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2018年10月

1、语言相关论的基本观点是(A)语言决定思维

2、下面各项中属于标准元音的是(A )e

3、年画中常常画鱼和莲花寄寓的意思是(C)连年有余

4、正常情況下人出生时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是因为大脑中存在(B)语言获得机制

5、直接成分分析法的提出者是(D)布龙菲尔德

6、人的大脑左半球前部受伤,患者可能出现的语言障得是(C)基本上不能说话

7、《论语颜渊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说明在古人心目中,政治家的特点是A品行端正

8、儿童最初的语言阶段叫(A)非自控阶段

9、下面各项中与汉语有亲属关系的是(B)藏语

10、”我妹妹爱打乒乓球"的正确组合方式是(D)((我+妹妹)+(爱+(打+乒兵球)))

1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B)北方方言

12、下面各项属于符号的是(D)表示禁止通行的红灯

13、一种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社会现象(C)双语现象

14、中国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古学统称(D)小学

15、机器翻译要确定"1 am going to the bank"意思是我要去银行"而不

是"我要去河边",必须达到(D)语境平面翻译

16、下面各项中表达间接言语行为的是(A)能把书借给我吗?

17、财会人员所说的“呆账、坏账"属于(C)行话

18、下面各项中属于日耳曼语族的是(B)德语

19、俗谚有"一女不吃两家茶”之说这是因为(C)女子吃茶有定亲之义

20、下面词语属于汉语外来词的是(B)袈裟

名词解释:1、孤立语: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各种结构意义主要由词序和虚词等手段来体现。2、语言借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一种语言用了另一种语言的成分,就是语言借用现象,例如汉语中"沙发”从英语借入的借词。

3、正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第二语言规则是一致的,母语的语言规则对二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被称为正迁移。

4、串对:对偶句的前后两句意义相连叫串对。又叫做“流水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分析题1、分析下面这个对话中违反会话准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

甲:我们下午去逛街吧?

乙:晚上我得参加英语考试。

1、乙没有直接回答甲的问题,看似违反了相关准则,相关准则要求会话要说跟话题有关的话,不说无关的话。

2、乙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下午没有时间"我不能去逛街"。

2、分析下面汉字中包含的意符、声符和记号。

箕汉鱼裁

(1)箕:意符:其、(2)汉:声符:シ;意符:又

(3)鱼:意符(4)裁:声符:;意符:衣

简答题1、简要说明语音的物理四要素。

(1)语音的物理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2)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取決于声波的频率。(3)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取決于声波的振幅。(4)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取決于声音存在的总时间。(5)音质是声音的本质和特色,音质是不同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特征,任何语言都必须利用音质的特征来区别意义。

2、简要说明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1)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必须是有联系的,是指一个词语包含多个义项,也就是一词多义。

(2)同音词是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几个词,它们的意义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论述:1、试结合实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之间的关系。

(1)单纯词和单音节词

①单纯词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从音义结合的角度不能再分解。如汉语中的"人、病、咖啡、蜘蛛”。单音节词指只一个音节的词。

②单音节词一般都是单纯词,如"人、喝"等,但单纯词不一定都是单音节词,如连绵词“蟋蟀”、叠音词"“姥姥”、拟声词"叮咚”“等是双音节词,拟声词“噼里啪啦”、音译词“奥林匹克”是多音节词,。(2)合成词和多音节词

①合成词指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各自有意义的几个语素。例"道路"可分解成"道+路"两个语素。多音节词指由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②合成词和多音节词没有必然的关系,合成词大部分是双音节词如“开关”,也可能是多音节词如”平平安安";多音节词既可以是单纯词如”噼里咱啦”,也可以是合成词如"沉甸甸”。

(3)不同的语言中词的音节数量与词内构词语素数量的关系不同。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多数情況下,单音节词基本上都是单纯词:但单纯词不仅包括单音节词,也包括多音节词。

2、从语法的角度举例说明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从语法的角度来看,词的组合关系是指词与词之间的组合,词的组合关系一般又称为句法功能或句段关系,组合关系是种线性序列。词的组合关系形成词组。

一类是两个词的组合,即两个词合乎规则地结合在一起只有种关系就都是简单词组。简单词组可分为两大类:利用语序的语法手段的叫做基本词组;利用虚词的语法手段的叫做特殊词组。另一类是多个词构造的有许多关系的复杂词组可能有什么样的组合关系

①简单词组的组合,主要利用了语序的语法手段。

A:主谓词组。如"他很聪明B:动宾词组。如“修理汽车"。

C:偏正词组。如“个人电脑"。D:动补词组。如"洗干净”。E:联合词组。如“坚定沉着”

②特殊词组主要利用了虚词的语法手段

A:介词词组,如"在墙上”B:数量词组,如“一个”C:“的"字词组,如“吃的”

③复杂词组的组合关系,是词的组合的层次关系,如“中国革命的经验。

2、在语法组合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各个词,处在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从语法的角度看,词的聚合形成词类,其成员往往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不同的语言中各类词的分布有差异,总体看各种语言的词类划分特点有:共同词类和特殊词类、词类的大类和小类、典型词类和跨类词类。2018年4月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A)武汉话

2、下面各项属于符号的是(C)红绿灯

3、下列各词中的"子"属于成词语素的是(C)瓜子

4、明确提出思维決定语言这一观点的是(B)维果波基

5、汉字的“跑”是一个(D)形声字

6、靠先天遗传而得到的语言能力被称为(A)语言获得

7、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补,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采用的修辞是(D)借代

8、周代称“翁婿"为"男甥",反映出远古就存在(B)族外婚制度

9、人脑中掌管语言的是(A)大脑左半球

10、儿童语言发展的非自控阶段一般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的(A)前6个月

11、下面各项属于"威尔尼克失语症”患者的是(C)听不懂别人说话

12、甲骨文“逐"的字形表现了商代的(C)狩猎活动

13、“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属于对偶句中的(B)反对

14、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现在一般认为大约是(D)12-13岁

15、关于儿童掌握母语的“强化说”来源于巴甫洛夫的(B)条件反射理论

16、文字起源于(D)图画和契刻

17、格律诗的韵脚字应当用(A)平声字

18、让计算机能接受语言信号并做出回应动作或答复这种技术属于(B)语音识别

19、着眼于语言的思维功能研究的语言外围研究学科是(D)心理语言学

20、秦始皇名“政,秦代正月不叫正月,而叫端月”这是为了(C)避讳

21、下面各项中属于词的有(BCD)B转基因C、幼儿园D小女儿

22、下面各对词语中,能表现在同一语法位置上的有(ABD)A小孩一苹果B大-小D写-跑

23、老刘有三个孩子"的蕴含义可能有(BCD)B老刘只有三个孩子C老刘有不止三个孩子D老刘有孩子

24、医生安慰重病人说:“没什么大问题,好好回家休养”明显违反了(CE)C相关准则E质量准则

25、下面各项属汉字字体演变不同阶段的有(ABCD)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名词解释:1、反义词:指的是具有相反相对意义关系的一组词语,单独的一个词语无所谓反义词。

2、外来词:也叫借词,即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

3、言內语境:指与话语内部的语言要素相关的语境。

4、他源文字:指借用其他文字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

分析题:1、找出下面这句话的单纯词和合成词。

姑妈蹒跚着走了过来。

单纯词:蹒跚、着、走、了。

合成词:姑妈、过来。

2、以汉语为例说明孤立语的主要特点。

汉语作为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有:

1、不通过谓词词形变化表"时、体、态”,而是有丰富的表时态的助词(着、了、过等)、表语气的助词(的、呢、吗)等。

2、没有通过名词词形变化表“性、数、格",而特别突出语序和虚词的作用。

3、各种实词(名、动、形等)都没有词尾标记,词类和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简答:1、简要说明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差别。

现时意义有联系的是多义词,现时意义没有联系的是同音词。如“花钱"中“花”表示“耗费",“花朵”中“花”表示“可供观赏的植物”,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它们为同音词。“浓茶"中“浓“表示含某种成分多",“兴趣浓"中"浓"表示"程度深",意义之间有联系,它们为多义词。

2、简要说明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1)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变化发展的联系是各不相同的

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其次是语音,语音系统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语法是语言成分的组织规则,每项语法规则都支配着整个类型的语言成分,新词语的产生和旧词语的消失一般不会立即引起语法规则的改变。

(2)不平衡性还体现在统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的不一致:可能在有的地区变,在有的地区不变;或者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比如汉语可能式动补结构,普通话说“打不过他”,南方方言则说“打他不过"。

论述:1、什么是句法手段?说明下面三个例子各是通过什么句法手段表现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的老师一一我和老师

洗衣服一一洗干净

客人来了——来客人了

句法手段指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句调。

(1)"我的老师"和“我和老师"是通过虚词来表现不同语法意义。虚词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虚词不同,语法意义不同,虚词"的”表示领属关系,“和"表示并列关系。

(2)"洗衣服"和“洗干净”是通过语类选择来表现不同语法意义。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洗衣服"是动宾结构,“洗干净“是动补结构(3)“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是通过语序来表现不同语法意义。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汉语常用词语的顺序表示语法关系。“"客人来了"是主谓关系,“来客人了"是动宾关系。

2、从下列材料中分析汉语普通话儿化韵的作用

头-头儿(领导)眼-眼儿(小孔)一点(一点钟)-点儿

画-画儿盖-盖儿活-活儿

米粒-米粒儿门缝-门缝儿小鱼-小鱼儿儿

化韵作用主要有:区别词义、区別词类、表细小及可爱的感情色彩。

(1)第一组体现了儿化韵可以区别词义的作用。"头-头儿(领导)、眼-眼儿(小孔)、

一点(一点钟)-一点儿"中只改变了词的意义,并没有改变词类。

(2)第二组体现了儿化韵可以区别词类的作用。"画-画儿、盖一盖儿、活一活儿"中“画、盖、活"都是动词,"画儿、盖儿、活儿"都是名词。

(3)第三组体现了儿化韵可以表细小及可爱的感情色彩的作用。"米粒-米粒儿、门缝-门缝儿、

小鱼-小鱼儿"加上儿化后,词类和词义均没有发生变化,只起到了可以表细小及可爱的感情色彩的作用。2017年10月

1、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一个出现这是语言结构的(B)线性特征

2、汉语拼音的声母g、k、h都是(A)舌面后音

3、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苏美尔人发明了(D)楔形文字

4、普通人要掌握一门外语必须通过(C)语言学习

5、“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減弱”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D)比喻

6、汉语普通话中[a][Q][A]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具有(c)互补关系

7、下面各项属于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的是(A)数

8、双语现象是一种(B)社会现象

9、红袖添香伴读书”中的"红袖”属于借代中的(C)以特征代本体

10、我爸爸爱看电视"是按(我十爸爸)+(爱+(看+电视)这样的方式组合的这体现了语言符号的(A)层次性

11、亲属语言之间存在着(A)语音对应关系

12、“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采用的修辞格式是(C)排比

13、《说文解字。女部》:“姓,人所生也。”说明"姓"产生于(B)母系社会

14、现行汉字是一种(B)意音文字

15、旧时称妻子为"贱内、批荆、堂客"是一种(C)贬称

16、区分语言研究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是(B)索绪尔

17、下面各个词语中,在普通话里必读轻声词的是(D)玻璃

18、格律诗讲究平仄这里的"平"指(A)声调为平声

19、汉语中的“站、胡同、蘑菇"借自(D)蒙古语

20、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同时使用基诺语和汉语这种现象属于(D)语言的并存

21、下面各项中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BCE)B俄语C英语E意大利语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C、[u] D、[e]

23、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学者经常使用的方法有(ABCDE)A翻译法B规则法C听说法D视听法E交际法

24、下面各项中属于语言产生必备条件的有(ABC)A人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B具备健全的发音器官 C入类社会已发展到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25、一种方言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的原因可能有(BD)B经济原因D文化原因

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连续出现的语言符号可以分解成原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即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3、正迁移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利用母语的语言规则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4、语料库:按照一定条件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大规模语言材料就是语料库。

分析题:1、分析下面几对辅音在发音上的不同。

[p]——[ph]

[m]——[n]

[ts]——[s]

答案:[p]不送气——[ph]送气

[m]双唇音——[n]舌尖中音

[ts]塞擦音——[s]擦音

2、找出下面汉字中包含的意符。

基汗符休题

答案:土,氵,竹,人,木,页。

简答:1、偏正词组有哪两种类型?

偏正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中心语是体词,修饰语是定语;另一种中心语是谓词,修饰语是状语。

2、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直接言语行为指说话人直接通过话语形式的字面意义来实现其交际意图的言语行为,与句子类型和词语的选择关系较为密切,如“感谢您的帮助"直接实施感谢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指说话人的意图不是由话语的字面意义直接表示出来的言语行为,其往往是用一种句子类型来表达另一种意图的言语行为,如“能把门关上吗?”用疑问句表示请求。

论述:1、从下面例子分析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的不同。

吃水果吃食堂吃火锅吃利息

语法关系意义是指语法结构体现的意义,由语法结构赋予,比如上面“吃水果"“吃食堂"“吃火锅"“吃利息”都是动词+名词构成的动宾结构,其语法意义是"动作和支配”。

语义关系意义是指语义结构带来的意义,由语义结构赋予比如"吃水果"是“动作+受事","吃食堂"是"动作+处所","吃火锅"是“动作+工具”,“吃利息”是“动作+凭借”。

2、什么是复合词?什么是派生词?找出"广场上胖乎乎的小姑娘挥舞着双手往前跑的样子真是可爱”这句话中所包含的复合词和派生词。

复合词是指由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的词。派生词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的词。

复合词:广场,姑娘,挥舞,双手

派生词:胖乎乎,样子,可爱

2017年4月

1、汉语属于(A)孤立语

2、“种花"的“花"和“花钱”的“花”是(C)同音词

3、苏美尔人发明了(A)楔形文字

4、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常常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叫(D)语言迁移

5、“郭明义是当代的雷锋"中“雷锋"属于借代中的(D)以专称代通称

6、“成立”和"建立“这两个词的词义区别主要是(A)理性意义不同

7、根据乔姆斯基提岀的假设,人的大脑中储存的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语言知识叫(B)普遍语法

8、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C)亲属语言

9、“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使用的修辞手法是(c)夸张

10、语言符号的能指是(B)语音

11、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主要出于(D)政治上的原因

12、诗歌属于(C)文学语体

13、纳西族语言称“大树"为"树母”“小树"为“树男”反映出古代纳西族曾经历过C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14、希腊字母属于(B)全音素文字

15、古代关于马的词很多如"駒"两岁马、"駣"三岁马、"(馬八)"八岁马这些词被称为(B)类义词

16、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出现这是语言符号的(D)线性特征

17、对"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的是(A)索绪尔

18、“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是(B)排比句

19、下面各词借自于汉代西域的是(A)葡萄

20、某一言语社团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社会现象叫(D)双语现象

21、下面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小学的有(ABC)A文字学B音韵学C训诂学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形声字的有(BDE)B澄D阶E词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儿童语言前阶段(语言准备阶段)的有(AB)A非自控阶段B咿呀学语阶段

24、下面各项中对社会方言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有(ABCDE)A行业B阶层C性别D年龄E文化程度

25、下面各项中,属于意译词的有(CE)C电话E银行

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任意性:语言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即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2、书面语:是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后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相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決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4、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側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人也就学不会说话了。

分析题:1、以下面几个组合为例,说明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烤红薯我想起来了鸡不吃了

消除歧义的方法有多种,最主要的是利用特定语言环境消除岐义,例如“烤红薯"可以通过添加上下文消除歧义,“他在烤红薯”、“他在吃烤红薯”就没有歧义;采用停顿、轻重音等语音手段也可以消除岐义,如"我想起来了“可以通过"起来"的轻读和重读区别意义;采用变化等语法手段消除歧义,如“鸡不吃了"可以变换为"鸡不吃食了"和"我们不吃鸡了"等格式区别意义。

简答:1、什么是词法手段?简要说明词法手段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词法手段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来表示语法意义的段。

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三个小类。

词形变化包括附加、屈折、异根、零形式;词的轻重音包括移动重音和轻声。

2、什么是合作原则?简要说明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

合作原则指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主要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

论述:1、利用以下材料分析什么是変量类型中的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电[tian]+报[pau]→电报[ tiampau]

面[mian]貌mau]→面貌[ miammau]

慢[man]慢儿[mar]→慢慢儿[maimar]

爸[pa]爸[pa]→爸爸[pab?]

豆[tou]腐[fu]→豆腐[touv]

东[to?]西[??i]→东西[to???]

同化指语流中本来不同的两个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彼此相同或相似。例如:电[tian]+报[pau]→电报[tiampau] 面[mian]+貌[mau]→面貌[miammau]

弱化指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例如:爸[pa]爸[pa]→爸爸[pab?]

脱落是指语速较快的语段里,一些弱化的音脱落

例如:豆[tou]腐[fu]→豆腐[touv] 东[to?]西[??i]→东西[to???]

2、举例说明合成词三种构词类型的特点。

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构词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通常有三种构词类型:第一类复合构词,由词根和词根构成词的方式叫复合构词。如“动静、黑板、司机"等,构词语素均是有实际意义的词根。

第二类附加构词,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词的方式叫附加构词。如“桌子、老师"等词,“子、老"均为词缀。第三类重?构词,由同一个词根重叠构词的方式叫重叠构词。如“妈妈、刚刚","妈、刚"都是词根,进而叠加构词。

2016年10月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C)重庆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B)甲骨文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A)单词句阶段

5、“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B)妈妈

7、“在家休息”是一个(C)偏正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B)社会方言

9、"半两棉花一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C)语音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A)约定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C)基础方言

12、谈话体属于(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A)避讳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C)秦始皇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A)组合关系

17、音高取決于声波的(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A)反复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20、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B)语言转用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DE)

B一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D一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AD)A[a] D[o]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ABCE)A音乐 B舞蹈 C绘画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BE)B葡萄牙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ADE)A克隆 D沙发 E扑克

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所指:语言符号中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内容。

2、语系;按照语言的同源关系对语言进行谱系分类,凡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属于同一语系,语言谱系中最大的类为语系。

3、中介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它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4、机器翻译:指通过计算机把一种各语言自动翻译成另外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分析题:1、用汉语拼音为汉字注音并分析其音节结构(填表)

2、按照传统"六书"理论,分析下面汉字的结构

火、本、但、从、悲、上

答案

火:象形本:指事但:形声从:会意悲:形声上:指事

简答:1、根据句子的基本结构,说明汉语句子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基本特点。

根据句子的基本结构分类为句型类,分为完全主谓句、不完全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三种类型。

完全主谓句指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动词谓语句是最主要的主谓句类型,还有名词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不完全主谓句,指省略部分成分的主谓句,也叫省略句。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

非主谓句是指不需要或不能不出成分,或不需要依赖语境或上下文就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非主谓句2、简要说明礼貌原则的具体内容。

礼貌原则指处于相互尊重的需要,交谈双方在言语交际中应该遵守的语用准则。具体内容包括三条准则

一是得体和慷慨,要求会话中尽量避免有损他人和有利于自己的表达;

二是赞誉和谦逊,在会话中尽量少赞誉自己,多赞誉对方

三是一致和同情,在会话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与对方出现分歧和对立,增加相互一致性和共同点。

论述:1、什么是组合歧义?举例说明组合歧义的主要类型。

答案:组合歧义指同一类型的结构都可能具有某种岐义,可分为两类

一是语法结构歧义,这是语言片段序列相同而结构不同造成的岐义,分別为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两个学校的校长"结构划分可以为“两个/学校的校长"和"两个学校的/校长”,这是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学生家长都来了"中“学生"和“家长”既可以是偏正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这是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岐义

二是语义结构歧义,这是语言片段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相同,但仍存在岐义。“反对的是少数人”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一样,仍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少数人"是"反对"的受事,意为“反对少数人";另一种"少数人“是施事,意为"少数人反对”。

2、什么是成词语素?什么是不成词语素?分析下面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她宛然是那么一块纯然温润的碧玉。

答案:成词语素指某个语素虽然是语素,但有时也可以直接成词和独立使用。不成词语素指只能是语素,

是一般不能成词的语素。

她宛然是那么一块纯然温润的碧玉。

成词语素:她、是、那、一、块、纯、温、的、玉

不成词语素:宛、然、么、润、碧

2016年4月

1、下面各项可以充当北京话声母的是(D)[t]

2、下面各个音素属于元音的是(A)[o]

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音器官的是(C)肺

4、儿童语言发展到双词阶段,产生了最早的(D)语法能力

5、汉字"休"是一个(B)会意字

6、解释儿童语言获得的途径和条件的"天说”的理论基础是(A)语言遗传机制假设

7、”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采用的修辞手法是(C)比喻

8、汉族过年时福"字倒貼称福倒(到)了"这是一种(B)吉祥话

9、人的大脑两个半球不完全对称,大小略有差别,分工亦不同,这是大脑的(C)单侧化现象

10、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是(C)中介语

11、目前机器翻译中最难突破的是(D)语境平面翻译

12、“爱人"是一种(C)旁称

13、“孔夫子搬家——一尽是书(输)”采用的修辞手法是(B)双关

14、人脑中掌管人的语言的部分是(A)大脑左半球

15、通过先天遗传得到语言能力叫(B)语言获得

16、文字起源于(A)图画

17、“讨论体”属于语体中的(A)口语语体

18、患者症状为能听懂別人说话但基本不能说话,这种语言障得叫(D)布洛卡失语症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B)正对

20、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是(D)北京音

21、下面各项中第一个音节变调读为阳平35调的有(ABCDE)A有水B美景C雨水D土改E粉笔

22、下面各项采用直音法注音的有(BD)B亚,鸦去声D之,音枝

23、下面各项中表达间接言语行为的有(AC)A能把杯子递给我吗?C好冷的天!窗户怎么还开着?

24、下面各项属于礼貌原则准则的有(CDE)C得体和慷慨D赞誉和谦逊E一致和同情

25、下面各项属于单纯字符的有()A丁B木

名词解释: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4、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分析题:1、下面这些词都是汉语外来词,试以它们为例,分析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手段。

咖啡、沙发、苏打、新西兰、北爱尔兰、啤酒、加农炮、芭蕾舞、基因、香波、黑客、可口可乐、俱乐部答案: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纯粹音译,如例词“咖啡,沙发,苏打”;第二种是半音译半意译。如例词"新西兰北爱尔兰、啤酒、加农炮、芭蕾舞";第三种是音译兼意译,如例词“基因、香波、黑客、可口可乐、俱乐部”。

简答:1、简要说明语义的模糊性。

语义的模糊性指语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语义的模糊性不是语义的含糊,它出现在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其本质是边界不明。

2、简要说明语言转用和语言混合的区别。

语言转用是在民族接触和融合过程中一个民族的全部就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改说另一民族语

言的现象。语音混合是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起,产生一些语言部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典型的是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

论述:1、举例说明词类划分标准有哪些。

词类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形态标准,即根据词形变化来区别词类。这种标准对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适用。第二种是意义标准,即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第三种是分布标准,即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词类本质上就是这种聚合关系的类。

2、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指语言单位之间的组合,组合关系又叫句段关系,组合关系是一种线性序列,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互相关联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中,组合关系一般又称为句法功能。

在结合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

聚合关系在组合关系中分析和体现出来,组合在聚合中找到材料。聚合关系中的成员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

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 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 文字的前身是( C )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 派生词中包含( B )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 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 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 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 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 ???C.人D.民 10.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09年01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的各种语言中来自于古斯拉夫语的是(C ) A.拉丁语B.德语C.保加利亚语D.罗马尼亚语 2.在中国教自幼讲藏语的藏族孩子学汉语,这属于(D ) A.来源语教学B.基础语教学C.第一语言教学D.第二语言教学 3.提出语言决定思维观点的学者是(A ) A.萨丕尔B.洪堡特C.乔姆斯基D.利奇 4.舌位后高圆唇元音是(B ) A.[i] B.[u] C.[y] D.[o] 5.汉语北京话的语流中,“慢慢儿”的实际读音是[maimar],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A )A.异化B.弱化C.同化D.强化 6.下列各项中属于惯用语的是(B ) A.众人拾柴火焰高B.一把鼻涕一把泪C.醉翁之意不在酒D.过河拆桥7.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单纯词的是(B ) A.蜘蛛沙发teacher B.玻璃芙蓉dogs C.猩猩仿佛unhappy D.爸爸桌子worked 8.乔姆斯基开创的语言学被称为(A )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语言哲学C.历史语言学D.结构主义语言学 9.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红灯就会马上停车,这是一种(A ) A.感性思维B.逻辑思维C.发散思维D.推理思维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B ) A.人们可以任意使用或创制语言符号 B.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C.利用语言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 D.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11.下面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借词的是(B ) A.狮子超级市场马力 B.葡萄巧克力克隆 C.德律风热狗黑匣子 D.钢琴塔拷贝 12.声音的高低决定于(A ) A.频率的大小 B.声波的形式 C.气流的强弱 D.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认知语言学参考资料 Aitchison, J. 1987.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 Anderson, J. R. 1983.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Cambridge, MA: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Anderson, J. R.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New York: W. H. Feeman and Company. Bach, K. 1987. Thought and Reference.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Barsalou, L. W. 1982. Context-independent information and context-dependent information in concepts.Memory & Cognition 10: 82-93. Barsalou, L. W. 1983. Ad hoc categories.Memory & Cognition 11: 211-227. Barsalou, L. W. 1987. The instability of graded 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the nature of concepts. In U. Neisser (ed.), Concepts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Factors in Categorization.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01-140. Barsalou, L. W. & B. H.Ross. 1986. The roles of automatic and strategic processing in sensitivity to superordinate and property frequenc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2: 116-134. Barsalou, L. W. & J. W.Hutchinson. 1987. Schema-based planning of events in consumer contexts. In P. F. Anderson & M. Wallendorf (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 ol. 14. Provo, U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114-118. Blakemore, D. 1987.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Oxford: Blackwell. 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Carston, R. 1988.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F. J. Newmeyer (ed.),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V ol. 3.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38-68. Croft, W. & A. D.Cruse. 2004.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4.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7.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分享 首次分享者:◇﹎ゞ丫丫℡已被分享1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语言学概论之一语言功能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功能与语言学的功用要区分开来。 向外看:交际工具 向内看:思维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言语) 句子的数目可以无限。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说话的单位是句子,语言的单位是从音位到句子的各级单位。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社会: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没有社会,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础。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辅助性的。 旗语,一些代码或标志是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交际工具,具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如红绿灯之于交通。 表情、身体姿势以及身体距离等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不以语言为基础,在交际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 当人在谈话时,如果他把双臂抱在胸前,就说明他想要在自己和对方之间设立“障碍”,是一种抗拒的表示。动物式的领地观念仍然存在于人类头脑中,在公共场合人们都会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在两个人说话时,如果一个人一只脚前伸,另一个人两脚平放,说明前者处于支配地位,因为他侵入了后者的“地盘”。在饭馆里,人们喜欢背靠墙壁,而面对开阔的位子,是因为他们喜欢“背后被保护”,同时视野开阔,“利于逃跑”。 手语分两种,如果是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比如聋哑人,属于语言;如果只是暂时的方便使用,仍有自己的第一语言,属于辅助语。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但现在一般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互相独立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最主要的工具。要注意区分工具和行为本身。作为工具,语言对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一般认为,东亚国家(中日韩)的小孩数学水平要高于欧洲国家,许多人从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原因。有实验显示这与这些语言的不同的组织数字方式有关: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含答案

试卷代号:1093 语言学概论(本) 模拟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 1. 音位变体 2.借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 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口头语言中 5.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6.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7.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昆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8分) ① [u]: ② Ea]: ③ [m]: ④ [x]: 9.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12分) ① going ②老乡 ⑧绿化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10分) ①学生和老师 ②空气新鲜 ③热烈欢呼 ④摆放整齐 ⑤阅读报纸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10分) He buys many books.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g,是ffA?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能够有不一样的变异、不一样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能够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能够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够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确定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01汉语言文学本科—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20分) 1、索绪尔 2、《马氏文通》 3、条件、自由 4、语素、固定短语 5、图画、线条 6、交际功能、文化录传功能 7、洋泾浜8、汉藏语系、印欧语系9、历时 10、职业11、慷慨原则、谦逊准则、同情准则 12、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0分) 1、C 2、A 3、C 4、B 5、D 6、A 7、A 8、D 9、A 10、D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语言规划: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了对语言进行管理而开展的各种工作的统称,又称为语文建设。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3、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4、语言同化:是指一种语言排挤或代替其他语言、使被排挤、被代替的语言消亡的现象。 5、语用学:是研究在一定的语境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科学。 四、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1、符号性。语言是一种符号,它的音义关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系统性。一是语言具有层次性,二是任何语言单位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生成性。人们可以利用有限的语言单位及规则造出无限的句子。 民族性。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等子系统中,都有自己的特色。 2、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它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是: 层次性。语义场有大有小,最小的语义场只有两个词语,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汇集为较大的语义场。 系统性。属于同一级语义的词语,其语义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一个词语的意义,取决于这个词跟哪些词语构成一个语义场。 相对性。一个词语属于哪个语义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3、规约性。语法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人们必须遵守语法规则,否则会妨碍交际。 抽象性。语法是不能直接被感知的抽象存在物,它隐藏在具体的言语活动和作品之中。 生成性。语法规则能指导人生成和理解无限多的新话语。 4、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各种发展变化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 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心理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 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这是语言发展的内在因素。 5、真实原则。在人们的交往中,讲真话是基本的行为准则。 适量原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不多不少,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也不使人感到重复罗嗦。 相关准则。要求所话的话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五、论述题(每个10分,共20分) 1、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二者有何差异? 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的大脑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具有全民性、非物质性和抽象性;言语是个人运用在特定情景能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具有个人性、物质性和具体性。 二者的差异表现在:语言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言语是具体的,是以语音作为其物质外壳的;语言是全民族共有的,言语是属于说话者个人的,具有个人的说话特点,在特殊的语境中有特殊的用法。语言是规范的,言语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语病或不规范的成分。 2、举例说明文字演变的趋势有哪些? 表音化。古老的文字都是表意文字。除汉字外,其他的古老文字都已经消亡;当今使用的文字几乎都是表音文字。如受汉字影响最大的日文、朝鲜文也成了表音文字。这说明表音文字是世界文字发展的方向,是今天建立新文字的选择倾向。 线条化。古老的文字直接来源于图画,有很强的象形性。为提高书写效率,文字都朝着越来越抽象化的方向发展,由图画型变成线条型。如汉字。 简便化。文字线条化、表音化本身是文字简便化的表现。而文字在线条化、表音化之后,仍存在简便化的趋势。例如汉字抽象化后,由于原来的笔画数量仍然很多,所以历朝历代都不断出现简化的俗字。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本课程通过介绍国外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使硕士研究生了解当代语言研究中功能学派的基本语言观,学会在句法、语义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心理认知角度来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在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教学上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每次课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答疑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基本教学内容 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1)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2)认知语言学的特征 (3)认知语言学的观念 2、范畴化问题(上) (1)概念范畴的本质属性 (2)范畴化的原型理论 (3)基本层次概念 3、范畴化问题(下) (1)认知模式与范畴化 (2)词语的多义范畴 (3)语言客体的范畴化 4、概念隐喻和隐喻概念系统(上) (1)Lakoff的“隐喻认知观” (2)概念隐喻的典型实例分析 5、概念隐喻和隐喻概念系统(下) (1)结构隐喻 (2)方位隐喻 (3)本体隐喻 6、意象和意象图式(上) (1)Langacker的“意象” (2)“意象”的典型实例分析 7、意象和意象图式(下) (1)Johnson和Lakoff的“意象图式” (2)“意象图式”的界定 8、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1)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

(2)功能学派关于“句法象似性”的观念 9、复杂性象似动因 (1)形容词的“级” (2)名词的“数” (3)偏正结构 10、独立性象似动因 (1)关于“名词融合”的问题 (2)关于“独立事件编码为独立子句”的倾向 11、次序象似动因 (1)时间顺序原则(PTS) (2)时间范围原则(PTSC) 12、对称象似动因 (1)语言的线性原则和对称表达 (2)对称象似动因的实例分析 13、重叠象似动因 (1)词语重叠的象似动因 (2)动词拷贝的象似动因 14、动因的竞争及象似性的减损 (1)象似原则和经济原则的竞争 (2)动因竞争的典型实例分析 15、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上) (1)常规关系与认知化 (2)词类范畴的家属相似性 16、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下) (1)“有界”与“无界” (2)空间范畴与空间关系 三、主要教学参考书 F.Ungerer and H.J.Schmid著,陈治安、文旭导读《认知语言学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刘润清、胡壮麟《认知语言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四、授课教师:吴为善 五、总学时:54学时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课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3.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 4.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属于。 7.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和帮助记忆。 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 9.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和汉语之间。10.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 11.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小学包括、和文字。 12.美国语言学家的《语言论》,奠定了描写主义结构语言学的基础。 1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展示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和规则性的矛盾统一。 14.语言符号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被称之为。 15.“约定俗成”这个成语出自,是语言观的一种体现。 16.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选词、、虚词和词形变化。 17.人们在说话时候,常常把豆腐发音为[touf],这种语流音变现象被称为。 18.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19.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汉语属于语系,德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语族。 20.中古汉语中声母为浊塞音和浊塞擦音的平声字在普通话中声母变为了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21.辅音的音质是由和发音部位所决定的。 22.“北平”现在叫“北京”,这在词汇发展中属于词语的。 23.本世纪初的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24.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26.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7.构成线性系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叫。 28.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音色、音重、音长和四个要素。 29.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变体。 30.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3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happinesses中的“happy”是词根,“ness”是,“es”是词

语言学概论中央电大01任务答案

语言学概论中央电大01任务答案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B.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有不同的特点。 C. 在现代社会,语言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显得弱了。 D. 没有语言,不会影响人类的思维行为。答案:B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人掌握什么样的语言,与他从小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B. 人类能说什么样的语言的能力是天生的,与动物不同。 C. 人的右脑主要控制形象思维活动。 D.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 答案: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具有共同特点。 B. 语言符号由形式和内容构成,内容决定了符号的形式。 C. 语音和意义是语言符号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 D. 语音形式与意义内容是互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内容。 答案:C 6. 从组合关系看,句子()与其它三类都不相同。 A. 小王跑得快。 B. 小张跳得高。 C. 小于觉得累。 D. 小刘打得好。答案:C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符号是一个系统,互相影响。 B. 聚合关系的作用在于类推句子。 C. 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 D. 组合关系的作用在于类推句子。 答案:B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是一种个人现象。 B.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C.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 D. 语言的社会功能在于把人和动物区别开。 答案:B 9. 下列各组词语,只有(C)组没有组合关系。 A. 海洋辽阔 B. 认真学习 C. 一个衣服 D. 几个花瓶 10. 语言符号和其它符号相比较,二者的共同特点是(D )。 A. 开放性 B. 线条性 C. 生成性 D. 任意性 11. 语言符号具有二层性,二层性的核心是( C)。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作者简介:曾杭丽,在读硕士,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08级,浙江·金华。邮政编码:321004 文章编号:1672-6758(2010)04-0094-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曾杭丽 摘要: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隐喻;认知语言学;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隐喻一直作为修辞学研究的内容,被当作是一种文 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它是以人们熟知或实际感知到的事物来表达未知的或抽象的事物。现代语言学,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研究呈现出了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学科的多元化态势。隐喻不仅仅被看成是作为修辞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现代隐喻研究是从一种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它对传统隐喻 研究提出了挑战, 以Richards ,Lakoff 和Johnson 为典型代表,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一隐喻和认知语言学 隐喻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的。美国著名的语言哲学家John R.Searle 曾经说:当我们谈到隐喻意义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推测语言使用者通过表面的语言表达所传递的真正含义。这说明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在词义表面的基础上揣摩对方的意图,即不断地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寻求相似、共鸣的东 西, 以求双方的交际能够顺利进行。20世纪80年代,La-koff 和Johnson 合著了一本名为《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指出语言是受控于整个隐喻思维系统的。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修辞和认知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域被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即隐喻中常被提到的目标域和来源域。Lakoff 认为我们对抽象事 物的理解和认知是建立在具体的经验或物质之上的, 几乎所有的人类的思维和语言都是隐喻形的。隐喻是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手段。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一事物具体认识来理解和感知另一事物。例如:Love is a journey.这是一个典型的隐喻。Love (爱情)作为隐喻中的目标域是一个完全抽象的事物,我们把它比 喻成可以亲身经历的一次journey (旅行), 即来源域。人们利用诸如此类的,在两个认知域中对相似事物的想象 以达到对客观世界中的抽象事物的真实理解、 感受和认识的目的。Slobin 也认为 :“语言通常是一具体的经历,通过隐喻的扩展来表达抽象的意义。 ”隐喻的本质决定了隐喻认知的思维方式必然是两个 不同语义互动。具体表现在隐喻是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投射和映现的认知方式过程。隐喻起源于对世界 已知信息的共鸣。隐喻的生成依靠背景和经验知识, 通过把不同的认知领域相互联系起来,刺激、引导认知主体 采取有效的认知策略,唤醒记忆储存与知觉表象,展开敏锐的对比和推理,将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投射映现到另 一个领域, 用熟悉具体的经验结构去说明阐释陌生抽象的经验域,最终达到对要认知的目标域做出正确的识别和认识。 二隐喻翻译中的一些策略关于隐喻的翻译,国内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谭卫国(1991)、柯平(1993)、丁树德(1996)、毛荣贵(2001)、谭震华(2002)、魏平(2003)、宋德生(2005)、袁礼,彭卓丽(2007)等。柯平先生指出在任何情况下,喻义都是应当保证传译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是说形象就不重要,只要有可能,译者就应设法传递原语的形象,或者 代之以译语读者较能接受的另一个形象, 作为补偿,在喻义和形象不能两全时, 应舍形象,保喻义。柯平先生提出了五种具体的翻泽方法:直译法;归化法;明喻法;直译加注法;概略或释义法。国外对隐喻翻释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当属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纽马克,他提出了七种翻译方法:直译法、套用法、明喻替换法、明喻加注法、意 译法、 删略法、直译加注法。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观点都很有代表性和实用性,但笔者将从直译、意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 1.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把出发语的独特的隐喻概念域映射方式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的翻译方法。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 家Eugene A Nida 主张“功能对等” 和“动态对等”,因为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却拥有诸多共同的因素,这些东西决定了在语言文学中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少相同的意境,因此,同一形象在使用不同语言的读者心目中能够引起相同的联想。所以对那些能引起同样感受的隐喻都可采用直译法翻译。 例1:Over the next six years ,the assailant would go on to rape five more women before unassailable DNA detectives would finally peg him as the perpetrator. 译文:在后来的6年内,他又强奸了另外5名妇女,直到无懈可击的DNA 侦探确认它就是罪犯。 例2: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so she can get what she wants. 译文:她是含着银匙生的,想要的都能得到。 例3: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 59·第10卷第4期2010年8月 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Vol.10No.4Aug.2010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语法 三、分析题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1)夕阳把远山照得通红 主语谓语 状语中心语 介宾述补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1)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动宾 定中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定中 动宾 2、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1)我打破了杯子。 1)我打破了杯子。——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被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我把它打破了。——我打破的是杯子。——杯子是我打破的。…… 2)我打破了杯子。——我没有打破杯子。 3)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了么? (2)我们找到了小王。 1)我们找到了小王。——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被我们找到了。——我们把小王找到了。——小王是我们找到的。——我们找到的是小王。—2)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没有找到小王。

3)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了?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关心的是他母亲。 ——被关心的人是他母亲 ——关心人的是他母亲 (2)虚构故事吓坏人 ——虚构故事把人吓坏了 ——虚构的故事用来吓唬坏人 (3)咬死猎人的狗 ——狗咬死了猎人 ——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4)鸡不吃了 ——鸡不吃食物了 ——我们不吃鸡了 5、用变换的方法辨析下列结构之间的差别。 (1)在池子里洗衣服--在池子里养金鱼 *把衣服洗在池子里——把金鱼养在池子里 *洗衣服洗到池子里——养金鱼养到池子里 这说明“池子里”仅仅是“洗衣服”这个行为的处所,但不必然是“衣服”的处所;与此相反,“池子里”既是“养金鱼”的处所,也是“鱼”的处所。 (2)在黑板上写字——在教室里写字——在火车上写字 字写在黑板上——字写在教室里——字写在火车上 (人呆)在黑板上写字——(人呆)在教室里写字——(人呆)在火车上写字 以上变换说明:(1)“黑板上”是“字”的处所,不必然是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2)“教室里”是“写字”的行为发生的处所,但不必然是“字”的处所;(3)“火车上”既是“写字”行为的处所,也可以是“字”的处所。 五.问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