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艺术生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归纳高中全部.doc

届艺术生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归纳高中全部.doc
届艺术生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归纳高中全部.doc

2016 届生高三数学一复:基知

第一部分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是解决集合的关: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量的取?是

.....

因量的取?是曲上的点??

2.数形合是解集合的常用方法:解要尽可能地借助数、直角坐系或恩

....

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具体化、形象化、直化,然后利用数形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x A x C U A , x C U A x A .

( 2)德摩根公式:C U ( A I B) C U A U C U B; C U ( A U B) C U A I C U B .

( 3 A I B AA U B B A B C U B C U A A I C U B

C U AU B R 注意:的候不要忘了 A 的情况 .

( 4)集合{ a1, a2,L , a n}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

非空真子集有 2n–2个.

4.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函数与数

1.映射:注意 :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有象;②一一或多一.

2.函数域的求法:①分析法;②配方法;③判式法;④利用函数性;⑤ 元法;

⑥利用均不等式ab

a b a 2 b2

2 ;⑦利用数形合或几何意(斜率、距离、

2

的意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a x、sin x、 cos x 等);⑨平方法;⑩数法3.复合函数的有关 :

( 1)复合函数定域求法:

①若 f(x) 的定域[ a,b], 复合函数 f[g(x)] 的定域由不等式 a ≤ g(x) ≤ b

解出

②若 f[g(x)] 的定域 [a,b], 求 f(x) 的定域,相当于 x∈[a,b] ,求 g(x) 的域 . ( 2)复合函数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 y f [ g (x)] 分解基本函数:内函数 u g( x) 与外函数 y f (u)

③根据“同性增,异性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域内的性.

4.分段函数:域(最)、性、象等,先分段解决,再下。

5.函数的奇偶性 :

⑴函数的定域关于原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

⑵ f ( x) 是奇函数f ( x) f ( x) ; f ( x) 是偶函数f ( x) f ( x) .

⑶奇函数 f (x) 在0有定, f (0) 0

⑷在关于原点称的区内:奇函数有相同的性,偶函数有相反的性

⑸若所函数的解析式复,先等价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性:

⑴ 性的定:

① f ( x) 在区M上是增函数x1 , x2 M , 当 x1 x2 有 f (x1) f (x2 ) ;

② f ( x) 在区M上是减函数x1 , x2 M , 当 x1 x2 有 f (x1) f (x2 ) ;

⑵ 性的判定:①定法:一般要将式子 f (x1 ) f

(

x2

)

化几个因式作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② 数法(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④ 像法

注:明性主要用定法和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 周期性的定:定域内的任意x ,若有 f (x T ) f ( x) (其中 T 非零常数),

称函数 f ( x) 周期函数,T它的一个周期。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函数的最小

正周期。如没有特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 2)三角函数的周期:①y sin x : T 2 ;② y cos x : T 2 ;

③ y tan x : T ;④ y Asin( x ), y A cos( x ) : T

2

| |

⑤ y tan x : T

| |

②分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域内的性(3) 与周期有关的:

f ( x a) f ( x a) 或 f ( x 2a)

f ( x)(a 0)

f ( x) 的周期为 2a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㈠ . ⑴指数函数: y a x (a 0, a

1) ;⑵对数函数 : y log a x(a 0, a 1) ;

⑶幂函数: y x (

R) ;⑷正弦函数 : y

sin x ;⑸余弦函数: y cos x ; ( 6)正切函数: y tan x ;⑺一元二次函数: ax

2

bx c

0 ( a ≠ 0);⑻其它常用函数: ① 正比例函数: y

kx(k 0) ;②反比例函数: y

k

(k

0) ;③函数

y

x

a

(a 0)

m

m

x

x

1

㈡ . ⑴分数指数幂: a n

n

a m

; a n

0, m, n N ,且 n 1 ) .

m (以上 a

a n

⑵. ① a b

N log a N

b ; ② 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 ③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④ log a m b

n

n

log a b .

N

m

⑶. 对数的换底公式 : log a N

log m

N

.

对数恒等式 :

a log a N

N .

log m a

9.二次函数:

⑴解析式: ①一般式: f ( x)

ax 2 bx c ;②顶点式: f (x) a( x h) 2 k , (h, k ) 为顶点;

③零点式: f (x)

a(x

x 1 )( x x 2 ) ( a ≠ 0) .

⑵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

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端点值;④与坐标轴交点;⑤判别式;⑥两根符号。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x

b

b 4a

c b 2

,顶点坐标是

2a

2a

4a

10.函数图象:

⑴图象作法 :①描点法 (特别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②图象变换法 ③导数法

⑵图象变换:

① 平移变换:ⅰ ) y

f ( x) y f (x a) , (a 0) ———左“ +”右“-”; ⅱ ) y

f ( x)

y

f (x)

k, (k

0) ———上“ +”下“-”;

② 对称变换:ⅰ ) y

f (x) (0, 0)

y f ( x) ;ⅱ ) y f ( x)

y 0

y f (x) ;

ⅲ)

y f (x)

x 0

y

f ( x) ; ⅳ ) y

f ( x) y x

x

f ( y) ;

③ 翻折变换:

ⅰ ) y f (x)y

f (| x |) ———(去左翻右) y 轴右不动,右向左翻(

f (x) 在 y 左侧图象

去掉);

ⅱ ) y

f (x) y | f (x) | ———(留上翻下) x 轴上不动,下向上翻( | f ( x) | 在 x 下面无图

象);

11.函数图象(曲线)对称性的证明:

(1) 证明函数 y f (x) 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

称点仍在图像上;

( 2)证明函数 y

f (x) 与 y

g (x) 图象的对称性, 即证明 y f ( x) 图象上任意点关于对

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在

y g( x) 的图象上,反之亦然。

注:①曲线 C 1:f(x,y)=0

关于原点( 0,0 )的对称曲线

C 2 方程为: f( -x, - y)=0;

曲线 C 1:f(x,y)=0 关于直线 x=0 的对称曲线 C 2 方程为: f( - x, y)=0; 曲线 C 1:f(x,y)=0 关于直线 y=0 的对称曲线 C 2 方程为: f(x, -y)=0; 曲线 C :f(x,y)=0

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曲线 C 方程为: f(y, x)=0

1

2

②f(a+x)=f(b - x) (x ∈R ) y=f(x)

图像关于直线 x=

a b

对称; 特别地: f(a+x)=f(a - x) (x ∈R )

y=f(x)

2

x=a 对称 .

图像关于直线

③ y f ( x) 的图象关于点 ( a,b) 对称

f a x f a x 2b . 特别地: y f ( x) 的图象关于点 ( a,0) 对称

f a

x

f a x .

④函数 y f (x a) 与函数 y f (a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a 对称 ;

函数 y

f (a x) 与函数 y

f ( a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0 对称。

12.函数零点的求法:

⑴直接法(求 f ( x)

0 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 .

(4) 零点定理:若 y=f(x) 在[a,b] 上满足 f(a) ·f(b)<0 ,

则 y=f(x) 在( a,b) 内至少有一个

零点。 13.导数:

⑴导数定义: f(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记作 y x x

f (x 0 )

f (x 0

x)

f (x 0 )

lim

x

x

⑵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 ① C

'

0 ;② ( x n ) ' nx n 1 ;③ (sin x) '

cos x ;

④ (cos x)'

sin x ;⑤ (a x )'

a x ln a ;⑥ (e x ) ' e x ;⑦ (log a x)'

1 ;

1

x ln a

⑧ (ln x)

'

x

⑶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u v)

u v ;( uv)

u v uv ; ( u

)

u v 2 uv ;

v v

⑷ (理科) 复合函数的导数: y x y u u x ;

⑸导数的应用:

①利用导数求切线: 注意: ⅰ ) 所给点是切点吗?ⅱ ) 所求的是“在”还是“过”该点的切

线?

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

i ) f ( x) 0 f (x) 是增函数; ii

) f ( x)

0 f ( x) 为减

函数; iii

) f ( x)

0f

(x) 为常数;

③利用导数求极值:ⅰ)求导数

f ( x) ;ⅱ)求方程 f ( x) 0 的根;ⅲ)列表得极值。

④ 利用导数求最大值与最小值:ⅰ)求极值;ⅱ)求区间端点值(如果有)

;ⅲ)比较得

最值。

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弧度

180 , 1

180 弧度, 1弧度

(180)

57 18

'

⑵弧长公式: l R ;扇形面积公式: S

1

lR

1

R 2 。

2

2

2.三角函数定义 : 角 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 P ( x, y) , 设 | OP | r

则:

sin

y

x

y

, cos

, tan

x

r r

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 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简记为“全 s t c ”)

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5.⑴ y

A sin( x

) 对称轴:令 x

k

,得 x

; 对称中心:

2

( k ,0)(k Z) ;

⑵ y

A cos( x

) 对称轴:令 x

k ,得 x

k

;对称中心:

k

(

2

,0)( k

Z )

⑶周期公式 : ①函数 y

Asin( x

) 及 y

A cos( x

) 的周期 T

2

为常

(A 、ω、

数,

且 A ≠ 0). ②函数 y A tan x

的周期 T

(A 、ω、 为常数,且 A ≠ 0).

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sin 2 x cos 2 x

1; sin x

tan x

cos x

7.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对称性:

⑴ y

sin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2k

2 ,2k k Z , 单调递减区间为

2

2k

, 2k 3

k Z ,对称轴为 x

k (k Z ) , 对称中心为 k

,0 ( k

Z ) .

2

2

2

y cosx

的 单 调 递 增 区 间 为

2k

,2 k k Z ,

单 调 递 减 区 间 为

2k ,2 k

k Z ,

对称轴为 x

k (k

Z ) , 对称中心为 k

,0 ( k

Z ) .

2

⑶ y

tan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k

, k k Z ,对称中心为 k

,0

k Z .

2

2

2

8.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① sin(

) sin cos cos sin ; cos(

) cos

cos msin

sin ;

tan(

)

tan

tan

.

1mtan tan

② sin(

)sin( )

sin 2 sin 2 ; cos(

)cos(

) cos 2 sin 2

.

③ a sin b cos = a

2

b 2

sin(

) ( 其中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a, b) 所在的象限

决定 , tan

b

).

a

9.二倍角公式: ① sin 2

2 sin cos . (sin

cos ) 2 1 2sin

cos1 sin 2

cos 2 cos

2

sin

2

2cos

2

1 1 2sin

2

(升幂公式) .

cos 2

1 cos

2 ,sin 2

1

cos 2 (降幂公式) .

2

2

10.正、余弦定理:

⑴正弦定理:

a

b

c

2 R (

2R

是 ABC 外接圆直径 ) sin A sin B

sinC

注:① a : b : c

sin A : sin B : sin C ;② a 2R sin A,b 2R sin B, c 2R sin C ;

a

b

c

a b c

sin B

sinC sin A

sin B sin C

sin A

⑵余弦定理: a 2 b 2

c 2 2bc cos A 等三个; cos A b 2 c 2 a 2 等三个。

2bc 11. 几个公式 : ⑴三角形面积公式: ① S

1

ah a 1 bh b 1

ch c ( h a 、 h b 、 h c 分别表示 a 、b 、

2 2 2

c 边上的高);②

S

1

ab sin C

1

bcsin A

1

ca sin B . ③

2

2

2 S

OAB

1

uuur

uuur

2

uuur uuur 2 2 (| OA | | OB |)

(OA OB)

⑵内切圆半径 r=

2 S ABC ; 外接圆直径 2R=

a

b c ;

a b

c

sinA sinB sinC

第四部分

立体几何

1.三视图与直观图: ⑴画三视图要求:正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正视图与侧视图高平齐;侧视 图与俯视图宽相等。 ⑵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几何体的直观图的要领。

2.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 2 rh ;③体积: V=S

⑴柱体:①表面积: S=S +2S 底 ;②侧面积: S 侧 底 h

⑵锥体:①表面积:

S=S 侧 +S 底 ;②侧面积: S 侧 =

rl

1

S 底 h :

;③体积: V= 3

⑶台体: ①表面积: S=S 侧+ S 上底 S 下底 ; ②侧面积: S 侧 = (r r '

)l ; ③体积: V=

1

( S+ SS '

S ' )

3

h ;

⑷球体:①表面积: S= 4 R 2 ;②体积: V= 4 R 3 .

3

3.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 :

⑴直线与直线平行:①公理

4;②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⑵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⑶平面与平面平行:①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⑷直线与平面垂直: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⑸平面与平面垂直:①定义 ---- 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角;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注:以上理科还可用向量法。

4. 求角:(步骤 ------- Ⅰ . 找或作角;Ⅱ . 求角)⑴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①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②用向量法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①直接法(利用线面角定义) ; ②用向量法

5. 结论:⑴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

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

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 ;相应小棱锥与小

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

⑵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

a ,

b ,

c ,则体对角线长为

a 2

b 2

c 2

,全

面积为 2ab+2bc+2ca ,体积 V=abc 。

⑶正方体的棱长为

a ,则体对角线长为

3a ,全面积为 6a 2 ,体积 V=a 3 。

⑷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

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 : 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

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

⑷正四面体的性质:设棱长为 a ,则正四面体的:

① 高: h

6

a ;②对棱间距离: 2 a ;③内切球半径: 6

a ;④外接球半径:

6

a 。

3

2

12 4

第五部分

直线与圆

1.斜率公式: k

y 2

y 1

,其中 P 1 ( x 1, y 1 ) 、 P 2 (x 2 , y 2 ) .

x 2 x 1

直线的方向向量 v

a,b ,则直线的斜率为 k = b

( a 0) .

a

2.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 点斜式: y y 1 k (x x 1) ( 直线 l 过点 P 1 ( x 1 , y 1 ) ,且斜率为 k ) . (2) 斜截式: y kx b ( b 为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 (3) 两点式:

y

y 1 x

x 1

( P 1 ( x 1 , y 1) 、 P 2 (x 2 , y 2 ) x 1 x 2 , y 1 y 2 ).

y 2

y 1

x 2 x 1

(4) 截距式:

x

y 1 ( 其中 a 、 b 分别为直线在 x 轴、 y 轴上的截距,且 a 0, b 0 ). a b

(5) 一般式: Ax By C 0 ( 其中 A 、 B 不同时为 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若 l 1 : y k 1x b 1 , l 2 : y k 2 x b 2 , 则:

l 1 ∥ l 2 k 1 k 2 , b 1 b 2 ; ② l 1 l 2

k 1k 21.

( 2)若 l 1 : A 1 x B 1 y C 1 0 , l 2 : A 2 x B 2 y C 2 0 , 则:

① l // l 2 A B 2 A B 0 且 A C A C 1 0 ;②

l 1 l 2 A 1A 2 B 1B 2 0 .

1 1

2 1 1 2 2

4.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

( 1)列约束条件; ( 2)作可行域,写目标函数; ( 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5.两个公式 :

⑴点 P ( x 0,y 0)到直线 Ax+By+C=0的距离:

Ax 0 By 0

C ;

d

A 2

B 2

⑵两条平行线 Ax+By+C=0 与 Ax+By+C =0 的距离 d

C 1

C 2

1

2

A 2

B 2

6.圆的方程:

⑴标准方程:① (x a)2

( y b) 2 r 2 ;② x 2 y 2 r 2 。

⑵一般方程: x 2

y 2 Dx Ey F 0

( D 2

E 2 4F

0)

注: Ax 2+Bxy+Cy 2+Dx+Ey+F=0表示圆 A=C ≠ 0 且 B=0 且 D 2+E 2- 4AF>0

7.圆的方程的求法: ⑴待定系数法;⑵几何法。 8.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主要掌握几何法) ⑴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 d 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

① d R 点在圆上;② d R 点在圆内;③ d

R

点在圆外。

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① d

R

相切;② d R

相交;③ d R

相离。

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d 表示圆心距, R, r 表示两圆半径,且 R r )

① d R r 相离;② d R r 外切;③ R r d R r

相交;

④ d R r 内切;⑤ 0 d R r 内含。

9.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 AB | 2 r 2 d 2

第六部分 圆锥曲线

1.定义: ⑴椭圆: | MF 1 | | MF 2 | 2a, (2a | F 1 F 2 |) ;

⑵双曲线: || MF 1 | | MF 2 || 2a, (2a | F 1 F 2 |) ; ⑶抛物线: |MF|=d 2.结论 : ⑴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 若弦端点为 A ( x 1 , y 1 ), B(x 2 , y 2 ) , 则

AB

( x 1

x 2 ) 2

( y 1 y 2 ) 2

, 或 AB

x 1

x 2 1 k 2

, 或 AB

y 1 y 2 1 1

k

2

.

注:①抛物线:

AB = x +x +p ;②通径(最短弦) :ⅰ)椭圆、双曲线: 2b 2

;ⅱ)抛物

1

2

a

线: 2p.

⑵过两点的椭圆、 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 mx 2

ny 2 1 ( m, n 同时大于 0 时表示椭圆; mn 0 时表示双曲线) ;当点 P 与椭圆短轴顶点重合时

F 1 PF 2 最大;

⑶双曲线中的结论:

①双曲线

x

2

y

2

1( a>0,b>0 )的渐近线: x 2

y 2

b 2

b 2

a 2

a 2

②共渐进线 y

b x 的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

x 2 y 2

( 为参数, ≠ 0 );

a

a 2

b

2

③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

e 2

渐近线互相垂直;

⑷焦点三角形问题求解:利用圆锥曲线定义和余弦定理联立求解。 3.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解法:

⑴直接法(通法) :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注意以下问题:①联立的关于“x ”还是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

考虑了吗?③判别式验证了吗?

⑵设而不求(点差法----- 代点作差法): -------- 处理弦中点问题

步骤如下:①设点

y1 y2

;③解决问题。A(x 1,y1) 、 B(x 2,y 2) ;②作差得k AB

x2

x1

4.求轨迹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 2)直接法(列等式);( 3)代入法(又称相关点法或坐标转移法);⑷待定系数法;( 5)消参法;( 6)交轨法;( 7)几何法。

第七部分平面向量

1. 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

A,B ( x2 x1 )2 ( y2 y1)2 ,其中 A(x1, y1), B( x2, y2) .

2.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 a = ( x1 , y1) , b = ( x2 , y2 ) ,且 b 0 ,则:

① a ∥ b b =λ a x 1 y2 x2 y1 0 ;

② a b ( a 0 ) a · b =0 x1 x2 y1 y2 0 .

3. a·b=| a|| b|cos< a,b >= x 1 x2+y1y2;

注:①|a|cos< a,b >叫做 a 在 b 方向上的投影;| b|cos< a,b >叫做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

② a·b的几何意义: a·b等于 | a| 与 |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 b|cos< a,b >的乘积。

a b

4. cos< a,b >=

| a || b |

5.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P, A, B 三点共线uuur uuur uuur

y 1。OP xOA yOB且 x

第八部分数列1.定义:

⑵等比数列{ a n } a n 1 q(q 0)a n 2 a

n-1 a n 1 (n 2, n N )

a n

2.等差、等比数列性质: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 n a1 (n 1)d a n a1q n 1

1.q 1时, S n na1 ;

前 n 项和S n

n(a1 a n ) n(n 1)

d n )

na1

2.q

时,

S n a1 (1 q

2 2 1 1 q

a1 a n q

1 q

性质①a=a + (n -m)d, n-m

①a =a q ;

n m n m

②m+n=p+q时 a +a =a +a ②m+n=p+q时 a a =a a

m n p q m n p q

③ S k , S2k S k , S3k S2k , 成AP ③ S k , S2k S k , S3k S2k , 成GP

④ a k , a k m , a k 2m , 成 AP, d' md ④ a k , a k m , a k 2m , 成 GP, q' q m

3.常见数列通项的求法:

⑴定义法(利用AP,GP的定义);⑵累加法(a n a n c n型);⑶公式法:S (n=1)

1

1 a n =

(n≥ 2)

S n- S n-1

⑷累乘法(

a

n 1 c

n型);⑸待定系数法(a n 1 ka n b 型)转化为 a n 1 x k (a n x)

a n

( 6)间接法(例如:a n 1a n 4a n a n 1

1 1

4 );(7)(理科)数学归纳法。

a n a n 1

4.前n项和的求法:⑴分组求和法;⑵错位相减法;⑶裂项法。

5.等差数列前n 项和最值的求法:

a n 0 a n 0

;⑵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⑴ S n最大值或 S n最小值

a n

a n 1 0 1 0

第九部分不等式

a ba 2 b2 0)

1.均值不等式:( ,

ab a b

2 2

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变形: a b 2 a 2 b2 ( , ) 。

ab ( )

2 a b R

2

2.极值定理:已知x, y都是正数,则有:

(1) 如果积xy是定值p ,那么当 x y 时和 x y 有最小值 2p ;

(2) 如果和 x

y 是定值 s ,那么当 x

y 时积 xy 有最大值 1

s 2 .

4

3.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ax

2

bx c 0(或 0) : 若 a 0 , 则对于解集不是全集或空集时 , 对应的

解集为“大两边,小中间”

. 如 : 当 x 1 x 2 , x x 1 x

x 2 0

x 1

x x 2 ;

x x 1 x x 2

0 x x 2 或 x x 1 .

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 a 0 时,有:① x

a

x 2

a 2

a x

a ;

x a

x 2 a 2

x a 或 x

a .

5. 分式不等式: (1)

f x

0f x g x

( 2)

f x

0f x

g x

g x

g x

(3)

f x

f x

g x

; ( 4)

f x

f x

g x 0

0 .

g x

g x

g x

g x

6. 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f ( x) 0

(1) 当 a

1

时 , a f ( x) a g ( x)

f ( x) g( x) ; lo

g a f ( x) log a g( x)

g( x) 0 .

f ( x) g( x)

f ( x) 0

(2) 当 0

a 1 时 , a

f ( x)

a g ( x)

f ( x) g( x) ; lo

g a f ( x) log a g( x)

g( x) 0

f ( x) g( x)

3.不等式的性质:

⑴ a b b a ; ⑵ a

b,b c a c ; ⑶ a b a c

b c ; a b,c d

a c

b d ;⑷ a b, c

0 ac

bd ; a

b,c

ac bc ;

a

b 0, c

d 0

ac bd ; ⑸ a b 0 a

n

b

n

0(n N ) ; ⑹ a b

n

a

n

b (n N )

第十部分

复数

1.概念:

⑴z=a+bi ∈R b=0 (a,b ∈R)

z= z

z 2≥ 0 ;⑵ z=a+bi 是虚数

b ≠ 0(a,b ∈R); ⑶z=a+bi 是纯虚数

a=0 且 b ≠ 0(a,b ∈R)

z + z = 0(z ≠ 0 )

z 2<0;

⑷a+bi=c+di a=c 且 c=d(a,b,c,d ∈R);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 设 z 1= a + bi , z 2

= c + di (a,b,c,d ∈R),则:

(1) z 1± z 2 = (a + b) ± (c + d)i ;⑵ z 1.z 2 = (a+bi) ·(c+di) =( ac-bd ) + (ad+bc)i ;

⑶ z 1 = (a

bi )(c di )

ac bd

bc ad i (z 2

≠ 0) ;

z 2 (c di )(c di )

c 2

d 2 c 2

d 2

3.几个重要的结论:

① (1 i )

2

2i ;②

1 i

i;

1 i

i ;

1 i

1 i

③ i 性质: T=4; i 4 n 1,i 4n 1 i, i 4 n 2

1, i 4n

3

i ; i 4 n i 4n

1

i 4 2

i 4 n 3

0;

4.模的性质: ⑴ | z 1 z 2 | | z 1 || z 2 |;⑵ | z 1

| | z 1 | ;⑶ | z n | | z |n 。

z 2

| z 2 |

5.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 的解:

①若

b 2

4ac 0 , 则 x 1,2

b

b 2 4a

c ; ②若

b 2 4a

c 0 , 则 x 1

x 2

b ;

b 2

2a

2a

③若 4ac 0 ,它在实数集 R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C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

根 x

b

(b 2

4ac)i

(b 2 4ac

0) .

2a

第十一部分

概率

1.事件的关系:

⑴事件 B 包含事件 A :事件 A 发生,事件 B 一定发生,记作

A

B ;

⑵事件 A 与事件 B 相等:若 A B, B A ,则事件 A 与 B 相等,记作 A=B ;

⑶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

A 发生或

B 发生,记作 A B (或 A B );

⑷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 A 发生且 B 发生,记作 A

B (或 AB ) ;

⑸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若 A

B 为不可能事件( A B

),则事件 A 与互斥;

⑹对立事件: A B 为不可能事件, A B 为必然事件,则 A 与 B 互为对立事件。

2.概率公式:

⑴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公式:

P(A+B)=P(A)+P(B) ;

⑵古典概型: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基本事件的总数

构成事件 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等)⑶几何概型: P( A)

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等)

第十二部分统计与统计案例

1.抽样方法:

⑴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的个数为N,通过逐个不放回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n

的样本,且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称这种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

注:①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n

;N

②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⑵ 系统抽样: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均衡的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

每一个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系统抽样。

注:步骤:①编号;②分段;③在第一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预

先制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⑶ 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比较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使样本更充分的反映总体的情

况,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分层抽样。

n

注:每个部分所抽取的样本个体数=该部分个体数

N

注 : 以上三种抽样的共同特点是:在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

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茎叶图:⑴用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规律的直方图称为频率分布直方图。⑵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

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这种表示数据的图叫做茎叶图。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⑴样本平均数x 1

(x1 x 2 x n ) 1

n

x i

;n n i 1

⑵样本方差S 2 1

[( x x )2 ( x x)2 (x

n

x )2 ] 1 n ( x

i 2

1 2

n i x)

n 1

⑶样本标准差S 1

[( x x)2 ( x x)2 (x

n

x )2] = 1

n x) 2

1 2 (x

n n i i

1

3.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注:⑴ r >0时,变量x, y正相关; r <0 时,变量 x, y 负相关;⑵当| 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当| r | 越接近于0 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4.回归直线方程

n n

x i x y i y x i y i nx y

b i 1 i 1

y a bx n x i x n nx 2

,其中

x i2

$ 2

i 1 i 1

a y bx

第十三部分算法初步

1.程序框图:

⑴图形符号:

①终端框(起止框);②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执行框);④判断框;⑤流程线;

⑵程序框图分类:

①顺序结构:②条件结构:③循环结构:

r =0否求n除以i的余数输入 n是

n不是质数n是质数i=i+1

i=2

i n 或 r=0 否

注:循环结构分为:Ⅰ.当型(while 型)——先判断条件,再执行循环体;Ⅱ.直到

型( until 型)——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

2.基本算法语句:

⑴输入语句INPUT “提示内容”;变量;输出语句:PRINT“提示内容”;表达式

赋值语句:变量 =表达式

⑵条件语句:①②

IF条件 THEN IF条件THEN

语句体语句体 1

END IF ELSE

语句体 2

END IF

⑶循环语句:①当型:②直到型 :

WHILE条件DO

循环体循环体

WEND LOOP UNTIL条件

第十四部分常用逻辑用语与推理证明

1.充要条件的判断:

( 1)定义法 ----正、反方向推理

注意区分:“甲是乙的充分条件(甲乙)”与“甲的充分条件是乙(乙甲)”( 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 A B ,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 B 是 A 的必要条件;若 A=B,则 A 是 B 的充要条件。

2.逻辑联结词:

⑴且 (and):命题形式p q;p q p q p q p

⑵或( or ):命题形式p q;真真真真假

⑶非( not ):命题形式p .真假假真假

假真假真真

假假假假真

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互逆逆命题

若p则q若q则p

互互

互为为互

否否

逆逆

否否

否命题逆否命题

若非p则非q互逆若非q则非p

4。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 则 q;⑵逆命题:若q 则 p;

⑶否命题:若p 则q;⑷逆否命题:若q 则p

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

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⑴全称量词 -------“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x M , p(x)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x M ,p( x) 。

⑵存在量词 --------“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x M , p(x)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x M , p(x) ;

6.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反设词原结论反设词

是不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

都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

大于不大于至少有 n 个至多有( n 1)个

小于不小于至多有 n 个至少有( n 1)个

对所有 x ,存在某 x ,p 或 q p 且q

成立不成立

对任何 x ,存在某 x ,p 且 q p 或q

不成立成立

第十五部分推理与证明

1.推理:

⑴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

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①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

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

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

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

称类比。

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⑵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

注: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2.证明:

⑴直接证明①综合法: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

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法

或由因导果法。

②分析法: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

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

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完整版)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总结(新人教版必修一、二) 沁园春?长沙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 )沁园春( )百舸( ) 坎坷( )拜谒( )遏制( )竭力( ) 挥斥( )干坼( )遒劲( )酋长( )谩骂( )散漫( )花蔓( )惆怅( )稠密( )绸缪( )寥廓( )峥嵘( )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雨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亍( )颓圮( )舷 梯( )娴熟()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按捺(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静谧( )猕猴( )所向披 靡()奢靡()矫揉造作()繁衍()挑衅() 2、成语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别康桥 青荇( )长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缫丝( )漫溯( )晦朔( ) 斑斓( )阑干( )波澜( )笙箫( ) 萧瑟( )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字音 大堰河( ) 荆棘( ) 火钵( ) 忸怩( )冰屑( )凌侮( )叱骂( ) 团箕( )给予( )碾了三番( )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凌侮/诲人不倦 叱骂/诧异红漆/膝盖豆浆/船桨 辗转/碾了三番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篇一】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1、准确、生动而深刻的词语: ⑴能否将“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中“认识的”三个字去掉呢? 不行。我们要注意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一位艺术家被“造反派”批斗,毒打,游街示众,变得“半死不活”,这时候,稍有人性的人都会怜悯,救治他,更不用说“认识的”人了。现在连“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揭示了“*”已将人的心灵扭曲,或者说人们慑于“造反派”的淫威,不敢救治艺术家。而就在此时,艺术家邻居的小狗却奔了过来,“亲热地叫”“扑”“闻”“舔”“抚摸”,是非颠倒的岁月,人的良知竟不如狗。所以“认识的”三个字万万不可去掉。 ⑵说说这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好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都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每次”和“都”说明了行为次数多,频繁,无一例外。“讨”,说明了行为者要付出尊严的代价,作者的夫人萧珊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向服务员“讨”骨头是需要勇气的。这三个词合在一起,表现了萧珊对小狗包弟的爱,表达了人与狗之间关系的融洽。 ⑶“……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我”为什么“暗暗地”流泪呢? 因为红卫兵抄“四旧”,要杀狗,包弟变成了“包袱”,

有人建议将它送医院作解剖实验用。包弟的命运未卜,它却浑然不知,而“我”作为它的主人,自身难保,又怎样能救下包弟?所以“我”很伤感,但又不愿让包弟看出,所以只得“暗暗地”流泪。另外,“我”当时处于“半靠边”状态,言行受监视,不能明确地流露出对“宠物”的感情,也只能“暗暗地”流泪。 2、含义隽永的句子: 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分析这句话,要抓住“解剖”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专制者“解剖”。其二,这是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正如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解剖”,正是作者自己深刻的反思。 ⑵“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用意呢? 第一句话是说“我”将包弟送上了解剖桌,十几年来一直内疚,一直在煎熬,为了“赎罪”,“我”必须给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欠债,”而“这绝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与过去的十年相比,这“不好过”又算得了什么,那“十年”都挺过来了,还怕别的困难吗?第二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话表明了

(no.1)2013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 摘要: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所以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我们不抛弃,也不放弃.在教学中,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前提,充分考虑后进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根本,课后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辅导是保障,将这一切付诸于实际行动才是关键. 关键词:数学教学后进生转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个性得到了发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老师,我有不同的方法.”……这些声音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令人欣喜万分.然而,我们也会发现,活跃的课堂上仍有几束迟疑的目光,仍有几张迷茫的脸庞,他们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后进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不能放弃.如何使后进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学有所获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首先,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后进生也是如此,他们也有很强的表现欲和上进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应该用赏识的目光和态度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让他们看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有自己的“强项”,从而积累学习的动力,培养自信心,迎难而上追求进步. 其次,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旧知复习,温故而知新 数学这门课程有别于语文、英语等其他课程,它的知识前后联系比较紧密,如果学生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下一环节学习比较困难,往往后进生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在上新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复习工作,教学中再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第一节课讲的是用直接开平方法,第二节课讲配方法,配方法对于后进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我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题,然后把这题的常数项改一下,学生会发现这样就不能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来解,我引导学生能不能想办法往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方法上去靠,这样后进生就会感觉教学起点比较低,从而提高其学习热情. 2.加强直观教学,促进知识理解

高中数学 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x f 是奇函数?f(-x)=-f(x);)(x f 是偶函数?f(-x)= f(x) ⑶奇函数)(x f 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①)(x f 在区间M 上是增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②)(x f 在区间M 上是减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⑵单调性的判定 ① 定义法:一般要将式子)()(21x f x f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 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④图像法。 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若有)()(x f T x f =+ (其中T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x f 为周期函数,T 为它的一个周期。 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π2:sin ==T x y ;②π2:cos ==T x y ;③π==T x y :tan ; ④| |2:)cos(),sin(ωπ ?ω?ω=+=+=T x A y x A y ;⑤||:tan ωπω==T x y ; (3)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a x f a x f -=+或)0)(()2(>=-a x f a x f ?)(x f 的周期为a 2;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⑴幂函数:α x y = ()R ∈α ;⑵指数函数:)1,0(≠>=a a a y x ; ⑶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⑷正弦函数:x y sin =; ⑸余弦函数:x y cos = ;(6)正切函数:x y tan =;⑺一元二次函数:02 =++c bx ax ; ⑻其它常用函数: ① 正比例函数:)0(≠=k kx y ;②反比例函数:)0(≠=k x k y ;③函数)0(>+=a x a x y ; 9.二次函数: ⑴解析式: 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 )(;②顶点式:k h x a x f +-=2 )()(,),(k h 为顶点;

高一语文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语文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语文基本知识 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 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 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 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 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 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 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 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 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三、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后进生的转化

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后进生的转化 摘要:高中数学“后进生”,通俗地讲就是班上成绩低于班级平均分,拉班级“后腿”,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们高考取得胜利的关键,因而,分析高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实施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帮助他们早日“脱困乐学”,是摆在教师面前光荣而又艰巨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高中数学;后进生;转化 一、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总体分为内因和外因,所谓的内因是学生本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智力方面的差异,比如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强弱等;同时内因还表现在学生个人情感上、意志上、态度上、兴趣上和学习方法上的各种差异。而外因指来自学生外部的原因,一般是周围的环境影响,包括学习氛围、家庭氛围、家长、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所带来的影响。比如由于家庭的变故或者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成绩跌落,这是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但由于没得到及时的援助,知识链断层,导致丧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而个人意志力不坚强,灰心丧气,从此转

化为数学后进生。 二、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数学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有的时候一个班里数学后进生虽然不多,但如果处理得不好的话,却会对班级的数学学习氛围产生极大的影响。下面我就把工作过程中的几点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挖掘数学思维的闪光点,摒弃学习数学的自卑心理 后进生一般比较自卑、内向、孤僻,甚至有种玩世不恭的心理,更需要教师、家长的关心爱护。有关资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受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反之,受到表扬越少,学生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少。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尤其是要善于挖掘、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其摈弃学习数学的自卑心理,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表扬。 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教学环境。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或多或少都有成功的经历和体验。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营造一种环境或气氛,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改病句-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改病句|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修改病句呢?我们有什么方法呢?下面看看精品学习网编辑的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 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考试大纲》对病句的考查要求为辨析并修改病句,并明确规定语病的类型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一考点实际上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辨析病句;二是修改病句。命题以辨析病句为主。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

2013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

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 摘要: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所以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我们不抛弃,也不放弃.在教学中,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前提,充分考虑后进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根本,课后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辅导是保障,将这一切付诸于实际行动才是关键.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后进生 转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个性得到了发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老师,我有不同的方法.”……这些声音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令人欣喜万分.然而,我们也会发现,活跃的课堂上仍有几束迟疑的目光,仍有几张迷茫的脸庞,他们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后进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不能放弃.如何使后进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学有所获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首先,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后进生也是如此,他们也有很强的表现欲和上进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应该用赏识的目光和态度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让他们看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有自己的“强项”,从而积累学习的动力,培养自信心,迎难而上追求进步. 其次,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旧知复习,温故而知新 数学这门课程有别于语文、英语等其他课程,它的知识前后联系比较紧密,如果学生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下一环节学习比较困难,往往后进生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在上新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复习工作,教学中再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第一节课讲的是用直接开平方法,第二节课讲配方法,配方法对于后进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我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题,然后把这题的常数项改一下,学生会发现这样就不能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来解,我引导学生能不能想办法往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方法上去靠,这样后进生就会感觉教学起点比较低,从而提高其学习热情. 2.加强直观教学,促进知识理解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34337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一.字音字形 寥廓青荇檐头忸怩彷徨寂寥惆怅峥嵘笙箫瓦菲典押砥柱颓圮火钵糯米遒劲浮藻团萁叱骂彳亍冰屑供给中看漫溯漂泊装载甲壳满载青苔刊载给予长篙凌侮似乎丰赡怅惘凄婉坚贞不渝为虎作伥挥斥谄媚无耻谰言五彩斑斓支撑瞻仰气势恢宏偃旗息鼓河畔呕歌风华正茂揠苗助长氾南夜缒阙秦杞子戍之焦,瑕督亢拊心变徵药淬忤视瞋目遗赠创伤骨髓匕首说项羽王关中飨士卒戮力刀俎间行参乘玉玦百余骑数目啖食毋内诸侯鲰生彘肩编辑寥落洋溢长歌当哭菲薄淋漓庸人洗涤微漠踌躇广有羽翼惨淡桀骜黯然泣下 噩耗和蔼喋血不惮尸骸立仆攒射伟绩惩创血痕抹杀惊心动魄绯红殒身不恤阴谋秘计浸渍苟活作揖篱笆叱骂解剖浩劫堕落创伤煎熬欠债羞耻叱咤风云莅校精悍谦逊箜篌弥漫博闻强记酣畅涕泗沾襟拭泪淋漓凝重掩映举世瞩目易帜冉冉婆娑噩耗颠倒嬉笑凋谢折磨纳粹剥光处决废墟绞刑窒息祷告蠕动惺忪弄堂水门汀褴褛游说胆怯执拗木栅子籼米莴苣揩油愚蠢锭壳皮辊惩戒贿赂作践骷髅譬如乾坤借鉴煤屑幽僻蓊蓊郁郁踱着袅娜脉脉渺茫酣眠斑驳峭楞楞倩影缕缕乍看纤腰敛裾羞涩丰姿风致弥望没精打采颤动参差点缀凋谢落蕊颓废嘶叫平仄混沌落寞悠

闲萧索譬如驯鸽陆蠡淅沥移徙婆娑涸辙猗郁瞥见葱茏纤细急不暇择揠苗助长愆期垝垣咎言 夙兴夜寐靡室修姱溘死方圜鸷鸟芰荷杂糅可惩自缢徘徊裁衣箜篌公姥槌床哽咽伶俜葳蕤遗施玳瑁纨素明月珰纤纤嬉戏蒲苇磐石拊掌窈窕怅然踯躅赍钱琉璃蹑履蒲苇梧桐彷徨三匝羁鸟阡陌后檐守拙游目骋怀修禊癸丑流觞愀然江渚蜉蝣狼藉庐冢肄业弥谤孜孜以求刮目相看敷衍塞责砥砺责无旁贷无动于衷以诚相待开诚布公相勖訾詈商榷戳子旁稽博采骇人听闻缔造侈谈义愤填膺安之若素心急如焚无济于事束缚赎罪不可估量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卓有成效 二.成语 风华正茂五彩斑斓家徒四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不犯长歌当哭殒身不恤逆来顺受不由自主 博闻强记屏息以待生杀予夺不假思索不同凡响揠苗助长急不暇择信誓旦旦九死一生责无旁贷 巧舌如簧坚如磐石游目骋怀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沧海一粟刮目相看终南捷径开诚布公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无济于事豁然开朗浅尝辄止卓有成效 三.古文知识(见《三尺讲台》194—220页) 四.背诵段落 ①《沁园春·长沙》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1) 一、集合 (1)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2)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 第二章不等式 (1)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2)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3) 一、幂函数 (3) 二、指数函数 (3) 三、对数 (3) 四、反函数 (4) 五、对数函数 (4)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 第五章三角比 (5) 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5) 二、三角恒等式 (5) 三、解斜三角形 (7) 第六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8) 一、周期性 (8) 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9) 一、数列 (9) 二、数学归纳法 (10) 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2) 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14) 一、矩阵 (14) 二、行列式 (14) 第十章算法初步 (16) 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7) 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19) 第十三章复数 (21)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集合的概念 1、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A,读作“a属于A” 4、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 ? A,读作“a不属于A” 5、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N 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R 我们把正整数集、负整数集、正有理数、负有理数、正实数集、负实数集表示为Z+、Z-、Q+、Q-、R+、R- 6、把含有有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无限极 7、空集是指不用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之后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这种集合的表示方法叫做描述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子集 1、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做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2、空集包含于任何一个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图叫做文氏图 相等的集合 1、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A?B,且B?A,那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读作“集合A等于集合B”,如果两个集合所含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相等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的学习,是大家进行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要好好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下面就让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篇一1.峥嵘:不平凡,不寻常。2.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3.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5.跫音:脚步声。 6.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7.深邃:深的;幽深。 8.幽僻:形容环境偏远、幽静。 9.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10.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形容女子姿态优美。11.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12.倩影:美丽的影子。13.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14.婀娜:轻盈柔美貌。15.宁谧:安静,安宁。16.沧桑: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17.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18.隽永:(言辞、诗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长,引人如胜。19.邂逅:不期而遇。20.芜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21.嫉恨:憎恨。22.诽谤:造谣污蔑,恶意中伤。23.诅咒:咒骂。24.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25.豁然开朗:豁然,宽敞的样子。形容由昏暗、窄小一变而为明亮宽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26.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27.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

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28.民不聊生:人民没法生活。聊,依赖。29.藏蛰(zhé):躲藏,蛰伏。30.端倪:①事物的眉目;头绪。②指推测事物的始末。31.永葆生机:永远保持生机。32.奚落:讥诮;讽刺。33.不名一钱:形容极其贫穷,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34.慰藉:安慰,抚慰。35.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不肯轻易迁移。36.亵渎:轻慢,冒犯。37.杀一儆百:儆,警戒。杀一个人而使许多人引以为戒。38.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误。 四.词语辨析1.均匀•和谐原句: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饿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均匀”是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当,多指时间或空间间隔。“和谐’是指配合的适当,协调;或指和睦,融合 2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原句: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我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重在说明没有根基,脱离实际,根本不可能,它是幻想,可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空想等。“海市蜃楼”是幻景,可比喻易幻灭的“希望”“虚幻”的前景等。 3.意图.企图原句: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我与地坛〉〉)“意图”,指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名词;企图,指图谋、打算,动词,如: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企图表现的主题并不突出。 4.领域.范畴原句: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二者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一定的范围.“领域”,可以指认识的范围,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社会活动,使用范围较大.“范畴”,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反 语 三、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象征、联想、想像、烘托、反衬、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借物喻理、状物抒情、、情景交融、运用 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结合、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 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四、记叙文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议论文 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2、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3、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4、论据类型: 道理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5、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 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6、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 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7、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 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六、说明文 1、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2、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3、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4、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5、说明文语言特征: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6、说明文的结构 1、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2、把握结构的意义。

高二期中语文熟语易错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高二期中语文熟语易错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看一看高二期中语文熟语易错知识点。 高二期中语文熟语易错知识点梳理 熟语意义不当 易错分析:准确理解熟语的意义,是正确使用熟语的前提。理解熟语,要弄清其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仅要准确掌握其本义,还要准确掌握其引申义、比喻义等,要能够细致了解其语义的轻重、表意的侧重等。很多熟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其实际意义往往与表面意思不一致。要注意熟语,尤其是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从而正确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要注意对熟语多重意义的理解,不能“一叶障目”,片面理解。 熟语色彩不当 易错分析:熟语与一般的词语一样,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因此,我们在解答具体题目时,要仔细分析试题所提供的语境。在表示赞扬、褒奖的语境中选用褒义词,在表示贬斥、批评的语境中选用贬义词。否则,熟语的使用就犯了褒贬不当的错误。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是高考命题者常设的陷阱。如“知人知面不知心”、“亦步亦趋”一般都用于贬义的语境中,“胸无城府”则属褒义词。 熟语适用对象或场合不当 易错分析: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对熟语的掌握更是如此。首

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熟语做到准确理解,恰当运用。其次,要注意收集报刊及其他课外读物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熟语使用的不正确的典型例句,经常翻看,细加揣摩,提高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最后,要建立专门的错题集,对平时学习和练习中自己用错的熟语进行梳理和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就分批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另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期中语文熟语易错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相关内容尽在。 高二人教版上册琵琶行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编准备了高二人教版上册琵琶行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作者作品回顾: 白居易,时期著名诗人,字,晚年号。在文学上白居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