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

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C)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8、(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10、(D)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A、文本资源

B、社会教育资源

C、生成性资源

D、信息技术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7、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②)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2、《标准》安排了(B )个学习领域。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d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传授者

d、合作者

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d )结构。

a、文科课程

b、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a )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a、情感与态度

b、合作与交流

c、经历与体验

d、技能与操作

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b )、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

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

d、评价方法优化法

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c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

b、推理和证明

c、方法和语言

d、计算与估算

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a )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综合应用

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

d、操作与综合应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b )、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

b、试验

c、操作

d、交流

9、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c )四个方面。

a、技能与技巧

b、方法与过程

c、情感与态度

d、合作与交流

10、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a )学段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d )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12、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a )、引导者与合作者。

a、组织者

b、传授者

c、探索者

d、分析者

13、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c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生活经验

d、分析习惯

1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a )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学科之间

c、分析思考

d、合作交流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b )。

a、重要途径

b、重要方式

c、重要手段

d、重要过程

16、评价结果的呈现用采用(a )的方式。

a、定性描述

b、语言描述

c、不定性描述

d、开放性描述

17、(c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a、教案b课标c、教材d、教具

18、教材编写应以(c )为基本依据。

a、学生

b、教师c《标准》d、师生

19、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b )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师生

20、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c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学习状况d学习效果21、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应出学生(a )的历程。

a、发展与进步

b、分析与应用

c、成长与提高

d、探索与创新

22、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应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c )。

a、整体提高

b、整体进步

c、整体认识

d、整体发展

23、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c )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

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力

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

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

24、在第二学段中,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c )。

a、学法多样化

b、教法多样化

c、算法多样化

d、作业多样化

25、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b ),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a、操作能力

b、实践能力

c、应用能力

d、分析能力

26、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a )持续、和谐地发展。

a、全面

b、片面

c、能力

d、智力

2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适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 d )。

a、教学方法

b、分析过程

c、评价过程

d、教学过程

28、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a )、好玩、新奇的事物。

a、有趣

b、直观

c、形象

d、好奇

29、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a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

b、计算意识

c、笔算意识

d、口算意识

30、教学过程促进了(d )本身的成长。

a、学生

b、教育

c、教学d教师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 )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三、多选题

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8、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9、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0、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6、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8、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四、判断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6、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五、简答题。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可见,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7、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1)、第一学段(1~3年级);(2)、第二学段(4~6年级);

(3)、第三学段(7~9年级)。

8、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9、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9、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10、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2)、环节不要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

11、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12、、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

(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1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

(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4、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

(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15、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16、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17、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18、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9.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20、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22、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答: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

23.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4.新课程增加“综合与实践”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25.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26、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7、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8、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29、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六、论述题

1、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5、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

答: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变,并由改革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

6、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7、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8、张老师在讲5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9、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预设”和“生成”

答: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10、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你认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七、案例解析(第1题2分,第2题6分,共8分)

1、如右图,把三角形绕A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让学生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出C 点旋转后的位置。从课程内容上看:所考察的上位学习目标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李明和王佳在一起玩算“24点”的游戏,他们一共算对9次。(1)两位同学算对的次数可能是多少?(请说明可以采用什么策略并表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略1分,表示次数3分,共4分)

答案要点:可以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略1分,列出完整的可能次数3分)

(2)请你解释为什么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2分) 答案要点:只有当算对次数是偶数的时候,两个人算对的次数可能都是奇数,可能都是偶数,这时王佳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由于9是奇数,它是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因此,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只能用表内数字说明得1分,会用奇、偶性明确说明得2分)

3、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每问2分,共6分)

答:〖例题〗:笼中鸡兔共20只,腿共50条,问鸡兔各几只?

〖分析与解〗:鸡和兔的只数是两个变化的量,鸡和兔的腿数是固定的量,当总只数和总腿数确定时,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鸡数+兔子数=20

鸡数×2+兔子数×4=50 用X 表示鸡数,用Y 表示兔子数,模型可简化为:

X+Y=20 解得:X=15

2X+4Y=50 Y=5 答:笼中有15只鸡,5只兔子。

〖解答这类问题的模型是〗:

解答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为:X+Y=n (m,n 是常数)

2X+4Y=m

(提醒:列表法和假设法都是算术方法,只能一个一个解决具体问题,而用代数建立模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具有普遍性。)

4、请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每问2分,共6分)

答:〖例题〗:计算 12 +14 +18 +1

16

=

〖分析与解〗:观察数学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数的一半,联想到正方形可以象这样来分一分,结果有意外的发现。如图:

求四个分数的和就是求1 - 116 的差,结果为15

16 。

〖几何直观的作用是〗:数形结合是典型的几何直观思想的

应用,化复杂为简明。 (提醒:此题的例子很多,有两个特征: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的内容(见附件图,也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教材),它的学段目标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请就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分解出具体学习目标。

答案要点: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经历同伴交流过程,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算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量关系,归纳出总价=单价×数量。(学习目标的叙写可以采用“行为动词+核心概念”的方式,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关键是制定的目标便于后面的书面检测)

李明算对的次数 0 1 2 3 4 5 6 7 8

9 王佳算对的次数

9

8

7

6

5

4

3

2

1 0

12

14 18 错误!

(2)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目标,设计几种习题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并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要求学生5分钟内能完成)

答案要点:可以设计这几类题目:再现过程的填空题(对竖式步骤的解析);判断正误的说理题;有速度要求的对比题(含中间有0的乘法等);能归纳出新数量关系或运用已归纳出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也可以设计其它类的题目,但注意与学习目标对应。)

6、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有一个老师让学生体验“哪种物体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的实践活动中,其中第四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一样多,并且比摸到黄球的次数还多2次。

答: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7、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答:我认为施老师的小结好。

施老师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而王老师过多的关注了知识本身的结果,却少有关注知识获得的途径、方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总之,努力让全体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更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8、请分析如下案例: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没办法……

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2、不同的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9、、教学片断设计“购物——买文具”(一年级)

体现“实践与应用”的思想。

10、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要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与他们探索知识的自由

11、例题: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上面例题为例,写出你的教学片断设计。

体现算法多样化

12、试分析下面案例: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答: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13、一位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要求学生根据中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猜测2008年奥运会可能获几枚金牌。88年92年96年2000年分别获得5 16 16 28枚金牌。你认为这样设计如何?

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猜测,但是要留意不出现误导。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个事件本身不具有前瞻性和可猜测性。因此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2018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 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判断题 1、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错】 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对】 3、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错】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 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对】 1、教师即课程。(X) 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V) 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X) 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X) 5、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V) 6、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V) 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V) 8、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V) 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X) 1.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V) 2.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 5.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几学段【第三】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本次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共强调了几个改变【 6个】 5、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这里要求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6、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课标中知识技能的目标要求是【掌握】 7、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属于下面哪一部分内容【统计与概率】 8、课标中要求“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这里的运算步骤要【以三步为主】 9、《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0、什么叫良好的数学教育? 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11.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强调

2018年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表示所填内容。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 性)(层次性) (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 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2011版) 一、填空(30个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30道)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D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传授者 D、合作者 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 D )结构。 A、文科课程 B、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A )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A、情感与态度 B、合作与交流 C、经历与体验 D、技能与操作 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B )、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 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 D、评价方法优化法 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C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 B、推理和证明 C、方法和语言 D、计算与估算 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A )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综合应用 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 D、操作与综合应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 B )、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 B、试验 C、操作 D、交流 9、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C )四个方面。 A、技能与技巧 B、方法与过程 C、情感与态度 D、合作与交流 10、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 A )学段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D )

2019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高中数学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B.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C.开阔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D.只需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基本能力是( ) A.自主探究、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熟练解题、空间想象 B.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C.自主探究、推理论证、空间想象、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D.运算求解、熟练解题、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3.高中数学新课程习题设计需要( ) A.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只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B.只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C.既要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要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D.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4.下面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各模块没有先后顺序的必要 B.高中数学课程包括4个系列的课程

C.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学分为16学分 D.高中数学课程可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 5.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学生大量做题,挑战难题 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挑战 C.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有机会板演讲解 D.通过数学应用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6.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是依靠( ) A.学生 B.教师 C.社会 D.政府领导 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在新课程改革中,受新的理念指导,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多方面,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2017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7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3971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总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的、( )的、( )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和()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等四个学习领域。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11-15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1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说明: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姓名 _ 分数_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等 四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的思想、数学() 的思想、数学()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4、“三维目标”是指()、()、()。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 识的发生与发展。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引导者与( )。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和( ),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9、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 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解决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的()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2、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3、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4、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5、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7、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8、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9、《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0、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2、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7、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8、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是()。(多项选择) A、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B、恰当地组织教材。 C、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D、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师课程标准知识能力检测 数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5、《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 的思想、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6、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

的。 8、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 10 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1 / 14

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 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卷(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卷 姓名: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8.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9.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3.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5.(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1)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9、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共10题) 1.高中数学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B.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C.开阔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D.只需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基本能力是(B ) A.自主探究、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熟练解题、空间想象 B.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C.自主探究、推理论证、空间想象、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D.运算求解、熟练解题、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3.高中数学新课程习题设计需要( C) A.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只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B.只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C.既要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要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D.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4.下面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各模块没有先后顺序的必要 B.高中数学课程包括4个系列的课程 C.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学分为16学分 D.高中数学课程可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 5.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说法正确的是(B ) A.让学生大量做题,挑战难题 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挑战 C.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有机会板演讲解 D.通过数学应用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6.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是依靠( A) A.学生 B.教师 C.社会 D.政府领导 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

(推荐)高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标准考试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 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3、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高中数学选修2-2的内容包括: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6、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个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 7、选修课程系列1是为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系列2是为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 8、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9、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

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 10、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高中数学课程每个模块1学分,每个专题2学分。(错)改:高中数学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 2、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都是确定性关系。(错) 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3、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对) 4、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对) 5、教师应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领导者。(错) 改:教师应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使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1-5题单选,6-10题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C)的教学。 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 3.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4.《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7.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9.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10.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最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势)和(数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促进学生会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7、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8、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念)。 10、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接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1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学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分)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与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与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注重培养学生的与。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观念,了解。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为载体、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培养学生与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