的计算书。 工艺包设计的质量控制与公司设计标准规定的各个有关专业在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质量 控制要求相同。 2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2.1说明书 工艺包设计说明书是工艺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2.1.1概述 a)生产方法、装置特点 描绘工艺包设计所采用工艺生产方法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装置特点。 b)产品名称及规模产品名称及规模年操作时间装置运行方式,按五班三运转或四班三运转,或者其他方式运转。 c)装置组成 按工艺过程的先后顺序,列出组成装置各工段的名称。 d)三废排放数量及组成列出产生三废的装置设备名称以及三废名称、数量、组成及排放形式,有关三废综合利用和处理的说明。 2.1.2设计基础 a)原料及催化剂、化学品规格分别列出有关原料、催化剂及化学品的名称及规格。 b)公用工程规格。分别列出水、电、气、汽等公用工程的名称及规格。 2.1.3工艺设计 a)工艺叙述 1)工艺原理 叙述工艺过程原理,列出工艺过程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副反应),说明所采用的催化剂。 2)工艺流程叙述 按照工艺过程顺序,分工段及系统(塔系统、反应器系统、压缩机系统)详细叙述工艺流程。 b)正常生产主要操作条件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0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研发中心二0 一一年九月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1 目录目录 (1) 1. 总则…………………………………………………………………2 2.一般要求………………………………………………………………2 3.设计总说明……………………………………………………………3 4.建筑经济技术指标…………………………………………………5 5.建筑专业… …………………………………………………………6 6.结构专业……………………………………………………………14 7.给水排水专业………………………………………………………16 8.电气专业……………………………………………………………19 9.暖通、空调、燃气设计………………………………………………27 10.天然气专业…………………………………………………………32 11.消防设计……………………………………………………………33 12.环境保护设计………………………………………………………33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2 1. 总则1.1 目的为保证重庆拓新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工程的建筑设计质量和设计深度,根据国家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结合集团内部规定的一些深度标准,对建筑扩初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作如下说明。1.2 范围适用于重庆拓新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工程项目的建筑扩初设计。1.3 职责重庆拓新房地产开发集团研发中心负责协调和控制项目的扩初设计。满足建筑扩初设计的编制深度规定。 2. 一般要求2.1 初步设计文件2.1.1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2.1.2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2.1.3 工程概算书。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3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2.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2.2.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2.2.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2.2.3 设计文件目录。2.2.4 设计说明书。2.2.5 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2.2.6 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注:①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②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③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 设计总说明3.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3.1.1 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3.1.2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1.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4 3.1.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3.1.5 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3.1.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3.2 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3.2.1 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3.2.2 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2.3 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3.3.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3.3.2 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3.3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4 总指标 3. 4.1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3.4.2 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3.5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 5.1 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蒸汽、燃料等能源供应的协作问题。3.5.2 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5 3.5.3 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3.5.4 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和设计文件批复时间的因素。 3.6 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 4.建筑经济技术指标4.1 总用地面

最新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

110k V变电站初步设 计

一、可研阶段 1、变电站站址选择 应结合系统论证工作,进行工程选站工作。应充分考虑站用水源、站用电源、交通运输、土地用途等多种因素,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常规变电站投资2200~2400万,其中土建部分500万左右,线路投资70万/公里(轻冰),110万/公里(重冰)。) 变电站选择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无法避让的应优先选用占地少的变电站技术方案。 1.1 基本规定 1.1.1 工程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站址选择过程概述。 1.1.2 根据系统要求,原则上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的站址方案,如确实因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只能提供一个站址方案时,应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作详细说明。 1.2 站址区域概况 1.2.1 站址所在位置的省、市、县、乡镇、村落名称。 1.2.2 站址地理状况描述:站址的自然地形、地貌、海拔高度、自然高差、植被、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1.2.3 站址土地使用状况:说明目前土地使用权,土地用途(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地区人均耕地情况。 1.2.4 交通情况:说明站址附近公路、铁路、水路的现状和与站址位置关系,进所道路引接公路的名称、路况及等级。 1.2.5 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及可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1.2.6 矿产资源:站址区域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况,对站址安全稳定的影响。1.2.7 历史文物: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等的描述。 1.2.8 邻近设施:站址附近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与变电站的相互影响;以及变电站对环境敏感目标(风景旅游区和各类保护区、医院、学校等)影响的描述。 1.3 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 应说明站址范围内己有设施和拆迁赔偿情况。 1.4 出线条件 按本工程最终规模出线回路数,规划出线走廊及排列秩序。根据本工程近区出线条件,研究确定本期一次全部建设或部分建设变电站出口线路的必要性和具体长度。 1.5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1.5.1 水位:说明频率2%时的年最高洪水位;说明频率2%时的年最高内涝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对洪水淹没或内涝进行分析论述。 1.5.2 气象资料:列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及风向、降水量、冰雪、冻结深度等气象条件。 1.5.3 防洪涝及排水情况:应说明站区防洪涝及排水情况。(避免出现颠覆性条件) 1.6 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 1.6.1 说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 1.6.2 说明水源、水质、水量情况。 1.7 站址工程地质(避免出现颠覆性条件)

变电站初步设计

xx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 作者 xx 学号 xx 专业 xx 指导教师 xx 院系 xx xx年x月x日

摘要: 本文就是进行一个110kV变电站的设计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系统与线路及所有负荷的参数,分析负荷发展趋势。从负荷增长方面阐明了建站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概括以及出线方向来考虑,并通过对负荷资料的分析,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110kV,35kV,10kV以及站用电的主接线,然后又通过负荷计算及供电范围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同时也确定了站用变压器的容量及型号,最后,根据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计算的计算结果,对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母线,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进行了选型,从而完成了110kV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变压器接线 目录 概述 (4) 1 电气主接线 (8) 1.1 110kv电气主接线 (8) 1.2 35kv电气主接线 (10) 1.3 10kv电气主接线 (11) 1.4 站用变接线 (13) 2 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15) 2.1 负荷计算 (15) 2.2 主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6)

2.3 站用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7) 3 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电流的计算 (19) 3.1 各回路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19) 3.2 短路电流计算点的确定和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19) 4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21) 4.1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22) 4.2 隔离开关的选择 (23) 4.3 母线的选择 (24) 4.4 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的选择 (24) 4.5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4) 4.6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25) 4.7 各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一览表 (27) 5 继电保护方案设计 (28) 6 电气布置与电缆设施............................................................(34)7 防雷设计 (36) 8 接地及其他 (38) 致谢 (40) 参考文献 (41) 附录I 设计计算书 (42) 附录II 电气主接线图 (49) 10kv配电装置配电图 (51) 概述 变电站主接线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1、运行的可靠;2、具有一定的灵活性;3、操作应尽可能简单、方便;4、经济上合理;5、应具有扩建的可能性。再根据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环境、负荷的性质、出线数目的多少、电网的结构等,确定110kV、35kV、10kV的接线方式,并对每一个电压等级选择两种接线方式进行综合比较,选出一种最合理的方式作为设计方案。最后确定:110kV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35kV采用单母线分段带旁母接线,10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负荷计算:要选择主变压器和站用变压器的容量,确定变压器各出线侧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首先必须要计算各侧的负荷,包括站用电负荷(动力负荷和照明负荷)、10kVφ负荷、35kV负荷和110kV侧负荷。考虑到该变电站为一重要中间变电站,与系统联系紧密,且在一次主接线中已考虑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要求

建筑初步设计 3.1一般要求 3.1.1初步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条文说明】关于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的问题,在修编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为了确保设计文件中各专业内容的完整性,或避免设计文件中有关内容的重复,本规定不要求初步设计文件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 3.1.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4.1.2条。 3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设计总说明 3.2.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总指标 1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推荐-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说明书 精品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教培中心教学点 毕业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

内容提要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次设计为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并绘制电气主接线图及其他图纸。该变电站设有两台主变压器,站内主接线分为110kV、35kV和10kV三个电压等级。各个电压等级分别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单母线分段带旁母线和单母线分段接线。 本次设计中进行了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电路电流计算、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及效验(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母线等)、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设计及防雷保护的配置。 本设计以《电力工程专业指南》、《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手册》、《高电压技术》、《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GB/T4728.13)》、《电力工程设计手册》、《城乡电网建设改造设备使用手册》等规范规程为依据,设计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经济技术政策,所选设备全部为国家推荐的新型产品,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经济合理。

目录前言 第一部分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说明书第1章原始资料 第2章电气主接线设计 第2.1节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第2.2节主接线的设计步聚 第2.3节本变电站电气接线设计 第3章变压器选择 第3.1节主变压器选择 第3.2节站用变压器选择 第4章短路电流计算 第4.1节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第4.2节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第4.3节短路电流计算的步聚 第4.4节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第5章高压电器设备选择 第5.1节电器选择的一般条件 第5.2节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第5.3节隔离开关的选择 第5.4节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第5.5节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第5.6节高压熔断器的选择 第6章配电装置设计 第7章防雷保护设计 第二部分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计算书第1章负荷计算 第1.1节主变压器负荷计算 第1.2节站用变压器负荷计算 第2章短路电流计算 第2.1节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第2.2节站用变压器低压侧短路电流计算第3章线路及变压器最大长期工作电流计算第3.1节线路最大长期工作电流计算 第3.2节主变进线最大长期工作电流计算第4章电气设备选择及效验 第4.1节高压断路器选择及效验 第4.2节隔离开关选择及效验 第4.3节电流互感器选择及效验 第4.4节电压互感器选择及效验 第4.5节熔断器选择及效验 第4.6节母线选择及效验 第5章防雷保护计算 第三部分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图纸电气主接线图

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修订)样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图纸深度规定 ( 修订版)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十一月 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一总平面 1、区域位置图( 根据需要绘制) 2、总平面图 1)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 或定位尺寸) , 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 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 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 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 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生化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 , 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 或定位尺寸) 、名称( 或编号) 、层数; 总平面图中应准确表示建筑物外轮廓线。 5) 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 或定位尺寸) , 停车场及停车位, 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6) 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 围墙、大门的布置图。 7)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9) 说明栏内注写: 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 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 应说明其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 , 补充图例及其它必要的说明等。 3、消防分析图 ( 1) 在已完成的总平面布置图上表示, 主要内容为消防车道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尽端车道的回车场( 高层为18m×18m小高层为15m×15m) , 消防扑救场地范围及坡度, 范围: 建筑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 场地进深高层围18m, 小高层可15m, 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场地坡度不大于5%。

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部分初步设计说明

前言 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可以巩固各课程理论知识,了解变电所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变电所电能分配等各种实际问题,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电力工业的有关政策、方针、技术规程有一定的了解,在计算绘图、编号、设计说明书等方面得到训练,为今后从事供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第一章:毕业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110kV降压变电所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二、设计的原始资料 1、本变电所是按系统规划,为满足地方负荷的需要而建设的终端变电所。 2、该变电所的电压等级为110/35/10kV,进出线回路数为: 110kV:2 回 35kV:4 回(其中1 回备用) 10kV:12 回(其中三回备用) 3、待设计变电所距离110kV系统变电所(可视为无限大容量系统)63.27km。 4、本地区有一总装机容量12MW的35kV出线的火电厂一座,距待设计变电所12km。 5、待设计变电站地理位置示意如下图: :

6、气象条件:年最低温度:-5℃,年最高温度:+40℃,年最高日平均温度:+32℃,地震裂度6 度以下。 7、负荷资料 (1)正常运行时由110kV系统变电所M向待设计变电所N供电。 (2)35kV侧负荷: (a)35kV侧近期负荷如下表: (b)在近期工程完成后,随生产发展,预计远期新增负荷6MW。 (3)10kV侧负荷

(a)近期负荷如下表: (b)远期预计尚有5MW的新增负荷 荷 注:(1)35kV及10kV负荷功率因数均取为cosΦ=0.85 (2)负荷同时率:35kV:kt=0.9 10kV:kt=0.85 (3)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均取为T maX=3500小时/年 (4)网损率取为A%=5%~8% (5)所用电计算负荷50kW,cosΦ=0.87 三、设计任务 1、进行负荷分析及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台数和型号的选择。 2、进行电气主接线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主接线的最佳方案。 3、计算短路电流,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4、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5、绘制变电所电气平面布置图,并对110kV、35kV户外配电装置及10kV 户内配电装置进行配置。 6、选择所用变压器的型号和台数,设计所用电接线。 7、变电站防雷布置的说明。 四、设计成品 1、设计说明书一本。 2、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一张。 3、变电所电气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4、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结果表一张。 5、110kV出线及主变压器间隔断面图一张。

建筑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规定条文

建筑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规定条文 参照《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初步设计深度图样》GB05 802 1 平面图 1)标明承重结构的轴线、轴线编号。定位尺寸和总尺寸。 2)绘出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如非承重墙、壁柱、门窗(幕墙)、天窗、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中庭(及其上空)、夹层、平台、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沟等的位置;当围护结构为幕墙时,应标明幕墙与主体结构的定位关系; 3)表示主要建筑设备的位置,如水池、卫生器具等与设备专业有关的设备的位置; 4)表示建筑平面或空间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分区分隔位置的面积,宜单独成图; 5)标明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及地上、地下各层楼地面标高; 6)标明指北针(画在底层平面); 7)标明剖切线及编号; 8)绘出有特殊要求或标准的厅、室的室内布置,如家具的布置等;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绘制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的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 9)列出各类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计算的技术经济指标(也可在说明中列出); 10)标明图纸名称、比例。 11)按照重庆市规划局建筑工程审批电子文件图形标准设置图形分层及图形颜色。

[补充说明] 平面图绘制的内容和深度 1 平面图的绘制应充分反映工程的主要特征。平面图应绘制出在建筑物的门窗洞口高度范围内水平剖切后俯视所见的结构构件,建筑构造的全部内容,并应表示定位轴线、标高、尺寸、剖切线。所剖切到的结构构件—墙、柱,建筑构配件—门窗洞口、通风管道、管线竖井、烟囱、垃圾道等应用粗实线表示。没有剖切到、但俯视能见到的建筑设备、固定家具、卫生器具、中庭、天窗、平台、地沟、地坑、楼梯、电梯、阳台、雨篷、踏步台阶、坡道、散水、明沟、采光井、重要设备、标高变化部位、变形篷等,用细实线表示;没有剖切到、但仰视能见到的挑台、挑檐、天窗等本层平面上部的建筑、结构构件需要表示的部分可以用细虚线表示。 2 每层平面都应标注房间名称,楼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上下方向、起步方向应以本层为基准),变形缝位置、汽车、自行车停车位、车道的车流方向和坡向。当地下层有人防工程时,应标注人防工程有关的构筑物,功能房间(应同时注明平战结合的用途名称)等名称。 3 二层和三层以上的各层平面,包括设备层,标准层、夹层,视平面变化情况绘制,如外轮廓尺寸和内部布置完全相同的楼层可称为标准层,以一张平面图表示,也可以用一张图表示xx层~xx层的方法;一张平面图表示多层时应标注出各层标高。如绘制屋面平面图应表示所有出屋面的采光通风天窗、天沟、分水线。不同标高的屋面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