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三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三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三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心”,包括志、意、情等在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上一个意思,是中国传统哲学、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无论书法、音乐、绘画还是诗歌,中国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由此,这些艺术形式虽然不能相互替代,却可以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沟通。

②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扬子法言》中提出“书,心画也”。他当初所说的“书”,原本指书籍。但后人以书法解释“心画”,已被普遍认可,可表达为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那么,书法心灵活动的轨迹是什么?是点画,是线条,是笔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无论哪一笔都是从最基本的点开始,正所谓“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一点一画。都包含创作者的心灵活动,成为规范化后的“心”的一种美化。

③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中国人的人文心胸,主要用来表达情感。有些诗虽格律正确,却缺少真情实感;有些诗看似华丽规整,却是套用前人陈词,或是胡乱堆砌词语,令人读之无味。反之,有些诗虽不工整,但自有情怀真意,令人回味无穷。据传宋代诗人潘大临一日见窗外雨打秋林,风涛阵阵,遂诗兴大发,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刚落笔,突然被收租人打断兴味,无以为继。所以只要不做作,抒真情,明其志,即便没有名篇传世,也不失为一名合格的诗人。

④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如《尔雅》所云:“画,形也。”战国韩非子的画鬼魅易犬马难,重形似;到南齐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宋代文人介入绘画者多。我以为,从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也就是说,作画最重要的是形与心要相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可见,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通之处。即以“有意味的形式”来说,形是直觉可视的,但必须有意味。有意味就要联系到心灵活动、心灵感受。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形式不就单纯成为视觉活动了吗?所以从“意味”这一角度来做研究,与我们所说的“心”虽不尽相同,但还是有相通的。

⑤情,乐本情性。古人曾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也就是说“声”要加以规范化和美化才算“音”,由此才能形成“乐”。就艺术的纯粹性来说,一般认为书法与音乐最为相近。有一天,我吃早饭时,看到报纸上有句话,“嗓门大的人不见得会唱歌”。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有的人嗓门很大,唱歌却跑调,徒有“声”而没有“乐”。或说那“声”本来就缺少美的素质。从声到音再到乐的过程,需要无数次的规范化和美化,最终抒发情性才足以动人。

⑥“写心”是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传统。书法与其他艺术都讲求写心,都讲求志、意、情的表达。书法最强调“心”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其他艺术都可以从书法的美学原则中寻根,从而得到启发。当下我们要“写心”,就要发挥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心”应该是天赋、精力和体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行动、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格力量和独立个性,最终才能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扬子法言》提出“书,心画也”观点,就是指书法是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是规范化后的“心”的美化。

B.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宋代文人画讲求“形与心相合”,这与西方美学追求的“有意味的形式”内涵相同。

C.由“声”到“音”继而到“乐”的过程,既是规范化和美化的过程,也是学会表达心灵、抒发情感的过程。

D.“写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书法最具代表性,其他艺术只能从书法的美学原则中寻根,而得到启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运用对比手法,阐释“表达情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用潘大临的事例说明诗歌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心灵的即兴发挥,要一气呵成。

B.第④段运用了引证法,引用毕加索的话来阐明:写实的绘画技巧易于学习,很容易达到一定高度,但纯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却非常困难。

C.第⑤段使用例证法,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说明必须是饱含“情性”的声音才是悦耳的音乐,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写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同特征,并通过书法、诗歌、绘画、音乐四个门类进行具体论证说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与“书,心画也”两种说法,都明确地指出了文艺创作与主观思想感情的关系,都把文艺创作看成是作者内在思想感情的表现。

B.“心”可理解成是志趣、意念、情感,是艺术家内在主观因素的总和,“心”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文艺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

C.艺术创作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方面强调要取法于自然,在自然现实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另一方面是学会“写心”,抒发艺术家的内在情思。

D.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诗书画共通的艺术大师,如王维、苏轼等,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文化重“心”的共同的艺术传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艺术形式相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小米不断进军国际市场,小米用户已经遍及全球。小米与微软正在共同探索利用微软智能云Azure平台和服务,Azure能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为小米提供用户数据存储、带宽、计算及更多创新服务。我国风力发电机的提供商远景能源在Azure上搭建起了EnOS智能物联网平台,借助Azure统一开发、灵活部署的优势,迅速打开了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地市场。

目前,国内云计算领域领军企业同样在积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当前,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选择了由华为提供的IT基础设施硬件、云平台软件以及运营支撑服务,以助力其快速拓展全球企业云服务市场。胡志强表示,华为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及创新的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国电信拥有在网络、IDC等领域资源优势及丰富运营服务经验。“我们‘走出去’的天翼云愿与华为‘翼’路同行,为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平台和服务。”

(摘编自崔国强《云计算产业:在企业转型和政务拓展中大显身手》,

2018年9月11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是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也是万维网的诞生地。这里正在构建欧洲最大的科研云——“螺旋星云”,以支撑CERN、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多家顶级研究机构的工作。由于利用超过1000台虚拟机出色完成了对高能量子对撞结果的分析,CERN选择由华为云提供技术支持的德国开放电信云(OTC)来参与“螺旋星云”的建设。

“云服务本身是没有边界的。”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总裁郑叶来认为,云服务海外布局的关键在于做到“两化”,即全球化和本地化。“所谓全球化,就是要建立通达全球的网络,为客户提供各种低时延、高可靠的云服务;而本地化,则是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规章和监管要求,适应市场环境。站在中国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世界,视角是完全不同的。”

(摘编自谷业凯《落子全球,“中国云”触手可及》,2018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云”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中国云”出海,让数据和信息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更重要的价值是以云平台托举起更多企业发展。在现实中,“中国云”扮演着“一手托两家”的角色,既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也可以帮助外国公司走进中国市场,从而实现数字经济的时空压缩能力。

云计算涉及数据的整合与安全,走出去面对着更为复杂的挑战。管理数百万台服务器,既需要大规模的运维能力,也需要全球化的运营能力;面对世界各国不同的国情和文化,既要有“全球化”的格局,也要有“本地化”的眼光。事实上,克服这些挑战、拓展全球市场,最重要的还是提升服务质量,能够用“中国云”为当地发展创造价值。比如说,肯尼亚政府运用中国云计算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建设一套保护野生动物的数字化系统;中国云计算企业“不让客户的需求过夜”的理念,树立了中国云计算企业的良好形象。

对于“中国云”而言,无论是开拓国际市场,还是深耕国内市场,其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坚持自主创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持续提供高效的数字服务,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济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回首过去,中国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驱动与手机APP模式的泛化。展望未来5—10年,中国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将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由消费端倒灌到生产端和供给端,通过“工业大脑”“农业大脑”等数字服务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供给质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摘编自刘松《“中国云”,为世界发展创造价值》,2018年12月06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软Azure是一个开放且灵活的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小米”和“远景能源”分别借助Azure平台提升服务、搭建平台,在国际市场打开了局面。

B.“天翼云”走出国门,一是凭借华为在IT基础设施硬件、云平台软件以及运营支撑服务方面的先进技术,二是依靠中国电信自身的资源及运营优势。

C.由于利用1000多台虚拟机完成了对高能量子对撞结果的分析,CERN选择华为云参与“螺旋星云”的建设,来进行世界级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

D.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的“云”,通过压缩时空的先进技术,助力企业发展,既帮助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也帮助外国公司走进中国市场。

6.“中国云”走向世界,需要做好哪些具体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葱

侯德云

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刚起头我就笑。老刘瞪我一眼,说,笑什么笑?我说,我想起《手机》里的卖葱。老刘发愣,手机里卖葱?电子商务啊。我说不是,作家刘震云有个长篇小说叫《手机》,里边有个卖葱的故事。老刘说,奥。

老刘没问《手机》里怎么卖葱。他不问我也得说,话头赶到这里了嘛,对不对?

我说,《手机》里边的主角叫严守一,哎哎,拍成电影了嘛,电影也叫《手机》,老刘你没看过?老刘摇头。我用眼睛扫扫别人,也都摇头。嗨,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我接着讲卖葱。

严守一他爹老严,跟谁一起卖葱(那人我给忘了),一天说话不超过三句的人,跟那谁卖葱,卖得眉开眼笑,都会讲笑话了。老严的变化,让严守一觉得,世上最好的事,好不过卖葱。只不过年底时老严跟那谁算总账,那谁在账上做了手脚,还背地里骂老严是二傻,让老严听见,那个气啊,从此不卖葱。老严委屈啊,说一辈子就遇到一个能说上话的,还骂我傻。

老刘笑了,说《手机》里的卖葱,不如我说的卖葱。

我赶紧收起下巴,说,你说你说。旁边哥儿几个也催促,你说你说。

下边是老刘讲的卖葱。

很长时间的事,时隔现在十七八年。那时候,钱还真当钱,不像这阵儿,一百块的票子,你刚掏出来,嗖一声,没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工资也就千把块钱。

东山早市,有两口子,四十多岁的样子,天天来卖葱。不卖别的,只卖葱,一辆三轮车,装满满一车葱。半头晌散市,卖光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时候要剩一些。

这两口子长相怪有意思,男的细长,女的墩粗,还没脖子,像个碾盘倭瓜……

说到这里,老刘张开两手比划了一下,碾盘倭瓜你们知道吧?哥儿几个都点头,谁不知道呢,就是扁乎乎圆咚咚的那种大倭瓜嘛。看我们点头,老刘放心了,接着说,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两个人的脚也一样,对比强烈。男的细而长,三五鞋的宽度四五鞋的长度;女的宽而短,四五鞋的宽度三五鞋的长度。俩人搁在一块儿,看着特滑稽。

他们的三轮车也滑稽。一个车轱辘,指定是手推车轱辘。另一个,指定是自行车轱辘。也不知怎么安上的。三轮车的车座,一般都是六根弹簧上面蒙一层皮革。他们的车座不是,

是三根弹簧上面缠几道塑料布,透明的。还没车闸。车架子上绑一块胶皮,胶皮就是车闸。胶皮拖地,需要刹车时,男的用右脚,猛踩胶皮。天天踩,鞋底的前半截,磨出一道沟。

总之这两口子,从人到车,都是一副尴尬相,看着让人心酸。

我常去买他们的葱,因为比别处便宜嘛。时间长了,混个脸熟,有时还互相唠几句闲嗑。赶上星期天,闲着没事,我会在葱摊旁站一会儿,看他们忙着卖葱。我觉得挺有意思。

那天我去得晚,他们的葱已经卖完。7月的头晌,有烧烤感,两人却不急着走。女的在清点卖葱的钱,男的在一边看。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

我也在一旁看。我看那两口子,两口子不看我。

女的清点完钱,对男的说,今天不赖,净挣三十六块一毛五。说完咧开大嘴,无声一笑。男的也咧开嘴,也是无声一笑。

女的瞅男的,说,二十块,给咱爹买点儿东西。男的瞅女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十块,给咱闺女买个裙子。男的点头,说嗯,突然又说,闺女有裙子,你买件衣裳吧。

女的说,我不买,我有衣裳,要不给闺女买个书包,她的书包太旧了。男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六块,给你买两包烟一瓶酒,晚上你喝点儿。男的努起嘴唇,是飞吻的姿势,然后咧开嘴,说,你呢,你什么都不买?

女的说,还有一毛五,买根冰棍,我咂咂就行了。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

我看见男的突然变成顿号,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扭过身子,快走几步,看别的菜摊。

等我再回头时,两口子已经蹬上三轮车,准备出发的样子。我冲他们摆摆手。男的背对我,没看见。女的看见了,也摆摆手。女的好像对男的说了句什么,随后男的扭头看我,笑笑。

我原地不动,看着他们,直到他们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

老刘的卖葱故事,起初,引起酒桌上一阵阵哄笑。有人笑得直拍桌子,有人笑得岔气,还有人不断插话。可是越往后,笑声越少,结尾处,全场静默。

故事讲完,老刘的话还在继续。

老刘说,那天,我想了很多事,想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想到最后,想开了,我怎么就不能用别人的阳光来照亮自己呢?

话音刚落,桌上响起掌声。老刘脸色通红。

(选自《天池》2018年第1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卖葱”为题目,概括了主要情节,并以此来统率全篇,展开小说细节,塑造鲜明人物形象,表现深刻主题。

B.老刘对卖葱夫妻所用的三轮车的细致描写,主要目的是通过描写车辆简陋滑稽,来说明夫妻二人生活的艰辛和困窘。

C.听到女的只想“买根冰棍”“咂咂就行了”,“男的愣在那里,眼圈渐渐泛红”的细节,表现了男子内心的落寞和不忍。

D.老刘讲故事,大家先是哄笑、拍桌子,后来静默无声,大家哄笑的是滑稽的形象和车辆,静默于对人间温情的感动。

8.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却在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这样写有何艺术效果?(6分)

9.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卖葱夫妻二人的形象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也。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八年十一月壬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二年春,车驾至自北伐,以其杂畜班赐将士各有差。庚申,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初造新字千余,诏曰:“在昔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自兹以降,随时改作,故篆隶草楷,并行于世。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谬,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三年春正月壬申

..,车驾至自北伐。班军实以赐将士,行、留各有差。乞伏炽磐遣使朝贡,

请讨赫连昌。二月,起太学

..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戊戌,至于黑水,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众焉。六月甲辰,昌引众出城,大破之。临阵杀昌弟河南公满及其兄子蒙逊,虏昌君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辛酉,班师,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敕勒

..万余落叛走,诏尚书封铁追讨灭之。诏曰:“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近遣尚书封铁翦除亡命,其所部将士有尽忠竭节以殒躯命者,今皆追赠爵号;或有蹈锋履难以自效者,以功次进位;或有故违军法私离幢校者,以军法行戮。夫有功蒙赏,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其宣敕内外,成使闻知。”

先是,辟召贤良,而州郡多逼遣之。诏曰:“诸召人皆当以礼申谕,任其进退,何逼遣之有也!此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岂复光益,乃所以彰朕不德。自今以后,各令乡闾推举,守宰但宣朕虚心求贤之意。既至,当待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其明宣敕,成使闻知。”

(节选自《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B.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C.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D.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国”,本文指古代皇帝因故不能亲理国事,指定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的人选。B.“壬申”,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或时。本文中的“壬申”为天干地支纪年。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最早起源于西周,各个朝代称呼有所不同。D.“敕勒”,中国古代民族,为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拓跋焘聪明大度,心胸开阔。太宗患病期间,让他立朝摄政,总管朝中事务,他不负众望,做事干练,应付自如。

B.拓跋焘尊孔修文,致力汉学。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汉字因多体并用,多有错误,他下令创造新字,规范推行。

C.拓跋焘治军严格,赏罚分明。无论是他率军北伐归来,还是褒奖尚书封铁的将士,都严格按照功劳等级给予封赏。

D.拓跋焘礼贤下士,推举贤良。地方官对待贤士多有粗暴逼迫的不当行为,他严厉批评这种行为,要求尊重爱护贤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5分)

(2)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白居易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四十着绯①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

【注】①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B.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C.尾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D.诗歌整体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15.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①,②”两句,写出了天姥山虽然千山重叠、山路曲折,但沿途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流连。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抒写遥望金陵,慨叹物是人非、人生无常,充满无限怅恨的两句是:③,④。

(3)黄庭坚在《登快阁》一诗中,以“⑤,⑥”化用“伯牙摔琴谢知音”和“阮籍青白眼事”典故,抒发无人理解、亦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是农耕文化的挽歌,而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不应该是过去时,而应是现在时和将来时,有闪回,是原生态,是写实,非虚构,也有梦想。城镇化中的乡愁概念是情感______,同时也是物质文明的______。留住乡愁,保存乡村文化记忆,使之融入城市多元化的文脉,才可能有诗意的栖居。

乡愁,是散文的精神土壤。从古到今,个人的生存方式虽有不同,却都离不开与______的关联,( ),这是中国散文传统的审美特征。一部现当代散文史,是时代精神原乡的缩影,是以真切的生命体验书写的。回到生活本身,才有立足大地的散文生活,这也正是生活艺术的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归属趋向现世本质

B.归依趋向现时本源

C.归依取向现世本质

D.归属取向现时本源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乡愁是个人的,同时也是社会的,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平衡

B.乡愁是社会的,同时也是个人的,是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平衡

C.散文是社会的,同时也是个人的,是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平衡

D.散文是个人的,同时也是社会的,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平衡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挽歌,而且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

B.散文写作中的乡愁,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挽歌,更应该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

C.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而且是农耕文化的挽歌。

D.散文写作中的乡愁,不仅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更应该是农耕文化的挽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现在流行在迈入30岁后就说自己“已经老了”,脑子也“经常忘事儿”。不过,这只是嘴巴自作主张的说法吧?人家大脑可并不承认——英国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达到成人状态,要到30多岁。当我们说一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时候,应该想想,也许真的①。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彼得·琼斯称,研究认为人类大脑并非很快就成熟了,而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达到成人状态,要到人们30多岁的时候。彼得·琼斯从社会学的层面分析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大部分国家都规定18岁就算步入成年,这或许②,而是可以行使投票权、饮用酒精、抵押贷款等权利,也让教育、医疗和法律系统运转顺畅。

“我们真正想要说明的是,为童年转变为成年定义一个时间点这件事,看起来越来越荒谬了。”琼斯解释说,“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渡,会持续30多年。”换句话说,童年与成年之间③,我们始终走在逐渐成熟的这条路上,沿着成长的轨道慢慢向前。21.下面两段文字是对天津市开展的读书活动的报道,请分别对两个段落进行概括,拟写两个小标题。要求概括出主要信息,标题结构一致,简洁流畅,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

①今年8月15目起,天津市紧紧围绕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十大类230项精彩活动,汇集全国200家出版单位10万余个图书品种,让好书讲述新中国发展成就。“我和我的祖国”诵经典阅读活动“书香中国阅读有我”群众活动、“我的书房书吧,我的梦”读书征文、“文化名家谈读书”等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活跃在各区各街道、实体书店、读书手机客户端上,营造出浓浓的全城全民阅读氛围。

②农民读书节把读书与脱贫致富、读书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系起来,让实用类书籍开阔农民视野。走进天津的街道、社区、乡镇的党群服务中心,首先看到的就是阅读服务区,即便不去图书馆,也能满足百姓休闲等各类日常阅读需要。“我们整合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向社区倾斜,推动基层设施、人员、活动、场地的统筹使用,重心下移,提升综合效益。”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道主任、党委书记杨林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又要好看又要好吃,眼福口福都要享受;而德国人却注重科学与营养,不但蔬菜常常生着吃,有时连肉馅也生着吃。中国菜讲究刀功,简单的菜刀和砧板,可将原料切成片、丝、条、块、丁、粒等各种形状,并且大小、厚薄、粗细均匀;而进了德国人厨房,简直就是进了厨具展览室,不论果、蔬、肉、骨,撕、拉、绞、削、剁,德国主厨们都有特定的专属工具,目的就是要人省时省力。中国菜注重经验传承,讲究分寸火候;而德国人却注重科学理性,恪守“本本主义”,一个德国人多次向中国人取经,学做水饺,每次都拿着笔和本,非得将做水饺所需的面、肉馅、味精、盐、油和菜精确到“克”,否则就没法做……

小小的厨房,不仅让我们品尝美食,体味亲情,更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让我们看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德国民众写一封公开信,内容是“展现民族风采,增进理解包容”,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C(A“书,心画也”中的“书”本指书籍:B西方美学的“意味”与中国的“心”不尽相同;D其他艺术是“可以”,而非“只能”。)

2.(3分)A(作者写潘大临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诗歌是心灵的艺术,贵在表情达意。) 3.(3分)D(“形式相通”不当,艺术门类不同,艺术形式和特征截然不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D(实现创新驱动)

5.(3分)B(A原文中小米正准备与Azure合作;C原文是选择“德国开放电信云”参与工作;D对“压缩时空”理解错误。)

6.(6分)①提高专业化IT运维能力和全球化经营管理水平;(2分)②打造“云”平台,建立通达全球的网络,让数据和信息互联互通:(2分)③尊重外国文化习俗,遵守外的法律规章和监管要求;(1分)④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各种低时延、高可靠的云服务。(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C(这一细节表现了男子为妻子关心爱护家人,敬老爱幼,但唯独委屈了自己的做法而感动。)

8.(6分)答案示例:(1)为后文夫妻二人卖葱铺垫造势,突出了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2)制造悬念,使情节有波澜,更具可读性。(3)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的表现了小说主题。我讲的故事情节简单,反应平平,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而老刘讲的形象丰满,情节生动,反应强烈,讴歌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每条2分)

9.(6分)答案示例:(1)肖像描写。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夫妻二人,写出他们的怪异滑稽的外在形象。(2)语言描写。描绘夫妻二人卖葱后商议给家人买东西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眷顾家庭、尊老爱幼、彼此体贴关心的温情。(3)对比手法。卖葱夫妻二人形象滑稽,形成鲜明对比;夫妻二人生活困窘,但二人为人真诚善良,互相关爱,充满阳光。(每条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D

11.(3分)B(“壬申”是天干地支纪日)

l 2.(3分)C(北伐归来,均有赏赐,并非按功劳封赏。)

13.(1)(5分)于是解除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消除嫌隙仇怨,打开仓库,赈济穷困贫乏的人,黄河以南的很多流民相继来归附朝廷。(注意“禁锢”“嫌怨”“穷乏”“河南”“内属”的翻译。)

(2)(5分)士大夫行事(应重品行),居家必定恪守孝道,置身于朝廷必定忠诚,这样以后才能荣耀于当时,名声传扬于后世。(注意“士”“孝”“处朝”“然后”“扬”的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尾联表达了对李景俭升为军司马的喜悦之情,对友人仕途前景充满期望。) 15.(6分)运用比喻,用“埋于泥沙之剑戟”“困于浅滩之蛟龙”比喻受埋没之人才,既喻友,也喻己;(3分)“终难久”“可在多”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

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①千岩万转路不定②迷花倚石忽已暝③雕栏玉砌应犹在④只是朱颜改

⑤朱弦已为佳人绝⑥青眼聊因美酒横(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C(归属:属于;划定从属关系。门依:投靠,依附。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趋势。取向:选取的方向;趋向。现世:今生,这一辈子;出丑,丢脸。现时:时间词,现在;当前。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源:事物产生的根源。

18.(3分)D

19.(3分)B

20.(6分)答案示例:①他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2分)②并不是确切的生理上的“成年”(2分)③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2分)

21.(5分)答案示例:①创新形式,增强阅读氛围②服务基层,满足多元需求(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灵活宽泛给分。)

四、写作(60分)

22.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3、情感与态度: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 2、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 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4课时 教材分析: 1、数据统计:准确的统计是为了做到对成绩、对试卷、对学生心中有数。了解整套试卷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年级最高分、班级最高分之外,还要统计每题得分率以及每一个板块的得分率。其目的是利用好试卷的检测功能,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是薄弱环节。 2、分析比较:根据试题出现的典型错误,研究学生试卷,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发现问题,利用试卷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一定要多向比较,可以同类班级比较、也可以通过本次考试和上次考试情况作比较分析。 > 3、明确目的:①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②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③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④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学情分析: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决定悬赏寻表,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赏金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结果一个个都放弃了。只有一个小孩,为了那笔巨额赏金,仍不死心地继续寻找。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谷仓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 静是大自然的赏赐,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静是一种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情画…… 请以“静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结合命题材料,尤其是材料第2段充满智慧的点评,认真审读文题“静的魅力”,可以体悟到,文题的中心语是“魅力”,关键的修饰语是“静”,此篇作文要以“静”为思维基点,以“静的魅力”即“静”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和净化心灵、提升心灵为主旨下笔行文。 思路点拨: 思路一:先人有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另有一半则得之于静。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存状态。 静是一种成熟,一种素养和与内涵。 只有静心才能专注,正所谓静水流深。 — 从静中能领略感悟人生真谛。 思路二:我们要在静中,寻找到人生真谛,感受静的魅力。 感受静的魅力,就是领略静的趣味。 感受静的魅力,就是理解静的无声。 感受静的魅力,就是吸收静的沉稳。 思路三:一切美皆源于静。 静,是大自然的赏赐。 静,是庄子愤世嫉俗的魅力。 《 静,是梭罗徜徉在瓦尔登湖畔的静谧。 思路四:寻找,有时就是一种对静的回归。静的魅力,独特永存。 静的魅力,体现在文字中。 静的魅力,体现在举手投足间。 静的魅力,体现在人格影响中。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

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 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 和宋代诗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 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 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 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 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 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 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 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 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 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 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 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 是多闻阙疑。

2019年建平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建平2019上半年高三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中吕·__________·潼关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 (3)姜夔《扬州慢》上阕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扬州凄凉现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对联与所表达人物对象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诸葛亮 C.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格非在《文学的邀约》一书中指出:“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书场里听人说书,遇有疑惑不解之处,也许可以向说书人提问,______________。……即便你和作者见了面,______________。作者写作的理由,当然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但他要说的话却是通过故事、人物所编织起来的语言中介而呈现的。______________。叙事者在他的舞台上,用一层布幔将作者与读者隔开了。我们似乎一直看见作者的身影影影绰绰,但却不够真切。” ①我们只能发现叙事者,却看不见作者 ②对于读者而言,作者是一个缺席的存在 ③但绝大部分文学文本的读者却无此权利 ④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 A.②④③①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到乡村去找生活和灵魂 熊培云 ①这些年,南北西东,颠沛流离,因为学习、工作或旅行的缘故,我到过一些地方。然而能让我有望乡之痛的却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在中国的乡村老家,另一个则是法国巴黎。除了在两地度过的难忘时光,想来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它们都流淌着一种从容、悠闲的乡村主义。而这种乡村主义,恰恰是现代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或多或少,它可以医治由消费主义与成功学等催生的现代病与城市病。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着zháo 着急着数着凉不着痕迹 C.落luò落魄涨落落枕丢三落四 D.泊bó飘泊湖泊停泊淡泊名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灌注全神贯注截流开源节流 B.直言仗义执言提名金榜题名 C.背景离乡背井终身奋斗终生 D.委曲委屈求全事故人情世故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穿针(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 穿针引线(比喻从中撮合拉拢) 看穿(看透) 望穿秋水(形容经霜后的秋水很清,能看到水底) B.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而有名的学者)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 大旱云霓(形容盼望的迫切) C.文豪(杰出的、伟大的作家) 文不加点(写文章不打标点符号)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文恬武嬉(指文武官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D.高歌(放声歌唱) 高瞻远瞩(比喻眼光远大) 高手(技能特别高明的人) 高屋建瓴(从高往下倒水,流畅无阻) 4.下列各句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点破坏,都遭到了相应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B.刘老师当班主任二十多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不幸积劳成疾。 C.他俩50年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在他乡萍水相逢,真是喜出望外。 D.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乎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_____从社会角度看,______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______可能获得最佳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表达效果等于零。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______是语言表达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但是只有才也 B.因为只要就也 C.因为只有才却 D.但是只要就却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自从明确了全国统一的“五一”“十一”放假日之后,中国的假日经济就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B.印度的电脑软件经过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新明星。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众多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2020年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范文

【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劲头/强劲躯壳/金蝉脱壳瓦砾/繁星闪烁 B.模范/模样儿下载/风雪载途和弄/和稀泥 C.刹车/刹那间铜臭/遗臭万年粗犷/旷日持久 D.供销/供稿蔓延/顺蔓摸瓜默契/提纲挈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宣泄寒暄蜇居旁证博引B.殒身陨首脉搏流言飞语 C.纹身文火踮脚出奇不意D.车箱厢房厮打弱不经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方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 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 B.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 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C.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个月,这些人在政坛上的昙花一 现使日本的对外政策缺乏延续性,让很多国家感到无所适从。 D.目前,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我们在新闻媒体上已经司空见惯了股市大 跌、楼价跳水、工人失业等令人沮丧的报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 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 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 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 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D.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 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

2018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真题)

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梁文道 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国籍的。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 (选自《噪音太多》,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有删改)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 (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和宋代诗

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是多闻阙疑。 除了在诗经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外,朱子在治《诗》实践中,亦取得很大成就。其治《诗》的最终成果,就是今本《诗集传》。朱子能够完成诗经学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治《诗》方法的合理。朱子在治《诗》时,重校勘和训诂,并在此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人们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而且混合型能源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优点。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接受变革。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一个名叫五百川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1万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休憩修葺铺砌风光霁月 B.勖勉酗酒牲畜长吁短叹 C.汤匙舐犊谥号有恃无恐 D.屹立翌日肄业自怨自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即使有着再美丽的脸蛋、再窈窕的身材,若胸无点墨,那也不过是花瓶,而秀外惠中的淑女大都知书达理,她可能貌不惊人,但内在智慧使她的谈吐超凡脱俗。 B.巴塞罗那在城乡接合部的广袤土地上建造许多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巨型超级市场,这些中心和市场光是停车场就有一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C.中国人是懂得享受的民族,于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诸般的闲情逸志在时时闪现,融幽默、睿智、机敏、闲适于一身,上至王公卿贵,下到贩夫走卒,生活中的艺术俯拾皆是。 D.一个披星带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炒股的辩证法阐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股票冷得结冰的

时候买,在股票热得烫手的时候卖。(牢不可破) B.诗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都是音乐美,诗歌和音乐是息息相关的。(休戚相关) C.麻雀从不长途飞行,也无鲲鹏之志,要说能在大海上看见麻雀,那就有点信口开河了。(信口雌黄) D.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无所回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历的那些暴君和独裁者,在当政之日无不把能否有效地镇压和禁锢人类思想,看作巩固其统治的头等大事。 B.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艺术,重视培养书法人才,发掘整理了魏晋遗墨,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C.如果说辉煌的唐王朝亡于藩镇割据,繁荣的宋王朝亡于蛮族的轮番入侵,暴虐的元王朝亡于其暴虐,那么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则是由党派内讧,阉党擅权造成的。 D.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显然不是急于推出那些人有我无的金融创新产品,而是深度研究美国过度金融创新引爆金融危机的教训。 5.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运用白描手法,画出一幅山村雨景图,营造了一种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的经典,我想是指那些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经典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经典有初读与重读,有浅读又有深读。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需要反复阅读;还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经典阅读,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经典对一些读者也只是被知晓,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他用这种体会来解释何谓经典,同样道出了阅读经典的感受。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乜好,都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一部经典名著,当然不是给一个人看的,无数人都会读它,这就会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心灵体验。在阅读这个领域倒不妨借用这句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应当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开辟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建设性的文化性格,面对经典时必须要有的一种健康的阅读心态。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对它的核心价值应深怀敬畏之心。经典资源除具有愉悦心灵、培养审美力之功能以外,还葆有借鉴、参照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以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功能,并使我们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我国一位当代作家谈到阅读名著的感受,认为阅读进入了敬畏,便有了一种沉重和无法言说的尊重,一种超越纯粹意义上的阅读的体味和凝思,进而有了自卑,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对中国和世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9东城高三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15. 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16. 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 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诗仙李白想象瑰奇,他诗中的意象常带有奇特的神话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古人认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志”“力”“物”三者配合。当“物”与“力”不可强求时,你会选择“,”来激励自己。 北京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城市繁华,人才荟萃,真可用王勃的“,” 来形容。保持司法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古代很多政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诸葛亮就建议后主“,”。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B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又至重阳节,敬老院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些老人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这让他们。重阳前后“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带给老人的心理可想而知。关爱老人,需要节日前后的参与,更需要的用心坚持。 A.不胜其烦落差细水长流 B.不厌其烦落差滴水穿石 C.不胜其烦失落细水长流 D.不厌其烦失落滴水穿石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 ①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谓实至名归。 ②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 ③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 ④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 ⑤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为“诗丝书之乡”。

A.③②⑤④① B.③⑤④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3.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日前①光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本人写作才能②超群绝伦,如能③加盟贵社,定当④鼎力工作。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⑤意向,请与我⑥洽谈。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③⑤ 4.阅读右边《误人青春》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发言时不应该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B.很多人的大好年华,被冗长的发言、无聊的会议给磨蚀掉。 C.发言者应照顾听众差异,确定合适的发言内容。 D.听众应展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便年纪已大,也要给年轻 人做好表率。 5.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摄影者访谈的部分内容,请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访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要求语言简明,符合语境。(3分) 采访者:▲ 受访者:新闻摄影要求把主流社会不在意的真实展示出来,提供给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读者领悟。依据这一原则,摄影记者不该给被摄体描眉画眼。心中的“至美”首先是自然。摄影记者应该发现“至美”,再选择恰当的时间、空间记录——是“记录”,而不是夸大一点的“宣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3高三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5 分) I. B (A项中“鲜”读“ xi①”,C项中“筵”读“ y岔”、“便”读“ pi印”,D项中“胝”读“ zh 1. 应读y ing ) 2. D (A项中“己”应为“已”、“义”应为“意”,B项中“上”应为“尚”,C项中“撕”应为“厮”、“敝”应为“蔽”) 3. C (“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用在此处不妥) 4. C (A项自相矛盾,B项主客倒置,D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5. A (B项冒号管不到句终,将“可见”前的逗号改为句号。C项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D项顿号误用导致大并列与小并列混淆) 二、(12 分) 6. B 7. D 8. A 9. C 三、(9分) 10. A (B使:使者;C抗:高;D旌:表明,显示) II. B (①②⑤均是突出柳庆之“勇”;⑥则表明柳庆有勇有谋) 12. C (“贼人中有人通过写匿名信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自首却又担心治罪的心情”不符合原文意思) 四、(14分) 13 ?⑴姓孟的完全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他竟然对柳庆说:“今天你如果给我带上了镣铐,以后 你又该用什么(方法)放掉我呢?”(“殊” “乃” “何以”各1分;句意1分) ⑵如果这话可以应验,我柳庆大概可以实现“高封”吧?(“傥” “其”各1分,句意1分) ⑶你如果要辩明他没有罪,那么我也一定要治你的罪。(“亦”“坐”各1分,句意1分) 14. (8分)(1)“草树”本是无情之物,但“知”和“斗”二字用拟人的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草树爱春、惜春之情。(2分) (2)无论是持贬抑的看法,还是持褒扬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贬抑。杨花榆荚本无才识,既无绚丽的色彩,也无妩媚的姿态,(2分)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 天飞舞,虽然有了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2分)褒扬。杨花榆荚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 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2分)为留住春色不惜牺牲自身,像雪 花那样漫天飞舞,为增加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2分) 15. (6分)(1 )枯松倒挂倚绝壁,但见群鸥日日来,吴楚东南坼。(2)《呐喊》,精神胜利法。(3)《百年孤独》。 五、(共23分) 16. (共5分)①从高尔基的《海燕》中,开始知道有海;②从描写大海的文字中,臆造着心中 之海;③躺在山坡上,仰望旷远的天空,虚构着想像中的海;④在珠海见到真实而具有生命的海;⑤在裴济,走进大海体内,了解了大海。(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17. (4 分) (1)表达了很晚才见到大海的惋惜之情(1分)和对大海渴望之情。(1分) (2)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1分)和被大海所悦纳的喜悦之情(1分) 18. (4分)文章开头由《海燕》引出自己对大海的向往之情,(1分)为下文写自己对海的追求与感悟作铺垫,(1分)同时奠定感情基调;(1分)结尾借《海燕》进一步点明大海的内涵,深化文章的主题。(1分)(意思对即可) 19. (5分)必须围绕本文语言上的特点进行举例赏析。如,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仿佛一片春天的原野,只须一个轻轻的挥手,撒下任何一粒种子,都会唤醒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一句运用比喻和比拟,

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 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 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 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 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 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 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 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 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 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 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 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 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 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 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 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 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 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 始发挥作用。 B.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 C.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D. 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需要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解它们传 达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B.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C.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D.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B.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C.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D.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 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雾中偶记茅盾① 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我说不出。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便想起白天在报上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话。 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北方不知冷的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正在风雪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

“长汀、上杭、武平、连城、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话说《诗经》之“风” ①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②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来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④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⑤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