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4张)现代诗歌整理和习题练习

(7版4张)现代诗歌整理和习题练习
(7版4张)现代诗歌整理和习题练习

现代诗歌阅读

【注】各位老师,同学们。在我们2019年12月山东省的全省模拟考试中出现了多年未考的现代诗歌——《刈禾女之歌》,这首诗歌的横空出世真是给广大师生当头一棒。这也警醒着我们:高考并非只考查散文、小说,在平时练习散文、小说的同时也要留意诗歌、戏剧的阅读。为了防止高考的突发事件发生,因此我对现代诗歌、戏剧做了一个整理,现在我主要以(真题再现、研究、备战、精刷)四个模块来梳理现代诗有关内容。

A.现代文诗歌——真题再现

先来回顾这首“空而常满”的《刈禾女之歌》:

(2020·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镶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镶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刘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刘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刘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刘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8.“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分)

【答案】“空”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满”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收获时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9.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文中主人公自述的语气抒情属于使用第一人称抒情,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B.研究现代诗——先见面

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面诗歌鉴赏又是高考语文评价能力综合考试的主要题型;所以对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也就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了。通过这几年的高三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我们摸索了以下几个解题技巧。

1.领会意境,综合分析,整体阅读防片面。

现代诗歌鉴赏中,有些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感项干扰考生。

答题时,应整体阅读、把握原诗、看清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领会意境,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例如: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醉汉

(台湾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走成/ 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

(1997年2月5日).

A.前五句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醉汉酒后神情恍惚、走路左摇右摆的神态。

B.“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形象地说明醉汉酒后已被酒精麻醉20年,难以自损。

C.诗的最后三句回答了人们的疑问,醉汉之“愁”的原因在于思念“母亲”,却又长时间的骨肉分离。

D.诗中“短短的巷子”喻指台湾海峡,“母亲”则指祖国,“醉汉”喻指远离祖国的游子。全诗篇幅短小,内丰涵富,表达了痛心分裂、渴望统-的感情。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表层意义是写醉汉的蹒跚步态,实际上是以脚步与时间的对映,形象说明回归路途之遥远与回返之艰难,这种象征蕴含的咫尺天瀝的悲剧意识,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生的悲剧。所以B是不恰当的一项。

2.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请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会采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因此,应该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

把握诗歌意象特点,咀嚼重点,感受情感内容,辨出真伪来。

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第10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若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型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影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又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我爱这土地》-诗是艾青在抗战时期的名作,四个选项分别着眼于诗歌所抒发情感。形象所蕴涵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等项,其中C、D项,一说“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说“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构成明显的矛盾项,必有一误。答题时便可从此人手,细作分辨。读诗可知,“我”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特点是“爱这土地”,诗题已很明确。至于诗中写到“鸟”,是对“我”的拟物,以丰富“我”的形象,“鸟”不是全诗的形象。再说,这最后两句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据这一形象特点,我们就不难判断D项不恰当了。

3.分析技巧,品味表达,以小见大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是运用象征或其它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的技巧,抓住这些技巧和关键性的诗句,根据诗歌内容,加以比较,准确理解,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以小见大,把握全诗的主旨或诗歌的关键词

语的含义,从而解答关于主旨、诗句这-类考题。例如:

对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肚里咽。

眼里飘来-道鞭影,

它抬起头采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人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了中国人民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沉重的苦难。

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作者决不会是说现实中的马如何如何。作者自然是在以马喻人。本题A、B两项都是误在不懂得这种技法。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直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见答案应为D。

C.备战现代诗——再屯仓

1.鉴赏现当代诗歌知识储备

(1)主题: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

一的结果,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 -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如徐志摩《再别剑桥》中的词句:金柳、青荇、水草、剑桥等,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诗人对剑桥的依恋之情,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4)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表现技巧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等。

表现技巧有对比、夸张、衬托、反复、比喻、排比、象征、抑扬、虚实结合等。

2、诗歌阅读方法

(1)掌握诗歌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和谐的音乐性

(2)了解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3)展开想象:诗歌的跳跃性要借助想象补充

(4)推敲词句: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5)品味音韵:韵律美节奏美

(6)体会意象

D.现代诗精刷——后实战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第-次联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故园①别(节选)

流沙河

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

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

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

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

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

就像熟悉自己的面影

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

在这里悄悄的结了婚

在这里歌在这里哭

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

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

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

现在我要回城去了

眼泪滴着恋栈之情

别了我的小母鸡.

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

别了我的老公鹅

感谢你夜夜为我们守门

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

柴灶不须烧了让它去冷

菜园不须种了让它明年野草青青

让蝼蛄来弹琴

让蟋蟀来吹笙

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

[注]:①故园指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 1947),36岁到48岁(1966~ 1979)曾居住过的余家老宅。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

B.“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由“消磨”一词可以看出“我”认为在这园庭生活是在虚度时光。

C.“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

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灶、菜园。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三到六行,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悉。

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

C.“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

D.“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思乡曲入梦,写出了故园牵绊着“我”,感情真挚感人。

3.“眼泪滴着恋栈之情”中的“恋栈之情”如何理解? (4 分)

4.诗歌选择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的对象,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曲一线一线名卷·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

高翔远举

[法]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飞过池塘,飞过峡谷,飞过高山,

飞过森林,飞过云霞,飞过大海,

飞到太阳之外,飞到九霄之外,

越过了群星灿烂的天宇边缘,

我的精神啊,你活动轻灵矫健,

仿佛弄潮儿在浪里荡魄销魂,

你在深邃浩瀚中快乐地耕耘,

怀这无法言说的雄健的快感。

远远地飞离那些致病的腐恶,

飞到高空中去把你净化涤荡,

就好像啜饮纯洁神圣的酒浆,

啜饮那弥漫澄宇的光明的火。

在厌倦和巨大的忧伤的后面,

它们充塞着雾霭沉沉的生存,

幸福的是那个羽翼坚强的人,

他能够飞向明亮安详的田园;

他的思想就像那百灵鸟一般,

在清晨自由自在地冲向苍穹,

一翱翔在生活之上,轻易地听懂

花儿以及无声的万物的语言。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连续用了八个“飞”,和诗题遥相呼应,抒情主人公精神上的愉悦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B.“越过了群星灿烂的天宇边缘”一句,能感受到精神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在宇宙中自由地徜徉。

C.“仿佛弄潮儿在浪里荡魄销魂”,这一句中暗含着飞翔的精神放浪不羁,完全没有约束。

D.“它们充塞着雾霭沉沉的生存”,这里的“它们”指代充满厌倦和巨大的忧伤的现实生活。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不经意间罗列池塘、峡谷、高山、森林、云霞、大海、太阳、云霄等意象,拓宽

了想象的空间。

B.诗歌中的“纯洁神圣的酒浆”“光明的火”都是用来净化“致病的腐恶”的,这个比喻生动形象。

C.诗歌第四节(在厌倦..安样的田园)中大部分人死气沉沉的生活状态与能够获得幸

福的人明亮安详的生活形成对比。

D.诗句中“轻易的听懂”这个表达,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幸福的人的思想自

由自在。

7.“他的思想就像那百灵鸟一般”,这个比喻妙在哪里?请简要分析。(4分)

8.“幸福的是那个羽翼坚强的人,他能够飞向明亮安详的田园”,结合全诗谈谈你如何理解“那个人”是幸福的。(6分)

(天星金考卷·2020山东高考预测卷第二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2题。

冬(之一)

穆旦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

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

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

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1976年12月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第一节写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的生活,但从这平淡平凡中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

B.如果说第一节写的主要是“我”所做的,那么第二节主要写“我”所见的,如“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

C.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

D.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诗人面对苦难的坦然之情

10.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各节均为五行,前面具体展开,最后以感叹作结;各节二四五行押韵,一三行不

押韵,显得错落有致,回环有序

B.诗人在“冬”这个核心意象的统摄下,通过“北风”“茫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昏

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

C.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的内涵具有开放性,如“严酷的冬天”

和“冰冻的小河”均有象征意义

D.诗中的“冬天”融合视觉、听觉,带给读者强烈的官能感受,如“昏黄”“茫茫白雪”

等视觉和“门窗沙沙地响”等听觉

11.“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中的“又冷又昏黄”有何作用? (4分)

12.《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6分)

(预测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6题。

沉默的芭蕉

邵燕祥

芭蕉,你为什么沉默

伫立在我窗前

枝叶离披

神态矜持而淡漠

从前你不是这样的

在李清照的中庭.

在曹雪芹的院落

你舒卷有余情

绿蜡.上晴光如泼

近黄昏,风雨乍起

敲打着竹篱瓦舍

有约不来

谁与我相伴

一直到酒酣耳热

呵,沉默的芭蕉

要谈心请拿我当朋友

要争论请拿我当对手

在这边乡风雨夜

打破费尔巴哈式的寂寞

芭蕉啊我的朋友

你终于开口.

款款地把幽思陈说

灯火也眨着眼睛

一边听,一边思索

芭蕉,芭蕉

且让我暖了搁冷的酒

凭窗斟给你喝

夜雨不停话不断

孤独,不是生活

1980年4月

13.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为什么沉默/伫立在我窗前”,诗歌赋予芭蕉以人的情感,用第二人称“你”,更能表现我与芭蕉之间的亲切交谈。

B.“谁与我相伴/一直到酒酣耳热”,相约的人不来,诗人只能独自斟饮,塑造了一个落寞孤独的形象。

C.“芭蕉啊我的朋友/你终于开口”,“终于”体现了作者希望实现以及对此的释怀和激动。

D.“夜雨不停话不断”,显得热闹而充满活力,一位旷达的诗人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14.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节中“枝叶离披/神态矜持而淡漠”用拟人手法,赋予眼前的芭蕉以生命和性格。

B.第二节作者发挥联想,想到了李清照、曹雪芹笔下的芭蕉,与诗人眼前的芭蕉形成对比。

C.“近黄昏,风雨乍起/敲打着竹篱瓦舍”从视听角度来描写,渲染了雨夜冷清的气氛。

D.“在这边乡风雨夜/打破费尔巴哈式的寂寞”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写出了诗人盛情邀约芭蕉与他谈心。

15.《沉默的芭蕉》在创作上化用了我国古典诗词名作的精华,请结合文本分析(至少找出一处)。(4分)

16.“孤独,不是生活”被诗评家称为是“神来之笔”,请简述理由。(6分)

(山东省临沂一中2019~ 2020学年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20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

1954年[注]: 纪弦,1913 年出生于河北清苑县,1929 年开始创作,属于现代派的一员。1948年1月底由上海迁徙至台湾。

17. 下列对诗第一节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18.下列对诗第三节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19.“忘了是在江南、江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分)

20.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6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D (诗歌并没有说时间仓促;也表达有对故园的留恋,并非“决绝”。)

2. C (“让”字是“我”的主动行为,与“奏一支思乡曲”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恋。)

3.①“恋栈”指马舍不得离开马棚,“恋栈之情”指诗人恋念故园,②诗人在故园生活了十二年,故园有着诗人青春的回忆,“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写满了诗人的不舍与眷恋。(每点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小母鸡、老公鹅是故园中的家禽,小母鸡“天天为我下蛋”、老公鹅“夜夜为我守门”与“我”朝夕相伴;②聚焦“我”和小母鸡、老公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故园动物的和谐相处;③感谢小母鸡、老公鹅,抒情对象具体化,有利于诗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出诗人对故园的感恩与不舍。(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 C“弄潮儿”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表现飞翔的精神轻灵矫健有活力。)

6. A(“作者不经意地罗列”表述不当,意象的排列是有层次的:从地上到空中再到云霄之外。)

7.①“他的思想就像那百灵鸟一般”,这句话为下文的“清晨冲向苍穹,听懂万物的语言”的阐释做了铺垫;②这个比喻表现出他的思想具有自由的特性,同时体现出他的思想超脱,生活,同时又能和世界对话。(每点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①那个人的精神可以打破时空的桎梏;②可以远离致病的腐恶;③可以超脱死气沉沉的生活;④他的思想是自由自在又能与世界进行精神交流的。(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A (“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错误,根据“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可知诗人有着淡淡的忧伤)

10. B (“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错误,从诗歌整体来看,冬天虽然是严酷的,但也是温暖的)

11.①“冷”指天气寒冷,“昏黄”指阳光暗淡,突出了“严酷的冬天”的特征;②与首句中的“短命”相呼应,传达出年衰岁暮之感;③为下文的深沉感慨“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做铺垫(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①在“死寂的原野”上,小河却仍在冰下“低语”;②在“严酷的冬天”,“我”却享受着‘人生的乐趣”;③诗人笔下,“严酷的冬天”与“感情的热流”并存,两者相辅相成,交叉渗透,丰富了诗歌意蕴。(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3. A (“亲切交谈”理解有误,“沉默”写出其淡漠的性格。)

14. D (“比拟手法”有误)

15.①“李清照的中庭”“你舒卷有余情”化用李清照“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或者李清照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或者李商隐《代赠二首》中“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白居易《夜雨》中“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②“在曹雪芹的院落”《红楼梦》怡红院内有阔叶芭蕉(或者探春所住秋爽斋,蕉叶舒展,阔朗雅致,她雅号蕉下客。)③“绿蜡上晴光如泼”唐代诗人钱詡《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④“近黄昏,风雨乍起/敲打着竹篱瓦舍/有约不来”化用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或者宋代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⑤“且让我暖了搁冷的酒/凭窗斟给你喝”与诗人李白饮酒邀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兴趣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任答出其一即可得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①照应题目中的“沉默”,从反面来点明主题;②直抒胸臆,在前文抒怀基础上直接揭示主题;③将诗人热爱生活的感情和盘托出,激励读者抛弃孤独,热情地拥抱生活,珍惜现在。(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 D (只有第四行是白描手法。)

18. C (诗的第一节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嗅觉意象,视嗅交感,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19. 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一-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①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所以它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②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每点3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①画舸②系春津,直到行人酒半酣③。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②画舸(gě):即画船。③半酣:半醉。 (1)诗中短语“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从多个不同角度表现离愁别恨,试选择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2)①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②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面对离别,借酒浇愁;酒只半酣,船却起锚,隐含离别的不舍和无奈;④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⑤末句中“载将离恨”,将抽象无形的离恨化为可载之物(化虚为实),突出离愁的深重。 【解析】【分析】(1)公元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写诗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最后一句诗的内容,可知“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2)诗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有多种方法,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侧面烘托等。因此答题的时候只需任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从“题眼”方面分析,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从衬托手法分析,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 故答案为:⑴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⑵ ①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②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面对离别,借酒浇愁;酒只半酣,船却起锚,隐含离别的不舍和无奈;④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 ⑤末句中“载将离恨”,将抽象无形的离恨化为可载之物(化虚为实),突出离愁的深重。【点评】⑴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内容,要在了解诗歌写作背景之后再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古诗鉴赏训练题精选(含赏析及答案)

古诗鉴赏训练题精选(含赏析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 咏史(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②。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张,指金日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②七叶,七代。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③冯公,即冯唐,汉宣帝时人,才能卓越而不被重用。 1、这首诗其十二句,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为一层。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内 在联系。 2、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感事”,批判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请加以简析。 [赏析及答案] 左思,字太冲,西晋人。曾作《三都赋》,时有“洛阳纸贵”之誉。其诗感情激烈,用语朴质,在当时文学中别具一格,被称为“左思风力”。左思曾作《咏史》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借“咏史”之名,对当时的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用人上的“九品中正制”提出了批判和抨击。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了对比、比兴手法,把百尺苍松和径寸之苗作了比较,一高一低,一贵一贱,这样对比,为下文评说积蓄了充分的声势。接着,揭露了处于寒门、贵族之分如此严峻的“地势”之下,无才者因门阀之高而异常显赫,有才者因地位之低而终身坎坷的社会现实。总的说来,这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无情地鞭挞和抨击,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强烈愤慨和不满。 1、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第二层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相反的事例,具体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由来非一朝”。三个层次的中心是第二层。 2、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写一段文字,简要评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 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试作简要分析。 [赏析及答案]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这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孟浩然于唐玄忠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曾由湖北襄阳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宰相张九龄。此诗是他赠给张九龄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人推荐而做官从政的心情,诗的前四句既描绘了洞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用以象征太平富强、兴旺发达的开元盛势。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和希望得到张丞相推荐援引的期望。孟浩然的诗虽以孤寂悠闲、冲淡清远著称,但此诗却写得雄浑壮逸,曾被人称为“唐五律之冠”。 1、这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 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C. 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 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 【答案】(1)山北;山南 (2)A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文化常识。“阳”为山南水北,“阴”为山北水南。在本诗中。山是泰山。“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山北和山南。 (2)A项“远望泰山时”错误。首联“泰山怎么样呢?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 故答案为:⑴山北;山南 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2.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高考现代诗歌赏析专题训练

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 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 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 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 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 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 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 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 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 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 二、赏析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题目: 《矛盾常伴心中》 窗外的秋景多么诱人,想去但功课牵住了向往的心 童年,那么多的稚气,多美如今,心内太复杂, 想念回到那时的童年, 未来的梦想牵住向往的心;夜晚的棉被多么诱人,始终最爱静夜时的沉思。 目光受到作业的牵绊; 何时才能做完这该做的作业?或许面对老师的眼神时, 会多一些欣慰吧! 1、矛盾常伴心中,小作者到底遇到了那些矛盾? 2、请按“,牵住向往的心”的句式再写一句。 3、请展开联想,小作者“静夜时的沉思”“思”的是什么? 4、选文中流露出小作者怎样的情感? 5、读完本诗,你心里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 我的感想: 我想说的:

三、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完成题目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1、诗中的“我”是谁,“你们”是谁? 2、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4、诗中的太阳象征着什么? 5、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四、阅读《“代沟”上握手》(辛迪),完成题目: 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 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我边在诗页上题字 边听你絮语低声 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 我心灵上响起驼铃 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 (1981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 1、对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 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2、这首诗写了隔代之间亲切对话的情景,诗中那个词语表现了交谈的气氛融洽? 3、“青春的梦想”和“我们心上的驼铃”分别指什么?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5、怎样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 6、你是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代沟的?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 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六、阅读《露》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

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 写作佳苑 2012-04-10 0901 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 例析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 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问题1、赏析雍诗一、二两句所构成的意境。 答: 问题2、两首诗最后一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答: 例析2、2010年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定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问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答: 例析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问题: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 例析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问:请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 例析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梦中作①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前两句诗写出月光下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凄清;迷离 (2)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对世事变幻的慨叹;第四句写梦中喝酒,表达诗人仕途失意、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家之情。 【解析】【分析】(1)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夜晚的凄清、迷离的环境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根据注释和诗句中“客思家”一词从诗人被贬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两方面概括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或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凄清;迷离; ⑵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对世事变幻的慨叹;第四句写梦中喝酒,表达诗人仕途失意、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家之情。 【点评】⑴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⑵本题考查学生以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作者: ————————————————————————————————日期: ?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高考现代诗歌赏析专题训练

高考现代诗歌赏析专题 训练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 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 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 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 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 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 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 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 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 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 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 二、赏析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题目: 《矛盾常伴心中》 窗外的秋景多么诱人,想去但功课牵住了向往的心 童年,那么多的稚气,多美如今,心内太复杂, 想念回到那时的童年, 未来的梦想牵住向往的心;夜晚的棉被多么诱人, 始终最爱静夜时的沉思。 目光受到作业的牵绊; 何时才能做完这该做的作业?或许面对老师的眼神时, 会多一些欣慰吧! 1、矛盾常伴心中,小作者到底遇到了那些矛盾? 2、请按“,牵住向往的心”的句式再写一句。 3、请展开联想,小作者“静夜时的沉思”“思”的是什么? 4、选文中流露出小作者怎样的情感? 5、读完本诗,你心里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 我的感想: 我想说的: 三、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完成题目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1、诗中的“我”是谁,“你们”是谁 2、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4、诗中的太阳象征着什么 5、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四、阅读《“代沟”上握手》(辛迪),完成题目: 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 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我边在诗页上题字 边听你絮语低声 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 我心灵上响起驼铃 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 (1981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 1、对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 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2、这首诗写了隔代之间亲切对话的情景,诗中那个词语表现了交谈的气氛融洽? 3、“青春的梦想”和“我们心上的驼铃”分别指什么?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5、怎样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 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现代诗歌《我是―条小河》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我是—条xx xx 我是一条xx,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xx,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小河”流过“森林”,淌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

D.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 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衣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本诗语言特点为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8.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4分) 9.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6分) 参考答案: 6.C(xx暗喻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 7.D(爱用反复,显得韵味悠长) 8.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4分) 9.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6分)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六、阅读《露》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古诗鉴赏练习题(含答案)11首

古诗鉴赏练习题(含答案)11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2一23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____,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4分)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下列宋词,读后填空(5分)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蓼园词选》对这首词有以下评价:“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里“无数曲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词的意境,写出下列人物对话: 词人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捲帘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又纠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后面的题目。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1)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1分) (2)古诗词的句子,或为适应格律,或为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倒置语序的现象。请你写出本诗颈联的原应顺序,并改写为散文化的句子。(2分) 原应顺序为:__________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作者在流寓夔州期间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3分) 意境(6个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6个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仔细揣摩词意,简要回答问题(6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①饯别校书②叔云③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①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②校书:官名,即校书郎。③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②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④“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 (2)简要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⑤错误。 (2)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解析】【分析】(1)④句,“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不是现实主义手法。理解错误。⑤句,从诗歌最后的四句诗来看,“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出了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所以⑤句中的“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显然不准确。④⑤两项是错误的,其它三项正确。按要求填写作答。 (2)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叙写了李白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伸抑郁

最新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最新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本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古人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颈联中的“直”“圆”二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案】(1)诗人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2)“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于苍茫壮阔中显现出柔和温暖。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是蓬草和归雁,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据此理解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诗人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⑵“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于苍茫壮阔中显现出柔和温暖。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二、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三、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 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 “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中调,长调。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 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 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