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教案

电解教案
电解教案

《电解》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电解及电解池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3、知道离子的放电顺序及电解规律并能加以运用

4、熟练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判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并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对原电池的复习引入电解池

[多媒体展示]电解池的电极与电源的关系

[讲述]通过与原电池电极的比较来讲解电解池的电极

[多媒体]“电解

一、电解原理

1、电极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惰性电极:只导电不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多媒体展示]用flash展示电解CuCl2溶液的微观世界变化情况

[讲述]对氯化铜溶液的电解情况做详细解释同时引出电极反应和放电的概念

[多媒体]“2、电极反应(阳氧阴还)

阴极:Cu2+ + 2e →Cu(还原反应)

阳极:2Cl- - 2e →Cl2↑(氧化反应)

放电:阴离子失电子而阳离子得电子的过程”

[讲述]在学生理解上述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总结电解及电解池的概念

[多媒体]“3、电解

电解: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借助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既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思考]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什么阳极是氯离子放电而不是氢氧根放电;阴极放电的是铜离子而不是氢离子?

[讨论]学生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就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得出结论:离子的放电是存在先后顺序的

[多媒体]“4、离子的放电顺序

前提条件:阳极——惰性电极

(1)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得e)

Au3+>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K+ (2)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失e)

S 2->I ->Br ->Cl ->OH ->NO3 ->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

[提问]根据上述离子的放电顺序,能否归纳出常见物质的电解规律?

[学生讨论]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适当引导从而归纳总结出结论

[多媒体]“5、电解规律

(1)电解含氧酸、强碱溶液及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实质上是电解水

(2)电解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阳极产生氧气,阴极析出不活泼金属

(3)电解活泼金属无氧酸盐,阴极产生氢气,阳极析出非金属

(4)电解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盐,实际上是电解电解质本身”

[学生归纳]让学生从电极名称、电极材料、电流方向、电极实质、能量转换五个方面对原电池和电解池作比较

[多媒体]展示上述比较所得结论

[练习]

课后感想

本节课基本能完成教学目标,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缺陷:

1、对概念的讲解不到位。在对电解的概念介绍时,没有充分向学生解释清楚其概念的内涵,

造成部分学生的概念模糊

2、上课内容的量太多,节奏过快,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上课速度

3、上课重点不突出

4、在讲解电解规律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5、在播放电解氯化铜溶液的FLASH时,可以先做一个演示实验,这样所得结论就更有说

服力

6、整堂课教师的感染力不够,无法充分吸引全部学生的注意力。

电解质教学案

高一化学学案编制:杨凯审核:战玉才 班级姓名 课题:电解质 课前预习学案 【自主预习】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 3、阅读课本41页回答 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 ,但状态或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4、的过程叫电离;酸、碱、盐电离的条 件是否相同 5、电离时,的化合物称为酸; 的化合物称为碱; 的化合物称为盐;6、人们把的电解质成为强电解质; 把的电解质成为弱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HCl NaOH CH 3 COOH NH 3·H 2 O

【小试牛刀】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A 、CH 3COOH B 、NaHSO 4 C 、HNO 3 D 、Cu 2(OH )2CO 3 E 、NH 4Cl F 、BaSO 4 G 、AgCl H 、NaCl I 、Cu (OH )2 J 、NaO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B 、电解质在通电时能发生电离 C 、氯化钾晶体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 D 、硫酸镁晶体溶于水可导电,所以硫酸镁是电解质 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 A 、潮湿的氯化钠晶体 B 、液态氯化氢 C 、液态汞 D 、五水硫酸铜晶体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 A 、BaSO 4 B 、HCl C 、NaCl D 、CH 3COOH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 ①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氯化钠 ④蔗糖 ⑤铜 ⑥二氧化碳 ⑦醋酸(CH 3COOH ) A 、①②③⑦ B 、④⑤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⑥⑦ 6、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 A 、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 B 、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C 、水溶液中电解质能否完全电离为离子 D 、强电解质的熔点高,弱电解质的熔点低

一轮复习_电解池教案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复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理解电解的原理,记住常见离子的放电次序,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2) 能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解总反应方程式 (3) 能正确分析充电电池 (4) 使学生了解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的原理。 (5) 了解氯碱工业反应原理:正确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和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能力方法目标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验大胆猜测。 电解原理 1. 电解的概念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熔融态离子化合物)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注意:①电流必须是直流而不是交流。②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③强有力氧化还原反应手段 2. 电解池的概念 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3. 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直流电源。 (2)两个电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离子化合物。 4. 放电次序 ①放电:阳离子得到电子或阴离子失去电子而使离子所带电荷数目降低的过程。 ②惰性电极:用石墨、金、铂等还原性很弱的材料制做的电极,理由是它们在一般的通电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非惰性电极:用铁、锌、铜、银等还原性较强的材料制做的电极又叫做活性电极,它们做电解池的阳极时,先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阳极上:S2->I->Br->Cl->OH->SO42-(NO3-)>F-(与阴离子还原性一致);阴极上:Ag+>Hg2+>Fe3+>Cu2+>(H+)>Pb2+>Sn2+>Fe2+>Zn2+>(H+)>Al3+>Mg2+>Na+(与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一致) 说明:由于H+离子放电产生的H2不能很快地离去,增大了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电阻等原因,使H +的放电顺序发生变化。还应注意:在离子浓度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浓度大的离子可能先放电,如:电解饱和ZnSO4溶液时,阴极上的主要产物是锌 5. 电解质导电的实质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离子化合物)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过程。 6.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极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顺序判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2)根据电解质溶液里离子流动的方向判断。在电解质溶液里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 (3)根据电解时两极发生的现象判断。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两极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根据发生的现象可判断出阴、阳两极。 7. 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方法步骤为: a.应先根据外接电源正确判断出阴阳极 b.再看电极材料,若金属做阳极(除Au、Pt外),电极本身会发生氧化反应 c.最后看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为阴、阳两组; d.分别对阴、阳离子排出放电顺序,写出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e.合并两个电极反应式得出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8.电解后整个溶液的PH值变化由总反应及溶液浓度的变化来决定,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若消耗H+或生成OH-,溶液的pH值增大; 若消耗OH-或生成H+,溶液的pH值减小。 若电解水,PH值的变化由原溶液的PH值来决定。 电解后电极附近溶液的pH值变化:. 由于离子迁移速率赶不上反应速率,所以判断电极周围溶液PH值的变化(指示剂的变色)应看电极反应,而不是看离子的迁移。 若阳极周围生成O2,则消耗OH-,PH值减小; 若阴极周围生成H2,则消耗H+,PH值增大。

第一课时 电解原理

第一课时 电解原理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实验“电解池原理”,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 “电解池原理”实验 1.实验原理: 2.材料用具 实验仪器:小烧杯、玻璃棒、碳棒、导线、电流表、 电源、改进的塑料制电解槽; 实验药品:CuCl 2溶液、淀粉碘化钾试纸、NaOH 溶液、CuSO 4溶液、 片、 片。 3.实验步骤: ⑴ ; ⑵ ; ⑶ 4.观察和记录: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电解的基本原理,会判断一般电解反应产物; 2.能说出电解、电解池及形成条件; 3.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电解池原理”实验操作。 学习重难点:知道电解的基本原理,会判断一般电解反应产物。 二、学习过程 (一)电解原理 1、试验探究 如图所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 极, 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电子, 反应。 与外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电子, 反应。 定义: 把 转化为 的装置。 组成: 两个电极、 电解质 溶液、 直流电源 电 极 极: 极: 电 解 池

稀H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 极。 若烧杯中的液体为CuCl 2溶液,合上电源开关, 能否看到小灯泡发光? 。 给CuCl 2溶液通电时现象: 阴极上 , 经检验该物质是 。 阳极上: , 经检验该物质是 。 两支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阳极: 。反应类型: 反应。 阴极: 。反应类型: 反应。 总反应式: 。 过程分析:CuCl 2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 ,通电后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作 移动,根据 相互吸引的原理,带负电的氯离子向 极移动,在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被 为氯原子,并两两结合成氯分子,从阳极放出,带正电的铜离子向 极移动,在阴极铜离子获得电子被 成铜原子,覆盖在阴极上。 2、电解:使电流通过 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 的过程。 所用电流一般为直流电还是交流电较好? !该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这是一个物理过程还是一个化学过程? 过程!显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 的过程。 3、电解池: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① ② ③ ④ 判断下列装置是否属于电解池: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案(打印)

第 2 节电解质(第一课时) 同安一中彭玉群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 遵循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概念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 如通过对导电实验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判断一瓶固体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以此深化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并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实验,多启发,多比较,多讨论,多延伸,讲练结合。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①多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②多启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③多比较: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金属导电原因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等都进行对比或类比,以加深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④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 主动。 ⑤多延伸:通过身边的化学”、“布置有特色、分层次、多样化的作业”等让课堂尽可能延伸到学生的 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 让学生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通过Internet 网)。培养学 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⑥多训练:教学中及时安排针对性练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电解池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电解池教案(第一课时)

(2)电解质; (3)构成闭合回路 [学生活动]让学生独立书写电解CuCl2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够请1—2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然后讲评) [板书] CuCl 2Cu+Cl 2 ↑ [过渡]下面我们再分析电解池的两个电极。 [板书]3、电解池的两极 [讲]电解池的两极是由与之相连的电源电极的极性决定的。 [板书]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设疑]电解质溶液是如何将电路沟通的呢? [板书]4、电解池中的电子的移动方向 [学生活动]请学生讨论、总结并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板书]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电解池中阴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讲]由上面分析可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须有阴阳离子的参与,如果溶液中的离子不参加反应,电路就不能沟通,所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板书]5、电解的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问]从上已知CuCl2溶液中存有的离子有:Cu2+、Cl-、OH-、H+为什么电解时,只有Cu2+和Cl-放电?这要涉及到离子的放电顺序问题。[板书]6、离子的放电顺序 [讲]因为各种离子得失电子的水平不同,所以,电解时离子放电难易也不同。 [板书]阳离子:Ag+>Hg2+>H+>Cu2+>Fe2+>Zn2+>H+>Al3+>Na+>K+ 阴离子:S2->I->Br->Cl->OH->含氧酸根 [讲]电解电解质溶液时,在阴阳两极上首先发生放电反应的离子分别是溶液里最容易放电的阳离子和最容易放电的阴离子。 [讲]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要先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电极材料,则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板书]7、电极产物的判断 (1) 阳极放电顺序:活泼阳极(金属)>无氧酸根离子>OH―>含氧酸根离子>F―

电解水的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

电解水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 1,由已有知识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性质、电解水的实验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 2,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3,让学生加强理解水的组成部分及其比例,氢气和氧气的性质。二、导入新课(提问) 大家都知道刚洗过手不能触碰电源,为什么?(因为手上有水,容易导致触电,说明水是可以导电的。) 大家都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这是它的什么性质?还有什么其他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还有水为液体,水的密度等)那么水的组成是什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注意是元素。) 三、任务描述 1,用电解法证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比例是2:1。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由电解水的实验推测水的组成。实验一定要精确,才能正确判断出水的组成部分和比例。 难点:电解水的具体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安全问题和具体步骤。 五、实验设计

实验仪器:电池、导线、火柴、木条、水槽、试管。 实验试剂:蒸馏水、1:4稀硫酸。 实验原理: 1,水在通电情况下会发生水解,电解阴极产物为氢气,阳极产物为氧气,其体积比为2:1,以此可以确定水的组成成分。 2,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电解速度慢,因此为改善这个问题,加快电解速度,可加入适量稀硫酸等电解质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实验步骤: (可以叫两名同学上来协助实验,利于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按照装置图搭建,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通电,让同学观察与正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量。提问同学来描述他观察到的现象。(通电后电极周围产生大量气泡,两个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并看到水面下降,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 验证气体: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若复燃则证明为氧气;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氢气,看到淡蓝色火焰,并有水滴产生,则证明为氢气。(提问学生,可以使他们回顾氧气和氢气燃烧的性质。) 注意要点: 被电解的水溶液必须充满试管,如果有空气存在,易发生危险。(提问:有什么危险?答: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容易发生爆炸。)六、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电解质公开课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 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高三化学教案:电解原理

第一节电解原理(一) 学习目标 1.习巩固原电池及电解质的有关知识。 2.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电解质是指在___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____。 2.电离是指电解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状态下离解成____________过程。 3.电解质通电前在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作______________运动;在外电源的作用下,形成_________移动而导电。在导电的同时,在阳、阴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被电解,电离是__________的前题。 4.分析下图,哪个是原电池,哪个是电解池。研究两池的关系(结构、原理)。 (1)原电池由__________ _______组成。较活泼的金属是_____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是_______极。 (2)电解池由_____ _____ ______组成,其中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的极板叫____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的极板叫_____极。 (3)原电池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电解池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在能量转化过程中,都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 3.右图的装置会出现什么现象?依据是什么?并完成电极反应式 和总反应式。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电离是电解的前提。电解质的导电过程即是被电解过程。

[评价] 1.下列说法或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C.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度加快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 2.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3.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AgNO3 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氯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大约是()。 A.27mg B.54mg C.108mg D.216mg. 4.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确定它们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①当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 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 A.A>B>C B.B>C>A C.C>A>B D.B>A>C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中宁中学存玲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本节以“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作为引入,进而引出电解原理,电解池包含的概念多,电极方程式书写与阴阳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相关,阴阳离子的氧化与还原性强弱又就是学生掌握与理解最难的内容之一。这使学生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变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我分三课时讲授电解原理的内容: 第一课为电解原理的介绍;第二课时重点处理电解规律;第三课时介绍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别外在学习电解池这一节时,要与原电池的一些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对比,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避免个别知识的混淆。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电解的概念,电解池的组成及与原电池的本质区别,理解电解的基本反应原理,学会分析电极反应,并能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与启发讨论的方法,使之正确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再辅以习题训练,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判断培养学生归纳、类此、辨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解的应用

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分析比较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氯化铜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氯化钠溶液,酚酞、直流电源,电流 计,U 形管、石墨电极、导线。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引课]设计情境: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脑与手机缩短了人与 之间的距离,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特别就是,当处理很多瞧似 棘手的问题时,往往只需要几分钟,但就是会遭遇到这样的情景,正用手机 联系非常紧急的事情时,突然手机自动关机,我们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 来共同研究充电的原理。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引出问 题,科技改变生活,使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 性。 推进新课: 讨论:上述装置就是不就是原电池?如果将此 装置的碳棒接通电源,会有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4-2] 在U 型管中注入CuCl 2溶液,插入两根石墨 棒做电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 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 形管内的现象与试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4-2] [设计意图] 直观瞧到实验仪器与用品,激发学 生积极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分 析] 在这样的装置中,我们规定: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为 阳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为负极。 [实验分析] 现象:阴极;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 阳极:阳极上方的试纸变蓝,说明淀粉遇到I 2,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 说明有氧化性物质——Cl 2生成。 氯 气 铜 阳极 CuCl 2溶液 阴极

电解水的教案

电解水的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认识水的组成。 3)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思维。 2.重点目标: 使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并且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比试2:1,从而确认水的分子式。 3.教学过程 1)引入 地球被大家俗称为水球,地球上70%都是由水组成的。那么地球上有这么多水,为什么还会有水资源缺乏的现象呢看一组数据:水总量、水资源、可利用水资源比例为156400:4210:1。因此水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是弥足珍贵的,那么这么珍贵的生命的源泉,到底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

2.检验气密性 在霍夫曼电解器的漏斗中加入水,水不进入电解器中说明气密性良好。 使电解液充满电解器,接通电源,开始实验。 、 3.提问,看到什么现象4.等到与负极相连的滴管 内页面达到15cm左右,结束实验,提问再看到什么现象,两支玻璃滴管中页面有什么变化 5.告诉同学结论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请全体同学通过实验试着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帮组同学一起分析 2H2O=(通电)2H2(g)+O2(g)负极正极 2 1通过化学实验,和理论,帮助同学们理解水的组成,和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 6.再提问:刚刚实验是电解水的实验,为什么要加入稀硫酸呢 告诉同学加入稀硫酸可以加快电解水的速度,并引出电解水的2个影响因素(电解质的浓度和电压的大小)帮同学讲述实验的步骤。 : 看到电解器中有气泡产生,并 且电解器中的页面下降。 与负极相连的页面比与正极 相连的页面低,差不多2:1 小组讨论,分析现象,得出结 论 、 $ 集体提问,叫个别同学回答问 题。 老师提问,学生回 答,师生互动,提 高上课的注意力, 以及调动学生的热 情。 《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 验,自己得出实验 现象。并且控制在 与阴极相连的滴管 的液面到15cm左 右,便于同学观察。 用理论和实验相结 合的方法,让学生 从视觉,听觉等各 方面理解水的组 成。从而达到本节 课的目标。

电解质_教案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2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构建的核心概念基础上继续构建新的知识,为了加深对概念中的重点内容的理解,每一种类别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是以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作为切入点展开,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这样的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从共性出发去学习化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解质是承上启下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引导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产生新的探究。 【教材分析】 对于高一新生,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其实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同时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要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 【学生分析】 这一节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小组活动和多媒体展示,从不同的方面找到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对化学物质和反应进行分类,建构自己的分类图。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的含义; 2、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高考第一轮复习——电解原理及应用(学案含答案)

一. 教学内容: 电解原理及应用 二. 教学目标 理解电解原理,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电解原理的应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原理 [教学过程] 一、电解原理: 电解是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构成条件为:必须连接有直流电源,要有电极(阴、阳极),以及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极称为阳极,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极称为阴极,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说明: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电解过程。在电解池中电子流向:电子由电源的负极→电解池的阴极,再由电解质溶液→电解池的阳极→电源正极。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3、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判断: 有外加电源的装置一定是电解池,无外加电源的装置一定是原电池, 多池组合时, 一般是含有活泼金属的池为原电池,其余都是在原电池带动下工作的电解池;若最活泼的电极相同时,则两极间活泼性差别较大的是原电池,其余为电解池。 4、电解池的反应原理: 放电:阳离子得到电子或阴离子失去电子。离子放电的顺序取决于离子的本性,也与离子浓度和电极材料有关。 (1)阳极产物的判断 先看电极,若是活泼电极(金属活动顺序表Ag以前,包含Ag),电极放电,溶液中的阴离子不放电;若是惰性电极(如铂、石墨等),则看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 在惰性电极上,阴离子放电顺序为: (2)阴极产物的判断: 直接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阳离子放电顺序为: 注意:高价含氧酸根离子一般不放电 5、分析电解问题的基本思路: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哪些阴、阳离子(包括水电离出的H+和OH-)。

巧记电解水实验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氢气的性质和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水的电解实验,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氢气和氧气,进而从理论上解释水 的电解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 的物质世界。 二、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三、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到微观分析。 四、教学手段:化学实验,分析抽象难点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练习巩固知识点。 五、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完“水的净化”后,从宏观到微观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包括二个实验和一个微观电解水分解示意图,主要教学目的是学习化学用语中对物质组成的描述以及科学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六、学生分析: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平时学习认真,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自觉性较强。水作为初中化学第一个被研究的化合物,又是大家最熟悉的化合物, 学生会有较大兴趣去探讨和研究。 七、教学过程: 仪器、用品1、电解水实验(两套) 2、多媒体平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回顾上一节课中说到的节约用水的标志,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水污染情况,引出水的珍贵快速回答教师提问的知识点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环节,在此 环节通过“水”一连串知识,让 学生形成以水为一条线继续学 习。 手拿一瓶水,告诉学生这是一瓶“神奇的水”。让学生说出在生活当中在关键时刻起最大的作用。 从而引出开始对水的组成的探究之旅。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常识和 知识构架回答老师的问题 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水继 续学习,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 氛围。将课本的一个知识点设 计为“神奇的水”,以提高水 的神秘性,调动学生听课的兴 趣 。

弱电解质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电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案 课题: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授课班级 课时1 教学目的 知识 与技能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 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 关系 过程 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 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概念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一、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为离子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 1、CH3COOH CH3COO-+H+ 2、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3、电离平衡的特征: (1)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2) 等--V电离=V结合≠ 0 (3) 动--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 定--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5) 变--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4、影响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2) 外因:①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 ③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 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电解池教案人教版

电解原理 [重点难点] 1.理解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铜的电解精炼、电镀铜。 3.会写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掌握围绕电解的计算。 [知识点讲解] [基础知识导引] 1.电解 电解CuCl2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如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电解方程式为:CuCl2Cu+Cl2↑ 2.电解池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电解池与直流电源的连接 其中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阴极;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 3.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 ⑴铜的精炼 以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硫酸铜(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做电解液,如图:

电解精炼铜原理 两极反应式如下: 阳极Cu—2e—=Cu2+ 阴极Cu2++2e—=Cu ⑵电镀铜 电镀铜和精炼铜的原理是一致的,但阴、阳两极材料略有差别: 1、精炼铜时,粗铜板作阳极,纯铜片作阴极,用CuSO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作电解液。 2、电镀铜时,镀层金属(铜片)作阳极,待镀件(铁片)作阴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CuSO4)配成电镀液。 镀铜 [重点难点点拨] 一、电解原理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我们知道,金属导电时,是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发生的定向移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金属导电不同。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在溶液中自由地移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改作定向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向阳极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则向阴极移动,并在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把: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物质能否导电是由其内部能否形成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所决定的,对金属就是自由电子,而对电解质溶液就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电解 (1)概念: 使电流流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电子流动的方向:

电解氯化铜学案

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第1课时) 命题人:梁俊平印数:780(理)时间:2016.09.03 [项目设置] 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2.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原理 难点: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项目一电解原理 回顾: 1.原电池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 2放电、电化学有关概念 观看视频,阅读课本79-81页,完成项目一 一.电解池(电解槽): 1.概念 2.组成 3.工作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简述闭合回路的形成) 4.电极反应 阴极:现象电极反应式 阳极:现象电极反应式 5、总方程式 电解氯化铜溶液总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思考: 1.如何确定电解池的阴阳极? 2.电解CuCl2水溶液为何阳极是Cl-放电而不是OH-放电,阴极放电的是Cu2+而不是H+? 二.电解池中电极产物的判断 1、阴极产物的判断:(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得e-)) 1

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2、阳极产物的判断 (1)是惰性电极时: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失e-) 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 (2) 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 注:隋性电极—只导电,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C、Pt、Au) 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Cu、Ag) 项目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极反应及总方程式 1、盐酸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 3、硫酸溶液 4、硫酸钠溶液 [总结] 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方程式的步骤: 练习: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归纳提高:1、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电解质溶液导电发生了化学变化吗?为什么? 3、原电池与电解池对比(课本82页) 4、初中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常需加入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为什么?可以加食盐吗? [反思与感悟] 2

电解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王冬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核心思想: (一)以教学单元为整体。基于学生原有认识、凸显认知冲突在原理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设计富有驱动性的以认知冲突及其解决为主题的课堂活动增强课堂时效性。 通过对以往教学经验的回顾和分析发现学生对于电解原理的理解是相对滞后的,往往需要在习题中大量碰壁和再次学习才能形成正确认识。放电顺序虽然记住但是不会应用。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在初始课教学的时候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没有通过富有驱动性的认知冲突去形成感悟和结论。 何谓原理教学初始课的实效性?我认为就是通过该课形成令初学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新认识,建立基本的思考一类问题的思维模型,相对于此,概念理解的细节雕琢反而是其次的。要实现这个实效性,就必须设计针对学生有真正触动的问题序列,建立有效的认知冲突,而要有效就必须是基于学生原有认识。 原有认识有些是我们思考的工具和基础:如离子反应提供了微粒观、水的电离平衡提供了平衡观、氧化还原规律提供了氧化还原观等。还有一些成为我们建立认知冲突发现和完善规律的支撑。如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电解质溶液如何导电的深入思考,进而引出通电使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假设(针对理论思考能力较自觉的学生)。而稀硫酸和铜是否可以反应生成氢气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完善放电顺序中未知项的依据。化学史是最鲜活的科学思维教材,认知冲突也可以源于此,如戴维电解制取金属钾的失败引发我们对放电顺序的思考。

2、关注原理和规律形成过程中认识层级和认识难度的递进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以及课堂活动。 原理的学习需要首先建立一个整体、总括性的认识才有进一步细化和强调的基础,才能将规律的应用变成自觉。如本课的认识阶段可分为

《电解池》导学案

《电解池》导学案 考纲要求:1.理解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2.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3.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学习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课前篇】回归教材知识梳理 1.电解:使电流通过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的过程。 2.电解池是将转化为能的装置。 3.电极名称:阴极: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阳极: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4.电解池的构成条件:具有与相连接的两个电极(阴极、阳极); 插入溶液或熔融中; 形成。 5.画出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装置图

【课上篇】深化原理学会应用 【实验】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 阳极现象:,产物为 阴极现象:,产物为 分析溶液中离子种类,写出电极反应式。 阳极:阴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电极:阴极电子,发生反应,阳极电子,发生反应。 2.电子和电流沿导线流向,电子从极流向极 (或电子从极流向极)。 3.离子流向:阳离子→极,阴离子→极。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应用:氯碱工业 阴极和阳极的产物会发生哪些反应?可对装置实行怎样改进? 【变型】:铁作阳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 分析电解原理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阳极:阴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电解规律:阴、阳极放电顺序 阳极: 对应产物: 阴极: 对应产物: 思考:铁作阴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反应如何? 电解池原理的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 【练习】: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阳极:阴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电解质浓度,pH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要把电解质溶液复原,加。 讨论:持续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电解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写出电极

电解水的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

电解水的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由已有知识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性质、电解水的实验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 2,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3,让学生加强理解水的组成部分及其比例,氢气和氧气的性质。 二、导入新课(提问) 大家都知道刚洗过手不能触碰电源,为什么?(因为手上有水,容易导致触电,说明水是可以导电的。) 大家都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这是它的什么性质?还有什么其他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还有水为液体,水的密度等) 那么水的组成是什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注意是元素。) 三、任务描述 1,用电解法证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比例是2:1。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由电解水的实验推测水的组成。实验一定要精确,才能正确判断出水的组成部分和比例。 难点:电解水的具体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安全问题和具体步骤。 五、实验设计 实验仪器:电池、导线、火柴、木条、水槽、试管。 实验试剂:蒸馏水、1:4稀硫酸。 实验原理: 1,水在通电情况下会发生水解,电解阴极产物为氢气,阳极产物为氧气,其体积比为2:1,以此可以确定水的组成成分。 2,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电解速度慢,因此为改善这个问题,加快电解速度,可加入适量稀硫酸等电解质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实验步骤: (可以叫两名同学上来协助实验,利于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按照装置图搭建,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通电,让同学观察与正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量。提问同学来描述他观察到的现象。(通电后电极周围产生大量气泡,两个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并看到水面下降,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验证气体: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若复燃则证明为氧气;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氢气,看到淡蓝色火焰,并有水滴产生,则证明为氢气。(提问学生,可以使他们回顾氧气和氢气燃烧的性质。) 注意要点: 被电解的水溶液必须充满试管,如果有空气存在,易发生危险。(提问:有什么危险?答: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容易发生爆炸。) 六、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提问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巩固他们之前已学的知识。要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回答的好要及时表扬同学,给他们信心,回答错误,要及时纠正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多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