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例析寻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

熊明军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而其基础在于研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对应的平面区域。下面结合例题介绍一些快速准确地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方法。

方法一: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找出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方法是:

①作直线?→?

②取特殊点?→?③代值定域?→?④求公共部分 ①作直线——作各不等式对应方程表示的直线(原不等式带等号的作实线,不等号作虚线); ②取特殊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要么过原点,要么不过原点;当直线过原点时我们

选取特殊点()0,x 或()y ,0(坐标轴上的点),当直线不过原点时我们选取原点()0,0做特殊点;

③代值定域——将选取的特殊点代入所给不等式: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就是该特殊点所在的区域;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就是该特殊点所在区域的另一边。

④求公共部分——不等式组所确定的平面区域,是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所表示平面区域相交的公共部分。

例1:画出不等式组?

??<+>-420y x 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解析:①作直线:不等式0>-y x 对应的直线方程是0=-y x ;不等式42<+y x 对应的直线方程是42=+y 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直线0=-y x 与42=+y x (如图)。

②取特殊点:直线0=-y x 过原点,可取特殊点()1,0;直线42=+y x 不过原点,可取特殊点()0,0O 。

③将()1,0代入,即0110<-=-,不等式0>-y x 不成立,直线另一侧区域就是不等式0>-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将()0,0O 代入,即40020<=?+,不等式42<+y x 成立,则原点所在区域就是不等式42<+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一)。

④求公共部分:把图一中两区域的相交部分分离开来,可知图二所示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方法二:法向量判定法

由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知道直线0=++C By Ax (B A 、不同时为0)的一个法向量为()B A n ,= 。以坐标原点作为法向量的始点,可以利用向量内积证明如下结论:

(1)不等式()c y x f >,(≥),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就是法向量指向的区域(大同向);

(2)不等式()c y x f <,(≤),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就是法向量反向的区域(小反向)。

例2:画出不等式组?

??≤+>-+-1022y x 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解析:①不等式022>-+-y x 对应的一个法向量()1,21-=n ;不等式1≤+y x 对应的

一个法向量()1,12=n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直线022=-+-y x 与1=+y x 及其相应的法向量(如图)。

②由于不等式022>-+-y x 的不等号为(>),则其表示的平面区域就是法向量()1,21-=n 指向的区域(图一);由于不等式1≤+y x 的不等号为(≤),则其表示的平面区域就是法向量()1,12=n

反向的区域(图二)。

③然后,如第四幅图中所示相交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方法三:未知数系数正值化法

直线0=++C By Ax (B A 、不同时为0)含有两个未知数,于是我们可以将未知数

的系数分为两类:x 项系数与y 项系数来研究。

(1)y 项系数正值化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不等式性质,不等号两边同时()1-?或移项将y 项系数化为正值,然后根据变形后新不等式中的不等号来确定区域位置。规定:y 轴正向(正半轴)所指区域为直线上方;y 轴负向(负半轴)所指区域为直线下方,有结论:

(1)0>++C By Ax (或≥),0>B 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直线上方(大正);

(2)0<++C By Ax (或≤),0>B 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直线下方(小负);

(1)()x f cy >(或()x f cy ≥),0>c ,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直线上方(大正);

(2)()x f cy <(或()x f cy ≤),0>c ,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直线下方(小负)。

例3:画出不等式组???≤+<+-1

022y x 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解析:①不等式022<+-y x 对应的直线方程是022=+-y x ;不等式1≤+y x 对应的直线方程是1=+y 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直线022=+-y x 与1=+y x (如图)。

②将不等式组中各不等式y 项系数正值化,即得??

?≤+>-+-1022y x y x 或???+-≤+>122x y x y 。 ③正值化后:

(一)不等式组()()b a y x y x ???≤+>-+-1

022(不等号两边()1-?),()a 中不等式022>-+-y x 的不等号为(>),直线上方(y 正方向指向或y 正半轴所在)的区域就是该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一);()b 中不等式1≤+y x 的不等号为(≤),直线下方(y 负方向指向或

y 负半轴所在)的区域就是该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二)

; (二)不等式组()()

b a x y x y ???+-≤+>122(移项),()a 中不等式22+>x y 的不等号为(>),直

线上方的区域就是该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一);()b 中不等式1+-≤x y 的不等号为

(≤),直线下方的区域就是该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二);

④然后两区域相交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2)x 项系数正值化法:同(1)一样,不等号两边同时()1-?或移项将x 项系数化为正值,然后根据变形后新不等式中的不等号来确定区域位置。规定:x 轴正向(正半轴)所指区域为直线右方;x 轴负向(负半轴)所指区域为直线左方,则有结论:

(1)0>++C By Ax (或≥),0>A 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直线右方(大正);

(2)0<++C By Ax (或≤),0>A 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直线左方(小负);

(1)()y f cx >(或()y f cx ≥),0>c ,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直线右方(大正);

(2)()y f cx <(或()y f cx ≤),0>c ,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直线左方(小负)。 可结合例3来对x 项系数正值化法进行理解。

上述方法中,[方法一]是寻找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常规方法,

思维回路较长,适合初学者对理论的学习,但要快速准确地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就必须掌握[方法二

]或[方法三]中的一种。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教案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教案 一、题目: 高中数学必修5 第三章不等式第3.3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第一课时 二、课程分析: 教材中为了引导学生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采用了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法,这是一条很好的思路,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一思路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以这一思路为指导的。另外,教材中的探究过程是在直线上和左上方分别取点P和A,使这两点的横坐标相等,比较纵坐标的大小,进而总结出“同侧同号”的结论。这个探究过程的逻辑是严密的,却也是非实质的,“P与A的横坐标相同”这一限制是多余的,在学生小组活动中可以不用兼顾,只需在直线某侧任意取若干点,把坐标代入直线方程,考察计算结果的符号即可,为了弥补这样做的逻辑缺陷,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后统一用代数办法进行证明。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需要依据这一学情对教学活动做如下调整:一是放弃教材中由实际情境引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概念的设计,改为一句话带过:“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等关系需要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表达。所以本节课我们先来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这样做是因为学生很可能在寻找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这些动作中花费较多时间。二是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理清探究的思路,定好探究目标。这样可以使时间有限的小组探究活动的效率提高,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探究中自己的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会用“特殊点法”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找到探究的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发现,及时总结,进一步熟悉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积极投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悟探求新知的常用思想。 五、教学重点:

高中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知识归纳典型题型(经典)

一,向量重要结论 (1)、向量的数量积定义:||||cos a b a b θ?= 规定00a ?=, 22||a a a a ?== (2)、向量夹角公式:a 与b 的夹角为θ,则cos |||| a b a b θ?= (3)、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存在惟一的R λ∈,使b a λ=。 (4)、两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向量11(,)a x y =,22(,)b x y =平行?12210x y x y -= (5)、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向量a b ⊥0a b ??=?12120x x y y += (6)、向量不等式:||||||a b a b +≥+,||||||a b a b ≥? (7)、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11(,)a x y =,22(,)b x y =,则a b ?=1212x x y y + (8)、向量的投影:︱b ︱cos θ=||a b a ?∈R ,称为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投影的绝对值称为射影 (9)、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相等 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10)、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0 与任意向量平行零向量a = 0 ?|a |=0 由于0的方向是任意的, 且规定0平行于任何向量,故在有关向量平行(共线)的问题中务必看清楚是否有“非零向量”这个条件.(注意与0的区别) (11)、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向量0a 为单位向量?| 0a |=1 (12)、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记作a ∥b (即自由向量),平行向量总可以平移到同一直线上,故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 注:解析几何与向量综合时可能出现的向量内容: (1) 给出直线的方向向量()k u ,1= 或()n m u ,= ,要会求出直线的斜率; (2)给出+与AB 相交,等于已知+过AB 的中点; (3)给出0 =+,等于已知P 是MN 的中点; (4)给出()+=+λ,等于已知Q P ,与AB 的中点三点共线; (5)给出以下情形之一:①AC AB //;②存在实数,AB AC λλ=使;③若存在实数,,1,O C O A O B αβαβαβ+==+且使,等于已知C B A ,,三点共线. (6) 给出λλ++=1OP ,等于已知P 是AB 的定比分点,λ为定比,即λ= (7) 给出0=?,等于已知MB MA ⊥,即AMB ∠是直角,给出0<=?m ,等于已知AMB ∠是钝角, 给出0>=?m ,等于已知 AMB ∠是锐角。 ( 8)给出=??λ,等于已知MP 是AMB ∠的平分线/ (9)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给出0)()(=-?+,等于已知ABCD 是菱形;

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练习题

初二数学不等式 解下列不等式: (1)x -17<-5; (2)x 2 1 ->-3; (3)x 327- >11; (4)351+x >35 4 --x . (5)3x +1>4; (6)3-x <-1; (7)2(x +1)<3x ; (8)3(x +2)≥5(x -2); (5)21+x ≥3 1 2-x ;; (6)532-x ≤413-x . (7) 2 2 -x —1<x-1 (8) 2x-1≥3(x-1) (9) 3x-2x <5 (10) x-6>2x

(11) 2x >3 x -1 (12) 2x -7>5-2x (13) 231x ->1-2x (14) x -2 1 (4x -1)≤2 (15)10-3(x +6) ≤1; (16)21 (x -3)<1-2x ;; (17)x >4- 22+x ; (18)3 1 2-x -4<-24+x . (19) 21-x +1≥4 x (20) -1≤ (21) 312-x -215-x ≤1 (22)34x +3≥1-3 2 x (23) 5x -1<3(x+1) (24) 421x +-10 31x ->-51

(25) 757+x -2>2(x+1) (26) x+2x +3 x >11 (27) 312+x ≤-25+x (28) 2x -3 1 -x ≥1 (29) 2(-3+x)>3(x+2) (30)321x -≥6 34x - (31) 212-x <2x (32) 2 5 -x +1>x -3 (33) 31x -2<1-51x (34) -5x +15 x ≤-1 (35) -2x +2≤3x -1 (36) 312+x -62x ->2 1-x -1

平面向量与基本不等式(练习题)2016-高考-数学

平面向量与基本不等式(练习题)2016-高考-数学

平面向量与基本不等式(备战2016高考) 一:选择题 1.在 OAC ?中,点 B 在线段 AC 上,且 ), ,(2R n m n m mn ∈+=则2 2 4n m +的最小值为() A.8 B.16 C.24 D.32 2.在△ABC 所在平面上有一点P ,满足 =++,则△PBC 与△ABC 面积之比是 ( ) A.3 1 B.2 1 C.3 2 D.4 3 3.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m -1,n -1),b =(m -3,n -3),且a 与b 的夹角是钝角或直角,则m +n 的取值范围是() A .2,2) B .(2,6) C .2,2] D .[2,6] 4.1,3OA OB ==,0,OA OB =点C 在AOB ∠内,且30AOC ∠=?,设,OC mOA nOB =+(),m n R ∈,则n m 等于( ) A .3 1 B .3 C .3 3 D .3 5.若两个正实数 y x ,满足 141=+y x ,且不等式 m m y x 34 2-<+ 有解,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 ) 4,1(- B .),4()1,(+∞--∞ C . ) 1,4(- D .),3()0,(+∞-∞ 6.设P 是双曲线22 14 y x -=上除顶点外的任意一点, 1 F 、2 F 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1 2 PF F 的内切圆与边1 2 F F 相切于点M ,则12 F M MF ?= A .5 B .4 C .2 D .1 7.若直线)0,0(022>>=+-b a by ax 被圆01422 2=+-++y x y x 截 得的弦长为4,则b a 1 1+的最小值是( ) A .12 B .-12 C .-2 D .4 8.已知向量)1,(λ=,)1,2(+=λb a b a -=+λ 的值为 A .2 B .2 - C .1 D .1- 9.已知点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的任意一点,PE AB ⊥于E ,PF BC ⊥于F ,则PD EF ?等于 A.1 B.1- C.12 D.0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概念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概念 1.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 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定理与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框架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本章要求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完整word版)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点归纳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要点 (一、)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一般地,用不等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 < 、 ≥ 、 ≤ 、 ≠ 。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左右两边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即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4、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分三步进行:①画数轴②定界点③定方向。规律: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应记住下面的规律: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等于用实心圆点,不等于用空心圆圈。 ????????????????????????????????与实际问题 组一元一次不等式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性质性质性质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不等式不等式相关概念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21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b a >,那么c b c a ±>±;如果b a <,那么c b c a ±<± ; 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 用字母表示为: 如果0,>>c b a ,那么bc ac >(或c b c a >);如果0,>c b a ,那么bc ac <(或c b c a <);如果0,<(或c b c a >); 解不等式思想——就是要将不等式逐步转化为x >a 或x <a 的形式。 (注:①传递性:若a >b ,b >c ,则a >c . ②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解简单的不等式)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专项训练(含答案详解)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专项训练》一、选择: 1.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a≥﹣a B.3a>a C.a D.a+1>a 2.若a>b,则下列不等式仍能成立的是() A.b﹣a<0B.ac<bc C.D.﹣b<﹣a 3.解不等式中,出现错误的一步是() A.6x﹣3<4x﹣4B.6x﹣4x<﹣4+3C.2x<﹣1D. 4.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5.在下列不等式组中,解集为﹣1≤x<4的是() A.B.C.D. 6.若不等式≥4x+6的解集是x≤﹣4,则a的值是()A.34B.22C.﹣3D.0 二、填空: 7.用不等式表示“6与x的3倍的和大于15”. 8.不等式的最大正整数解是,最小正整数解是.9.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0.若y=2x+1,当x时,y<x. 11.关于x的不等式ax+b<0(a<0)的解集为. 12.若方程mx+13=4x+11的解为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13.若a>b,则的解集为.

14.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明得分要超过90分,他至少答对道. 三、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15.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1)3(x﹣2)﹣4(1﹣x)<1 (2)1﹣≥x+2 (3) (4). 四、解答下列各题: 16.x取什么值时,代数式5(x﹣1)﹣2(x﹣2)的值大于x+2的相反数. 17.k取什么值时,解方程组得到的x,y的值都大于1. 18.某班有住宿生若干人,分住若干间宿舍,若每间住4人,则还余20人无宿舍住;若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宿舍不空也不满,求该班住宿生人数和宿舍间数. 19.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6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50件.已知生产1件A种产品需甲种原料9千克、乙种原料3千克,生产1件B种产品需甲种原料4千克、乙种原料10千克,请你提出安排生产的方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解析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1.在3x +5y <4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一个点是( ) A .(2,0) B .(-1,2) C .(1,1) D .(-1,1) 解析:选D 将点(-1,1)代入3x +5y <4,得2<4,所以点(-1,1)在不等式3x +5y <4表示的平面 区域内,故选D. 2.原点和点(1,1)在直线x +y -a =0的两侧,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2,+∞) B .{0,2} C .(0,2) D .[0,2] 解析:选C 因为原点和点(1,1)在直线x +y -a =0的两侧,所以-a (2-a )<0,即a (a -2)<0,解得0

左下方,及直线x -1=0的右侧,所以所求不等式组为???? ? x -y +1≤0,x +y -5≤0, x -1≥0. 5.若不等式组???? ? x ≤0,y ≥0, y -x ≤2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Ⅰ,则当a 从-2连续变化到1时,动直线x +y -a =0 扫过Ⅰ中的那部分区域的面积为( ) A.7 2 B.7 3 C.74 D.12 解析:选C 如图所示,Ⅰ为△BOE 所表示的区 域,而动直线x +y =a 扫过Ⅰ中的那部分区域为四边形BOCD ,而B (-2,0),O (0,0),C (0,1),D ????-12,3 2,E (0,2),△CDE 为直角三角形. ∴S 四边形BOCD =12×2×2-12×1×12=7 4. 6.不等式组???? ? x +2y ≤8,0≤x ≤4, 0≤y ≤3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________.

高考数学向量与三角不等式等

第19讲:向量与三角、不等式等知识综合应用 一、高考要求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是高考的主要考查内容之 一.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和实数与向量的积,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极其几何意义,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注重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渗透. 二、考点解读 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像的基本知识,考查推理和运算能力. 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计算,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其图象变换的基本技能,着重考查数学运算能力.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结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之一. 三、课前训练 1.把曲线y cos x +2y -1=0先沿x 轴向右平移2 π个单位,再沿y 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曲线方程是 ( C ) (A)(1-y )sin x +2y -3=0 (B)(y -1)sin x +2y -3=0 (C)(y +1)sin x +2y +1=0 (D) -(y +1)sin x +2y +1=0 2.函数y =sin x 的图象按向量a =(32 π-,2)平移后与函数g (x )的图象重合,则g (x )的函数表达式是 ( D ) (A )cos x -2 (B )-cos x -2 (C )cos x +2 (D )-cos x +2 3.已知向量 = (1,sin θ),= (1,cos θ),则 | - | 4.如图,函数y =2sin(πx+φ),x ∈R,(其中0≤φ≤2 π)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0,1). 设P 是图象上的最高点, M 、N 是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则PM PN 与的夹角余弦 值为1517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不在3x +2y <6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 ) A .(0,0) B .(1,1) C .(0,2) D .(2,0) 答案:D 2.不等式组???? ? x -y +5≥0x +y ≥0 2≤x ≤3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 ) A .三角形 B .直角梯形 C .梯形 D .矩形 解析:选C.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即可. 3.原点O (0,0)与点集A ={(x ,y )|x +2y -1≥0,y ≤x +2,2x +y -5≤0}的关系是________,点M (1,1)与集合A 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将点(0,0)代入集合A 中的三个不等式,不满足x +2y -1≥0,故O ?A ,同样将M 点代入,得M ∈A . 答案:O ?A M ∈A 4.画出下列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1)? ???? 4x -2y -2>0,x -2y -5≤0; (2)? ???? x +3y ≥0,x +3y -3<0. 解: 一、选择题 1.图中表示的区域满足不等式( ) A .2x +2y -1>0 B .2x +2y -1≥0 C .2x +2y -1≤0 D .2x +2y -1<0 答案:B 2.不等式组? ???? x ≥2 x -y +3≤0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下列图中的( )

答案:D 3.如图阴影部分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为( ) A.? ???? y ≤2,2x -y +4≥0 B.????? 0≤y ≤2x ≤02x -y +4≥0 C.????? y ≤2,x ≤02x -y +4≥0 D.???? ? 0≤y ≤22x -y +4≤0x ≤0 解析:选B.2x -y +4≤0在直线2x -y +4=0上及左上方,故D 错,A 、C 均缺y ≥0,A 还缺x ≤0. 4.设点P (x ,y ),其中x ,y ∈N ,则满足x +y ≤3的点P 的个数为( ) A .10 B .9 C .3 D .无数 解析:选A.当x =0时,y 可取0,1,2,3有4个点; 当x =1时,y 可取0,1,2有3个点; 当x =2时,y 可取0,1有2个点; 当x =3时,y 可取0,有1个点,故共有10个点,选A. 5.已知点(-3,1)和(0,-2)在直线x -y -a =0的一侧,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4) B .(-4,2) C .(-∞,-2)∪(2,+∞) D .(-∞,-4)∪(2,+∞) 解析:选D.(-3-1-a )(0+2-a )>0, 即(a +4)(a -2)>0,∴a >2或a <-4.

20高考数学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第二讲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命题趋向】 由2007年高考题分析可知: 1.这部分内容高考中所占分数一般在10分左右. 2.题目类型为一个选择或填空题,一个与其他知识综合的解答题. 3.考查内容以向量的概念、运算、数量积和模的运算为主. 【考点透视】 “平面向量”是高中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之一,高考每年都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在解答题中出现,试题多以低、中档题为主. 透析高考试题,知命题热点为: 1.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3.两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4.图形平移、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5.由于向量具有“数”与“形”双重身份,加之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向量经常与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相结合,综合解决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处理有关长度、夹角、垂直与平行等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等. 6.利用化归思想处理共线、平行、垂直问题向向量的坐标运算方面转化,向量模的运算转化为向量的运算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例题解析】 1.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运算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意义,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例1(2007年北京卷理)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中点,且 2OA OB OC ++=0u u u r u u u r u u u r ,那么( ) A.AO OD =u u u r u u u r B.2AO OD =u u u r u u u r C.3AO OD =u u u r u u u r D.2AO OD =u u u r u u u r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能够结合图形进行向量计算的能力. 解: 22()(,22.OA OB OC OA DB OD DC OD DB DC OA OD AO OD ∴∴++=++++=-+==)=0,0,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故选A . 例2.(2006年安徽卷)在ABCD Y 中,,,3AB a AD b AN NC ===u u u r r u u u r r u u u r u u u r ,M 为BC 的中点,则MN =u u u u r ______.(用a b r r 、表示)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 解:343A =3()AN NC AN C a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r 由得,12 AM a b =+u u u u r r r , 所以,3111()()4 2 4 4 MN a b a b a b =+-+=-+u u u u r r r r r r r . 例3.(2006年广东卷)如图1所示,D 是△ABC 的边AB 上的中点,则向量 =CD ( ) (A )BA BC 2 1+- (B ) BA BC 2 1-- (C ) BA BC 2 1- (D )BA BC 2 1+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 解:BA BC BD CB CD 2 1+-=+=,故选A. 例4. ( 2006年重庆卷)与向量a r =71,,22b ? ?= ???r ?? ? ??27,21的夹解相等,且模为1的向量是 ( ) (A) ?? ?- ??53,5 4 (B) ?? ?- ??53,5 4或?? ? ??-53,54 (C )?? ?- ??31,3 22 (D )?? ?- ??31,3 22或?? ? ? ?- 31,3 22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用平面向量处理有关角度的问题. 解:设所求平面向量为,c r 由433,,, 1. 555c c ???? =-= ? ?????r 4或-时5 另一方面,当222274134312525,,cos ,. 55271432255a c c a c a c ?? ?+?- ?????? =-=== ????????????+++- ? ? ? ?????????r r r r r r r 时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1、教材分析课程名称: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内容和地位:学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学生的后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 时规 划 课时:3课时 3、教学目标分析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会应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感受并掌握数形结合思想。 4、教学思路一:复习上次课重点知识。 二:梳理本节重要知识点。 三:例题精讲。 四:练习。 五:重难点,易错点,常见题型和方法。六:课堂总结。 5、教学过程设计 必讲知识点 一:复习上次课重点知识。 二:梳理本节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 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 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知识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 的运算改变。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知识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 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获奖课件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说课稿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说课稿 浙江省永嘉县上塘中学陈重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新教材高二(上)第七章第4节第一课时内容,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这是《新大纲》中增加的新内容,不仅为传统的高中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已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平面直线的对应关系,同时也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研究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的对应关系做了准备。这一节内容,是介绍直线方程的简单应用(即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教学难点:准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关键:理解掌握口诀“直线定界,取点定域”,“系数化正、左小右大”。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对象:重点中学的高二理科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2、学情:学生前三节学习的基础上,对解析几何的理性思维能力已经有了初步形成,但存在个别差异。 3、心理: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进行思考探索的空间,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准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2、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新知识的构建,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强数学的情感体验,提高创新意识。 四、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题组教学法等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体现辅助功能; 3、学法指导: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作图课,教师应注重创设认知情境,引导学生进 行尝试、猜想、证明、归纳,帮助学生在原有经验上对新知识主动建构,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2

2019年人教版及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易错点归纳

§5.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三角形法则 3.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a (a ≠0)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 =λa . 方法与技巧 1.向量的线性运算要满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做题时,要注意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要素.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要素是“首尾相接,指向终点”;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要素是“起点重合,指向被减向量”;平行四边形法则要素是“起点重合”. 2.可以运用向量共线证明线段平行或三点共线.如AB →∥CD → 且AB 与CD 不共线,则AB ∥CD ; 若AB →∥BC → ,则A 、B 、C 三点共线.

失误与防范 1.解决向量的概念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仅要考虑向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向量的方向;二是考虑零向量是否也满足条件.要特别注意零向量的特殊性. 2.在利用向量减法时,易弄错两向量的顺序,从而求得所求向量的相反向量,导致错误. §5.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e 1+λ2e 2. 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及向量的模 设a =(x 1,y 1),b =(x 2,y 2),则 a + b =(x 1+x 2,y 1+y 2),a -b =(x 1-x 2,y 1-y 2), λa =(λx 1,λy 1),|a |=x 21+y 2 1. (2)向量坐标的求法 ①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 ②设A (x 1,y 1),B (x 2,y 2),则AB →=(x 2-x 1,y 2-y 1),|AB → |=(x 2-x 1)2+(y 2-y 1)2. 3.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b ≠0.a ∥b ?x 1y 2-x 2y 1=0. 方法与技巧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本质是运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向量进行分解. 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本质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其中坐标运算法则是运算的关键. 2.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1)两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的充要条件是a =λb ,这与x 1y 2-x 2y 1=0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只是形式上不同. (2)三点共线的判断方法 判断三点是否共线,先求由三点组成的任两个向量,然后再按两向量共线进行判定. 失误与防范 1.要区分点的坐标和向量的坐标,向量坐标中包含向量大小和方向两种信息;两个向量共线有方向相同、相反两种情况. 2.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的充要条件不能表示成x 1x 2=y 1 y 2 ,因为x 2,y 2有可能等 于0,所以应表示为x 1y 2-x 2y 1=0.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y x O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学案(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引例: 一家银行的信贷部计划年初投入2500 万元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希望这笔资金至少可带来3万元的收益,其中从企业贷款中获益12%,从个人贷款中获益10%.那么,信贷部应 该如何分配资金呢?单位(万元) 问题:如果设用于企业、个人贷款的资金分别为x 万元、y 万元,你能用不等式刻画其中的不等关系吗? (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由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 构成的有序实数对(x ,y )构成的集合。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构成的集合之间的关系?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0403x x 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为 : 探究:①二元一次方程6=-y x 表示什么图形? ②二元一次不等式6<-y x 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 ③二元一次不等式6>-y x 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

y x O y y x O y x O 类比推广: 一般地, 在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一次不等式0>++C By Ax 表示0=++C By Ax 某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直线画成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 而不等式0≥++C By Ax 表示区域时则包括边界,应把边界画成实线 . 例1、画出不等式44<+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 例2、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 ???≤<+-<82123y y x x y 的解集 (1)画出不等式4x ―3y ≤12表示的平面区域。 (2)画出不等式2x+3y-6>0表示的平面区域。 课堂小结: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练习:教材P86页

平面向量常见题型汇编2 向量基本定理与不等式

向量基本定理与不等式,、三角函数相结合 例题1: 在Rt ABC ?中,0 90A ∠=,点D 是边BC 上的动点,且3AB =u u u v ,4AC =u u u v ,(0,0)AD AB AC λμλμ=+>>u u u v u u u v u u u v ,则当λμ取得最大值时, AD u u u v 的值为 解析:由090A ∠=可将三角形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如图坐标系, 其中()00A ,,()30B ,,()04C , ∵(0,0)AD AB AC λμλμ=+>>u u u v u u u v u u u v ∴1λμ+= ∵2λμλμ+≥1 4λμ≤当且仅当12 λμ==时取等号 ()()111133004222222AD AB AC AB AC λμ??=+=+=+= ???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2235222AD ??=+= ??? u u u r 变式1: 已知点A 在线段BC 上(不含端点),O 是直线BC 外一点,且20OA aOB b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则221a b a b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不等式求最值问题,属于中档题。解决此类问题,重要的思路是如何应用均值不等式或其他重要不等式,很多情况下,要根据一正、二定、三取等的思路去思考,本题根据条件构造21a b +=,研究的式子分别加1后变形,即可形成所需条件,应用均值不等式. 解析:由20OA aOB b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可得, 2OA aOB b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根据A 、B 、C 三点共线可得21a b +=,且0,0a b >>, 所以()222222211222221222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b a b a b b a b a b +++++++=-+-=+-≥+++++++ 所以最小值为222,故填222.

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docx

二 元 一 次 不 等 式 表 示 平 面 区 域 说 课 稿 江西省永丰中学 ----程春民 系统教学设计论指导 教 学 教 教 教 教 一、教材分析 材 生 学 学 学 学 分 分 目 策 过 评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的内容, 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这是《新大纲》中增加的新内容,不仅为传统的高中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已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平面直线的对应关系,同时也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研究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的对应关系做了准备。这一节内容,是介绍直线方程的简单应用(即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不等式 (组)表示平面区域; 教学难点:准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关键:理解掌握口诀“直线定界,取点定域”,“系数化正、左小右大”。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对象:重点中学的高二理科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2、学情:学生前三节学习的基础上,对解析几何的理性思维能力已经有了初步形成,但存在个别差异。 3、心理: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进行思考探索的空间,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准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2、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新知识的构建,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强数学的情感体验,提高创新意识。 四、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题组教学法等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体现辅助功能; 3、学法指导: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作图课,教师应注重创设认知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猜想、证明、归纳,帮助学生在原有经验上对新知识主动建构,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初中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考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中考试题(含答案) 一、 填空题 1.(2009年北京市)不等式325x +≥的解集是 . 2.(2009年泸州)关于x 的方程x kx 21=-的解为正实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 3.(2009年吉林省)不等式23x x >-的解集为. 4、(2009年遂宁)把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那么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5.(2009年云南省)不等式组40320x x ->??+>? 的解集 是 . 6.(2009年包头)不等式组3(2)412 1.3 x x x x --?? +?>-??≥,的解集是 . 7.(2009年莆田)甲、乙两位同学参加跳高训练,在相同条件下各跳10次,统计各自成绩 的方差得22 S S <乙甲,则成绩较稳定的同学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8.(2009年南充)不等式5(1)31x x -<+的解集是 . 9.(2009年南充)不等式5(1)31x x -<+的解集是 . 1-.(2009年甘肃白银)不等式组103x x +>??>-? ,的解集是 . 11.(2009年宁波市)不等式组60 20x x -? 的解是 .

12.(2009年义乌)不等式组 210 x o x -≤?? >?的解是 13、(2009江西)不等式组23732 x x +>??->-?, 的解集是 . 14(2009年湘西自治州)3.如果x -y <0,那么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x y .(填<或>符号) 15.(2009年烟台市)如果不等式组2 223 x a x b ?+???-?的解是 . 17.(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公司打算至多用1200元印制广告单.已知制版费50元,每印一张广告单还需支付0.3元的印刷费,则该公司可印制的广告单数量x (张)满足的不等式为 . 18.(2009年孝感)关于x 的不等式组12 x m x m >->+?? ?的解集是1x >-,则m = ▲ . 19.(2009年厦门市)已知2ab =.(1)若3-≤b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2)若0b >,且2 2 5a b +=,则a b +=____________. 20.(2009武汉).如图,直线y kx b =+经过(21)A ,,(12)B --,两点,则不等式 1 22 x kx b >+>-的解集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