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学》

《普通逻辑学》
《普通逻辑学》

杜音、艾泽银主编

《普通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 逻辑常项,逻辑变项

2、 基础性,工具性

3、 逻辑学,思维规律

4、 中国,印度,古希腊

5、 必然性,或然性

6、 数学 二、 分析题

请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出来。 第1、9、10,共同形式:如果p ,那么q 。 第2、6,共同形式:或者p ,或者q 。

第3、7,共同形式:如果p ,那么q ;p ,所以q 。 第4、12,共同形式:p 并且q ,但是r 。 第5、11,共同形式:只有p ,才q 。

第8、13,共同形式:MAP ,SAM ,所以SAP 。 三、选择题 1、D 2、A 3、D

第二章 练习题答案

一、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 1、p ∧q

2、(p ∧(q →r ))∧(s ∧(t →u ))

3、p ∨q ∨r

4、?(p ∧q ∧r )

5、p ∨q

6、(p →q )∧(?p →r ∧t )

7、p ∧q

8、(p ∧q )→r

9、(p →q )∧(r →s )

10、(p ∨

q )←r 11、(p ∧q )?r

12、?(p →q )∧?(r →q )∧((p ∧?q )∨(r ∧?q ))

?

?

13、((p ∧q )∨r )←s 14、(p ∧q )→r 15、p →(q →r ) 16、(p ←q )∧(r ←s )

二、分析下列命题为何种选言命题? 1、不相容选言命题 2、相容选言命题 3、不相容选言命题 4、不相容选言命题 5、相容选言命题 6、不相容选言命题

三、找出下列命题中哪些具有等值关系,并写出它们的逻辑形式。 1、1与6为等值关系。(?p →q )?(p ∨q ) 2、2与7为等值关系。(?p ∨?q )??(p ∧q ) 3、3与5为等值关系。(p ∨q )??(p ?q ) 4、4与8为等值关系。(q ←p )?(?p ∨q ) 四、写出下列推理的形式结构,并分析是否有效。 1、有效。((?p ∧?q )→r )∧?(p ∨q )→r 2、有效。(p ∨q )∧(q →r )∧?r →p

3、无效。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而前件是一个联言命题,否定一个联言命题,则应该得到一个相应的选言命题,而不是联言命题。所以,该推理无效。((p ∧q )→r )∧?r →(?p ∧?q )。

4、有效。(p ∨q )∧(p →r )∧(q →s )∧?r →(q ∧s )。

5、无效。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充分条件假言连锁推理的肯定前件式是有效的,否定前件式是无效的。(p →q )∧(q →r )→(?p →?r )。

6、有效。这是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是有效的。(p →r )∧(q →r )∧(p ∨q )→r 。

7、无效。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连锁推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连锁推理的否定前件式是有效形式,否定前件式是无效的。(p ←q )∧(q ←r )→(p →r )。

8、有效。这是假言联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是有效的。(p →q )∧(r →s )∧(p ∧r )→(q ∧s )。

9、无效。这是一个相容选言推理,由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到肯定另外一部分选言支,应该得到的是(q ∨s ),但该推理得出的是(q ∨s )。所以,无效。(p ∨q ∨r )∧?r →(q ∨s )。

10、有效。属于反三段论的有效式。((p ∧q ∧r )→s )→((?s ∧q ∧r )→?p ) 五、列出下列公式的真值表,并指出它们是重言式还是矛盾式或协调式? 1、

解:列出该真值形式的真值表:

?

? ?

从真值表中可以看出,最后一栏的真值都为假,因此,该真值形式为矛盾式。

2、

解:列出该真值形式的真值表:

从真值表中可以看出,最后一栏的真值既有真也有假,因此,该真值形式为协调式。3、

解:列出该真值形式的真值表:

从真值表中可以看出,最后一栏的真值都为真,因此,该真值形式为重言式。

4、

解:列出该真值形式的真值表:

从真值表中可以看出,最后一栏的真值既有真也有假,因此,该真值形式为协调式。

六、用归谬赋值法判定下列公式是否重言式?

1、(p→q)∨(q←p)

证:真值形式(p→q)∨(q←p)等值于?(p→q)→(q←p),要判定(p→q)∨(q←p)是否为重言式,只要判定?(p→q)→(p←q)是否为重言式即可。对?(p→q)→(q←p)赋值如下:

?(p→q)→(q←p)

T T F F F F F T

在赋值中,变项p,q都没有出现矛盾,因此,该真值形式可以为假,故原真值形式不为重言式。

2、(p ∧ q)∨(p ∧ r)→(p → q ∨ r )

证:本题需分情况讨论:假设①(p ∧ q)为真,(p ∧ r)为假;②(p ∧ q)为假,(p ∧ r)为真

①(p ∧ q)∨(p ∧ r)→(p → q ∨ r )

T T T T T F F F T F F F F

在赋值中,变项q出现了赋值矛盾,因此,①式不可能为假,故为重言式。

②(p ∧ q)∨(p ∧ r)→(p → q ∨ r )

T F F T T T T F T F F F F

在赋值中,变项q出现了赋值矛盾,因此,②式不可能为假,故为重言式。

综合情况①②可知,原真值形式为重言式。

3、(p → q) ∧( q → r)→ (p → r)

证:(p → q) ∧( q → r)→ (p → r)

T T T T F T F F T F F

在赋值中,变项q出现了赋值矛盾,因此,该真值形式不可能为假,故为重言式。

4、p ∨(q ∧ r)→(p ∨ q)∧(p ∨ r)

证: p ∨(q ∧ r)→(p ∨ q)∧(p ∨ r)

F T T T T F F F F F F F F

在赋值中,变项q、r出现了赋值矛盾,因此,该真值形式不可能为假,故为重言式。

七、综合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C

2、C

3、C

4、B

5、D

6、B

7、A

8、B

9、A

10、C 11、D 12、D 13、B 14、D 15、A 16、B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性质命题或直言命题的

2.内涵外延反变

3.正词项负词项词项反映的对象数量不同,或根据词项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事物,还是许多个事物

4.属词项种词项

5.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6.指揭示词项所指称事物的特有属性以明确词项内涵的逻辑方法属加种差7.外延划分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标准

8.根据对象有无某种属性将一个属词项分为两个相矛盾的种词项的

9.属种关系种属关系

10.全异关系

二、选择题

1.BE

2.B

3.ABCD

4.CD 5.C

三、图解题1.⑴ A

⑶2.

3.

比P的内涵多4.

种属

5.A、艾森豪威尔 B、美国 C、总统

D、政治家

E、化学家

四、1、外延方面

2、内涵方面

3、外延方面

4、内涵、外延方面

5、内涵、外延方面

五、

1、错,违反了限制和概括的基本要求。或地球是单独概念不能再限制;概括后的概念和原概念不具有属种关系。

2、错,违反了限制和概括的基本要求。

3.限制是对的,符合限制的基本要求。概括是错误的,不符合概括的基本要求。

4. 限制是错的,限制后的概念和原概念之间不具有种属关系。概括是对的,概括后的概念和原概念之间具有属种关系。

5.对的,符合限制和概括的基本要求。

六、

1、错,定义过宽。

2、错,定义过宽。

3、错,定义过宽。

4、错,定义过窄。

5、错,定义过窄。

6、错,同语反复。

7、错,循环定义。

8、错,定义不能否定。

9、错,定义过宽。

10、错,定义不能含混或比喻。

七、

1.错,多标准划分。

2、错,子项相容。

3.错,不是划分,是分解。

4.对,符合划分的规则。

5.错,不是划分,是分解。

八、运用词项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各题中的逻辑错误。

1.错,青年人和女同志具有交叉关系,犯了交叉并列错误。

2.错,理由同上。

3.错,花卉是集合概念,错用为非集合概念。

4.错,犯了属种并列的错误。

5.错,违反了划分必相应相称的规则。

6.错,犯了属种并列错误。行凶和用刀捅人的事件具有属种关系。

7.错,犯了属种并列的错误。

8.错,理由同上。

9.错,理由同上。

某单位的一个领导被双规了,因为他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和受贿行为。

10.错,犯了属种并列和交叉并列的错误。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SAP 2.I,O 3.假4.O,I 5.PIS 6.从属(或差等)7.中项不周延8.科学家都有发明创造,大项不当扩大9.b R a 10.反对称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D 5.C 6.C 7.B 8.C 9.B 10.C

11.C 12.C 13.C 14.D 15.B 16.D 17.C 18.B 19.A 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C 2.BCD 3.BC 4.BC 5.BCDE

6.BCD 7.BCDE 8.ABC 9.AE 10.ACE

四、指出下列命题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并说明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1.SOP,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2.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SEP,主项周延,谓项周延4.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5.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6.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7.SIP,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8.SEP,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五、下列推理是否有效?如有效,写出其推理形式;如无效,请指出所犯的逻辑错误。1.推理形式无效,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2.推理形式无效,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推理形式无效,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4.推理形式无效,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5.推理形式无效,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6.推理形式无效,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7.推理形式无效,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8.推理形式无效,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六、证明题

1.证明:因为小前提为E命题,因此这个三段论的结论必定为否定命题,这样一来,大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但是,大前提是I命题,大项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根据三段论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因此,这一三段论的推理是无效的,犯的是“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2.证明:第四格三段论小项在结论中周延,则其小项在小前提中必定周延,因而小前提是否定命题,结论亦否定命题。因小项在结论中周延,则结论为全称,故结论为全称否定命题(SEP),因而大项在结论中也是周延的,这样大项在前提中必定也是周延的因此大前提为全称命题。小前提否定,则大前提应为肯定,故大前提全称肯定命题(A)。中项M在大前提(PAM)中是不周延的,根据三段论规则“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中项M在小前提中必定是周延的,因此小前提为全称命题。前面已经证明小前提为否定命题,因此小前提为全称否定命题(MES)。所以,若有效的第四格三段论式的小项在结论中周延,则该三段论必

为AEE。

3.证明:

情况一:这个三段论为第一格三段论,由于中项在前提中周延两次,因此小前提为否定命题,根据三段论规则“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可知大前提为全称肯定命题(MAP),大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又根据三段论规则“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也应当是否定的”可知结论为否定命题,那么大项在结论中就是周延的。“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这样一来,这一三段论是无效的。

情况二:这个三段论为第二格三段论,由于中项在前提中周延两次,因此大、小前提必定都为否定命题,根据三段论规则“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可知这一三段论也是无效的。

情况三:这个三段论为第三格三段论,由于中项在前提中周延两次,大、小前提必定都为全称命题。假设大、小前提均为全称肯定命题,那么大、小项在前提中都是不周延的,因此大、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因而结论必定为特称命题。假设大小前提之一为全称肯定命题,另一前提为全称否定命题,那么结论必定为否定命题,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此大前提是全称否定命题,小前提为全称肯定命题。小前提为全称肯定命题,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因此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结论为特称命题。

情况四:这个三段论为第四格三段论,由于中项在前提中周延两次,因此大前提为否定命题,小前提为全称肯定命题。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因此结论为特称命题。

综上所述,中项周延两次的三段论有效式,其结论只能是特称命题,不能是全称命题。

七、分析题

1.答案E。根据题干中的命题“所有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和“有些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进行第一格三段论推理,可以得出结论:有些围棋爱好者不爱好健身操。

2.答案B。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和(4)为矛盾关系,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所以,(2)和(3)也必然有一个真一个假。但是,如果(2)为真,则(3)也为真,所以,(2)不能是真的,而是假的。根据(2)为假,可以知道,该公司的赵云不会使用互联网。进而可以推出:该公司有些人不会使用互联网。

3.在这个故事里,批评家用他的语言和行动表明了这样的推理:“我不给傻子让路,你歌德是傻子,所以我不给你让路。”而歌德则用他的语言和行动反击,表明了这样的推理:“我给傻子让路,你批评家是傻子,我给你让路。”

4.根据这里的真实情况(1)、(4)、(8)、(2)和(6),布莱克和戴维斯是在埃弗里和克朗之前去精神病医生寓所的。根据真实情况(3),戴维斯必定是第二个去的;从而布莱克是第一个去的。根据真实情况(5),埃弗里必定是第三个去的;从而克朗是第四个去的。精神病医生在第二个去他那儿的戴维斯到达的时候还活着,但在第三个去他那儿的埃弗里离开的时候已经死了。因此,根据真实情况(1),杀害精神病医生的是埃弗里或者戴维斯。根据真实情况(7),埃弗里是凶手。

5.在这段文字中,科学家的推理包含着一个三段论。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凡是陨石坠地引起的灾变总有陨石残迹”,小前提是“这里的灾变找不到陨石残迹”,结论是“这里的灾变不是陨石坠地引起的”。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次灾变不是陨石的坠落引起的。

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一、已知下列模态命题为真,请根据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指出相同素材的其它三种模态命题的真假。

1.犯罪现象最终必然灭绝。

【答案】

如果“犯罪现象最终必然灭绝”为真,则:

“犯罪现象最终必然不灭绝”为假。

“犯罪现象最终可能灭绝”为真。

“犯罪现象最终可能不灭绝”为假。

2.本案一定不是情杀案件。

【答案】

如果“本案一定不是情杀案件”为真,则:

“本案一定是情杀案件”为假。

“本案可能不是情杀案件”为真。

“本案可能是情杀案件”为假。

3.明天可能下雨。

【答案】

如果“明天可能下雨”为真,则:

“明天可能不下雨”为真假不定。

“明天必然不下雨”为假。

“明天必然下雨”真假不定。

4.抢劫犯可能不是本地人。

【答案】

如果“抢劫犯可能不是本地人”为真,则:

“抢劫犯可能是本地人”为真假不定。

“抢劫犯必然是本地人”为假。

“抢劫犯必然不是本地人”真假不定。

二、已知下列模态命题为假,请根据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指出相同素材的其它三种模态命题的真假。

1.阴谋最终必然失败。

【答案】

如果“阴谋最终必然失败”为假,则:

“阴谋最终必然不失败”真假不定。

“阴谋最终可能失败”真假不定。

“阴谋最终可能不失败”为真。

2.核战争必然不会发生。

【答案】

如果“核战争必然不会发生”为假,则:

“核战争必然会发生”真假不定。

“核战争可能会发生”为真。

“核战争可能不会发生”真假不定。

3.未成年人犯罪可能从重处罚。

【答案】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可能从重处罚”为假,则:

“未成年人犯罪可能不从重处罚”为真。

“未成年人犯罪必然从重处罚”为假。

“未成年人犯罪必然不从重处罚”为真。

4.刑法可能不是实体法。

【答案】

如果“刑法可能不是实体法”为假,则:

“刑法可能是实体法”为真。

“刑法必然不是实体法”为假。

“刑法必然是实体法”为真。

三、下列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1、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所以,当事人在法庭上也可以不提出新的证据。

【答案】真值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的推理,不正确。真值模态命题的下反对关系是指可能肯定模态命题与可能否定模态命题之间的不能同时为假,但可以同时为真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可以由一个模态命题的假值推出另一个命题的真值,但不能以一个命题的真值去推断另一命题的假值。

2、最早印刷纸币的人可能是古代中国人,最早使用纸币必然是最早印刷纸币的人,所以,最早使用纸币的人必然是古代中国人。

【答案】真值模态三段论,不正确。必然和可能结合的模态三段论:这种模态三段论一个前提为必然模态命题,一个前提为可能模态命题,其结论只能是可能模态命题。

3、想出国留学必须学外语,我不想出国留学,所以,我不必须学外语。

【答案】真值模态三段论,不正确。违反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必须学外语”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属大项不当周延。

4、这次期货贸易不一定能赢利,所以,这次期货贸易不能赢利。

【答案】真值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的推理,不正确。不必然不能推出必然,即不能推出“这次期货贸易不能赢利”的结论。

5、并非人必然是自私的,所以,人可能是自私的。

【答案】真值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的推理,不正确。由必然p为假推出可能非p 为真,即﹃□p→◇﹃p,没有﹃□p→◇p的推理形式。

6、选举人投赞成票是允许的,所以,选举人不投赞成票也是允许的。

【答案】规范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的推理,不正确。允许p(Pp)与允许非p(P ﹃p)之间的关系是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但能同真,如果二者一个错误,则另一个就正确;如果一个正确,那么另一个正确与否不定。

7、种种迹象表明,外星人并非必然没有,所以,外星人必然有。

【答案】真值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的推理,不正确。“非必然没有”等值于“可能有”。

8、国家干部不允许经商办企业,某甲不是国家干部,因此,某甲允许经商办企业。

【答案】规范模态三段论,不正确。违反三段论基本规则:两个否定的命题不能得出结论。

四、分析下列模态三段论是否有效

1、所有故意杀人犯必然有杀人动机;

甲是故意杀人犯,

所以,甲必然有杀人动机。

【答案】正确,符合三段论规则。

2、凡与被害人有仇的人可能是杀人凶手;

王小二与被害人有仇,

所以,王小二可能是杀人凶手。

【答案】正确,符合三段论规则。

3、常与流氓来往者可能都是流氓,

常与流氓来往者可能是游手好闲者,

所以,游手好闲者是流氓。

【答案】无效的模态三段论,违反三段论规则。“游手好闲者”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小项不当周延。

五、选择题:(模态命题在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典型例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模态命题的推理。题中指出有人的观点为“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必然会导致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现举出美国这样一个反例,即要否定“有人认为”的观点。根据“并非必然P→可能非P”,则得“巨额的国家预算赤字可能不会导致巨额的国家贸易逆差”,选择答案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模态命题的推理转换。题中有人断言“近日股市可能会上涨”,根据“可能P→并非必然非P”得到“近期股市不必然不会上涨”,故选择答案D。

3、【答案】B

解析:此题答案为B。考查模态命题的转化。根据“并非所有……都”=“有的……不”,“不必然”=“可能不”,题干第一句话“并非任何战争都必然导致自然灾害”=“有的战争不必然导致自然灾害”=“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根据“不可能不”=“必然”,题干第二句话“不可能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所有的自然灾害都不可能不阻碍战争”=“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必然阻碍战争”,故答案选B。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模态命题的转化。“可能P”=“不必然非P”,即题干等值于“不必然并非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都具有额叶皮质”,故答案选A。

5、【答案】B

解析:根据模态词的转换“可能=不必然不”,因此题干中的“所有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可能是难以预料的”等值于“所有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不必然不是难以预料的”,然后根据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可得“有的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不必然不是难以预料的”即B项。A、C、D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故答案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模态命题对当关系,不必然p等价于可能非p,故选C。

7、【答案】E

解析:“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所有的人”。张三是所有的人中的一个,最高明的骗子在某个时刻能欺骗所有的人,张三当然身在其中,因此,“张三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不一定为假。李四可能本身就是最高明的骗子,故“李四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骗”不一定为假。“骗人的人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确实可能,如被别的骗子骗,所以C不一定为假。只要骗子存在,所有的时刻都有可能有人被骗,因此,不存在某一时刻所有的人都不会受骗,故D不一定为假。选项E:不存在某一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这不对,当然存在某一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否则,就意味着:可能

在所有的时刻,所有的人都受骗。这与题干矛盾,所以,选E。

8、【答案】D

解析:“可能”等值于“不必然不”。

9、【答案】D

解析:“不可能所有的人”等值于“必然有的人”。

10、【答案】D

解析:“可能”等值于“不一定不”。

11、【答案】A

解析:“不可能不”等值于“一定会”。

12、【答案】D

解析:“不可能所有的”等值于“有的必然”。

13、【答案】E

解析:“不可能所有的”等值于“有的必然”。

14、【答案】C

解析:“不一定”等值于“可能不”。

15、【答案】B

解析:“义务必须履行”为真,“义务可以不履行”为假,与题干冲突。

第六章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并作适当分析

1、(D)

2、(C)

3、(B)

4、(C)

5、(D)

6、(D)

7、(C)

8、(C)

9、(C) 10、(B)

二、分析下列实例,指出各属于何种推理类型

1、不完全归纳推理

2、共变法

3、差异法

4、剩余法

5、类比推理

三、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侦查人员分析此案得出结论时运用的是并案类比推理。其推理的逻辑结构是:

甲案具有a(三个团伙作案)、b(作案时手持冲锋枪)、火药枪、马刀等凶器、c(抢劫地点位于交通不便的供销店)、d(目的是以现金为主)、 e(犯罪分子操本地口音)等属性,是一个自称“游击队”的三人协和伙所为。

乙案和丙案也具有上述a、b、c、d、e等属性,

所以,乙案和丙案也是这个“游击队”三人同伙所为。

2、(1) 运用联言推理可得出“A,B,C都具有P性质”这一结论;

(2) 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可得出“凡S类事物都具有P性质”这一结论;

(3) 运用类比推理可得出“D具有P性质”或“E具有P性质”这样的结论。

第七章练习题答案

一、试分析下列论证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

1、论题:女性能否做军队将帅

论据:中国及英国的女将军、统帅

论证方法:直接反驳

2、论题:忠于老婆

论据:秘书的照片

论证方法:反证法

3、论题:人中越长寿命越长

论据:传说中的长寿者彭祖

论证方法:归谬法

二、指出下列论题或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并用适当的方法反驳

1、预期理由

2、混淆词项

3、自相矛盾

4、轻率概括

5、偷换词项

6、论据与论题不相干

7、诉诸无知

8、定义过宽

9、以人为据

10、论据不足

11、预期理由

12、以偏概全

13、论据不足

三、利用所学知识,选择最适当的答案

1、D

2、D

3、C

4、C

5、A

6、B

7、C

8、B

9、D 10、D

11、A 12、A 13、A 14、B 15、B

16、C 17、C 18、B 19、C 20、C

第八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别以下论证包含的是形式谬误还是非形式谬误

1.形式谬误

2.非形式谬误

3.形式谬误

4.形式谬误

5.形式谬误

二、判别以下论证中的非形式谬误属于哪一种谬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仅仅以亚里士多德的话作为论证的理由,犯了诉诸权威的谬误。

2、用于论据的统计数据是值得怀疑的,即便是真实的,也得不出结论“你要购买高露洁牙膏”,犯了诉诸公众的谬误。

3、妻子穿高档名牌服装,是丈夫成功的一个结果,而并非妻子穿高档名牌服装会导致丈夫成功。该论证犯了错为因果或因果倒置的谬误。

4、汽车经销商仅仅听到了那些提出投诉的买主的意见,并因此提出了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所有没有投诉的买主对这款车都感到满意,从而得出结论说,大多数买主对这款满意或这是款很好的车。该论证犯了虚假理由的错误。

5、以不能证明为假即为真为由,犯了诉诸无知的谬误。

6、将买鞋中的试鞋与试婚相类比,得出结婚需先试婚的结论。犯了机械类比的谬误。

7、在要么实行绝育,要么走向灭亡中进行选择,犯了非黑即白的谬误。

8、从所有个体的人会死,得出人的集合体即人类会死的错误结论,犯了不当合成的谬

误。

三、请分析下面各文中存在的谬误。(略)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概念与语句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全国 月自考《普通逻辑》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普通逻辑试题 课程代码:0002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 人 和 机器人 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A.真包含关系 B.交叉关系 C.全异关系 D.全同关系 2.若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二后件恰好是另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二前件,则这 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3. 若p,则?q 假,当且仅当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4. 并非有的S不是P 等值于 A.有的S是P B.所有S是P C.所有S不是P D.所有P是S 5.从并非S E P可以推出 A.S O P B.P I S C.P E S D.S A P 6.如果一个有效三段论的结论是S E P,小前提也是E命题,则大前提只能是

7.不可以 ???得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个结论的推理方法是 A.科学归纳法 B.不完全归纳推理 C.简单枚举法 D.完全归纳推理 8.若 p??q 真与 q 真,则 A. p 真假不定 B. p 真 C. p 假 D. ?p 假 9.若S A P与S E P恰有一假,则必然是 A.S I P与S O P恰有一真 B.S A P与S I P恰有一假 C.S E P与S O P恰有一真 D.S E P与S O P恰有一假 10.以 如果甲或乙不是犯罪嫌疑人,那么丙也不是犯罪嫌疑人 为一前提,若再增加另一前提, 可必然推出 乙是犯罪嫌疑人 的结论三 最合适作这一前提的判断是 A.丙是犯罪嫌疑人 B.丙不是犯罪嫌疑人 C.甲是犯罪嫌疑人 D.甲不是犯罪嫌疑人 11.未来深海电缆的外皮是由玻璃制成的,而不是特殊的钢材或铝合金三原因是金属具有颗粒 状的微观结构,在深海压力之下,粒子交结处的金属外皮易于断裂三玻璃外皮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三因为玻璃看起来是固体,由于它在压力之下可以流动,所以可将其视为液体三最有可能从上述议论中推出的一项是 A.液体没有颗粒状的微观结构 B.目前的深海电缆经常发生故障 C.所有称之为固体的东西只不过是移动极其缓慢的液体 D.只有断裂的玻璃是微观粒状的 12.某评委对一个未入围歌唱比赛最后决赛的选手说: 你之所以没能进入最后的决赛,主要是 因为演唱的歌曲是民族歌曲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反驳该评委的解释?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B.好几个入围最后决赛的选手演唱的曲目都是民族歌曲 C.大部分进入最后决赛的选手演唱的都是外国歌曲 另一个评委说该选手未能入围是因为所唱曲目难度不够

普通逻辑学试题(逻辑学考试)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_______;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_______。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______、SIP________、SOP________。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________。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这个三段论是( )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p^q","p->q"均真,则( ) (1)p真q真(2)p假q真(3)p真q假(4)非p真非q 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 (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 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 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普通逻辑学试题(附答案)

2002年上半年期末考试《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1)(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 (2)(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普通逻辑学试题2

逻辑学练习题 一、不定向选择(15?2=30分。请在正确答案的序号前标出 。选错者不得分。) 1、“在人民的国家中,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其中的“人民”是: A :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 :正概念;E :负概念。 2、下列各题中属于划分的是: A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B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C :树可分为树根、树干、树枝、树叶; D :交通工具可分为空中的、陆上的、水上的; E :定义可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3、下列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中,具有反对称性质的是: A :同一关系; B :真包含关系; C :真包含于关系; D :交叉关系; E :全异关系。 4、下列各组判断可以同假的是: A :SAP 与SEP ; B :SAP 与SOP ; C :SOP 与SEP ; D :SIP 与SOP ; E :SIP 与 SAP 。 5、若S 真包含P ,则以S 和P 为主项和谓项构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情况是: A :I 真,O 真;B :I 真,A 假;C :O 真,E 假;D :A 假,E 假;E :A 真,I 假。 6、下列三段论的各个式中,属于第一格的有效式是: A :EAE ;B :AAA ;C :AEE ;D :EIO ;E :AAO 。 7、如果“r q p ∧∧”真,那么其中的p 、q 和r : A :真; B :假; C :真假不确定; D :可真可假; E :不可真不可假。 8、“文盲”这个概念属于: A :单独概念; B :普遍概念; C :集合概念; D :正概念; E :负概念。 9、若q p ∨为假,则下列各式中取值为真的是: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E :q p ∨。 10、“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商学院”三概念之间是: A :交叉关系; B :属种关系; C :全同关系; D :全异关系; E :反对关系。 11、“毛泽东是湖南人”这一判断是: A :全称判断; B :特称判断; C :单称判断; D :肯定判断; E :否定判断。 12、“所有的S 都是P ”与“有的S 不是P ”: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东莞理工学院卓越班)

逻辑学复习题 (仅作复习参考使用,不可照搬、照抄、照转,要灵活运用、真正领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之一:1.如果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常项(D)逻辑变项 3.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4.若A蕴涵B,则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A)A真且B真(B)A真但B假 (C)A假但B真(D)A假且B假 5.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_______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6.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A)必定是矛盾关系(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7."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这一划分犯了_______的错误。 ()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交叉(D)同语反复 8.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 (A)A∨E (B)A E (C)A∨ E (D)A E 9."命题p与命题q是矛盾的"这一命题属_________命题。()(A)直言(B)关系(C)联言(D)负 10."p"q"与"p q"具有() (A)等值(B)可同真不可同假 (C)矛盾(D)不可同真可同假 1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个直言命题是___________命题。()(A)全称肯定(B)特称肯定 (C)单称肯定(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12."王勇是学法律的"与"王勇不是学法律的"之间的关系是()(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D)矛盾关系 13."北京在上海的北面"和"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命题() (A)两个都是关系命题(B)两个都是直言命题 (C)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是联言命题 (D)前者是联言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

逻辑学试题大全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 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 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得 分 评卷教师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得 分 评卷教师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 共20分)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普通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4、违反三段论 " 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的规则,会犯 5、 "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 "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 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 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 " 这两个判断中, " 知识 分子"这个概念 ( )(1)都是集合概念( 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 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 ;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 2、对SAP 判断换质,其结论是 ;对SAP 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 假,则SAP. _、 SIP 、 SOP 的逻辑错误。 "作为定义,

属于()(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 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 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1)反对关系(2)矛 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6、" 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 这个三段论是(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3) 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 ""pq","p->q" 均真,则(1)p真q真(2)p假q真(3)p 真q 假( 4 )非p 真非q 假 8、" 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其等值判断是(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 学生(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贝y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样卷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试题样卷(A卷) 一、填空题(10分) 1、“如果有的科目考试不及格,那么他领不到毕业证。”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其中,逻辑常项是, 逻辑变项是和。 2、在三段论第一格中,中项M分别是大前提的和小前提的。 3、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不能换质位。 4、根据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具有关系的判断假。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应该奋发向上”两语句中,概念“青年”( ) A.都是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2.对于A、B两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A、B两概念具有()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主要是指( )的两个性质判断。 A.判断联项分别相同 B.量项分别相同 C.主、谓项分别相同 D.判断的结构分别相同 4.若断定SAP和SEP都假,则(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5、“革命者就是从事革命活动的人”,这个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 E、定义含混 6.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q假,那么,一定为()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7.“如果某行为是犯罪行为,则必是违法行为”,由此可知( ) A.如果某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则不是违法行为 B.如果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则不是犯罪行为 C.只有某行为是犯罪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D.只有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才不是犯罪行为 8.只有发烧才是患肺炎,小红发烧,所以她一定是患了肺炎。以下各推理中与上述推理犯同样逻辑错误的是( ) A.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好,所以我一定有资格当三好生。 B.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有资格当三好生,所以我一定学习好。 C.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没资格当三好生,说明我学习不好。 D.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不好,因此我没资格当三好生 9.某司机违章,警察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司机说:“我不同意。” 按照司机的说法,以下各项中他必须同意( ) A.扣照,但不罚款。 B.罚款,但不扣照。 C.既不扣照,又不罚款。 D.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罚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罚款。 10.“(p→q)∧(r→s)∧(┐q∨┐s)→(┐p∨┐r)”,这一推理式是() A.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B.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 C.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 D.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11、“有作案动机”和“有作案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D、前者和后者不构成条件关系 12、“并非只要学好外语就能出国”与之等值的命题是() A、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不学好外语但能出国 C、学好外语而不能出国 D、不学好外语也不能出国 13、(1)没有人不是自私的。(2)没有人是自私的。这两个命题() A、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C、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D、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14、以“如果甲、乙都不是木工,那么丙是木工”为一前提,若再增加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必然推出“乙是木 工”。() A、丙是木工 B、丙不是木工 C、甲不是木工 D、甲和丙都不是木工 15、“不可能所有的花都结果。”以下哪项断定的含义与上述断定最为接近?() A、可能所有的花都不结果 B、可能有的花不结果 C、可能有的花结果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1]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 (法律、教育等专业适用) 一、填空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和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的不同决定的。 常项、变项、常项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 概念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3.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单独概念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E、I 5.性质判断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五种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肯定、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判断不能换质位。 O、I 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有的律师是非共产党员、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S O P→S I P → P I S 9.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SOP取值为,SAP取值为。假、真、假 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 真假不定、真 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结论应为。 MAS 、SOP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中项不周延 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真、假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假、真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16.当“p ←→q”为假时,”pvq为。

《普通逻辑学》考试样题及答案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一) 一、填空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决定的。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3.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E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I 。 5.性质判断的主项S 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属种)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五种关系。 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肯定;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O 判断不能换位,I 判断不能换质位。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有的律师,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S O P→S I P → P I S 。9.如果SEP 取值为真,则SIP 取值为假,SOP 取值为真,SAP 取值为假。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真假不定、SIP 真。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 ,结论应为SOP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P 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16.当“p ←→ q”为假时,”pvq 为真。 17.“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你来而且他也来。 18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 19.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甲队必然能获冠军”真,可推出“甲队可能获冠军” 真、“某甲必然不能获冠军” 假。 20.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假, 小张可能考上大学真,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假。 21.根据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22.如果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以否定,则违反排中律的要求。23.任何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部分组成的。 24.反驳是由被反驳论题、被反驳论据和被反驳论证方法三部分组成的。25.间接反驳是通过论证另一个与对方论题相矛盾或相反对的反论题的真实性,然后根据矛盾律,从而间接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的反驳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来说明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仅从内涵方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仅从外廷方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先从外延, 再从内涵方面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上期普通逻辑学考试试题A

湖南商学院课程考核试卷 (A ) 课程名称: 普通逻辑学 学分 2 考核学期: 2013 —2014学年度 第 2 学期 考核形式: 闭卷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每题1分,共16分) 1、在下列两概念中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 A 、反对派 革命派 B 、 进步 落后 C 、无产阶级 非无产阶级 D 、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两个判断中,划线部分的二个概念( ) A 都是集合概念 B 都是非集合概念 C 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 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我学习成绩优秀,为什么不能当三好学生”这个判断中,说话人的错误是( ) A 混淆了条件 B 混淆了概念 C 强加了条件 D 倒果为因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 A 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5“如果参加体育锻炼,就会妨碍学习” 这个判断中,说话人的错误是( ) A 混淆了条件 B 混淆了概念 C 强加了条件 D 倒果为因 6、同时否定SAP 和S0P,则( ) A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 违反不矛盾的要求 C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7.如果A 、B 两个判断不能同假,但却可以同真,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上反对关系 B 、差等关系 C 、矛盾关系 D 、下反对关系 8、负全称否定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 A 、SAP B 、SIP C 、SOP D 、SEP 9、当p 假q 假时,下列为真的判断是( ) A 、p ∧q B 、p ∨q C 、p →q D 、要么p 要么q 10、“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说明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说明 四川电大责任教师韦克难 普通逻辑学为省开课,期末考试改为开卷。如果不学懂,肯定不能考试合格。考试题型包括:①单项选择题,②多项选择题,③分析题,④图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⑤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如违反,请指出其违反哪条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⑥真值表方法判定题,⑦论证与反驳题。 复习重点 1、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2、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如何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4、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几种?用欧拉图如何表示? 5、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的区别是怎样的? 6、定义、划分、概括与限制的逻辑规则是什么?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7、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 8、简单判断的种类、组成及其逻辑形式。 9、性质判断主谓的周延性情况 10、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11、推理的种类、推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2、各种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有效式与推理规则和逻辑形式 13、三段论的构成、三段论的规则?能够指出违反三段论规则的逻辑错误。 14、什么是关系判断和关系推理?关系的逻辑性质有哪些? 15、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含相容选言和不相容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含充分条件、必 要条件、充要条件)的逻辑表达式和数理逻辑表达式及其真值状况,并能运用真值表来表示。 16、各种复合判断推理的推理有效式(会用逻辑形式表达或数理逻辑形式表达)和推理 规则,能够具体地指出和发现错误的复合判断推理是违反什么规则? 17、掌握各种假言直言推理的推理规则和有效形式以及能够指出违反假言直言推理规则 的逻辑错误。 18、什么是负判断?负判断与性质判断中否定判断的区别是什么?? 19、掌握各种负判断(包括负简单判断与负复合判断)的等值判断和等值推理。重点是 四种负性质判断及其等值推理、六种复合判断及其等值推理,特别要掌握其等值式。 20、能够运用真值表来判定两个复合判断是否等值的方法。 21、什么是真值模态判断和规范模态判断?这两种模态判断各有哪些类型?其逻辑形式 如何?掌握运用模态判断的对当关系进行推理的有效式。 22、什么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与 科学归纳推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3、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