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第1课时五千年的文明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自己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中华文明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知识链接】

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马可·波罗行纪》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游纪实,兼及途经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他在中国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初的政事、战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荣景况。它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仔细、认真阅读教材P2—P4内容,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观点(知识要点)划出来,完成自主学习。把理解有障碍的问题列出来,以便小组讨论、交流。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面貌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五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4.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合作探究】

5.材料一:法国巴黎当地时间2011年6月24日17时55分,第三十五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空白,是对世界遗产类型的重要补充,对传达东方文化审美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俄罗斯圣彼得堡当地时间2012年6月29日,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 元上都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说起端午,人们便联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带香袋,吃“五黄”、熏“五毒”的传统,可是到了今天,端午等传统节日却大有演变成为“送礼节”、“吃喝节”、“消费节”之势,原本充满诗意的节日少了些人文氛围。

(1)截止2012年6月,中国有40多处文化、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三。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针对材料二中所反映的问题,你又有什么感想?

答:(1)感想有:①中华文化独具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②中华民族悠久

而辉煌的文明史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③我们应为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树立无比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感想有:①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②青少年要多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入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行列。

6.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11月23至24日,教育部语用司在京召开“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经验交流研讨会,总结推广“中华诵·经典诵读”试点的典型经验,探索“中华诵”系列活动向新的深度、广度延伸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该活动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共同实施,旨在吸引、鼓励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中华优秀经典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你谈谈开展此活动的意义?你准备读哪些作品来响应这一活动。答:(1)开展此活动: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增进同学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及认同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略。

学法指导: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同学们在平时学习时,应努力训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案整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虽然祖国曾经历经坎坷,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却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璀璨的画卷,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深深感到自豪。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1~3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4~5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选项)

1.奥巴马登长城感悟历史。他感叹地说:“长城太雄伟了”,“在这里,我们要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奥巴马之所以“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是因为 ( C )

A.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B.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

C.中华文明悠久而辉煌

D.万里长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2.目前“中华文化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士认为,具备良好中文水平将成为今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新优势。这说明(B)

A.中华文化已取代世界各国文化

B.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C.不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D.弘扬中华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3.胡锦涛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指出,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的影响认识不正确的有( B )

A.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固守本民族的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C.树立创新意识,增强民族文化的创新力

D.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东北新闻网讯:2012年6月2日,万众瞩目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吉祥物,今天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斑海豹“宁宁”高举火炬,张开怀抱,发出热情洋溢的邀约,那是胸怀博大的辽宁人精神风貌的写照。“宁宁”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具有“渤海明珠”美誉的斑海豹。对这独特的创意认识正确的有(ABD )

A.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

B.传承并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自成一体,没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D.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5.江西兴国县实验小学尝试用兴国山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有关内容编成“道德三字经”和校园山歌让学生诵读和吟唱。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BCD )

A.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文化

B.中华文化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照搬照用

C.在世界上,中华文化是最先进的

D.用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现实

二.综合题

6.中国的小镇,就象一颗颗纽扣,紧密地连接着国家的版图,又以熠熠闪光的魅力点缀着华夏彩装。乌镇的小桥流水,茅台镇的流芳千年……中央电视台全面启动了“《魅力中国·魅力名镇》展示活动,以“魅力”为标准开始了一次魅力小镇的寻找。中国小镇的魅力也显示着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

(1)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请举例说明中华文化的魅力表现在什么方面?

答:(1)中华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如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在世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此外,中华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也是异彩纷呈。(也可写具体的例子如张衡发明地动仪、四大发明、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等。)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全册导学案

目录 第1课人类的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2-23课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思考探究人类怎样形成?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原始社会怎样解体?明确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 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 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自学过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科学发展。 1、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发表了《》一书,探索了 的规律,阐明 的发展过程,向 发起勇敢的挑战。 2、英国教授首次提出的观点。 二、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的祖先:洲南方。 2、产生时间:距今约年前。 3、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1)南方古猿属于 (2)“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和使用 4、世界上的主要人种: (1)三大人种:、、 (2)现代人种差异出现的时间: (3)划分人种差异的依据: (4)人种差异的形成原因: 三、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社会。 2、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原因: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氏族社会的产生 (1)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和社会的进步。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古代史部分) 起源地及时间非洲三四百万年前过程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 猿)→完全形成中的人主要动力劳动在古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了 重要作用 形成标志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也是人与 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主要人种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白 色人种(欧罗巴人种),黑色人 种(尼格罗人种)差异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 期影响的结果 原始社会情况 原始社母系 氏族 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 父” 2、农业和采集业为主, 妇女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 位 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

会也以集体为主 父系氏族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 3、 男子占据主导地位 日本的封建化:大化改新 文明初现公元前1世纪 统一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改革时间公元7世纪中期 学习榜样中国唐朝 改革内容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 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 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 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意义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1、国家不统一,部落间相互仇

杀 2、商业衰落、生产停滞 和外部势力的入侵 领导人穆罕默德 经过1、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 2、 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元年),出 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 家 3、公元630年,兵临麦 加城,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 袖 4、公元632年,穆罕默德 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重要动力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的过 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大河流域文明古国 古国名(今国名)河流文明初现统一时间文明成 果 (或代 表制度) 古埃及(埃 及)尼罗河公元前 3500年 公元前 3000 金字塔 古巴比伦幼发拉公元前公元前《汉谟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1.二月革命: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 ”,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 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十月革命:____ ___年__ _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 ___ 的方针。___ _月_ 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 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 ______,领导起义。__ __月_ __日,起义取得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当选为主席。 3.苏维埃政府的措施: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同德、奥匈帝国议和,退出。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4.三年国内战争:经过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粉碎了外国的和国内的,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 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 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______ _____的统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交流讨论】 1、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背景?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课堂达标】 1、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1

冷战中的对峙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霸权主义不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知识梳理】 一、冷战政策 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 ⑵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发展壮大,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资本主义制度和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⑶二战的破坏性使双方都不想再次卷入战争,因此,冷战政策是东西方争夺的结果,也是美苏对立的产物 3、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或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4、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备注:(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二、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⑴成立:1955年 ⑵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美苏争霸 1、50年代开始争霸: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与美国争霸(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达到高潮: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霸权主义的体现)

3、80年代有所缓和:美苏双方经济实力下降 4、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争霸的影响:①造成了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地区冲突不断 ②美苏为首的两极实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四、美苏争霸的启示 1、美苏争霸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不利影响,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2、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遏制霸权主义最有利的措施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3、中国在美苏推行霸权主义过程中多次发挥过作用,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特别是重大国际关系中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知识链接: 1.美国的冷战政策: (1)背景: 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表现: 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开始和结束标志: ①“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冷战”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的解体。 (5)影响: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 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 战灾难→ 二 月 革 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 月 革 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 A.2月 B. 3月 C. 10月 D. 11月 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自学目标】 1.掌握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区主权收复的史实。 2.通过讲述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理解和认识到人 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自学填空】 亚 非 拉 国 家 的 新 发 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隆会议的与会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有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不了解,也有些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的成员国,受到美国在背后的指使。美国还千方百计进行挑拨离间。因此,怎样在万隆会议上维护亚非国家的团结,排除杂音,保证会议的大方向不受干扰,并取得成功,这是摆在中国代表团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变化,摆脱殖民统治的非洲国家越来越多……20世纪5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增至9个。此后,独立运动 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使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4亿多非洲人民 获得了自由和解放……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宣告独立,古老的非洲由此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非洲国家独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有50多个独立国家的非洲在联合国中占有三分之一的席位,对世界产生着重大影响。(1)面对材料一所描述的恶劣外交环境,这次会议在各国的努力下,最终结果如何?这次会议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运动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哪一年出现了17个国家的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指的是什么?这块殖民地在哪一年获得独立? 【巩固练习】 1.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启蒙时代”,把他们倡导的思想称为“理性主义”。启蒙运动是一场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他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教会。19.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的核心是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创造性地建立完整的力学物理体系,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2.列夫·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称为“心理描写大师”,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3.凡·高,荷兰的伟大画家。《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启蒙运动是一场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4.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发展和创造了奏鸣——交响乐的结构形式。作品:《英雄交响曲》(描写拿破仑的英雄业绩)、《命运交响曲》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下)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1917年11月7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布了《土地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18年3月迁都莫斯科。经过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政权。 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是现代史的开端。 3.1921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当时加入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928年至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其弊端有: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骑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品种少、质量差;第三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4.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27国参加,美、英、法主宰了会议。1919年6月,通过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做出了规定),并与奥、匈、土、保签订了和约,从而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一直被英法控制,1946年解散。 1921—1922年,美、英、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这两次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最先从美国开始,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6.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对付经济危机,采取新政,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其中心措施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评价):让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但新政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7.德国希特勒组织了纳粹党,1933年上台,它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屠杀犹太人。日本在1936年建立军部法西斯,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策源地形成。意大利则早在1922年就由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专政。1937年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8.1938年,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慕尼黑签约,把捷克苏台德区划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它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实质是西方国家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企图把战争引向苏联,以牺牲弱国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它产生了恶劣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一步扩大。 9.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偷袭苏联;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取得胜利,成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艾森豪威尔统领下,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3年9月,意大利停战,向同盟国投降,标志着轴心国开始瓦解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消灭德国法西斯,并分区占领德国;苏联在欧洲战场结束三个月内对日参战;组建联合国。4月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5月8日德军投降,二战在欧洲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性质:二战前期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侵略战争,后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成为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争取民族独立与主权的正义战争。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的工业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3)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美国经济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美国的援助,发挥本国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优势,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到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随着各国联系的加强,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成立“欧洲共同体”组织,1993年发展成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扶持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80年代中期后日本又推行“科技立国”政策,同时谋求政治大国,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13.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开始改革,但未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1964年下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后又转到政治改革,导致国家权力分散;1991年发生了八一九事件,俄罗斯的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分裂加剧;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其中匈牙利最为突出,但改革没有取得大的成绩。20世

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学习主题 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1) 主备:薛绿春 审核:陈玲娜 一、复习导学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 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 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在5-8分钟时间内,自主阅读全课,独立完成问题 并在疑问处作标记)----------我学习,我快乐! 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 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 萌生; 主要思潮: 性质: 时 间: 地域:始于 ,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先驱,代表作 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 代表画作有 历史意义: 。 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渴望从东方获取财富;②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15世纪末—16世纪初 1492年,意大利人 :横渡大西洋,到达 ,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新航路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影响: 。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①时 间: 导火线: 开始的标志: ②根本原因: ③ 领导人:克伦威尔。 革命主力:新模范军。 主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④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制,英国成立共和国(革命高潮)。1653年,克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詹姆士二世复辟封建制度。 ⑤1688年6月,“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威廉 当上英国国王) A 、时间: ; B 、目的: 。 C 、作用: 。 D 、内容:为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运行; 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军 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E 、意义: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性质,君主立宪制开 始在英国建立 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 二,合作探究: 1.◆(2012·日照)(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二 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图一 图二 (1)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做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8分) 三,巩固与反思 (一)基础巩固 1,◆(2011·台湾)22.伟龄读欧洲史时,看到一段叙述如下:“这时期的知识分子相信自己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开始关注现世人生,強調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最可能是描述下列哪一时期的特色?( ) A .希腊化时代 B .中古初期 C .文艺复兴 D .启蒙运动 2,◆(2011·泰安)右图人物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代表 作品是( ) A .《神曲》 B .《罗密欧与朱丽叶》 C .《哈姆雷特》 D .《俄底浦斯王》 3,◆(2011·梅州)右图名画《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 和人格力量,是一幅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它的作者是 A .莎士比亚 B .达·芬奇 C .托尔斯泰 D .凡·高 4,◆(2011·潮州)14.15一l6世纪时欧洲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世 界开始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同时西欧国家也开始殖民扩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⑥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带答案)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知道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3、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 二、【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起义 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5,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2、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时间、背景、人物、过程等) 3、找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史实(背景、时间、代表、积极意义等)?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五、【当堂训练】 1.“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这有可能是哪位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出征誓言(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哥伦布 D.华盛顿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3.喜欢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这一杯赛的冠名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华盛顿 B.克莱武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 4.古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新航路

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把它作为征服对象。到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5.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向印度输入鸦片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6.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的是( ) A.土兵 B.农民 C.封建王公贵族 D.印度皇帝 7.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她是( ) 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8.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人物事迹评价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之父” ②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 ③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印度民族英雄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民族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中外历史上,面对殖民侵略,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下列中外民族英雄中,为国献身的是( ) 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邓世昌④章西女王⑤玻利瓦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导学案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 难点:阿拉伯帝国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①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②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 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3、统一阿拉伯半岛 ①默罕默德最初在 传教,遭到传统势力反对,于 年率信徒迁居 , 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 者穆罕默德的决定。 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②630年,默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默罕默德 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知识点2 阿拉伯帝国 1、对外扩张 ①默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条件: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阿拉伯人空前 团结,士气高昂。 ②在亚洲: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非洲: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欧洲: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2、帝国形成 ①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②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知识点3 阿拉伯文化 1、哈里发重视知识: ①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830年,在巴格达设立“ ”,集科学院、 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③为延揽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2、成就 ①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 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②代数学: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③“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地理位置: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受到美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3.主力构成: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 5.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__________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6.圣马丁的主要事迹: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了阿根廷、智利、________的独立运动。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________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开始时间:1857年。 3.主力构成: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 4.杰出女英雄——____________,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5.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____________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达标练习】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 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 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 、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 ,其生活地点是 。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 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 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 ,分为 氏族和 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 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 制和 制 ,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 、印尼爪哇人 B 、南方古猿 C 、尼安德特人 D 、克罗马农人 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A 、原始人群 B 、氏族社会 C 、 奴隶社会 D 、封建社会 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 、使用天然工具 B 、能直立行走 C 、会制造工具 D 、能采集果实 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棕色人种 D 、黑色人种 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发展展 产品剩余 私有制产生 阶级出现 国家产生

打包下载(共23份)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精品教案汇总

(共23套)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 教案汇总 第1课人类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本课,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原始社会的解体等相关史实。

(2)通过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历史直观性。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以课本出发,以现有知识为依托,培养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衡量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残暴的奴隶社会会取代原始社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导入:《圣经》中说,上帝首先创造了男人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 提问:人类的出现果真如此吗? (生:听故事,讨论提出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人类的出现 1.三个基本阶段 学生讨论中,出示有关古猿进化的图片和实物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谈:人类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呢? (生:看图片,讨论探究) 教师总结: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1)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2)“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3)“完全形成的人”,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动脑筋”中的问题:“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谁说得对:(1)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2)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生:发表意见,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这就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并非具有决定意义。 2.人种的起源 提问:(1)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成几个阶段?现代人种的差异开始显现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学案: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教学目标 二、(1)、了解慕尼黑的时间、内容以及绥靖政策的危害。 (2)、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导火线及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挑起者。 (3)、记住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标志。 (学习重点: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 (学习难点:慕尼黑阴谋) 二、合作与探究 (一)复习与导入 (1)指名回答前一课知识(问题略); (2)谈话过度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自学指导(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 学生阅读课文P27、28页,勾画、标注(慕尼黑会议【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的时间:1938年9月。操纵国:德、意、英、法。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1)含义: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2)内容: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危害: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自学指导(二)德国进攻波兰和大战爆发 学生阅读课文P28——30页,勾画、标注(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年9月1日。导火线:德国突袭波兰。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大影响。二战爆发的两个战场:欧洲战场:1940年4-5月,德军很快占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⑤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5、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8、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总结: 三、苏俄 三年国内战争(理解) 时间:1918—1920年 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现象:无余粮、无私企、无市场)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 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最早4个加盟: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