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连续数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连续数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连续数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连续数问题》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什么是连续数,以及连续数的特点。

2. 了解连续整数里,项、首项、末项等相关概念。

3. 掌握若干个连续整数求和的基本公式:()

2÷?+=项数末项首项总和

4. 灵活运用求和公式熟练解答各种连续整数求和问题。

教学内容:

1. 已知连续数,求总和。

2. 已知总和,求连续数。

教学重点:

1. 运用求和公式熟练解答各种连续整数求和问题。

2. 灵活解答各种连续数问题。

第一次课

课前导入:(关于连续数的小故事)

瘸腿狐狸对独眼狼王说:“天这么晚了,咱俩先弄点吃的,好填饱肚子。”“对!”独眼狼王说,“树林东头有一个兔子村,住有5家,共有15只兔子。”瘸腿狐狸问:“这么说每家都有3只兔子喽?” 独眼狼王摇摇头说:“不,不。每家的兔子数都不一样,至于每家有多少只兔子,我可不知道。”

“可以算出来嘛!”瘸腿狐狸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接着说,“由于每家都有兔子,而每家的兔子数又都不一样,可以假设这5家的兔子数分别是1只、2只、3只、4只、5只。

1554321=++++,正合适,说明我猜对了。

” “高明,老兄实在是高明!” 独眼狼王佩服得五体投地。独眼狼王说:“咱们先去5只兔子的那家!” 独眼狼王领着瘸腿狐狸直奔兔子村。

兔子村里静悄悄的,瘸腿狐狸感到有些不妙。他眼珠一转,说:“这样吧,你去砸开门,进家逮兔子。我腿脚不方便,等在外面专抓逃跑的兔子。怎么样?” 独眼狼王说:“就这么办!”说完一阵风似的冲向兔子家。他飞起一脚,把门踹开,“嗷”的一声冲进了屋里。紧接着听到独眼狼王在屋里大喊“救命”。

瘸腿狐狸问:“老弟,出什么事啦?” 独眼狼王说:“屋里有夹子,把我脖子夹住了。老兄快救命!”“你等着,我去找把钳子来。”瘸腿狐狸掉头就走,边走边说,“我救你?我要被夹住,谁救我呀?拜拜吧!”

由故事引出连续数的概念:

顺次差为1的几个整数叫连续整数。如故事里的1,2,3,4,5。

顺次差为2的几个偶数叫连续偶数。如2,4,6,8,10。

顺次差为2的几个奇数叫连续奇数。如1,3,5,7,9。

在连续整数1,2,3,4,5中,每一个数叫做项,最前面的1叫做首项,最后面的5叫做末项。

思考:结合分数巧算里的等差数列,我们这里的连续数是否属于等差数列呢?

是否还记得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呢?

结论:连续数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项数末项首项总和,所以我们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适用于连续数求和,即我们就有连续整数求和的基本公式:()2÷?+=项数末项首项总和。下面来看例题。

例1:

求1~50这50个整数的和。

【思路分析与讲解】 方法① 51501=+,51492=+,51483=+,…,512625=+,和是51的数对共25个,和应是2551?。

方法② 1~50是一组连续数,要求这些连续数的和,可以运用连续数求和的基本公式:()

2÷?+=项数末项首项总和。所以1~50这50个整数的和()250501÷?+=。

【解答】 54321+++++…()127525512505015049=?=÷?+=++

课堂巩固练习:

求1~100这100个整数的和。

游戏互动环节

游戏规则:

第一个人首先喊出一个介于1到10之间的数字,接着第2个人再将这个数字加上一个介于1到10之间的数字。依照这种方法,双方轮流将原数累加上一个1到10之间的数字,最先喊到100的人获胜。

例2:

七个连续整数的和是301, 求这七个连续整数各是多少?

【思路分析与讲解】 这是一个典型的连续数问题。已知总数和个数,我们可以求出平均数,平均数437301=÷=,那么这个平均数就是这七个数的中间数了,因为是连续整数,根据中间数43,可以得到前面的三个数分别为40,41,42,后面的三个数分别是46,45,44。

【解答】 七个连续整数的中间数437301=÷=

前面的三个数分别为:42143=- 41142=- 40141=-

后面的三个数分别为:44143=+ 45144=+ 46145=+

答:这七个连续整数分别是40、41、42、43、44、45、46。

【注】 用和除以整数个数,求出中间数。

课堂巩固练习:

五个连续整数的和是455,求这五个连续整数分别是多少?

例3:

四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56,这四个奇数各是多少?

【思路分析与讲解】 已知总数和个数,我们照样可以求出平均数,平均数644256=÷=,但是这个平均数就不是中间数了,因为是四个数,所以这个平均数可以看成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用64分别减1和加1,就是中间的两个数,分别为63、65,则第一个数就是61,最后一个数就是67。

或者可以这样看,连续奇数之间是相差2的,在这四个奇数中,以最小的一个为标准的话,其余的三个奇数就分别比它大2,大4,大6,所以从和256中分别减去2、4、6,即244642256=---,所得的数204应该是最小奇数的4倍,则最小的奇数就出来了:614244=÷,那么后面连续的三个奇数就为63、65、67。

【解答】 方法①: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644256=÷=

中间两个数:63164=- 65164=+

第一个数:61263=-

最后一个数:67265=+

答:这四个连续奇数分别为61、63、65、67。

方法②:最小的奇数:()6142444642256=÷=÷---

后面三个奇数:67

2656526363

261=+=+=+

答:这四个连续奇数分别为61、63、65、67。

课堂巩固练习:

六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28,这六个连续奇数分别是多少?

知识点小结:

1. 如果连续整数的个数是奇数,中间一个整数就是这几个连续整数的平均数。

2. 一列连续奇数,如果以最小的一个为标准,其余几个奇数分别比它大2,4,6,8,…,

用这一列连续奇数的和分别减去2,4,6,8,…,所得的差再除以奇数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最小的这个奇数。

3. 一列连续奇数,如果以最大的一个为标准,其余几个奇数分别比它大2,4,6,8,…,

用这一列连续奇数的和分别加上2,4,6,8,…,所得的和再除以奇数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最大的这个奇数。

家庭作业:

1. 求2~2011这2010个连续整数的和是多少?

2. 实验小学要给五年级的250名同学拍照,要求队伍排五排,并要求后面一排都比前一排

多1人,每排各有多少人?

3. 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比其中最小的数多58,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第二次课

课前导入:(数学小笑话)

1.历史课上,老师问道:“谁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一个学生回答:“武则天是数学家。

过五则添,就是发明四舍五入法的那位大数学家。”

2.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8除以2等于几?随后,他对学生说:“大家好好想想,8分为两半,每一半等于几?”小华:“等于0。”老师:“怎么会呢?”小华:“上下分开。”

小芳:“不对,等于耳朵。”老师:“这又怎么来的?”小芳:“左右分开。”

复习上次课内容:

①已知偶数个连续整数的和,求这偶数个连续整数分别是多少?

用它们的和除以个数,得到的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②已知奇数个连续整数的和,求这奇数个连续整数分别是多少?

用它们的和除以个数,得到的是正中间的一个数。

借用讲家庭作业来复习巩固前面的内容,再来接着讲连续数问题的其它题型。

例1:

从1到n的连续整数n个,这些整数中奇数的和是225,,偶数的和是240, n是多少?

【思路分析与讲解】已知奇数和与偶数和,那么这n个连续整数的和为+.我们不妨用实验法解答,可以大概估计一下n的大小: 225=

465

240

【解答】如果n为20,根据连续整数求和公式,20个连续整数的和为:

()210

?

÷

=

÷

+(不合题意)

?

20

20

2

21

2

20

1=

如果n为30,根据连续整数求和公式,30个连续整数的和为:

()465

?

÷

=

÷

+(符合题意)

?

30

30

1=

31

2

2

30

答: n是30.

课堂巩固练习:

1006个连续奇数的和1012036,其中最大的一个奇数是多少?

游戏互动环节:

准备一张大小为8cm×8cm的硬纸板。如图所示将纸剪成7块,再将各块组合出下列的形状,注意必须七块都要用。

答案:

例2:

=2,1是连续整数,10以内能用连续整数的和表示出来的数有哪几个?请写出3+

,2

1

来.35能不能用几个连续整数的和表示出来?如能,你能写出几种表示形式?请写出来.

【思路分析与讲解】10以内能用连续整数的和表示出来的,我们不妨从小到大按照顺序来写:

【解答】(1)10以内能用连续整数的和表示的有:

3

4

2

+;10

+

+

+

1=

1=

3

+

1=

2

+;6

3

2

2=

+

+;

3

5

3

2=

+;9

4

7

+;

3=

4

4=

+

9

5

(2)35用连续整数的和表示:

=

+

+

+

+

+

+

35+

=。

=

+

+

+

+

4

3

5

6

8

7

2

9

5

18

6

7

8

17

课堂巩固练习:

把30表示成三个连续整数的和,四个连续整数的和。

数学小笑话:

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欢罗!?”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

知识点小结:

1.已知偶数个连续整数的和,求这偶数个连续整数分别是多少?用它们的和除以个数,得到的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2.已知奇数个连续整数的和,求这奇数个连续整数分别是多少?用它们的和除以个数,得到的是正中间的一个数。

家庭作业:

1.将2010表示成若干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2.3984是24个连续偶数的和,其中最大的偶数是多少?

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210,求这三个数。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6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一、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回顾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然,朴实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实不是为了展示平淡无奇,扎实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我们的智慧和思考,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之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种倍数关系。你想了解什么是“倍数”关系吗?那就好好学习今天的数学课吧!(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你能知道哪些有关萝卜的信息? 2、学生汇报: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白萝卜10根 3、这些萝卜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有什么发现? 谁来帮老师将黑板上的红萝卜图片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它与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 4、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可以圈出3个2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 那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的根数之间有没有倍数关系呢?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填一填。 5、谁能根据自己的圈法将黑板上的白萝卜图片也摆一摆? 6、出示例2 出示课本例2情景图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个信息可以解决这样问题。 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呢? 那么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同桌互说) 7、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圈一圈、分一分,还可以用除法。 三、练习巩固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陇县温水镇中心小学王焕成 摘要::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活选取素材。 关键词: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 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

7、奇奇今年8岁,爸爸今年32岁,求今年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奇奇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也就是求(????)是(????)的几倍,列算式是(????????????????)。 8、一个数是7,另一个数是它的6倍,另一个数是(????)。 9、做一套校服用3米布,有27米布,能做(?????)套校服???? 10、一个厂房有两排机器,一排8台,另一排9台,一共有(?????)台机器? 二、选择? 1、8的4倍是多少?(????)??A.12??B.4??C.2??D.32? 2、9是3的(??????)倍。?A.3??B.27?C.6?D.12?

3、7个5是(?????)。?A.12?B.40?C.75?D.35? 4、36里面有几个4?(??????)?A.8???B.32??C.9????D.38 三、计算 8+47﹦????230+41﹦?? ?1000-110﹦?? ??4350+79﹦??? 98-39﹦??? 5×7+168﹦? ?255-2×6﹦?? 723+9÷3﹦???? 500-352﹦??? 8×4÷4?﹦?? ?6×8+154﹦? ??255-2×6﹦? 81÷9﹦?? ?47+88?﹦??? ?9×4-15﹦? ??243-56÷8﹦ 四、列式计算?? (1)7 (2 (3)3 (4)4 (5)8 (6)6 (7)5 1 2 3、 4、 倍? 5 (1) (2)青蛙的只数是小狗的几倍??? (3)动物园里猴子的数量是兔子的两倍,请问动物园总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6、笑笑买了一本8元的书,剩下的钱数是买书用去钱数的6倍,她原来有多少钱? 7、王叔叔养了6只公兔和49只母兔,要使母兔的只数是公兔的7倍。??? (1)如果公兔的只数不变,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只母兔?? (2)如果母兔的只数不变,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只公兔??? 8、小丽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4倍。4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小李的几倍????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5)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很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水平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水平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很多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作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实行重新理解,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很多”——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水平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绝大部分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水平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注重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实行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仅仅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很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协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点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但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

人教版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中心任务:海贝贝冲浪谁最棒中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建构“倍”的概念,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蓝色黄色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创设中提出中心任务 谈话: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大队部的翁老师正在统计海贝贝冲浪谁最棒?大家能帮她一起完成吗?(出示一年级海贝贝冲浪情况) 一(1)一(2)一(3)一(4)一(5)一(6)黄贝贝324 蓝贝贝 名次 1.看一看,你从这张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他们三个班蓝贝贝的数量都是黄贝贝的2倍?猜一猜,他们的蓝贝贝各有几只? 二、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的含义 刚才大家都做了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你最想了解什么知识?(倍)那我们先来认识倍,(板书:倍的认识) 1.自主阅读,建构倍的模型

1.圈一圈:把黄贝贝圈起来,看作一份。把蓝贝贝也像这样圈一圈,有()份。 2.说一说:黄贝贝有3只,蓝贝贝有这样的()个3只,蓝贝贝的数量是黄贝贝的()倍。 反馈 板书:黄贝贝有3只, 蓝贝贝有2个3只,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现在谁能说说,蓝贝贝数量是黄贝贝的2倍什么意思? 2.圈圈说说,形成倍的初步认识。 那刚才大家对一(2)一(3)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在头脑中圈一圈,圈好后自己轻轻说一说。 3.观察比较,掌握倍的本质内涵。 我们看这三个班的海贝贝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4.辨析纠错,充实对倍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集锦

《平均数》教学案例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 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儿主意。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凯旋队”) 师: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 记录。 预备,开始!20秒后,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凯旋队”: 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凯旋队”。“胜利队”服 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凯旋队”的总数 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师:现在胜利者是“凯旋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回顾、反思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找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反思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所以反思在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设计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教学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水果很多,可是只能买2种水果,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水果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种水果。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买哪2种水果。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体会与反思: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篇简短

教学反思 一、角的度量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二、轴对称 本节微课的设计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能够采用技术手段达到图形的变化和演示到位,教学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微课注重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微课制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观看的,所以在设计时采用背景音乐,目的是给观者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一做法还是有必要的。但老师的语言表达上过于严肃,少了一点童趣,如果讲解声音再亲和一点,个性一点效果会更好。 微课设计缺乏大胆创意,要勇于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三、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与合的意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时,我一直认为有序地说出一个数的分与合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有序才能做到不遗漏,况且有序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数学思维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强调有序的操作,引发有序思维。而在教学6和7的分与合是出现了虚线框,要求学生用联想的方式得到 6 7的另外的分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8 9的分与合时已没有了虚线框, 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完整的说出:8 9能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9两句话是本课的重点,有序的掌握“8 9的分与合”是本课的难点。多媒体动画分苹果的设计,突破了这一难点。 根据内容安排,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等原因,我在本课一开始就安排了“开火车”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对猜谜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接着是在把授课的内容讲完之后加了一个“点子数”的练习和一个“抢答题”的游戏,把所学的内容加深巩固了一遍。然而,他们毕竟只是 小孩子,到下半节课的时候,注意力就不那么集中了,如何让学生“跟着老师走”?

三年级数学上册 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1及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描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熟悉的各种动物、植物、图形的情境,通过看一看、圈一圈、摆一摆、辨一辨、做游戏等活动,能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准确说出“几份”就是“几倍”,能正确描述具体情境中倍的含义。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 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学习难点】 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发现图中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以评价目标1。 2.创设“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与“几个几”建立起联系。感知倍的含义,通过设计动画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以评价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评价目标1) 师:在拍手的过程中也有学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吧。 游戏一:教师拍2下,学生拍2个2下。 游戏二:教师拍3下,学生拍2个3下。 游戏三:教师拍4下,学生拍3个4下。 游戏要求: (1)注意停顿。如“游戏一”中,学生拍3个2下时,每拍2下要停顿一会。 (2)注意思考拍的次数。如“游戏一”中,教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是几下。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伴随着大家的掌声,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意义 (1)看一看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小兔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找找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贴教具: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小学数学教师招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 思考题: (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 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从当堂的教学效果看,前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做;而后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操作积极投入。同样是采用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实际操作,为何效果迥异?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要素,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真正找到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半径和直径关系”通过自学已经明了。而教师A无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为学生未知,引导学生操作;面对已知结果的操作探索,学生索然无味,激不起操作的热情。教师B 则充分正视学生的现实,调整教学思路,把对未知的探索变为对已知的思辨。 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2、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4篇) 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李斯同学答25题,对22题;张良同学答20题,对18题;刘清同学答50题,对46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刘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张良,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羊毛 70%”,“橙汁含量〉10%”等等,让他们说出含义之后再问学生,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九) 我上了一节“扇形统计图”,课后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举 1、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如:“我们一般用圆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 如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败笔之处 1、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特别是第七张幻灯片中计算扇形B表示的人数和C表示公顷数时讲的不透彻。 2、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点拖堂。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

小学数学经典教学案例集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临川三小黄平平 两个月来的劳累国培,两个月来的埋头苦记,使我重新拾起教师职业的记忆,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此“传导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一直被历代教师所接受和遵循,并培养出了一代代出类拔萃的优秀的中华儿女,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也一直深入在我们当今的广大教师心中。可是时代在前进,教育需要发展,特别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新形势下,这种教育思想就逐渐显露出了它的狭隘性,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通过这次在南昌市的国培,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下面我就“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思想的狭隘性及改进对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难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制约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传导授业解惑”是一种权威式教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间定位于长幼关系,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过分强调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教师头上似乎有顶“圣者光环”,对学生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式,学生慑于教师的威严,不敢与教师亲近,更不会与教师沟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活泼不足严肃有余,使得学生精神压抑、思维迟缓,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放下架子,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不在意自己的教师

地位,也不以展示自己的渊博学识为荣,敢做陪衬,敢为人梯。平时教师要多深入学生生活,多了解学生的需求,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全方位关怀学生。课堂中教师要实施民主化教学,要想方设法创设宽松、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心理放松、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教师还应有长者风范,对学生宽宏大度,充分理解,特别对后进生和性情怪癖的学生更应如此。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心灵相通,心理相容,彼此信任,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智能得不到有效地开发。“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思想,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教育权、控制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自始至终主宰着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种教学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智能也得不到有效地开发。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获得发展的内因和决定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现代教育共同追求的一种理念,也是教育成功的法宝,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乐做配角,彻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学生推向获取知识的前台。其实,课堂内教师好象是一名导演,应起到指导、启发、诱导等作用,而学生则象演员,是“表演”的主体,教师应设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表演”。

小学数学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课后反思 【篇一:2015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创境—模拟—感悟 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模似购物活动,使学生能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根据这一理念,教学设计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发挥合作交流,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创设情境 今天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生日,咱们去超市逛逛,选一份精美的礼品送给她做生日礼物好吗?出示例8的挂图,观察: 1、观察 (1)柜台都有哪些商品呢? (2)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呢? (3)看过这些玩是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回答: (1)足球15元,花皮球16元,飞机40元,机器45元,小熊20元,乒乓球拍8元。 (2)机器人最贵,花皮球最便宜。 (3)足球比花皮球贵,花皮球比足球便宜。 (4)机器人比飞机多5元钱?? 3、现在教师这儿有50元钱,买一架玩具飞机做生日礼物。 (1)应找回多少钱? (2)怎样列式与计算?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算法,后汇报: 生(1):应找回10元,因为50元—40元=10元 生(2):应找回10元,因为40元+10元=50元 生(3):应找回10元,因为50元=10元+40元 4、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帮助老师解决了困难!老师想再把这多余的10元钱买些礼品,送给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试试看,能

买些什么物品,请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分角色扮演购物,实际操作。 生1:还可以一个8元钱的乒乓球拍。生2:因为10-8=2,所以找你2元钱。 生3:可以买个6元钱的花皮球。生4:因为10比6多4,所以应找你4元钱, 生5:我可以买个足球。生6:你不够钱买还差5元钱。反思: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教学有用,而走出课堂,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那么,如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人民币简单计算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去商场购物的机会也很少,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情境的创设,如:为学生选送生日礼物——玩具飞机,剩下的钱还可以买些什么物品。在购物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帮助解决,这样就把数学与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并利用学具进入具体角色扮演购物,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确确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受,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篇三:2015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 案及教学反思】 2015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 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 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大家发现教室里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对老师们的到来拍手表示欢迎。刚才大家拍手拍得很热烈,接下去的拍手,可有要求了哦。请看大屏幕:(出示3个2下)谁想试试?要求让大家很快听出是3个2下。 谁还想来试试?你觉得他拍得好不好?为什么? 那谁会拍4个3下? 2个6下呢?那么多小朋友都会,那我们一起来。老师没听清,这可怎么办呢?(嘴巴里念一个“空”字) 大家的表现可真棒!听到这节奏明快的拍手声,瞧,小兔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P50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看一看 看一看,这幅图中有什么?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多少?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好,谁来说一说?谁有补充? 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胡萝卜几根?(贴)红萝卜呢?白萝卜有……?(贴)(2)说一说 我们一起来看黑板?红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差4根:这句话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那么红萝卜呢?有这样的……?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倍,一起读一读课题:倍的认识。 为什么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谁来说一说?(板书:2根,3个2根)谁能再来说一说?你会说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来,咱们一起来说一说。胡萝卜有……嗯,说得很有道理!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是呀,我们圈一圈,不就是为了发现6里面有几个2吗? 刚才我们数出了白萝卜有几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呢?(板书:是的()倍) 为什么?因为……听明白了吗?谁还想说一说?如果再来两根白萝卜呢?那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再来两根呢? 看到这么多的萝卜,一群兔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你发现了什么?(6只白兔,3只黑兔,的只数是的()倍呢?)为什么?因为……把谁看作了一份? (3)做一做 小朋友们都学得特别认真,现在我们就来练一练,请你把课本翻到第50页,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开始。你是怎么填的,谁愿上来介绍一下? 来看第二题。谁看懂了第二题的意思?第一行摆几根?第二行有什么要求?请你直接把小棒画在句子下方并完成填空,开始。 谁愿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画的?他画得对不对,我们来检验一下(圈)。几个5根?你也是这样的请举手。 (4)摆一摆 好,请大家合上课本课本,轻轻地拿出小棒,我们要来摆一摆,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摆得最认真。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展台上来摆。 其它同学请你在桌上摆一摆。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摆得和她一样的请举手。

最新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打细算》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打细算》优秀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精打细算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基于上述原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点: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时用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习活动,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考交流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迁移的学习方法。 迁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模式之一,本课的开始,设计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一致的整数除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明确数量关系,使学生轻松地由整数除法过渡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减轻了学习难度,便于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喝牛奶吗?价钱怎么样?我这里有一个关于牛奶价钱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家商店同一种牛奶的报价图片) 2.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师:从图上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如果你去买牛奶,你会去哪家买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比较单价,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 4.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确定哪家的牛奶便宜。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探究新知 1.提问:要想知道哪家牛奶便宜,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1.5÷5,12.6÷6)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00字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00字 下面是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期又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