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三课公民权利

1.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 (P33)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 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哪些?(P33)

公民的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 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P34)

(1)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4.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P34)

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5. 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P34—P35)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6. 宪法是如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P35)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7.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等。(P36)

8. 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6)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9. 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P37—39)

(1)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2)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3)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10. 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P41--42)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公民行使权利时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11. 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权利(P42)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教案新人教版

依法行使权利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承接上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什么之后,还要了解行使权利的正确方法。本课时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明白行使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已初步树立起权利意识。但是,对于权利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在学习行使权利有界限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节课所学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帮助学生理解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素质能力目标:结合正确解决纠纷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价值取向目标: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 读漫画,明事理。 问题:观察这幅漫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任何权利的行使都不能随心所欲,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课。 (设计意图: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庄于谐,在轻松愉快中让学生明白事理,直接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依法行使权利

二、讲授新课 (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探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41探究与分享的案例。 问题:1.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2.案件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规范答案: 1.危害他人生命健康权,扰乱社会秩序等。 2.(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过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PPT展示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定性规定: 教师解说法律规定: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说明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同时我们要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行使权利是有范围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的权利总会被他人有意或无意地侵犯。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样去维护自身权利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来探究一下吧。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探究活动二:阅读课本P41运用你的经验的案例。 晓明的妈妈参加某公司网上促销活动,购买了一套座椅按摩垫,却一直没有收到货。晓明建议妈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协经调查发现该公司构成虚假宣传及欺诈。经调解,该公司向晓明的妈妈返还了货款,并给予赔偿。 1.在消费过程中你是如何维护自己权益的? 2.遵守正当程序的原因有哪些? 3.公民应怎样维护自身权益?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2.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3.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链接材料,走进生活 2017年7月16日上午,在北京飞往上海的上海吉祥航空公司HO1252次航班上,因一名四岁儿童在未购票的情况下登机,致该航班的全体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原计划6点55分起飞的飞机延误至11点59分起飞。吉祥航空公司对此次航班长时间延误而耽误旅客的行程深表歉意,并表示,针对当日航班旅客的补偿工作已经启动。 思考:1.假如你是这次航班的乘客你会主动维权吗? 2.维护权利时需要遵守程序吗?为什么? 提示:1.会(或不会)。 2.需要。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019年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框公民基本权利教案新人教版

公民基本权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一:小云家的一天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云一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了解权利的广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人物具体行为所体现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示思维过程,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行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二: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 提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三)监督权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第十三周教案第一节李海霞2015 11 25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权威; 2.了解公民的八项基本权利和六项基本义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现象; 3.理解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 二、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三、教法引导:小组讨论、案例研讨、讲授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看材料,思考问题: 1、物权法高调保护合法私产说明了什么?(小结过渡到新课) 2、杨武和妻子吴苹杨武和妻子吴苹不是来清理房子迎接大限到来后的拆迁,往屋里搬些液化气钢瓶、桶装水、炒锅、床板等生活用品,这样子,是准备与小楼共存亡,抵制法院的强制拆迁。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3、你认为开发商、房管局、法院、杨武夫妇怎么做才是最和谐的? (二)新课教学 一、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多媒体显示宪法的根本内容)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权利和义务——八项权利和六项义务 [教师点拨] 板书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展示材料]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刑法》第一条为了处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体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学生思考]:《义务教育法》、《刑法》、《体育法》等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点拨]:普通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母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板书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讲课讲稿

《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设计 ――仙游海平中学杨棋明 2018.03.29内容简析: 本框由三目组成,第一目主要讲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目主要讲人身 自由,第三目主要讲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自觉培养权利观念,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2、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理解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 3、能力目标:能够认清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 教学重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 新课导入 畅所欲言话权利 阅读课本P32案例一一小云一家的生活 他们享有哪些权利? 1、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___________ 2、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____________ 3、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_ 4、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__ 新课讲授 环节一: 小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主体:我国年满十八周岁,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问:以下的人群享受我国宪法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并说明理由? 展示图片:分别是:外国人、小学生、农民工、少数民族、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小结:政治自由展示图片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小结:监督权 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引入案例: 1、盘古市场早上蔬菜摊乱摆,甚至在马路边上摆放,严重影响了仙葫的交通秩序和 安全。(展示图片) 问:谁来管这个事情? 2、我向工商部门和城管部门反映了问题后,他们对这样的情况置之不理。(展 示图片) 结论:对他们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3、多次反映之后,工商部门全体出动,对市场的部分商户进行了罚款,有些商户对这样的罚款行为表示愤慨,认为自己并没有乱摆放,为什么还要被罚款!(展示图片) 结论:商户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环节二 人孑自由足摑公d的人揃不曼非洼侵也開筍由.人斗白由建 杳比凰墓本覆重妥妁就利 _______________ I ____ - 11 □人身自曲遵犯 口人格肴严不受宦犯 □I住宅不査侵犯 口通佑白由利通恒極密赵律保护 小结: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内容: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知识点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知识点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P3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第三课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①政治权利和自由,②人身自由,③社会经济权利,④文化教育权利,⑤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⑥对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等。 P33 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 P33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P34 3.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5.我国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出哪些规定?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P34 6.公民监督权的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

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P34 7.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P34 8.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P35 9.人身自由的意义(作用):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0.人身自由的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1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它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P36 1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 公民权利教案与教学反思

公民基本权利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上大附中何小龙 1 教学分析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

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 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阅读教材第33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罗先生是在行使督权。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3.归纳总结: 目标导学二:人身自由 活动三:案例回放——于某故意伤害案

(最新)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公民的基本权利》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2.体会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二、能力目标 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三、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 2.知道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 重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难点: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她参加勤工俭学,获得 1 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

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了庄严的赞成票。 提出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答案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讲授新课】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针对刘斐趁假期回乡参加选举一事。 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答案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教师: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阅读教材P33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及下图。 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提示:罗先生是在行使监督权。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教案_16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 教学目标 1、树立权利意识,能够正确行使权利。 2、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理解我国公民享有权利的广泛性。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他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他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二寒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320元收入。2003年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刚满18岁的刘斐对自己满意的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师:刘斐享有法律赋予的许多权利,大家都说说刘斐都享有什么权利? 生:选举权和被选择权、出版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姓名权、荣誉权。 师:这些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今天我们就来研讨公民的基本权利问题。 二、讲解新课 活动一:致小泉的一封公开信 背景材料: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东京悍然第六次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八年级(1)班的同学对“小泉拜鬼”一事,深感气愤。 活动内容: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就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写一封致小泉首相的公开信,以示中国人民对小泉这一行为的强烈抗议。 学生列出提纲,小组内交流。 教师引导:针对学生写的内容进行引导评价。我们进行的这个活动,都直接或间接的行使了哪些政治自由权利呢?

教师小结:我们行使了言论、集会、游行、示威的政治自由的权利。 活动二:小剧场 我们的新朋友刘斐遇到这样一件难事,请你帮助他她。 开学的第一天,刘斐和小周到文具商场选购文具。文具店里熙熙攘攘,购买文具的人很多。她们反复挑选后,觉得没有合适的,准备到别处选购。这时商场的女经理和保安走过来,对刘斐说:“请跟我们到办公室。”“为什么要到办公室?”“我们怀疑你偷东西。”“我没有……”不容刘斐分辨,经理和保安已经连拉带推的把她拉到办公室。这时刘斐委屈的哭了起来。经理叫保安在门口守着,然后恶狠狠地对刘斐说:“怪不得商场老丢东西,原来是你们这群小毛贼做的好事。”说着便强行搜身。这件事给刘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伤害,整天忧心忡忡,无心学习。 探讨: (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主要侵犯了刘斐的什么权利?为什么? 教师归纳: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主要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因为非法搜查公民身体,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假如你是刘斐,你准备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师归纳:要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追究商场的法律责任。要求商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精神损失。 (3)从这一案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宪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因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公民只有具备人身自由,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要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活动三:漫画赏析 爷爷:“二丫头,女孩能看懂这个就行了!你今年已经14岁了,要早点外出打工挣钱了。” 师:请评析爷爷侵犯了孙女的哪些权利? 生:我国宪法规定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公民享有文化教育权利。 师:假如学校让你去做爷爷的工作,劝说他让孙女读书,你会怎么说? (提示:从受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来说) 活动四:论坛是与非 奥运会上,刘翔夺冠,女足失利,小刚等奥运迷在互联网上对女足教练张海涛肆意辱骂,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一:小云家的一天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云一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了解权利的广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人物具体行为所体现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示思维过程,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行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二: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 提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公民权利(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三课公民权利 第1课时公民基本权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优教教案

《公民基本权利》优教教案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

人教版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下册 第三课 第1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 教案

第三课公民权利 第1课时公民基本权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 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阅读教材第33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XX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知识点:公民基本权利

XX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知识点: 公民基本权利 第三课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权利 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含义: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重要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包括: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重要性: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

含义/内容: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重要性: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人身自由 含义: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公开课教案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1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 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 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重点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 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公民基本权利 【教材分析】 课程依据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内容解析: 通过活动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权利”,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 人身自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关于基本权利的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疑问和困惑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 (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 (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 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阅读教材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罗先生是在行使监督权。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3.归纳总结: 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知识点(全)

第三课公民权利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条件:年满18周岁;我国公民;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地位(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政治自由 (1)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1)主体:我国公民;(2)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3)内容:①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4)要求(注意事项):①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 (5)途径(方式): a.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b.给国家有关机关写信、打电话反映。 c.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 d.新途径新方式:网络问政。 向人大反映、向媒体反映、向有关部门反映等 (6)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网上评议政府的作用/意义:(了解) a.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b.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4.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是什么?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二、人身自由 含义: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地位(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1)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逮捕的法定程序:①批准: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②执行:公安机关 (3)侵权表现:非法拘禁、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非法搜身等。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含义:公民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2)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侵权表现) 3.住宅不受侵犯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2)侵权表现: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检查条件: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

部编版(2016)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 公民权利教案(1)

依法行使权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不是。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活动一:角色扮演 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多次爆出雷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

横…… 1.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2.对徐州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 提示: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 3.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 提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时,要懂得规范自身言行,明确权利边界,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1.阅读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2.认识球迷的错误行为,并思考其危害性,思考公安机关对这些球迷进行惩罚的必要性。 3.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归纳:引导学生认识超越边界的危害,懂得超越边界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言行,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知识拓展: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1)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3)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4)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活动三:探讨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好处 2017年7月16日上午,在北京飞往上海的某航空公司航班上,因一名四岁儿童在未购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