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发表时间:2016-09-06T17:25:25.67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作者:雷琳

[导读] 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提高其智力水平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情商,也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全新课题。

(遂宁市船山区桂花学校遂宁 629000)

【内容摘要】:学生的情商,是指影响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能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更有利于高效率的学习。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商和谐评价

由于中国在情商方面的研究、应用较晚,再加上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独特环境,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孩子的智商教育,对情商教育知之甚少,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人就更少了。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发展学生美好、积极的情感,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情感教育”已倍受社会广泛关注,与此相对应,情感智商,即“情商”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极大兴趣。情商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提高其智力水平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情商,也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全新课题。

所谓情商,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知识的任务,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高效率的进行课堂教学。当然,在数学教学中,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商”。为了达到情商因素对智商因素的促进和补偿作用,教师要做很多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情感人,以心育人。具体做法可基于以下几点:

一、注重情商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学生在校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的,那么就必须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可以说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情商教育。我们当然知道在课堂中学科知识的传授是主要的,我们不能够为情商教育而情商教育,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情商教育的氛围,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中有意识和有目的地渗透情商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彼此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情感,能促进教师专心致力于教学工作,学生也不会产生恐惧心理,更不会带来过度的焦虑,反而会轻松愉快。教师和善热情的情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热爱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成果,要在热情中给予褒奖,或在委婉中指出不足。正确的主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成功都的“自我意识”,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给予鼓励和赞扬。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殷切的话语和“你能行”、“我相信你”“你很棒”等鼓励性语言启迪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真正的感悟到“我能行”,让学生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和谐课堂气氛的特征。

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您若变成孩子,便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瞬间成为乐园。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用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让我们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情的魅力。

三、优效的情感调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能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在教学正负数加法这课时,重点是能熟记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其应用。刚上课,我就开心的问大家:你们想不想当老板,拥有很多的钱?这时我发现全班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我让同桌为一组,合伙做生意,有赔有赚,赔了记做负,赚了记为正。看看最后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赔了多少,赚了多少。要有赔有赚,并且把计算式写下来。同学们开始算起了自己的生意账,课堂上气氛活跃,连几个平时成绩稍差些的学生,也都积极地在计算。学生们在自己的动手动脑中,很快得到了答案。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写下的算式,竟然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有理数加法,法则应该怎么说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规律。我又试着说了几道有理数加法的算式,让他们口答,他们都回答正确。这时,他们的脸上露出颇为得意之色,一是为自己找到了新知识的答案,二是为自己学会了新知识而从心里感到快慰,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数学评价,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数学课堂上,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我们就应该经常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关键的是还能发掘教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闪光点,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每一天组长查组员的知识掌握情况,每一周学生自由结组、互相检查。在每一章结束时,我会让学生每人出一张测试卷,发给同学们进行测试。长期下来,收益很大,减少了失误。我把传统上由教师执行的职能逐渐转交给学生,让学生轮流扮演某一职能的角色,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教学过程中的几乎全部角色,大大加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中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要持之以恒。

四、对学生进行鼓动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成功和失败不仅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信息,而且还可能对后续学习动机产生正性或负性影响。不少研究表明,成功体验对动机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课堂提问、演板练习、作业评讲、即兴表演、聪灵一刻等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