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常数+温度影响平衡移动练习题及答案

平衡常数+温度影响平衡移动练习题及答案
平衡常数+温度影响平衡移动练习题及答案

平衡常数练习题

1.关于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平衡常数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D.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常数增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任意反应进行的程度

B. K值越大,反应的转化率越小

C. K值越大,反应的转化率越大

D.温度越高,K值越大

3.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微粒有()A.14CO2B.14CO2,14CO

C.14CO2,14CO,14C D.14CO

4.关于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K)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5.已知下列气体反应(在一定温度下)

反应Ⅰ∶A B 平衡常数为Kp(1)

反应Ⅱ∶B+C D 平衡常数为Kp(2)

下列()表示为反应A+C D的Kp

A.Kp(1)/Kp(2)B.Kp(2)/Kp(1)C.Kp(1)·Kp(2)D.〔Kp(1)· Kp(2)〕2

6.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2(g)+ 1/2X2(g) ==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 5%

B. 17%

C. 25%

D.33%

7.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反应有:FeO(s) + CO(g)==Fe(s) + CO2(g) △H < 0

(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

(2) 已知1100℃时,K=0.263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_______(增大,减少或不变)

(3) 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

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反应速率是v正_____v逆(填>,<,=)

8.某温度时,将1molNO 2分解:2NO22NO+O2,并达到平衡,此时NO?的体积分数为40%,求:(1)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2)平衡时NO2、O2的体积分数。

9.一氧化碳发生反应CO(g)+H2O(g) H2(g)+CO2(g),在773K时,平衡常数Kc=9,如反应开始时CO和H2O的浓度都是0.020mol·L-1,计算在此条件下,CO的转化率最大是多少?

10.在557℃时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 H2(g)+CO2(g)。若CO起始浓度为2 mol·L-1,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3 mol·L-1,达到平衡后,CO2起始浓度为1.2 mol·L-1,求CO和H2O(g)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常数Kc。

1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 2(g)+3H2(g) 2NH3(g)。设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

入0.60mol N2(g)和1.6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

量分数为4/7 。

计算:①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

②该条件下反应2NH3(g) N2(g)+3H2(g)的平衡常数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选择题

1.设C + CO22CO△H>0,反应速率为v1;N2 + 3H22NH3△H<0,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2.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CO(g) + H2O(g) CO2(g) + H2(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n mol.欲使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

C.再通入n mol CO和n mol H2O(g) D.再通入n mol CO和2n mol H2O(g) 3.某温度时有以下反应:S2Cl2(l、无色)+Cl2(g) 2SCl2(l、红色)△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而压强不变,液体颜色变浅

B.温度不变,而缩小容器体积,液体颜色加深

C.温度不变,而增大容器体积,S2Cl2的转化率降低

D.温度降低,而体积不变,Cl2的转化率降低

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H<0,达到化学平衡后给体系降温,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A.反应混和物中NH3的含量增多B.N2的转化率降低

C.NH3的产率降低D.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多

5.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O2(g)+2NO(g);△H>0,达到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A.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B.当X表示压强时,Y表示NO2的转化率

C.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

D.当X表示NO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O2的物质的量

6.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 + NO2CO2 + NO的反应,达到化学

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一吸热反应B.该反应为一放热反应

C.降温后CO的浓度增大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7.下列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和降温使平衡移动的方向不一致的是

A.2NO2N2O4;△H<0 B.C(s) + CO22CO;△H>0

C.N2 + 3H22NH3;△H<0 D.2O33O2;△H<0

8.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达到化学平衡后给容器升高温度,结果混和气体中A的含量降低,则△H

A.△H > 0 B.△H < 0 C.△H = 0 D.无法判断

9.反应2X(g)+Y(g) 2Z(g)(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温

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2—24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

10.在一密闭容器内盛由HBr气体。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

2HI(g)H 2(g)+ I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若升高温度,则

①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②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应变______________(填“深”、“浅”或“不变”)

④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化学平衡常数将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合成氨工业的原料气(N2、H2)中含有少量CO,CO会使催化剂失去催化能力(催化剂中毒),因此,在进入合成塔前必须将其除去.一般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为:

Cu(NH3)2Ac + CO + NH3[Cu(NH3)3]Ac·CO△H<0,

(1)醋酸二氨合铜(Ⅰ)吸收CO的生产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CO后的醋酸铜氨溶液经过处理后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醋酸铜氨溶液再生的生产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用止水夹K 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 mL 6 mol/L的HCl溶液,烧杯乙中盛放100 mL冷水.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7.2 g Mg条,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10 g NH4Cl和20 g 氢氧化钡晶体,搅拌使之溶解.

(1)A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常数答案

1-6 C C C CC B

7.(1) K= c(CO2) /c(CO) (2)减小(3)否>

8. 0.5mol 40% 20%

9.75%

10.CO和H2O(g)的平衡转化率分别是60%、40% 平衡常数Kc=1。

11.66.7% 0.005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答案

10.加快,加快;逆反应方向;浅;不变;减小;11。高压、低温;低压、高温

12。(1)变深Mg与盐酸反应放热,所以A中气体温度升高.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2)变浅NH4Cl与晶体氢氧化钡反应吸热,使B中气体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和答案

2.3.1《GSM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采用(B)MHz频段。 A.600 B.900 C.1200 D.1500 2.移动通信网中的小区制是指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在每个小区设 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A)公里左右。 A.10 B.20 C.30 D.40 3.移动通信网小区制中小区和其它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称为(B)。 A.频率重复 B.频率复用 C.频率覆盖 D.频率范围 4.由于移动台处于运动状态,(A)和移动台之间的电波传播状态随路径的不同而 发生变化。 A.基地台 B.发射台 C.基站 D.无线 5.蜂窝移动通信网,通常是先由若干个邻接的(B)组成一个无线区群,再由若 干个无线区群组成一个服务区。 A.小区 B.无线小区 C.同频小区 D.不同频小区 6.(C)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A.顶点激励 B.低点激励 C.中心激励 D.自由激励 7.手机正在通话状态下,它切换进入了一个新的位置区中的小区,那么:(C) A.它会在通话过程中进行位置更新。 B.它会在下次跨LAC区时进行位置更新。 C.它会在通话结束后马上进行位置更新。 8.小区的信号很强但用户不能起呼(可以切换进入)的原因:( D ) A.有强外部干扰 B.小区未在交换中定义 C.手机制式与GSM协议不匹配(如未升级的某些手机在开通DCS1800的区 域) D.小区未定义SDCCH信道。 9.WCDMA的功控速度是( C )次/秒。 A.200 B.800 C.1500 D.2000 10.TD-SCDMA系统中,如果只满足语音业务,时隙比例应选择( C )。

移动通信试题库-有答案

移动通信试题库 第一章 1.移动通信系统中,1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 4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 。(5.7MHz, 10MHz, 45MHz ) 2.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可分为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三种工作方式。(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3.(多选) 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几种:_________( ABCD ) A. 频分多址(FDMA) B.时分多址(TDMA) C.码分多址(CDMA) D.空分多址(SDMA) 4. 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 和UHF 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 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3)抗干扰能力 强。 5.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信道编码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在无线链路的数据传输中引入冗余来改进信道的质量。信道编码是为了对抗信道中的噪音和衰减,通过增加冗余,如校验码等,来提高抗干扰能力以及纠错能力。相对地,信源编码的目标就是使信源减少冗余,更加有效、经济地传输,最常见的应用形式就是压缩。 第二章 1.在实际应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技术来增大蜂窝系统容量。 (小区分裂,频段扩展,多信道复用) 2. 什么是近端对远端的干扰?如何克服? 答:当基站同时接收从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距离2d )到达基站的功率明显要大于距离基站远的移动台A(距离1d ,2d <<1d )的到达功率,若二者功率相近,则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就会造成对接收距离距基站远的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的干扰或抑制,甚至将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淹没。这种现象称为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克服近端对远端的干扰的措施有两个:一是使两个移动台所用频道拉开必要的时间间隔;二是移动台端加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PC),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基站功率基本一致。 3.某通信网共有8个信道,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1Erl,服务等级B=0.1,问如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该通信网能容纳多少用户? 答: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有一个信道专门用作呼叫。 B=0.1 n=7 查表知:A= 4.666 6601 .07/666.4/===Aa n A m 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462=mn 4.已知在999个信道上,平均每小时有2400次呼叫,平均每次呼叫时间为2分钟,求这些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与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 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逆。 V正=V逆改变条件 V正=V逆 一段时间后 V正=V逆 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 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 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又如:若某化学平衡体系原温度为50℃,现升温到100℃(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体系温度变为50℃~100℃。 2、适用范围: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3、推广:该原理适用于很多平衡体系: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 考点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

现代移动通信复习题有答案-选择+填空+判断教案资料

1 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D. FDMA/TDMA 2 .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C. 抗干扰能力强 3. 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C. MS与BSS的接口 4. 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B. QCELP 5. 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A. Fix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 C. 移动台MS 7.MSISDN的结构为()B. CC+NDC+MSIN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2376040.html,是()D. 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B.N=7 10.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为()B. -6dBμv 11. 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是()B. 在切换区域MS与两个BTS连接 12.RACH()B. MS通过此信道申请SDCCH,作为对寻呼的响应或MS主叫登记时接入 13.交织技术()B. 将连续多个比特误码分散,以减小干扰的影响 14.N-CDMA码分多址的特点()A. 网内所有用户使用同一载频、占用相同的带宽 15.GSM系统中,为了传送MSC向VLR询问有关MS使用业务等信息,在MSC与VLR间规范() D. B接口 16. GSM的用户记费信息()C. MSC中记录 17.以下那种不是附加业务() A. 无条件前向转移 B. 多方通话 C. 闭锁出国际局呼叫 D. 以上都是答案:D 分数:1 18以下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衰耗为100 dB ,当通信距离增大一倍时,则传输衰耗为()A. 增加6 dB 19 NSS网络子系统所包括的网络单元有()B. 多方通话 20 IMSI()B. 携带有HLR的地址信息 21语音加密C. 是在BSS与MS之间进行的 24. GSM的一个物理信道为()A. 一个突发脉冲 B. 是BCCH、SDCCH、FACCH、TCH和SACCH C. 一个TDMA帧 D. 以上都是答案:D 分数:1 25. 在GSM系统中,鉴权是在下面哪个逻辑信道中进行的( C. SDCCH 26. GSM900系统中,BTS向外辐射的最大功率是()C. 47dbm 27.GSM的普通小区最大覆盖半径是()C. 35KM 28.BSIC是移动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由____组成()B. NCC+BC 29.在GSM 系统中什么因素决定了系统频率复用度? B. 载干比C/I 以及基站小区分裂数 30.为了引入GPRS,原有的GSM网元哪个需要增加硬件?()C. BSC 31.与模拟系统相比,为什么GSM中可以使用较小的集群(如:TACS、AMPS)?()B. GSM 可以承受更高的干扰 32.以下哪一项由BSC处理?()B. 无线信道分配 33.哪个信道用于发送移动台的测量报告?()D. SACCH(慢速随路控制信道) 34.初始MS信息()B. 由BSC打开用来添加CGI 35. 空中接口第三层分为三个子层。这些子层名称是什么?()A. CM/MM/RR 36.以下哪种信号携带信息“位置更新请求”?() A. 初始MS消息 B. BSSMAP C. DTAP D. 以上都是答案:A 分数:1 37.哪个信道传输位置区标示 B. BCCH 38.以下那种不是附加业务()C. 闭锁出国际局呼叫

《移动通信》复习试题及答案

《移动通信》复习试题及答案 练习一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按工作方式分(单工)(双工)(半双工)。 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FDMA),(TDMA),(CDMA)。 3、移动通信按信号形式分(模拟网)(数字网) 4、移动通信按覆盖范围分(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 5、移动通信按业务类型分(PSTN),(DDN),(ISDN) 6、移动通信按服务特性分(专用网),(公用网)。 7、移动通信按使用环境分(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 8、移动通信按使用对象分(民用系统),(军用系统)。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移动通信? 答: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答:1、开发更高频段2、有效利用频谱 3、数字化 4、向个人移动通信发展 5、传输数据速率越来越高。 4、全球3G的三大标准是什么?答:WCDMA、CDMA2000、TD-SCDMA。 5、什么是基站? 答: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 6、什么是移动台? 答: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 7、什么是交换中心? 答: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 9、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同时可以自动漫游和自动切换,通信质量好,加上其业务种类多、易于加密、抗干扰能力强、用户设备小、成本低。 10、移动通信有哪些主要技术?

移动通信试题库完整版

移动通信技术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__IMSI____号码用来识别每个移动用户,并且存储在__SIM___卡上; 2、 ___TMSI___号码是用来替换在无线接口的IMSI,以增加用户数据的保密性 3、 HLR的全称是__ 归属位置寄存器________; 4、 GMSC全称是 ____移动接口局______; 5、 PLMN网络包括两部分:一个__网络____系统和一个___无线___系统; 6、 BSC是基站BS的智能中心,其主要功能是___控制BST____; 7、用户手机和GSM系统网络部分的互通接口是__Um____接口; 8、一个MSC是由一个或若干个___LA___组成; 9、基带跳频中,跳频数受限于_____收发信台_______的数目; 10、DTX的全称为______不连续接受________; 11、射频跳频时,支持____BCCH___的信道不参与跳频; 12、利用一定距离的两幅天线接收同一信号,称为___空间____分集; 13、常用的合并技术有__最大增益___、__等增益___、__选择式__; 14、扩频系统常指利用带宽__100__倍以上的系统处理增益; 15、在CDMA中,有__直序___扩频系统和___跳频__扩频系统; 30、GSM中,主频C0上映射的控制信道包括___2__个; 17、CDMA系统的一个信道宽是___1.2288____MHz; 18、CDMA系统采用___Rake____接收机进行路径分集; 19、CDMA系统前向信道有___64__个正交码分信道; 20、CDMA系统中的前向业务信道全速率是__9.6____kbps; 21、GSM系统的载频间隔是___200___kHz; 22、GSM系统的数据传输全速率是__9.6____kbps; 23、GSM的跳频速率是__217___跳每秒; 24、GSM总信道速率为__270.8____kbps; 25、LPC是指___线性预测编码_________; 26、GSM系统中每20ms包含了_160_样本,共_260_bit,其速率是_13_kbit/s; 27、GSM系统常采用的信道编码,是利用码率为__1/2___的卷积码; 28、GSM中,每个突发脉冲序列共__156.25___bit,占时___4.615____ms; 29、GSM中,BCCH信道是映射到主频的__TS0___时隙; 30、GSM中,主频C0上映射的信道包括___6___个TCH; 31、IS-95CDMA是属于第__2__代移动通信系统;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对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g)+3H2(g)2NH3(g) △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 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对平衡体系加压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 5.对平衡CO 2(g)CO2(aq) △H=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6.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着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与练习题 1-1 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那些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一方,能够在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的特点是通信双方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可靠、安全的通信。频率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第一代通信技术(1G)、第二代通信技术(2G)、第三代通信技术(3G)。特点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的特点是应用范围小、频率较低、语音质量较差、自动化程度低。第一代通信技术(1G)的特点是该系统采用模拟技术及频分多址技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抗干扰能力差、保密性差:制式不统一、互不兼容、难与ISDN兼容、业务种类单一、移动终端复杂、费用较贵。第二代通信技术(2G),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和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技术(CDMA)等技术、多种制式并存、通信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全球漫游、系统带宽有限、数据业务单一、无法实现高速率业务。第三代通信技术(3G)的特点是能提供多种多媒体业务、能适应多种环境、能实现全球漫游、有足够的系统容量等。 1-3 试述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答:未来移动通信将呈多网络日趋融合、多种接入技术综合应用、新业务不断推出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是功能一体化的通信服务、方便快捷的移动接入、形式多样的终端设备、自治管理的网络结构。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如何?试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无线收发信机、交换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无线收发信机的作用是负责管理网络资源,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用户之间的连接,传输系统信号和用户信息。交换控制设备的作用是实现用户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移动台的作用是实现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 1-5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答: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无线寻呼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是越区交换、自动和人工漫游、计费及业务统计功能。无线寻呼系统的特点是即可公用也可专用。无绳电话系统的特点是携带使用方便。 1-6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那些? 答: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移动台、基站、调度台以及控制中心组成。 1-7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及相互间的区别有那些? 答: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制、半双工制、双工制。单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系统组网方便2、由于收发信机的交替工作,所以不会造成收发之间的反馈3、发信机工作时间相对可缩短,耗电小,设备简单,造价便宜。单工制的的缺点是:1、当收发使用同一频率时,临近电台的工作会造成强干扰2、操作不方便,双方需要轮流通信,会造成通话人为的断断续续3、同频基站间的干扰较大。半双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设备简单、省电、成本低、维护方便,临近电台干扰小2、收发采用异频,收发频率各占一段,有利于频率协调和配置3、有利于移动台的紧急呼叫。半双工制的缺点是移动台需按键讲话,松键收话。使用不方便,讲话时不能收话,故有丢失信息的可能。双工制的优点有:1、频谱灵活性高2、

移动通信试题库答案讲课教案

移动通信试题库 2012.10 一、填空题 1. ____个人通信______是人类通信的最高目标,它是用各种可能的网络技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种类的____信息交换_____。 2.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电波传播的3种最基本的机制为___反射____、__绕射_____和____散射___。3.在CDMA系统中从通信链路的角度看,功率控制分为___反向链路功率控制____和__前向链路功率控制;4.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软切换_______和_______硬切换_____两大类。 5.WCDMA的信道带宽是____5M码片/s_______,码片速率是____3.84M/码片/s_______。 6.IS-95A下行链路利用码分物理信道传送不同的信息,按照所传送信息功能的不同而分类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IS-95A下行链路中的逻辑信道包括以下四种_____导频信道______、____同步信道_______、____寻呼信道_______和_____下行业务信道______。 7.HSDPA的中文意思是___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________。 8.1个64QAM调制的符号代表__28M___位信息比特。 9.TD-SCDMA的基本物理信道特性有____频率____、___时隙_____和____码片____决定。 10.CDMA系统中,移动台将导频分成4个导频集,分别是_激活集__、_候选集_、__相邻集__和___剩余集。 11. TD-SCDMA的一个信道带宽是 1.6 MHz,码片速率为 1.28 Mcps。 12. 在CDMA系统中从功率控制方法的角度看,功率控制分为___开环功率控制_和__闭环功率控制__。 13. TD-SCDMA的信道带宽是____1.6MHz _______、码片速率是____1.28Mcps _______。 14. GSM一个载频带宽是____200KHz_______,可提供___8____个物理信道。 15. 1W等于____30___dBm。 16.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微观分集有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 17. TD-SCDMA系统采用了______智能天线_____、_____联合检测______、_____同步CDMA______、接力切换及自适应功率控制等诸多先进技术。 18. SIM卡的内部是由 CPU 、ROM、 RAM 和 EEPROM 等部件组成的完整的单片计算机。 19.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____网络交换__子系统、_____无线基站______子系统和_____移动台_____子系统。 20. 在3G技术标准中由中国提出的技术标准是___TD-SCDMA_______ 。 21.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一些外部干扰外,自身还会产生各种干扰,主要的干扰有___互调干扰____、__邻道干扰_____和____同频干扰___,其中____同频干扰______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特有的。 22.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__软切换_____和______硬切换______两大类。 23.1个16QAM调制的符号代表__6___位信息比特。 24.码字11010001和01110110的汉明距离等于________。 25.移动通信中常用的三种分集方式为___时间分集____、_____频率分集__和___空间分集____。 26.度量通信系统通话业务量或繁忙程度的指标是____话务量_______。 27.GSM系统的信令系统是以__ISDN_____信令的主体再加上GSM的专用协议构成的。 28.在GSM系统中,为了鉴权和加密的目的应用了3种算法,分别是A3、A5和A8算法。其中__A3__算法是为了鉴权之用,__A8_算法用于产生一个供用户数据加密使用的密钥,而__A5_算法用于用户数据的加密。29.在移动通信中三种主要的多址方式为___时分多址TDMA__、_频分多址FDMA___和___码分多址CDMA____。30.MIMO是在收发两端都采用___多天线____配置,充分利用空间信息,大幅度提高信道容量的一种技术。31.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W,可换算成__300_____dBmW。 32.在3G技术标准中由中国提出的技术标准是___TD-SCDMA_______ 。 33.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_软切换______和______硬切换______两大类。

移动通信练习题附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移动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第六次修订)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D )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就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C ) (A) 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就是指( C)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4.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B ) (A)CELP (B)QCELP (C)VSELP (D)RPE-LTP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A ) (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 6.位置更新过程就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C ) (A)移动交换中心(MSC) (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 (D)基站收发信台(BTS) 7.MSISDN的结构为( C ) (A)MCC+NDC+SN (B)CC+NDC+MSIN (C)CC+NDC+SN (D)MCC+MNC+SN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2376040.html,就是( D )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就是指( C )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 数为。( B ) (A) N=4 (B) N=7 (C)N=9 (D) N=12 11.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为。(B ) (A) -3dBμv (B)-6dBμv (C)0dBμv (D)3dBμv

移动通信试题库及答案全完整

移动通信试题库2012.10 一、填空题 1.____个人通信______是人类通信的最高目标,它是用各种可能的网络技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种类的____信息交换_____。 2.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电波传播的3种最基本的机制为___反射____、__绕射_____和____散射___。3.在CDMA系统中从通信链路的角度看,功率控制分为___反向链路功率控制____和__前向链路功率控制; 4.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软切换 _______和_______硬切换_____两大类。 5.WCDMA的信道带宽是____5M码片/s_______,码片速率是____3.84M/码片/s_______。 6.IS-95A下行链路利用码分物理信道传送不同的信息,按照所传送信息功能的不同而分类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IS-95A下行链路中的逻辑信道包括以下四种_____导频信道______、____同步信道 _______、____寻呼信道_______和_____下行业务信道______。 7.HSDPA的中文意思是___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________。 8.1个64QAM调制的符号代表__28M___位信息比特。 9.TD-SCDMA的基本物理信道特性有____频率____、___时隙_____和____码片____决定。 10.CDMA系统中,移动台将导频分成4个导频集,分别是_激活集__、_候选集_、__相邻集__和___剩余集。 7.TD-SCDMA的一个信道带宽是 1.6 MHz,码片速率为 1.28 Mcps。 8.在CDMA系统中从功率控制方法的角度看,功率控制分为___开环功率控制_和__闭环功率控制__。 13. TD-SCDMA的信道带宽是____1.6MHz_______、码片速率是____1.28Mcps _______。 14.GSM一个载频带宽是____200KHz_______,可提供___8____个物理信道。 15.1W等于____30___dBm。 16.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微观分集有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 17.TD-SCDMA系统采用了______智能天线_____、_____联合检测______、_____同步CDMA______、接力 切换及自适应功率控制等诸多先进技术。 18.SIM卡的内部是由CPU 、ROM、RAM 和EEPROM 等部件组成的完整的单片计算机。 19.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____网络交换__子系统、_____无线基站______子系统和_____移动台_____子系统。 20. 在3G技术标准中由中国提出的技术标准是___TD-SCDMA_______ 。 21.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一些外部干扰外,自身还会产生各种干扰,主要的干扰有___互调干扰 ____、__邻道干扰_____和____同频干扰___,其中____同频干扰______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特有的。 22.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__软切换 _____和______硬切换______两大类。 23.1个16QAM调制的符号代表__6___位信息比特。 24.码字11010001和01110110的汉明距离等于________。 25.移动通信中常用的三种分集方式为___时间分集____、_____频率分集__和___空间分集____。 26.度量通信系统通话业务量或繁忙程度的指标是____话务量_______。 27.GSM系统的信令系统是以__ISDN_____信令的主体再加上GSM的专用协议构成的。 28.在GSM系统中,为了鉴权和加密的目的应用了3种算法,分别是A3、A5和A8算法。其中__A3__算法是为了鉴权之用,__A8_算法用于产生一个供用户数据加密使用的密钥,而__A5_算法用于用户数据的加密。 29.在移动通信中三种主要的多址方式为___时分多址TDMA__、_频分多址FDMA___和___码分多址 CDMA____。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为了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使用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 (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H = -905.48 kJ·mol-1 N2(g)+O2(g)2NO(g)?? ?H = +180.50 kJ·mol-1 则4NH3(g)+6NO(g)5N2(g)+6H2O(g)的?H =????????????? ?。 (2 N (g) v2正=k2 ①(g) ②(g)2NO 达式 (3N (g) M 2、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后,充入一容积为V的密闭容器,此时容器内压强为p。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 A(?)+b B(?)c C(g)+d 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0.5n mol,C增加了n mol,D增加了1.5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在上述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B物质,上述平衡 _______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重新相等,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工业合成氨N 2+3H22NH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理 A.3V(N2 B C D.C(N2 E. F. (3) (4)450 (5)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b.加入催化剂c.增加N2的浓度d.增加H2的浓度e.分离出NH3 二、选择题 4、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 题含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Br2(g)+H2 2HBr C.N2O4 2NO2 D.6NO+4NH3 5N 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 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 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 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 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 A.67%B.50%C.25%D.5% - 6 -

移动通信练习题及答案

《移动通信》综合习题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D ) 2下面哪个就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C )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就是指( C ) 4下列关于数字调制说法错误的就是 ( B)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 A ) 6.位置更新过程就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C ) 7.MSISDN的结构为(C )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2376040.html,就是( D )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就是指(C ) 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 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B ) 11.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为。( B ) 12.下列关于数字调制说法错误的就是 (B) 13.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就是( B) 14.扩频通信系统就是采用扩频技术的系统,它的优点不包含(C) 15.交织技术( B ) 16.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频率的使用方法,从传输方式的角度将无线通信分为(A) 17.GSM系统中,为了传送MSC向VLR询问有关MS使用业务等信息,在MSC与VLR间规范了( D ) 18.GSM的用户记费信息( C ) 19.以下那种不就是附加业务( D ) 20.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衰耗为100 dB ,当通信距离增大一倍时,则传输衰耗 为。(A ) 21.NSS网络子系统所包括的网络单元有(B ) 22.IMSI( B ) 23.语音加密(C ) 24.GSM的一个物理信道为( D ) 25.扩频通信系统就是采用扩频技术的系统,它的优点不包含(C) 26.关于QAM说法正确的就是(B)

平衡移动练习题

平衡移动练习题 (09-1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 2+H2O 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②工业合成氨反应N 2(g)+3H2(g)2NH3(g)△H<0,为提高氨的产率,实际生产 中采取高温、高压的措施 ③反应2 NO 2(g)N2O4(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④对于2HI(g)H 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⑤滴入酚酞的氨水加热,冷却后,溶液的颜色变浅或消失。 A.①⑤B.③④C.②④D.②③ (10-07)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 ...的是()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 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 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 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 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 移动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0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气体X和2 L气体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2Q(g)+nR(g)达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大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此反应中n 值是 A. 3 B. 4 C. 5 D. 6 (11-09)在一个活塞式的反应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于500 ℃下发生化合反应并达到平衡,在保持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再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下列叙述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