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实施.对教学过程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然而,这些要求都是原则性的和理想化的。到了具体的操作层面,教师普遍的感觉是无所适从。因此,从操作层面弄清“什么样的课力-是一堂好课”,这是学校教师最希望明确的问题.事实上,由于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我们确实很难一下子就明确无误地提出“-堂好课”的标准。再者,由于学科的差异.地区的差异。构成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和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差异,“好课”的“个性”色彩非常突出。如果硬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本身就显得幼稚可笑。我校的教师.教研员和教育一线工作者对大量的、现实的课堂教学进行的剖析和研究,包括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争论,对—堂好课的理性思考和一些非常有见地的理性概括,概括出新课程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如下:

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1)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是经历了课程改革初期阵痛后所作出的最理性的概括。

由于各门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很难一下子转化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加上原有经验体系一一其中有些是教师通过较长的教学经历所积淀,有些是经过世代传承并不断强化所凝固—对尚在建构之中。还非常稚嫩的新的经验体系的强大惯性冲击;加上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的心理作祟,再加上社会上严重的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对教师的影口问,使我们本应该圣洁无比的教育领地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作秀的课堂教学,尤其在公开教学和举行“评优课"的时候。这些虚假作秀的课,追求的是虚情假意的表演,危害的是“诚信”的道德风范和学生真情实感的学习过程,毒害的是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和他们的健康成长;最为严重的,是使人们产生了对课程改革的怀疑甚至反感,破坏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于是,来自课改第一线的最强烈的呼喊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必须追求学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划训练的方法之中;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的碰撞和怀疑争论。体现在教师真情实的批评和表扬之中:体现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有胆魄的对一切权威的否定之中:体现在教师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的必要调整和舍弃之中的真实,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

(2)一堂好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群体的科学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群体学习方式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实事求是.该听讲接受就听讲接受,该观察模仿就观察模仿,该独立思就独立思考,该探索发现就探索发现,该小组讨论就小组讨论,该大组交流就大组交流,该动手实践就动手实践,该抄写就抄写,该背诵就背诵.该做不做,是不科学的。讲究实效.本着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负责,从班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各种学习方式可行性和产生的效应—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取。认知结构的有效构建.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有效培育等,而不短期效应的一味讲授.模仿记忆.机械训练,或形式主义的探究.故弄玄的讨论。毫无价值的合作,等等。该否定的否定,该挤弃的损弃.不该做的而做了,这也是不科学的。

(3)任何时期,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

轻松而又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基本素养.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追求.它体现在:组织艺术、引导艺术、合作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固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顺应”和“同化”艺术,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一堂好课最基的三个要素.

二、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多元性

教师确定或与学生共商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能明确白自己的学习任务。认知目标要明确、要具体、要有层次,有可操作性;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生成。

(2)教学要有过程的生成性

教师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能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不断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并借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为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过程,教学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师生在对话中实现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结构上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3)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处理好文本与课外材料的关系,做到"依靠课本又不依赖课本,超越课本又不脱离课本。

(4)教学评价要有激励性

遵循及时、多样、适度激励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既不简单否定,也不无原则肯定,提倡组织学生的反思性评价

(5)媒体使用要有恰当性

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而成功地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

三、—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教学过程的的结构要求讲,一堂好课的具体体现是如下。

(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

(2)教学内容组织要得当。

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作为教的内容的教材教程与作为学的内容的学材学程要规划好。

(3)教学方式选择应用要贴切。

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命题;应用上强调科学化、艺术化和个性化。(4)教学评价要完善。

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四、新课程中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显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以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1)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学生思维没有恰当负荷的课不是好课.

(2)学生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就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燃.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3)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柬。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容会贯通.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和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 在致力于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好。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一堂好课,应该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综合考虑以后所作出的判断。新课程下的—堂好课,不是简单的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个看似简单又值得深思的问题,踏着21世纪的快节奏,毫不留情纳入到竞争时代,摆在每一位敬业的教师面前。于是乎,满载着教师们深深的研究与教学体会,一个个相当的标准在信息时代发达的网络空间漫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晰,教法适宜是一堂好课;40分钟有效率是一堂好课;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堂好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一堂好课……众说纷纭,无不没有道理,供借鉴,学习,也体现了一定的价值.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好课的要求是1:有意义,2:有效率,3:有生成性,4:有常态性,5:待完善.

但我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实质上应该有个参照物,这是个关键。那么这个参照物是什么?不是教材,而是学生。我今天想从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第一,课堂的目标性。

一堂好课要注重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热情积极,快乐的学习,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争取每个学生都得到收获,得到成功。也就是说学生实实在在的在课堂上有收获,那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大家知道教学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也可以细化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第二个层次是锻炼了他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第四个层次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五个层次是你的课堂能够影响他的一生。

那么老师们,咱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了哪个层次?咱每天在关注哪个层次?咱备课的着眼点在哪个层次?

其实这几个方面本身就是互相影响的,为什么学生总也不能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那是因为学生对这样的知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他没有学习的能力.假如我们的学生具备了学习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学这点知识还能有困难吗?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印象很深的两节课:其中一节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框题的内容较多,按常规教学一般三大块:为什么、是什么(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怎么办。学生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不会有疑义(不赚钱企业不能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受影响),但什么是经济效益,尤其怎样提高经济效益对中学生来说有点抽象.我们的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一上课先问学生都喜欢使什么牌子的洗发水,然后说,我看洗发水赚钱也开发一种洗发水,(拿出准备好的道具),请同学们帮忙推销出去,帮助我的企业。随后,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提出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经济效益,怎样才有经济效益。

另一节是债券和商业保险。本节课地内容应该说也是离学生地生活较远,低层次地处理要么引导学生读书,要么给学生总结出不同形式地异同,学生没兴趣,不理解,被动地记,效果不好。我们的一位是这样做的:她把框题的题目改为――《家庭理财》。先问同学们,你们家有多余的钱是怎么处理的,怎么处理更科学?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比较、体验、思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快乐的掌握了本节课内容,还结合了上册所学的股票与社会保险的相关内容。

其实,关于目标,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着眼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能仅盯着知识本身,除了念教材,解释知识本身没有别的关注点,这对学生是一种摧残。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结果得出的过程,而“体验”“经历”也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退一万步讲,一堂好课即便是完成知识目标,其知识也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如,关于家庭理财,就涉及到了上册的股票、社会保险等问题。

第二,课堂的统一性。

计划与变化的统一

课堂是个动态的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突发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关注这些动态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最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有时我们的老师过分强调课堂的计划性,

而回避这些突发性事件,甚至美其名曰调控课堂的能力强!教师关注这些问题,并能灵活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效。

兴趣与科学的统一。教学活动是个创造性、探索性的活动,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

创造性地学,要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进步的推动力量,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愿学。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顾教学的科学性,如学生对有的老师的课非常喜欢,原因是老师举例丰富,生动,所以学生爱听,可这些老师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科学性原则,说严重了就是取悦了学生,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大量引入古今中外,成语典故、时事热点材料,有时甚至是材料与课堂教学内容没多大关系,这学生也很感兴趣,但却忽视了材料与内容的结合,结果是学生看起来很有热情,课堂气氛也活跃,但对教材内容还是不理解、不会运用,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们无论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决不是表面的兴趣和热闹。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我们都知道“以学生为本”,那究竟学生的“本”是什么,怎样以才能学生为本?有人片面地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本”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发现和表达的欲望,于是一堂课就是让学生走上前台,又是模仿电视栏目主持人、又是玩游戏,又是演小品、角色换位、讨论、使用多媒体等等搞得不亦乐乎,老师站在幕后做编导.但这样的近似于“轰轰烈烈”的一堂课,我却不敢确定学生能从中学到多少知识。好的课堂,学生学习的气氛是有张有弛的.过于热闹的课的并不是好课,热闹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但好课也不能太沉静,太沉静的课,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我想,好课更多地体现在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紧张的思维活动,我们的课堂应追求表现的波澜不惊,

内心的激流涌动.也就是说,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不能脱离我们的着眼点。我们有些公开课光顾图热闹,摆花架子,忽视了文本,确乎是本末倒置.

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浮光掠影,浅尝即止,还是潜心钻研,情动意发?所以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

而只是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课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也不是好课.

主体与主导的统一。常说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句话是没有错的,可问题是个别教师把它的意思给理解偏了,他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动起来,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地七嘴八舌地说.其实,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想一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什

么主体,显而易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是跟谁学习呢?当然是跟老师学习!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自学成才的话,那我们这些老师还有什么用呢?而我们的“导”的作用又在哪里呢?

总之,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基础知识能有效获得,认知能力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被激发,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情趣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培育。

老师们,让学生成为我们上课的参照物,围绕着学生去实现教学梦想,阔步走向教育事业的星光大道吧!

[转载]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博文收藏 2014-01-15 1316 :: : 正如美学中对“美”的定义莫衷一是一样,一堂好课中“好”的标准也是难以界定的。因为界定的标准太多了,观测的角度太多了,评价的内容太多了,主观的判断太多了,所以,只能是见仁见智,各赋春秋。 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 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 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 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

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 自主学习好处多,争先恐后避蹉跎。 八仙过海神通异,各领风骚招术活。 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如果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 四、教学效率:张弛有度分劳逸 文武之道在张弛,劳逸结合效率提。 放水养鱼计久远,取卵切莫再杀鸡。 综前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元的互动性、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等等,其实,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总而言之,那就是“有效性”。教学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的影响面,二是个体效率的平均值。效率可以有高低,但如果流于形式没有效益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作用,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好课首先是充实的、紧张的、有序的、提高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事干,都在忙忙活活,还能井然有序。当然,一味的紧张并不可取,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劳逸结合也是学习的法宝。 五、知识容量:科学合理有梯度

一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二十五班级学习简报 第3期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 2012年6 月24日主编:于虹 经过一个月多的辛苦耕耘,终于迎来远程培训课程的结束,统计各位教师的成绩,除了一位老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成作业外,59位老师成绩合格,多数以上还是优秀的成绩,这其中,有老师们自己的付出,也有培训班朱芳主任和欧利惠老师的大力协助和支持,由衷道句,大家辛苦了!成绩的背后是你们辛勤的付出。 批阅老师们的作业,发现很多老师都是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像交作业又快又好的周文红、李红梅、潘虹、陈东、甘敏、欧利惠、朱芳、雷月转、周志东、卢元、陈德洪等各位老师,还有后来者跟上并超出的刘仁礼、洪虹、马宇丽、雷抗等等,在这,无法一一列举出他们的名字,只想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因为你们用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诠释了如何为人师表,为人表率。

一、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二、请结合自己的一堂课,具体说说职业教育课程如何突出“能力目标”; 如何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 周志东 一、如何评价一堂课 按照我的个人理解,认为一堂上得好的课应达到以下的要求。 1、备课合理、充分,上课所用到的工种工具、器材要准备好。 2、授课内容与课程标准相符。 3、授课的目的明确、概念准确,教学方法得当,重点突出,难点讲解详尽,学生掌握好。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5、板书工整、字图规范;操作和讲解熟练,示范准确。巡回指导认真、周到、耐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内容熟练,语言简练、生动、流畅。 7、教学组织合理,管理到位,教书育人,教学秩序好。

8、对学生练习的检查、考核、总结、讲评适当。 9、能采用行动导向、情境模拟、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教学等与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职教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目标”的体现 以中职课程《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中的“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教学课题 为例,该课题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低压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掌握几种主要低压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1、能根据实物对低压电器进行辨识 2、能熟悉几种常见低压电器的内部结构组成 3、能使用专用工具对低压电器进行拆装和检测 情感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信心 2、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结合上述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模式,并配以 实物教具、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辅器材,来进行教学。 马宇丽 评价一堂好课是要看学生能够在这堂课上学到什么,对中职学生来讲,在 一堂课内技能水平是否得到锻炼,理论知识是否运用到实践上都是很重要的。特别对中职服装工艺教学来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衡量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 服装工艺教学一直是服装专业教学的难点,工艺操作教学重复繁杂、教学效果不佳。想要上好一堂工艺课并不容易,如今很多使用工艺多媒体视频同步演示 教学,在工艺操作中具有节约演示时间,增强教师的现场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同时多媒体视频还可以展示更多内容, 扩展知识面,视频内容可重复播放,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工艺操作,解决“演示难、指导难”,提高教学效率,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直观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在服装制作工艺教学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给学生制定工作任务书, 教学内容通过任务导入,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促进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升。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 先进性。通过示范讲解与操作中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罗雪梅 新课标、新教材下,对于怎样的课才是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不敢妄自定论。首先让我们一齐来看一看最近召开的全国语委会上专家学者们对一堂皇好课的定位吧。 1。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出。教师要能深刻地理解、正确地把握教材,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3.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为标准的。学生参与的程度,就广度而言,要看是不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不是在每个环节都参与了;就深度而言,要看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要看理解程度、学习质量是否得到提升。 4.教学方法要得当。教师是否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紧张、有趣的生成过程。其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恰当、适度 5.教学效果要好。包括教学气氛要和谐,师生关系要融洽,训练要扎实有效。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学有所得,哪怕是一课一得。 通过以上的定位,结合自身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实践,我对一堂好课的标准理解为如下十点: (一)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尊重、激励、赏识学生。 2.能使特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得到特定的发展。 3.构建民主平等,跨越时空,张扬个性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4.关注学生,注重学生本身的需求,面向全体。 (二)教师行为 1.体现自身劳动的第二次创造,有亮点,有灵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找水源”的学习意识。 3.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充分的思维空间。 4.形成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形成补充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5.具有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体态语言。 (三)学生表现 1.学习活动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2.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3.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感受做真人的道理。 4.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内容丰富 要有足够的本门课(或本学科)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理论性内容应有联系实际的部分,实践性内容应有理论指导的部分。在准确、深刻讲好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简要地介绍一些上述内容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最新的进展。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教学内容应含有足够量的新颖信息和难度适当、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五)概念明确 明确本次课有几个主要概念,并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明确而又确切的表述和解释。要讲清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概念。 (六)重点突出 教师要明确本课所确定的重点,并调动多种手段来突出重要知识点,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脉络清楚 重点知识要通过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接受。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1、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课堂教学中,实事求是。该听讲接受就听讲接受,该观察模仿就观察模仿,该独立思就独立思考,该探索发现就探索发现,该小组讨论就小组讨论,该大组交流就大组交流,该动手实践就动手实践,该抄写就抄写,该背诵就背诵。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浮光掠影,浅尝即止,还是潜心钻研,情动意发?所以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也不是好课。 2、学生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就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

灵的天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燃.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3、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教学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也可以细化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第二个层次是锻炼了他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第四个层次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五个层次是你的课堂能够影响他的一生。 总之,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基础知识能有效获得,认知能力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被激发,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情趣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培育。 什么是不好的课堂? 1、不可信的课堂(老师备课不充分或没提前认真研讨出现知识错误) 2、教师唱主角:我说你听、我写(读)你抄、我划你背、我出题你考试。课堂上死气沉沉,令人昏昏欲睡。 3、照本宣科,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讲练,不能全面培养能力。

一堂好课的十条标准

《一堂好课的十条标准》 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 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 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 自主学习好处多,争先恐后避蹉跎。 八仙过海神通异,各领风骚招术活。 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如果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 四、教学效率:张弛有度分劳逸 文武之道在张弛,劳逸结合效率提。 放水养鱼计久远,取卵切莫再杀鸡。

一堂好音乐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音乐课的评价标 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堂好音乐课的评价标准 一、有明确的课程目标: 目标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的程度(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二、环境的创设 以兴趣为先导。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或策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调动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生发“我愿学”、“我要学”的愿望。如情景创设可采用:语言描述、媒体演示、音乐渲染、图画在现、角色扮演等。 三、学习的指导与教学调控能力 方法简单有时效性。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而不是照搬教参和课标。如果是这样,教师只能是按预设方案进行表演,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学习。因为“教”是为“学”而服务的。 四、教师与学生间的默契程度 注重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交往状态、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等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学生交往状态:对教师提问和要求反应是否积极,与同学合作是否友好。学生思维状态:对音乐现象有没有独立见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自由、即兴地创造,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达成状态: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能不能

按教师要求把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五、艺术实践性 课堂是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好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即价值观和人生观。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六、突出学科特色 教师是否灵活解决课堂问题;音响材料的设计是否到位;课堂中是否对学生进行听觉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培养。 总之,一堂好课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将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能运用音乐自身的勉力感染、影响学生。这是很重要的。教师不同于学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学得好,还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和能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楷模。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情境交融,共同享受课堂教学,享受音乐。

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学生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 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也慢慢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是有效率的课, 即充实的课: 就效率面而言, 是指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 效率, 其中包括了对于好的、中等的、有困难的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效率;其次, 是效率的高低, 如果没有效率, 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如果一堂课中不管老师表演的多么卖力, 课件制作的如何花哨, 而大多数学生却魂不守舍, 昏昏欲睡, 脑袋中一片空白, 那么这就是一节极其失败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 即丰实的课: 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 在课堂上有师 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 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 又有过程的生成。有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面面俱到, 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在哪里咳嗽都写上去了, 然后上课的时候照着自己的教案本一字不落的照本宣科, 不 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补充, 有所删节, 适当发挥。这样的课既枯燥无味, 无实质内容,又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效果。 四是常态下的课, 即平实的课: 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 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 出的毛病就是过度准备, 这样教师很辛苦, 学生很兴奋, 到了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东西 背一遍, 表演一下, 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近年来科技的进步, 学校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 学校大多数老师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背投电视或 大屏幕, 一到公开课就一定要有课件, 学生就一定很活跃, 却忽视了该节课的教学目 的和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 花花绿绿一大片, 教师的任务就是点点鼠标, 学生的任务就是看红火热闹, 大量的内容一闪而过, 脑袋里却是空空如也。一言概之: 老师学生都处于非正常状态, 简直让人不敢恭维。难怪有的老师戏噱说多媒体变成了“倒霉体”。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课堂有 其自身的价值, 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要有相互的交流, 相互的讨论, 相互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相互构成, 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 上课时, 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 教师要尽量做到旁若

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 怎么评价一节课的好坏

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怎么评价一节课的 好坏 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 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 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 自主学习好处多,争先恐后避蹉跎。 八仙过海神通异,各领风骚招术活。 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如果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实施.对教学过程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然而,这些要求都是原则性的和理想化的。到了具体的操作层面,教师普遍的感觉是无所适从。因此,从操作层面弄清“什么样的课力-是一堂好课”,这是学校教师最希望明确的问题。事实上,由于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我们确实很难一下子就明确无误地提出“—堂好课”的标准。再者,由于学科的差异.地区的差异.构成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和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差异,“好课”的“个性”色彩非常突出。如果硬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本身就显得幼稚可笑。我校的教师.教研员和教育一线工作者对大量的、现实的课堂教学进行的剖析和研究,包括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争论,对—堂好课的理性思考和一些非常有见地的理性概括,概括出新课程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如下: 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 1 ) 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是经历了课程改革初期阵痛后所作出的最理性的概括。 由于各门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很难一下子转化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加上原有经验体系一一其中有些是教师通过较长的教学经历所积淀,有些是经过世代传承并不断强化所凝固—对尚在建构之中.还非常稚嫩的新的经验体系的强大惯性冲击;加上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的心理作祟,再加上社会上严重的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对教师的影口问,使我们本应该圣洁无比的教育领地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作秀的课堂教学,尤其在公开教学和举行“评优课”的时候。这些虚假作秀的课,追求的是虚情假意的表演,危害的是“诚信”的道德风范和学生真情实感的学习过程,毒害的是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和他们的健康成长;最为严重的,是使人们产生了对课程改革的怀疑甚至反感,破坏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于是,来自课改第一线的最强烈的呼喊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必须追求学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 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划训练的方法之中;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的碰撞和怀疑争论.体现在教师真情实的批评和表扬之中:体现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有胆魄的对一切权威的否定之中:体现在教师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的必要调整和舍弃之中的真实,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 (2)一堂好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群体的科学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群体学习方式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实事求是。该听讲接受就听讲接受,该观察模仿就观察模仿,该独立思就独立思考,该探索发现就探索发现,该小组讨论就小组讨论,该大组交流就大组交流,该动手实践就动手实践,该抄写就抄写,该背诵就背诵.该做不做,是不科学的。讲究实效。本着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负责,从班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各种学习方式可行性和产生的效应—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取.认知结构的有效构建. 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有效培育等,而不短期效应的一味讲授. 模仿记忆.机械训练,或形式主义的探究. 故弄玄的讨论.毫无价值的合作,等等。该否定的否定,该挤弃的损弃.不该做的而做了,这也是不科学的。 ( 3 )任何时期,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 轻松而又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基本素养.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追求。它体现在:组织艺术、引导艺术、合作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固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顺应”和“同化”艺术,真实的学习过程. 科学的学习方式. 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一堂好课最基的三个要素.

十位名师看好一堂课的标准模板

十位名师看好一堂课的标准 (一)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支玉恒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 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 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能够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 但它简练明确地表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 需要学习训练, 需要运用积累; 语文又是人文生活, 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 在语言实践过程中, 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 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 是 最重要的语文实践, 是实现语文积累, 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当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 还语文教学的原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 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 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论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 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

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 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 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 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 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 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 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 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 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 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在好的课堂上, 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 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但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 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 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 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 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 容决定形式。当然,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 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 试一试能够, 一以贯

一堂好课的标准

好课涉及的因素很多,课堂评价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课程标准是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各小组经调查后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思想: 任课教师必备的“六个好” 专家说,一堂好课要让学生觉得“小眼灿灿,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滔滔”。各位同学在各校工作的过程中,从中悟出,一堂好课必备“六个好”,才算成功的一节课。 一、上课带着好心情 有了好心情,就会脸挂笑容,步态潇洒。有了好心情就会生机勃勃,激情奔放。有了好心情就会思维活跃,迸发智慧火花,一个个金点子,妙方法,从天而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的幸福,关注幸福就是要关注孩子的心情。教师把好心情带进课堂感染学生,就会让学生愉悦幸福,兴奋激动,热情激岩。心弛神往,开启心智大门,驰骋想象空间。 所以,好的心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当我们跨进课堂的一刹那,我们应当常问:今天我的心情好吗?带给孩子们的是欢乐吗? 二、和学生建立好关系 有了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有浓浓的研讨氛围,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操作、尝试、讨论、质疑,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去探究,去合作,去发现,去创造。有了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才会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的生动场面,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潜能得到发挥,才智得到展现。 作为教师,我们既是长辈、导师、组织者、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融进学生群体,参与到学生中读书、讨论、游戏、玩耍,才能营造真正的和谐民主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基石,是学生主动参与、走向成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我们经常好问:教师是否真的走下神坛,走进了学生心灵? 三、创设好的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意创设一种不和谐,不平衡,从而触发学生弄清事物本质的迫切愿望,激发主动探究的思维动力。它不仅包含问题本身,还包含教师的启发、鼓励、暗示、点拨。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动态表现。无论创设的是故事情景,活动情景,还是游戏情景,动画情景,它都破开学生心灵的层层坚冰,泛起学生心潮的层层波澜,使学生凝神静思,小手高举,口若悬河;使课堂高潮岩起,笑声朗朗,掌声阵阵。 好的问题情景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当我们备完课,准备掩卷而息时,要常问:明天的课是否创设了最佳问题情景? 四、精心设计好点拨指导 主体,并不排斥“主导”。有精彩的“主导”,才有活跃的主体。导之得法,导之有序,导之宜时,导之得体,才有主体的充分发挥和精彩表现。导的关键在于抓住内容的选择,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向,合作的组织,动力的补充。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学生提出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点时,突出重点,指点迷津;在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多时,归纳筛选,切中要害;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组织讨论,指明方向。好的指导,总是抓住时机,哪怕是三言两语的导言,一个小小的提问,一句轻轻的点拨,一张图片的展示,都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困惑中得到解脱,迷惘中找准方向。 好的指导是学生学习路上的“航标灯”,是通向成功的“加油站”。让学生任凭风吹浪打,总是驶向求知知的彼岸。 五、及时给予好评价

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作者:陈海莲李小红万伟平编辑录入:wzhqa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衡量任何事物都会有一定的标准;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它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又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作为一堂好课,它的标准是什么?下面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不同学科的课堂,可能评价的标准不一样,一堂好课,从形式上精彩,从内容上丰富,从过程上流畅,从结果上优异,掌声和喝彩声不断;一堂好课,各有各的看法,我的具体看法是: 一、课是给学生上的,一堂好课,首先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 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道好菜,形、色、香、味样样俱全;老师就像厨师,学生就是食客;好菜要有诱惑力,如何吸引食客的胃口,学生要有食欲;也就是说老师的课要有魅力,让学生想学,该课是值得学习,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学习课”;学生对所学的课有兴趣;老师传授的正是学生想要的;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学生喜欢自己的功课,各取所需;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

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 二、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身怀绝技,要给人阳光,心里要装有阳光;能者为师;教师是一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三、一堂好课,要有各自的特色,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是课堂,没有个性就没创造,没有特色就不能生存,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点;科目不同,要求不一样,整齐划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所上的每一堂课,可能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

2021年一节好课的十个标准

一节好课的十个标准 欧阳光明(2021.03.07) 1、教师要充满激情。 不论教育怎样改革,教师在课堂上、在学习上的主导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总导演的角色是不会改变的。 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决定课堂的效果。 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 只有充满师生激情的课堂,才能振奋学生的精神,调动学生的情绪,开拓学生的思路,创造积极活泼的氛围,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要饱含兴趣,蕴育生机。 教师还要调动手段和方法,包括语言、技术和技巧,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解决问题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 能够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发现方法,发现过程,发现自己。使课堂兴趣蕴育着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生机。 没有兴趣的教学是没有效益的教学,没有生机的兴趣是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3、学生要主动、真动、全动。 反对纯讲授式的灌输式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的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里的互动,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要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索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表现出持续不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互动,要使学生真动,要使学生产生真正的疑问和问题,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分析、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认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过程和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里的互动,要使全体学生都动,要使全体学生都沉浸在积极的思考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师生互教,生生互教的学习局面。4、注重基础,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有所得,更能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发,思路得到开拓。 能够获得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有所悟,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 5、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每一节课,都要贯穿这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堂课上,几十个学生的智力、性格、情绪及知识基础是各不相同的,要使他们都学有应得,就得从各方面给予不同的对待。 从情感上要有不同的关注,从方法上要有不同的引导、指导,从难度上要有不同的设计,从目标上要有不同的要求,从发展上要有不同的期望,否则,一种态度,一个表情,一种难度,一种方法,一个要求,一个目标的千篇一律,决不能成为好课。 6、不再是教课本,还要走向实际和生活。

一堂好课的标准_高中作文

一堂好课的标准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感谢您的阅读! 1、一节好课,首先必须是真实的。现在,有些公开课,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气氛热烈,但是却是在演戏。我认为,这样的课,不管你的设计有多新颖,理念有多新颖,这都不能说是一节好课。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发动起来。 3、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4、要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看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了多少。可是一堂热闹的课下来学生们没有学到任何实际性的东西。这样的课意义何在?我认为一节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相应的知识,要让学生相应的能力有所提高。 5、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和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还要看师生双方互动的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导。从教师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适教。在课堂上学生能主动的探索,在交流时学生能无顾虑的进行交流,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练习时能得心应手。在质疑时能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并能提出

自己的一点有价值的问题。5、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情趣是一种高于兴趣的,内在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组讨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一节好课应该有思维的碰撞、有争论、有遇到困难的迷茫、有顿悟后的豁然开朗等等。我们在平时看课的时候,有些课看似顺顺利利,实际上这样的课没有“起伏”,没有思维的爬坡,不算是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应明确地显现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三种学习状态,即: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这应成为教师们教学中的重点。 6、好课应该给听课者一种美的享受。不仅学生学的好,而且,作为听课的老师也很有启发,觉得是种享受。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作者:梁恕俭 正如美学中对“美”的定义莫衷一是一样,一堂好课中“好”的标准也是难以界定的。因为界定的标准太多了,观测的角度太多了,评价的内容太多了,主观的判断太多了,所以,只能是见仁见智,各赋春秋。 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 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 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 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

一节好课的标准完整版

《一节好课的标准》 精选阅读(一): 一节好课的标准 顾明远教授认为世上有四种老师:深入浅出(轻负高效)型、深入深出(重负高效)型、浅 入浅出(轻负低效)型、浅入深出(重负低效)型,深入浅出型的课是好课。 崔允灏教授认为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德国体育教学专家海克尔教授:评价体育课的两条标准一是出汗,二是笑。 叶澜教授:一堂好课的标准⑴有好处的课扎实的课;⑵有效率的课充实的课;⑶有生成性的 课丰实的课;⑷常态下的课平实的课;⑸有待完善的课真实的课。 杨佐胡老师认为: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二、是学生的交流状态;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评价一堂好课就应是取得了对单位时刻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思考的结果。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聂海清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就粗不宜细。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好课的标准,即教师的教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主动用心。课堂体现出善于启发、主动用心,就是好课。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毓珣写道: 师本是一堂好课研究的错误基点,生本才是一堂好课研究的正确基点。一堂好课务必注意从掌握、学习、应用与创造四个层面进行综合思考。基于新课改背景,一堂好课应从学生发展度这一总标准与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需要、兴趣、应用、氛围与满意等分标准方面加以决定。师本抑或生本:一堂好课研究的两个基点。师本,即以教师为本,是一种以评价教师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生本: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阐释,生本即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以评价学生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以生本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强调的学生发展,是指每位学生在一堂课中身心各方面发生的正向变化的过程。在那里正向变化是指直接指向教育终极目的的变化。具体分析,学生发展包括:一是独立发展,二是主动发展,三是差异发展,四是全面发展,五是创造发展,六是持续发展。 一堂好课研究的双重视角:(一)层面:决定一堂课的优劣不能单纯从一个层面去进行,而就应从以下四个层面去综合思考:一是掌握层面,二是学习层面,三是应用层面,四是创造层面。(二)标准:1。总标准。一堂好课的总标准属于终结性评价。它以一堂课的结果为评 价客体,是对一堂课价值的总决定。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只有达成较高的学生发展度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用表达公式为: 学生发展度=(新增发展水平+已有发展水平)/已有发展水平 其结果有三:第一种结果,是学生发展度<1,则学生发展为负发展。这一结果说明这堂 课对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或好作用,而且起到了负作用或逆反作用。这堂课属于坏课,与其上还不如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