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应急预案

防范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应急预案
防范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应急预案

防范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认真做好防范流感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刘庄明德小学具体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全体师生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落实责任,确保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公共卫生,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校稳定。

二、防范原则:

(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对流感传染病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起灵敏的监测系统和完善的专群控制系统,坚决果断的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切断流感传染病向学校的传播渠道,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二)、分级负责的原则

学校在中心校的领导下,对学校流感传染病防范工作负总责,各处室、各年级、各班级要建立高效的工作体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准确沟通信息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流感传染病防范工作,同时严格落实领导流感传染病防范工作出现问题,贻误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要坚决追究当事人和部门领导的责任。

(三)、依法防治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依法作好流感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全体师生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流感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牢固树立学生利益高于一切,师生员工健康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防治流感传染病,形成无缝隙覆盖流感传染病的防治网络,使预防控制得到全方位的落实。

(四)科学防治原则

要不断总结流感传染病防治的成功经验,提高防治水平。要发挥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师生员工正确认识流感传染病可防、可治,消除不必要的恐惧,确保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坚持“五早”原则

预防和控制流感传染病要坚持“五早”原则,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观察、早治疗”的原则。控制传染病病源和可疑的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避免疫情蔓延流行。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积极动员师生自觉参与预防流感传染病

在流感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出现流行征兆前,要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以确保尽快进入预防控制工作状态。

1、发生流感传染病,教师要根据费县教育局的有关指示和学校的要求,在学校集中动员之后,召开会议,宣讲政策,深刻领会上级的指示

迅速制定本处室、本班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增强师生员工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2、充分发挥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全体师生参与防治流感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的积极性,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预防控制工作中去。学校要立即设立疫情监测点,立即开展监测与追踪管理工作。

3、动员工作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

4、流感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的各项准备,保证防治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对师生防治流感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1、学校利用宣传橱窗、校内广播、卫生健康课等多种形式,进行预防流感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及各处室、各班级的好做法、好经验,各班级也要办好防治流感传染病的班报。

2、要广泛宣传流感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使师生明白流感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引导师生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师生摒弃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异端邪说,认真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学习有关预防流感传染病知识。让师生了解什么是流感传染病,了解和掌握不同季节多发病的预防知识。

3、宣传工作要讲政治、讲稳定、讲大局、将科学,严格宣传纪律,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不得自行发布疫情和病例情况,不得宣传未经核实的社会传言,不准宣传无根据的治疗药方和药物,保证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4、要将流感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切实进入课堂师生均衡饮食,注意休息,加强锻炼,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换洗衣服、勤晒被褥,不用公用毛巾,不进三厅一吧,特别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三)、强化防治流感传染病的措施

1、建立师生健康状况晨检报告制度

如果流感传染病一旦发生,要严格按上级有关指示,立即建立师生健康状况晨检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师生中发生流感传染病,要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发现与疫情信息有关的情况要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和县教育体育局报告。

2、坚持追踪及随访制度

对发生流感传染病实行追踪制,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情况,班主任要定期了解学生病情,积极协助医务人员进行追踪观察。

3、动员全体师生,搞好环境卫生要彻底消除校园内脏、乱、差卫生死角,专人负责对教室、阅览室、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等人群聚集

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实施消毒处理,防止病源的滋生和传播。

4、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认真落实每天1小时大课间活动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由主要领导杨晔为组长的防范流感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全校防范流感传染病工作,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卫生教师亲自抓,班主任分管抓,切实把学校防范流紧抓好。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要严肃查处责任人的责任。

刘庄明德小学

防范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措施

为了减少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及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加强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特制定措施如下:

一、加强管理

1.各班级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学校实际和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制定出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与具体的防治措施,专人进行管理,明确职责,认真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传染病预防的监督与管理。

2.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和整治(如“三管一灭”等项工作),要对教学区、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在清扫的同时,还应采取灭蝇、灭蟑螂、灭老鼠的措施,坚决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3.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并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教育学生尽可能在校内用餐,不要食用“三无”食品,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宣传教育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以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提高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1.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2.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采用科普报刊、讲演、报告、座谈、建议等方式进行健康咨询活动,设立传染病专科门诊,具体进行咨询和治疗服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传染病防治机构的工作人员定期(每月1次)深入到学校教室、宿舍、食堂、检查食堂卫生、环境卫生、宿舍卫生。定期对校内饮食、饮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保护易感人群。

2.指导机构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室内空气、餐(饮)具、毛巾、玩具和其他幼儿活动的场所及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指导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应搞好小儿基础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传染病患儿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3.学生中若发观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腹疼、腹泻等症状应立即送校医院进行诊治,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校医院应随时掌握校区的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及时处理疫源地,指导病人消毒,进行跟踪观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5.保护易感人群。在校区内开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保护。

刘庄明德小学

突发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突发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udden infectiou s disease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突发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1 应急响应和终止 1.1 应急响应的原则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 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未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服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1.2 应急响应程序 1.2.1 甲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负责对病人、病原携带者, 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 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

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1.2.2 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 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 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1.3 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 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1.4 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 发性传染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特别重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

医院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按照甲类管理的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1N1流感以及新发现或突然发生,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人民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或其他传染病爆发或流行。一、编制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性非典型性股炎预防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以适应我院做为全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的需求,提高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2、坚决服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和协调,整合医院有效资源,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夯实工作责任,做到有备无患。 3、所有医务人员时刻牢记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尽量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掌握工作主动权。 4、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服从领导的决策和调度。 5、依法管理,对因分配任务执行不力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三、防控经费 医院设立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医疗救护设施完善,人才培训,防控物资储备等。 四、奖励 依据国家规定对参加突发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对医疗救护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医疗救护工作致伤,致残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抚恤;对拒不服人领导及畏缩不前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和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在上级各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医院成立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领导小组,负责集中处理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各项防控工作。 二、工作机构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治组、卫生防疫组、后勤保障组,各自承担相应工作及职责,统一指挥,共同完成预防、处理和善后工作。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副书记、工会主席 成员:办公室主任,医务科长、总护士长,质量办主任,院感染办主任,门诊部主任、总务科科长,防保科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日常工作。 主要职责: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工作;负责督察落实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根据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全院防治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2、医疗救治组: 组长:分管业务工作副院长 成员: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各临床科主任、护士长。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治方案,负责病例的会诊、救治方案的讨论、重危病人的抢救等工作;负责全院培训和医疗救治工作的督察。指导医务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剂防护工作。负责患者的留观、收治,完成在院期间的医疗救治工作。 3、卫生防疫组: 组长:分管防疫工作副院长

最新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应急预案

精品文档 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件》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 、普及各类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学生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完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

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精品文档 3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钟廷纯副组长:钟金水组员:全体班主任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应急预案的总指挥,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 、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学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 、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及时向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精品文档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1目的 为预防、控制公司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公司正常生产秩序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和《湛江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管辖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3工作目标 宣传普及突发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的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公司范围内突发传染病疫情。 4工作原则 4.1高度重视,预防为主。要清醒认识疫情防控形势,克服松懈和麻痹思想,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群众性防控工作的宣传,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加强各项防控措施的督促、检查和落实。 4.2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各部门建立一把手负责机制,对

于因工作马虎、监控不严、汇报不及时、处理方式不妥当等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和个人,将追究责任。 4.3突出重点,快速反应。突出抓好重点时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和重点群体的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控、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5组织机构 5.1公司成立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和落实公司突发传染病的应急防控工作。成员如下: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分管爱卫工作的公司领导 组员:后勤中心经理安质部经理、调度室主任、公司办主任、人力资源部经理、计财部经理、湛江港公安局调顺港区派出所所长、门卫队队长。 5.1.2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公司后勤中心,负责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的日常工作。 6职责 6.1公司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湛江市和上级政府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单位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6.2检查、督促公司各部门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2018传染病应急预案4篇

2018传染病应急预案4篇 为了有效地应对校内可能发生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学校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与控制疾病为中心,加强领导与组织,建立传染性疾病防控机制,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疾病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在我校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成立学校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检查、督促全校防控工作。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及时准确地把握学校疾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学校传染病防治与救护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部门,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四、应急反应与措施 学校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科学防病能力,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有传染病

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开展校园环境整治活动,保证教室及其它的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及时向镇、县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传染发生情况。 当出现疾情后,建立疫情每日“零报告”制度,由专门人员负责,每日向有关部门报告本校情况。 当学校内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后,学校即成立救护及防病工作临时现场指挥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根据疾病发生情况,与卫生部门配合开展隔离抢救及疾情现场处理工作,做好报告与响应工作。 1、报告: 当学校发现可疑疫情时,学校负责人按不同种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报教育局和街道政府。 2、响应: 一旦卫生部门通知学校发现确诊为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学校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临时现场指挥部,开展现场救治工作,按照县教育局《关于落实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通知》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消毒和隔离,严防疫情扩散,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xx中心校 3月 防传染病应急预案 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树立依法防控的思想,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好预防各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结膜炎、水痘等),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修订版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1 应急响应和终止 应急响应的原则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未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服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响应程序 甲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负责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性传染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特别重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特别重大以下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2 善后处理 后期评估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扑灭后,应急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奖励 院领导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参加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责任 对在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抚恤和补助

传染病应急预案

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医院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转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汪斌 成员:程文兰李延龄沈常满黄霞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院长报告,由院长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医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配备一定比例的公共卫生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五、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六、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咨询处,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地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乡镇、学校、农村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八、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转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 九、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完整版本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机构 ㈠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领导小组 组长:XXXXXXX(校长),电话:XXXXXXX 副组长:XXXXXXX(副校长),电话:XXXXXXX XXXXXXX(副校长),电话:XXXXXXX 成员:XXXXXXX 职责:根据传染病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本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措施,检查、督导学校各部门、各班级防控工作开展和落实。负责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校长室: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负责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 2.卫生室:对患者提供基本救护的同时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实施消毒。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病情况进行登记、检测与排查。 3.政教处:限制或停止集会等人群聚集活动,假期及长假后对学生流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如有到过疫区的学生,则对其进行跟踪观察,督促班主任坚持执行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卫生室联系。 4.办公室: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进行登记,查明缺勤原因。 5.总务处:做好保障措施,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做好防护用品等传染病防控物资供应,做好应急保障。 ㈡日常管理机构 卫生室具体负责学校日常突发传染病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市有关规定。 1.3工作原则 1.3.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1.3.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1.3.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2指挥机构及职责 2.1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永 副组长:吴昌飞青松王其营袁召波 成员:校委会其他成员及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人检查,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室)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2.2后勤保障组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新蒲新区第五十一小学2017年春传染病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次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和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工作应急预案。 本预案中的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可能会对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传染病防治工作在上级部门领导下,接受卫生院、疾控中心及卫生局等部门业务指导,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与职责 学校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工作制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级领导组成,并下设应急处理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汪荣刚 副组长:冯天龙 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专(兼)职人员:邓光伟 主要职责:

①当遇突发事件,及时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开展传染病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控制事故的损失和扩大。 ②组织召开处理传染病重大突发事件工作会议,确定临时救援工作组人员。 ③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护、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教学秩序的工作。 ④督促办公室对应急处理预案的执行实施情况。 ⑤检查督促全校各部门责任人做好各项突发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2、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冯天龙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①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向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并将指挥中心领导的决策及时传达。 ②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上级领导的指导与支援。 ③协调各应急部门之间的关系。 ④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故及应急处理的信息。 ⑤组织召开事故现场会议,具体负责现场处理工作。 ⑥协助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组织《现场救护知识》的培训及重点防范应急演练工作。 3、临时现场指挥部

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二)

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二) 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二)一、总则 1、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经济发展。 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3、突发性传染病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 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

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 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4、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突发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 1)、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5、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群防群控。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岚皋县中医医院拟文稿 岚中医〔2018〕号 岚皋县中医医院 关于下发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的 通知 各科室: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范我院突发性传染病的报告、诊治和控制等应急处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增宝 副组长:程海松周琳 组员:张远翠杨远红李海李明春

金廷利李方博查毅梅海 陈复兰祝志燕朱子琼白富强 张云刘秋泽 办公室设在公卫科,由张云负责日常工作 主要职责: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院突发性传染病防治工作,负责监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二、成立医院突发性传染病诊治专家小组 组长:程海松 副组长:李海 组员:李明春查毅梅海白富强 刘秋泽 主要职责:负责甄别临床诊断、医学观察病例,对医学观察病例及其他发热病例进行初步鉴诊及处理,与上级专家组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请求会诊,负责指导培训工作。 三、成立医院突发性传染病预防保健与疫情报告小组 组长:张云 组员:周琳张远翠杨远红梅海 李明春李海查毅 主要职责:负责指导突发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指导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健康保障、环境清洁工作,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负责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开展防治宣教,为职工提供健康保障。负责疫情上报工作。 四、物资安全保障组

组长:周琳 组员:李方博金廷利 主要职责:负责物资供应、后勤保障。制定防护、治疗物资、药品计划,并保证全部物资符合标准、运转正常、证件齐全,规范医疗垃圾处理,保障医疗秩序良好,医疗环境安全。 五、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医院感染办按照传染病监测、报告要求,进行监测、报告,保证监测、报告质量。 (二)当出现传染病疫情时,由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政府发布的传染病疫情预警级别,启动本院疫情监测、报告工作。 (三)发现可疑传染病疫情时,任何工作人员有责任向医院及时报告。医院及时组织专家小组调查、讨论。 (四)感染办为医院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 (五)感染办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规定的时限内以电话或网络直报的形式报告。 六、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和终止 (一)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应急响应级别或响应终止启动或终止本预案。 (二)启动程序: 1.根据预警要求,直接由领导小组启动。 2.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别启动消毒措施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篇二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订本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建立学校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2、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校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利用黑板报加强宣传,定期进行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学校要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并进行定期消毒。 5、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学校一旦发生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遵循分级处置原则,根据以下传染病应急事件的等级确认、划分进行处置。 (一)第一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 1)流感: 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38℃ ,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一个班级病例在 5 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60 例以上、 100 例以下。 ( 2)集体性发热事件: 在近 3 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一个班级病例在 5 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60 例以上、 100 例以下。 ( 3)水痘: 学校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 30 例以下。 ( 4)流脑: 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瘀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 ( 5)非典型肺炎: 学校出现体温﹥38℃ ,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状的非典型疑似病例。

传染病制度及传染病应急预案

天华儿童之家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督促家长按儿童年龄及季节完成防疫部门规定的免疫接种。 二、控制传染源: 1、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病人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人,及时登记上报。病原携带者亦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2、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适当管理,在观察期内不并班、不升班、不收新生、不转托幼园所。 三、切断传播途径: 1、配合防疫部门对托幼机构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2、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以预防虫媒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 四、保护易感儿童 1、握易感儿名单,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2、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强户外锻炼,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各类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提高本园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流行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园师幼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照上级的指示与精神,结合本园实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目的意义: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园教职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明确传染病流行时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及其职责,使应急工作紧张有序。 3、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将传染病流行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增强意识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范知识,提高全园师幼的防护意识,清理幼儿园环境卫生死角,协助防疫部门加强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做好缺勤幼儿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园长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3、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各层级人员逐级向上级负责。 4、快速反应、及时处理 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按照"四早"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

传染病制度及传染病应急预案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 二、控制传染源: 1、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病人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人。 2、及时登记上报有关部门。病原携带者亦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三、切断传播途径: 1、配合防疫部门对本机构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2、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以预防虫媒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 四、保护易感人群 1、握易感人员,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2、合理安排老人生活,提供平衡膳食,提高老人对疾病的抵抗力。

各类传染病应急预案及隔离制度为提高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流行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危害,保障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照上级的指示与精神,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目的意义: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职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明确传染病流行时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及其职责,使应急工作紧张有序。 3、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将传染病流行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增强意识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范知识,提高全体人员的防护意识,清理中心环境卫生死角,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中心预防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中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3、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各层级人员逐级向上级负责。 4、快速反应、及时处理 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按照"四早"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准确处置,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学校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编号:AQ-BH-08195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学校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 for sudden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chools

学校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㈠预防措施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特点,通过晨会、黑板报、宣传橱窗以及学校网站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性传染病的能力。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健康课,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4、落实晨检制度和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师生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早期表现,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汇报。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主义卫生运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学校食堂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上岗证,并注意个人卫生,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7、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制度。 8、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9、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汇报学校突发性传染病事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检查、治疗等工作。 ㈡现场处置及救援措施 各班主任在晨检中发现同一时间段有多人出现相同的不适症状,如发热、呕吐、出疹等,应及时向学校易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报告。

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各班班主任和生化教师 职责是: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本学校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协助学校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 1、组织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学校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对公众经常接触的部位和用品进行定期消毒。 2、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教师或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组织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保障饮用水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在疾病防控机构的帮助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体检和做好对学生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工作。 6、加强学校医务室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学习更新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五、监测 1、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形成校领导--校医--班主任--班长--宿舍长的学生健康监测网络。建立学生健康管理档案,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学校医务室要有就诊登记本,学校要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日常监测。由班主任或校医每日早晨观察、询问、了解、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做好登记。如发现学生中有发热、头痛、腹泻、呕吐、皮疹、黄

传染病突发事件或暴发疫情应急预案

XX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或暴发疫 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暴发疫情,尽最大可能防止或减少传染病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本案所指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是指: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疫情暴发状态;依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疫情暴发状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的新病种发生。 一、我院在做好预防、治疗的同时,配备足够的人员和器材,平时 要保持高度懈备,保持通讯畅通,疫情可能波及时24小时待命,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奔赴现场开展防治工作,保证疫情不扩散。二、我院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技术规章,立即起草制定防 治工作技术方案、救治实施方案等。并应对全体医务人员紧急动员、组织开展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病种的防治宣传资料和咨询服务: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重点单位的预防性监督检查;积极为有关部门开展防治、消杀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三、做好居民的防病宣传工作,组织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消灭卫生死角,确保居民环境卫生,并动员居民开展家庭和环境消毒。 四、抢救及预防控制应急设施建设 1、我院应备有应急专用的病室,用来收疑似病人,根据防病需要

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做到组织、人员、物资、技术“四到位”。 2、病人运送专用车辆,病人的诊治和转送实行就近治疗、专家会 诊、就地隔离、批准转送原则,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转送疑似或确诊的患者,必要时请市急救中心承担病人运送任务。 五、疫情监测和处理 1、我院公共卫生科要设置疫情信息网络,密切注意疫情动向,及 时提供疫情警报。 2、诊断和报告、隔离治疗原则逐级上报。 (1)各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对各类传染病不得漏诊、漏治。不具备诊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遇有可疑病例,不得自行 处理,要按传染病报告要求,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市疾控中心, 同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如一旦发生甲类传染病和甲类控制要求的乙类传染病的疑似或确诊病例应在市疾控中心指挥下,由乡或单位负责对病人的密 切接触者就地留观。 (3)在暴发疫情发生时,首例及诊断中有需要的病例立即报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由专家指导组确认。 3、疫情的公布:疫情有公布应遵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依法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疫情。 六、做好应对疫情的相关准备工作 1、建立紧急疫情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检测试剂、器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1.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危害,确保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2.范围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3.定义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4.内容 4.1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分类 4.1.1出现鼠疫和肺炭疽首发病例以及霍乱的暴发流行; 4.1.2乙类、丙类传染病大量发生或出现多例死亡病例; 4.1.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如心因性反应、群体性急性出血热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腹泻综合症、急性黄疸综合征和其他不明原因疾病); 4.1.4新出现的传染病; 4.1. 5.各种自然灾害过程中及发生后疾病的暴发流行。 4.2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组织架构及职责 4.2.1组织架构: 4.2.1.1.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4.2.1.1.1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院长担任。 4.2.1.1.2 成立应急办公室,设在医院办公室。 4.2.1.1.3成员由医院应急办公室、疾病控制科、医务部、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后勤部、器械科、保卫科、药学部、物资采购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4.2.1.1.3 成立传染病救治专家组。 4.2.1.1.4 成立临床应急抢救小组,由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消化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儿科、肾内科等相关临床科室负责急会诊的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医疗救治工作。 4.2.2 职责 4.2.2.1 领导小组: 4.2.2.1.1 负责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4.2.2.1.2 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时防范、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4.2.2.1.3 组织各方面力量处理突发事件,指挥应急救援,落实应急处理责任制,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 4.2.2.1.4 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和科室做好突发事件伤员或病员的救治处理指挥、协调、善后工作,及时发现、解决有关部门的问题。 4.2.2.1.5 每年至少组织1次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队伍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演练。 4.2.2.2 相关部门/科室及人员: 4.2.2.2.1 医院应急办公室: 4.2.2.2.1.1 负责全院各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的有效协调,确保领导的指示贯彻落实,协调各部门的人力、物力,保障临床工作的顺畅运行。 4.2.2.2.1.2 负责与上级行政部门的沟通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