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微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微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社会科学。

2.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3.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

5. 1、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

2、动态分析: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

6. 1、实证经济学: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2、规范经济学: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单个消费者

2.单个生产者

3.单个市场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收入、价格、替代品等)。

需求函数Qd: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

4.特征: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5.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1)收入效应: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

(2)替代效应:价格下降,消费者减少购买其它替代品转为购买该商品。

7.替代品: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的商品。

互补品: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

8.正常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低档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9.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替代效应、收入效应2、消费者的偏好(taste)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income)

4、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正常品、低档品)

5、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expectation)

10.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化:是除价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曲线的整体位移。

11.供给的概念: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的数量。

12.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

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表示为:Qs=f(P)

13.供给规律:1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的供给数量增加;2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的供给数量减少。

3供给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14.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的管理水平。3、生产要素的价格。4、

其他商品的价格。

5、对未来的预期。

15.均衡的含义: 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16.供求定理:

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增加;

2、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增加;

4、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17.

18.内生变量: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参数:可变的常数;即外生变量。

19.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

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20.弹性的定义: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的比值叫做“弹性系数”。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1.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

2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P41

23.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弹性都是不相等的。

24.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1、需求富与弹性的商品:商品降价,总收益会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商品降价,总收益会减少。

25.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性。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26.供给的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27.供给弧弹性: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

28.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1) 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

(2) 规模的大小和调整规模的难易

(3) 生产周期的长短;

(4) 变动生产量的时间的长短;

2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30.奢侈品:e >1

必需品0 < e <1

低档品:e < 0

31.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

加而减少。

32.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P60用图说明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P60

3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经济因素分别有哪些?

名词解释:需求,需求函数,

供给,供给函数,均衡价格,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内生变量,外生变量,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需求弹性,弧弹性,点弹性,供给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替代品,互补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

第三章效用论

1.效用(Utility):指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3.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TU = f(Q)边际效用:指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MU=△TU/△Q=dU/dQ

4.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相互关系

(1)只要边际效用大于零,总效用必定不断增加。

(2)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高点,即饱和点。

(3)当边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开始下降。

(4)每个商品的MU之和为TU。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74

6.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概念: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

Px × X + Py × Y = M

7.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8.消费两种商品的消费者均衡

使总效用最大的目标:消费者只有使每一元钱所带来的效用最大,才能最后使总效用最大。

9.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进一步解释:

1、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2、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

1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同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出现的差额。

令反需求函数:P=f(Q)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需求量为Q0,则消费者剩余为:

1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概念:能产生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特点:(1)商品空间上任一点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2)是负斜率的曲线;

(3)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

(4)任意两条曲线之间不能相交;

(5)曲线凸向原点。

12.边际替代率(MRSxy):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

13.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1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效用水平不变,一种商品连续增加,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

15.预算线的含义: 商品价格既定,有限的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16. M = PxX + PyY

17.消费者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18.1、替代效应: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收入效应:因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对需求量的影响。

19.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20.吉芬物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低劣品。

21.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劣等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据此说明这三类物品需求曲线的特征。

22.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名词解释: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消费者剩余。

第四章生产论

1.当α+β> 1, 规模报酬递增;

当α+β< 1, 规模报酬递减;

当α+β= 1, 规模报酬不变。

2.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

3.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总产量(TP):在资本投入量既定条件下由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总和。

平均产量(AP):平均每个单位劳动所生产的总产量。AP =TP/L

边际产量(MP):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MP = △TP /△L 例:MP = (L)= 27 + 24L –3L2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要素边际报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技术水平一定,在连续地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5.TP曲线、AP曲线和MP曲线之间的关系

1、TP曲线先以递增速度上升,再以递减速度上升,到达最高点后下降;

2、AP曲线先上升后下降;

3、MP曲线随劳动投入的增加,先上升,到达最高点后再下降;

4、TP曲线任一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值为AP值;

5、TP曲线任一点切线的斜率值为MP值;当MP为零时,TP最大。

6、MP曲线与AP曲线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6.理性厂商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为第二生产阶段。

7.等产量曲线:两种投入要素不同比例的组合可以生产出相等的产量水平。

8.曲线性质:1、斜率为负2、不能相交3、凸向原点4、同一平面有无数条5、离原点越远,

代表的产量越大。

9.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 K:两个可相互替代的投入要素中,以一种生产要素替代另一种生产要素而使产量不变的替代比率。

10.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2.等成本方程:C=PLL+PKK: 斜率:- PL/PK

13.规模报酬的含义:所有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被称为规模报酬。

14.规模报酬递增: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不变:产出增加的比例等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15.规模报酬的一般变化规律;

(1)最初的小规模企业,面临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2)随着企业的扩大,保持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3)企业若继续扩大,将面临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名词: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短期和长期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等斜线扩展线规模报酬

第五章成本论

1.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利益。

2. 总不变成本(TFC):对不变要素支付的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对可变要素支付的成本。

总成本(TC):短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

平均不变成本(AFC):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AFC(Q)= TFC/Q = b/Q

平均可变成本(A VC):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 VC (Q)=T VC (Q)/ Q

平均成本(AC):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费的全部成本。AC= TC/ QAC(Q)=AFC (Q)+A VC(Q)

边际成本(MC):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MC(Q)= △TC/△Q = △TVC/△Q

3.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4.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各成本线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1)AC、AVC、MC都是U型曲线。

(2)AFC是一条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

(3)MC与AC、AVC交于AC与AVC的最低点。

(4)AC的最低点与A VC最低点不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5)AC线高于A VC线,两者之差,起初较大,后随Q的增大逐渐减小,但永不相交:

(6)MC只与VC有关,与FC无关。

(7)AC、A VC、MC曲线先下后上呈U型以及TC、TVC先递减上升后递增上升的特征是由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6.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7.A VC与A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A VC递增时,APL递减;

A VC递减时,APL递增;

A VC的最低点对应于APL的最高点。

8.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9.LTC曲线是短期总成本线的包络线。

LTC是各个产量点上的最小总成本。

1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

LAC——每单位产品的长期成本,LAC是SAC的包络线。

LAC = LTC / Q

11.在LAC上,有无数个生产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

(1)在LAC下降段,每一切点对应的产量都小于AC最低点对应的产量;

(2)在LAC上升段,每一切点对应的产量都大于AC最低点对应的产量;

(3)在LAC最低点,与之相切的AC也是最低点。

12.规模经济——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也称内在经济。

13.LMC曲线呈U型,与LAC曲线交于LAC的最低点。

14.LMC不是SMC曲线的包络线。

名词解释: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短期成本、长期成本、规模经济、外在经济

TFC、TVC、TC、AFC、A VC、AC、MC、LTC、LAC、LMC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结构是依据市场竞争程度来划分的。

2.市场结构的类型:1、完全竞争市场2、完全垄断市场3、垄断竞争市场4、寡头垄断市场

3.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买者与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2、产品质量没有任何差别。不能提价。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1)工厂规模和厂商数目可以任意变动。(2)资源投向利润最大的生产项目。

4、信息是完全的:作出最优的经济决策

4.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即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5.厂商的收益的概念TR、AR、MR

6.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不变的上升的直线.

7.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TR-TC之间差距最大。

MR=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8.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生产规模一定,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9.(1)P>AC时,盈利;(2)P=AC时,收支相抵;(3)A VC

10.厂商的短期供给线是A VC线最低点以上的MC线。

11.生产者剩余: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2.行业的短期供给线是厂商短期供给线的水平叠加。

13.厂商必然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最低点实现均衡。

14.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15.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名词解释:市场与行业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行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完全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

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AR曲线和需求曲线d重叠

3.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关系

*(1)MR曲线平分纵轴到需求曲线d之间的任何一条水平线

(2)在任何产量点上,P﹥MR,且P与MR的差距会随着产量Q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4.完全垄断厂商没有一条短期供给曲线。

5.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

6.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和类型1,2,3级)

7.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8.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理想产量——在LAC最低点生产的产量。

多余生产能力——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

9.古诺模型。假设:(1)两个生产商A、B;(2)销售相同的产品;

(3)生产成本为0;(4)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曲线(面临线性需求曲线)

(5)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确定能够带来自已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第一轮:

A厂商首先进入市场,利润为矩形OP1FQ1;

B厂商进入市场,利润为矩形Q1HGQ2;

市场价格下降,A厂商利润为矩形OP2HQ1

寡头厂商的数量为m,推广到一般:

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1/(m+1)

行业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m/(m+1)

10.斯威齐模型: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

11.博奕论由三个要素构成:参与者、策略与支付。

12.了解占优策略定义: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13.了解纳什均衡:在这一均衡中,每个博弈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以回应对手的战略。

14.在垄断条件下,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即垄断能够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15.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

总之,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1)需求主体是生产者。(2)是一种引致需求。(3)是一种联合需求。

2.1、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MP·P

MP为边际产品或边际生产率

2、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

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

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和相应的“边际成本”相等。VMP = W MP·P = W 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

3.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恰好重合。

“潜在假定”:第一,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第二,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4.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5.卖方垄断厂商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竞争者。

边际成本还是要素价格W,但边际收益不再是VMP,而是MRP = MR·MP

6.买方垄断厂商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完全竞争者。

MFC——边际要素成本,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MFC = MC·MP,MFC≥W, 7.在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不存在。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1.要素所有者限为消费者,其行为目的为效用最大化。

1、效用最大化条件: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自用要素的边际效用△U/ △l 或dU/dl

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增加的效用。

2.劳动供给曲线

当工资低于W1,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

当工资高于W1,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超过了最大限度。

3.劳动的供给曲线的特征:具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当工资上涨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

当工资处于较高水平时,工资上涨引起的收入效应很大,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所以,劳动供给曲线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开始向后弯曲。

4.市场劳动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因为高工资能吸引进来新的工人。

5.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该结论不是因为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为假定土地只有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

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只能(或假定只能)用于某种用途,而无其他用处,则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一定是垂直的。

6.地租——土地服务价格,完全由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与供给无关。

7.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经济租金:要素报酬超过要素成本的余额

8.洛伦兹曲线——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

9.基尼系数: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

A

G = ——(0和1之间)

A+ B

二、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基尼系数=A/(A+B)

基尼系数=0 ,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基尼系数=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基尼系数<0.4,低度不平均;

基尼系数>0.5,高度不平均;

0.4<基尼系数<0.5,中度不平均;

10.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简答)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一般均衡分析追求整个经济体系的各种变量的总体均衡。

2.帕累托最优状态: 资源配置格局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消费者双方对于商品的交换在不损害对方条件下使自己的满足程度提高到效用最大化的程度。

4.交换的帕累托均衡条件:在均衡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正好相等。MRSAxy = MRBSxy

5.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生产者双方对于资源的配置在不损害对方条件下使得自己的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

6.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对每个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

MRSXY = MRTxy

7.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市场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市场条件。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2.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有:1、垄断2、外部影响3、公共产品4、不完全信息

3.外部影响(外部效应)——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产生影响,即单个经济单位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不等于该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

4.外部经济:—个人从其经济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

5.外部不经济:-个人为其经济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6.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经济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

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经济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7.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8.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9.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

竞争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10.私人物品——同时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具备非竞争性的物品。

纯公共物品——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11.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因为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而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总和是对这个消费量所支付的价格总和。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2015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

附件1: 理论类课程大纲的格式 《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必修课程 课程代码:ECO240001T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预修课程:微积分(Ⅰ、Ⅱ)、管理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商务学院、旅游学院、生化学院 一、课程的地位、目标和任务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属于跨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经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如何把具体的经济问题抽象为适应的模型以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这些经济现象和规律,对于提高经济效率,更有效地利用和配置资源,推进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学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本课程总体目标是着重于对“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锻炼,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微观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页脚内容1

课程具体目标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首先是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微观经济学更多从世界范围的角度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表1本课程在AOL体系中的作用 注:表中P表示强相关,S弱相关。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它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的基础,研究的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是整个市场经济理论系统的基础。它提供了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体系、原则 页脚内容2

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第一章实证分析:表示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命题称为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涉及到客观事物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称为规范分析。 *第二章 一、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 消费者的嗜好或喜好; 5.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Q=a —bP。 需求法则: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下降而增加。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二、供给理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出售该商品的数量。供给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 商品本身的价格;2. 相关商品的价格;3. 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4.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5.政府的税收政策。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Q二a+bP 供给法则: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下降而下降。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理论 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机制会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逐步消失,并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一旦市场达到其均衡价格,所有的买者和卖者对都得到满足,也就不存在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压力。在不同市场上达到均衡的快慢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价格调整的快慢。在大多数市场上,由于价格最终要变动到其均衡水平,所以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都是暂时的。任何一种商品的调整都会使商品供求平衡。分析某个事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的步骤: 1.确定该事件影响的是需求还是供给,即需求曲线 的移动还是供给曲线的移动或者是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同时移动; 2.确定曲线的移动方向; 3.用供求图形来比较原均衡和新均衡。 需求=供给:两者均衡;需求> 供给:短缺;需求<供给:过剩 四、弹性理论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4.购买商品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 5.时间因素。 需求的价格弹性E:E>1 表示当价格变化1%时需求量变化大于1%,为富有弹性;E<1 为缺乏弹性;富有弹性时降价增收,缺乏弹性时提价增收。 需求的收入弹性E : E<0 时商品为低档品;E<1 商品为必需品;E>1 商品为奢侈品。 需求的交叉弹性:E<0 两商品为互补品;E>0 时两商品为替代品;E=0 时两商品为不相关品。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时间的长短;2?产品生产成本状况;3?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了解支持价格(价格下限)和限制价格(价格上限)。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 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知识结构图 均衡含义 需求函数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和需求法则共同作用 供给曲线供给函数决定 供给曲线和供给法则均衡价格 变动 一般含义含义 弹性弧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 弹性概念的扩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易腐商品的售卖 价格放开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限价: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谷贱伤农”

第三章效用论 知识结构图 效用论概述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概述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关于偏好的假定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价格消费曲线 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 预算线的含义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预算线 预算线的变动收入消费曲线 含义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从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 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第四章生产论 知识结构图 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几种具体形式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内容;(2)成因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等产量曲线(1)含义;(2)形状及特征长期生产函数含义,表达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成因 含义,方程 等成本线 特征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生产者最优要素投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入组合均衡条件 等斜线、扩展线的含义 规模报酬(1)含义;(2)类型;(3)规律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个体(如消费者、工人、投资者、资源所有者和厂商)的行为,也研究构成市场与行业的消费者和厂商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作出简单的描述。 (3)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在经济学中,理论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对其试图解释和预测的一系列现象成功地做出了解释和预测。比如说,厂商并不总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的,因此,厂商理论只在解释厂商某些行为(如资本投资决策的时机)时才获得了有限的成功。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确实解释了有关厂商和行业的行为、成长和演变方面的大量现象,所以它已经成为决策者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既研究实证问题,也研究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涉及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则研究应该如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都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 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也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关系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规范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则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③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 尽管有上述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者之间仍相互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序论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凯恩斯学派 序论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重要名词区别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一一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E d,E s(注意:转嫁与E d,E s的关系) E d与总收益 应用题E d>1P与TR成反比 (TR)的关系E d=1P与TR无关 E d<1P与TR成正比 完全无弹性:|E|=0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 弹性常弹性单位弹性:|E|=1 相当富有弹性:|E|>1 完全有弹性:|E|→∞ 替代品:E xy>0 交叉弹性互补品:E xy<0 :E xy=0 E M>1则为奢侈品 收入弹性正常商品:E M>0 0

? 第二章 效用论 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MU 1 /P 1= MU 2/P 2 =……= MU n /P n =λ 由 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 Q 0 f (Q )dQ -p 0Q 0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MRS 递减规律) 预算线:P 1X 1+P 2X 2=I 效 消费者均衡 用 序数效用分析 均衡条件:MU 1 /P 1= MU 2/P 2 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价格—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低档物品 不确定性和风险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 (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1)边际产量值 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 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该图还包括一条市场工资时的水平线。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这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低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大于工资,因此再雇用1个工人会增加利润;高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低于工资,边际工人是无利可图的。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icroeconomics) 课程代码:(06110170)学分: 3 总学时数:51理论时数:51实验(实践)时数: 先修课程:无开课对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2.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3.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基本理论模型和政策主张,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熟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十大原理,并简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发展脉络,使学生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先有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2.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典型问题及提出的相应概念。 [教学内容] 1.1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2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十大经济学原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制作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 2.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二讲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2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经济模型的含义、构建过程和运用方法 2.明确经济学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加以甄别。 [教学内容] 2.1作为经济学家的科学家 2.2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2.3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构建经济模型的过程和步骤 3.如何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制作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 2.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3.当堂完成第一次作业 第三讲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4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2.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3.理解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教学框架 2009.9 一、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目标 1.学说。指人们为解释自然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经济学则是解释经济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 ①解释,是对体系化理论的定位。我们一般描述人们对复杂现象了解、认识,按其认识深度分别采用说明、解释、揭示三个概念。解释居中,高于说明,低于揭示。意味其体系化理论仍然可能是不完备的,存在发展空间。经济学远没有达到揭示经济社会复杂现象的水平。 ②解释,通过体系化理论实现人们对现象认识的描述。解释与体系化理论等价。体系化理论不是现象本身,不能创造现象。但在体系化理论指导下可形成技术、规则、政策等行为, ③体系化,意味构成其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范畴、概念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并联系在一起组成完备的系统。 2.经济学研究目标。是对解释的目的即体系化理论界定。目标不同,构成解释的理论不同。目前经济学研究目标的描述; ①解释资源如何配置。表述为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②解释行为主体的行为和结果。主体包括个体、企业、国家。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③解释市场的运行机理。行为主体在市场的行为和结果。 经济学是从行为主体的市场选择、决策行为方面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其提出行为主体市场选择行为依据的目标和条件。

二、经济学体系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沿革 《高级微观经济学》第十四章“西方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评述”提要这里不是对经济学说的发展作系统地介绍,而是通过简要的勾勒出一个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的框架,提供一些背景分析材料,同时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并追索一下他的发展轨迹。这是我们深刻认识与把握理论并有所创新的基础。 所谓经济学主题思想,反映人们对经济活动的一种理性认识。不同时代、不同的经济活动水平,形成不同的主题背景。但有一些思想内容是超越时代的、跨时期的。按照拉卡托斯科学方法论的观点,这些主题构成了经济理论的内核。从历史角度考察,很多经济学主题向古典回归,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1.人类经济实践与经济思想是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基础。 2.近代科学方法为形成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大环境。 3.政策导向的早期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理论。 4.经济学说的诞生:亚当. 斯密《国富论》。 5.李嘉图的经济学方法与古典经济学派。 6.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三、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主题 通过建立行为主体市场(交易)选择行为的目标和依据条件的理论体系,解释经济活动现象。该理论包括; 1.界定行为主体概念、市场概念、各行为概念、各行为目标的概念、实现选择目标的条件概念等理论;按概念内涵可定义相关要素(因素)、设定相关变量。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2101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 开课单位:信管管理学院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管理类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初步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微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掌握经微观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观经济政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导论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本章重点掌握经济学定义的三个方面: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的含义,知道西方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重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难点:“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正确理解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供给量和供给变动的关系,熟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具备分析均衡价格形成和变动、运用弹性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重点:需求的基本理论,供给的基本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难点: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教学内容:明确效用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效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及衡量,知道消费者消费的约束条件,能分析说明消费者如何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重点:边际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和表达式,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效用函数 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函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熟知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知道不同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的划分标准。熟悉各类成本的概念,重点掌握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原因,短期内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 重点: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含义,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确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各类短期成本变动的基本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长期成本函数曲线 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了解市场的划分标准、类别和特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特点,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能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在不同条件下的均衡状况,理解厂商的最优决策,推导短期和长期内厂商及行业的供给曲线。 重点:完全竞争的条件、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条件、厂商收益规律 难点:完全竞争的条件的含义 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市场的形成条件,知道不同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熟练掌握不同市场情况下厂商均衡的条件和厂商的最优市场决策,最后能分析不同市场厂商的资源配置效率。 重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价格歧视、斯威齐模型、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难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教学内容:了解完全市场条件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主要生产要素供给状况,以及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衡量。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 2、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况下,已经不可能以不减少一个人的福利而使其他人的福利得到改善,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那么这种状况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4、卖方垄断市场所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等于边际收益MR和要素边际产量MP的乘积即MRP=MR*MP 5资本作为与劳动、土地相并列的生产要素,是由经济制度本事生产出来并被用做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6、欧拉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 7、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的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值以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9、基数效应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家里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并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以组合,或者说,它用于能够给消费这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以组合。因为同一挑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 简答题 一、运用供求理论分析说明“谷贱伤民”的道理,或“丰收悖论”? “谷贱伤民”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不但不增加却反而减少了,因而又称为“丰收悖论”。这种似乎不太好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作用下,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收入量减少 二、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1、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偏好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2、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可替代程度越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用途越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4、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对消费者越重要弹性就越小 5、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可能越大 6、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时间越短,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 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微观经济学实践大纲.doc

《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经济学专业理论课的 同时,了解经济学调查实践活动的程序,增强学生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 象和供给需求等主要问题的深入理解。实验教学充分体现教学大纲中的具 体要求,通过将理论与经济学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 握,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学实践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技 能,增强其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基本要求:本实验教学环节,以学生到某消费群体和厂商群体实地调 查,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讨论,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要求学生弄清 经济学中消费和生产等基本问题的实际运行机制;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 问题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等业务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对消费者群体 和生产者群体的实际调查,学会基本的调查技巧,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五、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结合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日常经济生活的实际调查情况,提交分析报告;设计相关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经济问题基本信息,归纳总结相关经济学基本规律。考核根据学生案例分析报告质量,调查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六、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美)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金浩主编,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实验一: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探究 一、实验名称与性质 所属课程微观经济学 实验名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探究 实验学时 4 实验性质综合 必做/选做必做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从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某消费者群体的日常收入与支出的经济活动,掌握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决策情况。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问卷调查,探究消费者群体的决策和思考过程,促进学生对微观经济学问题的更好理解和学习。 三、知识准备 1、前期要求掌握的知识:微观经济学。 2、实验相关理论或原理: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理 3、实验流程:通过问卷调查,使学生认知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根本规律,结合案例分析探究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和研究的基本问题。 四、实验内容 (一)设计问卷调查 根据问卷调查的具体格式,设计出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要求包括消费者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收入状况、日常支出情况等。 (二)分发问卷调查 选定特定的消费人群,例如高收入者、工薪阶层、低收入者等,年龄结构层级也得考虑,性别也得平衡等。

2021年2012年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整理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2011年8月修订)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必修课。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工具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其是否具有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和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三、考试方式 闭卷 四、主要参考教材 《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五、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4、计算题 六、考试知识点 引论 掌握要点: (1)经济学定义、稀缺性、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等基本概念。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4)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微观经济理论部分 1、均衡价格理论 掌握要点: (1)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的含义与需求规律。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3)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 (4)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的含义与供给规律。(5)供给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6)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 (7)均衡价格的含义。 (8)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9)需求弹性的含义。 (10)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的含义。 (11)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12)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2、消费者行为理论 掌握要点: (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消费者均衡。 (5)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6)预算线的含义。 (7)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8)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9)不确定性和风险 3、生产理论 掌握要点: (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4)生产的三个阶段的划分。 (5)等产量线的含义和特征。 (6)等成本线的含义。 (7)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8)扩展线。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基本概念:稀缺、经济学、效率、机会成本、理性人、边际变动、激励、市场经济 2.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权衡取舍、成本、边际量、激励 3.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贸易、市场、政府 4.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货币—物价、通货膨胀—失业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循环流量图(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2.生产可能性曲线:含义;考察(内部、外部、边界);表达(效率、选择、机会成本)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概念:市场、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低档品、正常品、替代品、互补物品 3.基本概念: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4.基本概念:均衡、过剩、短缺、供求定理均衡分析的步骤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基本概念: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3.计算:中点形式(弧弹性),微分形式(点弹性) 4.收益与弹性关系 5.其它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 6.弹性的应用:(1)谷贱伤农(2)OPEC 合谋的失败(3)禁毒的社会效应分析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限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分析步骤:(1)限制价格高于均衡时,……, (2)限制价格低于均衡时,…… 2.税收影响 (1)抑制了市场活动,销售量…… ( 2)买者与卖者分担税收负担 ( 3)对卖者或是买者征税,均衡效果一样 3. 弹性与税收归宿 ( 1 )基本概念:税收归宿 ( 2)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 3)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基本概念: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 2.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3.基本概念: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成本——销售意愿——生产者剩余 4.价格变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5.基本概念:效率、平等 6.市场均衡(完全竞争)的福利结果 ( 1 )自由市场把物品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 2)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 第八章:赋税的代价 1.基本概念:无谓损失 2.税收对参与者的影响,画图分析 3.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 1)特别通俗易懂。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 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

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说到供给和需求,就离不开价格,价格本身是供求关系的一个反映,又是调节供求的风向标。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那价格当然就涨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恒定不变,供给增加,那价格就要往下掉。价格大战——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当中,价格竞争是首要的。经济学家有个定义,叫竞争形成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某种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某种成本,这个成本不由交易双方产生,而是跟这事没关的第三方产生,这是负外部性;产生了某种收益,收益也没落到交易双方头上,这叫正外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