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影响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是衔接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以及城市功能的重要环节,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入手,回顾以往文献,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不足和障碍,进而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功能

Abstract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s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in the capital, show the good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the great potential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the capital economic growth.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scale and influence has become the measure of a country or city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 and low important symbol. As a new economic growth the rising sun industr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s to promote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of strategic industry and the pillar industry,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cohesion i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function of the city, for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upgrade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of previous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find out the Beijing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face the insufficiency and the obstacles,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Beij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 structure; Urban function

目录

1 引言 (4)

2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4)

3 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综述 (5)

4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6)

4.1环境优势 (7)

4.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7)

4.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不同发展模式的实现形式 (8)

4.3.1市场演化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实现形式 (8)

4.3.2政府驱动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实现形式 (9)

4.4北京创意产业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 (9)

5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不足和障碍 (10)

5.1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抑制 (10)

5.2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教育脱节 (10)

5.3文化创意产业观念障碍 (11)

5.4体制机制障碍 (11)

5.5政策障碍 (12)

6 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2)

6.1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12)

6.2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13)

6.3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 (14)

6.4着力建立中心城区创意设计产业区 (14)

6.5立足本土,加快人才培养 (15)

6.6破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2010 年,意大利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为重要突破口,促进产业出口。意大利政府 6 月出台的《新增长战略》强调通过多种措施在海外拓展相关创意产业业务,到 2020 年,在亚洲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收益 1 万亿日元的目标。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称谓有所不同。比如德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正式使用“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概念;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等众多国家叫“创意产业”,英国称“版权产业”,西班牙用“文化及消闲产业”。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不同的概念,台湾地区用“创意产业”,广东省称“文化经济”,上海叫“创意产业”。但不管概念上有什么区别,总体来看内涵相差不大。本文沿袭北京惯例,采用“文化创意产业”说法。

北京市在2011年颁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使用了这一概念,这是它首次用于国内有影响力的官方文件当中。根据该文件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它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该标准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强调了文化创意产业中以发挥人的创造力为突出特征的行业部分。它比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要小,但比内容产业的范围要宽泛很多。

2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从字面上来讲,就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结合。文化创意的核心驱动力以及本质特征是创意。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复合型的产业形态,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特点,在提倡技术革命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可以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使地区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可以对城市文化进行宣传,全面提升城市影响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事实上仅存在于中文语境下,国际上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术语表达。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接近于国内学者对“cative dustry”的一种翻译。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由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和延伸产业构成的完整的

产业群,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界定当中,关于“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如图书、音像制品,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核心范畴这一事实,在各国研究者中是达成共识的.存在的争议主要在于关于边缘文化活动以及行业小类的确定上。根据中国的定义,教育产业、体育产业以及自然科学研究,不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范围中,而芬兰2001年颁布的《全国文化娱乐业统计分类》中,体育和健身娱乐类就属于四大类之一。法国强调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以表现传统文化为主,其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所以也相对较窄,主要包括为展现传统文化服务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设施的管理、图书出版、电影、旅游业等几个方面。德国的着眼点在于文化创意产业,其最重要的两项是广告和建筑,不包括体育健身、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等产业。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实际包括信息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娱乐和消遣两大类,前者包括出版业(不包括互联网)、电影和录音业、广播(不包括互联网)、互联网出版和广播、电信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其他信息服务等。后者包括表演艺术、体育比赛和相关的行业,古迹遗产机构,游乐、赌博和娱乐业等。

3 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理念可以追溯到德国经济思想家熊彼德,早在 1912 年,他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经济学家罗默也在1986 年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但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的创意产业概念的明确提出者是德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

当前,对文化创意产业有不同的定义:

1998年,德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1997年,当时德国首相布莱尔组织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旨在提倡、鼓励和提升在德国经济中人的原创力的贡献度。根据这个定义,德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万里程,2011)。

英国文化经济理论家理查德·凯夫斯对创意产业给出了以下定义:提供我们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

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金元浦,2011)。

“创意经济之父”约翰·霍金斯根据“有想法的人——有自己想法的人——已经比操纵机器的人更有力量,在很多情况下比拥有机器的人更有力量”的基本判断,对创意产业做出了更为宽泛的定义:“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产业的总和,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从广义的角度看,创意产业是当代以创意理念为核心的总体经济活动。”;“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创意(创造性)产业的艺术的观念突破了原先艺术家的创造性或独创性的樊篱,它既包括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独特的灵感、妙语、深思、意念,也包括将独特的创意与人分享——出售、营销、供人消费,实现其价值的流通方式。所以,作为创意产业的艺术活动中就理所当然地包含着艺术投资、艺术经营、艺术商品贸易,甚至艺术保护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John Howkins,2009)。

“创意产业不是文化创意产业,而是‘文化+智力(创意)+科技’,由这三者深度结合形成的产业集群”。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提出以上概念,并举例说明。他指出,大家熟悉的“超女”是传统文化元素——音乐,经过人的智力开发精心策划后,利用科技手段——手机短信互动平台成就了大众参与,这就构成了文化创意。但“超女”只是创意产业的一个子项目,如果再成立“超女公司”,定期组织超女比赛,那就真正形成了产业。

在以上的定义中,德国政府的定义受到的关注最多,学界、企业界和政策制定者的讨论也大致集中在德国政府的定义。2011 年 12 月,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与北京市统计局联合颁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界定,并规定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故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本文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4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2010年11 月 21 日在文化创意产业与品牌城市国际论坛上发布了中国省(区、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数,一直被称为全中国文化中心的北京以综合指数 78.6 的得分居国内各省(区、市)首位,上海和广东分别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数据显示,北京市在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和驱动力指数 3 项指标分别得分 83、85.6 和69.9,均居全国 31 个省(区、市)首位。据介绍,整套指标体系由产业生产力、产业影响力和产业驱动力 3 个

一级指标,8 个二级指标以及在此基础上经过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反复论证甄选的 58 个三级指标构成。这58 个三级指标覆盖了文化创意产业全行业和全产业链,其中有 36 个指标是源于统计年鉴的定量指标,有 12 个指标是对全国 31 个省(区、市)的文化企业和居民进行超过 3 万份调研所得的定性指标。广播影视、文化汇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了一些著名文化品牌,诸如,相约北京、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图书节等,这些都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4.1环境优势

一是领导重视。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形成自上而下的努力推动与自下而上的积极开发相结合的格局。按照首都经济发展战略,未来几年北京仍将坚持以知识经济为方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既是北京市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战略部署,也成为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共识。二是教育资源充沛。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高科技支持与文化结合的产业,特别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新型人才。北京是中国最大的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等教育密集区之一,有 77 所高等院校,各种职业教育以及留学生教育等也非常发达。这些教育机构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本身也成为拥有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人才库,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三是科技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借助科技的翅膀。随着科技的发明与应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侵入文化领域,文化产品得以用工业生产的方式被生产出来,“文化创意产业”才轰然问世,并迅猛发展起来。北京地区集中了 353 家科研院所(不包括转制的),科技人员达 30.1 万人,技术产出非常丰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和产品,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4.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也大体可以分为市场演化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与政府驱动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市场演化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一般是创意人才在低廉租金,宽敞的创意氛围的吸引下集聚于一定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旧厂房之内,可以说是厂房历史文化价值的再开发与再利用,北京以先锋艺术为主题的798艺术区,以古玩为主题的琉璃厂都是这一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因为这些地方浓厚的历史氛围,可以激

发创意人员极大的创作热情,而创意人员所带来的新思想和创作思维对原有城市的发展格局形成新的冲击,渐渐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许在这一模式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只是将其视为废弃的旧厂房,但随着创意人员的增多集聚于此,这也使得旧厂房重新焕发光彩,人们也开始重新关注这一旧厂房。随着旧厂房价值的重新唤醒,许多的中间组织也开始集聚于此,集聚区内的各种配套措施也逐渐愈发齐全,集聚区的品牌效应逐渐增强。

政府驱动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是服务于一定的经济社会功能,服从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产业规划目标的,各地频繁兴建的创意产业园区便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这一产业园区的建设也是地方政府为了追逐一定的经济社会效应而设立的,因为近年来能源、环境、就业压力日趋增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自然受到各地方政府的追捧。一般而言,因为政府掌握一定的土地、金融资源,一般采取在地方政府划定一定的区域,然后开始招商引资,吸引创意企业与创意人才前来进驻。因为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创意园区兴建前己经做足了先期的调研准备工作和产业规划,因而产业的配套条件较好。但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完全按照政府之前的规划进行,政府对于其发展的调控力度大。

4.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不同发展模式的实现形式

4.3.1市场演化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实现形式

文化创意企业聚集区完全是在市场需求与价格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原生态的文化创意经济形态。文化创意型艺术家因为看中了低廉的租金、宽敞的创作空间以及相对方便的都市生活,将城市中废弃的工厂或仓库区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起初,艺术家独来独往,并没有太多的同行之间的交流,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下,文化艺术的繁荣吸引了特色餐饮、酒吧、画廊、书店纷至沓来,这既方便了艺术家们的生活,又为艺术家们艺展示作品、交流技艺及出售自己的作品提供了平台。文化创意企业原创性的创作产品与艺术家独特的生活方式,将废弃许久的旧厂房转变为生机黯然的艺术家街区,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主要近几年在北京出现的“798”厂、大山子艺术区、杭州的LOFT59、上海的田子坊M50等,都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中国有29项世界文化遗产与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创造空间与素材,这些地方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建筑、工艺与人文资源,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如云南丽江以其纳西文化、古城建筑与雪山净土吸引数以

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同时也成为各地艺术家前来定居、创作与经营的目的地。

4.3.2政府驱动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实现形式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政府驱动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实现形式,因为在建成之前己经做好了相应的调研与规划,因而产业链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也较为齐全,主要由相关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1T企业、执行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功能的中介机构、生产文化创意产品和运营创意企业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组成。应该说,目前各区域之间数目繁多的创意产业园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而目前依靠行政力量建设的创意产业园区因为受到行政力量的干预,资源配置效率尚无法充分发挥,创意产业集群对于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

4.4北京创意产业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

以上两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因为其发展的动因以及演化过程有所不同,所以从形成的主导力量、创意的来源、发展目的、效果范围及速率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体现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模式(表1)。

表1不同类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市场演化型政府驱动型

形形成的主导力量市场需求,价格机制地方政府

创创意来源区域内创意人才政府首脑或咨询机构

发发展目的提升自我创造经济、社会效应

效效果范围及速率见效慢,网络内成员可享

受其外溢性好处见效快,但仅仅惠泽行政区域域内成员

市场自发形成的文化集聚区在早期多是一些具有一技之长的创意人才怀揣着梦想来到大都市,因为受困于经济条件,所以一些志同道合的人集聚于旧厂房,旧仓库之中。也许当时他们并不是出于巨大的经济利益考虑,只是觉得在这样一

个咨询发达,设施完备的地区能够有助于创作工作的开展,也能从与同行的交往中获得知识外溢,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也正是这样的想法旧厂房之内集聚大量的同类人,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之中,提升一了自己,繁荣了其中的文化创意市场,也逐渐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政府驱动型创意发展模式下,因为创意的主导力量来自于政府,政府不仅仅从个人的角度考虑,而是从整个社会大众的发展问题考虑。很多时候创意园区的兴建更是出于社会经济增长点的匾乏与就业的压力。正是因为全球范围的经济增长乏力与能源环境问题,文化创意产业因为满足了新时期人们的需要,因而得到了政界的肯定与青睐。而且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目前中国自主创新薄弱的问题,因而,各级政府都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5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不足和障碍

当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两短,即“胶着”与“脱节”。

5.1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抑制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胶着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相互关联的两个范畴,都以文化为内容,然而性质、目标、方式、策略都各不相同,胶着与混淆的结果是严重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中可以通过产业方式运作的那一部分,必然是经营性文化。这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益性文化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偏重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不以盈利为目标,不能被纳入产业的轨道,应由非产业化的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提供。但实际发展中,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常常胶着在一起,既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使文化事业发展跟不上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要。

5.2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教育脱节

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比较优势在发展中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或者首要因素,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整合、统筹、兼顾而形成的规模优势。脱节、割裂、单一的发展将消耗比较优势,使资源禀赋成为包袱。要尽量避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具体到北京,尽管北京在全国文化资源中心的地位是稳固的,但文化资源中心并不等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因为资源缺乏整合,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与其拥有的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以及经济总量相比还远

远不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两短”只是表象,从深层分析论证,其根源在于“三大障碍”,即观念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障碍。

5.3文化创意产业观念障碍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既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也有守旧落后的一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是一个产业问题,是市场问题,不再是传统的事业问题。因而,一些传统的文化观念与现代产业发展理念抵牾和冲突,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首先,“伦理至上”观念与功利观的冲突。北京文化传统从道德标准上把人分成两类:“君子”和“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导致禁欲主义。文化创意产业追求的就是收益最大化,讲求的是效率、效益、利润。纯粹的文化人难以接受物化的精神和精神的物化的现实,在他们看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标志着文化的沉沦、文化的堕落。其次,“人治”观念与“法治”观念的冲突。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人治传统的国家,延续了 5000 多年的宗法家长制,没有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和批判。“法治”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能没有法治的环境。市场经济提倡和鼓励竞争,提倡树立忧患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创造,需要通过竞争激发出人们无穷的创新能力,“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意标新二月花”,为广大文化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

5.4体制机制障碍

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文化事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难以真正分离的重要原因。当前,北京市文化管理体制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部门文化创意产业促进职能不明确,兼有文化行业管理、发展文化事业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三重职能,是典型的政资、政事、政企不分。例如,市文化局既负责农村电影“2131 工程”、基层图书馆建设等文化事业范畴的活动,也负责局属艺术院团管理等文化创意产业范畴的工作,还负责文化市场行业管理和文化执法等政府工作。二是市区两级文化管理体制衔接不畅。市一级,文化管理部门分得过细。区县一级,由文化局、文物局、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局等合并建立了文化委员会,开始试行文化综合执法。上下工作机构不能对接,影响了工作效率。三是社会文化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纳入政府文化管理的视野。目前,仍只局限于北京市属文化部门,特别是市属的国有文化单位,与中央部委及部队所属文化企业资源缺乏整合,对民营文化企业更是底数不清。

5.5政策障碍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家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市里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政策,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总体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投融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明显不足;有些政策过于原则,缺乏实施细则,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障也没有及时出台。

6 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的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决定了其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究竟怎样在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值得深思的。综合考虑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未来几年,北京应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深化体制改革,打破瓶颈制约,以求文化创意产业有更大的发展。

6.1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尽快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实行全行业统一管理,探索建立党管方针政策、人大立法规范、政府依法行政、社会自治自律的新型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建立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协调,避免因为条块分割造成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三是紧紧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企改制、转变政府职能四个环节,推进政企政事和管办分开、国有文化资产监管、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工作。四是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将目前政府部门承担的诸如制定和推广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实行行检行评,职业技术培训等工作转移给行业协会,增强企业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活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方式转变。

6.2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具备了一定规模,但尚处于初始阶段,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要努力建立起既符合国际规则,又适合中国国情、北京特点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一是加快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整合力度,制定出台支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二是发布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设立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企业重组,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的地方法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示范区。四是高度重视思想发动工作,在部门、企业和群众中广泛宣传和培训已出台的各项促进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改革和发展打牢思想基础。

打造高效人本的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制度创新逐步采取小机构大服务加自治组织的管理体制。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降低投入成本、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企业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巨大。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文化创意企业素材、技术、培训、交流、交易等方面提供服务。在市场准入方面,加快文化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非禁即入原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民资、外资以多种形式投资兴办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借鉴高科技产业的做法,比如从孵化器开始,提供一条龙服务,支持、激发草根文化创意创业的热情,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继续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加强商标注册指导和保护,增强文化创意企业商标意识、品牌意识。向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政策、程序方面的指导,帮助它们进行商标注册。同时,积极培育民族文化品牌,对申请著名、驰名商标的企业,工商机关将提供全方位服务。北京行业协会、个私协会和工商机关将共同协作,为文化创意企业与银行对接、沟通搭建平台,开展商标、品牌质押贷款,解决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难题。利用掌握的北京市场主体构成、分布、业态等数据资源,主动联系有关职能部门、街乡政府,通过定期汇报、交换信息,努力促成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开辟集中办公区,创造文化创意企业经营条件,降低文化创意企业经营成本。工商机关将在朝阳三间房、高碑店、南磨房等地区展开前期调研和试点工作。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简化工作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法。工商机关将通过电话预约、上门服务、集中办公、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准入服务,创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

投资环境。在坚持行政指导优先原则的同时,坚决打击侵犯注册商标合法权益的行为,积极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设立工商工作站、投诉站和悬挂消费警示牌,构建安全放心的文化产品消费环境。加快研究、制定、推广文化创意产业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逐步实现品牌经营、诚信经营。

2011年北京文化产品在全国所占比例图

6.3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是由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起来的,龙头企业的地位非常突出。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一是要拥有知名度高、实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三是通过市场机制或者政府政策引导能够在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间形成分工合作的联系机制。产业关联发展模式是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内部各行业之间、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互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过程,关键在于深度挖掘关联点。这既需要政府进行前瞻性的引导,又需要企业等市场主体不断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第一,科技促进更多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的产生。第二,科技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率的提高。通过体制转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质上就是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充分解放生产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文化体制改革是体制转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建立市场化的企业运作机制是体制转型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

6.4着力建立中心城区创意设计产业区

中心城区要以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创意设计服务业为龙头,辐射带动文

化业的创新发展,提升节庆会展业、文化旅游业等的发展水平。在老外滩区域,通过提供非盈利性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搭配相关产业链,创建“1852 外滩”创意产业基地,同时积极利用周边城市展览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依托老外滩内的酒吧、演艺吧等文化休闲场所,打造外滩文化创意产业圈,引进和发展时尚生活创意集群;在甬东南岸滨江区域打造创意设计集群,将文化功能与商业功能结合起来,以公建用地为主,可以设置商业设施、文化设施、或以工业为题材,反映工业变迁的博物馆等设施,来延续城市的商业文化,同时体现源远流长的港口文化。两岸区域相互呼应,打造宁波的甬江公建带,强化商业氛围,共同演绎甬江文化序列中近现代工业文化的经典篇章;在东钱湖区域打造文化创意生态区,引进国家级文化会议、会展和国际性文化主题论坛,发展时尚设计、艺术授权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开发绿色、休闲和文化创意体验类的文化精品和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之时,必须广泛吸纳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此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使这个新兴产业从开始就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而非因循旧有思路依靠规模扩大来促进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将与文化有关的先进技术引进实施,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以提供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服务产品上。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加快其产品流通,还可以提供新的生产渠道与视野,益处多多。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加强对先进技术的保护,完善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政策支持必不可少。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产业自身加强行业自律。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外国的技术输出没有后顾之忧,间接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运作环境。

6.5立足本土,加快人才培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中,立足本土,找出适合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创新点。文化创意产业本来就与所在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本土地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产物。各地区的文化相对于全国、全世界来说,只要适当改造为易于接受的形式,都是新鲜事物,是小成本的创新。所以,利用本土的特殊文化资源可以独辟蹊径,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找到市场空白。立足本土还是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一个重要考量——它是否可以利用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为身在异乡的同胞送去精神食粮。中国人口流动性很大,省际流动乃至国际流动都为各地区文化在本地区外获得关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国,各少数民族都有

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唯此,方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乃至立足世界。

现代市场的竞争主要在于品牌,而品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竞争。从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架构。文化创意人才不仅需要对文化专业知识进行广泛涉猎,也需要对市场运作、经营管理等知识的熟练运用,是一种文化与管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需要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发展通识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要求,需要全社会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文化创意产业还应当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聘用机制,以优化专业结构。

6.6破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文化创意企业大多为轻资产,缺少用于贷款抵押的固定资产,从金融机构融资存在较大困难,这个共性的融资瓶颈问题需要由政府出面来积极破解。一是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借助重庆市城乡统筹先试先行和资本市场创新的机遇,积极探索建立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投资对象的各类基金。可在现有产业基金基础上,通过建立发展基金、投资基金、担保基金、风险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二是制定相应财政政策,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担保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和服务,使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由政府出面组织开展金融机构、创投机构、担保机构、中介机构和文化创意企业等共同参与的项目说明会、推荐会,创造信息交流平台,为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四是重大文化创意项目可由财政资金提供贴息,以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增进金融机构的信心,为重大项目的融资减少障碍。五是在政府的协调下组建文化创意资产控股公司,对动漫制作、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网络信息等重大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投资,并逐步扩展文化创意投资领域。六是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高度强调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文化创意产品原创性进行承认与保护,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保障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合法权益,使文化创意产业从一开始便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结论

经济全球化已是当今发展的大前提、大背景,文化的多样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要在地区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也要吸收采纳国外先进的经验与理念,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与国外先进的企业合作,可以借助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发展策略、经营方式加强其商品性,从生产到流通都应有先进的模式来指导,从而改造、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国际的道路中,应树立品牌意识,营造品牌效应。品牌化是现今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树立了品牌就确立了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塑造过程就是不断巩固其市场支配地位的过程。世界是一个大市场,全球化为商品在这个大市场流通提供了最佳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以此来保证产品市场的广博性及稳定性,进而提高其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梅松文.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J]. 炎黄纵横, 2011,(10):69-70.

[2] 刘飒,王强.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证研究[J]. 经济管理, 2011,(02):12-20.

[3] 吴婷婷,李存金.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 2010,(06):11-30.

[5] 张养志. 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 2011,(05):19-30.

[5] 尹晴碧.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策略[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08):61-70.

[6] 陈冬.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 北京社会科学, 2011,(01):69-72.

[7] 孔建华. 北京市的文化经济政策及二次文化创意产业[J]. 城市问题, 2011,(02):15-50.

[8] 王飞鹏.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开发与培育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1,(05):14-20.

[9] 张玉玲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北京体育创意产业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 2011,(05):17-20.

[10] 奚建华. 从文化创意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J]. 浙江学刊, 2011,(06):11-20.

[11] 陈弘仁. 取港长补京短[N]. 北京经济导报, 2011, (26):20-23.

[12] 赵文侠石京生. 歌华倾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旗舰[N]. 北京日报, 2011, (21):15-18.

[13] 韩东.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数居全国首位[N]. 北京新闻出版报, 2010, (23):18-20.

[15] 杜弋鹏.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离世界城市有多远[N]. 光明日报, 2010, (21):69-70.

[15] 钱光培.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分析(上)[N]. 北京文化报, 2001, (20):17-18.

[16] 孙安民.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N]. 北京日报, 2011, (07):8-9.

[17] 钱光培.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分析(下)[N]. 北京文化报, 2001, (2001-10-25):9-10.

[18] 北京市副市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会长孙安民.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决定社会竞争力[N]. 中华工商时报, 2011, (15):16-21.

[19] 康源.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力居首位[N]. 北京企业报, 2011, (06):18-25.

[20] 任一龙. 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做成世界品牌[N]. 人民政协报, 2011, (05):5-9.

[21] 吴勤学, 王晓芳. 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人文北京”的强大动力[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52-56.

[22] 陈洁民, 尹秀艳.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1,(05):18-19.

[23] 陈喆, 刘德寰. 文化创意产业赢利模式初探[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14-20.

[25] 董莉芳. 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之尴尬现状[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13):44-45.

[25] 高宏存. 文化创意产业催生北京城市空间新布局[J]. 学术探索, 2010,(05):54-55.

[26] 李冬.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政策探析[D]. 东北大学, 2011 .

[27] 郑洪涛. 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 河南大学, 2011 .

[28] 韩顺法. 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

最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8-5-2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各类创意人才荟萃。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五”以来形成了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并呈现出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艺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新兴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吸引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集群式发展。到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达到5140.3亿元,实现增加值70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2%,营业总收入2793.6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

上缴税金123.6亿元;按现价计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4%,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确立。 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城市功能的定位,首都城市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国内外市场对中国优秀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北京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国际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从国内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北京市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都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各个文化行业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尚不平衡,文化创意人才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素质有待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尚不够完善,由此造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企业、驰名品牌还不多,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有待完善。正视不足和差距,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立足环渤海,面向国内外,把握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健全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境图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市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成都市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目前,成都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尽管成都已经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模式和做法,产业格局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成都较为成功的园区化形态代表有三圣花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锦里民俗文化街,宽巷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等。“锦里”通过创意点石成金,由过去无人涉足的建筑垃圾摇身变为如今寸土寸金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的成功还在于其建设符合“三态”统一的原则,即文态、形态和业态。以三国文化为支点,植入了文化底蕴,通过消费产生效益,符合审美和消费的需求,形成了成都民俗旅游休闲文化的知名品牌。 在建设楼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LOFT热。“LOFT”英文愿意为阁楼或高大空间的建筑。LOFT的源头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通过对郊区旧厂房、旧仓库创意性地改造,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时下,LOFT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大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新宠,较成功的是北京的“大山子艺术区(即原798工厂)”。成都“红星路35号”,“成都东区”项目,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新都的北村艺术村等就是LOFT文化现象的典型代表。“红星路35号”是成都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改造旧厂房发展以设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效果初步显现,在带动成都创意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品牌价值等方面显示出昂扬姿态。 1、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分布 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于锦江区和成华区,在武侯区和新都县也有零星分

北京“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8-5-2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容,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各类创意人才荟萃。20世纪90年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五”以来形成了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并呈现出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艺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出版发行和贸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新兴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吸引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集群式发展。到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达到5140.3亿元,实现增加值70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2%,营业总收入2793.6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上缴税金123.6亿元;按

现价计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4%,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确立。 当前,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城市功能的定位,首都城市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国外市场对中国优秀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国际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从国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市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都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各个文化行业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尚不平衡,文化创意人才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素质有待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尚不够完善,由此造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企业、驰名品牌还不多,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外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有待完善。正视不足和差距,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立足环渤海,面向国外,把握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健全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二、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与监管。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能为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本行业还受到各个省市地区宣传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各省市地区的宣传部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和部署属地内的宣传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协调推进文化产业工作。本行业同时受到主要下游行业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 对本行业进行引导和协调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和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是演出经营主体和演出从业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组织演出行业市场调研,向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建议;开展演出行业技术、服务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制订行业自律规范,调解会员因演出活动发生的纠纷;

组织国际国内演出行业交流活动;举办中国国际演出交易会和理论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是隶属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下设有灯光、音响、剧场技术等8 个专业委员会,通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提高舞台美术创作、教学、研究和舞台科技的水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艺术事业而努力。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主导协调全国演艺设备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组织制定演艺设备行业技术标准并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检测认定工作等。 2、法律法规 中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招投标、行业资质管理、行业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本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如下: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来源:北京文化创意网 2007-06-26 16:30:4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本市实行集聚区认定制度。经认定的集聚区,适用《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对集聚区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条集聚区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自主创意研发能力,并具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区域。 第三条认定原则 (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认定标准公开,实施自主申报、专业评审、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审定的评审程序,有步骤有重点地认定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二)统筹规划、促进集约原则。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各区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禀赋,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对土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三)政府引导、产业导向原则。政府通过认定一批集聚区并支持其建设,旨在引导集聚区走产业化道路,走特色发展之路,向入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形成产业规模创造效益,引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四条集聚区需要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完整的集聚区建设和发展规划,并且该规划符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二)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定位,并且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区的产值、交易额等经济效益指标居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三)区内文化创意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原创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四)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能够有效组织开展集聚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 (五)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环境,能够为文化创意企业开展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和流通交易等活动提供适宜的硬件环境保障。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围的经济部门,认为、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容需要富有文化的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经济》2010年3月(下)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项目 增加值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占GDP 比重%200720062007200620072006文化创意产业992.6812.110010010.610.3文化艺术39.4 35.6 4.0 4.40.40.5新闻出版140.9134.2 14.216.5 1.5 1.7广播、电视、电影102.173.210.39.0 1.10.9软件、网络及计 算机服务429.9333.043.341.0 4.6 4.2广告会展57.748.1 5.8 5.90.60.6艺术品交易10.48.4 1.0 1.00.10.1设计服务105.381.8 10.610.1 1.1 1.1旅游、休闲娱乐51.448.8 5.2 6.00.60.6其他辅助服务 55.5 49.0 5.6 6.0 0.6 0.6 表1 2006—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摘要】近几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产业体系逐 步完善,聚集作用增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态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实践,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其示范效应对全国范围内促进社会和谐,在世界范围内维护文化安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创意文化消费北京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成为北京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 2005年北京确立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创意之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要培育这一首都的经济亮点,使其成为首都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些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了29.4%,增速远高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11.7%,成为第三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其增加值已经超过了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成为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行业的第二大行业。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6%,增速达22.2%,2004年到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资产年均增长16.1%,收入年均增长23.1%,增加值年均增长17.4%, 税金年均增长22%。2、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十五”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北京形成了以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设计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等四大优势行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2007年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行业实现增加值429.9亿元,占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总增加值的43%, 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行业。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等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虽然有些传统的行业,如报纸、期刊、电视受到经济危机或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媒体的冲击,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但是从全国的整体形势来看,这些行业在北京的发展形式还是较好的,整体上实现了平稳的增长(见表1)。 3、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增强 2006年12月和2008年4月,北京市先后分两批认定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基本确立。在2007年出台的《北京“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北京市明确提出了“规划和建设一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区,提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计划到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力争达到30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这已经成为北京市决策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思路上的基本共识。从空间上来看,一批文化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规模,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模式。从北京聚集区的主要功能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聚集创意人群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创意社区或村落,例如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DR C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798艺术区;第二类为组织规模制作或是设计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厂区或园区,例如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中关村软件园等;第三类是文化产品和服务展示交易的消费场所或文化集市,例如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顺义国展产业园、前门传统文化产业聚集区等。 二、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分析1、发掘文化存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北京文化资源是丰富多元化的,其历史遗迹之多,文化遗产之富是世界所罕见的。有形的有宫殿牌楼,坊巷胡同,会馆寺庙,无形的有方言戏曲,风俗民情,天桥杂技。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上来看,历史文化资源犹如北京这样丰富的屈指可数。但是,北京的文化资源绝大部分尚未被当作一种产业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甚至处于“尘封状态”,其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与其在国际和国内的文化中心地位并不相称,与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城市相比在发展速度上也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就北京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婷婷李存金(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区域经济 96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内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内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范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内容需要富有文化的内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内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

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也已延伸到“创意产业”领域,并将其分为商品、服务和知识产权三项。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将创意产业解释为,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由于其文化内涵性,在一些地方,创意产业也被称为“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的内涵十分丰富,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都不太相同。大体上,世界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主要有四种:日本、英国和新加坡的创意产业;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版权产业;中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国香港特区的创意工业。 表1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分类

经典案例-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这些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都是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而信息艺术设计运用的信息科技手段使得创意产业获得更为广阔的领域的发展与呈现。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文化产业的参与,这样也就构成新型的文化产业形态。 (1)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在20 世纪90 年代,英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借助创意产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英国凭借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文化传统为创意产业里个人才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设立的全国性的创意产业委员会协调指导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加上政府的购买扶持,在10 年之内,创意产业在英国成为与金融服务业相媲美的支柱性产业。2002 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809 亿英镑。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约有122000 家公司注册。到2002 年6 月,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人数为190 万,并继续增长,成为英国解决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英国信息艺术设计的发展,引起了创意产业中业务范围的拓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包括数据通信、可视电话、计算机通信、交互式多媒体应用、互联网、遥测技术、数字电视广播等等。通信行业与新闻媒体、语音视频、电影、音

乐、数据库等与信息技术行业紧密 结合,信息技术在创意产业中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2)在美国,由于注重法制与出自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也被称为“版权产业”,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2006 年由经济学家完成的关于版权产业的经济报告中证实――版权产业在对经济实际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版权产业都超过了美国其他经济行业,继续成为美国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行业。数据显示在2005 年,核心版权产业贡献了美国经济12.96%的增长率,而全部版权产业则贡献了23.78%的增长率。他们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多种手段和方法的销售等,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 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占据40%的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增值、就业水平和海外销售三方面持续增长的趋势巩固了版权产业作为引领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地位。面对版权产业的状况,美国产业界深深感到:过去24 年,版权产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21 世纪,当新的信息技术支持版权产业的发展时,将带来的是版权产业新的驱动力。 (3)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确立“文化立国” 的方针,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 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9 年2 月,韩国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对文化产品的计划、开发、制作、生产、流通、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内容提要:“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刚刚开始播种的“创意产业”正在中国各地全面展开。市委书记X淇在市委九届十一次会上的讲话时提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抓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扶持影视业、出版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和网络游戏业、文化会展业等六个行业中心”。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大势,既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探索和认识,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之发展。 全球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带动了世界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中国的高度重视。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意产业的提出及文化创意产业的X畴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目前,对相关概念还有不同的看法,欧美称之为创意产业,有的国家称为文化产业等,中国XX使用的概念是“文化创意产业”,XX“经济部工业局”将文化创意产业做了以下定义:“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英国和XX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以下13种类型: (1)视觉艺术产业:从事艺术品的创作及经营。 (2)表演艺术产业:从事戏剧、歌剧、舞剧、音乐等表演及经营。 (3)文化展演设施产业:从事美术馆、博物馆、演艺厅等的经营管理。 (4)工艺产业:从事工艺设计、工艺创作、工艺品展售、工艺品鉴定等。 (5)电影产业:从事影片制作、发行、放映及电影周边生产制作服务等。 (6)广播电视产业:从事无线电、有线电、卫星广播电视、电视经营及节目制作供应。 (7)出版行业:从事新闻杂志、书籍、唱片、录音带等具有著作权商品发行的行业。不含电影发行及广电节目和录像带节目的发行。 (8)广告产业:从事各种媒体宣传物的设计、制作等,独立经营分送广告和招揽广告也属此类。 (9)设计产业:产品设计企划、产品设计、机构设计、原型与模型制作、流行设计、商标设计、视觉设计、包装设计、网页多媒体设计、设计咨询顾问。 (10)数字休闲娱乐产业:从事数字休闲娱乐设备、环境生态休闲服务及社会生活休闲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障碍与出路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北京市的具体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符合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国家和区域的“软实力”,在国际和区域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历史潮流。同时,也符合北京拥有丰厚知识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的实际。 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和相关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具有风险投资性质。从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经验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各类生产要素和文化资源能够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以利于吸引各类创意人才进行创意投资;具有催生各类创意产生和产业化的“洼地效应”。 二是具有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政策体系和规范的资本市场,能够为创意产品从孵化到产业化发展提供一条龙的投融资和市场中介服务,能够形成区域性的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中心。 三是具有由创意所形成的版权、著作权保护的良好法律体系、政策条件和保障措施,能够形成区域性的版权和著作权交易中心。

四是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文化消费市场空间和相关产业条件,如高科技产业、教育培训、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从而与创意产业形成互为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从以上条件看,北京在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方面已经具备了诸多有利的因素。第一,北京人均GDP在2005年已超过5000美元,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文化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空间巨大,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二,北京的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产业机构众多,已初步形成了由文艺演出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广告和会展业、古玩艺术品产业等组成的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第三,北京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与创意产业相关的高科技产业,教育培训、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基础雄厚,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创意人才集聚、成长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环境。第四,北京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文化创意产业是未来的产业发展重点,正在着手制定包括规划布局、法律法规、投融资服务、财政税收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 应当看到,北京虽然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诸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难点。制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主要有:部门和行业分割依然比较严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一些国有文化经营单位未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落实,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政策和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我认为,其中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条块分割,是影响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障碍。目前在北京市的行政区域范围内,文化产业机构和文化创意人才存量,除了有数十万之众的“北漂”和个体户外,绝大多数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文化、新闻出版、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完成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 ---以博物馆行业为例

目录 一、文化产业的总体研究 (3)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3)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状况 (3)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 (3) 二、博物馆行业的相关研究 (3) (一)博物馆行业的规模现状 (3) (二)博物馆地理分布情况 (3) (三)博物馆的类别 (3) (四)博物馆的主营业务 (3) (五)博物馆行业的发展特点 (3) (六)博物馆行业的深入研究 (3) (七)博物馆行业现有的问题 (3) (八)博物馆行业发展预期 (3) 三、文化产业政策相关研究 (3) (一)文化产业政策对博物馆发展的促进作用 (3) (二)现有政策对博物馆的帮助程度 (3) (三)政策期望 (3) 四、参考文献 (3) 附录:调查问卷结果整理 (3) 汽车博物馆 (3) 西城区老舍茶馆(含传统文化博物馆) (3) 中国警察博物馆 (3) 中国钱币博物馆 (3) 工艺美术馆 (3)

首都博物馆 (3) 三品美术馆 (3) 中国国家博物馆 (3) 一、文化产业的总体研究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源于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公众提供文化体验,具有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根据我国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文化创意活动的特点,我国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2个行业小类和6个行业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分为9个大类别。(见表1) 表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分类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创意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状况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建立在人的创新意识和才能展示,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市政府在2005年就明确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促进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