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点评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点评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点评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点评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3 :5

前项后项

(2)课件出示:3:5=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4

12:()=():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老教材里面的一节概念课,往往是很多老师在选择公开课、教研课时回避的一个内容之一,理由是:看看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有关内容,与那些时髦的“生活化”、“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情境化”、“多元智能”等等一系列的词汇都挂不上边,很难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其实这些都是老师们心里的大实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不久,让我们老师轰地一下接触到很多新生事物,众多的新生名词一涌而上,很多老师还没能来得及很好地消化,再加上有的老师还是在被动地接受,立即就要付诸于行动,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不免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为了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自己学习了一些新理念,老师们不得不给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给予“贴标签”。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对于某些课型、典型课例研究颇多,而一些老教材,特别是其中一些较难体现新理念的教学内容则被打入冷宫,《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便属于这一类。纵观这节课的教学,的确是较好地体现了新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教者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于比例的这一基本性质教学,教者也没有满足于原命题的成立即止,而是在练习中让学生适当地体会到: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也成立。听课教师无不感叹:真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教者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这节课中,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此外,教者还大胆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活动,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

锻炼思维的机会,而是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教师适当、精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认识年月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南团小学:肖艳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例1及“做一做” 【设计思想】 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一些重大的节日引入时间概念,运用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学生分析】 “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时间生活经验。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掌握知识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的知识。 (2)使学生掌握大月和小月各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描述与时间有关的事件,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 【教具准备】课件,2017和2016的年历卡,活动探究卡,课前预习,完成书上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有这样一句话,大家听过没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珍惜时间)描述时间的单位,已经学过了哪些(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这些都是较小的时间单位,如果要描述较长的时间,该用谁做单位呢(板书课题:年月日)2.关于年月日,你了解多少这节课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了解有关年与日的知识,新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3、想知道年月日的由来吗在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球,比如太阳,地球和月亮,它们都在不停地转动。(课件出示图片) 4、年月日这三个朋友很神奇吧它们还能帮咱们记录着生活中一些有意义或者特别的日子呢!来看(课件出示:儿童节,国庆节,劳动节,教师节,植树节,建军节图片标注分别是几月几日)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年历 老师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他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 1、猜谜语:一张宝宝真神奇,印的全部是数字。 要知几日星期几,一查它就告诉你。(年历) (课件出示一张年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年历上面记录了些什么(月份、日期、星期、节日等等)。 (二)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 1、大家可别小看它,它里面可是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的火眼金晶观察手中的年历(每个小组发一张2017和2018的年历),思考活动卡上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自学提示: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年历,完成每月天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2)交流你是如何算出全年天数的;

教学设计方面的评语三篇

教学设计方面的评语三篇 篇一:教案评语 提问者采纳 备课认真,知识准确,重点突出,难点处理恰当,教学进度和节奏合理,理论联系实际,作业、提问、板书等教学环节完备,书写格式规范,字体优美,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强。 教案本身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的作用是指导教学,对一份教案的评价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教案设计要有实用性。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看教案是否适用是基本要求。 2、教案设计要有全面性。一份完整的教案不仅是教学知识的堆砌,而且要有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时间安排,甚至需要有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办法。 3、教案设计要有创新性。创新的前提是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习者更愉快的学习。 4、教案设计要艺术性和独特性。好多教育者设计教案,往往以网络下载的教案、或参考书的设计为原型,教案就是他人智慧的移植,缺乏教育者的独特智慧,更不会有艺术性。 5、教案设计要注意细节。如导入设计,习题选择,板书设计等。 看教案中的三维目标的确立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学情分

析是否明确,教材的分析是否到位,重难点是否明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 一、内容完整 一般包括课题、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 二、重点环节的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提倡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要想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必须能在教案中能够找到达成这些目标的具体活动。尤其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把握的要准确。要从课程标准出发,重点和难点的确立既站在本节的教学内容上,也要考虑本节在本章、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首先,看课程引入是否精彩,精彩的引入能达到“收心”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转移到课堂中来,转移到教师身上。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要看重难点的突破,由概念和抽象造成的难, 应努力使之具体化或形象化,尽量采用实验,教具或具体实例去说明。由复杂造成的难,就要把难点分散成几个简单部分逐个解决。这里是最能体现“教无定法”的地方。这是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最主要的指标。是教师个人教学智慧、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理念

教学评一致性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研修心得体会2018年12月22日-24日,我参加了全国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研修班,聆听了七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学习了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我聆听了浙派名师、浙江省生物高考命题专家吴江林老师的精彩报告《基于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引导我们对“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吴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是否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习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让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评价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呢?我做了深深的反思。 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因而,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

学设计”的应有之意。 第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在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国家对该学科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我们“基于标准教学”之本,是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学习目标制定的大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学科“课程标准”意识,学习目标的设计往往会迷失方向。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第二、要正确看待、使用教材。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要正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意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是设计学习目标的参考,也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但教材中的内容绝非教学任务,也绝非教学过程应该达成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实现目标的载体。这就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直强调的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的教育思想。忽略了这一点,学习目标的设计会偏离主题。 第三、把握好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原点。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依据学情设定,了解学生一开始的认知起点、认知原点,知道学生“在哪儿”,这是其一;其二,还要注意搜集不同学生学生经过自主学习、预习所达到的“新原点”证据,把握学生“到哪儿了”。不弄清这些,学习目标的设计也会偏离方向,讲课时就会多讲或漏讲,可能讲了一些没有必要的知识,也可能有些该讲的知识却没有讲到,

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Unit 9 Lesson 2 Staying Healthy》教学设计 上课教师柴侠指导教师李海军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涉及的是保持健康,也是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重点掌握的重要功能话题之一。本课是阅读理解课. 它承上启下. 在上一课听说基础上, 进一步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深入理解与保持健康相关的语言知识,同时为下一课的语法知识讲解奠定基础即语法讲解要融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本课语法涉及使动词let, have, make和help的用法。它是中考考查重点语言知识之一。 二、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有关有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的知识。但是对如何保持健康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抓住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情引趣。将学生带入探索求知的学习场。 2.初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已经凸显并且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英语课更具有开放性。 三、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实物配合个人动作演示和一组图片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接下来学生们进行读前讨论(根据一组图片)。在学生对本篇课文有个初步了解之后,马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锻炼学生的查读能力以及快速抓住大意的能力。然后细读文章回答表格,进行课文的细节处理。最后是能力的生成部分。给学生们一个话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选出一名代表谈谈他们关于保持健康的想法。最后写一篇有关健康的小短文,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掌握有关健康的部分信息,并能够就健康话题进行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英语课更具开放性。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要想保持健康就必须有规律地运动和健康饮食,同时要培养健康的爱好。健康是一种美。健康比财富更重要(Wealth is better than health.)。 2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能用相关句型如:help/make/have sb do sth等就健康话题进行语言交际。 ②难点:能熟练地运用相关句型就健康话题展开讨论,并且通过观察后,能够归纳出 help/make/have sb do sth等句型的用法。 3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细读―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英语课堂。 4学法指导 ①认真做好预习工作,帮助学生将简单问题置于课堂前解决。 ②在课堂上能自觉与同学对话,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充分调动脑、口、手、耳等各大

年月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年月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以及它们的判断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合作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大、小月天数的记忆;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1.上个月咱们中国发生了一件大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瞧!这是什么场面?你知道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吗? 3.这里有几个时间单位,你能找出来吗? 4.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年、月、日》 (2)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哪些?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大月、小月 1.那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年历卡,任意选择几份年历进行观察,把1—12月份的天数填入下表。

2.学生填写表格、观察、发现。 3.汇报: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交流把板书补充完整。4.老师也填写了几年的年历,看看和你们发现的一样吗? 5.有什么办法能够很快地记住大小月呢?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用拳头记的方法和编口诀记的方法。 6、通过游戏练习判断大月、小月 (二)认识平年、闰年 1.计算一年的天数,引出平年和闰年的概念。 2、引出2月: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3.填写表格:把1997年-2004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4、认真观察,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5.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6.学会推算下一个闰年是什么时候?

最新第九单元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三下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速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最后得出“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三个数量关系。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关系式“一份数×份数=总数”,已掌握解决问题的五步思维基础上,从分析关键句入手,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例;同时也为以后的行程问题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点:推理思维、抽象思维 学科德育点: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善于反思 思维严谨主要体现在有理有据、思维缜密两方面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3.学情分析

根据生活实际经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对此,我们做了相关检测。依据前测数据,我们得到结论,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概念和建构三者关系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厘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模型。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模型背后的意义。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1: 评价任务:在环节1中,借助观察、比较、演示和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中心,头脑中再现车辆运动的现象。 评价方式:在全班交流时倾听。 2.针对目标2: 评价任务:根据理解,小组内交流、分享,借助以前的知识与方法动脑思考,厘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提炼、概括等活动,抽象概括出新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评价方式:教师在学生操作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展示交流时倾听。 3.针对目标3: 评价任务:在“练习拓展”环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由“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出发,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其他两个数量关系并解释其道理,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关系。 评价方式:自主练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_教案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 本文是关于《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鹿图,说一说鹿的角和鹿的腿是怎么样的?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两只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狮子和鹿》这篇课文说起。出示课题。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读课文,指名生读,及时引正。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出示了两次提示,提示一:()的鹿角()的鹿腿 提示二:鹿来到池塘边,看见自己水里的倒影,鹿非常欣赏自己(),而抱怨四条(),当狮子扑来时,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却挂住树枝上,险些让他丧命。 a、指名说。 b、出示答案,学生自由练说。 三、研读 (一)研读鹿角的美 1、找到鹿角赞美自己美丽的角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3、把自已的角比作什么?(珊蝴)出示珊蝴图片进行对比。 4、理解“精美别致”和“匀称”,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赞美鹿角? 5、看着自己美丽的角,鹿的心情如何?那么,你能快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吗? (二)研读鹿腿的丑 1、找到描写鹿腿难看的句子。

2、出示句子。 3、鹿是怎么抱怨的呢?读鹿说的话。 4、师出示两句话: a、这四条腿太细了,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b、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这两句话哪句是正确的呢?(第二句) 5、这是鹿从语言上抱怨鹿腿的丑,鹿还从哪方面抱怨呢? 6、理解“撅”起嘴、“皱着眉”,这是从神态上描写鹿的抱怨。 7、感情朗读。 (三)鹿的认识转变 1、出示最后一段,读一读。 2、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师板书:鹿角美丽送命 鹿腿难看逃生 3、出示句子:就在他没精打采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象自己逼近。 4、课件播放狮子追赶猎物的视频,感受狮子的凶猛。 5、师读课文: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 不一会儿,就把效能个猛的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住了。识字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车扯,才把两只脚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在也没有追上。 6、你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鹿跑得非常快;生: 连凶猛的狮子都无法追上它,鹿腿真是太厉害了;生:鹿角被挂在树枝上的那一刻,我感到了紧张。)

年月日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及课后评议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看年历,在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3.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认识大月、小月。 教学难点: 识记并灵活应用大月、小月的天数及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记得自己的生日吗?是不是每年都过呢?可是小强却跟你们不一样,他都12周岁了,只过3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想知道吗? 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好,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年历),是哪一年的年历? 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1)你们的手中也有这样的一份年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一年有12个月。 生:我发现了一年有12个月。 师:你们的年历上一年都是12个月吗?你说 生:我拿的是1998年的,有12个月 师:看来,同学们一下就从年历上发现了年和月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一年有12个月。 ②认识大月。 师:再仔细观察每个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有几种情况? 生:我发现了有的是31天,有的是30天,还有的29天或28天。 师:也就是每月的天数是不完全相同的。 那谁能在年历上找一找,在12个月当中,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 (生说,老师点课件出示) 你们注意到了吗?这位同学是按照从1月到12月依次观察的,这样有序观察就不会遗漏了。来,我们也像他一样把这几个月说一遍。 师: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你们年历上,大月是哪几个月?(指名说)其他的同学,你们的年历上大月也都是这几个月吗? 看来不管是哪一年,大月都是这几月。一共几个月(7个) ③认识小月。 再接着找,30天的是哪几个月?(生说,师课件展示)

教学设计评价范文

教学设计评价范文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收集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对教师、学生的作用。以印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评价形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一可以对教学的每一步设计进行评价,看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这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二要对设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查找教学设计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教学设计终结性评价;三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评价。观察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这是课堂教学生成性的表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和分析。 一、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要根据活动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反应。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实施不允许教师忽视学生的存在而一味地按预设的教学设计程序“走”下来。要及时评价。及时调V.这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形成性评价。 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调整的依据: (一)学生参与状态第一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第二,观察是否有些学生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第三。观察学生是否情绪参与。有无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第四,观察学生是否思维参与,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一表见解,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二)学生交往状态第一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第二。观察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第三。观察学生交往的有效性。 (三)学生生成状态第一,观察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第二,观察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即产生了兴趣,教师的成功莫过于使他的学生都喜欢学习,学习他所教的学科。而不讨仄、惧怕与逃避。第三。观察学生是否获得了本内容以外的知识。现代课堂中。课堂知识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第四。观察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相应的发展。 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设计后期阶段要进行终结性评价,以收集教学设计所产生的学习效果的证据。终结性评价主要从设计本身和教学设计实施后取得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对照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努力查找教学设计中的闪光之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汇报稿2019.3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在课堂设计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匹配程度)。它包括目标指引下的三层含义:一是教-学一致性;二是教-评一致性;三是评-学一致性,这三个因素两两存在一致性的关系,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所有涵义。右边这个图形是教-学-评三因素理论模型。 “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期相关研究已经给课堂带来了相应的变革: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到走向核心引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始于目标,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繁琐走向有序开放。所以,我们必须走到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中来,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设计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简单的说,“教—学—评一致性”就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评价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即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价,也是对学习目标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解决三个问题:(1)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2)怎样设计评价任务: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3)如何根据目标和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安排学习让学生更容易更快更安全到那里?以上三个问题解决了,在边教、边学、边评价的过程中,对教与学的信息进行收集、判断并不断改进,是一个一体化的过程。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不论一课时,还是一单元,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课程标准是“目标确定”“评价设计”“教学展开”的基础;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学生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目标的确定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再如

指导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及评课稿道里区97中陈亚芬

Unit 5 A Food Festival Lesson 1 教 学设计 哈尔滨市第97 中学 田秀梅

Unit 5 A Food Festival Lesson 1 教学设计 设计者:田秀梅单位:哈97 中学 课题:Unit 5 A Food Festival Lesson 1 一、教材分析: EEC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 A Food Festival ”。本节 课属于听说课,重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本课是以“谈论不同国家的饮食”为话题展开,中心话题是谈论饮食。为了使这节课能够达到以听为主,以说为辅的目的,我将这节课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重组和改编,通过边听边学习听力解题技巧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听力内容,并通过朗读,表演对话,自编对话,实现知识的输入与输出。通过学习,了解饮食习惯,结合听力材料,创设情境学会交际。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特色食品并能掌握有关食品单词及短语。确保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使用这些词汇和短语.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 训练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视、听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三种听力方法(即泛听,选择性听及精听)来完成本课知识的学习 2 通过对话及表演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 使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四四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有效地进行合作探 究,将所学内容展示提升,通过反馈验收来巩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采用情感激励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地竞争,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并学会文明就餐。 三、教学重难点:1 帮助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3 帮助学生完成听力练习,教会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本节课中涉及的词汇和句型来进行语 言表达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 1、任务型教学方法 2、愉快式教学方法 教师:创设情景一一激发兴趣一一组织活动一一指定任务学 生:交流探究一一合作活动一一锻炼能力一一升华习惯 五、教学环节: Step 1: Lead-in Create the situation to make the Ss interested in this subject to study . (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猜出不同的节日,导出本单元所学话题"Food festival "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

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年月日”教学设计东湖学校卫延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46页到49页以及课后练习题。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帮助学生建 立较长时间的观念。 2、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 是闰年。 3、在经历探索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 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4、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以及探究与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闰年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年历若干。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交流。

同学们,数学王国就像一个迷宫引人思考探索,今天我们就去数学王国去探秘,有兴趣吗?先来一个谜语考考大家 吧。(课件出示谜语)。 2、导入新课 (1)提问:日历有什么作用,谁来说一说? (2)板书:年月日 二、讲授新知 (一)、认识大小月和二月。 1、说起年月日,老师想起了几个纪念日,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习题) 2、观察手中年历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3、老师介绍大小月并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8天(平年) 二月 29天(闰年) 4、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二)学习平年,闰年 1、初步认识平年和闰年(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2、学生阅读并记忆,学习用二月份的天数来判断平年和闰年。 3、给出历史上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三)深入研究,了解闰年。 1、如果不给你二月份的天数该如何判断呢? 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1)、组长组织组员完成表格。 (2)、仔细观察手中表格和上面表格,发现其中规律。 (3)、根据发现规律,探索判断闰年的办法。 (4)、用探索的方法计算2012年是不是闰年,并用手中年历验证。 (5)、集体汇报交流。 3、练习: 下面年份是闰年的画横线 1840 1996 1949 1997 2000 4、进一步说明整百年不闰的原因。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 2、填空: (1)一年有()个月。其中,()个大月,()个小月。 (2)闰年的3月1日前一天是(),平年的3月1日前一天是()。 (3)七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3、学习拳头记忆法。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20.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杨洪艳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本节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逆命题的猜想,再利用图形验证,最后逻辑证明。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通过逆命题猜想、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解题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同时借助实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并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拼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即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在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评课记录

授课教师:孙银枫 授课时间:2014年3月6日 授课地点:余姚三中高一(5)班 授课内容:《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主持:陈海良 点评专家:鲁鹏飞 听课人员:鲁鹏飞赵仲华胡家宝褚佰荣陈海良陆娟芳潘天竹施柏迪虞挺 一、主持人发言: 陈海良:首先,让我们对孙银枫老师为大家上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表示感谢! 今天的评课流程是:孙老师介绍教学设计的思路—互动交流—专家点评。 二、介绍教学设计的思路 孙银枫:首先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课,我针对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如何备教材、备学生与大家交流几点看法: 1、备教材 备教材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要对整节教材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知识的学习层次;第二次要根据学生情况判断教材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可行性。对于本节课,教材安排的是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说明物理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有一个力指向圆心的,这个指向圆心的力就定义为向心力,然后再通过一个定性实验得出向心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但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实验结构复杂,而且精确度不高,不能直接从实验中得到计算公式。如果学生按照教材的结构进行学习,对概念的理解会模糊甚至不能理解,所以我判断教材的编写是不理想的,不利于学生学习,于是我重新调整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2、备学生 对于备学生,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备学生知识积累水平(基础),也就是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我在前面平抛运动教学中就将加速度的求解公式应用到了曲线运动的分析中,在前面的教学中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另一方面,要备学生的学习能力。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推理涉及数学知识,如果班级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如果班级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就可以直接引导他们用数学知识进行推导,因为这个推导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仅仅是一个难点。圆周运动是高考的常考点,所以老师要有“高考”意识,从新课教学开始就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为高考服务。另外我还想谈谈两个观点:

年月日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年月日》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吗?谁愿意把你的出生年月日告诉大家?今年几岁了?老师记住你的生日了。 师:那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我先不告诉你们,我们这节课先来学习“年月日”(板书课题)的知识,只要你掌握了这些知识,你就可以准确的推算出老师的生日了,到时候老师邀请大家吃大蛋糕好吗?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一)、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以及平年、闰年 1、师:以前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哪些?(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结: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其实啊,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里面还藏着许多秘密,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历,让年历把这些秘密告诉你。 2、师:现在我们四人小组中都有一个小袋子,这个袋子中装的是一年的年历,待会我们四人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给这12个月分分类,把同类的粘在一起,看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快又好。 师: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你们是按什么分的?分成几类?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是按天数的?(再请两个小组上台来展示) 师:分类的标准有很多,我们先来研究按天数分的规律。 3、师:大家仔细观察这3个小组分类的结果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师:不管是哪一年,有31天的月份都是:1、3、5、7、8、10、12月,有30天的月份都是:4、6、9、11月,有的2月有28天,有的2月有29天,我们都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板书),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那2月是大月吗?是小月吗?它是一个特殊月,我们还把2月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板书),把2月有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板书)。

语文园地五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解读 主备人:张福玉 一.目标确定 (一)课标解读 《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材分析 1.单元解读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及语文园地。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 2.文本解读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两组共8个词语,一组与房屋、处所有关,一组与洞穴有关,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其中带有厂字头、穴宝盖的“厨、厕”等9个生字,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来识字。 “字词句运用”编排了两项学习内容。第一项是9个有关“笑”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读一读、演一演中认识不同情状的笑,理解并积累表示笑的词语。第二项重点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说话时的语气,读出人物的心情。 “我的发现”编排了6个词语,每个词语都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泡泡语直

接提示这些词语的结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字义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弟子规》节选,第一段话选自《谨》篇,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中穿戴和放置衣物的规范;第二段话选自《信》篇,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内在修养,在衣服饮食方面不要攀比。 “我爱阅读”选编了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看法也会不一样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喜欢阅读,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对于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有认识,第一次用这个特点来帮助识字。有关不同情状“笑”的词语和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是有所积累的。通过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简单看法,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看法就会不一样的道理。 (四)教学目标 1.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9个生字,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2.根据书中给出的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3.主动调动以往词语学习的经验,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类词语的意思。 4.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理解文本意思。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读读《好天气和坏天气》,理解老人说的话。 (五)重点难点 1.借助词语学习累积的经验,积累“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中的词语。 2.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读懂文章内容,理解内涵。 二.评价设计 评价内 评价设计评价标准容

小学数学公开课《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⑤一年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设计模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三下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速度》 成功的乐趣。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关系式“一份数×份数=总数”,已掌握解决问题的五步思维基础上,从分析关键句入手,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例;同时也为以后的行程问题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点:推理思维、抽象思维 学科德育点: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善于反思 思维严谨主要体现在有理有据、思维缜密两方面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3.学情分析 根据生活实际经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对此,我们做了相关检测。依据前测数据,我们得到结论,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