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写作指导

童年趣事写作指导
童年趣事写作指导

童年趣事写作指导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童年趣事》写作指导第一课时(指导课)

一、教材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萦绕在我们心头。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二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三是交流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围绕着本组专题“口语交际及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所以,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独立审题的能力,能够按照题目要求,选择事例并把事情过程叙述清楚。但是,选择趣味性强并把“趣点”写具体是学生习作的难点。所以指导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有趣的事。指导学生合理构思,找到趣点,知道这部分内容应该重点写。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审清题目要求。

2、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多角度选材,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有趣的事习作,表达童年的美好。

3、合理构思,找到趣点,知道应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自己童年趣事。

2、学生回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与孩子互动交流听故事的感受,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设计意图:教师把自己的童年趣事与学生分享,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回忆童年趣事,与他人分享童年趣事的兴趣。)

2、审清题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请学生读一读。

(2)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审题。

①这篇作文是写自己的事呢还是写别人的事

②这篇作文可以写自己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③这篇作文可以写几件事

(设计意图:学生读过习作要求之后,其实是似懂非懂,教师通过问题做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审清题目要求,真正明确,本文是写自己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或几件事。)

(二)说“趣”──启发回忆

1、写什么事,同学们互相讲讲自己的童年趣事。

2、指名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倾听,引导学生把过程说清楚。并引导其他同学参与讨论。重点讨论内容:这件事中哪最有趣

(设计意图:与小伙伴一起回忆,童年生活中的有趣的事,课上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清楚。初步选材。)

(三)读“趣”──拓展选材

1、引导学生欣赏三篇习作,思考:哪最有趣小作者从哪获得了乐趣

学中趣

错中趣

智中趣

2、教师引导:这几位同学写的有趣的事,对你是不是有所启发呀,我们不仅能从玩中找到乐趣,我们由于无知办的傻事、蠢事,由于淘气办的小错事,都会给我们带来乐趣。再想想,在你的童年生活中,还发生了哪些好玩的,好笑的事呢有没有类似的或者更新颖的

3、再次交流,请学生讲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是“开材”的过程,几次试讲中发现学生选择的材料过于单一,绝大部分学生写的是“玩”带给自己的乐趣,欣赏别人的习作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利于学生多角度选材。)

四)写“趣”──合理构思

五)1、请学生好好想想要写什么趣事呢先给这件事起个吸引人的名字,然后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出这件事的主要内容,最后,把最有趣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用一段话写出这件事情的主要内容,最后,用波浪线画出最有趣的地方。

3、写完后,读给学习伙伴听,相互交流。

4、指名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哪最有趣,并提示学生,作文时要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设计意图:在学生选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构思,知道要写什么事,哪最有趣,应该重点描写,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评改课)

一、教材分析

评改课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趣点描述不够具体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运用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把趣点写具体的方法。

2、齐改病文,巩固方法。

3、运用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能够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三、教学准备

1、学生作文。

四、教学过程

(一)佳作欣赏

1. 赏选材

(1)导入新课,回顾习作要求。

(2)出示概括学生习作素材的几段话,请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交流:哪最有趣小作者从什么中获得了乐趣。

2. 赏题目

(1)出示学生所起题目。

(2)读后说说哪个题目最吸引自己,谈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欣赏学生有意思的选材和吸引人的题目,请学生自己读出作品,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使学生爱写、乐写。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

(二)齐改病文

1、教师简述病文内容:老师在给同学们上这节作文课之前,也给其他班同学上过,其中一位同学,写的是洗手绢,她小的时候看见妈妈洗衣服,怎么洗呢,就是把洗衣粉,撒在衣服上然后使劲的搓,于是,衣服上就出了好多泡泡,她就觉得特别好玩。她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洗自己的小手绢,可是,误把面粉当成了洗衣粉,搓了半天没有出泡泡,还越洗越黏,妈妈一看,哈哈大笑。她童年时干了这么一件傻事。她告诉我她写的这段话最有趣,你们读一读,看看她写出有趣了吗

2、出示病文片段:

3、请学生说说片段中哪个地方很有趣,却没有写出来,明确“趣点”。

4、借助课文片段,学习把趣点写具体的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片段,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把事情经过写具体的方法。更好地发挥了课文的例子功能,从习作的角度发挥课文的指导作用。)

5、简单说一说应该怎样修改,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出“趣点”

(设计意图:请学生观看录像片段,目的是还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先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抓住趣点,最后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描写趣点。此过程有事实做基础,避免学生随意想象。)

(三)分层修改习作

(1)教师告诉学生分层批改作文的情况:

有的同学作文画了一句话,请你改好这句话;

有的在一段话旁边画了一个问号,请你改好这段话;

有的没有标画,请你自己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修改。

(2)学生改文,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修改情况。

(5)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分层修改习作,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把学生的习作分成三类。个别学生大体写出了事情经过,但不够具体,我在学生习作中画出了其中一句,请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把这一句写具体;多数学生能够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但趣点描写不够具体,我在一段的旁边画了一个问号,请学生把这段改具体;少部分学生事情经过叙述清楚,趣点描写较为具体,我没有做任何标记,请学生自己读文,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修改。分层修改的目的是为习作较差的学生降低修改难度,激发其

修改兴趣。对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其自查问题,独立修改的能力。促使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