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是叶圣陶提出的观点,在当今教育界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41年8月23日叶先生发表了《如果我当教师》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生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不仅对于某事物本身是好习惯,更可以推到其他事物方面。对于开门关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事,还肯作奸犯科,干那些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一线教师常说:“我讲了,学生不听我有什么办法呢?”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

等于做到位了。教育是慢教育,讲究“润物细无声”,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教师,我从叶先生培养学生开门关窗这样细微小事的养成教育中很受启发。我所带班级高一刚入校时,桶里吃剩的早餐随处可见。我先是从网上搜集了一些非洲饥民尤其是儿童的照片和音像资料及我国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父老乡亲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场景与他们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皴裂的手,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然后让他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全世界还有多少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每天有多少人死于饥饿?至此学生对浪费粮食可耻有了一些认识,部分同学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但要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学生浪费早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太多吃不完,二是不可口。我给出的建议是食量小的同学互相分享,同学之间在自愿的前提下互换早餐。班委会团支部联合发出倡议:“杜绝浪费粮食,从我做起,从早餐开始。”成立专门的督促小组,每个同学轮流做组长。在管好自己的同时督促检查其他同学。通过近三年的培养,这一习惯基本养成了。

每年冬天随着感冒学生人数的增加,在教室里当着同学的面甚至老师讲课期间擤鼻涕的声音此起彼伏,既不卫生又不礼貌。这也是抓养成教育的内容之一。天天要求随时提醒,学生已养成不在他人面前擤鼻涕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

好习惯,首先要求到位。如今天我值日,我就把地扫得干干净净;跑步时,步伐整齐、口号嘹亮。要求学生从走路、说话、吃饭、穿衣、理发、写字、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一点一滴抓好每一个细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对于许多人来说,对伟人、名人所做的那些“大事”可能望尘莫及,而对这些小事和细节却不难做到,难的是忘了去做,不屑于做,或者没有坚持做,其最终结果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杰出人物的成功告诉我们,伟大来自平凡,只有从细节做起,把小事做好,才能使我们的人生完成从平凡向伟大的跨越。把简单的事重复做好,不简单;把平凡的事用心做好,不平凡。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获奖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正是我国民间所说的三岁定八十。好习惯决定人的一生,好习惯包括好的生活习惯、好的思维习惯和好的学习习惯等。坏习惯的养成同样是这样简单而容易。如果说好习惯是通往成

功的钥匙的话,那么坏习惯就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这些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却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习惯都是由一点一滴的细节构成的。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但细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赢得了年度迪斯尼美国优秀教师奖的罗恩?克拉克从多年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著成《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这55个细节对一线教育工作者会有一定的启发。现摘抄部分:1.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2.用眼睛和他人沟通;3.向表现出色的人表示祝贺;4.尊重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5.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挂在脸上;6.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捂住嘴巴,然后说“对不起”;

7.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8.收到你不喜欢的礼物后,不要对礼物本身或送礼人表示不满;9.顺手做些善意的举动,给别人以特别的惊喜;10.不能主动索要奖品;11.每天都要完成全部的家庭作业;12.尽可能地有条理;13.保持个人和浴室卫生,让细菌无处藏身;14.对来访者要表示欢迎,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15.不许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16.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17.无论在快餐店或其他任何地方吃饭,餐后都要对你的垃圾负责;18.吃饭的时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如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自主接受教育已经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然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养成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个人感受: (一)亲身做表率 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相关情况;如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班级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可以在每次进教室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可以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拾起的习惯,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建立新型班级管理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通过

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品性,而人格品性的形成,正是养成教育的目的。把德育工作重心落实在养成教育上,则是抓住了德育工作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教育就是评价德育工作的标准,它直接体现教育的质量和作用。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中学阶段,正是人生中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纷纭复杂,但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它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是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然而,中小学的养成教育同时又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引起我们对养成教育途径、方法及其体系建构的实践和思考。 一、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问题呈现。 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灿烂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根基厚重,文化传统一以贯之。我们是一个尤其重视“德”的民族,因为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哲学和文化体系都是建立在“德”的基础之上的,大到一国之君,小到普通百姓,无不“以德取人”,“德”成为评价人的最根本的标准。我国的“德”文化拥有厚实的底蕴,丰富的沉淀,拥有完整的体系,更是礼仪之邦的典范,而在我们当下的中小学中,为什么我们养成教育还有诸多不如意?为什么养成教育收效甚微?为什么养成教育如此难为?

(一)养成教育流于形式,而不重实效。 在养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上的东西,很少在实际的效果上考虑的现象,学校班级出台很多规定,在各项规定中不求学生内心情感的认同,而单方面从主观上出发,各项条款看似美好,实则不是对学生从心灵上的感动,故而很难有效。 我们在完备的养成教育条款中,更偏重于对学生的处罚,从执行中看似严格,却没有从学生内驱力上下功夫,不但效果不佳,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这是养成教育的一个显著问题。 (二)养成教育流于零碎,而不成体系。 学校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不成系统是一个较为普通的现象,在养成教育的各个方面的规定中,缺少彼此的关系研究,要么彼此无关联,要么不管学生的层次,都同样的一个规定,即小学生与高中生的某些要求就完全一样,这样谈何养成教育,更难说从幼儿到高中甚至到大学的养成教育的一以贯之的体系。实难在养成教育中取得效果。 (三)养成教育流于高大,而不具细小。 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最可能犯的毛病就是高、大、全。在养成教育中同样体现出主要内容的空洞,“高远”,让学生难于接受,且让德育教育难于量化考核,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缺乏自我的感知,怎能谈学生自律呢?我们可以看看美国小学生的“思过单”(相当于我们的检讨书),是一张表格,第一栏是:发生了什么?第二栏是:这样做为什么不好?最后一栏是: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做法?要求学生必须本人填写,家长签字。我们从中强烈的感到教育的不同或者差距,更不说我们的中小学生守则与美国、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养成教育的研究》中期报告省市牡丹区高庄镇中心校岳彩瑞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一是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二是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三是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四是在教育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五是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 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小学阶段是迈向人生的重要一步,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必须使每一位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又要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发展他们的个性,使之走好每一步。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案例研究”课题。 决心通过二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课题界定

(一)行为规: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 (二)养成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案例研究:教育实践者对教育教学事实及反映或记载这些事实的文字或其他材料进行分析、反思、概括,即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较快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本课题中的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化的教育过程。 三、课题目标 (一)总体目标:所谓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涵的社会生活规。它包括文明礼貌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劳动习惯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老师们通过收集以上案例,对此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并结合相关的理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从教以来,我始终遵行陶先生这一朴素教育思想,立志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四会”的人,成为真人。 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中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教人求真,自己先做真人。 “重细”是理念和态度,“善细”是教师的诗外工夫。善细的结果未必能事事如愿,善细的过程一定真实而感人。 陶行知说:“教人求真,先做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这是怎样的殉道者和幸福者。 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

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 3、养成教育,成于细节。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终身受益。我围绕求真目标,实抓细节养成。现将一月中细节教育的点滴,汇报如后。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班队课、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德育处、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课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二、课题的界定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 (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村庄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养成教育文化模式的提出是养成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养成教育实践的探索,是对养成教育价值取向的纠偏。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学初我校就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习惯,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所以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

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 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认真上好朝读和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也要培养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 3、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范文篇1: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年代,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课题。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见,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三、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

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 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 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 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 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 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基础—实践—创新—综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024366.html, “基础—实践—创新—综合” 作者:王绪振胡庚申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9期 摘要:文字与版面设计越来成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文版设计思维是设计品完成的 保证。本课程教学改革以“基础→实践→创新→综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手绘及上机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文版形式变化、视觉分割等原理和方法,案例、项目为教学方法贯穿其中,最终达到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文字与版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10-02 一、课程现状分析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为2012年新建专业,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除了结合当今大设计产业文化背景、省内外同类院校专业设置方案、当地创意产业需求等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据我院的师资、软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而设立的课程,所以专业建设并不完善,课程设置有待商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也是按照同类院校专业模式模仿开展,但横影学院办校特色明显,笔者也更愿意创造一个别具一格的特色专业,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授课班级现阶段的教学重点正在由职业基础课程转向职业核心课程,而文字与版面设计则是这个转变过程的一门中心课程。本课程在专业设置里面属于基础课程,但具体来说应该是一门由基础课程向专业核心课过渡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也有一些院校称之为基础专业课、必修专业课)。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手绘和上机操作功底,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创造及视觉空间分割和色彩知识的应用,形成完整的字体设计思维,也为后期书籍装帧设计、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与大多数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科目设置基本一致,将“文字”与“版面”原本属于两门的科目结合起来,形成“文字与版面设计”渐进性质的课程,课时稍有压缩。但课时的减少给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压力(实际证明课时的确太少,课程结束后还有众多重要问题诸如版面设计中色彩知识应用、视觉空间原理及绘制等还没有完成,建议应由40课时改为64课时或“文字”、“版面”课程分开)。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的实施过程 (一)教材选定 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本课程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为学生挑选合适教教材。本课程选择沈卓娅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字体与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四、一班 一、指导思想: 以“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为主题,全面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高文明礼仪意识,加强文明礼仪实践,形成以“讲文明、有礼仪”为荣的良好风尚。本次活动旨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孩子和家长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会,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营造全社会践行道德规范的良好氛围,为创建文明泗阳贡献力量。 二、活动目的: 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等活动,强化正面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在校园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 三、班会的组织: 主持人:班长(唐雪倩)、班主任(王淑娟)。 参加人:四、一班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守则》,结合“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要求,进一步开展“讲究卫生、不乱扔乱吐;举止文雅、不喧哗打闹;语言文明、不污言秽语;文明乘车、主动让座不抢座;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存在问题,小学阶段侧重于对师长有礼貌,不乱扔乱吐,文明乘车,不喧哗打闹的教育。同时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孩子自身文明的提升以及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要求,让家长、孩子共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

五、活动过程: 主持人讲话:(班主任) 全面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高文明礼仪意识,加强文明礼仪实践,形成以“讲文明、有礼仪”为荣的良好风尚。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会,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营造全社会践行道德规范的良好氛围,为创建文明泗阳贡献力量。 (一)、引言 以轻松、亲切、舒缓的口吻引导着学生,提出主题。(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1)用一个优美的文明用语: 礼貌伴我行,天天好心情,多说文明话,朋友遍天下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礼仪无处不在,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性。 (2)同学间交流寄语,让大家有较深入的了解,增进情感、友谊,更好地开展活动。 (二)、看一看 (1)学生认真阅读《中小生礼仪常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2)观看升国旗仪式课件。 这样,图文并茂,给枯燥的理论知识以生命。挑选重要的,难理解的知识,结合实践给以适当的举例加以解释。 (三)、测一测 (1)全班学生填写下表,进行自测。 小学生文明素质自我评价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要想改变养成教育高耗低效的现状,培养学生自我自主管理的能力,养成教育应该寻求更有效的方式。下面是网为大家准备的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

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每个星期老师都会耐心的给我们上班会课,而养成教育是老师必不可少要讲的内容,每次老师讲时,我都会认真听讲,课后思考老师讲过的话题。俗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完整版)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 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 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

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学阶段

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国家精品课程“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国家精品课程“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摘要:结合“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文章从课程发展历史沿革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谈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概况 1.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历史沿革与发展是与我校创新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高校中较早倡导并开展创新教育的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部分教师自发成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改小组,探索“三小一环”(小专题、小调查、小发明,并纳入课程教学环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1997年,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创新教育实践中心”,设置创新实践能力强化班,开设创新实践系列课程,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基地,以及向各院系辐射的创新实践分基地[1,2]。2003年,学校批准成立“大学生创新院”,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平台。2004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创新教育被确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2007年,学校在原大学生创新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组建了校级实验中心——创新实践中心,承担了全校创新实践系列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任务。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目前该课程已成为创新实验学院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特色课程。 2.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不同于常规按学科或专业划分的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课程内容按照“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的理念,从问题—理论—实践等三个环节构建了创新教育通识基础教学、创新教育专业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等三个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修学本门课程的学生首先全部参加第一部分课程学习,完成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从智能控制、智能建模、软件工程及多媒体技术四大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并完成所选模块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三部分内容和目标如下:

(完整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为了让学生按《中小学生规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根据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的现状,特点拟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要求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指导思想出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围绕学生身边发生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一阶段的活动,以达到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讲卫生,讲文明”的好学生。 本《方案》是结合各种教学常规活动而进行的有层次、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系统教育,且具有教育的渐进性、针对性、全面性等特点。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2、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3、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严禁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垃圾。严禁把饭菜带进校园。严禁买零食进校园(饮用水除外)。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

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