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

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
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

邯鄲市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框架

城市定位,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就是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地位和功能進行定位。在制定21世紀頭二十年邯鄲市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工作中,首先廣泛深入地開展城市定位研究,是高站位、整體性、集約化地把握國情和市情、把握城市現實和未來的中心環節和重要舉措。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無疑將使戰略規劃建立在更加科學和理性、更加開放和民主的基礎上,使戰略規劃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具有更强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一、城市定位研究的背景和指導思想

城市定位從本質上說,屬于歷史範疇。是以一個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的歷史演變和歷史積累爲基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功能及其前景的階段性認識和把握。邯鄲市的城市定位在公開宣傳和文獻資料中曾有過幾種不同的表述,最常用、最具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主要有三種:(1)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晋冀魯豫接壤區經濟中心,或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3)綜合性工業基地,或新興基礎工業基地。這些表述從歷史、文化、區域、經濟等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邯鄲市城市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在認識城市、把握城市,指導戰略規劃和戰略决策;在塑造城市形象、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曾經發揮了幷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但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特別是經過了25年改革開放和90年代初地市合幷以後,邯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源、城市建設及其外部環境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黨的十六大按照“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又提出了21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的戰略方針。新的城市變化和新的歷史任務,內在地和外在地要求我們對邯鄲市的城市定位重新進行認識和評價,以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也就是說,新時期的城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應當適應市情和國情變化,緊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這一時代主題;應當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我們認爲,這是這次城

市定位研究應當確立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

具體地說,這次城市定位研究在遵循區域性、功能性和獨特性等這些城市定位一般原則的基礎上,應當努力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有更强的戰略性、目標性的特徵。要在把握一個城市的歷史、現實和未來內在聯繫的基礎上,使其與21世紀頭二十年這一歷史階段建立起一種戰略性的聯繫,使城市定位具有更多的前瞻性、激勵性和導向性方面的價值。

(2)有更强的工業化、城市化的意義。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和必要途徑,因而也是賦予新時期城市定位的歷史使命。

(3)有更多的地域化、國際化的色彩。既要考慮到城市所在區域的特點,在區域中的地位、功能和優勢,又要從宏觀上把握地域分工和國際分工的發展變化及其對本區域、本城市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影響,從而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建設一個真正的對內對外全面開放型的城市。

(4)有更多的主導性、動力性的因素。由于城市區域地位的相對性和功能作用的多元性,城市定位可以是多層面、多角度的,但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城市定位要抓住那種與特定的歷史使命有更直接、更內在聯繫,有更强關聯性和主導性的功能特徵。以這種功能特徵爲基礎、爲核心的城市定位,無疑具有更强的動力學、戰略學和發展學的意義。

二、邯鄲市城市定位的表述、內涵和依據

根據上述城市定位的背景分析和指導思想,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相聯繫,區域、功能和品質相統一的把握中,我們認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邯鄲市城市定位的基本表述爲:“以名城、區位、資源三大優勢爲依托的中原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型製造業基地”。簡稱“三優一地”;其主體表述是:“新型製造業基地”。具體內涵如下:

1.新型製造業基地

即“以優質重化製造業爲基礎,以精深輕型製造業爲重心,以高新技術製造業爲先導”的“三位一體”的新型製造業基地。其中,“新型”及其所屬的“優質”、“精深”、“高新”表明品質和水平;“製造業”及其所屬的“重化製造業”、“輕型製造業”、“技術製造業”說明性質和結構;“基地”展示地位、功能和作用,示意大區域、大邯鄲。

(1)優質重化製造業基地:主要包括電力、冶金、建材、機械、化工五大工業;

(2)精深輕型製造業基地:主要包括食品、醫藥、紡織、服裝、陶瓷五大工業;

(3)高新技術製造業基地:主要包括環保設備、精細化工、生物工程、光機電一體化四大工業。

因此,“三位一體”的新型製造業基地又可具體表述爲“五重五輕四新”十四大新型製造業基地。

2.中原地區最重要最具活力

該表述表明“製造業基地”在晋冀魯豫中原區域的地位、作用、品質和水平,及其更廣闊範圍內的吸引力、輻射力、形象力和影響力。

(1)就區域而言,“中原地區”承東啓西,連接南北,有更多的地帶性、地域性和中樞性、集散性、轉換性的特點。更易于與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京津唐環渤海地區,乃至京津石鄭太濟大城市圈及其長江三角洲和沿江經濟區的大視野相聯繫,較之“晋冀魯豫接壤區”的傳統經濟協作區而言,具有在一個更廣闊、更具延展性的經濟文化大開放區中,開發利用市場與資源,特別是發展資金、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協作與聯繫,發揮製造業在多級開放系統中集聚、轉換與擴散功能,形成區域和中原經濟帶增長極的戰略內涵。

(2)就地位而言,“最重要”的理想境界是:最大最强最優。它是區域、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五者內在統一的規定性。中原南部鄭州,北部京津石、東部濟南、西部太原都是國際級、全國級、省會級的重量級城市,比較而言,邯鄲市製造業定位在“中原最重要的”或“中原最大的”層面上是積極而又適宜的。

(3)就品質而言,“最具活力”强調“新型製造業基地”所具有的技術性、管理性和精神性的內容,所具有的改革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的氣勢和形象,所具有的奮發向上的力量和勇氣。它是現代城市定位中最內在和最具核心競爭力的規定性。

3.名城、區位、資源三大優勢

這是新型製造業基地得以形成,賴以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基礎、條件和環境。優勢的選擇和認定應具有四大特徵:客觀;被公衆認同;相對穩定;有相關開發和利用價值。

(1)名城優勢主要是指:

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是城市對內對外多層次開放和製造業開發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最寶貴、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資源和品牌資源。它將賦予“新型製造業基地”以生動、深厚而獨特的城市文化背景、文化品格和文化內涵。

②國家老工業基地。這是建設“新型製造業基地”的歷史條件、産業基礎和增强“製造業基地”公信力的重要口碑。

(2)區位優勢主要是指:

①重要的內陸交通樞紐。這是製造業基地高集散功能的必要條件和有利條件。

②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這是製造業基地低成本、高效能開發利用區域市場資源的地理優勢和有利條件。

③中原中部中心城市。從我國三大經濟地帶劃分上具有承東啓西,吸納、傳遞和轉換東西經濟、技術和文化資源的戰略意義。

④河北南大門。在聯結我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上,特別是在開展京津冀渤海經濟區與長江三角洲和沿江經濟區的南北對話上,具有吸納、中介和樞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資源優勢主要是指:

①礦產資源。以邯鄲西部本地資源爲主體,以毗鄰山西資源爲延伸。

②農產品資源。以邯鄲東部農業爲主體。

③文化旅游資源。以邯鄲市區和周邊縣區旅游資源爲主體,以四省接壤區文化旅游資源爲延伸。

④動力資源。以邯鄲本地資源爲主體,以區域和全國資源爲輔助。

如上所述,“新型製造業基地”是區域、規模、結構、品質和效益內在統一的規定性。

4.邯鄲市這一城市定位的依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和把握:

(1)從經濟技術結構來說,有産業基礎。邯鄲市是以電力、鋼鐵、水泥、紡織、機械和化工等傳統産業而聞名全國的重化工業基地和新興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這些傳統産業至今仍是邯鄲經濟的支柱産業;地市合幷後的十年來,邯鄲市的食品、服裝、醫藥、農機、汽車、零配件加工等新興製造業也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或已經嶄露頭角了,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制藥、精細化工等高新技術製造業也都開始規劃和起步。總的來說,製造業在整個三次産業中占有五分之二强的比重,産業高度化正在不斷提升。

(2)從産業關聯性來說,有帶動能力。製造業是一個産業鏈長、前後關聯度高的産業,既對農業、各種采掘業及能源原材料工業等基礎産業、上游産業有很强的回顧作用,又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能源、新材料的出現、發現和應用有較强的前瞻作用和誘導作用,同時,對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行業發展又有較大的旁側作用和促進作用,有很强的極化效應,可以形成一種强大的主導産業群,因而能够帶動整個三次産業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發展。

(3)從工業化演變過程來說,有發展前景。三次産業的演變規律告訴我們,在整個工業化過程中,第二産業處于决定性的地位,它始終是創造國民財富的主導部門,從世界趨勢來看,儘管發達國家已步入後工業化社會,但製造業、特別是機械製造業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製造業內部重工業化過程仍然在繼續。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邯鄲工業仍處于以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爲主的重化工業階段,深加工、設備製造、裝備製造和組裝工業非常薄弱,技術集約型製造業幾乎是空白,定位在“新型製造業基地”的層面上,意味著一方面要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實現産業高度化,另一方面新興産業的發展一開始就要定位在高技術的層面上。所以,傳統製造業的升級改造和整個新型製造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任重道遠、潜力巨大、前景廣闊。

(4)從周邊環境和地域分工來說,有比較優勢。邯鄲市是晋冀魯豫四省接壤區中心城市和我國重要的內陸交通樞紐,能源、礦產和農產品資源豐富,重化工業基礎優于周邊城市,市場集散能力較强,爲新型製造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交通、資源、能源和産業優勢;在我國三大經濟地帶中,邯鄲位于東部邊緣區,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在東、

西部産業交流中,可以吸收其産業、技術和資本對中部地區的轉移,進而借東、西之力,促使“新型製造業基地”在中部崛起;同時,在南北經濟、科技和文化對流中,特別是與環渤海經濟帶和長江三角洲及沿江經濟帶的交流中,有較强的資源、市場、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要素的差异性和互補性,進而,具有製造業承上啓下、兼收幷蓄、集聚擴散和發展多元合作的地域優勢和市場優勢。

(5)從發展機遇和政策環境來說,有外部條件。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中,製造業生産基地正在從發達國家和地區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向亞太地區轉移,中國則有可能利用人力資源和市場空間的優勢成爲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在今後10-20年裏,中國在國際上增長最快的和最具競爭力的産業仍將是傳統産業;另一方面,我國處在從二元經濟向現代化經濟轉變時期,工業化乃是不可超越的歷史階段,黨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推動信息化”的戰略方針,正是我國現代化歷史進程的正確選擇。所以,無論是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趨向看,還是國內經濟發展的要求看,邯鄲市作爲一個有較强重化工業基礎的內陸城市,面臨著一個發揮先發和後發雙重優勢,加快傳統産業升級,建設新型製造業基地的重大歷史機遇和非常有利的政策環境。

(6)從城市目標和發展觀念來說,有內在動力。總結近年來邯鄲經濟在全省位次下移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爲適應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的大趨勢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提出了“工業强市”和“開放帶動”的戰略方針,而建立新型製造業基地,有利于培育和構造城市工業競爭優勢,幷有利于本地資源、市場優勢與外部資金、技術在廣闊範圍內的結合,因而是走“工業强市”、“開放帶動”之路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最有效的載體、最基本的選擇和最重要的保證;另外,新型製造業,特

別是深加工業、設備工業、組裝工業和高新技術産業作爲競爭性行業,爲民營經濟提供了最具優勢的無限發展空間,進而有利于實現所有制結構調整和産業結構調整的有機統一,有利于我市“做强做優國企、發展壯大民企”戰略方針的有效實施。

三、有關城市定位的幾個重要關係

1.新型製造業基地與區域經貿中心

一方面,新型製造業基地和區域經貿中心在功能和本質上是一致的,是手段和目標的統一。建設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不是一個空泛的政治口號,它是地理、資源和經濟優勢的體現,是經濟實力的象徵,說到底是以一定的産業經濟和技術基礎爲依托的。如果邯鄲憑藉自身優勢和努力成爲了中原最大或最重要的新型製造業基地,那自然也就脫穎而出,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穩居該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况且,接壤地區資源禀賦相近,城市類型、規模相差不大,産業結構雷同,經濟互補性較差,集散能力懸殊不大,欲成爲“區域中心城市”或“區域經濟中心”就必須形成自己的優勢産業。

另一方面,新型製造業基地無論從地域影響力和擴散力、還是從市場和資源開發利用的範圍上來說,都遠遠超出了四省接壤區經貿中心城市的界綫和範圍。製造業,特別是新型製造業是一個工業化、現代化和全球化的産業概念,它需要市場、資源、技術、人才和管理全方位的支持。因而,在充分開發利用四省接壤區區域市場和資源的同時,又必須突破四省接壤區視野的局限性,更多地面向周邊大城市圈、面向全國和全世界,通過互補性合作,來壯大、發揮和發展自己的優勢。進而言之,較之將邯鄲市定位在晋冀魯

豫接壤區經貿中心而言,將邯鄲市定位在新型製造業基地的層面,就從戰略視野、戰略觀念、戰略目標和戰略手段上與建設工業化、城市化和開放型城市的歷史大趨勢建立了更加密切、具體而系統的內在聯繫。

2.新型製造業基地與歷史文化名城

新型製造業基地與歷史文化名城,是從經濟和文化的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對城市的性質和地位進行揭示與確認,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新型製造業基地的城市定位有更强的目標性、戰略性和時代性的意義,而歷史文化名城則有更多的資源性、品牌性和歷史性的價值。定位在新型製造業基地上,幷不意味著忽視甚至排斥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們相互之間有一種內在聯繫。

首先,新型製造業基地的建設必須和名城歷史文化的精神氣質和品牌效應結合起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邯鄲和邯鄲製造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個最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文化資源和城市品牌,尤其是趙文化在國內、海外華人乃至日本和東南亞有很大的影響。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爲底蘊,努力構築邯鄲文化特色,塑造個性化邯鄲名城形象,無疑將極大地提升邯鄲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促進邯鄲對外開放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吸引外資和外商合作,更有效地開發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新型製造業基地依托名城優勢更快更好地成長。

其次,也應看到,邯鄲作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多的是對珍貴而豐厚的邯鄲歷史文化的肯定,較之承德、大同、洛陽、開封、曲阜等晋冀魯豫四省歷史文化名城而言,缺乏歷史古城風貌,文物古迹的集中性和可觀賞性。就城市實體而言,總體上是以新興工業和商貿城市的形象而存在的。我們不能無視這種現實,也不可能大量地恢復已不復存在的歷史文化建築,如果僅僅囿于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就難免會出現“魂不附體”的虛置現象,出現城市整體建設和發展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特別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如果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調整自己的定位,就很難避免被商業社會、工業社會和現代社會淘汰的命運。所以,正確的選擇應當是堅持歷史、現實和未來的有機統一,發揮名城優勢和地理、資源優勢,以建設新型製造業基地爲主攻方向,努力建設一個新型工業化、現代化的城市。只有這樣,才能賦予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以更强的時代特徵,更實在、更鮮明、更具體的生命活力及奮發向上的精神氣質。

其三,還應充分認識到,新型製造業基地的建設和發展,實際上會强有力地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各種服務業的發展,會爲文物古迹的保護和開發、爲文化旅游業的發展、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提供更强大的物質基礎。所以,新型製造業基地與歷史文化名城從根本上來說是相輔相成和相互依托的。

3.新型製造業基地與城市品牌

城市與城市之間綜合實力較量的决勝“籌碼”是個性、特色和品牌,賦予城市定位以更

强的時代性、戰略性和目標性,則是當今塑造個性化城市特色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和手段。目前國內城市定位之所以缺乏個性、出現雷同,大多數是因爲未能從相對優勢和戰略定位的角度來考慮城市的功能和發展。具體而言,以“新型製造業基地”的城市定位來打造邯鄲城市品牌,就是要著力打造和推出“邯鄲製造”、“新型製造業基地”、“中原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型製造業基地”及其“以新型製造業基地爲依托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牌或“基地”品牌;就是要努力打造和推出一系列以“新型製造業基地”爲母體,頗具凝聚力、輻射力和影響力,享譽國內外的那種“優勢産業”品牌、“優勢企業”品牌和“優勢産品”品牌。從這種意義上說,“新型製造業基地”,以高度産業化、現代化的形式集中了邯鄲這座新興工業城市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創造之精華,幷在新時期找到了與歷史文化名城最內在、最具互動性的結合點。因而,是打造邯鄲城市品牌和城市特色最深厚、最有力的根基和最有效的載體。

四、與城市定位相關的戰略框架

城市定位的目的,是爲了科學準確地認識和把握城市,認識和把握國情、區情和市情,以正確地制定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按照“三優一地”的城市定位構想,我們把邯鄲市21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概括爲“基地戰略”。就是主動把邯鄲經濟和社會發展納入周邊大城市圈、特別是融入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帶和長江三角洲及沿江經濟帶的發展格局中。

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走“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

道路,走“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系列大政方針,結合邯鄲市情、發展階段、周邊環境、區域分工、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産業大轉移的大趨勢。我們認爲,實施“基地戰略”,首先要形成以下“四大主導戰略”:

(1)以科强體的工業高度化戰略。主要是形成以重化工業升級改造爲基礎,以輕型工業做大做强爲主體,以高新技術工業做特做優爲重心的新型工業化戰略框架;

(2)以工帶農的城鄉一體化戰略。主要是形成以農業産業化建設爲基礎,以農村城鎮化爲主體,以周邊衛星城建設爲重心的城市化戰略格局;

(3)以商促工的經貿互動化戰略。主要是形成以鋼材建材市場爲基礎,以汽車機電市場爲主體,以服裝食品市場爲重心的市場化戰略框架;

(4)以內聯外的開放圈層化戰略。主要是形成以對四省接壤區開放爲基礎,以對周邊大城市開放爲主導,以對全國和全球開放爲延伸的多級化、圈層化開放戰略新格局。

四大主導戰略,凸現了總體戰略的方向性、主導性和帶動性,建立和體現了以“基地戰

略”爲主體、爲紐帶,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經濟和商貿、市內和市外的內在聯繫和有機統一。

總之,以“新型製造業基地”作爲新時期的城市定位,既體現了邯鄲市的具體實際、特點和優勢,又符合城市發展的大環境、大政策和大趨勢;既著眼于城市發展的目標定位,又著力于城市動力體系的形成;既有利于城市競爭優勢和城市品牌的打造,又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因而,此定位應當通過積極努力,在全市形成廣泛共識,幷成爲制定21世紀頭二十年邯鄲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依據;成爲整合帶動各行各業、團結激勵全市人民深入貫徹“新型工業化”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成爲脚踏實地地走“科教興市”、“工業立市”和“開放强市”之路的具體行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