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 内燃机原理电子教案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 内燃机原理电子教案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 内燃机原理电子教案长安大学

发动机原理

绪论

发动机的能量转换:燃料的化学能→热能→机械能

机械能、电能等-高级能源;热能-低级能源

《发动机原理》课研究:热能→机械能(转换效率:理论上小于100%)。

机械能→热能(转换效率:理论上可达100%)。

发动机:内燃机和外燃机

车用发动机:间歇工作式发动机

四个冲程中只有一个冲程做功,做功不连续。

燃气轮机:连续工作式发动机

一分类

(一)种类

1 往复活塞式(普遍)

2 转子式—汪克尔式(The Wankel Engine)

早在19世纪,就有人设想过,但泄漏问题是这种发动机发展的致命弱点。它结构紧凑,运转平稳,是高速车用发动机的发展方向之一。1956 年德国工程师汪克尔制造出样机。目前日本已用于小轿车上,时速200 km/h 左右。但光泄漏损失就要占30%以上。目前我国苏杭等地已经生产出了样机。与往复式比较应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往复式活塞在上下止点都稍有短暂的停留,与一般认为的观点相反,运动方向的这些改变并不影响它的效率;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固有的损失。旋转式比往复式的优越之处主要是几何形状上的紧凑性及由此而引起的一些优越之处,并非直接在气体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有何优越之处。

3 摆动活塞式(Rocking Piston Engine)

1979年日内瓦发动机展览会上,展出了瑞士索罗图恩的萨尔茨曼(W. Salemann )设计部门的摆动活塞式发动机。

4 斯特林(The Stirling Engine)

1816年由罗伯特-斯特林设想在气缸外部燃烧的一种热力发动机(外燃机),是现代发动机引人注目的一种。

5 自由活塞式(Free Piston Engine)

只相当于涡轮发动机的燃气发生器。

(二)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分类

我们这门课主要研究目前汽车上广泛应用的往复式活塞发动机。

1 按用途分类

(1)灌溉(抽水)用:点工况。

(2)电站用:n = const.,线工况,固定式柴油机或机组。

(3)船舶用:Ne = k n3(螺旋桨曲线),线工况,大型、低速柴油机。

(4)汽车、拖拉机用:变工况-面工况,中小型、高速柴油机。

(5)内燃机车:大型高速柴油机组。

(6)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建筑、石油钻探):多变型。

(7)坦克:V型、多缸机。

(8)飞机:星型(径向式),已基本不用。

2 按燃油种类分类

汽油机、柴油机。

3 按点火方式分类

自行着火(压燃式)、外源点火(点燃式)。

4 按工作循环分类

四冲程、二冲程。

5 按冷却方式分类

水冷、风冷。

6 按气缸排列分类

直列式、卧式、V型、星型(径向式)。

7 按气缸数目分类

单缸机、多缸机(2、3、4、5、6、8、10、12、14、16缸…)。

8 按转速分类

(1)低速:n < 500 [r/min]。

(2)中速:500 r/min < n < 1500 [r/min]。

(3)高速:n > 1500 [r/min]。

但没有明确的界限。

9 按增压分类

增压、非增压

10 按能源分类(代用燃料)

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醇、乙醇、二甲醚、氢气、植物油、电瓶、太阳能。

二优缺点

(一)优点

1 有效热效率高

蒸汽机11~16%,蒸汽轮机30%,汽油机30%,柴油机40%,增压柴油机46%以上。

2 功率范围广

Ne = 0.6~35000 [kW]。

3 比重量小,升功率大(体积小、重量轻)

比重量:柴油机3.7 [kg/kW],车用汽油机1.37 [kg/kW]。

4 起动性好

可很快达到全负荷。

(二)缺点

1 对燃料要求高:石油紧张,汽油、柴油价格高,要求一定的标号。

2 噪声、排污。

3 结构较复杂。

三现代发动机的发展

60年代以前:动力性,可靠性,耐久性。

70~80年代:经济性,动力性。

90 年代口号:清洁,经济,安全。

1 相关学科日益增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2 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三化)。

3 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4 使用计算机设计、计算零部件及其配合,精密、准确、优化。

5 设计、零部件生产商:分散→集中→分散。

由分散的小公司到集中的大型脱拉斯,如今又分散到小公司,其主要原因是优化产品,节省开支,降低成本。甚至象丰田、宝马这样的超级企业有时也需合作开发新产品。

6 电控应用日益增多,混合气制备更加完善。

7 检测设备与手段先进。

8 低排放的代用燃料发动机正在普及,零排放的正在开发并进入实用。

四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本课程以性能指标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律,研究提高性能指标的措施与途径。

(二)性能指标

1 动力性指标:功率、扭矩、转速。

2 经济性指标:燃料和润滑油的消耗量及消耗率。

3 运转性指标:冷起动性、噪声和排气品质。

衡量发动机的质量,还要考虑可靠性,耐久性,加工容易,操纵维修方便,

成本核算等,全面综合评定。

(三)工作过程

发动机冲程(四个):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热力过程(五个):吸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 燃烧→膨胀:能量转换过程。

(四)任务

研究热力过程,热力循环,整机性能。

明确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单位制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一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

§1-1 发动机理想循环概述

一 实际循环向理想循环的简化

(一)实际循环(以车用柴油机为例)

如图所示为车用柴油机的实际工作循环,它由5个过程组成。其中:0p 为环境大气压力。

1 进气过程0-1:00p p p p <→>。

2 压缩过程1-2:p ↑,T ↑。初期:工质吸热;后期:工质放热。

3 燃烧过程2-3-4:p ↑↑,T ↑↑。

4 膨胀过程4-5:p ↓,T ↓。初期:工质放热;后期:工质吸热。

5 排气过程5-0:0p p >。

(二)实际循环的简化

1 忽略进、排气过程。

2 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可逆绝热(定熵)过程。

3 燃烧过程简化为定容加热过程(2-3)和定压加热过程(3-4)。

4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

5 假定工质为定比热容的理想气体。

二 理想循环及其分析比较

(一)混合加热循环 — 车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1 循环特征参数 (1)压缩比

ε=v v 12

(2)压力升高比

λ=p p 32

(3)预胀比

ρ=v v 43

2 热效率

ηt v

v p

w q q q q q q ==-=-

+012121111 计算得:

ηε

λρλλρt k k k =-?--+--11

1111()()

3 分析

(1)ε为定值

λ↑ → ηt ↑;ρ↑ → ηt ↓。ρ = 1 → ηt = const .(汽油机,定容加热循环)。 (2)ε↑ → ηt ↑;当 ε = 20 左右时,ε↑ → ηt ↑ 不大。

柴油机 ε = 12~22。

提高压缩比ε,可以提高循环平均吸热温度,降低循环平均放热温度,扩大循环温差,增大膨胀比,所以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ηt 。

ηt ↑→e N ↑,e g ↓。

(二)定容加热循环(奥托Otto 循环)—

汽油机的理想循环

1 热效率

因为:预胀比 ρ==v v 4

3

1,

所以:热效率 11

1--=k t ε

η。

2 分析

ρ = 1 → ηt = const.。

ε↑→ηt ↑;当 ε = 10 左右时,ε↑→ηt ↑不大。 且汽油机容易爆燃,因此,汽油机 ε = 6~12。

(三)定压加热循环(笛塞尔Diesel 循环)— 船舶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1 热效率

因为:压力升高比λ==

p

p

3

2

1,

所以:热效率

)1

(

1

1

1

1-

-

-

=

ρ

ε

η

k

k

k

t

2 分析

(1)ε为定值ρ↑→ηt↓。

(2)ρ为定值ε↑→ηt↑。

(四)三种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比较

1 初态1相同,压缩比ε相同,加热量q1相同

ηηη

t v t m t p

,,,

>>

2 初态1相同,最高压力p max、最高温度T max相同,放热量q2相同

ηηη

t v t m t p

,,,

<<

§1-2 发动机实际循环

发动机理想循环加上各项损失后,即可分析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工质改变损失

(一)工质性质

理论上:理想气体,双原子气体。

实际上:燃烧前:燃料+空气;

燃烧后:燃烧产物。

(二)比热容

理论上:定比热容。

实际上:温度T↑→比热容C↑。

(三)高温分解

例:

C + O → CO +热量[+ O]→ CO2+ 热量

式中:CO 为中间产物,CO2为最终产物。

若遇高温,则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即高温分解:

CO2→ CO + O - 热量

这部分热量虽然在膨胀过程中还可能会释放出来,但由于活塞已接近下止点,做功效果变差,热效率下降。

二传热、流动损失

(一)传热损失

理论上:压缩、膨胀过程为绝热过程。

实际上:大量热量通过气缸壁传给冷却水或空气。

传热损失是发动机中的最大损失,占总损失量的30%以上。因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绝热发动机。

(二)流动损失

理论上:闭口系统,没有气体流动损失。

实际上:进、排气节流沿程损失,缸内进气、挤压、燃烧涡流损失。

三换气损失

理论上:忽略进、排气过程。

实际上:进、排气门提前开启,迟后关闭。而且有流动阻力。

换气损失中逆向循环所包围的面积为泵气损失。泵气损失包含在换气损失 之中。

四 时间损失

理论上:定容加热瞬间完成,定压加热速度与活塞运行速度密切配合。 实际上:燃烧需要时间。

五 补燃损失

理论上:加热瞬间停止,膨胀过程无加热。

实际上:虽然大部分(80%以上)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燃烧掉,但仍有小部分燃 料会拖到膨胀线上才燃烧,做功效果变差,热效率下降。

六 泄漏损失

理论上:闭口系统,无泄漏。 实际上:活塞气环不会100%严密密封,总会有些气体窜到曲轴箱中,造成损失。

§1-3 热平衡

总热量: Q T = G T h u 分别转化为

一 有效功的热量 Q E

e E N Q 3106.3?= [kJ/h]( 1 [kW/h] = 36

103.? [kJ]) 只有这部分热量做了功,是有用的,所以希望越大越好。一般,柴油机:

30~40% ;汽油机:20~30%。 令

q Q Q e e

T

=

二 传递给冷却介质的热量 Q S

T

S

s S S S Q Q q t t c G Q =-=)

(12 式中:G s 为发动机冷却介质的每小时流量 [ kg/h ],c s 为冷却介质比热容 [ kJ/kg ·℃ ],t 1、t 2为冷却介质的进、出口温度 [℃]。

三 废气带走的热量Q R

Q G G c t c t q Q Q R r k pr p r R

E

=+-=()()

21 式中:G r 为燃料量 [ kg/h ],G k 为空气量 [ kg/h ],c pr 为废气比热容 [ kJ/kg ·℃ ], c p 为空气比热容 [ kJ/kg ·℃ ],t 1、t 2为进、排气温度 [℃]。

四 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Q B

Q Q q

Q

Q

B T r b

B

T

=-=

()

式中:ηr为燃料效率。

五其它热量损失Q L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L T E S R B l t e s r b

=-+++=-+++

()()

发动机热平衡方程式:

q q q q q

e s r b l

++++=1

§1-4 指示指标

p-V图p-φ图

发动机性能指标:指示指标,有效指标。

指示指标: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价工作循环的质量。

有效指标:以曲轴上得到的净功率为基础,评价整机性能。

示功图:发动机缸内压力p随气缸容积V(p-V图)或曲轴转角φ(p-φ图)变化的图示。

一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一)指示功W i

一个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

应该:非增压:21F F F i -=;增压:21F F F i +=。 因为:F 2不容易测量,实际将F 2归到机械损失中考虑。 所以:F F i =1。

b a F W i i ??=

式中:a b ,为横、纵座标比例尺。

指示功大,说明:①气缸工作容积大;②热功转换有效程度大。为突出后者,比较不同大小发动机的热功转换有效程度,引入平均有效压力的概念。

(二)平均指示压力p i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它是一个假想的动力性参数:

p W V i i h

=

式中:h V 为每缸工作容积。

981~686,=柴i p [kPa],1180~784,=汽

i p [kPa]。

二 指示功率N i

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若:缸数i ,每缸工作容积V h [m 3],冲程数τ,平均指示压力p i [Pa],转速n [r/min]([rpm])。则:

N W i n p V i n

i i i h =???=

60230ττ [W] =?-p V i n

i h 30103τ

[kW]

若:每缸工作容积V h [L],平均指示压力 p i [bar]。则:

N p V i n

i i h =

300τ

[kW] 三 指示比油耗和指示热效率 (一)指示比油耗g i

单位指示功率的耗油量。

g G N i T i

=?103 [g/kW ·h]

式中:G T 为每小时耗油量 [ kg/h ]。

(二)指示热效率ηi

ηi i

i

W Q =

式中:Q i 为做W i 指示功所消耗的热量。

ηi i u

g h =?36106

.

式中:h u 为燃料的低热值。

50.0~43.0,=柴i η,200~170,=柴i g [g/kW ·h]。

40.0~25.0,=汽i η,340~230,=汽i g [g/kw ·h]。

§1-5 有效指标

一 有效功率和机械损失功率 (一)有效功率N e

单位时间所做的有效功。

N p V i n e e h =?-30103τ

[kW]

式中:p e 为平均有效压力。

(二)机械损失功率N m

发动机内部损耗的功率。

机械损失包括:发动机内部摩擦损失;驱动附件损耗,如:机油泵、燃油泵、扫气泵、冷却水泵、风扇、配气机构;和泵气损失等。

N p V i n m m h =?-30103τ

[kW]

N N N e i m =-

式中:p m 为平均机械损失压力。

二 有效扭矩M e

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

602n

M N e e π= [W]

3

10602?=n

M e π [kW] ≈M n

e 9550

[kW]

三 平均有效压力p e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由于:

N p V i n e e h =?-30103τ [kW]

N p V i n i i h =?-30103τ

[kW]

所以:

p p N N e i e

i =

p p p e i m =-

p M V i e e h =314.

τ

[kPa] p M e e ∝

883~588,=柴

e p [kPa],981~588,=汽e p [kPa]。

四 升功率和比重量 (一)升功率N l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功率。

N N iV l e

h

=

=?-p n

e 30103τ

[kW/L]

(二)比重量G e

发动机净重量G 与所发出有效功率N e 的比值。

G G

N e e

= [kg/kW] N l ↑,G e ↓ → 发动机强化程度高。

26~11,=车柴l N [kW/L],9~4,=车柴e G [kg/kW]。 15~9,=拖柴l N [kW/L], 16~5.5,=拖柴e G [kg/kW]。 55~22,=汽l N [kW/L], 4~35.1,=汽e G [kg/kw]。

可见,汽油机的强化程度要比柴油机的高。

五 有效比油耗和有效热效率 (一)有效比油耗g e

单位有效功率的耗油量。

g G N e T

e

=?103 [g/kW ·h]

式中:G T 为每小时耗油量 [ kg/h ]。

(二)有效热效率ηe

ηe e

e

W Q = 式中:Q e 为做W e 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

ηe e u

g h =?36106

.

40.0~30.0,=柴e η,285~218,=柴e g [g/kW ·h]。 30.0~20.0,=汽e η,380~285,=汽

e g [g/kW ·h]。

由此可见,柴油机的热效率比汽油机的高,经济性比汽油机好。

§1-6 机械损失

一 机械效率ηm

对于不同类型的发动机,绝对损失大的,其相对损失却不一定也大。必须有一个衡量标准,故引进机械效率的概念。

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ηm e i e i m i m

i

N N p p N N p p ===-=-

11 N N e i m ?→↑η 性能好,所以应尽量提高ηm 。 85.0~7.0,=柴m η,9.0~7.0,=汽m η。

二 机械损失的测定

(一)倒拖法 — 只能在电力测功机上试验

在压缩比不很高的汽油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发动机与电力测功机相连。起动发动机,冷却水温度、机油温度达正常值。然后使发动机在给定工况下稳定运转。切断发动机的供油(N p i i ==00,)。 将电力测功机转换为电动机使用,在给定转速下倒拖发动机,并维持冷却水温度和机油温度不变。由于此时N N m e =-,因此从电力测功机上所测得的倒拖功率N e 即为发动机在该工况下的机械损失功率N m 。

(二)灭缸法 — 仅适用于多缸机

当发动机调整到以给定工况稳定运转后,先测出整个发动机的有效功率N e 。之后,在柴油机油门拉杆或齿条位置、或汽油机节气门开度固定不动的情况下,停止向某一气缸供油或点火。调整测功机,使发动机恢复到原来的转速,重新测定有效功率N e ,1(其余五个气缸的有效功率),N e ,1必然小于N e (一缸熄火),两者之差即为灭掉缸的指示功率N N N i e e ,,11=-。因为

N N N N N N N N N i i i x e m e m e e ,,,,,()()11111=-=+-+=--。逐次灭缸,则

整台发动机的指示功率为N N N i i x

e e i x =∑-=1(),,其中x 为总缸数。

如果各缸负荷均匀,则仅测一个缸,即灭火一次即可,N x N N i e e =-(),1。这样,整个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功率为N N N m i e =-,机械效率为ηm e i N N =/。

其它还有示功图法,油耗线法等。

三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一) 转速

其中:c m 为活塞平均运行速度。

p m 与c m 几乎呈直线关系;ηm 与n 似呈二次方关系。

n ↑→惯性力↑→活塞对缸壁的侧压力↑→轴承负荷↑;

→各摩擦副相对速度↑ → 摩擦损失↑; →泵气损失↑,驱动附件损耗↑。

→p m ↑→ηm ↓。

若要提高转速来强化发动机,则ηm 将成为主要障碍之一。

(二)负荷

发动机的负荷 — 柴油机:油门拉杆或齿条位置;汽油机:节气门开度。 转速n 一定,负荷↓时,发动机燃烧剧烈程度↓,平均指示压力p i ↓;而由于转速不变,平均机械损失压力p m 基本保持不变。则ηm m

i p p =-

↓1,机械效率下降。

当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有效功率N e =0,指示功率N i 全部用来克服机械损失功率N m 。即N N i m =,因此,ηm =0。

由于车用柴油机普遍在高转速、较低负荷下工作,机械效率下降严重。因此,机械效率对于车用柴油机尤为重要。

(三)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润滑油粘度影响润滑效果,润滑油温度影响润滑油粘度,冷却水温度影响润滑油温度,即冷却水、润滑油温度通过润滑油粘度间接影响润滑效果。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应保持在80~95℃。

1 润滑油粘度(牌号)↓,冷却水温度↑→润滑油温度↑→润滑油粘度↓→润滑效果↑→摩擦↓→N p m m ,↓→ηm ↑。

2 润滑油粘度(牌号)↓↓,冷却水温度↑↑→润滑油温度↑↑→润滑油粘度↓↓→油膜破裂趋势↑↑→摩擦↑↑→N p m m ,↑↑→ηm ↓↓。

3 润滑油中杂质↑→摩擦↑→N p m m ,↑→ηm ↓。

要求:定期保养、清洗机油滤清器,5000~10000公里换机油。

§1-7 燃烧热化学

一 燃料的完全燃烧 (一)理论空气量0L

1 目的:1 kg 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L 0。

2 已知条件:1 kg 燃料中所含g C kg 碳,g H kg 氢气,g O kg 氧气。

汽油:g C =0855. [kg/kg],g H =0145. [kg/kg],g O =0 [kg/kg]。 柴油:g C =087

. [kg/kg],g H =0126. [kgkg],g O =0004. [kg/kg]。 3 化学反应方程式

C O CO +→22

H O H O 2221

2

+→

4 需要总的O 2量

C O CO +→22 H O H O 2221

2+→

1 kmol 1 kmol 1 kmol 1 kmol 1

2

kmol 1 kmol

1 kg 11

2 kmol 112 kmol 1 kg 14 kmol 1

2 kmol

g C kg g C 12 kmol g C 12 kmol g H kg g H 4 kmol g H

2

kmol

5 燃料中所含的O 2量

g O [kg] = g O

32

[kmol]

6 所需空气中的O 2量 = 总的O 2量-燃料中所含的O 2量

7 所需空气量(目的) (1)kmol

空气中氧气成分约占21%,所以:

)32

412(21.010O

H C g g g L -+=

[kmol/kg] (2)kg

空气的折合分子量为28.95,即 1 kmol 空气 = 28.95 kg 空气,所以:

)32

412(21.095.280O H C g g g L -+= [ kg/kg ]

(3)m 3

1 kmol 空气 = 22.4 m 3

空气,所以:

)32

412(21.04.220O H C g g g L -+= [m 3/kg]

(二)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

1 过量空气系数 α

α=L L 0

=

燃烧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量

完全燃烧燃料理论上所需要的空气量

11kg kg 表示混合气的浓稀程度。α大→混合气稀;α小→混合气浓。 一般,柴油机:α > 1;汽油机:α ≤ 1。 2 空燃比 A /F

A F L /=α0

=空气量

燃料量

表示混合气的浓稀程度。A /F 大→混合气稀,A /F 小→混合气浓。

(三)分子变更系数

1 理论分子变更系数μ0

μ02

1

=M M

=燃烧后工质的摩尔数燃烧前工质的摩尔数

μ0↑→容积变化大→膨胀做功好→ηt ↑。

(1)完全燃烧

μα00

1432=++

g g L H O

(2)不完全燃烧

μαα000

10211432=+

-++

.()L g g L H O

2 实际分子变更系数μ

μμ=++=

++M M M M r

r

r r 2101 式中:M r 为1 kg 燃料燃烧后残余废气的摩尔数,r M L r =/α0为残余废气系

数。

二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一)α ≤ 1 — 汽油机

1 假设燃料中的C 燃烧全部生成了CO 和CO 2。其中CO 是中间产物,即不完 全燃烧产物。CO 2是最终产物,即完全燃烧产物。

2

CO CO C g g g +=

2 化学反应方程式

C O CO +→1

2

2

C O CO +→22

H O H O 2221

2+→

3 需要总的O 2量

C O CO +

→12

2 C O CO +→

2

2

g CO kg g CO 24 kmol g CO

12

kmol g CO 2 kg g CO 212 kmol g CO 212

kmol

g CO kg

g g C CO -2

24

kmol g CO

12 kmol

H O H O 2221

2+→

g H kg g H 4 kmol g H

2

kmol

4 燃料中所含的O 2量

g O [kg] = g O

32

[kmol]

5 空气中的O 2量 = 总的O 2量-燃料中所含的O 2量

0211

2412432

022.()αL g g g g g C CO CO H O =-++-

021*********

02

.()αL g g g g g C H O C CO =+--+

=-+=+-0212424102112432

002.[.()]L g g L g g g C CO C H O

所以:

g g L CO C 22402110=-?-.()α

g L CO =?-2402110.()α

g g g C CO CO =+2

6 分析

(1)当L L =0时,α = 1,A F L /=0 g g g CO CO C ==02,

(2)α↓→g g g CO CO C ><02,

(3)α↓→使g g C CO =时

02

=CO g ,C 全部生成CO 。此时的过量空气系数称为临界α值。记为αcr 。

所以:

αcr

C

g L =-

?1240210

. (4)α↓↓→αα

此时理论上g g C CO <,析出炭粒。一般柴油机的72.0~6.0=cr α。

(二)α > 1 — 柴油机

混合气混合不均匀,局部过浓或过稀,造成燃烧不完全。缸内情况十分复杂。

三 燃料和可燃混合气的热值 (一)燃料的热值

1 kg 燃料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 kJ ]。

高热值: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

低热值h u :不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

发动机缸内高温,水只能以气态存在,故应取不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 即低热值。

汽油:44100=u h [kJ/kg],柴油:42500=u h [kJ/kg]。

(二)可燃混合气的热值

H h M u u

=1

[kJ/kmol]

§1-8 发动机混合气的着火和燃烧方式

一 混合气的着火

(一)柴油机 — 低温多级自燃 1 t 1阶段 — 混合阶段

在压缩过程终了时,燃料喷入气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燃料遇到温度较高的空气,开始氧化,但速度缓慢,示功图上的压缩线没有明显的变化。混合阶段,为着火做准备。

2 t 2阶段 — 第一级反应

燃烧的实质是燃料的氧化反应,当反应速度很快时,火焰就会出现。经过t 1

(完整版)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学长呕心制作)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题答案 这是老师给的三份复习题和答案,答案基本都是在百度文库里找的,大部分都找到原题了,有一部分找不到原题不过找到了问的差不多的题目,还有一部分没有找到,大家自己翻翻书吧。 --Vlanes 2013.6.22 汽车运用工程-汽车安全性 二.1为什么前轮较后轮先制动抱死不易产生剧烈侧滑?后轮较前轮先制动抱死易产生“甩尾”现象? 答:如果前轮在制动力作用下还在滚动,而后轮已经抱死。若在制动惯性力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一定夹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后轮已经滑移,所以侧向力实际上只能作用在前轮上,由侧向干扰力与地面侧向形成的力矩使合力与车辆纵轴线形成的夹角增大,汽车回转趋势增大,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发生甩尾现象;如果前轮抱死,后轮仍继续滚动,则相应的力矩将使上述的夹角减小,车辆处于稳定状态,车辆将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既不易产生侧滑。 2某汽车制动时后轮抱死拖滑,前轮滚动,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如果在制动惯性力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后轮已经滑移,所以侧向力只能作用在前轮上,相应的力矩使车轮绕铅垂轴旋转,并使角增大,车辆回转趋势增大,处于不稳定状态。 3.某汽车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之比大于前后轴垂直载荷之比,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因为B1/B2> F z1/ F z2,且u=B/F z,说以得u1>u2,即汽车制动时,前轮先抱死后轮继续滚动,若在制动惯性力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一定夹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前轮已经抱死,所以侧向力实际上只能作用在后轮上,相应的力矩使上述夹角减小,车辆处于稳定状态,车辆将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即不产生侧滑。 4.某汽车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之比小于前后轴垂直载荷之比,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因为B1/B2< F z1/ F z2,且u=B/F z,说以得u1

长安大学各专业介绍

公路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 本专业培养公路、城市道路及一般桥梁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与管理,常用桥梁设计与施工及交通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方面的基本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或城建部门从事本专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桥梁工程) 本专业培养桥梁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铁路、城市与地铁桥梁的设计、施工、监理、维护与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城建或其它部门的交通基建系统,从事桥梁工程方面的勘测、设计、施工、监控、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 本专业培养公路隧道工程与岩土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学习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从事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部门或城建部门从事公路隧道工程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科研、施工及养护管理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基地班) 本专业培养具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岩土工程等学科领域内的宽泛的基本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的优秀、尖端型人才。 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桥梁设计、公路隧道与地下结构勘测设计及施工、养护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本专业学制六年,本科阶段学制4年,硕士阶段学制2年。成绩合格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毕业生主要在交通或城建部门从事本专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 本专业面向国际工程市场和国内外资贷款项目建设的需要,培养既掌握道路、桥梁及隧道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入学前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在基础课程培养阶段,将进一步强化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在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培养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方式授课。要求学生熟悉国际工程市场广泛使用的设计标准、施工规范,以及境内的外资贷款项目管理惯例,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在外语语言环境下从事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以及工程咨询的能力。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国际工程项目和外资贷款项目的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及咨询监理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交通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公路与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组织、交通管理与控制方面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交通调查与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后评价、投资分析等决策层面的工作技能和公路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交管设施、公交设施、安全设施、机电设施等工程层面的设计、运营维护与施工技术,能在交通部门、规划部门或公安部门从事公路交通与城市道路的规划、监理、设计、科研及组织管理及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学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除完成工科基础课程学习外,主要学习交通运输工程导论、交通工程导论、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规划、交通安全及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及停车管理、道路经济与管理、

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

1、主动安全性:指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2.附着率:令轮胎与路面间传递的切向力与地面垂直反力的比值称之为附着率。 3.侧偏角:是轮胎接地印迹中心位移方向与x轴的夹角,外倾角是垂直平面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4.侧偏现象:弹性轮胎受到侧向力时会产生侧向变形,因此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 未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方向。这种现象称之为弹性轮胎的侧偏现象。 5.汽车的操纵性: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的限制,能够正确遵循驾驶员通过操纵机构所给定方向行驶的能力。即:驾驶员以最小的修正而能维持汽车按给定方向行驶,以及按驾驶员的愿望转动方向盘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性能。 6.汽车操纵稳定性: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力图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外界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指汽车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两个性能是相互联系的,很难截然分开。所以,通常笼统称之为操纵稳定性。 7.稳态转向角速度增益:定义为汽车的稳态转向角速度增益,表示单位转向轮转角输入使汽车产生的转向角速度 8.不足转向:α1>α2 9.稳态转向角速度增益; 10.过度转向:α1<α2 11.中性转向:α1=α2,即转向半径R和转向角速度Wa与刚性路相等时具有中性转向的特性。 12.被动安全性:指交通事故发生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伤害和货物损坏的能力。 13.滑移率; 14、货物运距:是货物由装货点至卸货点间的运输距离,一般用千米(km)作为计量单位。 15、装载质量利用系数:载货汽车的实际容载量与汽车的额定装载质量、车厢尺寸物密度有关。其额定容载量利用程度用装载质量利用系数qz评价。Qz=mvVm/ qo式中mv ——汽车额定装载质量,t; Vm——汽车车厢容积,qo——货物容积质量。 16、牵引系数:—— -驱动轮静态反力,前(后)驱动时 17、零担货物:一次运输货物不足3t小批货物为零担货物。 18、比装载质量:说明某车型装载何种货物能够装满车箱,且能使额定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11级汽车运用工程复习题(附标准答案)

名词解释 1、车辆被动安全性: 2、运输枢纽: 3、汽车技术使用寿命 4、汽车容载量 5、比功率: 6、滚动阻力系数 7、车辆主动安全性 8、负荷率 9、汽车使用寿命10、同步附着系数 11、侧偏特性12、纵向通过角: 13、接近角14、制动力分配系数15、最小转弯直径16、离去角17、发动机的负荷率18、滚动阻力19、空气阻力20、加速阻力21、上坡阻力22、机械效率23、动力因数。 复习题 i对动力性的影响。 *1.分析汽车主减速器传动比 *2.为什么说汽车制动时,后轴先抱死比前轴先抱死危险性大? *3.汽车在制动时,在什么时候地面制动力和制动器制动力相等? 什么时候两力不相等? 两力的变化趋势如何? *4.汽车的转向特性有哪几种形式?作图分析具有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的行驶特点。 *5.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方法有几种? 各有什么特点? *6.汽车安全新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围绕哪三个领域? *7.汽车的驱动力是怎样产生的?请画出汽车的动力传递路线。 *8.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重点有哪几方面? *9.如何提高汽车的传动效率? *10.为了节油驾驶员如何合理驾驶汽车? *11.汽车运输对道路条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2.汽车安全新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围绕哪三个领域? *13.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方法有几种? 各有什么特点? *14.何谓汽车运输品质? 15、汽车行驶阻力有哪几个?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因素有哪些?分析这些因素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 16、何谓汽车发动机的外特性? 汽车的功率平衡? 17、汽车的驱动与附着条件是什么? 18、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有哪几个?其用途有何不同? 19、汽车行驶的驱动(必要)与附着(充分)条件是什么? 20、利用动力因数评价汽车动力性有何特点? 21、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2、根据要满足驱动轮附着条件的要求,如何选择最大传动比? 23、为什么汽车变速器各档的传动比是按等比级数分配的? 24、分析汽车主减速器传动比对动力性的影响。 25、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有哪几个? 26、满载汽车在小于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紧急制动和大于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紧急制动会发生什么现象? 27、汽车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8、空载汽车紧急制动与满载情况下紧急制动有何不同? 29、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是什么? *30、何谓同步附着系数?同步附着系数如何计算? 31、分析汽车制动侧滑时的运动状况。 32、何谓轮胎的侧偏特性? *33、怎样计算汽车的制动距离?P99(Y) 34、汽车纵向和侧向的稳定条件是什么?

汽车运用工程期末考试试题二

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期末考试试题二 一、解释名词(每题1分,共10分) 1.汽车工作能力 2. 汽车技术状况 3.汽车允许间隙 4. 汽车极限间隙 5. 故障树 6. 故障树分析法 7. 致命故障8. 严重故障 9.汽车诊断参数10. 汽车结构参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汽车可靠性指标有()、()和 ()。 2.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有()、()、 ()、()和()。 3. ISO2631用()值给出中心频率在()赫兹人 体对振动反应的三种感觉界限。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汽车传动系的功率损失有哪些?分析其影响因素。 2.说明变速器速比的确定方法。 3.为什么前轮较后轮先制动抱死不易产生剧烈侧滑?后轮较前轮先制动抱死易产生“甩尾”现象? 4.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汽车,因发动机过热会产生哪些问题?为什么? 5.发动机排出的三种主要污染物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已知车速V a=30km/h,道路坡度i=0.1,汽车总重G a=38000N,车轮动力半径r d=0.367m,传动效率ηt=0.85,滚动阻力系数f'=0.013,空气阻力系数C D =0.75,汽车迎风面积A=3.8m2 ,传动速比i0i g=18。求发动机的输出扭矩M e。 2.某乘用车总重G a=1000kg,汽车滚动阻力系数f'=0.013,汽车迎风面积C D A =0.8m2,车速V a=30km/h,传动效率ηt=0.8,汽油密度ρ=0.714kg/L(7N/L),发动机的比油耗g e=280g/kWh。求汽车上坡(i=0.1)时的百公里油耗。 3.汽车以48km/h紧急制动时的拖印长度为12m。求路面的附着系数(g取9.8m/s2)。 答案 一、解释名词(每题1分,共10分)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11级汽车运用工程复习题(附标准答案)

名词解释 1车辆被动安全性:2、运输枢纽:3、汽车技术使用寿命4、汽车容载量5、比功率:6、滚动阻力系数7、车辆主动安全性 & 负荷率9、汽车使用寿命10、同步附着系数11、侧偏特性12、纵向通过角:13、接近角14、制动力分配系数15、最小转弯直径16、离去角17、发动机的负荷率18、滚动阻力19、空气阻力20、加速阻力21、上坡阻力22、机械效率23、动力因数。复习题 *1 ?分析汽车主减速器传动比i0对动力性的影响。 *2 ?为什么说汽车制动时,后轴先抱死比前轴先抱死危险性大? *3 ?汽车在制动时,在什么时候地面制动力和制动器制动力相等?什么时候两力不相等?两力的变化趋势如何? *4 .汽车的转向特性有哪几种形式?作图分析具有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的行驶特点。 *5 .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6.汽车安全新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围绕哪三个领域? *7.汽车的驱动力是怎样产生的?请画出汽车的动力传递路线。 *8.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重点有哪几方面? *9.如何提高汽车的传动效率? *10.为了节油驾驶员如何合理驾驶汽车? *11.汽车运输对道路条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2.汽车安全新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围绕哪三个领域? *13 .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14.何谓汽车运输品质? 15、汽车行驶阻力有哪几个?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因素有哪些?分析这些因素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 16、何谓汽车发动机的外特性?汽车的功率平衡? 17、汽车的驱动与附着条件是什么? 18、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有哪几个?其用途有何不同? 19、汽车行驶的驱动(必要)与附着(充分)条件是什么? 20、利用动力因数评价汽车动力性有何特点? 21、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2、根据要满足驱动轮附着条件的要求,如何选择最大传动比? 23、为什么汽车变速器各档的传动比是按等比级数分配的? 24、分析汽车主减速器传动比对动力性的影响。 25、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有哪几个? 26、满载汽车在小于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紧急制动和大于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紧急制动会发生什么现象? 27、汽车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8、空载汽车紧急制动与满载情况下紧急制动有何不同? 29、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是什么? *30、何谓同步附着系数?同步附着系数如何计算? 31、分析汽车制动侧滑时的运动状况。 32、何谓轮胎的侧偏特性? *33、怎样计算汽车的制动距离?P99(Y) 34、汽车纵向和侧向的稳定条件是什么? 35、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36、为什么汽车拖挂可以节油? *37、汽车运行燃油消耗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分析题

安全性 1、为什么前轮较后轮先制动抱死不易产生剧烈侧滑?后轮较前轮先制动抱死易产生“甩尾”现象? 答:如果前轮在制动力作用下还在滚动,而后轮已经抱死。若在制动惯性力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一定夹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后轮已经滑移,所以侧向力实际上只能作用在前轮上,由侧向干扰力与地面侧向形成的力矩使合力与车辆纵轴线形成的夹角增大,汽车回转趋势增大,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发生甩尾现象;如果前轮抱死,后轮仍继续滚动,则相应的力矩将使上述的夹角减小,车辆处于稳定状态,车辆将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既不易产生侧滑。 2、某汽车制动时后轮抱死拖滑、前轮滚动,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受力情况分析,也可确定前轮或后轮抱死对制动方向稳定性的影响。 (a) 前轴侧滑 (b) 后轴侧滑 例图汽车侧滑移分析 例图a是当前轮抱死、后轮自由滚动时,在干扰作用下,发生前轮偏离角(航向角)。若保持转向盘固定不动,因前轮侧偏转向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与偏离角的方向相反, 起到减小或阻止前轴侧滑的作用,即汽车处于稳定状态。 例图 b为当后轮抱死、前轮自由滚动时,在干扰作用下,发生后轴偏离角(航向角)。若保持转向盘固定不动,因后轮侧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与偏离角的方向相同,起到加剧后轴侧滑的作用,即汽车处于不稳定状态。由此周而复始,导致侧滑回转,直至翻车。 在弯道制动行驶条件下,若只有后轮抱死或提前一定时间抱死,在一定车速条件下,后轴将发生侧滑;而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时,因侧向力系数几乎为零,不能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汽车无法按照转向盘给定的方向行驶,而是沿着弯道切线方向驶出道路,即丧失转向能力。 3、某汽车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之比大于前后轴垂直载荷之比,分析其制动稳定性。:因为B1/B2> F z1/ F z2,且u=B/F z,说以得u1>u2,即汽车制动时,前轮先抱死后轮继续滚动,若在制动惯性力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一定夹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前轮已经抱死,所以侧向力实际上只能作用在后轮上,相应的力矩使上述夹角减小,车辆处于稳定状态,车辆将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即不产生侧滑。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介绍分析(毕业生版)

交通运输为长安大学的老牌专业,国家级重点学科,在交通行业内认可度很高,保研和考研名校比较偏爱,前景不错。 我看了近几年的招生计划,交通那个运输类专业招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汽车学院原来是两个: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和交通运输(交通安全工程),现在招生计划只有一个交通运输。我问过汽车学院的人,现在汽车学院两个方向都有。猜测两种可能:1、两个方向合并为一个专业。2、先招进来再分方向。但是这个变化影响不大,不是太重要。 经管学院的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管理)在西藏地区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两个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对比: 一、汽车学院:优势:汽车学院就业背景相对较好,有汽车行业相关的企业就业优势,与经管学院就业重叠的领域如(运输管局招聘两个专业都可以去)汽车交通运输更受欢迎的概率较大,毕业就业平均工资高于经管学院。汽车学院总是想和公路学院争第一,所以作为长大汽车学院的学生相对优越感还可以。 劣势:各种工学、力学、制图较难,数学物理不好就有点痛苦。女生没有经管多(忠告:女生太多也不好),但交通运输在汽车学院已经算是男女比例较好的专业。 就业:具体就业单位不清楚,多有汽车行业的背景,感觉比经管好,刚就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官方:就业单位主要在汽车制造企业、保险公司和公估公司、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各主要省会城市。 二、经管学院: 优势:专业培养方案很好,去年是长安大学唯一一个专业某项审核通过的专业,国外一些热门国家承认该专业,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经管、公路汽车三个学院的专业课老师进行授课,概念上是一个非常牛逼而又底蕴深厚的专业。学起来较为轻松,只学习普通物理学和最基础的工程制图,难度低,压力小,学经济和管理,思维活跃,心态好,抗压能力强。 劣势:挺好的培养方案被现实给毁了,由于学生心态太好导致学习不认真,学习内容多为社会科学类,考试好多,但真正具有专业素养和思维的人较少,学习过程中学生抱怨严重。 就业:大多去了物流行业,各行各业的物流,如车企物流、药企物流等,工作性质多为物流中的运输环节和供应链环节,公交公司、地铁运营调度,还少数有进民航、铁路的,物资采购,招投标,销售渠道等。就业单位主要在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及相关单位从事运输规划、运输组织、管理决策、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各主要省会城市。

汽车运用工程

1.什么是汽车使用条件?它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并进行分析。 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2.道路分哪些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共5个等级。 3.货运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货运条件主要包括货物类别、货物运量、货运距离、装卸条件、运输类型和组织特点等。 4.概念:汽车运行工况、常用工况。 为了研究汽车与运行条件的适应性,通常采用多参数描述汽车运行状况,并称之为汽车运行工况。 汽车运行中经常出现的工况称为常用工况。 5.汽车运行工况研究一般步骤: ①选线②选参数③选择车辆④选择试验设备⑤选择驾驶员⑥运行试验⑦数据处理 6.汽车运行工况研究的目的意义: 找出汽车常用工况,分析常用工况的使用合理性及影响因素,并且寻求改善汽车使用合理程度的措施。 7.整备质量利用系数=汽车装载质量/汽车整备质量 填空题:解放车型CA1091,整备质量4250kg,装载质量5000kg,则整备质量利用系数为5000/4250=1.17。 8.汽车运行速度分布特征具有如下特点:

a.车速分布具有统计规律。市区运行车速分布是多种随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数具有正态分布的特征。公路运行的车速分布多为具有偏态特征的近似威布尔分布,常用威布尔概率纸法检验。 b.交通流密度是常用车速的分布范围和均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区运行条件下,车速均值多在20-30km/h,因各个城市交通状况而差异很大。市区车辆的平均车速受车辆本身结构和动力性能的影响不大。公路运行时,高速运行工况概率可达到50%以上。公路行驶车速主要受交通安全限制,并与汽车的动力性和平顺性有关。 c.常用车速偏低,反映出车辆动力利用率不高,造成车辆使用效率下降。常用车速也是油耗量最多的行驶工况,汽车节约燃料的重点应着眼于努力改善常用车速下的燃料经济性。 d.按时间统计,公路行驶车辆的高档利用率可达到92%-96%,低档只占1%-2%。市区运行,低档利用时间略有增加;公共汽车由运行方式所决定,空档的利用时间约占50%,而最高档的利用率明显低于公路行驶,其他各档的利用率高于公路行驶。因此,城市行驶车辆的低速挡齿轮和离合器片磨损高于公路行驶车辆。由于连续起步、加速、等速、滑行,应重视改善公共车辆发动机过渡工况的燃料经济性,并注意改善驾驶操作条件和提高驾驶技术。 e.汽车行驶的道路条件越好,功率利用率越低。节气门的开度经常处于20%-40%,发动机功率利用率约60%。在汽车运行中,发动机的转速不稳定工况,油耗比稳定工况高。 9.概念:

2011年长安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参考书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参考书目2201 高等土力学《高等土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广信《路基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方左英《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邓学钧《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何政、欧进萍 《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江见鲸、陆新征、叶列平 《弹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徐芝纶 《弹塑性力学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杨桂通 《应用弹塑性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徐秉业、刘信声 《工程弹塑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庄懋年、马晓士 路面工程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邓学钧、黄晓明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人民交通出版社,沈金安 《水泥与水泥混凝土》人民交通出版社,申爱琴 路基工程:《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邓学钧 《公路挡土墙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陈忠达 现代道路测设技术:《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杨少伟 《公路计算机辅助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朱照宏 现代道路管理:《高速公路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王选仓、石勇民 《道路经济与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周伟、王选仓 2206 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沈志云、邓学均,2008.12207 机械控制工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董玉红主编《自动化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 梅晓榕《自动化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 胡寿松《机械振动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闻邦椿等《振动力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倪振华《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历以宁主编,2000《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第二、三、四版均可《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周三多主编 ,1999《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 芮明杰主编,1999《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夏得钤、翁贻方《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刘豹主编2213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系统概论》2004年10月中国铁道出版社 陆化普等2214 地基与基础《基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周景星、王洪瑾、石虞民、李广信编,19962215 高等应用测量《高等应用测量》武测出版社 陈永奇等2216 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学》地震出版社,王妙月,2003《工程岩土学》(第二版)地质出版社 唐大雄,刘佑荣,张文殊,王清编,1999《工程地质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唐辉明编,20082219 遥感技术 《遥感原理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孙家柄2220 动力地质学原理《动力地质学原理》第二版 地质出版社 李淑达《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过镇海、时旭东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 王传志、滕智明 《钢结构设计原理》科学出版社 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耀春2223 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处理微生物学》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顾夏声、李献文I G Currie. Fundamental mechanics of fluids. 3rd Edition.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2003 《流体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望一,1995 《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 王大纯、张人权、史毅红等编著,1995 《专门水文地质学》科学出版社 曹剑峰、迟宝明、王文科等编著,2010 《地下水动力学》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郭东屏主编,1994 《水文地球化学》 地质出版社,钱会、马致远编著,2005201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2204弹塑性力学高等流体力学2224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2221钢结构2222 管理学水文地质学2225自动化控制原理2208 经济学2210 振动理论2209 2202 高等路基工程高等混凝土结构22032211 控制理论2212 2205道路工程基础2218 工程地质原理

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历年真题

2000年真题 一、解释名词(10分) 1最小离地间隙 2接近角与离去角 3纵向通过半径 4最小转弯半径 5相对附着质量QQ 568793640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考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我国对在用汽油车CO、HC排放测试是在怠速工况下进行的,而柴油机烟度测试在自由加速的情况下进行的。 2我国对在用汽油车CO、HC排放测试的取样方法是采用直接取样法。 3光化学烟雾是HC和NOx在太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产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 4汽车风扇噪声主要是空冷动力性噪声,它主要是由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组成。 5汽车的轮胎噪声是由轮胎花纹、弹性振动、轮胎旋转时搅动空气引起的噪声组成。 6汽车安全检测线上除了排放和噪声检测仪外,主要的检测设备是侧滑试验台、制动试验台、车速试验台和前照明检测仪。 三、判断题(10分) 1具有规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在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曲线之上,前轮先于后轮抱死。 2线与曲线相交,前后轮同时抱死。 3汽车重载比空载时的制动力稳定区扩大。 4为了使后轮不要出现先于前轮抱死的现象,同步附着系数应设计得大一些。 5盘式制动器的制动效能没有鼓式的好,但抗热衰退性要由于鼓式制动器。 四、简答题(40分) 1汽车车轮阻力有哪三部分阻力组成?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减少空气阻力,降低油耗? 3CO、HC和NO2空燃比的关系,绘图说明之。 4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按其变化过程分哪两类? 任选一类说明之 五、计算题(每一计算结果5分,共15分) 1某小轿车在高度公路上以100km/h车速行驶,若紧急制动时的t2`=0.1s(间隙补偿时间)t2``=0.3s( 制动力增长时间),=0.7(附着系数)g取10m/s2(重力加速度),求制动距离 2某小轿车Ga=1400kg,最大爬坡度i=30%,车轮半径r=0.3m,滚动阻力f=0.015,Mmax=132N·m(2200r/m),传动效率=0.87,求该车的传动系最大速比及上坡车速 六、从我国基本车型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力角度,谈谈加入WTO与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