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桥梁工程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桥梁工程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试验室对桥面铺装等砼配合比进行设计,设计强度等级为C40。

一、设计依据

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范》(JTJ055-2011)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F50-2011)

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砼试验规程》(JTG E25-2005)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等

二、选用材料原始数据

1、水泥:铜川声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集料:渭河华可石料厂,4.75~19mm连续级配碎石(掺配比例为4.75~9.5mm:9.5~19mm=30%:70%), 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3、细集料周至县晨立地材有限责任公司,Ⅱ区中砂,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4、水选用饮用水。

5、外加剂:咸阳同辉建材化工有限公司,TH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1.0%。

三、设计坍落度为140-180mm。

四、设计步骤:

1、确定砼配制强度:?cu.0=?cu.k+1.645σ=48.2MPa

第1 页共3 页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路线全长为2720.231m,路基宽度为26m,行车道宽度为4×3.75m,其中规划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技术等级与技术标准论证、道路方案设计、指定路段技术设计等。 选线与定线是根据交通量确定道路等级,在地形图上确定三条备选路线,通过三个方案主要指标进行比选,确定最优方案。平面设计按照书中要求选定路线的各种技术指标,计算平曲线参数,确定线形。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纵坡在满足书中和规范上各规定的情况下,尽量使填挖趋于平衡,利于排水和行车舒适,计算竖曲线要素。横断面设计中考虑排水和行车安全稳定等因素确定道路的横断面形式。路基设计主要进行确定压实标准、路基高度、边坡形状、坡度、路基排水等设计。公路边坡防护采用合理设计坡比,设置浆砌片石护面墙、喷浆护坡、挡土墙等进行加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较好。公路沿线设置了完善的排水系统,如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将地表径流引入自然溪沟或通过涵洞排出。路面采用沥青路面设计,三层体系。 本设计使用了纬地道路设计软件出图,效率高,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沥青路面;路线;横断面;纵断面;挡土墙。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our-lane two-way , design traffic speed of 100 km, the road length 2720.231m, sub grade width of 26m, the carriageway width of 4 × 3.75m, among them plan to design service life as 20 years in distant view. Design the content and include the industrial grade of the road and proof, road conceptual design, appointing the technical design of highway section and special topic to be designed of the technical standard. Route selection and alignment determ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oad traffic levels, the topographic map to determine the three alternative routes, through three main indicators of the program than the election, determine the best option.Graphic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lected book line of technical indicators, calculate flat curve parameters, determine the linear; Profile Design major consideration longitudinal and specification to meet the provisions of the book where, as far as possible so that tends to balance cut and fill, drainage and road comfort conducive to calculate vertical curve elements. Cross-sectional design of the drainage and road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to account such factors determine the form of road cross-section. Foundation primarily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compaction standards, embankment height, slope shape, slope, embank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Highway Slope Protection reasonable than the slope design, made of mortar and stones set retaining wall, spray Pitching and reinforce retaining walls, Control soil erosion better. The road has along the route established the perfect drainage system, like side ditches, drains, ditches closed, and so on,to the introduction of surface runoff or through natural Gully discharge culvert. Pavement used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the three-tier system. This design used Hint road design software to leave the chart, high efficiency, avoiding the waste of human resources Keywords:Asphalt Pavement; Line; Cross section; Vertical section; Retaining walls.

C2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 C20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7、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90-110mm。 使用部位:通涵基础及防护工程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海螺牌(P.C32.5) 砂: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74,属中砂,含泥量1.0 %, 表观密度:2.602g/cm3 碎石: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3; 掺配比例,16-31.5(mm):9.5~19(mm):4.75-9.5(mm) =30%:50%:20% 水:饮用水 制作与养生的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的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 制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 次。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的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4.0,试配强度fcu,ο=26.6Mpa 2、计算水灰比 W/B=a a.f b/(f cu,0+a a.a b.f 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0.53,a b=0.20,水泥富于系数γc=1.00,f ce=1.00*32.5=32.5, 由W/B=a a.f b /(f cu,0+a a.a b.f b) 得出ω/c=0.57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50,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和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 wo=175Kg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高速公路设计

高速公路设计 一设计说明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公路建设程序和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路线、路基路面结构及有关设施设计、计算的能力;选择桥涵标准图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公路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二)设计任务 1路基路面设计 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路基、排水、防护、支挡工程、特殊路基等设计;路面工程设计(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厚度设计与方案比选)。 2桥涵初步设计 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完成桥涵标准图的选择,包括相关的图纸、表格、工程数量及相关说明。 (三)技术标准 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120Km/h。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KN/m。 (四)设计概况 1.在纵断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平纵组合平衡和填挖平衡的原则,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排水等综合考虑,全线共设4个竖曲线,最大纵坡1.41%,最小纵坡-0.35%。 2.路基宽度28m,路面宽8.25m,路肩宽4.25m,路拱横坡2%,,硬路肩横坡2%,土路肩横坡3%,挖方边坡视地质情况设置为1:0.5~1:1,填方边坡≤8米,设为1:1.5,填方边坡>8米变坡,采用1:1.75。 3.路基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边沟的高度和宽度等于0.6米,水沟的宽度和高度宜大于或等于0.6米。 4.路面结构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路面结构选用沥 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5cm;基层采用20 cm水泥石灰稳定矿渣,25 cm石灰

土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天然砂砾。 5.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设圆管涵3座,箱型通道1座,跨线桥1座。 二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 (一)平面线形设计 1选线 本设计路段设计资料已提供平面线形资料,故不需要再进行选线设计。 2技术指标 查相关资料确定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用地 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高真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范围。 公路用地还包括立体交叉、服务设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设施、公路养护管理及绿化和苗圃等工程的用地范围。 (2).路线 ①车道宽度 设计车速为120km/h,车道宽度为3.75m ②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侧路缘带和中央 分隔带组成,其各部分宽度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中间带宽度表 ③路肩宽度: 表2.2 路肩宽度表

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路面)

5.0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编制依据: 1、JTG F30-201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2、JT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6、设计图纸 二、工程要求: 1、强度等级:C35,28天弯拉强度5.0Mpa 2、坍落度:40-60mm 3、拌合及振捣方法:机械 4、部位:路面砼面层 三、材料: 1、水泥: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南方牌P.O42.5水泥 2、细集料:江西河砂,细度模数2.80 3、粗集料:采用四都碎石厂碎石,最大粒径31.5mm,4.75-31.5mm合成级配, 4.75-16mm 占37%、16-26.5mm 占45%、19-31.5mm 占18%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湖南衡阳金栋旺建材有限公司JD型高效减水剂 四、砼配合比设计步骤: 1、基准配合比(C35-B) ⑴、试配强度:fc=fr/(1-1.04Cv)+ts=5.82 ⑵、计算水灰比:W/C=1.5648/(fc+1.0097-0.3595*fs) =0.38 采用W/C=0.38 其中fr=5.0,c v=0.12,s=0.15,t=0.72,fs=7.4 ⑶、依据JTG F30-2003规范,查表4.1.4。选择用砂率: 砂的细度模数为2.80,选取砂率为S P = 38%。 ⑷、设计坍落度为40-60mm,选用S L=60mm。

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单位用水量: W0=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76 Kg 选用单位用水量为:180 Kg 掺外加剂单位用水量: 外加剂:湖南衡阳金栋旺建材有限公司JD型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为 12%~20%,掺量为1.8%,减水率为β=16%; 所以用水量W0w=W0(1-β/100)=151 Kg ⑸、计算水泥用量:Co=Wo/(W/C)=397 Kg ⑹、计算每立方米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397+Mg 0+Ms0+151=2450 38%=Ms0/(Ms0+Mg0)×100% 解之得: Ms0=723Kg/m3Mg0=1179Kg/m3 ⑺、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 397:723:1179:151 1 :1.82:2.97:0.38 外加剂,掺量为1.6%,水泥用量为397 Kg/m3,水灰比不变则: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97:723:1179:151:7.15 1 :1.82:2.97:0.38:0.018 2、调整配合比(C35-A):水灰比减少0.02,则: ⑴、水灰比:W1/C1=0.36 ⑵、砂率:βs1=38% ⑶、用水量:Mw1=151Kg/m3 ⑷、计算水泥用量:Mc1= Mw1/ w1/c1=419 Kg/m3 ⑸、计算每立方砼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419+Mg 1+Ms1+151=2450 38%=Ms1/(Ms1+Mg1)×100%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方案.doc

高速公路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

附件一 . 服务区设计已知相关数据 1.服务区的设计交通量( Q10)为 20000 辆 /d 2.调查得到各车型比例: 小客车:大客车:货车 =3.0 : 2.0 :5.0 3. 小客车的停车车位面积 2 2 3×8=24m,大车停车车位面积 4×10=40m 4. 不同车种的停留率、高峰率、平均停车时间见表1 不同车种的运行参数表 1 车种停留率高峰率停车时间 (min) 周转率小客车0.175 0.10 25 2.4 大客车0.25 0.25 20 3.0 货车0.125 0.075 30 2.0 5.假日服务系数参考表 2: 假日服务系数表 2 年平均日交通量 Q(双向,辆 /d )服务系数 0~25000 1.40 25000~ 50000 1.65-Q ×10-5 大于 50000 1.15 6.餐厅的规模计算参数见表 3: 餐厅的规模表 3 项目载客人数周转率餐厅使用备注 车型率 小客车 3.3 2.4 0.5 用餐人数 = 停车 大客车46 3 0.08 车位×载客人数 ×周转率×餐厅 货车 2.1 2 0.5 使用率 附件二.课程设计装订顺序 1.课程设计封面 2.课程设计老师评语及成绩 3.课程设计任务书 4.正文 5.参考文献

目录 引言 (1)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 (3) (1)概述 (3) (2)我国服务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3) (3)服务区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4) 二、服务区的规划 (4) (1)服务区总体规划 (4) 1)服务区的分类 4 2)服务区的选址 5 3)服务区的规模 5 (2)内部设施规划 (6) 1)停车场的位置 6 2)餐厅位置 6 3)加油站布置7 4)公厕的位置7 5)汽车维修站7 (3)其他规划 (7) 三、服务区规模的计算 (8) (1)停车车位数量的计算 (8) (2)餐厅的设计规模 (8) (3)公共厕所的面积 (9) (4)小卖部的面积 (10) (5)旅社规模计算 (10) (6)加油站,修理间面积 (10) (7)其它 (10) (8)合计 (10) 四、服务区设施布局 (12) (1)服务区设施布局原则 (12) (2)服务区常见的布局形式 (12)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试验报告(30Mpa路面混凝土) ×××××××××试验室×××××××××工地试验室

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报告 工程名称:××××××××× 设计标号:30Mpa 使用部位:混凝土路面 组成设计单位:××××××××× 设计计算者: 复核者: 技术负责人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1、设计要求: 滦平县2018年贫困村道路改造提升路面用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标准值f r为4.5MPa,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差S为0.5(n=10)混凝土由机械搅拌并振捣,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0-40(mm);试验室设计坍落度采取70-90(mm)。 2、组成材料: 水泥采用唐山宇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滦平分公司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实测28天抗折强度8.0MPa,水泥密度ρc=3100kg/m3;砂采用滦河中砂表观密度ρs=2701kg/m3,细度模数2.86;碎石采用滦平县西井沟碎石4.75-31.5(mm),表观密度ρg=2792kg/m3,振实密度ρgh=1701kg/m3;水:自来水。 3、设计计算: 1)计算配制弯拉强度(f cu,n) 依照规范:该公路属于四级乡村道路,保证率系数t=0.29。变异系数中高,所以取C y=0.15。 根据设计要求f r=4.5MPa: f c=[f r/(1-1.04C f)]+t.s=[4.5/(1-1.04×0.15)]+0.29×0.5=5.48 2)计算水灰比W/C。 抗弯拉强度水灰比。由所给资料: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 s=8.0MPa。计算得到的混凝抗弯拉强度f c=5.48MPa,粗集料为碎石:

路面抗弯拉强度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图纸相关说明 2.JTG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 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二.设计要求: 1.设计抗弯拉强度5MPa 2.坍落度10-40mm 三.原材料说明: 1.水泥 依据设计图纸以及JTG30-2003规范要求,选用山胜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其相关技术指标如下: 2.粗集料 粗集料采用从砂石厂购买的骨料,规格分级和掺配比例如下: 经检验起其合成级配符合4.75-26.5mm连续级配要求,其它指标检验结果如下:

3.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0-4.75mm的河砂,检验结果如下: 4.饮用水凡人畜能够饮用的水 四.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 c f c= f r/(1-1.04*Cv)+t*s f c=5.0/(1-1.04*0.08)+1.36*0.40 f c=6.0(MPa) f c—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 r—设计弯拉强度的标准值(MPa); f r=5.0 MPa; Cv—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查表取值为0.08; 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已知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Cv=0.08; 设计弯拉强度的标准值f r=5.0 MPa, 则s= f r*Cv=0.40 MPa 2.水灰比的计算和确定: 碎石混凝土: W/C=1.5684/( f c+1.0097-0.3595*f s) =1.5684/(6.0+1.0097-0.3595*8.3) =0.3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设计出的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 (1)满足施工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结构设计和质量规范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及其他耐久性要求; (4)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水泥,以满足经济性要求。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组成混凝土的四种材料,即水泥、水、砂、石子。 混凝土的四种组成材料可由三个参数来控制。 1.水灰比水与水泥的比例称为水灰比。前面已讲,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水灰比的大小是根据强度和耐久性确定,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水灰比,这有利于节约水泥。 2.砂率砂子占砂石总量的百分率称为砂率。砂率对混合料和易性影响较大,如选择不恰当,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都有影响。应采用合理砂率。在保证和易性要求的条件下,取较小值,同样有利于节约水泥。 3.用水量用水量是指1m3混凝土拌合物中水的用量(kg/m3)。在水灰比确定后,混凝土中单位用水量也表示水泥浆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为节约水泥,单位用水量在满足流动性条件下,取较小值。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一)设计的基本资料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管理水平,

2、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3、原材料的品种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4、混凝土的部位、结构构造情况、施工条件等 (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σ (规范规定的强度保证率P≥95%) 2.选择水灰比 (1)根据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及水泥的实际强度,用经验公式计算水灰比: 式中A,B——回归系数,可通过试验测定,无试验资料时, 碎石混凝土A=0.48,B=0.52; 卵石混凝土A=0.50,B=0.61: fce——水泥的实际强度,MPa; 无水泥实际强度数据时,可按fce=γc·fce.k确定; fce.k——水泥强度等级的强度标准值; γc——水泥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的富裕系数,该值应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 (2)查表4—7确定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 (3)选择以上两个水灰比中的小值作为初步水灰比。

(新)高速公路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9-2003 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二、仪器设备 1.单卧式搅拌机 2.混凝土振动台 3.电子天平精度0.01g 4.电子秤精度1g 5.电子秤精度10g 其他:铁盘、铁铲、水桶、烧杯、坍落度筒、捣棒、钢尺、镘刀等。 三.原材料情况 四、计算配合比

1.设计使用部位及要求 1)配合比使用部位:桥涵工程(承台、系梁、搭板、护栏、座板等)、隧道工程(电缆井盖、盖板、挡水块、超前支护等)。 2)设计强度等级:C30 3)坍落度:140-180mm 2、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标准差取σ=5.0MPa,计算配制强度(f cu,0): f cu,0≥f cu,k+1.645σ=30+1.645×5.0=38.2MPa 3.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计算水灰比 粗集料采用(5-25)mm碎石,强度回归系数αa值取0.53,αb值取0.20,无水泥28天抗压强度统计取:f ce =γc f ce,g=1.16×42.5=49.3 MPa。胶凝材料28天抗压强度取:f b=γfγs f ce =1.00×49.3=49.3MPa W/C=(αa* f b)/(f cu,0+αa*αb*f b) =(0.53×49.3)/(38.2+0.53×0.20×49.3)= 0.60 根据施工水平、当地原材料情况、混凝土使用环境、混凝土结构设计年限的要求;为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W/C取:0.49。 2)、确定每方混凝土用水量和水泥材料用量 a.根据确定的坍落度及当地原材料特性和施工水平单位用水量为m wo=238kg,马贝SX-C16减水率为29%,混凝土用水量 m wo=m wo(1-β)=238×0.71=169 kg/m3,;根据外加剂掺量0.9%,按现场实际情况取180kg/m3。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

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混合料等不能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应采用蜡封法测定;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可采用体积法测定。 随后,在马歇尔试验仪上,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 3.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继续教育自测试题答案

第1题 抗冻混凝土应掺()外加剂。 A.缓凝剂 B.早强剂 C.引气剂 D.膨胀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一般地,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为保证率为()的强度值。 A.50% B.85% C.95% D.10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配置强度计算时,根据统计资料计算的标准差,一般有()的限制。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和最小值 D.以上均不对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在混凝土掺加粉煤灰主要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时,应采用()。 A.外加法 B.等量取代法

C.超量取代法 D.减量取代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5题 进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配制强度应比相对应的陆上混凝土()。 A.高 B.低 C.相同 D.以上均不对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6题 大体积混凝土中,一定不能加入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B.引气剂 C.早强剂 D.膨胀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7题 在配制混凝土时,对于砂石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的砂粒较粗时,混凝土保水性差,宜适当降低砂率,确保混凝土不离析 B.采用的砂粒较细时,混凝土保水性好,使用时宜适当提高砂率,以提高拌合物和易性 C.在保证混凝土不离析的情况下可选择中断级配的粗骨料 D.采用粗细搭配的集料可使混凝土中集料的总表面积变大,减少水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说明

关于XX高速XXX互通与 曹庵互通绿化图纸优化设计的说明 一、原施工图存在的问题 1、两互通区域内的水域位置及面积已调整; 2、招标文件中的苗木清单没有包含互通区设计图纸中的大部分苗木品种; 3、原设计图纸苗木品种单一,数量较少,搭配不合理,不能满足互通区景观绿化功能; 4、原设计图纸以低矮小灌木为主,少量乔木为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灌木会逐渐被杂草淹没,导致在后期整个互通区绿化效果呈现荒化; 5、原设计图纸中,主要是以低矮小灌木为主,这对养护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优化设计思想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互通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营造一个优美的行车环境。 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能形成图案等,能表现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为宜。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总之,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互通区采用如图1所示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图.1

三、优化设计手法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中心区域以孤植大乔木作为点缀,并以大乔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搭配一些低矮的乔灌木及球类植物,形成季相分明、层次突出、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在匝道周围,栽植不同树种的树阵,让驾乘人员一进入互通区就能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四、优化设计原则 绿化考虑到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 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 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 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 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有足够开阔的安图.2 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 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 1、交通功能的绿化 (1)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种植一排具 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 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例如:淮南东立交G匝 道的栾树、高杆女贞。在绿化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图.3 到了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如图2、图3所示。 (2)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与匝道口的 交接区域,充分考虑到主线行车应与接线口 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 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 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 的安全,所以这区域的绿化,只能种植低矮 的灌木,例如:淮南东互通2景观B、C、D 区红花继木球、丝兰、金边黄杨、红叶石楠 球等,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图.4 如图3所示区域。 2、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主要作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所依据的试验规程及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二、设计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施工要求的工作性、结构要求的力学性能; 体积稳定性能和混凝土结构在所处环境条件下要求的耐久性,设计坍落度120-160mm,能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求,确保其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设计强度等级要求。主要应用盖板、墩身、桥台、基础、搭板、竖井盖板、仰拱、电缆沟等。 三、原材料情况: 1.粗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碎石、规格为5-10mm:10-20mm:16-31.5mm,比例为(30%:50%:20%)。 2.细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河砂,规格为Ⅱ级中砂。 3.水泥:山东鲁珠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水泥。 4. 外加剂:长春北华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1.0%,减水率初 选15%。 5.水:饮用水。 四.初步配合比确定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已知设计强度等级为30Mpa,无历史统计资料,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表4.0.2查得:标准差σ=5.0 Mpa ?cu,0= ?cu,k+1.645σ= 30+1.645×5.0=38.2MPa 2.计算水泥实际强度(?ce) 已知采用P.O 42.5水泥,28d胶砂强度(?ce)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T55-2011) 一、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75~90mm, 使用环境为室内正常环境使用。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5.0MPa。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4 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f ce为46.0MPa,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μf=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m3;砂率βs取33%; 3.石子:5~20mm的卵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回归系数αa取0.49、αb取0.13; 4. 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 试求:(一)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 (二)如果此砼采用泵送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20~150mm,砂率βs取36%,外加剂选用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0.8%,实测减水率20%,试确定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假定砼容重2400 kg/m3)。

解:(一) 1、确定砼配制强度 f cu , 0 =f cuk+1.645σ=30+1.645×5 = 38.2MPa 2.计算水胶比: f b = γf γs f ce =1×1×46=46 MPa W/B = 0.49×46/(38.2+0.49×0.13×46)= 0.55 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0.55小于0.60,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0.55; 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 查表用水量取m w0 =195Kg /m 3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 c0 = 195 / 0.55 =355Kg 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 βs 取33; 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体积法) 355/3100+ m s0/2650+ m g0/2720+195/1000+0.11×1=1 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 设计规 JTJ×××-×× 条文说明

编制说明 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是依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8)82号文“关于下达1998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 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 编写组于1999年5月提交了规编写大纲和工作大纲,1999年7月交通部公路司在主持召开了大纲审查会。根据会议纪要求和与会专家的意见,编写组于1999年9月完成规编写大纲,报部审查后据此开展了初稿的编制工作。 编写组在起草过程中, 查阅了大量国外的标准规和设计资料, 走访了国设计、科研, 建设单位和大专院校, 调查了解了十几个省区近20条高速公路收费站及其广场的实际应用情况, 并征求了有关单位专家同行的意见。2000年上半年,编写组组织力量调查了、、、、、、等省区重点高连公路典型收费站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了实地观测。在分析总结国现阶段收费站及广场设计使用经验的基础上, 于2000年6月完成了规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围征求意见。至2000年9月底,共计收到十几个单位的回函意见80余条。2000年8月中旬在召开了本规的专家征求意见会(请见征求意见回函处理表)。依据专家和回函意见,编写组进一步调研和搜集了大量资料,调整和充实了相关章节的容形成规送审稿,现特报部审查。 本规名称在申报及部交公路发(1999)82号文件上都暂定为“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设计规”。但实际上一但谈论收费广场, 就必然涉及到收费站房、收费天棚、收费岛及站房区的布置、管线埋设、照明等。因此遵照大纲审查会专家的建议,将规命名为“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 并将上述容全都列入标准围, 从而使收费区域的设计和征地融为一体, 做到统一规划, 避免交叉和遗漏, 同时有利于设计和建设单位使用。 由于本规系初次制订,定有许多不当和遗漏之处,请各地在使用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函告交通部公路司和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利修订时参考。

水泥搅拌桩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泥搅拌桩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 1.根据施工设计要求。 海积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密度1.8g/cm3单桩120KN 复合120MPa 7d无侧限抗压强度1.8MPa 二、水泥搅拌桩配合比设计指标: 1. 水泥搅拌桩桩身水泥采用P.04 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 水泥浆水灰比0.5~0.65; 3. 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5%~20%; 4. 粉煤灰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20% 三、原材料: 1、水泥:P·O 42.5水泥 2、土:(最软弱层自然状态土),取土深度1~4m; 3、粉煤灰: 4、水:饮用水 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50的水灰比,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6%、18%、 20%,其7天强度分别为MPa、MPa、MPa。 结果如下:

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5% 设计强度等级取土深度m 项目 7天 (MPa) 90天 (MPa) 水泥外掺量 (%) 天然含水量(%) 掺入水泥浆 水胶比 指标要 求 ≥1.5 ≥1.8 15~20 / 0.50~0.65 实测值/ 16 50.1 0.50 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材料名称水泥土粉煤灰水 产地规格 用量 每延米 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7% 设计强度等级取土深度m 2.0 项目 7天 (MPa) 90天 (MPa) 水泥外掺量 (%) 天然含水量(%) 掺入水泥浆 水灰比 指标要 求 ≥1.5 ≥1.8 15~20 / 0.50~0.65 实测值/ 18 50.1 0.50 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材料名称水泥土粉煤灰水 产地规格 用量 306/60 1800 61/12 184/36 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9% 设计强度等级取土深度m 2.0 项目 7天 (MPa) 90天 (MPa) 水泥外掺量 (%) 天然含水量(%) 掺入水泥浆 水灰比 指标要 求 ≥1.5 ≥1.8 15~20 / 0.50~0.65 实测值/ 20 50.1 0.50 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材料名称水泥土粉煤灰水 产地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