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

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
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

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心世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动画课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生听读课文,然后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容?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⑵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在为谁呼吁?

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⑵过渡:

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⑶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心世界:

①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

②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

③组交流,互读互评。

④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⑷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

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⑸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⑹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⑺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

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

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生活的幸福吗?谁能具体说说?

生:我们生活得很幸福,每天早上能吃上妈妈做的热腾腾的早饭。生: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就像长在蜜罐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口的日子,像小皇帝似的。

师:是啊,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可是这样幸福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战争是残酷的,它让无数的人失去了家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五课,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生伸出手一起写)

师:我们来齐读课题,不要拖长音。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课题,都想知道什么?

生: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师:是谁啊?我们一起来说。

生:雷利。

生:雷利为什么要发出呼声?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

师:老师把这两个问题写到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师:首先,找几个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生1:1——5段。

生2:6——7段。

生3:8——9署名日期。

师:同学们课文都读得十分正确流利,说明同学们课前作了充分的预习。通过读课文,黑板上的问题,你知道了哪些?

生:我知道了为什么发出呼声?因为雷利的爸爸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牺牲了。所以他要发出呼声。

生:他发出了“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呼声。

师:哦,这是你的理解,一会咱们再来探讨。

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一个中国孩子雷利,他的父亲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失去了生命。雷利十分伤心,于是他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呼吁全世界都联合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师:概括的真简练。很棒!

师:雷利的爸爸为和平献出了生命,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句子)

师:谁想说说?

生:爸爸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

师:这是爸爸的职业,爸爸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他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员。那么什么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呢?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生: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组织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它主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维和部队的士兵统一佩戴蓝色盔帽,因此也叫蓝盔部队。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图片,这支部队就是蓝盔部队。爸爸作为一

名维和士兵是多么的光荣啊!爸爸还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生:爸爸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他精通四国的语言。

生:爸爸还是一个热爱家人的好父亲,好丈夫。

师:你真会读书,还会概括总结。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一位才华横溢的国家栋梁,却永远地离开了雷利,雷利至今也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说的话。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爸爸临上飞机前的话。(出示大屏幕)谁想读爸爸的话?

你来读。

生:“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能超过他吗?

师:读的真棒!从爸爸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爸爸去维护世界和平了,他相信自己肯定能回来。

师:是啊,爸爸坚信自己一定回来并给雷利带来蓝盔的。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爸爸的话。自己来读读,读出爸爸坚定的语气。师:自从爸爸坐上飞机的那一刻起,雷利和妈妈就盼望着爸爸的平安归来,可是当他们如约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的时候,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出示大屏幕,课文第四段,配乐《二泉映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段。

生:配乐小声自渎。

师:读了这一段,你想说什么?

生:爸爸为了和平牺牲了,他是光荣的。

生:我为雷利感到难过,他失去了爸爸。

生:爸爸临死之前,还在呼唤着和平。战争太可恶了。它夺取了爸爸的生命。我们要和平。

师:说的真好,把你的感受放到文中读给大家听听。(音乐一直响着)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读出了雷利沉痛的心情。老师我也想读。

师:好,读出你的感情。

师:老师也深受感染了,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次机会,好吗?

生:好。

师:读课文第四段。(学生不由自主地跟读)

师:爸爸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虽然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七段。(出示大屏幕句子“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之花。”)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句子。我们来齐读。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生:世界不太平,好多地区还在打仗。

生:只要有一点战争,世界就算不上太平。

生:和平就像一朵柔弱的小花儿,它经不起子弹的破坏。

师:真是个细腻的孩子,是啊,只要局部存在战争世界就不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就容易受到摧残。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局部存在战争的例子?

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图片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并配乐)

师:(学生看图片的同时老师叙述)战争中无辜的人们被炸得血肉模糊,肢体分离。儿子被炸掉了半边脸,却在安慰着自己的父亲。妇女儿童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命已经枯竭,爱却在延续。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悲惨的一幕幕,你想说什么?

生:战争太残酷了,他让许多无辜的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园。

生:我们不要再有战争了,希望人们都和平,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师:战争中受到伤害最严重的是妇女和儿童,那些战争中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老师这里有一份数字资料,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配乐)

生:我们和战争中的孩子相比,太幸福了。

师: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生:那些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战争的后果你们看到了吗?

师:希望那些发动战争的人能够听到你的控诉。

生:我们呼吁和平,渴望和平。

师:是啊,我们在呼唤和平,失去父亲的雷利更在呼唤着和平。

师:谁想走进雷利的心世界,读一下第八段?

生:读第八段。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老师,他读的语速有点快。

师:刚才那位同学的心情格外激动。所以语速快了些。

师:那你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师:通过读这一段,我们来看看黑板上的两个问题。现在你知道雷利在呼吁什么了吗?他为什么呼吁了吗?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补充一下。

生:他为了“母亲不在失去儿子——为了孩子不在失去父亲”而呼吁。(师擦掉问题)

生:他呼吁的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擦掉问题)师: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同学们,雷利的父亲倒下了,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一起来呼吁(手指板书)

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为了成千上万的儿童不在失去幸福和快乐,让我们呼吁(手指板书)

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二十一世纪已经到来,但战争并没有结束,我们无法制止战争,却可以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把对和平的渴望化为我们共同的心

声,(出示句子)“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二十一世纪——家园!”生:齐度这句话。

师:如果世界没有战争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出示句子)

如果世界上没有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如果世界上没有战争,到处都充满了,鲜花和爱。

生:如果世界上没有战争,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大家都成为一家人,相亲相爱。

师:我们期待着和平永驻的那一天,那时世界上的人们都相亲相爱,天涯犹如咫尺,和平的鸽哨响彻云霄!(配乐,出示诗)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1..定语从句where、when、why(The Attributive Clause --- where, when, why.) 2.学会使用定语从句(Use the Attributive Clause with prep.﹢which or the Relative Adverbs: where, when,and why.) 3 学会写一篇关于伟大人物的文章( .Learn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a great person.) 3.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词汇:period, advise…on, continue, fee, fare, gold, be worried about, out of work, stage,vote, position, accept, violence, as a matter of fact, blow up, put in prison, equal,make + O + adj, imagine, in one way, blankets, degree, allow sb to do, guard, stop from, educated, come to power, beg for, terror, fear, cruelty, reward, rights, be proud to do. ②句子※The time when I first met Nelson Mandela was a very difficult period of my life. P34 ※Sadly, I did not have it because I was not born there, and I worried about whether I would become out of work. ※He told me how to get the correct papers so I could in Johannesburg. P341. ※We were put in a position in which we had either to accept we were less important, or fight the Government. ※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only then 此处引起倒装句) ③语法:when, where, why引导定语从句 where 表示地点,只能跟在表地点或场合的名词后。 when表示时间,只能跟在表时间的名词后。 why表示原因,通常跟在reason后引导定语从句。 ④话题:◎谈论Nelson Mandela ◎谈论学生自己心中的名人是怎么样的 2.过程与方法:①问一些关于名人的问题,展示一些名人的图片和资料,引出主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王选。2.整体感知主要内容,学习王选人生抉择的智慧。3.明白抓住机遇、正确抉择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王选,生于1937年2月,2006年2月13日于北京病逝。江苏无锡人,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集团董事,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200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 2.了解背景 本文选自作者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原题为《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这里节选的是第一、二、六个抉择的部分。 [学习建议]:本文作者王选是我们国家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尤其是其成功领导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普及推广中文计算机排版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了解这些历史,很难理解文中“抉择”的内涵,在课下可多多查找有关王选的经历及激光照排等相关信息,与同学分享。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演讲的激情。 2.给括号前的汉字注音。 枯燥()纳()闷丰硕()趋()势 堕()落出类拔萃()强()词夺理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出类拔萃: 阳奉阴违: 招摇撞骗: 风口浪尖: 强词夺理: 不修边幅: 4.整体感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三次重要抉择的时间和内容。 【合作探究】 1、请具体写出作者的三次重要抉择的原因或条件、影响或结果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原因或条件: 影响或结果: 第二次 原因或条件: 影响或结果: 第六次 原因或条件: 影响或结果: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教学设计包括对本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对本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有情景设置(引课)、新课、巩固等环节,不做统一规定,是否选用表格形式自定。要写出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以及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和说明。注意:教学设计(教案)不同于教学实录。请教研员和一线的教师给下面的教学设计(教案)打分或评价。】 一、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第四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动脑来选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二、教学理念 1、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也让语文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显得丰富多彩,富于生趣。 2、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朗读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示范读等)语言实践中,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句子,读懂课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体会到遇事善于质疑、思考、解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并树立起自信,同时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海边农村,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吹着海风长大的,对风特别熟悉,理解文中人物对话较容易,但语言的感受、感悟性还不够敏捷,因而在体会人物情感与心情方面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指导朗读为主,来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体验提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感与乐趣。 四、学习资源 跨越式资源网站(补充《小水滴的一天》、《小水滴旅行记》、《小水滴的梦想》等阅读资源;补充灌溉、浇水、洪水等图片);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打写创作的留言版。 五、教学设计 (四)、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首先自读课文,感知这封信的内容,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感情朗读、思考、交流等手段感受作者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①、课下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并组词。 zh k k w m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 11

x zh 威胁.驻.军●对()个,错()个 ②、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xīshēng) (kǎi xuán)(zhēng fú) (ā yí) (jīng jì (gòng xiàn) (shén shèng)(zuìè)(jiàn kāng) (yǒng zhù rén jiān) (zhí xíng) ③、我理解并批注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如:“蓝盔、征衣、军事观察员……”这些词我通过上网查找理解的,有 ;向老师请教的,有;查字典的,有 2、我会听写“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3、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 ,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 呼吁。 4、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5、我要记住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22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作者:庞轶君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指导老师:邵锦平江苏省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一、课前系统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一)研读分析教材 1.分析课程标准: 本课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分析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合作到国共对峙中的第一课。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最终破裂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在单元教学中,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所以在中国革命史的学习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授的课程内容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的胜利进军及最终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进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引导学生收集北伐战争相关知识,使其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通过了解北伐战争失败的史实,使学生们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西班牙和荷兰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荷兰 2、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种植园强占的是谁的土地 A、土生百人 B、黑人 C、印第安人 D、欧洲移民 3、美洲种植园里主要种植的作物有①水稻②大豆 ③甘蔗④棉花⑤烟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4、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5、“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是 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6、“三角贸易”长达 A、500多年 B、400多年 C、300多年 D、200多年 7、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号称“日不落帝 国”的是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西班牙 8、英国对印度的掠夺开始于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角贸易”能够盛行的客观便利条件是 A、买卖奴隶利润很大 B、美洲种植园急需奴隶 C、欧洲殖民国家造船业发达 D、新航路的开辟 2、英国在殖民争夺的道路上相继打败的竞争对手有①葡萄牙②西班牙③荷兰④法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机构是 A、东印度公司 B、西印度公司 C、商务局 D、跨国公司 4、下列说明不正确的是 A.18世纪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 B、英国通过侵略战争吞食印度土地 C、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财物吃喝玩乐 D、殖民地为欧洲提供了巨大市场 二、材料解析题: 5、“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马克思 ①结合学过的内容和上述材料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 ②怎样理解“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③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是哪个国家?18世纪时号称什么? 三、问答题 6、试分析“三角贸易”对当时的非洲、欧洲和美洲产生的影响。

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知识管理】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年1月,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作了准备。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况:①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主力被基本消灭。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运动蓬勃发展。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一带。奉系军阀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其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 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中共三大的召开3.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曾为某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B.黄埔军校C.马尾船政学堂D.京师大学堂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4.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地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辛亥革命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五四运动 5.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 6.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B.叶挺C.贺龙D.刘伯承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7.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Unit3教学案第7课时

Unit 3 Let’s celebrate! 教学案 第七课时Main task 课型:新授执笔:鲁河中学陈寿红审核:初一年级英语组 一、课前热身 1、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你能用英语说出中美两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吗? 2、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呢?你能用英语写出你喜欢的节日的海报吗?不要着急,不要担心,老师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能,加油哟! 二、知识导航 同学们会做学习卡片了吧?今天,我们要学习怎样写海报啦。 (一) 学习目标 首先了解一下,我们今天的内容: 1、会听、说、读、写单词west, way, usually, through, 短语is the west, is many ways. 会听懂、会说单词neighbour, shine. 2、通过阅读Millie的节日海报内容的写作计划,了解掌握海报的写作方式。 3、能模仿所学短文写出一张自己的节日海报。 (二)重点概览 下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句子,要用心记哟! 1、People celcbrate Halloween is many ways. 许多方式来庆祝万圣节,这里的意思是“用”,如Can you say in English? 2、They knock in their neighbours’door 这里的knock on = knock at neighbours’意思是“邻居的”以s结尾的复数名词所有格只加一撇,末尾不是s的则加“s”表示“……的”。 如(1)March 8th is Women’s day. 3月8日是妇女节。 (2)All the boys’names are on the blackboard. 3、Their neighbours usually give them a treat of sweets. 他们的邻居通常用糖果招待他们。 这里give sb a treat of sth 是“用……招待……” 相当于give sb sth as a treat (1) Are you going to give your friend some chocolates as a treet? (2)Are you going to give your friend a treat of chowlate. 4、They put candles is them so the light shines through the eyes, the noes and the teeth. 他们把蜡烛放进去,这样烛光就能透过眼睛、鼻子和牙齿照进来。 这里的shine through 意思是光线爱过某物照耀。 如. The moonlight is shining is through the windows.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三、学海拾贝 随堂检测: 同学们,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想试一下自己的能力吗? 1、根据首写字母和所给汉语看谁能准确地写出单词 ①In many w countries, people cdebrate Halloween. ②Peter wears a special (蜡烛) at Halloween. ③I want to make a p lantern. ④The sun shines brightly (通过)the windico.

第15课心声导学案教案

第15课心声导学案教案 篇一:第15课心声导学案第15课《心声》学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邵三群审核:孙孝智教师寄语:放开包袱,展现心灵。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xK b1.C om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示自己的个性,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方法⒈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小说内容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3.合作交流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自己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二、生生互动小组讨论,深入探究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⒈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⒉主要描写了哪几人?⒊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⒋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三、深入体会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1、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2、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3、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第15课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附学案)

第15课钢铁长城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图片展示: 某重装陆军部队 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 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5.教师提问: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陆续装备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6.教师继续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基本情况。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知道国民党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 1.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3.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 (3)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四、随堂演练 1.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2.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1924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了黄埔军校。兼任黄埔军校总理的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廖仲恺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6.下列对北伐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B.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 C.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 D.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 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五、课后反思

第15课、画里阴晴 学案1

《画里阴晴》学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提出的艺术创作贵在创新的新主张。 2.理解作者的艺术观点──既要传统,又要借鉴外国文化。 3.品味文章自然含蓄的语言特色。 4.掌握文艺随笔的基本写法,提高阅读此种文体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重点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及领悟作者对画里阴晴的感受。 2.学习本文的行文结构。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中体现他的创作思想的。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把握文章概要;通过细读与反复吟诵重要语段,体味语言的自然含蓄,并领会思想的深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对天气的感受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晴天,有人喜欢烟雨蒙蒙的雨天。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对天气的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一起来谈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晴天或为什么喜欢雨天。 看来大家对阴晴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的散文《画里阴晴》,看看他对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字词检查

嫩(nèn)绿渗(shèn)进 朦(méng)胧妖(yāo)柔 三、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出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考取旧中国教育部公费留学法国。1950年返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终生探索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画之余偶写文稿。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四五十种,文集近十种。曾在英国、美国、法国、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办画展,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及巴黎市金勋章。 四、解读全文 (一)概括段意 第1自然段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先叙述路过故乡的感受。 第2自然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第3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因由。 第4自然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 (二)思考讨论 1.第1自然段中,作者如何描写宜兴春雨?引用“默看细雨湿桃花”的诗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本段对江南春雨的描绘虽只寥寥几笔,却形象、生动、传神,别有一番意味。 解析:描写宜兴春雨的句子:“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

《一分钟》教学设计(全两课时)

《一分钟》教学设计(全两课时) 【图解教材】 短短的一分钟会发生 什么事呢?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节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提问,指名学生说说课前布置做小实验的结果怎么样。注意表扬完成得好的同学。 二、一分钟记字游戏

1、老师出示课文生字词课件。 闹钟、丁零、哈欠、迟到、决定、后悔、叹气 2、学生看屏幕,给一分钟的时间快速记生字。 3、指名学生说说,一分钟内自己记住了几个生字,是怎样记住的。 4、重复做识字游戏。让学生尽量记住全部的生字。师注意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状态下记认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课件动画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3、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个人读时,另一个同学注意帮助纠正错误。师巡回指导。 4、全班集体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四、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集体讨论。 (1)读完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 (3)元元开始是怎样想的?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2)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3)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4)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5)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6)元元非常后悔。 3、指导朗读,体会、感悟这几个句子。 (1)读后说说从这些句子,你体到什么? (2)边读边体会可以用几种语气来读。 (3)学生找朋友合作或自己练习读,师巡视指导。 (4)让读得好的同学当老师教其他同学读。 (5)四小组比赛读,然后派代表进行读句子比赛。

【部编八下历史 精品学案】第15课 钢铁长城

第15课钢铁长城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 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诸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2.知道导弹部队的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学习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火箭军的建立和发展 【学习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2.海军:(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和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3.空军:(1)20世纪50年代初,就面临着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2)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空军的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1

4.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5.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 6.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 二、合作探究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卫士,那么你知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吗? 三、练习巩固 1.与新中国同龄的人民军队是() A.陆军 B.海军 C.导弹部队 D.特种部队 2.人民空军诞生就面临的考验是() A.进行抗日战争 B.进行解放战争 C.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D.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 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这种飞机是() A.运-5型运输机 B.强-5型强击机 C.歼-5型歼击机 D.轰-5型轰炸机 4.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遂行核反击 B.海上巡逻 C.空中侦察 D.两栖作战 1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 本课是新人教部编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二、进入新课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实现 展示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

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学案)

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识记:①知道丝绸之路; ②遣唐使; 理解:理解丝绸之路在唐朝全盛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59-63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丝绸之路的全盛★: 探究1:想一想,丝绸之路的开通最早应始于何时?是谁又是因何原因而开通的? 客观上起到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探究2:参考并阅读相应地图册,想一想,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相比,进入全盛阶段,那么你认为此时的全盛阶段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思考1:请结合教材60—61页的插图及材料,说说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盛况。

思考2:参考教材第59页的【读图学史】,观察相应的丝绸之路走向示意图,描述这条道路的大郅走向,并分析唐朝丝绸之路臻于全盛的原因、作用以及意义。 探究3:拓展思维,你认为丝绸之路仅仅是一种地域之间的联系和物品上的交流吗? 如果不是,那么你认为它从本质上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历史实质现象?而这种历 史现象又是基于什么原因而出现的?这种现象对于丰富中华文化将会起到怎样 的历史影响? 二、东亚文化圈 1、东亚:指的是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和日本。 2、东亚文化圈:形成于唐朝、延续至19世纪西方影响进入之前。由于大唐盛世,国力强 大,中国文化辐射与整个东亚地区,使东亚各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 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也称汉字文化圈或是儒家文化圈。思考3:请阅读教材第62—63页,分析思考大唐中国文化的辐射途径、辐射内容、以及如何看待这种辐射? 辐射途径: 主要是通过日本和朝鲜的使者预计留学生积极传播和仿效。朝鲜到中国学习者先 后多达2000多人;日本先后派出十多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留学生和学问僧, 多时一次达五六百人。 辐射内容:

第15课学案答案

张槎中学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编号:14 课题名称: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班级:姓名:

3、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问题延伸——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2008年·福建泉州丰泽区)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 C.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D.到都城长安旅游 2.(2008年·重庆市)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 是() A.指南针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D.火药武器 3.(2008年·广西玉林)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 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不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C.“瓦子” D.火器() 4. (2011.四川资阳)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学习了活字印刷术后,小强做笔记如下。但有一项不确切,你能帮他挑出来吗?( ) A.它是最早的印刷术B.发明人北宋毕升 C.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D.比欧洲早约400年() 6.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为欧洲人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 )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7. 2014索契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上,我们看到了炫丽缤纷的烟花,你知道制造烟花的主要原料——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吗?() A.西汉 B.唐代 C.宋代 D.明朝() 8.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 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印刷术④造纸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史学界普遍认为,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并简要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得到高度发展的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于没有一个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回答:(1)培根所说的这三种东西分别是什么? (2)依据有关事实,说明“第三种东西”对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