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集、并集·典型例题

交集、并集·典型例题

交集、并集·典型例题

能力素质

例1 已知M ={y|y =x 2+1,x ∈R},N ={y|y =-x 2+1,x ∈R}则M ∩N 是

[ ]

A .{0,1}

B .{(0,1)}

C .{1}

D .以上均不对

分析 先考虑相关函数的值域. 解 ∵M ={y|y ≥1},N ={y|y ≤1}, ∴在数轴上易得M ∩N ={1}.选C .

例已知集合=++=,如果∩=,则实数的2 A {x|x x 10}A R m 2m ?

取值范围是 [ ]

A .m <4

B .m >4

C .0<m <4

D .0

≤m <4

分析∵∩=,∴=.所以++=无实数根,由

A R A x x 12

??M 0

m 0(m)402

≥,

Δ=-<,????

? 可得0≤m <4. 答 选D .

例3 设集合A ={x|-5≤x <1},B ={x|x ≤2},则A ∪B = [ ]

A .{x|-5≤x <1}

B .{x|-5≤x ≤

2}

C .{x|x <1}

D .{x|x ≤2}

分析 画数轴表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角》典型例题

《角》典型例题 例1 指出下面角的表示方法是否正确,错误的改正过来。 (1)如图①中的角可以表示为ABC ∠; (2)如图②中的BAC ∠可以表示为A ∠。 例2 如图,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的三个角,并指出哪个角是钝角。 例3 计算:(1)0.12°=( )′ (2)24′36″=( )° 例4 如图,在海岸上有A 、B 两个观测站,B 观测站与A 观测站的距离是2.5km ,某天,A 观测站观测到有一条船在南偏东50°方向,在同一时刻,B 观测站观测到该船在南偏东74°方向. (1)请根据以上情况画出船的位置. (2)计算船到B 观测站的距离(画图时用1cm 表示1km ) 例5 如图: (1)以B 为顶点的角有几个:把它们表示出来; (2)指出以射线BA 为边的角; (3)以D 为顶点,DC 为一边的角有几个?分别表示出来。

例6 填空题 (1);______638128?='''? (2)=''0451 '''?; (3)=?26.78 '''?; (4)?120=________平角=_______周角。 例7 求时钟表面3点2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

参考答案 例1 分析 (1)中角顶点的字母没有写在中间,(2)中用A ∠表示,就很难分清是表示三个角中的哪个角。 解 (1)错,应表示为BAC ∠;(2)错,它能用BAC ∠或α∠表示。 说明:(1)表示角时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2)用顶点一个字母去表示角时,必须分清楚表示的是哪个角。 例2 分析 度量时应注意把量角器中角的顶点和所要度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把量角器的“0”点落在被量角的一边上,使被量角的另一边和量角器都在被量角这一边的同侧,这时被量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解 经度量?=∠140A 是钝角;?=∠?=∠15,25C B 。 说明:学生所用的一般量角器只精确到度,有时要根据观察来确定角的近似值。 例3 分析 因为,度、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所以(1)只需把0.12°乘以60就得到分;(2)则需先将秒变成分,再将分变成度,需要两次除以60。 解 (1)0.12°=(7.2)′ (2)24′36″=(0.41)° 说明:不要出现下面类似的错误:0.12°=1.2′。 例4 分析 (1)根据有关概念,准确地画出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以从表示A 观测站的点向正下方的射线为角的始边,画出A 观测站观测船的视线,类似地画出B 观测站观测船的视线. 所画两条射线的交点就是船的位置. (2)设船的位置为点C ,量出线段BC 的长是多少厘米,那么船C 到观测站的距离就是多少km . 解 (1) C 点即船的位置. (2)3=BC cm ,所以船到B 观测站的距离约为3km .

交集、并集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1.3 交集并集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集、并集的含义. 2.能进行交集并集的运算. 重点难点:交集、并集的运算. 授课内容: 一、知识要点 1.集合的并、交运算 并集:A ∪B ={x | x ∈A 或x ∈B}. 交集:A ∩B = . 2.交并集的性质 并集的性质: A ∪?=A ;A ∪A =A ;A ∪ B =B ∪A ;A ∪B =A ?B ?A . 交集的性质: A ∩?=?;A ∩A =A ;A ∩ B =B ∩A ;A ∩B =A ?A ?B . 二、典型例题 1.设全集{1,2,3,4,5},{1,3,5},{2,4,5}U A B ===,则() ()U U C A C B = . 2.设集合{|5,},{|1,}A x x x N B x x x N =≤∈=>∈,那么A B = . 3.若集合22{|21,},{|21,}P y y x x x N Q y y x x x N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1);(2){0};(3){1};(4)P Q P Q P Q P Q N =?==-=. 4.知集合A ={x |-5

四年级角的度量典型练习题

《角的度量》 四年级备课组 【知识分析】 四年级角的度量典型练习题 【例题解读】 【例1】小军在使用量角器测量角1时,用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1的一条边重合,然后顺着零刻度线向上看,角1的另一边对着75度这条刻度线,小芳在测量角2时,用量角器10刻度线与角2重合,然后顺着10刻度线向上看,角2的另一条边对准80度这条刻度线,两人读数都正确,你能判断角1和角2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思路简析】可以知道角1一边与零刻度线对齐,另一边指向75度这条刻度线,所以角1=75-0=75〔度〕。角2的一边与10度这条线对齐,另一边指向80度这条刻度线,角2的度数=80-10=70〔度〕。因此角1大,比角2大5度。 1=75-0=75〔度〕 80-10=70 角1>角2 【例2】右图中,∠3=30度,∠1=∠2,求∠2的度数。 【思路简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2和∠3三个角的和是360度,已知∠3=30度,可以计算∠1和∠2的度数之和为360-30=330度,又因为∠1=∠2,所以∠2=330÷2=165度。 ∠3=30 360-30=330度 ∠2=330÷2=165 【经典题型练习】

1、图中∠1=∠2=∠3=∠4=∠5 求∠1的度数。 2、图中∠2与∠3的和为125度,求∠1的度数。 3、图中∠1+∠2+∠3=180度, 求∠4+∠5+∠6= 的度数。 《角的度量专项训练》 一、回答下列问题。 1、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

2、过两点能画多少条射线? 3、纸上有三个点,最多可以画多少条直线?最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 二、计算题。 1、如图,∠2的度数是∠的5倍, 求∠2的度数。 2、如图,∠1+∠3=∠2,求∠1+∠3的度数。 3、如图,∠2-∠1=28度,求∠1和∠2各多少度? 4、三个正方形的位置如图所示,求∠1的度数。

交集并集说课稿

各位评委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第3 节第一课时《交集、并集》,现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交集与并集的求法。 2、地位和作用:本节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集合之间的两种运算——交和并。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在后续的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来描述相应的数学内容。有了集合的语言,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所以,集合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数轴和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德育目标: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求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类比发现法。通过让学生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 (2)图示法。利用Venn图和数轴让学生理解集合的交与并。

四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度量典型例题人教版

角的度量典型例题 例1.如下图,线段AB上又有5个点,求图中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 分析1:先数以A为在端.文的线段有几条?再数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依次类推,就 能数出图中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 在数线段的时候,要注意线段AC和CA实际上表示同一条线段. 解法1:以A为左瑞点的线段有6条 (AC、AD、AE、AF、AG和AB) 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5条 (CD、CE、CF、CG和CB) 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4条 (DE、DF、DG和DB) 以E为左端点的线段有3条 (EF、EG和 EB) 以E为左端点的线段有2条(FG和FB) 以G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GB) 所以,线段的总和是:6+5+4+3+2+1=21(条) 答:图中一共有21条不同的线段. 分析2:线段AB的两个端.或是A和B,AB上又有5个点,所以图中一共有7(2+5=7)个点,这7个点把线段AB分成了 6(7-1=6)段,根据数线段的规律,可得围中线段的总和等于线段上 点的个数(包括两个端点)乘以点的个数减去1的差,所得的积除以2。

解法2: 7×(7-1)÷3 =42÷2 =21(条) 例2.量出下面的角 要点:量角的时候,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全解:经过度量∠3=50° 小结:量角的时候,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做到两重合、一看. 例3.下面两个图中的∠1与∠2是不是相等?说明理由. 分析与答案: 左图:因为∠1+∠3=90°,所以∠1=90°-∠3; 又因为∠2+∠3=90°,所以∠2=90°-∠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练习题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练习题 1.1.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 A?{1,3,5},B?{2,4,6},C??1,2,3,4,5,6?; 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 用Venn图分别表示上面各组中的3组集合。 思考:上述每组集合中,A,B,C之间均有怎样的关系? 1、交集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 作集合A、B的交集。记作:A∩B 读作:“A交B” 。 即:A∩B={x|x∈A,且x∈B} 用Venn图表示: 常见的3种交集的情况: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 集合没有交集 讨论:A∩B与A、B、B∩A的关系? A∩A=A∩?=A∩BB∩A A∩B=A ? A∩B=B?: 1、A={3,5,6,8},B={4,5,7,8},则A∩B=; 2、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 3、A={x|x>3},B={x|x 2、并集定义:一般地,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 的并集,记作A∪B,读作:“A 并B” 即A∪B={x|x∈A或x∈B}。 用Venn图表示: 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者”这两个条件。 讨论:A∪B与集合A、B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A∪A=, A∪Ф=, A∪B∪A A∪B=A? , A∪B=B?: 1、A={3,5,6,8},B={4,5,7,8},则A∪B= 2、设A ={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则A∪B=; 3、A={x|x>3},B={x|x 3、一些特殊结论 ⑴若A?B,则A∩B=A;⑵若B?A,则A∪B=A; ⑶若A,B两集合中,B=?,,则A∩?=?, A∪?=A。 1 求A∪B。 2、设A={x|x>-2},B={x|x 3、已知集合A={y|y=x2-2x-3,x∈R},B={y|y=-x2+2x+13,x∈R}。求A∩B、A∪B 4、已知{3,4,m2-3m-1}∩{2m,-3}={-3},则m =。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及典型例题--三角函数

第四讲 复习三角函数 一、 本讲进度 《三角函数》复习 二、 本讲主要内容 1、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象限角、弧度制等概念; 2、三角公式,包括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差倍半公式等; 3、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三、 学习指导 1、角的概念的推广。从运动的角度,在旋转方向及旋转圈数上引进负角及大于3600 的角。这样一来,在直角坐标系中,当角的终边确定时,其大小不一定(通常把角的始边放在x 轴正半轴上,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下同)。为了把握这些角之间的联系,引进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凡是与终边α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k ·3600+α的形式,特例,终边在x 轴上的角集合{α|α=k ·1800,k ∈Z},终边在y 轴上的角集合{α|α=k ·1800+900,k ∈Z},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α|α=k ·900,k ∈Z}。 在已知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求角的大小时,通常先确定角的终边位置,然后再确定大小。 弧度制是角的度量的重要表示法,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制。在弧度制下,扇形弧长公式 =|α|R ,扇形面积公式||R 21R 21S 2 α= = ,其中α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 2、利用直角坐标系,可以把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数。三角函数定义是本章重点,从它可以推出一些三角公式。重视用数学定义解题。 设P(x ,y)是角α终边上任一点(与原点不重合),记22y x |OP |r +==,则r y sin = α,r x cos = α, x y tan = α,y x cot = α。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以得到(1)诱导公式:即α +πt 2k 与α之间函数值关系(k ∈Z ),其规律是“奇 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平方关系,倒数关系,商数关系。 3、三角变换公式包括和、差、倍、半公式,诱导公式是和差公式的特例,对公式要熟练地正用、逆用、变用。如倍角公式:cos2α=2cos 2α-1=1-2sin 2α,变形后得2 2cos 1sin ,2 2cos 1cos 2 2α -= αα -=α, 可以作为降幂公式使用。 三角变换公式除用来化简三角函数式外,还为研究三角函数图象及性质做准备。 4、三角函数的性质除了一般函数通性外,还出现了前面几种函数所没有的周期性。周期性的定义:设T 为非零常数,若对f(x)定义域中的每一个x ,均有f(x+T)=f(x),则称T 为f(x)的周期。当T 为f(x)周期时,kT (k ∈Z ,k ≠0)也为f(x)周期。 三角函数图象是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函数图象称为几何作图法,熟练掌握平移、伸缩、振幅等变换法则。 5、本章思想方法

交集、并集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1.3交集并集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集、并集的含义. 2.能进行交集并集的运算. 重点难点:交集、并集的运算. 授课容: 一、知识要点 1.集合的并、交运算 并集:xGA或xGB}. 交集:AC\B= ___________________ . 2.交并集的性质 并集的性质: AU0=A; AUA=A; AUB=SUA; AUB=A^>BQA. 交集的性质: 月「10=0:AOA=A; AnB=BC\Ai AC\B=A^>AQB. 二、典型例题 1.设全集U = {1,2,3,4,5},A = {1,3,5},B = {2,4,5},则(qA)0((^3) = _________________ . 2.设集合A = {xlx<5,xe A^),B = {xLv>l,xeN},那么AC\B = 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集合P = {yly=r+2A-l,x€/V).e = {yly=-r+2x-l,xe^V),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 (i)pn e=0;(2)p n e={o);(3)p n e=(-1);(4)p n e=^.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集合A={.vl-5

求角的度量度分秒的计算及习题

七年级数学求角的度量度分秒的计算及习题 第三节角(二)角的度量与画法 一.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与画法 【知识点讲解】 1. 角的度量:按对线、对中、度数的步骤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 角的度数计算:角的单位是度分秒,都是60进制,可以比照时间中的时分秒理解,分别用“°”、“ ’”、“ ””来表示。 3 . 余角、补角的概念与性质: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度(或直角)时,叫做两个角互余; 4.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度(或平角)时,叫做两个角互补。 (补角同理)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补角同理) 5. 能利用三角板画出15°、30°、45°、60°、75°、90°等11种特殊角 6. 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角的和、差的画法。 【技能要求】 1. 掌握度、分、秒的计算。 2. 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懂得学过的几何语句,能由这些语句准确、整洁地画出图形。认识学过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典型例题】 例1. 将33.72°用度、分、秒表示。 解: 33.72°=33°+(0.72×60′)=33°+43.2′=33°+43′+(0.2′×60″)=33°43′12″ 例2. 用度表示152°13′30″。 解:152°13′30″=152°+(13 )′=152°+13.5′=152°+( )°=152.225° 例3. 判断下列计算的对错,对的画“√”,错的说明错在哪里,并改正。 (1)31°56′÷3=10°52′ (2)138°29′+44°49′=183°18′ (3) 13.5°×3=39.50 (4) 21.36°-18°30′=3.14°. 解: (1)错,因为用1°=100′计算的。 应改为:31°56′÷3=(30°+114′+120″) ÷3=10°38′40″ (2)(√)。 (3)错,本题是十进制小数,要按一般乘法规则进位,应改为13.5°×3=40.5°。 (4)错,因为被减数与减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减。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经典例题(四年级)专题考试卷.doc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经典例题(四年级)专题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题文】在50505这个数中,个位上的“5”表示5个( ),百位上的“5”表示( )个( ),万位上的“5”表示( )个( )。 【答案】一,5,百,5,万 【解析】不同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不同,本题要明白每个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就是(几)个(计数单位)。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万位上的“5”表示(5)个(万)。 【题文】由1个亿、4个十万、5个一组成的数是( )。 【答案】100400005 【解析l 反思:本题要注意使用虚线分级,记住每级末尾添上级的单位“万”或“亿”。 【题文】五十五万二千三百写作( )。 【答案】552300 【解析】从高位写起,那个数位上没有数就写0,写作552300。 考点:亿以内数的写法。 反思:本题注意分级进行检查(55┊2300),看一看每个数位上是否有数字了。 【题文】100000○99999 983006○993006 【答案】>,< 【解析】解析:数位多的数就大,100000是6位数,99999是5位数,100000>99999,983006和 993006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较,直到比较到不相同就可以了,983006<993006。 考点:数的大小的比较。 反思:本题比较相同位数时,我们可以采用“找不同的办法”进行比较。 【题文】1660000=( )万 1400000000=( )亿 【答案】166,14 【解析】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去掉数末尾的4个0再加上“万”字,1660000=(166)万,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数末尾的4个0再加上“亿”字,1400000000=(14)亿。 考点:数的改写。 反思:本题要留意括号后面是否有“万”或“亿”字,没有的一定要加上。 【题文】18000≈( )万。 【答案】2 【解析】这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万”位,就看千位上的数字8,8>5,向万位进1,18000≈(2)

交集、并集知识点总结及练习复习进程

交集、并集知识点总 结及练习

1.3 交集并集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集、并集的含义. 2.能进行交集并集的运算. 重点难点:交集、并集的运算. 授课内容: 一、知识要点 1.集合的并、交运算 并集:A ∪B ={x | x ∈A 或x ∈B}. 交集:A ∩B = . 2.交并集的性质 并集的性质: A ∪?=A ;A ∪A =A ;A ∪ B =B ∪A ;A ∪B =A ?B ?A . 交集的性质: A ∩?=?;A ∩A =A ;A ∩ B =B ∩A ;A ∩B =A ?A ?B . 二、典型例题 1.设全集{1,2,3,4,5},{1,3,5},{2,4,5}U A B ===,则()()U U C A C B = . 2.设集合{|5,},{|1,}A x x x N B x x x N =≤∈=>∈,那么A B = . 3.若集合22{|21,},{|21,}P y y x x x N Q y y x x x N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1);(2){0};(3){1};(4)P Q P Q P Q P Q N =?==-=. 4.知集合A ={x |-5

5.设全集U ={1,2,3,4},A 与B 是U 的子集,若A ∩B ={1,3 },则称(A ,B )为一个“理想配集”.(若A =B ,规定(A ,B )=(B , A );若A ≠B ,规定(A ,B )与(B , A )是两个不同的“理想配集”).那么符合此条件的“理想配集”的个数是 . 6.记{}{ },361T ,的三角形,至少有一内角为至少有一边为等腰三角形。==P 则T P 的元素有 个. 7.若(){}(){}2,|,,,|,,A A x y y x x R B x y y x x R B ==∈==∈则= . 8.已知集合{}{},11|,52|+≤≤-=≤≤-=k x k x Q x x P 求使?=Q P 的实数k 的取值范围. 9.已知集合{},413,12,4,1,3,222???? ??-+-+=+=a a a B a A 且{}2=B A ,求实数a 的值. 10.设U ={小于10的正整数},已知A ∩B ={2},()()U U C A C B ={1,9},(){4,6,8}U C A B =,求A ,B .

小学阶段“对顶角相等”的教学思考——以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相关习题为例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1·2数学JIAOXUEYUEKANXIAOXUEBAN 课堂新 探 小学阶段“对顶角相等”的教学思考 ——以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相关习题为例 □冯继乾 “对顶角相等”本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拿出来放在这里讨论,可能相当一部分老师会很诧异,觉得小学阶段不可能有。我们不妨来对小学数学人教实验版(2001)教材和人教2011 版教材的这一单元做一对比。(人教实验版 )(人教2011版)通过对比,教师可以发现两种教材都有这种题型,而且修订完善后的人教2011版教材在已有的基础上延伸地保留了它,可见这种题型在新课程中所占的地位。那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讲解呢?一、强化概念,形成几何直观认知“角的度量”充分体现了几何直观核心思想。以1度角的定义入手,得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又通过动手操作画角达到直观认识。如上图,人教实验版在角的分类之后又相应地设置了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角的问题,而人教 2011版则放在巩固练习题里,除了设置的顺序不同之外,两者问题的内容也有很大不同。人教实验版 先让量出一个角,然后再尝试说出其他三个角的度 数,然而人教2011版,先让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观 察发现了什么,充分利用了动作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等多元表征理论,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培养学生细微的观察力和对新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出结论笔者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要求每个学生任意画出两条相交直线,然后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继续抛出同样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概括出结论:四个角中有两组角度数分别相等。语言叙述严谨,可见适当的深入练习,科学的合作学习设计,不仅会使学生体会到 成功的愉悦感,也会使教师收获教学的惊喜效果。 三、由静变动,迁移新知巧拓展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继续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学具小棒、铅笔等来进 行动手操作,笔者继续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边操作两根小棒慢慢地旋 转,边说:我发现,不管什么时候相对的角始终相等。 相对的角始终相等,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的朴素理论,让笔者和全班学生都很兴奋。笔者又借助几何画板软件,让两条相交的直线动起来,通过客观的数据证明,使学生由直观感知到抽象认知,并丰 富了角的单位除了度,还有分和秒。 最后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相对的角为对顶角,那它们相等即为“对顶角相等”。 1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你能发现什么?总之,“对顶角相等”这类练习题是小学与中学平面几何的有效衔接,也是有关几何解决问题的一种典型方法。本单元还增加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的这种练习题,如上图所示,所以可以称得上是对 中学知识的一种预设,一种铺垫。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铁路小学453000) 81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同步练习第四章第三节角(二)角的度量与画法

2011-2012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同步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角(二)角的度量与画法 一.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与画法 【知识点讲解】 1. 角的度量:按对线、对中、度数的步骤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 角的度数计算:角的单位是度分秒,都是60进制,可以比照时间中的时分秒理解,分别用“°”、“ ’”、“ ””来表示。 3. 余角、补角的概念与性质: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度(或直角)时,叫做两个角互余; 4.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度(或平角)时,叫做两个角互补。 的余角也是的余角,是互余 与1221219021∠∠∠∠∠∠∴?=∠+∠Θ (补角同理)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90319021Θ 3 219031902∠=∠∴∠-?=∠∠-?=∠∴ (补角同理)

42390419023190439021∠=∠∴∠-?=∠∠-?=∠∴∠=∠?=∠+∠?=∠+∠ΘΘ又 5. 能利用三角板画出15°、30°、45°、60°、75°、90°等11种特殊角 6. 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角的和、差的画法。 【技能要求】 1. 掌握度、分、秒的计算。 2. 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懂得学过的几何语句,能由这些语句准确、整洁地画出图形。认识学过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典型例题】 例1. 将33.72°用度、分、秒表示。 解: 33.72°=33°+(0.72×60′)=33°+43.2′=33°+43′+(0.2′×60″)=33°43′12″ 例2. 用度表示152°13′30″。 解:152°13′30″=152°+(136030)′=152°+13.5′=152°+(605 .13)°=152.225° 例3. 判断下列计算的对错,对的画“√”,错的说明错在哪里,并改正。 (1)31°56′÷3=10°52′ (2)138°29′+44°49′=183°18′ (3) 13.5°×3=39.50

交集、并集_教案

交集、并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求解方法和应用所学的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 图理解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求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用Venn 图分别表示下列各组中的三个集合: (1){1,1,2,3}A =-,{2,1,1}B =--,{1,1}C =-; (2){|3}A x x =≤,{|0}B x x =>,{|03}C x x =<≤; (3){|}A x x =为高一(1)班语文测验优秀者,{|}B x x =为高一(1)班英语测验优秀者, {|}C x x =为高一(1)班语文,英语两门测验都优秀者 上述每组集合中,A,B,C 之间都具有怎样的关系? 二、概念提出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 x x A x B =∈∈ 且A B 可用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如: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 可知:集合C 中的元素是由集合A 或集合B 中的元素构成的.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 x x A x B =∈∈ 或.A B 可用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U A B U

交集、并集-基础练习

交集、并集-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I={x ∈N|x ≤7},集合A={3,5,7},集合B={2,3,4,5},则 [ ] A .C I A={1,2,4,6} B .( C I A)∩(C I B)={1,2,3,4,6} C A C B =I .∩? D .B ∩C I A={2,4} 2.两个非空集合A 、B 满足A ∩B=A 且A ∪B=A ,那么A 、B 的关系是 [ ] A A B B B A ..≠?? C .A=B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若4∩B={a ,b},A ∪B={a ,b ,c ,d},则符合条件的不同的集合A 、B 有 [ ] A .16对 B . 8对 C . 4对 D . 3对 4.已知集合A ∪B={a ,b ,c ,d},A={a ,b}则集合B 的子集最多可能有 [ ] A .8个 B .16个 C .4个 D .2个 5.已知集合A 为全集I 的任一子集,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C A I B (A C A)C (A C A)I D C A I I I I ..∩.∪.≠≠≠?????? (二)填空题 1I A I B I A B .已知是全集,,,,则≠≠≠??? (1)A ∩C I A=________ (2)A ∪C I A=________

(3)A ∩C I B=________ (4)B ∪C I A=________ (5)C I I=________ (6)C = I ? (7)C I (C I (A ∩B))=________ (8)A ∩I=________ (9)B ∪I=________ 2.集合A={有外接圆的平行四边形},B={有内切圆的平行四边形},则A ∩B=________. 3.设集合A={(x ,y)|a 1x +b 1y +c 1=0},B={(x ,y)|a 2x +b 2y + c =0}a x b y c =0 a x b y c =021112 22,则方程组++++的解集是 ;方程+???(a x 1 b 1y + c 1)(a 2x +b 2y +c 2)=0的解集是________. 4.集合A={x|x <-2,或x >2},B={x|x <1,或x >4},则A ∩B=________; A ∪B=________. 5A ={1a}B ={1|a|}A B =.已知集合-,,集合,,若∩,则:?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A={(x ,y)|ax -y 2+b=0},B={(x ,y)|x 2-ay -b=0},已知 A B {(12)}a b ∩,,求、.? 2.已知 A={x|a ≤x ≤a +3},B={x|x <-1或x >5}, (1)A B =a 若∩,求的取值范围.? (2)若A ∪B=B ,求 a 的取值范围. 3.设方程2x 2+x +p=0的解集为A ,方程2x 2+qx +2=0的解 集为,∩,求∪.B A B =12A B ???? ?? 4.以实数为元素的两个集合A={2,4,a 3-2a 2-a +7},B={-4,a +3,

《角》典型例题

《角的度量》典型例题 例1 如图,你知道以A为顶点的角有哪些吗?除了以A为顶点的角外,图中还有哪些角?你会将它们表示出来吗? 例2(1)下图中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是___________. (2)以A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______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例3(1)把25.72°分别用度、分、秒表示. (2)把45°12′30″化成度. 例4计算: (1)53°39′+36°40′;(2)92°3′-48°34′; (3)53°25′28″×5;(4)15°20′÷6. 例5当时钟表面3时25分时,你知道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例1解:以A为顶点的角有 ∠ 、 ∠ 、 、,其他的角有 ∠ 、 ∠、 DAE DAC ∠ BAC BAE BAD∠ EAC α∠ β 、2 、 1 C B. 、 ∠ ∠ 、 ∠ ∠ ∠、 说明:(1)在数以A为顶点的角的个数时,先选定一边为始边(如AB),确定以始边为一边的角的个数,再依次把后面的边看作起始边,数出角的个数,相加即可得角的总数.本题中以AB为始边的角有3个(如图1),以AD为始边的角有两个(如图2),以AE为始边的角有1个(如图3),在数角时注意要向同一个方向数,以免重复,这与线段的数法类似;(2)目前我们所说的角一般都是指小于平角的角.所以以D为顶点的平角和以E为顶点的平角不包括在内.(3)角的表示方法共有四种,可根据需求灵活选定;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此时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应写在中间(如∠BAD);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适用于以某一点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如∠B或∠C);③用希腊字母α、 γ β 、等表示角,此时要在所表示的角的顶点处加上连接两边的弧线,以明确所表示的是图中的哪个角(如∠α或∠β);④用数字表示角(如∠1或∠2). 图1 图2 图3 例2 分析:第(1)题中,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这个角必须是独立的一个角,所以只能是C ∠、;第(2)题中,以A为顶点的角,必须含A,而且A B∠ 为公共端点,这样的角有6个,以AC为一边的角:CAB ∠、 、, ∠ CAE∠ CAD 以AE为边且不重复的角:EAB ∠. ∠、,以AD为边且不重复的角:DAB EAD∠ 答案:(1)C ∠、; B∠ (2)6个DAB ∠、 ∠ 、 、. ∠ 、 、 CAE∠ EAD EAB ∠ CAB CAD ∠ 说明:要正确写出答案,首先要弄清角的定义是什么,其次是熟悉表示角的

交集并集基础练习

交集、并集·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I={x ∈N|x ≤7},集合A={3,5,7},集合B={2,3,4,5},则 [ ] A .C I A={1,2,4,6} B .( C I A)∩(C I B)={1,2,3,4,6} C A C B =I .∩? D .B ∩C I A={2,4} 2.两个非空集合A 、B 满足A ∩B=A 且A ∪B=A ,那么A 、B 的关系是 [ ] A A B B B A ..≠?? C .A=B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若4∩B={a ,b},A ∪B={a ,b ,c ,d},则符合条件的不同的集合A 、B 有 [ ] A .16对 B . 8对 C . 4对 D . 3对 4.已知集合A ∪B={a ,b ,c ,d},A={a ,b}则集合B 的子集最多可能有 [ ] A .8个 B .16个 C .4个 D .2个 5.已知集合A 为全集I 的任一子集,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C A I B (A C A)C (A C A)I D C A I I I I ..∩.∪.≠≠≠?????? (二)填空题 1I A I B I A B .已知是全集,,,,则≠≠≠??? (1)A ∩C I A=________ (2)A ∪C I A=________

(3)A ∩C I B=________ (4)B ∪C I A=________ (5)C I I=________ (6)C = I ? (7)C I (C I (A ∩B))=________ (8)A ∩I=________ (9)B ∪I=________ 2.集合A={有外接圆的平行四边形},B={有内切圆的平行四边形},则A ∩B=________. 3.设集合A={(x ,y)|a 1x +b 1y +c 1=0},B={(x ,y)|a 2x +b 2y + c =0}a x b y c =0 a x b y c =021112 22,则方程组++++的解集是 ;方程+???(a x 1 b 1y + c 1)(a 2x +b 2y +c 2)=0的解集是________. 4.集合A={x|x <-2,或x >2},B={x|x <1,或x >4},则A ∩B=________; A ∪B=________. 5A ={1a}B ={1|a|}A B =.已知集合-,,集合,,若∩,则:?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A={(x ,y)|ax -y 2+b=0},B={(x ,y)|x 2-ay -b=0},已知 A B {(12)}a b ∩,,求、.? 2.已知 A={x|a ≤x ≤a +3},B={x|x <-1或x >5}, (1)A B =a 若∩,求的取值范围.? (2)若A ∪B=B ,求 a 的取值范围. 3.设方程2x 2+x +p=0的解集为A ,方程2x 2+qx +2=0的解 集为,∩,求∪.B A B =12A B ???? ?? 4.以实数为元素的两个集合A={2,4,a 3-2a 2-a +7},B={-4,a +3,

初一数学知识点梳理及典型例题知识讲解

初一数学知识点梳理及典型例题

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柱,:???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底面是多边形棱体柱体,: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锥,:???侧面都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锥锥体,:北师大版 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2. ¤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几何的表面有平面和曲面; 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6.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 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9.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11.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 ??? ?有理数?????)3,2,1:()3,2,1:(ΛΛ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 ???----) 8.4,3.2,31,21:(Λ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Λ如正分数※12. 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 (n-3)条;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2 ) 3(-n n 条对角线。 ◎13. 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弧是一条曲线。 ◎14.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15. 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交集、并集

课时计划 年级班第周星期第节月日教材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交集、并集 教学目的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准备: 1.已知A={1,2,3}, S={1,2,3,4,5},则A S, {x|x∈S且x?A}= 。 2.用适当符号填空:0 {0} 0 ΦΦ {x|x2+1=0,X∈R} {0} {x|x<3且x>5} {x|x>6} {x|x<-2或x>5} {x|x>-3} {x>2}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 ①探讨:设{4,5,6,8} A=,{3,5,7,8} B=,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B后,指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交)、合并部分(并). ②讨论: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并? ③定义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作A、B的交集。 记作A∩B,读“A交B”,即:A∩B={x|x∈A且x∈B}。 ④讨论:A∩B与A、B、B∩A的关系?→ A∩A= A∩Φ= ⑤图示五种交集的情况:… A B A(B) A B B A B A

教学内容与步骤 ⑥练习(口答): A={x|x>2},B={x|x<8},则A∩B=;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 ⑦定义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用描述法表示是:A∪B={x|x∈A或x∈B} ⑧分析:与交集比较,注意“且”与“或”条件;“x∈A或x∈B”的三种情况。 ⑨讨论:A∪B与集合A、B的关系?→ A∪A= A∪Ф= A∪B与B∪A ⑩练习(口答): A={3,5,6,8},B={4,5,7,8},则A∪B= ;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则A∪B= ; A={x|x>3},B={x|x<6},则A∪B=,A∩B=。 2.教学例题: 1.例1:设A={x|-14或x<-5},求A∩B、A∪B。 数轴分析→比较:解方程组→结果 2. 指导看书P9例6、例7。 3.练习: 设A={(x,y)|4x+y=6},B={(x,y)|3x+2y=7},求A∩B。 几何意义→格式→注意结果 4.小结: 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图示、性质;熟练求交集、并集(数轴、图示)。 三、巩固练习: 1.若{-2,2x,1} {0,x2,1}={1,4},则x的值。 2.已知x∈R,集合A={-3,x2,x+1},B={x-3,2x-1,x2+1},如果A∩B={-3},求A∪B。(解法:先由A∩B={-3}确定x) 3.已知集合A={x|a-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