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微藻在对虾养殖水体中的作用

浮游微藻在对虾养殖水体中的作用
浮游微藻在对虾养殖水体中的作用

1.浮游微藻在对虾养殖水体中的作用

在养殖水生态环境中, 浮游微藻扮演着初级生产者的角色, 是水生态系统中能量供应和物质循环的重要一环,对构建稳健平衡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向系统中源源不断地输送有机物, 同时增强水中溶氧量( DO) , 为虾池中对虾和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氧气,还可加速水体中还原性有害物质的氧化, 优化水质。此外,浮游微藻的种群分布还对虾池的水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认为水色是水产养殖中水体环境质量的外观表现, 不同的水色往往能反映出不同的水质营养状况, 而微藻的细胞形状、大小、适应性分布和体色均是影响水色的重要内容,如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 硅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黄褐色, 甲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酱油色, 蓝藻大量繁殖时在水面上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浮膜, 水体透明度低, 特别是在下风处表现尤为明显[ 3] 。在养殖初期, 微型浮游微藻可作为对虾的天然活饵料,故虾池藻相结构可能会影响对虾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 4 - 6] 。同时浮游微藻在维持养殖中、后期环境的稳定与优化方面更起着重要作用。因为随着中、后期投饵量的加大和虾类排泄物的逐渐积累, 水体的有机质等逐渐丰富, 微藻可吸收水体中各种营养盐, 有效预防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发生,减少水中氨氮( NH4-N) 和亚硝氮( NO2 -N) 等有害物质。有研究认为绿藻类和硅藻类具有吸收有害物质、保持水质“活、爽”的功能, 是可用来构建优良藻相的备选种类[ 7] 。例如, 将绿藻类的波吉卵囊藻( Oocystis borgei) 和微绿球藻( Nannochloris oculata) 进行固定化处理后用以养殖生态优化, 对酸

碱度( pH) 提高有一定作用, 水体中的NH4 -N和NO2 -N 因被有效吸收而减少, 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对虾免疫酶活性, 增强了对虾的抗病力[ 8 - 9] 。而不良的微藻大量繁殖会给对虾的健康生长带来胁迫, 许多研究表明赤潮和水华类微藻的种类和数量与对虾发病程度有正相关性[ 7, 10 - 11] 。如赤潮类的甲藻种类, 蓝藻类的微囊藻属( Microcystis)、鱼腥藻属( Anabaena) 和颤藻属( Oscillatoria)种类等, 其分泌的毒素可能会给对虾的健康生长带来危害[ 12 - 13] 。

2 虾池中浮游微藻的变动特点

2.1 不同养殖模式的浮游微藻

目前对虾养殖模式较多, 按谢立民等[ 14] 的研究分类,有传统的潮位差纳排水模式, 高位池动力提水模式, 半封闭淡水添加模式, 全封闭生态养殖模式, 循环水养殖模式和混养模式等, 以上模式所用的池塘类型若按虾池位置及进排水方式, 主要又可以分为集约化养殖池和半集约化养殖池2 种。集约化养殖池多建于开放性海区, 取水便捷,虾池四周砌混凝土或铺设地膜护坡, 放养密度大, 配套设施完善, 具有高效、稳产的特点。而半集约化养殖池多建于河口或近岸的低盐度洼地, 排水不变, 多为传统土塘,放养密度小, 配套设施低。海水养殖的虾池浮游微藻主要以海生硅藻类为主, 盐度对微藻的群落结构影响明显, 如张汉华等[ 10] 对海水集约化高位精养虾池浮游微藻种类的调查显示, 调查期间盐度12. 28 ~29. 60, 养殖前期浮游微藻优势种主要有伏氏海毛藻( 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 、菱形海线藻( Thalassionemanitzschioides) 、日本星杆藻( Asterionella

japonica) 、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 acostatum) 和洛氏角毛藻( Chaetoceroslorenzianus) 等, 到了中、后期, 随着氮( N) 、磷( P) 营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养盐的丰富, 一些耐污性较强的绿藻类等也出现在优势种之列, 如绿球藻( Chlorococcus sp. ) 、栅列藻( Scenedesmus sp. ) 、实球藻( Pandorina sp. ) 、直板藻( Penium sp. ) 和盘星藻( Pediastrumn sp. ) 。但由于养殖海水盐度仍较高,优势种依然包括许多硅藻类, 如中肋骨条藻和柱状小环藻( Cyclotella stylorum) 等。另外, 虾池的养殖海水一般来自于外海, 经过滤等处理后引入, 但由于虾池具有不同于外海的特殊生态环境, 如水体营养丰富、人为干扰性强等特征, 所以与外海微藻群落结构相比, 虾池的微藻密度一般大于外海, 但微藻种类较外海少。对对虾低盐度集约化养殖池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研究显示, 虾池微藻的组成中, 绿藻类较为常见, 但蓝藻类常在种类数量上占较大的比例, 且优势种也多为蓝藻类, 如颤藻、假鱼腥藻

( Pseudanabaena) 、螺旋藻( Spirulina) 和微囊藻属等, 养殖后期优势种的优势度尤其突出, 多样性较低, 两者呈负相关性[ 4, 15 - 16] 。后期水体的富营养化是颤藻等蓝藻类大量发生、形成高密度的主要原因, 蓝藻的大量繁殖有可能抑制硅藻和绿藻类等的生长, 且不易调控。一些蓝藻优势种之间也存在相互共存或抑制的关系, 微藻群落的

演替有时具有突发性、时间短和速度快等特点。申玉春等[ 17] 在研究集约化养殖池浮游微藻的演替时指出, 浮游微藻的演替速度快说明虾池浮游微藻群落不稳定, 有可能和水体盐度等理化因子的变化造成水体环境不稳定有关。对集约化虾池和半集约化养殖土池之间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组成所做的比较研究发现, 半集约化虾池养殖后期的微藻多样性指数一般要高于集约化虾池, 而优势度却相反,两者具有显著负相关[ 15] 。由于营养盐对微藻种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半集约化虾池对虾放养密度较低, 投饵较集约化池少, 水体营养盐等理化因子一般低于集约化池,这可能是造成虾池微藻的密度和优势度等不同于集约化虾池的主要原因。此外, 养殖土池的环境和管理状况一般也较集约化池出现更多复杂因素, 如土池岸边和池底会生有茂密的挺水或沉水植物, 还可能存在着数量丰富的能摄食微藻的底栖螺类等, 池塘清淤的底泥留在岸边也可能被雨水重新冲刷入池, 增氧机的管理和药剂的投放是否科学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土池环境因子和微藻种类分布的变动。而集约化虾池出现的微藻高优势度特征表明在池塘营养逐渐丰富的条件下, 喜肥耐污的种类如蓝藻类容易滋生。

2.2 不同养殖季节的浮游微藻

浮游微藻普遍具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 不同的浮游微藻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不同, 夏季水温高、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水体pH 高, 这些气候因素很适合一些喜高温的蓝藻生长, 所以浮游微藻种群中蓝藻类比较常见。而在冬季, 气候环境与夏季相反, 浮游微藻种群常由

隐藻、甲藻、小型绿藻、金藻、某些裸藻和硅藻等组成[ 18] 。而某些广温性微藻在不同的季节都有出现。对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的对虾集约化养殖池春、秋季浮游微藻的调查研究显示, 春季检出微藻28 种, 秋季21种, 优势种均较突出, 春季的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

( Chaetoceros curvisetus) 、窄面角毛藻( C. paradoxus) 和日本角毛藻( C. inpponica) , 秋季的优势种有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 、波吉卵囊藻、细弱海链藻( Thalassiosirasubtilis) 和条纹小环藻( Cyclotella striata) [ 19] 。而2季均出现的优势种有啮蚀隐藻( Cryptomonas erosa) 、颤藻( Oscillatoria sp. ) 、铜绿微囊藻( M. aeruginosa) 、细小平裂藻( Merismopedia tenuissima) 和微绿球藻等, 多为绿藻类和蓝藻类, 说明这些微藻具有适应不同季节的广生态位特征。刘孝竹等[ 16] 对秋、冬季集约化虾池的研究显示, 在养殖中后期蓝藻类大量发生形成优势种, 水体营养盐和盐度等对微

藻结构的影响比较大。另外, 在南方沿海地区夏、秋季经常会出现台风和强降雨等恶劣天气, 降雨会对气温、虾池水温、pH 和DO 等产生重要影响, 虾池的微藻结构可能也会随之出现变动。查广才和周昌清[ 20] 报道过在养殖中出现的台风和大雨等恶劣天气对养殖水体环境有显著的影响, 会造成水体不稳定,对浮游微藻的生长影响明显,

例如在晴好天气, 浮游藻类的种类和密度增加, 而长期阴雨或强降雨, 浮游藻类的种类和密度会显著降低。可见恶劣天气等的干扰也是影响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需加强对这方面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找出应对措施, 规避养殖风险。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3 不同养殖地域的浮游微藻

中国南方气候温暖, 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区都有大面积养殖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或斑节对虾( Peneaus monodon) 等喜温性的虾类。此外, 福建、浙江沿海, 辽宁和山东环渤海湾区域以及青岛地区附近等也大力发展海水、咸淡水等对虾养殖。黄翔鹤和王庆恒[ 21 ] 对湛江和海南高位池浮游微藻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此区域的高位池养殖中后期微藻优势种具有突出性和单一性特征, 主要以喜肥或耐污的绿藻和蓝藻类为主, 并且注意到微藻优势种的变动对水环境的调控有重要影响, 由优良的微藻控制的池塘水质稳定, 养殖良好。吴斌和廖思明[ 22] 对广西北海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的微藻研究发现, 池水的盐度与微藻的种类关系密切, 绿藻和硅藻类在盐度较高( 盐度密度大于1. 01) 的池塘常形成优势种, 而在盐度较低( 盐度密度小于1. 01) 的池塘中占优势地位往往是颤藻和裸藻类, 提出控制池塘水体盐度是调控藻相的重要因素。李雪松等[ 23] 对福建泉州湾虾池浮游微藻的调查显示,虾池盐度在16 ~20, 优势种群以喜高盐的硅藻为主, 在绝对优势种没有出现前, 营养盐含量和微藻的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在硅藻类成为优势种后, 水体硅酸盐的水平成为限制硅藻发展的重要因子。到养殖后期, 检出有许多赤潮性的能分泌毒素的甲藻类, 经调查发现虾池在纳潮换水过程中水源

受到自身高强度排污废水的污染, 导致出现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从而使虾池赤潮类微藻爆发, 给对虾的健康养殖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可见, 在养殖实践中针对虾池排泄废水的管理已显得相当重要, 若在养殖过程中造成回流污染会显著改变虾池微藻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进而有可能危胁对虾的健康生长。曾建刚和蒋霞敏[ 24 ] 对浙江上虞地区凡纳滨对虾池微藻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认为水质的

逐渐富营养化引起蓝第5 期彭聪聪等: 虾池浮游微藻与养殖水环境调控的研究概况77 藻类的微囊藻大量繁殖, 最终导致水质恶化。且在富营养化基础上形成的过高生物量和数量特征的微藻不利于虾池水环境的优化, 提出调控虾池微藻密度的建议。杨秀兰等[ 25] 的研究认为浮游生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封闭式低盐度池对虾养殖成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特别是微藻中一些喜N的蓝藻、绿藻和裸藻类, 在大量繁殖的同时对外源性有机质( 如残饵和虾排泄物) 分解形成

的丰富营养盐、总氨等进行利用和转化, 促进了池塘营养链的优化, 有效地维持了高密度对虾的正常生长和封闭式虾池水质的自我调节。在对莱州湾鱼、虾混养净水围隔中浮游微藻的调查发现, N和P 营养盐是浮游微藻的限制因子, N/P 的变化能显著影响微藻结构的变动[ 26] 。矫晓阳[ 27] 调查了渤海营城子湾沿岸虾池的微藻, 共检测出微藻有硅藻、甲藻、蓝藻、绿藻、金藻和裸藻类等, 种类在94 种以上, 其中硅藻达59种。虾池与海湾沿岸的浮藻群落物种以及多样性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有些微藻存在于虾池而不见于海湾沿岸水体,而有些微藻却只见于沿岸水体, 反映了虾池与沿岸生态环境之间的差异,

以及不同微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综上所述, 不同地域之间虾池浮游微藻的分布有一些共性特征, 如随着养殖的进行, 喜肥或耐污性的微藻多会在养殖中逐渐形成优势, 但也会由于地域环境、物候变化、养殖模式和管理模式等不同造成虾池微藻分布有差异, 即便是在同一地域, 不同位置或不同池塘的微藻分布也会由于环境、人为干扰等造成的微藻生态位需求差别而具有不同的特征。

2.4 不同养殖阶段的浮游微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虾池不同养殖阶段浮游微藻的群落结构与养殖水体营养盐、盐度等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在养殖初期营养盐含量较低, 一般可通过添加一些含有N和P等营养盐的单胞藻类生长素等来肥水培藻,

以优化健康的微藻藻相, 防止不良微藻在早期滋生而给幼虾生长带

来胁迫。对水源的引入进行管理以防引入的外海水源中含有不良微藻等。查广才等[ 4] 和刘孝竹等[ 16] 针对低盐度集约化虾池的微藻群落结构研究显示, 在养殖前期微藻的种类主要是绿藻类和硅藻类, 某些种类能较好地适应低营养盐。随着养殖的延续水体有机质等营养的积累、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增多和透明度下降, 开始出现中度富营养状况, 一些喜肥耐污的微藻种类, 如颤藻类等在养殖中期开始大量繁殖, 常成为优势种或常见种, 且优势度随着后期富营养化程度的升高而

增高, 特别是在养殖后期, 优势种容易向单一方向发展, 微藻多样性

降低, 最后可能爆发水华或赤潮, 直接给对虾养殖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显示颤藻类水华等还极易引发“倒藻”, 导致大量羟胺、硫化物的释放, 有毒气体的产生, 造成对虾因应激致病而死亡[ 28] 。因此, 在养殖中期构建优良微藻藻相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尝试通过引入经培育的多种优良微藻等方法, 在中期构建出稳定、优良的藻相, 以期在养殖中后期有效地抑制蓝藻类等不良微藻的繁殖, 增强微藻的多样性。同时, 优良微藻还可通过吸收过剩营养盐等有效地减轻富营养化的趋势, 以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3 浮游微藻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浮游微藻优势种群变动还会受到虾池各种理化因子的影响, 探讨理化因子和浮游微藻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寻找有效解决优化微藻藻相问题的方法, 因此以下就虾池中几种重要的理化因子进行阐述。温度是影响微藻分布的重要因子, 这主要与不同微藻的最适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微藻来说, 最适温度在18 ~25 ℃[ 29] , 但不同浮游微藻的最适温度不同, 如波吉卵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5 ~30 ℃, 多在秋季出现[ 19] 。在粤西海域中, 角毛藻、诺氏海链藻( Thalassiosira nordenskioldi)和微小斜纹藻等( Pleurosigma minutum) 多出现于春季( 水温为23 ~24 ℃) , 波吉卵囊藻、细小平裂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等多出现在秋季( 水温为29 ~3l ℃) [ 30] 。光照是影响浮游微藻生长的重要因子。一般而言, 微藻光合作用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低光照下, 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呈正比, 但当达到饱和光强后, 光合作用速率保持平稳, 如果光照再强, 微藻就会产生光抑制现象, 其

光合作用会下降或停止[ 29] 。不同的微藻对光照的适应强度有所不同, 一般甲藻比硅藻更适应较高的光强, 硅藻又强于绿藻, 而蓝藻较能适应低光强, SCHEFFER 和RINALDI[ 31] 报道颤藻在高光强下其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盐度是影响水生生物原生质渗透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虾池微藻群落结构的分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硅藻类一般较其他种类微藻更适应较高盐度的环境。对某些微藻的比较研究表明, 啮蚀隐藻表现出广温广盐性质, 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幅度, 而蛋白核小球藻喜高温的环境, 并且对盐度的适应性范围也窄于啮蚀隐藻[ 32] 。谢立民等[ 14] 的研究也认为水体中盐度是影响微藻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在盐度较低的虾池中, 蓝藻会占优势, 当盐度介于

10 ~30 时,舟形藻和桥湾藻类等硅藻会形成优势。pH 的变化是水中理化因子和生物活动的综合结果。水中浮游微藻进行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 CO2 ) , 放出氧( O2 ) , 会使pH 上升。在一定条件下, pH 升高也会使含N和P 等离子部分减少, 微藻一般喜好接近中性而非碱性的pH条件[ 33] 。偏碱性的水体适合于蓝藻的大量繁殖与生长而抑制了绿藻等的生长, 但通常情况下当环境pH 大于8. 5~9. 0 时, 对浮游微藻的生长是有害的[ 34] 。NH4-N 由非离子氨( NH3-N) 和离子铵( NH+4 -N) 组成, 其中对虾类有毒性的是NH3 -N, 当水中NH3 -N 平均质量浓度达到0. 45 mg·L- 1 时, 虾的生长速度减慢50% [ 35] 。NH4 -N的质量浓度一般随着浮游微藻密度的增高而降低。一些微藻具有较强的吸收NH4 -N、磷酸盐( PO4 -P) 等除污功能, 如已在工业除污中使用的螺旋藻( Spirulina) 、蛋白核小球藻等

[ 36] 。由NH4 -N等组成的无机氮( DIN) 可增加池水的营养, 使微藻大量吸收而迅速生长。而微藻死亡后有机体分解又产生NH4-N 等, 所以在养殖水体中DIN含量的变动也影响着浮游微藻的种类和生物量等的变化。浮游微藻的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与水体中可被直接利用的营养盐含量及变化情况密切相关, 如DIN、无机磷( DIP) 的含量。营养盐是构成虾池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不同微藻对营养盐的需求不同, 如微绿球藻在ρ( NO3 -N)为28. 30 mg·L- 1和ρ( PO4 -P) 为2. 08 mg·L- 1 时, 生长效果较好[ 37] , 这说明微藻间可能存在竞争或共存的关系, 同时也是维持水体中微藻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孙耀等[ 38] 研究结果显示, 一些海洋浮游微藻对DIN 和DIP 的最适质量浓度下限分别为79. 9 和18. 0 μg·L- 1。所以, 有必要根据虾池的水质情况和浮游微藻对营养盐等因子的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为合理构建、优化养殖水体的藻相结构提供适宜的营养参数和生态参数。而针对养殖后期蓝藻经常容易大量繁殖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低N/P 有利于蓝藻进行固氮作用, 高N/P 则有利于绿藻繁殖, 由此提出引入某些对蓝藻有拮抗作用的优良藻类进行选择性施肥以控制蓝藻生长[ 39] 。而对集约化虾池后期出现的高优势度颤藻类和各种环境因子做的多元分析研究显示, 颤藻密度和水体中有机质( COD) 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即虾池中丰富的有机质为颤藻类提供了优势的生长环境[ 40] 。通过施用芽孢杆菌( Bacillus sp. ) 和光合细菌

(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等有益微生态制剂, 可有效分解和利用有机质[ 41 - 42] 。因此, 针对养殖后期常出现与不良微藻大量繁殖相

关性很强的有机质丰富的现象, 可探讨在虾池投放微生态制剂的方法降解虾池有机质, 以期能有效地抑制不良微藻的快速繁殖。由此可见, 浮游微藻的种类分布、数量变动等和虾池中各种环境因子的动态是密切相关的, 环境因子的变动有可能会改变浮游微藻的群落结构。可通过生物统计学等方法深入地研究对微藻影响的关键环境因子,

然后再尝试通过对环境因子的调控来有效改良微藻群落结构、优化微藻藻相, 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另外, 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也会影响虾池浮游微藻的密度和种群结构变化, 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新亮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4 浮游微藻与水质调控

对虾的养殖实践证明微藻藻相的变动会影响水环境的稳定和对虾健康的生长, 进而影响养殖效益。其中池塘微藻优势种群的变动不容忽视, 优势种群主导着微藻生态功能的发挥。尝试通过人工干扰的手段在虾池中构建以优良微藻优势种为基础的稳定的藻相结构, 将有益于改善养殖环境。目前, 一般认为在对虾养殖生产中通常以绿藻类和硅藻类为优势种的池塘为好, 其水质稳定, 水色优良, 病害少, 对虾生长亦较好, 其中裸藻类也能有效构建池塘良好水色, 但其藻相易受环境影响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7] 。而以蓝藻为优势的水体中, 或在甲藻经常出现的环境中, 对虾一般生长缓慢而且容易引发病害。因此认

为, 在养殖过程中以培养绿藻类和硅藻类为主的健康水系较好。绿藻类的许多微藻具有耐污、耐盐等宽生态位的性质,可用于养殖中、后期逐渐富营养化的水体环境, 形成的藻相也相对稳定, 容易保持池水的“活、爽”, 并且微藻种类数丰富, 对于微藻多样性的增强也有益处。一般认为, 养殖水体中生物多样性较低, 微藻种类单一, 优势度过高,不利于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 也不利于加强对虾抵抗胁迫因子

的力度。因为提高微藻生物多样性可有效增强虾池生态系统的信息含量, 维持微藻藻相的动态平衡, 有效地应对各种干扰给环境带来的扰动。若微藻种类过于单一,即使是易保持养殖水体“活、爽”的绿藻类, 当数量达到一定的阈值, 也可形成绿藻水华, 严重破坏水环境生态系统, 导致对虾应激死亡[ 16] 。有研究认为过低的多样性指数容易导致对虾不同程度地出现病害和死亡症状[ 5, 11] 。因此,有必要结合微藻的生态位、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因子的变化, 及其对虾池水质环境的影响等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科学筛选出生产性能良好、环境兼容性强的优良藻株, 如一些已在试验和生产中常用到的波吉卵

囊藻、微绿球藻、蛋白核小球藻、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 closteriu) 和啮蚀隐藻等[ 8, 43 - 44] 。对微藻进行合理配比后再寻求稳定地扩大培养, 检验于养殖实践, 以达到利用优良藻相优化对虾养殖环境的目的, 进而建立以微藻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池塘藻相调控技术。

5 浮游微藻与对虾养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实践已证明虾池微藻藻相结构的分布和变动与对虾健康养殖有密切关系, 在养殖生产中, 如中、后期的高位池,

经常会出现蓝藻类的快速繁殖, 可分泌毒素的颤藻或微囊藻类往往可形成高密度的水华, 显然会增加养殖风险, 是造成对虾应激性发病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一些微藻水华如颤藻水华还可能会因为天气变化或养殖环境变化等因素引发“倒藻”现象的发生, 释放有毒物, 进一步给养殖带来较大危害。因此, 如何控制不良微藻特别是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而形成优势是养殖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利用生态位调控来改变适宜不良微藻生长的环境, 利用种间竞争的关系培养优良微藻来抑制有害微藻的大量滋生, 目的都是为了建立适宜对虾生长的健康生态环境, 降低虾类生长胁迫和养殖风险。利用优良微藻来优化养殖环境, 培育良好水色, 保持虾池生态系统的有益平衡和抗干扰能力,维持稳定、健康的水质环境, 有益于对虾的健康养殖。通过调查掌握养殖池塘浮游微藻种群分布的特征, 了解对微藻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 建立通过对关键环境因子的调控来优化微藻藻相的技术模型, 对保证对虾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有重要的实践和科学意义。在面对养殖后期阶段颤藻类等有害微藻容易形成较高优势度且难调控的情况时, 可考虑从营养调控的角度探索在养殖前期和中期培育较高优势度的绿藻类或硅藻类等优良微藻, 并保持优良藻相的延续以达到抑制蓝藻类繁殖的目的, 但这首先需要在弄清各种微藻个体培养营养参数和生态参数的基础上, 筛选出多株生产性能

良好和环境兼容性强的优良微藻, 再通过技术手段去构建优良藻相。此外, 从微生物调控的角度来影响微藻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利用微生物分解虾池中对蓝藻类等生长有积极影响的丰富有机质或通过微生物的自身分泌物对不同的微藻起着促进或抑制的影响[ 45] 。从建立优良藻相和利用微生态制剂等多方面出发, 探讨保持对虾养殖环境稳定和健康的技术, 以期实现对虾的高效、健康养殖。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共13页文档

浮游动物学重点 ——静影藤绒 绪论 1.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垂直移动的能力 ②除部分水母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2.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照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围。 3.浮游生物按个体大小的分类 group Body-size representatives Femtoplankton超超微型0.02-0.2μm 病毒,细菌 Picoplankton超微型0.2-2μm 细菌,金藻 Nanoplankton微型2-20μm 硅藻.甲藻.chrysophyta,绿藻,黄藻 Microplankton小型20μm-1mm 硅藻,蓝藻,原生动物,甲壳动物,轮虫,幼虫 Mesoplankton中型1-5mm 水母,桡足类,cladocera,介形亚纲,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acroplankton大型5-10mm 水母,桡足类,磷虾,hyperiidae,sergestinae,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egaplankton巨型>1cm 水母,甲壳动物,被囊动物 4.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Holoplankton 永久性浮游生物 Meroplankton 阶段性浮游生物 Tychoplankton 暂时性浮游生物 5.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 研究海洋生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和海洋水体、基底结构及各种动态过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不难看出,生物海洋学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但是,由于海洋生物研究人员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实际研究中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上面讲的那两个方面。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分布、发育和生长、生理、生化和遗传,特别是海洋生态。其目的是阐明生命的本质,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 6.赤潮Red tide 定义: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值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什么是水体自净

第七章 1、什么是水体自净?怎样理解水环境容量?怎样理解水污染的概念? (1)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以内,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 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2)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既所谓的环境容量。 (3)水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 容量,从而导致了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2、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点污染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面污染源(3危害: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间接影响。 3、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有那些?污水的水质指标包括那些内容? (1)悬浮物、耗氧有机物、植物性营养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酸碱污染、石油类、放射性物质、热污染、病原体。 4、水污染防治对策有那些?效果如何? (1)“防”,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治”,废水无害化 (3)“管”,管理控制对策 5、污水处理技术包括那些类型 废水的物理处理法、废水的化学处理法、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6、大气污染源有哪几种?主要污染物有那些? (1)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2)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7、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对颗粒物的治理方式有那些? 可以通过改变燃料结构、改进燃烧方式、安装除尘装置 8、治理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那些?

SO2和NO X的治理、汽车尾气的治理 9、汽车尾气污染与气态污染物的异同?常用的治理方式有那些? 10、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 主要是CO2的增加。主要危害:危害自然生态系统、威胁人类的食品供应和居住环境。 11、酸雨的主要类型是哪些?它产生的原因与主要危害是什么? (1)主要有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2)主要是工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危害有:危害生态系统、对森林造成危害、对植物的影响、对建筑物的影响、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12、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 (1)主要是人造化工制品氟氯烃和哈龙污染大气的结果。 (2)打乱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导致生物物种灭绝,产生粮食危机,还会使全球变暖,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 13、固体废物的定义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特性? (1)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2)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 14、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与水、气污染有什么不同? 15、什么是固体废物的综合防治原则?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6、一般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有那些?它与最终处置技术是否一样? 预处理、固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技术 最终处理包括陆地处理和海洋处理 17、什么是危险废物?如何理解《巴塞尔公约》与危险废物之间的关系?

00水体景观设计说明

?水景可调节环境小气候的湿度和温度,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南方地区,居住环境与自然地形相结合,利用河湖开辟水景,来增添地方特色。水景向来是园林造景中的点睛之笔,有着其他景观无法替代的动感、光韵和声响,所以现代的居住区很多都采用人工的方法来修建水池、人工瀑布、喷泉或与山石结合的自然山水池,使居住环境增加景观层次,扩大空间,增添静中有动的乐趣。 1.1 人对水的亲水性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 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或失去人性化。 在居住区中,驳岸的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是不会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 生态水池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就有“无水不成

水体自净作用

《景区环境影响评价》,石强等,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7,第一版 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没有人工净化的措施的情况下,其浓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逐渐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即成为水的自净。实际上,水体自净可以看作是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和衰减变化的过程。 从机制方面讲可以将水体自净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三类。他们往往是同时发生而又相互影响的。 1,物理自净 物理自净作用主要指的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沉淀作用指的是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中含有微小的颗粒,如颗粒态的重金属、虫卵等由于流速较小而逐渐沉入水底。污染物沉淀对水质来说是净化,但对底泥来说则污染物反而增加。混合稀释作用只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水体的混合稀释作用主要由紊动扩散作用、推流作用和离散作用引起。 2,化学自净 氧化还原反应是水体化学净化的重要作用。流动的水流通过水面波浪不断将大气中的氧气溶入,氧化其中的污染物,如某些重金属离子可因氧化而生成难溶物(如铁、锰等)而沉降析出;硫化物可氧化为硫代硫酸盐而被净化。还原作用对水体净化也有作用,但这类反应多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因天然水体接近中性,左右酸碱反应在水体中的作用不大。天然水体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胶体,如硅、铝、铁等的氢氧化物、黏土颗粒和腐殖质等,由于有些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另有一些物质本身就是凝聚剂,这就是天然水体所具有的混凝沉淀做用,从而使有些污染物随着这些作用从水中去除。 3,生物自净 生物自净的基本过程是水中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当作食饵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影响生物作用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生物自净的快慢与有机污染物的数量和性质有关。

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园林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粗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 园林水体景观。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 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 提供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饮茶,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茶。由茶而引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评价:"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 提供生产用水。生产用水范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产养殖用水,如养鱼、蚌等。这两项内容同园林面貌和生产、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5. 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如游泳、划船、溜冰、船模等。如现在休闲的热点,如冲浪、漂流、水上乐园等。 6. 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7. 交通运输。较大型水面,可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8. 汇集、排泄天然雨水。此项功能,在认真设计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9. 防护、隔离。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引伸来说,水面创造了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隔岸相视,可望不可及也。 10. 防灾用水。救火、抗旱都离不开水。城市园林水体,可作为救火备用水,郊区园林水体、沟渠,是抗旱天然管网。 以上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处园林水体,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园林景观的作用。以下分别就水体景观的形成、工程设计、水质及水量的要求、景观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段话可以作为设计瀑布时的参考。 园林水体景观的形成 (1)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

水体的自净作用及自净过程.

水体的自净作用及自净过程 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即所谓环境容量。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净作用。也可简单地说,水体受到污染后,靠自然能力逐渐变洁的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 水体的自净过程很复杂,按其机理划分有: (1)物理过程。其中包括稀释、混合、扩散、挥发、沉淀等过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这一系列的作用下,其浓度得以降低。稀释和混合作用是水环境中极普遍的现象,又是比较复杂的一项过程,它在水体自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污染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吸附、凝聚、中和等反应使其浓度降低。 (3)生物化学过程。污染物质中的有机物,由于水体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分解、氧化并转化为无害、稳定的无机物,从而使浓度降低。 总之,水体的自净作用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任何水体的自净作用又常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物理过程、化学和物化过程及生物化学过程常常是同时同地产生,相互影响,其中常以生物自净过程为主,生物体在水体自净作用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例如:河流对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大致如下:当污染物质排入河流后,首先被流水混合、稀释扩散,比水重的粒子即沉降堆集在河床上;接着可氧化的物质被水中的氧所氧化;有机物质通过水中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生物化学的氧化分解还原成无机物质;与此同时,河流表面又不断地从大气获得氧气,补充水中被消耗掉的溶解氧;阳光可以杀死病原微生物;…。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河水流到一定距离后就恢复到原来的“清洁”状态。水的自净能力与水体的水量、流速等因素有关。水量大、流速快,水的自净能力就强。但是,水对有机氯农药、合成洗涤剂、多氯联苯等物质以及其它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的自净能力是及其有限的。

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07-09T16:39:22.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王丹丹[导读] 身份证号码:12022519841029xxxx 天津 300191 在古今中外的园林中,水是不可获取的造园要素。常被称为园林的“血液”或“灵魂”,这不仅仅因为水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有一种亲水的本能,而且因为水所具有的奇特的艺术感染力。 一、水和水生植物景观 园林中只有水,常常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植物与之组景。将这两种自然界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自可形成最具特色、最宜人的景观空间。事实上,园林水体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的栽培提供载体。 二、园林水景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景观作用根据水景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种类,同时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效果、经济因素、植物净化水体能力三方面的结合,在总体的水景植物配置上发挥最佳生态景观效益,为鸟类、两栖动物营造栖息空间。 2、融合水体周边环境,重视水景植物空间层次布局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在选择植物时,应融合水体周边环境,从水岸至水面,选择适宜的水景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搭配在一起。 3、注重艺术性构图,做到四季有景 水景植物配置应遵循基本的艺术法则,注重情与景的交融,以及意境的创造。在植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花期不同、色彩丰富的水景植物组团配置,使得在季相上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 三、水景植物材料的选择 水景植物按照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分为四大类 1、挺水型水景植物 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土中生长发育,上部植株挺出水面。挺水型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荷花、黄花鸢尾、千屈菜、菖蒲、香蒲、慈姑等。 2、浮叶型水景植物 浮叶型水生植物的根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而他们得体内通常储藏大量的气体,使叶片或植株能平衡的漂浮于水面上,常见种类有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等,种类较多。 3、漂浮型水景植物 漂浮型水生植物种类较少。这类植物的根不在泥中,株体漂浮于水面上,多数以观叶为主。又因为他们既能吸收水中的矿物质,同时又能遮蔽射入水中的阳光,所以也能够抑制水藻的生长。但是有些品种生长、繁衍的特别迅速,可能会成为水中一害,如水葫芦等,所以需要定期用网捞出一些,否则他们就会覆盖整个水面。 4、沉水型水景植物 沉水型水生植物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于水中,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空气极度缺乏的环境中进行气体交换。 四、园林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1、水边植物景观设计 水边植物配置既能装饰水面,增加水面倒影效果,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过渡,丰富岸边景观层次和色彩,突出自然野趣。水边植物配置要点如下: 植物配置宜群植,而不宜孤植,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园林周边环境的协调。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修剪,以免失去画意,遮挡观景视线。在树丛之间因留出透景线,引导游客到水边欣赏开阔的水景及对岸的景观。 切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平面上,应注意林冠线的变化,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体现节奏与韵律,同时应与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协调一致。 配置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丰富线条构图,增加倒影效果。如选择植物的枝、干探向水面的种类,枝条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形成优美的线条;而选择树干挺拔的植物种类,线条鲜明,同时与水面形成强烈的方向对比。水边树种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多选择彩色植物和柔枝植物,以衬托水的光彩和柔美。 2、驳岸植物景观设计 曲折优美的驳岸线是水景重要的景点,驳岸植物配置很重要,既能使陆地和水融合成一体,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主导作用。利用花草镶边或湖石结合配置花木可以打破驳岸相对僵硬的质感,丰富驳岸的层次,柔化驳岸的线条,丰富水边的色彩。 3、水面植物景观设计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游人观赏。水面植物的配置要根据水面大小选择适当体量的水生植物在水面沿岸或水面中央丛植或片植,切忌铺满水面或沿岸种植一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在几种水生植物混植时,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适应的水深,选择高度有差异的植物组合,达到宜人的观赏效果。切忌使用体量、高度相当的植物组合,导致层次不分,没有重点。 4、堤、岛、桥的植物景观设计 水体中设置堤、岛、桥是划分水面空间的重要手段,堤、岛常与桥相连,它们周边的植物配置可以增添水面空间的层次,丰富水面空间色彩,活跃景观氛围。 四、污染水体的修复及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建

水体浮游动物调查

水体浮游动物调查研究 摘要为初步了解研究水生动物的手段和方法,为将来从事有关水生动物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本实验对内的一个池塘内的水体浮游动物展开调查。研究了该水体中水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种类密度。实验表明:该水体中存在多种水生植物和水体浮游动物。其中以尾裸藻为优势物种。 关键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种类密度 A research of the zooplankton in XXXX Abstract In order to learn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study the zooplankton;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work which is studying on the zooplankton.In this Experiment,Survey the zooplankton which is in a pond of XXXX.Study th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ensity of zooplankt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a variety of aquatic plants and zooplankton .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is Euglena caudata.. Key Words zooplankton;species composition;species density 1 前言 1.1 浮游动物概念及其功能特点 1.1.1 浮游动物概念 浮游动物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不能做远距离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身体微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是生态学名词,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刘健康,1999)。 1.1.1.1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由单细胞构成的微小动物,有些种类形成群体,群体中的单个虫体都是独立生活的,以伪足、纤毛和鞭毛为主要行动胞器,典型的原生动物的原生质是透明的、无色的,许多原生动物因摄食许多食物呈多种不同的颜色。原生

城市公园水体景观设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城市公园、、、、、、、、、、、、、、、、、、、、、、、、、、、、、、、、、、、、 1、1城市公园得概念、、、、、、、、、、、、、、、、、、、、、、、、、、、、、、、、、、 1、2城市公园得功能、、、、、、、、、、、、、、、、、、、、、、、、、、、、、、、、、 1、3水体得概念、、、、、、、、、、、、、、、、、、、、、、、、、、、、、、、、、、、、、、 1、4水体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得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水景得构成元素、、、、、、、、、、、、、、、、、、、、、、、、、、、、 2、1 水景植物得配置、、、、、、、、、、、、、、、、、、、、、、、、、、、、、、、、、、2、2水景山石得应用、、、、、、、、、、、、、、、、、、、、、、、、、、、、、、、、、、、2、3水体雕塑得应用、、、、、、、、、、、、、、、、、、、、、、、、、、、、、、、、、、 第三章水体景观总体设计原则、、、、、、、、、、、、、、、、、、、、、、、、 3、1安全性设计原则、、、、、、、、、、、、、、、、、、、、、、、、、、、、、、、、、、、3、2生态性设计原则、、、、、、、、、、、、、、、、、、、、、、、、、、、、、、、、、、、、3、3持续性设计原则、、、、、、、、、、、、、、、、、、、、、、、、、、、、、、、、、、、、、3、4功能性设计原则、、、、、、、、、、、、、、、、、、、、、、、、、、、、、、、、、、、、、、3、5因地制宜设计原则、、、、、、、、、、、、、、、、、、、、、、、、、、、、、、、、、、、第四章公园水体景观得重要性、、、、、、、、、、、、、、、、、、、、、、、、、 第五章公园水体景观设计要点、、、、、、、、、、、、、、、、、、、、、、、 5、1 公园水体景观得层次感、、、、、、、、、、、、、、、、、、、、、、、、、、、、 5、2 公园水体景观与自然得与谐统一、、、、、、、、、、、、、、、、、、、、、、5、3 公园水体景观得视听感受、、、、、、、、、、、、、、、、、、、、、、、、、、、

城市公园水体景观设计

欢迎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城市公园.................................... 1.1城市公园的概念.................................. 1.2城市公园的功能 ................................. 1.3 1.4 第二章 2.1 2.2 2.3 第三章 3.1 3.2 3.3 3.4 3.5 第四章公园水体景观的重要性......................... 第五章公园水体景观设计要点....................... 5.1 公园水体景观的层次感............................ 5.2 公园水体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3 公园水体景观的视听感受...........................

第六章公园水体景观存在的问题........................ 6.1水体流动性较差................................... 6.2补水水源水质较差................................... 6.3外源污染物进入水体............................... 6.4水体生态系统不完善.................................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9.1 9.2 9.3生态净化法.................................... 结论........................................... 致谢.......................................... 城市公园水体景观设计 作者:刘小勤 【摘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既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游人休息游憩的主要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平原新区滨水带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位于黄河大堤以北,107国道两侧,京港澳高速以西。与郑州一河之隔,三桥相连,距郑州市中心25公里,距焦作市中心35公里,距新乡市中心4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豫北地区联系郑州的重要节点,也是郑州辐射豫北的“桥头堡”。 该项目位于新乡市平原新区,属于城市新区建设区域,基地面积约为118公顷,现有水域面积约为80公顷,该水域有自然水体补给,与周围的5条河流相连接,规划区域周围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以及居住区等。沿湖景观面积30多亩,该景观的规划设计与的中心大面积的水域生态系统,将形成一条亮丽的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观光、休憩及户外活动的城市空间。 二、景观规划理念与目标 规划理念: (1)景观空间的开放性与亲水性; (2)景观的可游性、可赏性和可参与性; (3)景观的生态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 目标: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 三、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绿地、建筑、市政、电力方面规划 2、新乡市城市整体规划 3、新区现状基础资料 4、设计任务书 四、规划原则 1、生态性设计原则: 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2、亲水性设计原则: 该滨水绿地,整块用地沿湖岸依次展开,现状决定了亲水性设计的原则。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沿湖边布置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

水体浮游动物调查研究

XXXXXXXXX水体浮游动物调查研究 摘要为初步了解研究水生动物的手段和方法,为将来从事有关水生动物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本实验对XXXXXXXXX内的一个池塘内的水体浮游动物展开调查。研究了该水体中水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种类密度。实验表明:该水体中存在多种水生植物和水体浮游动物。其中以尾裸藻为优势物种。 关键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种类密度 A research of the zooplankton in XXXX Abstract In order to learn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study the zooplankton;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work which is studying on the zooplankton.In this Experiment,Survey the zooplankton which is in a pond of XXXX.Study th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ensity of zooplankt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a variety of aquatic plants and zooplankton .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is Euglena caudata.. Key Words zooplankton;species composition;species density 1 前言 1.1 浮游动物概念及其功能特点 1.1.1 浮游动物概念 浮游动物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不能做远距离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身体微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是生态学名词,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刘健康,1999)。 1.1.1.1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由单细胞构成的微小动物,有些种类形成群体,群体中的单个虫体都是独立生活的,以伪足、纤毛和鞭毛为主要行动胞器,典型的原生动物的原生质是透明的、无色的,许多原生动物因摄食许多食物呈多种不同的颜色。原生

园林景观庭院中的水体设计

园林景观庭院中的水体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园林景观庭院中的水体设计(一)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2)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 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浮游动物研究

(1)微表层是一层只有几十到几百微米的薄层,以往对微表层化学、微表层微生物的研究报导较多,有关微表层浮游动物的研究仅限于本项目研究,开 辟了我国海洋微表层浮游生物研究的新领域。 (2)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和世界海水养殖发展概况,研究了水产养殖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其它环境效应,发展了大型海藻龙须菜生态栽培等 海水养殖绿色生产技术,提出了基于养殖生态系统的渔业环境管理对策, 出版了我国水产学科首部海水养殖绿色生产和管理的综合性著作。在美国 主编的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杂志(JCR排名前15%)上发表了有关中国海水养殖与近海环境的综述性评论(Development of mariculture and its impacts in Chinese coastal waters,2004,14: 1-10),论文受到主编和论文审阅者的高度评价(Your paper reflects on an important issue and will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worthy of rapid publication)并被刊载在卷首(见成果汇编P10),该文2006 年还获得了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ge Aquaculture in Asia 优秀 论文奖(评委为20多位欧美专家组成)。 8)养殖生态系统生态调控与环境管理研究:1)通过对大亚湾、南澳海水养殖区、武汉东湖(鱼类高产湖泊)、苏格兰Leven湖(低鱼产量湖泊)等多种类型养殖水体的研究,在野外调查、受控实验和对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鱼类养殖的生态学效应,提出了"武汉东湖养殖鱼类临界阈值"新概念;提出了限制东湖鱼类养殖产量、恢复水生植被等生态调控措施;2)采用综合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和世界海水养殖发展概况,研究了海水养殖及其环境效应,发展了大型海藻龙须菜生态栽培等海水养殖绿色生产技术,提出了基于养殖生态系统的渔业环境管理对策,出版了我国水产学科首部海水养殖绿色生产和管理的综合性著作。3)筛选出具高效降污能力、适合海水养殖区栽培、与鱼贝共养的大型海藻龙须菜,在汕头南澳构建了可清洁生产的海水养殖优化模式(鱼-贝-大型海藻;贝-大型海藻),初步建立了富营养化养殖海域的大型海藻环境修复技术和相应的评估方法。在南澳深澳建立了大型海藻示范区,南澳2005-2007年栽培面积年均超过10000亩。利用龙须菜对水域环境的修复功能,对养殖水域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物处理,该系统对氨氮、磷酸盐等指标的去除率达40%以上,透明度、溶氧指标在原养殖系统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并能有效防治赤潮。 (1)河口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研究:1)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海洋微表层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发现微表层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次表层有明显差异且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开辟了我国海洋微表层浮游动物研究的新领域;2)通过改进河口浮游动物采样方法,发现珠江河口低盐水体具有非常高的轮虫多样

浮游动物研究新技术和方法

浮游动物研究新技术和方法 摘要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生物生产过程的核心之一,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对其种类的定性识别、鉴定和生物量分析是海洋科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从早期的Uterm?hl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到现在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图像观测技术等创新方法,都极大地促进了海洋浮游动物的研究。本文重点讲述几种传统技术与创新技术的定义、应用以及对比分析,以更好地分析浮游动物研究方法房展需求和方向。 关键词:浮游动物;研究方法;对比分析 一、概况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它是经济水产动物,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许多重大研究计划,如全球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ensus of Marine Life,CoML)、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整合研究(Integrated Marine Biogeochemistry and Ecosystem Research,IMBER)和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al Ocean Ecosystem Dynamics,GLOBEC)等,均将浮游动物作为重要观测内容[1]。浮游动物观测的最终目的是对目标生物的分布、丰度、大小或生物量进行准确估计。 二、传统的研究技术方法 (一)Uterm?hl方法 浮游生物定量生物学的研究最早是从德国Kiel大学的生物学家Victor Hensen开始的,他于1883年利用鱼卵网(Hensen′s Eiernetz)对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这是一款从Johannes Mǜller的蝴蝶型网改进而来的网具。Hensen在其论文[2]中首次定义了“浮游生物”一词,并提出使用网采手段加上严格的数学计算作为浮游生物定量生物学研究的方法。 Uterm?hl于1931年发明了一种计数框计数方法[3],它结合了V olk的静置沉淀法和Kolkwitz计数框,最低程度地降低了样品的损失。直到Uterm?hl在1958年对计数框观测面积进行了的标准化,Uterm?hl方法才被确认和推广开来。 Uterm?hl方法的一般分析过程为:对采来的水样摇匀后注入Uterm?hl计数框中→在沉降

(完整版)习题水质与水体自净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1-1名词解释 水污染: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污染物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该状态为“水体污染”。 水质: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水质标准:由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有关水质的统一规定。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水体自净: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为“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污染物: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称为“水体污染物”。 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BOD: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总固体: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1-2试区别悬浮固体和可沉固体,区别悬浮固体和浑浊度。它们的测定结果一般如何表示? 如果对水样进行过滤操作,将滤渣在103~105℃下烘干后的重量就是悬浮固体,结果以mg/L计。 而可沉固体是指将1L水样在一锥形玻璃筒内静置1h后所沉下的悬浮物质数量,结果用mL/L来表示。 浑浊度是指水中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一般来说,水中的不溶解物质越多,浑浊度也越高,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定量关系。因为浑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它的大小不仅与不溶解物质的数量、浓度有关,而且还与这些不溶解物质的颗粒尺寸、形状和折射指数等性质有关。将蒸馏水中含有1mg/L的SiO2称为1个浑浊度单位或1度。由此测得的浑浊度称为杰克逊浊度单位(JTU)。 1-3取某水样250mL置于空重为54.342 6 g的古氏坩埚中,经过滤、105℃烘干、冷却后称其质量为54.3998 g,再移至600℃炉内灼烧,冷却后称其质量为54.362 2 g。试求此水样的悬浮固体和挥发性悬浮固体量。 解:悬浮固体228.8mg/L;挥发性悬浮固体量150.4mg/L。 1-6取某水样100ml,加酚酞指示剂,用0.100 0 mol/L 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溶液1.40 ml。另取此水样100 ml,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此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6.60 ml。试计算此水样的总碱度及各致碱阴离子的含量(结果以mmol/L计)。 解:总碱度6.60mmol/L(酚酞碱度1.40mmol/L); [OH-]0mmol/L;[HCO3-]1.4mmol/L;[CO32-]3.8mmol/L。 1-7取水样100 ml 用0.100 0 mol/L HCl溶液测其碱度。现以酚酞作指示剂,消耗了HCl溶液0.20 ml,接着再加甲基橙作指示剂,又消耗了3.40 ml。试求该水样的总碱度和各种致碱阴离子的含量(结果以mmol/L 计) 解:总碱度3.60mmol/L(酚酞碱度0.20mmol/L);

水体自净的程度指标

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 背景资料 各种形态的氮相互转化和氮循环的平衡变化是环境化学和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水体中氮产物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当水体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时,其中的含氮化合物由于水中微生物和氧的作用,可以逐步分解氧化为无机的氨(NH3)或铵(NH4+)、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等简单的无机氮化物。氨和铵中的氮称为氨氮;亚硝酸盐中的氮称为亚硝酸盐氮;硝酸盐中的氮称为硝酸盐氮。通常把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称为三氮。这几种形态氮的含量都可以作为水质指标,分别代表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各个不同阶段。在有氧条件下,氮产物的生物氧化分解一般按氨或铵、亚硝酸盐、硝酸盐的顺序进行,硝酸盐是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随着含氮化合物的逐步氧化分解,水体中的细菌和其它有机污染物也逐步分解破坏,因而达到水体的净化作用。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相对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含氮有机物污染的时间长短,对了解水体污染历史以及分解趋势和水体自净状况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见表6-1。目前应用较广的测定三氮方法是比色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氮,二磺酸酚比色法测定硝酸盐氮。

表6-1 水体中三氮检出的环境化学意义 NH3—N NO2—N NO3—N 三氮检出的环境化学意义- - - 清洁水 + - - 表示水体受到新近污染 + + - 水体受到污染不久,且正在分解中 - + - 污染物已正在分解,但未完全自净 - + + 污染物已基本分解完全,但未自净 - - + 污染物已无机化,水体已基本自净 + - + 有新的污染,在此前的污染物已基本自净 + + + 以前受到污染,正在自净过程,且又有新的污染物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三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测定三氮对环境化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二、仪器 (1) 玻璃蒸馏装置。 (2) 分光光度计。 (3) 电炉:220V/1KW。 (4) 比色管:50mL。 (5) 移液管:1mL、2mL、5mL,10mL,25mL。容量瓶:250mL。 三、实验步骤 (一)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1. 原理

水的自净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 一、简介: 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 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 有机的自净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易被氧化的有机物所进行的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在污染物进入水体以后数小时之内即可完成。第二阶段是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随水温、有机物浓度、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等而不同。一般要延续数天,但被生物化学氧化的物质一般在5天内可全部完成。第三阶段是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这个过程最慢,一般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二、特征: 废水或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后,就开始了自净过程。该过程由弱到强,直到趋于恒定,使水质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全过程的特征是: 1)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 2)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转变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 3)重金属一类污染物,从溶解状态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沉淀后进入底泥。 4)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不论在溶解氧富裕或缺氧条件下,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5)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再氧化为硝酸盐。 6)在自净过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7)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果是有毒的,则生物不能栖息,如不逃避就要死亡,水中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就要随之大量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有毒物质浓度或数量下降,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随之回升,最终趋于正常的生物分布。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中,如果含有机物过高,那么微生物就可以利用丰富的有机物为食料而迅速的繁殖,溶解氧随之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使纤毛虫之类的原生动物有条件取食于细菌,则细菌数量又随之减少;而纤毛虫又被轮虫、甲壳类吞食,使后者成为优势种群。有机物分解所生成的大量无机营养成分,如氮、磷等,使藻类生长旺盛,藻类旺盛又使鱼、贝类动物随之繁殖起来。 三、实现方式: 水体自净主要通过三方面作用来实现。 1、物理作用 物理作用包括可沉性固体逐渐下沉,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稀释混合,浓度逐渐降低。其中稀释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净化过程。 2、化学作用 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