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更换引流袋操评分标准日期: 考核者:

项目评分细则分

目的10% 对引流患者进行护理,预防感染,增进患者舒适,促进

功能锻炼。

10

实施要点70 分评

10

1.了解病人病情、了解引流的时间及引流管的部位。

2.保护病人隐私及合作程度。

3.倾听病人的反应及认知程度。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失效

3

2

2

3 操作

前准

10分

素质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洗手液、治疗车、污物桶、治疗巾、口罩、

剪刀、引流袋、量杯、别针(或胶布)、止血钳、碘复、

棉签、弯盘2个、无菌手套、医嘱单

2

8

40

5. 核对

6. 向病人解释、评估

7. 戴口罩、准备物品

8. 戴手套

9. 铺治疗巾,摆体位

10. 夹管(先夹尿管、后夹引流管)

11. 管道衔接处规范消毒

12. 更换引流袋方法正确,无污染

13. 放去原有的引流液,用量杯准确记录

14. 松调节器,开放引流管

15 观察引流液是否通畅

16.固定引流袋,长度合适

17.取治疗巾、脱手套、洗手

18.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并整理床单元

19.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20. 用物处理正确

21. 观察记录准确

2

2

2

2

2

2

4

4

2

2

2

2

2

2

4

2

2 评价

10

1.定期更换引流管,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2.告知患者预防引流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不良情

况,以保持引流液通畅。

3.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高度低于引流切口,以防止逆行感

染。

3

3

4

注意事项20 1. 步骤正确,动作轻柔、稳、规范。

2. 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3. 病人无不适,无拉扯感。6 8 6

集尿袋更换评分标准

更换集尿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准备质量10 分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物品:护理盘、无菌棉签或棉球、消毒液、一次性垫巾、无菌集尿袋、一次性手套、止血钳、无 菌换药包一个(镊子2把)、手消液、必要时备安全别针。(少一种扣0.5分) 3、将物品按使用顺序摆放在护理车上。(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3 5 2 操作流程质量70分1、将物品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说明目的、方法,取得患者配合。(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 分) 2、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评估患者病情及尿液的性质和量。(未做不得分,少一项扣3分) 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检查尿道口有无分泌物。(未做扣2分) 4、手消毒,打开集尿袋及换药包并检查名称、包装有无破损、灭菌有效期等并按无菌包使用法打开, 铺垫巾与尿管下、戴手套,以无菌棉球(或棉球)蘸消毒液擦洗尿道口。(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5、加闭尿管,分离尿管与集尿袋。(一项未做扣2分) 6、脱去手套,洗手或更换手套,消毒尿管外口端,再消毒尿管内口端。(一项未做扣3分) 7、将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的引流管接头连接,开放导尿管,挤压尿管是否通畅。(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5分) 8、固定集尿袋的引流管,将集尿袋袋固定在低于耻骨联合的高度,撤去垫巾及原尿袋置于护理车下 层医用废物袋内。(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少一项扣3分) 10、规范洗手,记录。(少一项扣2分) 5 5 5 15 4 6 10 10 10 5 全程质量15分1、关心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做不到各扣2分) 2、无菌观念强,操作熟练(做不到不得分) 3、不污染患者衣裤及床单位(污染不得分) 4、观察尿液性质及尿量(未做不得分) 4 5 3 3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 并发症处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评估 (一)评估患者主要相关体征、配合程度。 (二)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等。 (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二、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 三、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1、引流管脱落 发生原因:(1)未妥善固定引流管,外露的管路呈游离状态。 (2)引流管预留长度不合适。 (3)躁动患者,发生自行拔管。 临床表现:引流管脱落;引流袋内突然无引流液。 预防:(1)管路出胸、腹壁等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下垫纱布,对外漏的部分做标记,皮肤上加用胶布固定。 (2)固定管路时要有足够的长度,为患者活动翻身留有余地。 (3)引流袋尽可能不要固定在床上,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活动。(4)指导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先妥善移动管路,再翻身,使其掌握移动管路的正确方法。 (5)全麻术后未清醒伴躁动者适当加以约束,躁动的患者专人陪护,以防自行拔管。 处理流程:迅速用纱布覆盖伤口安抚病人通知医生对需要重新置管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局部症状记录。 2、管路堵塞 发生原因:(1)引流管发生折叠、扭曲。 (2)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 临床表现:引流量突然变少或无引流液;有些患者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发热等症状。 预防:(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 (2)患者常做深吸气动作,以利于引流,如引流面斜面紧贴时要更换体位。(3)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应经常挤捏引流管。 (4)可采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留置导尿管尿道口护理评分标准

留置尿管护理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

相关知识: 导尿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控制: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及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2.插管前必须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3.集尿袋放尿等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4.维持持续的密闭无菌引流系统,不轻易分离导尿管和引流管,采集尿液化验标本时 应按无菌技术操作。如出现接口分离、渗漏、污染,应重新消毒后连接导尿管和引流管或更换。 5.引流管道不高于膀胱水平,避免导尿管和收集导管扭曲,规律排空集尿袋内尿液, 定期更换集尿袋,抗反流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或参考产品要求,尽量减少反复开启接口频次。 6.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用温开水抹洗会阴部。会阴部有伤口、分泌物多或有污染时, 用蘸取消毒液棉球消毒尿毒口,每日2次。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主张采用膀胱冲洗预防感染;遵医嘱更换或按导尿管材质更 换导尿管得频次;有感染者,建议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 8.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的目的。 尿道口护理注意事项: 1.在擦洗时,注意观察会阴部及会阴伤口周围组织有无红肿、分泌物性质和伤口愈合情况。 发现异常应记录,并及时向医生汇报,配合处理。 2.留置导尿管者,应注意保持尿管通畅,避免脱落,扭曲和受压。 3.每擦洗一个患者后护理人员应清洁双手,并注意将伤口感染者安排在最后擦洗,防止交叉 感染。 健康教育: 1.会阴有伤口的患者,应指导其取健侧卧位,避免阴道分泌物浸渍伤口,影响伤口愈合。 2.术后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会阴垫,每日进行外阴擦洗2次,大便后要及时 清洗会阴。 3.留置导尿管者,应指导患者翻身时注意防止尿管脱落或扭曲受压,注意保持尿管通畅。长 期置管者指导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用间隙性夹管方式,每3-4h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或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4.根据病情鼓励患者多饮水,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版本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 项目评分细则分 值扣分标准扣分 原因 得 分 目的10% 对引流患者进行护理,预防感染,增进患者舒适,促 进功能锻炼。10 做不到扣5 分 实施要点70 分评 估 10 分 1.了解病人病情、了解引流的时间及引流管的部位。 2.保护病人隐私及合作程度。 3.倾听病人的反应及认知程度。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失效 3 2 2 3 未做不得 分,完成不 好酌情扣 分 操作 前准 备 10分 素质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洗手液、治疗车、污物桶、治疗巾、口罩、 剪刀、引流袋、量杯、别针(或胶布)、止血钳、碘 复、棉签、弯盘2个、无菌手套、医嘱单 2 8 一项不合 格、差物 品、放置不 合理扣一 分 操 作 流 程 40 分 5. 核对 6. 向病人解释、评估 7. 戴口罩、准备物品 8. 戴手套 9. 铺治疗巾,摆体位 10. 夹管(先夹尿管、后夹引流管) 11. 管道衔接处规范消毒 12. 更换引流袋方法正确,无污染 13. 放去原有的引流液,用量杯准确记录 14. 松调节器,开放引流管 15 观察引流液是否通畅 16.固定引流袋,长度合适 17.取治疗巾、脱手套、洗手 18.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并整理床单元 19.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20. 用物处理正确 21. 观察记录准确 2 2 2 2 2 2 4 4 2 2 2 2 2 2 4 2 2 未做不得 分,完成不 好酌情扣 分 评价 10 1.定期更换引流管,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2.告知患者预防引流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不 良情况,以保持引流液通畅。 3.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高度低于引流切口,以防止逆 行感染。 3 3 4 注意事项20 1. 步骤正确,动作轻柔、稳、规范。 2. 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3. 病人无不适,无拉扯感。6 8 6 每缺一项 扣2分

导尿的知识点、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女病人留置导尿术 【目的】 1.对排尿困难、尿潴留及尿失禁的患者引流尿液 2.下腹部或骨盆手术病人术前、中及后排空膀胱 3.正确记录危重、休克等病人的尿量 4.为膀胱肿瘤病人进行膀胱内注入药物进行化疗 【操作流程】 服装,鞋帽整洁 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评估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操作前准备 洗手,戴口罩核对解释,环境准备,屏风遮挡 病人准备保暖,放置体位,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 尿垫垫于臀下 清洗外阴(口述) 第1次消毒液擦拭阴阜至大阴唇(顺序中左右) 第2次用消毒液擦拭小阴唇(顺序左右中)初步消毒 擦拭范围及方法正确 开包,戴手套 插管前准备铺洞巾,排列用物 检查尿管,连接尿袋,润滑导尿管第2次消毒(顺序中左右中,手固定)备无菌消毒液棉球 插管,见尿后再插管5—7cm 插管 给气囊注水(空气),向外轻轻牵拉尿管 挂尿袋,二次固定清理用物 操作后协助病人穿衣裤,整理床单位 针对性强,嘱咐有关事项撤去屏风,开窗 介绍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健康宣教 处理洗手,脱口罩,记录 【注意事项】 1.留置导尿期间,严格无菌操作。导尿管要定时夹闭、定时放尿。 2.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ml,防止出现虚脱和血尿。 3.集尿袋中的尿液应及时倒掉,倒尿时,不可将集尿袋末端提高,以防尿液逆流。 4.一次性尿袋每周一、四更换,导尿管每个月更换一次,经常清洁外阴部,防止感染。 5.长期留置尿管者,每日会阴护理2次,膀胱冲洗1-2次。

女病人留置导尿评分标准

知识点 一、插入尿管的长度 1.女病人插入尿道4—6cm。 2.男病人插入尿道约15—20cm。 3.气囊导尿管见尿后再插入5—7cm。 二、导尿的禁忌症:急性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急性附睾炎、月经期 三、预防尿道损伤 1.导尿管难以插入时不要勉强。 2.若有溢尿不要盲目更换导尿管。 3.尿管固定气囊注射液按照尿管型号标识注水。 4.注意尿管固定气囊的位置。 5.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6.减轻患者烦躁,活动不宜过大。 四、预防尿路感染 1.切断医源性感染的途径。 2.保持病人尿道口清洁。 3.集尿袋不可高于病人尿道及膀胱。 4.每月更换一次导尿管。 5.及时观察尿液性质。 6.每周一、四更换及尿袋。 五、会阴护理液配制:0.01%新洁尔灭配制方法(100ml生理盐水+ 0.2ml原液) 六、尿潴留病人一次性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ml,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七、男性病人导尿时遇到的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男性尿道两个弯曲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评估 (一)评估患者主要相关体征、配合程度。 (二)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等。 (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二、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 三、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1、引流管脱落 发生原因:(1)未妥善固定引流管,外露的管路呈游离状态。 (2)引流管预留长度不合适。 (3)躁动患者,发生自行拔管 。 临床表现:引流管脱落;引流袋内突然无引流液。 预防:(1)管路出胸、腹壁等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下垫纱布,对外漏的部分做标记,皮 肤上加用胶布固定。 (2)固定管路时要有足够的长度,为患者活动翻身留有余地。 (3)引流袋尽可能不要固定在床上,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活动。 (4)指导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先妥善移动管路,再翻身,使其掌握移动管路的正确方法。 (5)全麻术后未清醒伴躁动者适当加以约束,躁动的患者专人陪护,以防自行拔管。 处理流程: 迅速用纱布覆盖伤口 安抚病人 通知医生 对需要重新置管者 遵医嘱 做好术前准备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局部症状 记录。 2、管路堵塞 发生原因:(1)引流管发生折叠、扭曲。 (2)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 临床表现:引流量突然变少或无引流液;有些患者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发热等症状。

预防:(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2)患者常做深吸气动作,以利于引流,如引流面斜面紧贴时要更换体位。 (3)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应经常挤捏引流管。 (4)可采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5)如引流不畅,可遵医嘱行负压脉冲式冲洗,或用0.9%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冲洗后尽量将冲洗液抽出,以免感染,冲洗过程中注意冲洗液温度及流速,同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处理流程:检查引流管放置是否合理嘱患者更换体位规范挤捏引流管如引流无效遵医嘱用负压脉冲式冲洗处理同时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观察引流袋内引流量、色、质及全身情况变化记录。 3、管路逆行感染 发生原因:(1)引流袋的位置不当,引流液倒流逆行感染。 (2)管路衔接处连接不紧有缝隙,引起渗漏,导致细菌侵入,造成感染。 (3)更换引流装置未能严格无菌操作。 临床表现:(1)引流袋的位置不可高于引流口平面,当患者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下床时应低于腰部。 (2)保证整个引流管路处于无菌密闭状态。 (3)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每周更换1-2次。 处理流程:通知医生采取半坐卧位引流袋位置摆放合适保持引流通畅遵医嘱对症处理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及抗感染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更换引流袋操作评分标准

更换引流袋操作评分标准 一、目的2% 1.防止患者发生逆行感染。 2.通过日常护理保证负压封闭引流的有效性。 3.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质。 二、用物10% 治疗盘、活力碘、引流袋、治疗巾、棉签、无菌纱布一包(3块),一次性手套、血管钳、弯盘 三、操作程序75% 1.核对腕带信息,评估患者:5分(1)询问、了解患者病情。 (2)评估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情况。 3.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5分3.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引流管,注意遮挡患者。5分4.检查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铺无菌治疗巾在引流管下方,从近端向远端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的近心端。8分5.戴手套,将引流袋勾于左手的小指上。5分6.在无菌纱布内分离引流接头,用纱布包裹远心端引流管,顺势将引流袋置于治疗车下层的收集袋内。5分7.用活力碘消毒引流管近心端接口。5分8.在无菌纱布包裹下,连接新的引流袋,妥善固定于床旁。8分9.松钳,挤压,检查吸引是否通畅。8分10.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量。5分11.脱手套,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需要,进行健康教育5分12.清理用物,按医疗垃圾处理原则处理废物。5分13.洗手,记录引流量及性质。3分

四、操作速度8min 五、仪表和态度10% 六、注意事项3% 1.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引流的通畅。 2.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引流管脱落。 3.保护患者伤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七、健康教育内容 1.介绍置管的目的、导管的作用 2. 告知病人导管的留置时间: 3. 告知病人及家属维持有效引流的方法:引流管勿打折、勿弯曲;引流瓶低于伤口平面60cm,防止引流瓶倾倒。 4. 指导患者活动过程中保护引流管的方法:夹闭引流管。 八、评分标准 1.用物缺一项扣1分。 2.仪表、服务态度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按操作程序中各项实际分值评分。 4.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扣5分。 5.操作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20%扣1分。

集尿袋的更换流程

集尿袋的更换流程 准备物品准备:医嘱单、治疗盘(无菌换药包一个、镊子一把、纱布一块)、棉签、碘伏、一次性治疗巾2张、无菌集尿袋、一次性乳胶手套一双、薄膜手套2双、止血钳一把、标签、浴巾、弯盘2个、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安全别针 将物品按使用顺序摆放在治疗车上 过程1、评估患者,洗手戴口罩,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说明目的、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2、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评估尿管是否通畅及尿液的性质及量;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脱去对侧裤子,盖在近侧腿上,浴巾盖在近侧腿上,铺治疗巾于屁股下,放弯盘,检查尿道口有无分泌物; 4、洗手,将无菌包打开,戴手套; 5、以无菌棉球蘸消毒液擦洗尿道口,顺序由外到内,由上到下,一次一个棉球,(女性:阴阜:从左到右三下,对侧大腿,近侧大腿,对侧大阴唇,近侧大阴唇,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尿道口,尿管前端3-5cm;男性:阴阜同上,对侧大腿,近侧大腿,阴茎上侧,阴茎两侧,阴茎下侧,阴囊,尿道口,包皮,冠状沟,尿管3-5cm) 6、撤去弯盘,脱手套,将弯盘和治疗盘放于治疗车下层; 7、铺治疗巾,洗手,戴薄膜手套,放弯盘,再次检查尿管是否通畅,夹闭尿管,分离尿管与集尿袋,将尿管口放在弯盘上,脱手套将手套包裹住集尿袋前端,观察尿液的颜色、质量,放于治疗车下层; 8、洗手,戴手套,将棉签蘸取碘伏,第一遍消毒尿管口,第二遍消毒尿管口外端螺旋消毒3-5cm; 9、检查集尿袋,打开,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将新的集尿袋与尿管相连; 10、打开止血钳,挤压尿管看是否通畅; 11、撤去弯盘、治疗巾,脱手套; 12、协助患者穿裤子,整理床单元,打开围帘; 13、洗手,记录,写标签,将标签贴于集尿袋下方; 14、交代注意事项,携用物离开。

引流袋更换流程

项 目 更换引流袋 目的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量,防止患者 发生管道逆行感染。 评估 1、患者一般情况,有无发热、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留置T管的患者,查看全身皮肤巩膜情况,询问饮食情况 2、核对标识,观察患者引流管刻度、固定情况 3、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折叠、受压或牵拽,引流是否有效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5、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渗液,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6、患者和家属对管道知识的知晓度和合作程度 准备护士: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患者:仰卧位 环境:清洁,温度适宜 用物:卷尺、血管钳、弯盘、引流袋、无菌纱布、治疗巾、碘伏棉签、量杯、 手消液 流程1.备齐用物到床边。 2.核对患者,解释目的,拉隔帘。 3.洗手。 4.铺治疗巾,打开新的引流袋,检查其完好性,放在治疗巾上。 5.取弯盘放在治疗巾旁。 6.血管钳夹闭引流管。 7.消毒引流管连接处,由接口为中心,螺旋形向上和向下消毒引流管两遍。 8.用无菌纱布捏住引流管连接处,脱开接口。 9.消毒引流管管口,由内向外,接上新的引流袋,保证连接紧密。 10.松开血管钳,挤压引流管(由近端向远端),确保引流通畅。 11.固定引流管道,保证足够的活动长度。 12.洗手,书写更换日期。 13.清理用物,整理床单元,撤隔帘。 14.向病人进行管道知识宣教,防止管道滑脱。 15.终末处理。 注意 事 项1、操作中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引流袋需每日更换。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根据医嘱抬高引流,有利于胆汁回输。并加强对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更换引流袋评分标准

更换引流袋评分标准 1、医嘱、患者姓名、床号 2、引流种类,引流管留置的时间22未核对不给分,不全面酌情扣分评估10分 1、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意识和合作能力 2、留置引流的目的,时间及引流的位置和种类 3、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及流速,是否通畅 4、术部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5、患者/家属对引流管知识的知晓度2222 21、未评估不给分,评估不全面酌情扣分 2、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和不合作者未予适当约束酌情扣分 3、引流液异常或敷料有渗血、渗液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未报告酌情扣分 4、未按引流目的设置引流袋/瓶放置高度酌情扣分告知6分 1、引流目的,更换引流袋/瓶目的,必要的护理配合及自我观察的技巧、注意事项 2、维持引流的意义及方法3 31、未告知不给分,不全面酌情扣分 2、解释指导不到位酌情扣2~3分准备10分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2、环境:符合无菌操作,保护隐私及保暖

3、用物:引流袋/瓶、消毒用品、无齿血管钳、必要时备换药物品等 4、患者:取舒适体位,保护隐私323 21、准备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2、引流袋、消毒用品过期扣3~5分实施50分 1、暴露引流管与引流袋/瓶连接处 2、引流管下铺治疗巾,置弯盘 3、用血管钳夹紧引流管近端 4、分离引流管与引流袋/瓶接头 5、由内向外消毒引流管管口及外周 6、将新的引流袋/瓶与引流管相接 7、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情况,确认引流通畅 8、固定引流袋/瓶 9、撤治疗巾、弯盘,整理床单位,调整至利于引流的体位 10、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3465105554 31、未夹紧引流管,引流液污染衣、被、床单酌情扣2~3分 2、消毒不严格,污染引流管管口酌情扣3~5分 3、连接处不牢固酌情扣2~3分 4、固定引流袋位置不当酌情扣3~5分 5、引流液有返流扣3~5分 6、健康教育不恰当酌情扣1~3分观察与记录10分 1、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切口或引流口周围皮肤情况等

更换引流袋技术

更换引流袋/瓶技术 【护理目标】操作工程无漏液、无污染。引流管固定委托,引流通畅,引流效果好。【操作流程】

【操作重点步骤】 1、核对医嘱,手术记录,了解引流目的、引流管的种类。 2、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合作能力,引流目的及引流情况,对引流管相关知识的 了解程度。 3、告知患者/家属引流管的名称、更换引流袋/瓶的目的、必要的护理配合等。 4、严格无菌操作。分离、消毒、连接引流管与引流袋或瓶接头方法正确,防止管道污染引 起逆行感染等并发症 5、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按引流情况设置引流管高度。 6、观察记录引流液的状态、颜色、量和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生命体征等。 7、有两根或以上引流管者应标志清晰,逐个更换,更换时无连接错误。 【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解释和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操作过程顺利,无漏液、无污染,患者无痛苦。 3、引流管固定稳妥,引流通畅,引流效果好。 【护理原则】 1、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放置引流的目的、放置位置,需停留的时间、引流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等,取得患者的配合。 3、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适宜的长度,嘱患者翻身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脱出,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一旦脱出,要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4、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给予离心方向挤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阻塞。按引流管得放置目的、位置给予不同体位,保持有效引流。负压引流者,要保持适宜的负压。 5、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有无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发生,有无因引流而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引流的效果等 6、及时发现及积极预防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并发症。 (1)感染。预防处理:防止引流液发生逆流,定期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装置,严防感染。 (2)引流不通畅。预防处理: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定期以离心方向挤捏,若有阻塞可用注射器回抽,但禁止擅自冲洗。 (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预防处理: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黏膜、尿量等。 7、标识清晰。有两根或连根以上引流管者应标志清晰,摆放整齐有序。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

普通引流管更换引流袋操作程序 目的:1、引流气体及液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液)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感染因素,促进愈合。2、作为检测、治疗途径。 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一次性引流袋1只、污物桶1只、消毒碗2只(内置纱布1块、镊子1把)、注射器、手套。 操作步骤: 1、规范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3、解释。 4、戴手套 5、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位或平卧位。 6、检查伤口,注意保暖。 7、打开引流袋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 8、挂引流袋于床沿。 9、更换引流袋:引流袋外包装垫在引流袋接口下面,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尾端上3-6cm,消毒接口处2次,取无菌纱布,裹住接口处并进行分离。消毒引流管横截面。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

10、妥善放置引流袋。 11、安置病人,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12、用物处理。 13、规范洗手。 14、记录。 如何根据病情分析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以T管为例):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的量约为800-700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粘性。术后24h引流量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日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浑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脱出,可能引起胆瘘,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处理;若引出胆汁量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如何做好引流管的安全护理工作:1、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一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颜色、性状改变需每天更换),并严格无菌操作。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3、经常巡回病房,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等,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4、引流管妥善固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更换引流袋操评分标准日期: 考核者: 项目评分细则分 值 目的10% 对引流患者进行护理,预防感染,增进患者舒适,促进 功能锻炼。 10 实施要点70 分评 估 10 分 1.了解病人病情、了解引流的时间及引流管的部位。 2.保护病人隐私及合作程度。 3.倾听病人的反应及认知程度。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失效 3 2 2 3 操作 前准 备 10分 素质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洗手液、治疗车、污物桶、治疗巾、口罩、 剪刀、引流袋、量杯、别针(或胶布)、止血钳、碘复、 棉签、弯盘2个、无菌手套、医嘱单 2 8 操 作 流 程 40 分 5. 核对 6. 向病人解释、评估 7. 戴口罩、准备物品 8. 戴手套 9. 铺治疗巾,摆体位 10. 夹管(先夹尿管、后夹引流管) 11. 管道衔接处规范消毒 12. 更换引流袋方法正确,无污染 13. 放去原有的引流液,用量杯准确记录 14. 松调节器,开放引流管 15 观察引流液是否通畅 16.固定引流袋,长度合适 17.取治疗巾、脱手套、洗手 18.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并整理床单元 19.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20. 用物处理正确 21. 观察记录准确 2 2 2 2 2 2 4 4 2 2 2 2 2 2 4 2 2 评价 10 1.定期更换引流管,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2.告知患者预防引流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不良情 况,以保持引流液通畅。 3.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高度低于引流切口,以防止逆行感 染。 3 3 4 注意事项20 1. 步骤正确,动作轻柔、稳、规范。 2. 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3. 病人无不适,无拉扯感。6 8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